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生物】福建省漳州市龙海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二中2018-2019学年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是由蝎子毒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制成的,它可以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使癌症手术更加容易、有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组成蝎毒“染色剂”的化学元素有C、H、O、N等
B. 这种染色剂的合成、加工和分泌需要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C. 患者可以通过口服的方法摄入这种“染色剂”
D. 氯代毒素能够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可能与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蝎毒“染色剂”是由蝎子毒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制成的,说明这种染色剂属于分泌蛋白,因此组成蝎毒“染色剂”的化学元素有C、H、O、N等,这种染色剂的合成、加工和分泌需要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A、B正确;蝎毒“染色剂”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消化道中的蛋白酶水解而失去作用,因此患者不能通过口服的方法摄入这种“染色剂”,C错误;氯代毒素能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说明氯代毒素能被癌细胞特异性地识别,可能与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关,D正确。
2.如图是几种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运输速度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曲线图,下列与图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与甘油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①③⑤
B. 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⑥
C. 与K+进入丽藻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⑤
D. 与蛋白质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③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甘油分子进出细胞属于自由扩散,其动力是浓度差,与能量和载体无关,因此与水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①、③、⑤,所以A正确。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与浓度差和载体有关,与能量无关,因此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③、⑥,所以B不正确。K+进入丽藻细胞,属于主动运输,与浓度无关,与能量和载体有关,因此与K+进入丽藻细胞相符的图有④、⑥,所以C不正确。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其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与上述图都无关,所以D不正确。
3.如图为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甲、乙、丙代表物质,a、b、c、d、e代表运输方式),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有几项( )
①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甲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②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离不开丙
③制备细胞膜可选用鸡血作实验材料
④在a~e的五种方式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c、d
⑤图中a可表示葡萄糖进入所有细胞的过程
⑥图中b可表示氧气进入细胞的过程
⑦图中c可表示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细胞的过程
⑧ 图中e可表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Na+的过程
A. 2项 B. 3项 C. 4项 D. 5项
【答案】C
【解析】
【详解】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①正确;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与糖蛋白有关,但是胞间连丝与糖蛋白无关,②错误;鸡血细胞中具有细胞核和多种具膜细胞器,不适合作为制备细胞膜的实验材料,③错误;在a~e的五种方式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c、d,④正确;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⑤错误;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⑥正确;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细胞是协助扩散,⑦正确;图中e是主动运输出细胞的过程,⑧错误;综上分析,本题错误选项有4项,选C。
4.下列关于硝化细菌、蓝藻、根尖分生区细胞以及神经细胞基本共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①均具有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构成的细胞膜结构
②ATP是所有细胞可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
③都具有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
④遗传信息均储存在核糖核酸分子中
⑤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基本相同
⑥所有生物的新陈代谢都是以细胞为单位进行的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①②③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膜,而细胞膜的基本组成成分是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①正确;ATP是所有细胞可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②正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核糖体,而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机器”,③正确;所有细胞的遗传信息均储存在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④错误;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因此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基本相同,⑤正确;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所有生物的新陈代谢都是以细胞为单位进行的,⑥正确。综上分析,C正确,A、B、D均错误。
