2023-2024学年中图版(2019)必修一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展开2023-2024学年中图版(2019)必修一第二章自然地理要素及现象 单元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长江入海口附近的表层盐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导致长江入海口盐度较低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纬度 C.洋流 D.径流
2、杭州湾钱塘江潮汐现象十分壮观,有关该地区潮汐现象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能量较小而无利用价值 B.其壮观程度与海岸地形无关
C.是一种破坏力大的气象灾害 D.是月球和太阳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如下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千米处,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完成下面小题。
3、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
A.递增→递减→递减 B.递减→递增→递减→递增
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 D.递减→递减→递增→递增
4、探空气球在某一高度时,其与基站的通讯设备发生异常现象,该层可能是( )
A.臭氧层 B.热层 C.对流层 D.电离层
5、探空气球在上升过程中大气成分及天气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
B.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平流层
C.大气中臭氧的主要作用是减少红外线对生物的伤害
D.大气组成成分的比例不会因人类活动的影响而改变
芬迪湾位于加拿大新斯科舍省和新伯伦瑞克省之间,呈东北—西南走向,是世界上潮差最大的海湾。加拿大好望角海蚀柱位于芬迪湾附近,巨大的海浪把海岸上的岩石“雕琢”成一个个千姿百态的艺术品。图甲示意芬迪湾地理位置,图乙示意芬迪湾好望角某地海蚀柱与海蚀凹槽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图乙中a、b、c、d四座海蚀凹槽中( )
A.a形成最早 B.a形成较b早 C.b形成最晚 D.d形成较c早
7、芬迪湾是世界上潮差最大的海湾,主要得益于( )
A.海湾地形独特 B.河流含沙量小 C.湾口终年不冻 D.沿岸寒流流经
8、圣约翰河河口未形成河口三角洲,推测其主要原因是( )
A.涨落潮较频繁 B.地形较陡,泥沙难沉积
C.海水侵蚀严重 D.常绿林广布,含沙量小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图中代号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正确的是( )
A.①—降水 B.②—蒸发 C.③—水汽输送 D.⑥—地下径流
10、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的影响( )
A.蒸发 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 D.降水
下图是太平洋170°W附近三个观测站水温随深度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三个观测站按照纬度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12、深度超过1千米后,海水温度变化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受太阳活动影响小 B.受地热能影响大
C.受太阳辐射影响小 D.受人类活动影响小
13、下列人类活动和海水温度无关的是( )
A.到钱塘江观大潮 B.到海滨浴场游泳
C.发展海洋养殖业 D.乘船去南极科考
二、材料分析题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海水的温度、盐度和密度是海水的基本物理性质,许多海洋现象都与这些性质有关。图1是“北大西洋及周边海域简图”,图中箭头示意洋流流向,图2是图1中某处“海岸地貌景观”,图3为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随纬度变化图。
(1)图1中①~⑥洋流中属于寒流的有______(写数字),这些寒流使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比同纬度地区更______。
(2)塑造图2地貌的主要作用为______,列举图2中出现的地貌:______、______。
(3)读图3全球海水温度水平分布规律大致是______,主要的影响因素是______;全球海水盐度水平分布规律大致是____________。
(4)图1中乙海域是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分析其形成原因。
(5)分析图3中北纬60度比南纬60附近海水盐度低的原因。
三、读图填空题
15、读下面大气垂直分层图,完成下到问题。
(1)大气垂直分层A为____,B为____,C为____;云雨雪等天气主要发生在____(填字母)。
(2)A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____,原因是:____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3)臭氧层被称着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在上图中位于____(填字母),它能大量吸收太阳____。
(4)电离层能反射____,在上图中位于____(填字母)。
四、综合读图题
16、图1示意我国东部某地某时刻等压面,图2示意该地某日海陆气温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画出热力环流图。
