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当堂检测题
展开第二节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
课程标准 | 学业质量标准 | 核心素养 |
结合实例,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 | 水平1:结合地理资料,说明地域文化的形成过程。 水平2:结合地理资料,说出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之间的关系。 水平3:运用地理资料,分析地域文化对乡村景观和城市景观的影响。 水平4:结合区域地理资料,分析不同地区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其对城乡景观的影响。 | 人地协调观:城乡景观与地域文化的协调发展。 综合思维: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城乡景观差异与地域文化的关系。 区域认知:不同地区地域文化的表现。 地理实践力:结合地理资料,分析区域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对区域特色文化传承和保护提出合理措施。 |
01、预习准备区
精心准备 夯实基础
一、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化景观
1.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经过长期生产生活实践创造的,具有显著特色的文化。
2.地域文化景观:是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和文化背景下,形成并留存至今的文化景观,是人类历史的记录和文化传承的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
1.判断正误。
(1)地域文化的“地域”范围较为模糊,也是一成不变的。(×)
(2)村落景观仅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
2.欧洲建于中世纪的城市,其中心大多是( )
A.摩天大楼 B.中心商务区
C.农牧场 D.教堂
答案 D
解析 中世纪时,欧洲城市建设深受宗教的影响。
3.如何判断某事物或现象是否属于文化?
提示 判断某一事物或现象是不是文化要素,关键在于区分其是否是由人类创造的。世界上凡是由人类创造的事物或现象,或者是带有人类活动的印迹的自然事物,都属于广义文化的内容,它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
二、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体现
1.乡村景观:主要体现在村落景观、房屋建筑景观和土地利用景观三大方面。
2.地域文化与乡村文化景观:我国北方四合院、皖南徽派民居、客家土楼、窑洞、蒙古包和吊脚楼等,这些传统民居的形成既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也受乡村传统地域文化的影响。,
1.判断正误。
(1)乡村景观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体现了人地和谐的理念。(√)
(2)从建筑景观上看,福建永定土楼既保留了中原地域特色,又体现出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2.我国云南地区傣家竹楼采用“高脚”式建筑形式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干燥 B.气候湿热
C.地表不平 D.当地风俗
答案 B
解析 傣族生活的云南气候潮湿,降水较多,“高脚”式竹楼建筑离地高,利于通风,防潮气。
3.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梯田景观,主要受到哪些自然因素的影响?
提示 主要受到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三、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体现
1.地域文化与城市空间布局
(1)欧洲:建于中世纪的城市多以教堂、城堡等为中心,城墙包围着街市;近代产业革命后建起的高层建筑大多位于城市中心区外围。
(2)美国:移民国家具有多元的地域文化,城市布局和建筑融合了自由、活泼、创新等人文元素。大城市中心多是摩天大楼,从中心区向外,建筑物高度大幅下降。
(3)中国:受传统文化影响,古代城市讲究左右对称、规矩和等级。尤其是都城,都有多重城墙,宫城居城市中心位置,城市布局讲究中轴对称,道路多规划为棋盘格式。
2.地域文化与建筑风格
(1)中国:传统建筑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建筑物的对称布局和自然的协调,建筑材料多以木质结构为主。
(2)西方:建筑强调本身的雕塑美,使用较多的几何形体,建筑材料多以石材为主。,
1.判断正误。
(1)北京传统民居——四合院体现了文化意识,即遵循礼制。(√)
(2)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古代都城强调城廓方正、对称。(×)
2.下列各项城镇事物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 )
A.城镇道路 B.城镇建筑
C.城镇交通工具 D.餐具
答案 B
解析 地域文化对城镇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镇建筑、交通工具、道路、饮食、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够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镇中的建筑。
3.围墙是中国建筑的主要景观,而美国街头,除特殊的建筑,不允许有围墙。这体现出中西文化存在怎样的差异?