5.下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pH、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降低pH,重复该实验,B点位置不变
B. 酶量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C. 酶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D. 升高温度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实验是在酶的最适宜pH条件下进行的,则降低pH酶的活性会下降,因此重复该实验,B点的位置将下移,A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反应物浓度,B错误;酶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C正确;该实验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若升高温度没的活性会降低,因此反应速率应在B点后将下降,不能用曲线c表示,D错误。
6.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分子和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人体成熟红细胞内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 磷脂、蛋白质和核酸是T2噬菌体、肺炎双球菌必不可少的有机物
C. 细胞骨架能维持真核细胞的形态,它与细胞的物质运输等活动有关
D. 生物体内所有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不一定都与核仁密切相关
【答案】B
【解析】
人体成熟红细胞内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其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磷脂和蛋白质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肺炎双球菌具有细胞膜,而T2噬菌体为细菌病毒,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无磷脂,且磷脂不属于有机物,B错误。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C正确。真核生物具备核仁,其与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原核生物不具备核仁,但其存在核糖体,说明核糖体的形成不一定都与核仁密切相关,D正确。
7.近日流行的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线状DNA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SFV发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 ASFV在增殖时需宿主细胞提供模板、原料、能量和酶
C. ASFV的DNA分子中具有多个RNA聚合酶识别结合位点
D. ASFV的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都与两个磷酸基团相连
【答案】C
【解析】
【详解】病毒没有染色体,也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因此病毒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A错误;病毒增殖时,模板是由自身提供的,宿主细胞为其提供的是原料、能量和酶,B错误;病毒DNA分子中含有多个基因,这些基因转录时,都会有相应的RNA聚合酶与之识别结合,起始转录,C正确;猪瘟病毒是线状DNA分子,在分子中间的脱氧核糖连接2个磷酸基团,而最末端有一个脱氧核糖只连接1个磷酸基团,D错误。
8.有关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目前存在下图所示的3种主要观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第一种观点的缺陷在于病毒的寄生性无法得到正确的解释
B. 第二种观点认为生物大分子分别演化出病毒和细胞这两种生命形式
C. 根据第三种观点,某些病毒很可能是细胞退化经长期演化而来
D. 有些病毒的核酸与哺乳动物细胞DNA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这一证据只支持第三种观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于病毒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中才能繁殖,故进化时应先出现细胞再出现病毒,即第一种观点的缺陷在于病毒的寄生性无法得到正确的解释,A正确;病毒和细胞均是由生物大分子组成的,由图可知,第二种观点认为生物大分子分别演化出病毒和细胞这两种生命形式,B正确;第三种观点认为病毒起源在细胞起源之后,所以某些病毒很可能是细胞退化经长期演化而来,C正确;有些病毒的核酸与哺乳动物细胞DNA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这不能说明病毒与细胞起源的先后顺序,D错误。
故选D。
9.下列哪组概念之间的关系不能用图来表示?
A. ①表示脂质,②~④分别表示脂肪、磷脂、固醇
B. ①表示核糖核苷酸,②~④分别表示含氮碱基、核糖、磷酸
C. ①表示生物膜的组成成分,②~④分别表示磷脂、蛋白质、糖类
D. ①表示有双层膜细胞结构,②~④分别表示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表示脂质,②~④分别表示脂肪、磷脂、固醇,A正确; ①表示核糖核苷酸,②~④分别表示含氮碱基、核糖、磷酸,B正确;①表示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如动物细胞膜可能还有胆固醇等成分,故②~④不能分别表示磷脂、蛋白质、糖类,C错误;①表示有双层膜细胞结构,②~④分别表示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D正确,故选C。
10.糖类和脂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分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是细胞中重要的能源物质,可为细胞中的吸能反应直接提供能量
B. 糖原和淀粉是真核细胞中的储能物质,都含有和ATP一样的高能磷酸键
C. 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是细胞膜具有双层磷脂分子的重要原因
D. 脂肪是动植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易大量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葡萄糖是细胞中重要的能源物质,ATP为细胞中的吸能反应直接提供能量,A错误;糖原和淀粉是真核细胞中的储能物质,都不含有高能磷酸键,B错误; 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是细胞膜具有双层磷脂分子的重要原因,C正确; 脂肪是动植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不易大量分解,D错误。故选C。