(2)此时,图1中近地面的风向为________风,其气流的干湿状况是________________。
(3)图2中虚线表示________(填“陆地”或“海洋”)的气温变化。
(4)图1所示情况应出现于图2中的________(时段)。
(5)最新研究显示,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小。若图1示意目前某季节等压面分布状况,则图中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比50年前________(填“更大”或“更小”),该季节最可能是________季。
(6)图3中AB两地,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________地,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地。
(7)图3中ABCD四点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________。
(8)D点比B点的气温________(填“高”或“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影响盐度的因素主要有蒸发,降水,河川径流,海域的封闭程度等,结合图示可知长江入海口等盐度线凸向外海,入海口处的海水盐度基本不受地形的影响,A错误:该海区大致位于同一纬度,B错误:该海区的洋流主要沿海岸线南北运动,与等盐度的凸向不一致,因此洋流不是影响该海域盐度的主要因素,C错误;长江入海口注入大量淡水,稀释海水,导致该海区海水盐度低,D正确。故选D。
2、答案:D
解析:海洋的潮汐中莲藏着巨大的能量,A错误,潮汐是发生在沿海地区的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海水在天体(主要是月球和太阳)引潮力作用下所产生的周期性运动。钱塘潮形成与日月引力,秋季盛行东南风、喇叭口状海岸地形有关,海水涌入喇叭状海湾,海水上涨快,潮汐壮观,D正确,B错误。潮汐现象只是海水周期性涨落现象,不具有破坏力,也不属于气象灾害,C错误,故选D。
3、答案:B
解析:结合图示可知探空气球将从近地面升入100千米高空,经过对流层(对流层顶平均海拔是12千米),而对流层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距地面越远,气温逐渐降低;气球然后进入平流层(平流层的顶部大约是55千米),由于存在臭氧,气温随高度不断增高;气球继续升高至100千米处,将进入高层大气,温度先降低后又逐渐升高,因此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递减→递增→递减→递增,B正确;ACD的说法都不符合题意,ACD错误。故选B。
4、答案:D
解析:大气层电离层中含有大量离子和自由电子可以干扰电磁波无线通讯,因而探空气球与基站的通讯发生异常可能出现在电离层,D正确;臭氧层、热层、对流层对通讯影响不大,ABC错误。故选D。
5、答案:A
解析:低层大气主要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A正确;云、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发生在对流层,B错误;大气中的臭氧可以减少紫外线对生物的伤害,C错误;大气组成成分比例会因人类活动影响而改变,比如二氧化碳的增多,D错误。故选A。
6、答案:D
解析:据图乙中a、b、c、d四座海蚀凹槽的形态可知,d海蚀柱基部之上两侧的凹槽宽度最小,反映出该处海蚀凹槽形成时间最早,长期受海水的侵蚀,基部之上两侧凹槽间石柱部分宽度最小,据此可推测a、b、c、d四座海蚀凹槽形成的先后顺序为d、c、b、a。故选D。
7、答案:A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芬迪湾湾外宽而深,湾内窄而浅,开口正对着潮流进出的方向,涨潮时能量集中,导致水位大幅度上涨,而形成特大的潮差。故选A。
8、答案:B
解析:据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圣约翰河河口未形成河口三角洲说明河流携带的泥沙没有在入海口处沉积下来,最可能是因为入海口地区地形较陡,泥沙难以沉积。故选B。
9、答案:D
解析:由水循环的过程可知,①代表水汽输送,A错误。②和④代表降水,B错误。③代表蒸发,C错误。⑥代表地下径流,D正确。故选D。
10、答案:B
解析:南水北调把长江水调入黄河流域,主要是改变了水循环的地表径流环节,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1、答案:B
解析:由表层的水温可知,①的水温最高,纬度最低,②其次,③水温最低,纬度最高,故纬度由高到低依次为③②①。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答案:C
解析: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全球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随着深度的增加,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减小,水温变化小,C正确;太阳活动不会影响海水温度,A错误;地热对海水温度影响小,B错误;深度在1千米以下与人类活动关系小,D错误。故选C。
13、答案:A
解析:到钱塘江观大潮,主要与潮水的涨落有关,A与温度无关。夏天到海滨浴场游泳,是因为海水温度较低,B有关。发展海洋养殖业,要考虑鱼的种类与水温关系,C有关。乘船去南极科考一般选择水温较高时段,D有关。故选A。
14、答案:(1)①④ 寒冷干燥
(2)海浪侵蚀 海蚀拱桥(海蚀洞) 海蚀崖
(3)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太阳辐射(纬度)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高纬度递减
(4)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周边众多河流汇入;海域封闭,与大西洋水体交换少等。