提示 中国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和封闭性;西方文化具有外向性和开放性。
02、任务探究区
思维探究 实践运用
任务探究 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化景观
满族主要分布在东北三省,尤以辽宁为多,少数散居在一些大中城市。清代以来,由于满汉长期杂居,满族在语言、服装、习俗等方面与汉族差异逐渐缩小。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属阿尔泰语系。17世纪70年代以后,满族普遍使用汉语和汉文,现在只有少数老人会说满话。满族住房,一般东南开门,其结构类似口袋,俗称“口袋房”。房址多选在靠山近河的平缓之地,坐北朝南、背风面阳、冬暖夏凉。古代,满族居民一年四季都穿袍服,因八旗制度而称之为“旗袍”。入关以后直至辛亥革命,男穿袍服,外套马褂,女人也爱穿袍服,但有长短袖之分。辛亥革命后,旗袍的式样不断改进,成为我国妇女最喜爱的中式服装。满族重视礼节,过去平辈行“打千”礼。平辈亲友相见,不分男女,行“抱腰接面”大礼,现此礼节已被握手礼代替。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满族房屋的建造反映了当地什么样的自然环境?
(2)满族礼节的变化反映了文化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何产生的?
[成果展示] (1)北方冬季寒冷干燥,冬季风为偏北风,故房屋朝向南,背风向阳,冬暖夏凉。
(2)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族群间交流增多,外来文化的传入,更方便、更礼貌的礼仪在族群中传播。
1.地域文化的形成
2.我国南、北方地域文化的差异
饮食方面 | 南米北面,南甜北咸 |
语言方面 | 南繁北齐 |
武术方面 | 南拳北腿 |
历史交通方面 | 南船北马 |
戏曲方面 | 南柔北刚 |
建筑方面 | 南尖北平 |
续表
工业方面 | 南轻北重 |
军政方面 | 南经北政 |
人口生物学特征方面 | 南矮北高 |
读图,回答问题。
(1)两幅图示景观截然不同,反映了城镇鲜明的________特征,最能体现上述特征的是____________。
(2)从图示可以看出,地域文化对城镇建筑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面都有影响。
(3)a图所示的城镇有深刻的________文化烙印,是这些城市赖以生存的________。
科学思维
地域文化的形成类型
第(1)题,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城镇中的建筑。第(2)(3)题,地域文化影响城镇建筑的空间布局、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a图中的建筑是具有典型伊斯兰教风格的清真寺,宗教文化是该类城镇生存的基础,而b图中的景观图片是典型欧洲城镇风格。
[答案] (1)地域文化 城镇中的建筑
(2)空间布局 建筑结构 建筑风格
(3)宗教 基础
提升运用能力
安徽省南部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地形以山地为主,对外交通不便,耕地稀少,当地传统的菜肴、民居、戏曲、农业生产等明显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据此完成1~2题。
1.安徽省南部传统特色菜的选料较多采用( )
①海鲜 ②牛羊肉 ③山货 ④腌腊制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安徽南部地形以山地为主,因此山货较多,但对外交通不便,不容易外销,因此以腌制、腊制和干货为主,因此③④正确。
2.下列叙述与安徽省南部地域文化特征相符的是( )
A.敬奉妈祖,盛行妈祖文化
B.农业以种植茶、竹等为特色
C.评剧、秦腔为传统地方戏曲
D.泥草房和吊脚楼是传统民居
答案 B
解析 妈祖一般指护航海神,安徽不临海,故A项错误;安徽南部以山地为主,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热,适合茶、竹等亚热带经济林木生长,故B项正确;评剧是山东地方戏曲,秦腔为陕西地方戏曲,故C项错误;吊脚楼多分布在气候湿热、地形崎岖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故D项错误。
任务探究 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体现
由于客家人居住地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当时不但建筑材料匮乏,而且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土楼。他们利用当地的土、卵石和杉木,用垒筑的方式建筑了高达五六层的圆形、方形的可住几十户甚至上百户的客家土楼。楼内数百人聚族而居,不分辈分大小一律平等,同样大小的居住单元,不论朝向,不论方位……成为民居建筑的一大奇观。中国“福建土楼”于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历史上,客家人的土楼主要职能是什么?