11.下列关于酶及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加热与FeCl3溶液促使H2O2分解的作用机理相同
B. 同一个体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酶的种类完全不同
C. 强酸、强碱会改变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变性失活
D. pH、温度、实验次数均可作为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实验的自变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FeCl3溶液属于无机催化剂,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与加热的原理不同,A错误;同一个体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酶的种类可能相同,如呼吸酶,B错误;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强酸、强碱会改变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变性失活,C正确;pH、温度均可作为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实验的自变量,但实验次数是为了减小误差,增强说服力而设置的,不属于实验的自变量,D错误。
12.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胆固醇是人体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但饮食中也不能过多摄入
B. 脂肪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但过多的脂肪会增加内脏器官的负担
C. 在鸡蛋清中加入一些食盐,会看到白色的絮状物,这是蛋白质变性的结果
D.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答案】C
【解析】
【详解】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但是不能过多摄入,A正确;脂肪具有保温、储能、缓冲和减压的作用,但过多的脂肪会增加内脏器官的负担,B正确;在鸡蛋清中加入一些食盐,会看到白色的絮状物,这是盐析现象,但是蛋白质没有变性,C错误;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D正确。
13.甲、乙两图是温度、pH对酶活性影响的数学模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乙两图中B代表的含义分别是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
B. 甲、乙两图中A点对应的值对酶活性的影响不相同
C. 甲、乙两图中C点对应的温度或pH对酶活性的影响相同
D. 保存酶制品最好选择两图中B点对应的温度和pH
【答案】D
【解析】
【详解】甲、乙两图中,在B点对应的温度和pH下,酶促反应速率最大,酶的活性最高,分别表示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A正确;甲图中A点对应的温度较低,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乙两图中A点对应的pH过低,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因此,甲、乙两图中A点对应的值对酶活性的影响不相同,B正确;甲、乙两图中C点对应的温度或pH均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C正确;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因此,保存酶制品最好在低温条件下保温,即甲图中的A点,D错误。故选D。
14.下列有关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分子与双缩脲试剂混合,沸水浴冷却后变紫色
B. 蔗糖和麦芽糖分别与斐林试剂混合,水浴后都可出现砖红色
C. 检测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经稀释后可用于检测还原性糖
D. 检测脂肪组织的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组织染成橘黄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A. DNA分子与二苯胺试剂混合,沸水浴冷却后变蓝色,A错误;
B. 蔗糖是非还原性糖、麦芽糖是还原性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混合,水浴后可出现砖红色,B错误;
C. 斐林试剂中NaOH溶液称为斐林试剂甲,其浓度为0.1g/ml,CuSO4溶液称为斐林试剂乙,其浓度为0.05g/ml;双缩脲试剂中NaOH溶液(双缩脲试剂A)的浓度为0.1g/ml,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B)的浓度为0.01g/ml,故双缩脲试剂稀释不能变成斐林试剂,C错误;
D. 检测脂肪组织的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组织染成橘黄色,D正确。故选:D。
15.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的中心
B. 在电镜下观察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C. 核孔是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NA聚合酶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D. 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方面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差别
【答案】C
【解析】
【详解】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A错误;在电镜下观察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B错误;核DNA聚合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故从细胞质到细胞核可以通过核孔,C正确;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相比,原核细胞没有核膜、核仁、染色质,D错误。
16.生物大分子通常都有一定的分子结构规律,即是由一定的基本结构单位,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形成的多聚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若该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肽键,2表示中心碳原子,3的种类有20种
B. 若该图表示多糖的结构模式图,则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是相同的
C. 若该图为一段单链D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磷酸基团,2表示脱氧核糖,3的种类有4种
D. 若该图为一段R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的种类有4种
【答案】D
【解析】