(5)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60°N近海区被大陆包围,有大量陆地淡水注入;而60°S附近基本上全是海洋,没有淡水汇入,盐度较高。
解析:(1)寒流是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读图可知,图1中①~⑥洋流中属于寒流的有①④,这些寒流使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比同纬度地区更寒冷干燥。
(2)图2地貌是海蚀地貌。塑造图2地貌的主要作用为海浪侵蚀,列举图2中出现的地貌:海蚀拱桥、海蚀洞、海蚀崖、海蚀柱等。
(3)读图3可知,全球海水温度受太阳辐射(纬度)因素的影响,水平分布规律大致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全球海水盐度受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影响,水平分布规律大致是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高纬度递减。
(4)图1中乙海域是波罗的海,成为世界上盐度最低的海域的原因是地处60°N附近海洋,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量较大,周围被陆地包围,陆地上有众多河流汇入,稀释作用明显;海域封闭,与大西洋水体交换少等。
(5)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60°N近海区大陆河流多,有大量陆地淡水注入,稀释作用明显;而60°S附近基本上全是海洋,没有淡水汇入,盐度较高。
15、答案:(1)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A;
(2)降低; 地面;
(3)B; 紫外线;
(4)无线电波; C
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对流层的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显著,云雨雪天气发生在该层,所以A为对流层;自对流层顶向上至50~55千米高度的范围为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所以B为平流层;平流层以上的大气,统称为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升高,所以C为高层大气。云雨雪等天气主要发生在对流层,对应图中的A。
(2)根据上题解析可知,A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主要原因是对流层的热量来自地面,海拔越高,获得的地面辐射越少,所以热量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平流层大气主要是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增温,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所以臭氧层在上图中位于B平流层,它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被称为是“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高层大气气压很低,空气密度很小,有若干电离层,处于高度电离状态,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所以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在图中位于C高层大气中。
16、答案:(1)。
(2)西北 干燥
(3)海洋
(4)16~8时
(5)更小 冬
(6)A A B
(7)B>A>C>D
(8)低 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D点海拔高,获得的地面长波辐射少
解析:(1)根据图中等压面,a处等压面向上凸为高压,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b处等压面向下凹为低压,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2)(2)根据上题分析可知,a为高压b为低压,近地面的风向由a吹向b,受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为西北风,其气流是由陆地吹向海洋,干湿状况是干燥。
(3)图2中虚线气温日较差小,海洋比热容大,白天升温慢,夜晚降温慢,所以虚线表示海洋的气温变化。
(4)图1中陆地为高压,海洋为低压,此时为夜晚,吹陆风,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图1所示情况应出现于图2中的16-8时。
(5)若图1示意目前某季节等压面分布状况,近50年来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风速越来越小。说明气压梯度力减小,则图中a、b间等压面的弯曲程度应该比50年前小;该季节陆地气压高,最可能是冬季。
(6)图3中等爪面表示高空等压面,根据“凸高凹低”原理,可知C点气压大于D点,高空气压状况与近地面相反,所以近地面的A地气压低于B点。A地气压低,气温高,气流上升,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是A地,B地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B地。
(7)结合上题分析,高空气压C>D,近地面气压B>A:再根据近地面气压大于高空,ABCD四点的气压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B>A>C>D。
(8)依据空气垂直递减率,结合图示可知D点比B点的气温低,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D点海拔高,获得的地面长波辐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