(2)土楼采用的建筑材料是受________因素的影响,建筑的方式又与________因素有关。
(3)这种为世人称奇的房屋建筑是在什么背景下形成的?居住的特点又说明客家人的什么特征?
[成果展示] (1)居住、军事防御功能。
(2)自然环境 技术水平
(3)客家人由于数代人不断南迁,形成家庭内部极强的凝聚力,只有家庭内部的紧密团结才能使其在新的居住地生存下来。其居住方式体现了家族内部的平等团结。
1.我国东部农耕区与西部牧区的地域文化差异
地区 | 人口分布 | 生产活动 | 生活习惯 |
东部 农 耕区 | 人口众多,密度较大 | 多从事种植业,畜牧业以圈养为主,现在出现了大量企业化养殖 | 以粮食为主食,房屋建筑多就地取材,现在楼房增多 |
续表
地区 | 人口分布 | 生产活动 | 生活习惯 |
西部 牧区 | 人口分散,密度很小 | 以牧业为主,牲畜靠放牧,现在不少牧区在水源较好的地方发展了人工草场,有些定居点新建了畜产品加工厂 | 以奶制品、牛羊肉为主食,喝奶茶,住蒙古包,现在定居点逐渐增多 |
2.我国典型的地域文化
文化景观 | 地理环境 |
乌篷船 | 位于我国江南平原地区,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沛,河网密布,适宜于人们采用水路船运的出行方式 |
那达慕 大会 | 地处内蒙古高原,地形平坦,位于温带干旱、半干旱草原地区,畜牧业发达,适合赛马、摔跤等户外活动 |
泼水节 | 地处云贵高原的坝子地区,气候属热带季风气候,暖热湿润,水源丰富 |
坎儿井 | 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地区,高山冰雪融水是主要水源,坎儿井有利于引水,减少蒸发 |
我国以秦岭—淮河一线划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我国南、北方农业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B.主要粮食作物:北方玉米,南方小麦
C.主要糖料作物:北方甘蔗,南方甜菜
D.农业生产规模:北方小,南方大
(2)下列南、北方文化的差异受自然环境影响大的是( )
A.商业区布局 B.民居的屋顶坡度
C.室内装饰 D.夏季服饰
科学思维
乡村地域文化景观
第(1)题,我国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南方种植水稻、甘蔗;南方因河网密布,耕地地块小,生产规模小。第(2)题,我国南方地区降水量多,传统民居的屋顶坡度大,利于雨水流下;商业区、室内装饰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小;夏季我国南北服饰差别不大。
[答案] (1)A (2)B
提升运用能力
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见下图)。据此回答1~2题。
1.该传统民居最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 B.黄海沿岸
C.海南岛山区 D.东北平原
答案 C
解析 从建筑材料和房屋的结构可知,该地气候湿热,因而最可能位于海南岛。
2.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
A.高寒缺氧 B.潮湿、多虫鼠
C.多火山、地震 D.干旱缺水
答案 B
解析 船形屋采用下空结构可防潮、防虫鼠,反映了当地潮湿、多虫鼠的环境特点,B项正确。
任务探究 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体现
材料一 方圆的人文观,是中国古典哲学思想在传统人文思想领域的真实写照,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价值取向。在建筑领域,这一思想也有深刻的体现:具有代表性的是北京的天坛公园,在古代它是“天子”与“天”对话的地方。方形围墙设东、西、南、北四门,象征地方;园内主体建筑祈年殿,设计成圆形,象征天圆,是天圆地方思想的匠心设计。
材料二 下图为法国巴黎街景和美国芝加哥街景图片。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了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2)材料二中法国巴黎街景与美国芝加哥街景完全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成果展示] (1)城市建筑景观和格局。
(2)主要是由于巴黎历史悠久,城市格局与主体建筑风貌已经形成,在市中心区很少建造现代化高楼大厦,而美国芝加哥,市中心区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各种高层建筑物错落其间。
地域文化对城镇的影响
城镇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会对城镇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城镇建筑景观和格局等往往反映出地域文化对城镇的影响。
城镇 建筑 | 表现 | 原因 | |||