【详解】若该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1是中心碳原子,2表示肽键,3是R基,3 的种类有20种,A错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多糖,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但连接形成的结构不同,B错误;若该图为一段单链DNA的结构模式图,1应表示脱氧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表示含氮碱基,3的种类有4种,C错误;若该图为一段RNA的结构模式图,1表示核糖,2是磷酸基团,3是含氮碱基,3的种类有4种,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D。
17.医生给病人补液或输入药物时,输入身体的必须是质量分数0.9%的NaCl溶液或以质量分数0.9%的NaC1溶液作为药物的溶剂,其主要目的是( )
A. 维持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B. 维持人体内环境pH值的稳定
C. 满足人体对Na+和Cl-的需要 D. 满足人体细胞代谢活动的需要
【答案】A
【解析】
【详解】0.9%的NaCl溶液是人体细胞的等渗溶液,在此溶液浓度下细胞既不失水皱缩,也不吸水膨胀。在给病人输液时,使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其目的维持细胞渗透压的稳定,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8.与下列细胞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构甲的膜上可附着核糖体,提供分泌蛋白合成的场所
B. 结构乙的基质中分布大量的色素和酶,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固定
C. 结构丙的外膜上附着的呼吸酶可催化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D. 结构丁的功能与物质②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表示高尔基体,而核糖体附着于内质网和游离在细胞质基质,A错误;
B.乙表示叶绿体,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中分布大量的色素和酶,有利于光反应,B错误;
C.丙的内膜上附着的呼吸酶,但催化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C错误;
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膜功能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D正确。
故选:D。
19.在探究酶的活性实验中,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 )
A. 能说明酶的专一性 B. 能说明酶的高效性 C. 会有气泡产生 D. 发生了合成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要证明酶的专一性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或者底物种类,与图示不符,A错误;要证明酶的高效性需要酶的无机催化剂对比,与图示不符,B错误; 过氧化氢在自然状态下,或者在酶的作用下都会分解,故两组都有气泡产生,但是冒泡速率不同,C正确; 该图过氧化氢发生了分解反应,D错误。
20.有关细胞中有机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B. 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
C. 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成分并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D. 凡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遗传物质一定是DNA
【答案】A
【解析】
【详解】蔗糖没有还原性,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A错误;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加工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形成不同的蛋白质,B正确;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成分并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正确;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都是DNA,D正确。故选A。
2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C、H、O、N是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必需元素
B. 蛋白质彻底水解得到的是氨基酸,核酸彻底水解得到的是核苷酸
C. 人若过多地摄入脂肪类食物,可能会诱发动脉硬化
D. 淀粉的水解产物可与斐林试剂反应,因此淀粉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多糖和核酸,其中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有的还含有S。多糖的组成元素均为C、H、O。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A错误;
B、蛋白质彻底水解得到的是氨基酸,核酸初步水解得到的是核苷酸,彻底水解得到的是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B错误;
C、人若过多地摄入脂肪类食物,缺少运动,就有可能导致肥胖,若多吃动物性脂肪和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容易引起冠状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C正确;
D、淀粉初步水解产物为麦芽糖,麦芽糖属于还原性糖,还原性糖均可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故根据该现象不能推知淀粉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D错误。
故选C。
22.小麦种子富含淀粉,在萌发过程中部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现取发芽的小麦制备匀浆,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1、3号放入蒸馏水,2、4号放入匀浆,最后在1-4号试管内滴加足量的斐林试剂。判断四根试管的颜色分别是( )
A. 1、3蓝色,2、4砖红色 B. 1、2、3蓝色;4号砖红色
C. 1、2蓝色;3、4号砖红色 D. 1、3无色;2蓝色;4号砖红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分析题图:1、3号放入蒸馏水,再加入斐林试剂,由于没有还原糖,不管是否水浴加热,都是呈现斐林试剂的蓝色;2、4号放入匀浆,发芽的小麦种子中淀粉水解形成了麦芽糖,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后的4号出现砖红色,2号试管室温条件下不出现砖红色,而是呈现斐林试剂的蓝色。B正确。
故选:B。
23.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B. 一个细胞中酶的种类和数量始终不会改变
C. 酶通过提供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度
D. 低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而使酶的活性降低
【答案】A
【解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A正确;比如说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年轻时候有线粒体,线粒体内部就有相应的酶,但红细胞成熟后没有线粒体相应的酶就没有了,B错误;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生化反应速度,C错误;低温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D错误。
24.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胰蛋白酶在细胞内合成,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
B. 将抗体溶于NaCl溶液中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
C. 煮熟的鸡蛋因空间结构改变导致蛋白质的肽键暴露而易被蛋白酶水解
D. 酶的催化作用实质是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A.胰蛋白酶属于分泌蛋白,在细胞中合成,但在消化道内发挥作用,消化道内的液体环境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量的食盐能够促进蛋白质的溶解,但如果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食盐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现象叫做盐析,食盐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没有发生变性,其空间结构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
C.煮熟的鸡蛋因蛋白质在高温下空间结构被破坏而使得肽键暴露,从而易被蛋白酶水解为氨基酸,C正确;
D.酶的催化作用实质是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D错误。
故选:C。
25.地球上瑰丽的生命千姿百态是富有层次的生命系统。下列各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是
①肾脏 ②血液 ③肌纤维 ④蓝藻 ⑤细胞内各种化合物 ⑥噬菌体 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 ⑧某森林中的所有鸟⑨鄱阳湖 ⑩某农田中的所有生物
A. ⑤⑥③②①④⑦⑩⑨ B. ③②①④⑦⑩⑨
C. ③②①④⑦⑧⑨ D. ⑤②①④⑦⑩⑨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肝脏属于器官层次;②血液属于组织层次;③肌纤维属于细胞层次;④蓝藻属于个体层次;⑤细胞内各种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⑥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属于种群层次;⑧某森林中的所有鸟包含了很多种鸟,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⑨鄱阳湖属于生态系统层次;⑩某农田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层次。因此,能体现生命系统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是③②①④⑦⑩⑨,故选B。
26.下列与物质运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黑藻细胞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渗透压逐渐减少
B. 温度影响物质跨膜运输速率只是因为影响了膜的流动性
C.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甘油的速率与其膜上的载体数量无关
D. 胰岛素分泌到内环境的过程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
【答案】C
【解析】
黑藻细胞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液的渗透压逐渐增大,A项错误;温度影响物质跨膜运输速率,可能的原因是影响了膜的流动性,或者影响了酶的活性,进而影响了细胞的能量供应,B项错误;甘油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不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C项正确;胰岛素通过胞吐作用进入内环境,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D项错误。
27.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液泡中含有花青素、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可维持细胞渗透压
B. 破坏低等植物的中心体或高尔基体,均有可能得到染色体数加倍的细胞
C. 生物膜上的蛋白质与物质交换有关,而与生物催化作用无关
D. 洋葱根尖细胞无叶绿体,但根尖细胞可培养出含叶绿体的个体
【答案】C
【解析】
液泡中的物质包括糖、蛋白质、磷脂、单宁、有机酸、植物碱、花青素和无机盐等,液泡的功能主要是调节细胞渗透压,维持细胞内水分平衡,积累和贮存养料及多种代谢产物,A正确;低等植物的中心体在有丝分裂中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牵引染色体移向两极,分裂末期在赤道板位置通过高尔基体密集而形成细胞板,它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若破坏中心体或高尔基体,低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或不能形成细胞壁,均有可能得到染色体数加倍的细胞,B正确;生物膜上的蛋白质有的是受体,有的是载体,有的是与细胞代谢有关的酶,故与物质交换有关,也与生物催化作用关,C错误;洋葱根尖细胞无叶绿体,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但根尖细胞中含有洋葱的一整套遗传物质,可培养出含叶绿体的个体,D正确,所以选C。
28.如图是低倍镜下蚕豆叶下表皮保卫细胞长度测量的局部视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换高倍镜可使图示保卫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B. 换高倍镜后应调节粗调节器使物像清晰
C. 换高倍镜后目镜测微尺每小格代表的长度增加
D. 换高倍镜后图示保卫细胞所占的格数增加
【答案】D
【解析】
【详解】移动装片才能使图示保卫细胞移至视野的中央,A错误;高倍镜下只能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B错误;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表示的长度不随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的放大而放大,仅与目镜的放大倍数有关,只要目镜不变,它就是定值,若目镜的发大倍数改变,则其所代表的长度也改变,C错误;换高倍镜后图示保卫细胞所占的格数增加,D正确。
29.下图甲、乙、丙为某种离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的离子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B. 图示离子跨膜的正确顺序是乙→丙→甲