建筑布局 | 美国城镇 | 城镇中心多是高层的摩天大楼,离开中心区,建筑高度急剧下降,然后又缓缓地向郊区递减 | 美国历史较短,早期移民大部分来自欧洲,沿袭了欧洲自由主义精神的传统,在后来的发展中形成了有别于欧洲的现代文化特征 | 发展历史不同 | |
欧洲城镇 | 城镇中心有市民集会的广场、大教堂以及工商组合的事务所,有许多著名历史建筑,高层建筑大都建在城镇中心区以外的地区 | 欧洲发展历史悠久,城市中多著名建筑,人们不愿意让现代化建筑夺去其历史建筑的风采 | |||
建筑结构 | 中国建筑 | 围墙是主要景观,城有城墙,园有园墙,宅有宅墙,庙有庙墙;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 | 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很强的内向性、封闭性,而西方文化以外向、开放著称 | 中西 方 地域 文化 差异
| |
| 美国建筑 | 绝少围墙,园林强调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率敞朗,和盘托出 | |||
续表
城镇 建筑 | 表现 | 原因 | |
建筑风格 | 中国宫殿式建筑的红墙、黄瓦、飞檐、斗拱,宫廷中的楼、台、殿、阁与西方宫廷中的喷泉、雕塑等明显不同;中国民居“四合院”与西方的花园、洋房、绿篱、草地明显不同 | 东方古代建筑突出皇权的重要地位,西方国家城镇建筑表现出教堂占优势地位 | 中西 方统 治权 力不 同 |
另外,城镇与环境相互协调,往往形成独特的风格。如沿海、沿江、沿湖城镇多利用水体表现城镇特色。在水体的边缘,有的形成重要的商务区,如美国芝加哥市密歇根湖畔、上海黄浦江两岸;有的发展为风景旅游区,如我国的杭州西湖等。
城镇富有特色,就会拥有点石成金的赞誉,提升城镇的品位和影响力,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创造出城镇良好的商务环境和经济秩序,使资金、人才、技术等各种资源加速良性循环,从而对城镇的现代化建设产生强大的推动力。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世界上著名历史文化名城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纽约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 ②巴黎的城市建筑一直秉承着法兰西文化的传统 ③罗马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 ④曼谷体现着印支文化与南洋风情的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中华民族雍容恢弘、宽博兼容的文化特色熔铸出风格多样的城市典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安的古朴 B.桂林的灵秀
C.苏杭的神秘 D.拉萨的奇逸
科学思维
地域文化对城镇的影响
第(1)题,罗马是在维护和保存古迹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纽约代表了现代文明的崛起。第(2)题,西安的风格是古朴,苏杭的风格是灵秀,桂林的风格是奇逸,拉萨的风格是神秘。
[答案] (1)C (2)A
提升运用能力
民居建筑的材料、样式和风格等都深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下图为某地传统民居图,读图完成1~2题。
1.民居中的正房一般供长辈居住。受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图示民居中的正房多位于其庭院式建筑中的( )
A.北面 B.南面 C.东面 D.西面
答案 A
解析 图示民居是我国典型的北方民居,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地区。首先,由于正午太阳在南面,为了获得充足的光照,正房位于庭院的北面;其次还受当地文化的影响。
2.下列不属于图示民居所在文化区特征的是( )
A.天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B.盛产春小麦、棉花,属于旱作农业
C.属于汉族聚居区,饮食多面食
D.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
答案 B
解析 华北地区处于旱作农业区,粮食作物是冬小麦。
03、综合活动区
释疑教材 拓展视野
图表问题巧点拨
[教材第40页探索]
点拨 根据材料中“四”“合”的含义,观察房屋空间结构特征,得出中心、对称、内外分明等特征。
答案 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中庸、规矩、等级分明等地域文化。
[教材第41页思考]
点拨 乡村作为世界上出现最早、分布最广的聚落类型,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孕育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景观风貌,体现在村落景观、房屋建筑景观和土地利用景观上,都反映着当地地域文化特征。例如渔村对水、海、湖等水体的敬畏,农村对土地敬仰的“土地庙”等。