C. 磷脂的运动使离子跨膜的通道自动开闭
D. 离子跨膜有随机性并消耗ATP中的能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图示的离子跨膜方式既需要载体又需要能量,为主动运输,A错误。
细胞外的物质先与开口朝外的载体蛋白结合,然后在能量的驱动下,载体蛋白开口朝内,将物质释放出来,B正确。
磷脂的运动不能使离子过膜的通道自动开闭,C错误。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错误。
30.如图甲、乙、丙表示某动物细胞中的不同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物质甲为该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B. 可用苏丹Ⅲ染液来鉴定物质乙
C. 物质丙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
D. 甲、乙、丙三物质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叶绿体中
【答案】C
【解析】
据图可知,物质甲的组成元素为C、H、O、N、P,并且参与染色体组成,故物质甲为DNA,DNA是该动物的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是主要遗传物质,A项错误;组成物质乙的元素有C、H、O、N、S,且物质乙参与染色体的组成,故物质乙是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呈紫色,B项错误;物质丙的组成元素有C、H、O、N、P,并且参与生物膜的构成,可知物质丙是磷脂,磷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C项正确;叶绿体的双层膜属于生物膜,含有物质丙(磷脂)和物质乙(蛋白质),叶绿体基质中含有少量的物质甲(DNA),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和基质中的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都属于蛋白质(物质乙),因此甲、乙、丙三物质能同时出现在叶绿体中,D项错误。
31.下列有关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某口服液中含有丰富的N,P,Zn等微量元素,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B. 自由水能参与许多化学反应中,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DNA和RNA的水解反应
C. 用32P作标记可以检测出人细胞膜中的胆固醇成分
D. 染色体、噬菌体和核糖体的成分都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口服液中的N和P都属于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因此,A错误;自由水可作为反应物,参与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DNA和RNA的水解反应等都有水参与,B正确;由于胆固醇不含P元素,故不能用32P对其进行标记检测,C错误;染色体主要有DNA和蛋白质构成,噬菌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核糖体则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B项。
32.实验发现,某物质X进入细胞时,如果使用药物限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活性,则该物质的运输速率迅速下降,如果抑制呼吸作用,却对运输速率没有影响。由此推断下列有关该物质进入细胞方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它是自由扩散 B. 它是主动运输
C. 它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的 D.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通常采用该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分析题干可知,该物质运输过程中呼吸作用对运输速率没有影响,说明不需要消耗能量,但是却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活性强弱有关,说明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则该物质运输过程是协助扩散,AB错误;协助扩散只能顺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C错误;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D正确。
33.下列关于酶本质的研究,按研究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证明了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②酒精发酵需要活细胞的参与
③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④人们认识到酿酒就是让糖类通过发酵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⑤用不含酵母菌的酵母提取液进行发酵获得成功,证明生物体内的催化反应也可在体外进行
A. ①⑤④②③ B. ③④⑤②①
C. ④②⑤①③ D. ③④①②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1926年,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之后又证明了脲酶是一种蛋白质;②1857年,巴斯德认为糖类变酒精(酒精发酵)需要酵母活细胞参与;③20世纪80年代,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④19世纪,人们认识到酿酒就是让糖类通过发酵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⑤继巴斯德之后,萨姆纳用不含酵母菌的酵母提取液进行发酵获得成功,证明生物体内的催化反应也可在体外进行。综上所述关于酶本质的研究,按研究时间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④②⑤①③,C正确,A、B、D均错误。
34.科研人员将人的红细胞分别置于蒸馏水及4种等渗溶液中,测定红细胞溶血(红细胞破裂)所需的时间,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不同物质的运输速率取决于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
B. 与乙醇溶液相比,处在丙酮溶液中的红细胞吸水更快
C. 红细胞对各种物质的吸收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 处于氯化铵溶液中的红细胞溶血时间最长可能与红细胞无法吸收Cl-和NH4+有关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甘油、乙醇、丙酮的运输与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无关,A错误;
B. 乙醇和丙酮溶液中红细胞吸水的速度大小关系为丙酮>乙醇,B正确;
C. 红细胞对各种物质的吸收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错误;
D. 处于氯化铵溶液中的红细胞溶血时间最长说明红细胞吸收Cl-和NH4+的速率较慢,D错误。
35.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功能复杂的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较多
B.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两种形态,严格地说,只有在细胞分裂时才出现染色体
C. 能将染色质染成深色的物质有醋酸洋红、龙胆紫和改良苯酚品红溶液等碱性染料
D. 细胞核是控制细胞代谢活动的中心,也是细胞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
【答案】D
【解析】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或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细胞膜含有大量的磷脂,磷脂的作用在每种细胞膜中是相同的,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靠膜上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来决定,如载体蛋白、受体蛋白、通道蛋白、糖蛋白等,A正确;染色体和染色质本质是相同的,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两种形态,严格地说,只有在细胞分裂时的有丝分裂前期或者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质螺旋变粗形成染色体,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B正确;能将染色质染成深色的物质有醋酸洋红、龙胆紫,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对染色体染色是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中用的,C正确;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不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应该是细胞质,D错误,所以选D。
二、非选择题
36.如图所示的图解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a、b、c、d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 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动物细胞内,与物质A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________。若物质A在动物、植物细胞中均可含有,并且作为细胞内最理想的储能物质,则A是________。
(2)图中的物质b是_______,其分子结构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物质c是___________。若B、C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则B、C分别是________。
(3)物质d是________。
【答案】 (1). 糖原 (2). 脂肪 (3). 氨基酸 (4). 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5). 核糖核苷酸 (6). 蛋白质和磷脂 (7). 雄性激素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A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可能是淀粉或脂肪,B是蛋白质,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故C是RNA,a是葡萄糖,b是氨基酸,c是核糖核苷酸,d是雄性激素。
(1)由分析可知,A是淀粉,动物细胞中与淀粉相似的物质是糖原。在动物、植物细胞均可含有,并作为细胞内的最理想的储存能量的物质,不仅含能量多而且体积较小的物质是脂肪。
(2)b是氨基酸,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构成,c是核糖核苷酸。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
(3)d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激发并维持动物的第二性征,所以d是性激素。
考点:细胞中化合物的功能
37.图1表示小肠上皮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膜蛋白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细胞不同表面执行不同的功能。从细胞膜的成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
(2)膜蛋白A要消耗主要由图中的________(结构)产生的ATP,以________方式吸收葡萄糖。细胞面向肠腔侧形成很多微绒毛,以增加细胞膜上________的数量,高效地吸收来自肠腔的葡萄糖等物质。
(3)通过膜蛋白B可将相邻的两个细胞膜________,以保证肠腔中的物质只能从微绒毛处吸收。
(4)细胞膜表面还存在水解二糖的膜蛋白D,说明膜蛋白还具有________功能。
(5)膜蛋白A执行的功能是图2中的________所具有的功能。
【答案】 (1). 细胞膜蛋白质不同(或膜蛋白质结构不同) (2). 线粒体 (3). 主动运输 (4). 载体蛋白(膜蛋白A) (5). 紧密连在一起 (6). 生物催化(或催化) (7). 运输蛋白
【解析】
此题难度一般,以图像为依托,要求考生具备能够分析,判断题目的能力,从题可知图1表示小肠上皮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考查的是对细胞膜的功能的表现,要求考生掌握好细胞膜的三大功能;图2为膜蛋白功能示意图,与图1相对应,分析判断出膜蛋白的功能体现在几个方面,可从题文中找出。
(1)细胞膜的功能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功能有关,细胞膜上蛋白质不同,细胞会执行不同的功能,且具有高度的极性。
(2)细胞吸收葡萄糖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需要载体,消耗能量,能量主要由线粒体产生;细胞面向肠腔侧形成很多微绒毛,增大了膜面积,可以增多细胞膜上载体蛋白数量,高效地吸收来自肠腔的葡萄糖等物质。
(3)分析题图,膜蛋白B是两细胞间的蛋白质,可将相邻的两个细胞紧密连在一起,以保证肠腔中的物质只能从微绒毛处吸收。
(4)膜蛋白D 能水解二糖,说明膜蛋白还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5)图2中膜蛋白A是载体蛋白;膜蛋白B是连接蛋白;膜蛋白C是受体蛋白;膜蛋白D能催化二糖水解,具有催化功能,膜蛋白A具有运输功能
38.下列有关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研究,请回答相关问题:
(1)人红细胞中K+浓度比血浆中高30倍,而Na+浓度却只有血浆的1/6。红细胞维持膜内外K+、Na+不均匀分布_______________(“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
(2)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提取所有磷脂并铺成单分子层,其面积正好为红细胞细胞膜面积的两倍。其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的成熟红细胞吸收的葡萄糖可通过________(“有氧”或“无氧”)呼吸产生ATP,当红细胞缺乏ATP时,会导致Na+进入多于K+排出、Ca2+无法正常排出,红细胞会因___________________而膨大成球状甚至破裂。