答案 体现在村落景观、房屋建筑景观和土地利用景观等三大方面。举例略。
[教材第42页思考]
点拨 根据教材列举的三类城市空间格局和建筑,可以再从互联网查找一些城市的形态,分析其符合欧洲中世纪、美国等移民国家或中国城市的特征,再挖掘其地域文化的影响。
答案 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文化繁荣、城市大发展,当时宗教的教堂、城堡是城市中心,产业革命后兴建的高层建筑分布在其外围;美国等移民国家,多元文化并存,地价最高的城市中心多是摩天大楼,向外地价降低、建筑物高度降低,体现了自由、活泼和创新等特征;中国城市承接古代城市的基础,体现了中国古代的规矩、等级、中庸等地域文化。
[教材第45页思考]
点拨 1.根据材料梳理、总结徽州文化的崇商、乐善好施、相亲相助等特征;探究这些特征与当地耕地少的自然环境、自外地迁徙而来的社会特征之间的关系。
2.从材料中梳理古代徽州古建筑众多,这些古建筑既与自然环境和谐融合,如村落依山傍水,又体现在宗亲观念对中国儒家思想的传承等方面。
答案 1.徽州人口大都由几次北方人口南迁组合而成,融合多种文化与当地自然环境特征,经历史积淀形成了徽州文化。具有完整的宗族谱系,发达的教育事业,辉煌的学术成就等,这些既与其外来人口自保、一致对外有关,还与当地人多地少、生活窘迫等有着直接关系。
2.村落依山傍水、在群山包围之中,相对封闭;建筑上明清祠堂、牌坊和明清民居“三绝”,与自然山水和谐融合。
[教材第46页作业题]
点拨 1.(1)20世纪初广州市为我国重要对外联系港埔,吸收西方国家建筑风格,融汇中国传统内外有别的层次庭院结构,形成了当地特色的骑楼建筑。从广州市所在的地理位置,说明骑楼利于遮阳、避雨;从广州市商业活动的角度,探究骑楼下空间可以作为买卖交易场所。
(2)该地商业活动频繁,而自然环境上多雨、太阳光照强烈。
2.根据材料可知,民居建筑布局严谨,轴线明确,左右对称,主次分明,轮廓起伏,外观封闭,大院深深……这些属于建筑空间布局方面特征;城墙、庙宇、城池和城楼等,属于建筑风格方面特征。
3.我国国内各地使用洋地名的现象存在着,这作为商家炒作可能获得短期的“吸引眼球”作用,但是如此会淡化我国文化特色。从此角度分析使用洋地名的影响即可。
答案 1.(1)广州市邻近港澳,商贸活动频繁,骑楼下可以进行商业活动;广州市位于我国多雨的南方,骑楼下可以避雨;南方常年太阳高度大,骑楼下利于遮蔽太阳光照射等。
(2)经商的人数众多,外来文化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造就了广州市骑楼建筑风格,这种商业街和住宅成为华侨文化的代表建筑形式。
2.城市空间结构和建筑风格等方面体现了地域文化对平遥古城的影响。
3.(略)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只要分析、说理支持观点即可。
地理实践深探索
方向与建议
1.选择当地较为知名的一处传统民居,了解其历史,搜集该民居建成时的资料,分析其反映的地域文化。
2.搜集所在城市的景观照片,分析其在建筑风貌上的特色。
3.调查当地农业生产的地域文化特点,并分析其形成条件。
4.结合地理资料,分析内蒙古服饰体现的地域文化特点。
展示与评价
略。
04、课后检测区
夯基固本 练速提能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探究点 | 题号 |
地域文化与地域文化景观 | 2,6,7,8,9,10,14(1)(3) |
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中的体现 | 5,13(2)(3)(4) |
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中的体现 | 1,3,4,11,12,13(1),14(2) |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为纽约帝国大厦和芝加哥西尔斯大厦图片。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的摩天大楼一般分布在( )
A.市区中心 B.市区边缘
C.河流两岸 D.郊区
答案 A
解析 美国大城市中的摩天大楼一般位于市区中心。
2.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A.城市发展历史悠久 B.城市发展历史短暂
C.城市环保意识强烈 D.城市规划不合理
答案 B
解析 美国城市发展历史短暂,城市建设的现代化水平较高,市中心多现代化的摩天大楼。
城镇作为一种建筑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会对城镇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据此回答3~4题。
3.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对城镇产生影响的是( )
①城镇交通网的结构 ②城镇建筑的空间布局 ③城镇居民的消费理念和方式 ④城镇中文化设施的数量
⑤城镇居民受教育的程度 ⑥城镇的建筑结构和建筑风格
A.①④ B.②⑥ C.③⑤ D.④⑤
答案 B
解析 地域文化对城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城镇建筑上,在城镇建筑的结构、布局和建筑风格上都能体现出来。
4.中国园林中的“曲径通幽”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具有( )
①外向性 ②开放性 ③内向性 ④封闭性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中国园林中的“曲径通幽”,特别是“幽”字体现了中国地域文化具有内向性和封闭性。
骑楼是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如图所示)。据此完成5~6题。
5.建设骑楼的目的是( )
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
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
C.节省建筑材料
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答案 D
解析 我国南方气候湿润,降水较多,且夏季光照强烈,建骑楼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
6.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 )
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
B.高温多雨的气候
C.降雨强度大
D.洪涝、台风等灾害频繁
答案 B
解析 岭南地区雨季长,降水量大、气温高。
读中国园林、美国园林景观图,回答7~8题。
7.两幅园林景观图体现了建筑物在哪一方面的差异( )
A.空间布局形式 B.建筑结构
C.地域组合 D.以上三个方面
8.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 )
A.自然环境的差异
B.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D.地域文化的差异
答案 7.B 8.D
解析 中国园林与美国园林由于中西地域文化的差异,在建筑结构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如图中四幅照片所示景观为我国不同地区传统桥梁的典型代表。据此回答9~10题。
9.造成不同地区桥梁结构、造型、风格差异悬殊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的差异 B.经济水平的差异
C.文化特点的差异 D.政治历史的差异
答案 A
解析 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地形地势、气候、水文条件不同,导致对桥梁建设的难度、造型、风格的选择都有差异,这是最根本的差异,桥梁最早的功能都是适用性,在此基础上,结合经济、文化、政治、历史等因素,使桥梁打上时代文化的烙印。
10.下列关于图中桥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类桥梁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山区
B.乙桥桥拱的设计主要考虑美学价值
C.丙桥的主要功能已发生根本性改变
D.丁类桥梁的主要功能为艺术功能
答案 C
解析 铁索桥建在西南峡谷环境中;酒桥建在江南水乡环境,要考虑行船、防洪等因素;卢沟桥建在北方平原环境,已经由交通设施转变为旅游景观;风雨桥为建在河流上连接两岸侗寨的桥,现在已成为旅游景观。
读北京市某区域景观图,回答11~12题。
11.元、明、清三朝都以北京作为都城,北京的建设体现了中国都城传统的特点,其最鲜明的特色是( )
A.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身
B.城市的轮廓呈“凸”字形
C.中轴线突出,东西格局对称
D.城内有设计精美的皇家园林
答案 C
解析 北京是我国古代帝王的都城,以皇宫为中心,沿中轴线排列其他建筑物,东西格局对称。
12.影响图示景观所在功能区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历史因素 B.经济因素
C.行政因素 D.环境因素
答案 A
解析 图示景观是在历史基础上传承发展的,因此其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历史因素。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2分)
13.下列四种房屋建筑图,反映了四种不同的建筑文化,也反映了我国自然环境的地区差异。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1)甲图所示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它反映的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2)乙图所示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它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6分)
(3)丙图所示分布在我国________地区,它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6分)
(4)丁图所示分布在我国____________地区,它反映了居住者的生产、生活方式以________为主。现在,该地区也出现了定居现象,这说明地域文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答案 (1)南方 气候湿润 降水丰富
(2)西北 气候干燥少雨 温差较大
(3)黄土高原 气候冬寒夏热 黄土直立性强且干燥
(4)内蒙古高原 游牧 不断发展、变化的
解析 第(1)题,我国南方地区受夏季风影响,雨季较长,降水较多,为便于排水,房屋多为斜顶结构,且倾斜角度较大。第(2)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故降水稀少,房屋多为平顶。第(3)题,黄土直立性强,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多开挖窑洞作为居所,窑洞冬暖夏凉,非常适合人们居住。第(4)题,内蒙古高原地区的生产活动以游牧为主,牧民需要不断迁移住所,蒙古包便于拆卸,非常适合牧民居住。出现定居现象说明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
材料一 2010年世界博览会(Expo 2010)在中国上海市举行。凝聚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国馆由国家馆和地区馆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的空间位置与取向,分别体现了东方哲学对“天”“地”关系的理解。国家馆为“天”,富有雕塑感的造型主体——“东方之冠”高耸其间,形成开扬屹立之势;地区馆为“地”,如同基座般延展于国家馆之下,形成浑厚依托之态。在这里,中国传统的斗拱造型有了大胆的革新,传统的曲线设计被拉直,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与结构美。
材料二 在近代历史上,上海一直是打开中国的一把钥匙。而黄浦江畔的外滩,则是近代上海的城市名片。外滩东面即黄浦江,西面为新哥特式、古典式、中西合璧式等52座风格迥异的大楼,被誉为“万国建筑博物馆”。
(1)材料一中表达出中国文化的哪些特点?(4分)
(2)世界博览会有“经济奥运会”之称。上海世博会推动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分析上海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核心城市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12分)
(3)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外滩成为“万国建筑博物馆”的历史原因。从上海外滩体现的文化内涵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12分)
答案 (1)中国的天地观、斗拱结构等中国文化特点。
(2)水陆空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好;劳动力素质高;技术力量雄厚;商品贸易繁荣;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国际地位高。
(3)原因:鸦片战争后,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西方列强在上海建立租界,进行商品和资本输出,同时也将西方先进文化包括建筑艺术带到上海,形成了“万国建筑博物馆”。
启示:弘扬民族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明,在两者有机结合的基础上,提高本民族创新发展的能力。
解析 第(1)题,材料一中论述了中国古代的天地观、建筑的斗拱结构等。第(2)题,分析上海市的核心地位需要从当地的交通、产业基础、技术、市场腹地等方面来论述。第(3)题,外滩成为“万国建筑博物馆”,需要结合近代史上五口通商的知识来回答。
2020地理新教材同步导学提分教程中图第二册讲义+测试:模块综合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本册综合同步练习题,共1页。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本章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三章 产业区位选择本章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页。
高中地理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本章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章 乡村和城镇本章综合与测试同步练习题,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