(4)氟中毒会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细胞代谢。科学家用含不同浓度NaF的饮水喂养小白鼠,一段时间后,培养并测量小白鼠红细胞代谢产热及细胞内的ATP浓度,分别获得产热曲线和细胞内的ATP浓度数据如下,请回答:
①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及结果判断,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细胞产热量及ATP浓度:B组产热量峰值和ATP浓度均低于A组,原因可能是:低浓度的NaF _______(“抑制”或“促进”)了细胞代谢中有关的酶的活性; C组产热量峰值高于A组而ATP浓度低于A组,原因可能是:高浓度的NaF __________(“抑制”或“促进”)了细胞代谢中有关的酶的活性,同时,由于损伤了细胞膜结构,细胞为维持正常的功能,需要消耗更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需要 (2). 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及细胞器 (3). 细胞膜是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 (4). 无氧 (5). 渗透压升高吸水过多 (6). 不同浓度的NaF对能量代谢(或糖分解代谢产热量及细胞内的ATP浓度)的影响 (7). 抑制 (8). 促进 (9). ATP
【解析】
【详解】(1)由于“人体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中K+的浓度高30倍,而红细胞中Na+的浓度却是血浆中的“1/6”,说明钾离子和钠离子的运输都是逆浓度进行运输的,所以红细胞运输钾离子和钠离子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而主动运输通常都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ATP。
(2)小鼠的成熟红细胞中提取所有磷脂并铺成单分子层,其面积正好为红细胞细胞膜面积的两倍.其原因是:①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②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
(3)人的成熟红细胞吸收的葡萄糖,因为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当红细胞缺乏ATP时,会导致Na+进入多于K+排出、Ca2+无法正常排出,红细胞会因渗透压升高吸水过多而膨大成球状,甚至破裂。
(4)①据表格分析,A组是空白对照组,BC是实验组,其中自变量是NaF浓度,因变量是ATP浓度(产热量)。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浓度的NaF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②根据曲线图和表格分析,B组产热量峰值和ATP浓度均低于A组,原因可能是低浓度的NaF抑制了细胞代谢中有关酶的活性,释放的能量减少。C组产热量峰值高于A组而ATP浓度低于A组,原因可能是高浓度的NaF促进了细胞代谢中有关酶的活性,释放的能量增加,则产热量增加;同时损伤了细胞膜结构,细胞为维持正常的功能,需要消耗更多ATP。
39.图1和图2是某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探究H2O2分解的条件而绘制的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和图2所代表的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1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过氧化氢酶具有________。
(3)图2中限制ab段和bc段O2产生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兴趣小组还根据图3做了关于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探究经过t4温度处理的酶,当温度降低到t3时,其活性是否可以恢复到较高水平。关于变量的设置:取3支试管,编号为A、B、C,各加入适宜浓度的该酶溶液1 mL;A和B作为对照组应分别在温度为________和________水浴装置中保温适宜时间,C作为实验组的处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催化剂种类 (2). H2O2浓度 (3). 高效性 (4). H2O2浓度 (5). 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 (6). t3 (7). t4 (8). 先在温度为t4水浴装置中保温适宜时间,后在温度为t3水浴装置中保温适宜时间
【解析】
【详解】(1)由图1可知,开始一段时间内,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加入不同催化剂的组反应速率不同,但由于反应的底物的量是相同的,故最终生成氧气的总量是相同的,根据分析可知,造成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组中的催化剂的种类不同,即图1中实验的自变量为催化剂的种类,图2中在一定过氧化氢浓度范围内,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发生变化,说明实验的自变量是H2O2浓度。
(2)图1中在未达到反应平衡时,加入过氧化氢酶的反应速率大于加入FeCl3的反应速率,说明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
(3)图2中ab段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增加,氧气产生速率加快,说明ab段的限制因素是过氧化氢浓度,bc段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增加,氧气产生速率不再增加,说明bc段过氧化氢酶已经饱和,故过氧化氢酶的浓度是该段的限制因素。
(3)该实验为探究经过t4温度处理的酶,当温度降低到t3时,其活性是否可以恢复到较高水平。故需要设置t3和t4温度下的组作为对照组,同时还应该设置一组经过t4温度处理的酶,在将温度降低到t3的组作为实验组,并将该组的实验结果与t3和t4温度下的组进行比较,可得出相应结论。故A和B作为对照组应分别在温度为t3和t4水浴装置中保温适宜时间,C作为实验组的处理为先在温度为t4水浴装置中保温适宜时间,后在温度为t3水浴装置中保温适宜时间。
40.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____,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____;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__。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____。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X处理的作用是使____。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____白粒管(填“深于”或“浅于”),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案】 (1). 0.5mL蒸馏水 (2). 控制pH (3). 红粒小麦 (4). 低 (5). 缩短 (6). β-淀粉酶失活 (7). 深于
【解析】
本题考查酶活性检测和实验设计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淀粉遇碘会出现蓝色。每个实验都应有对照实验,此时的对照管中应该是不含酶的溶液,为了遵循单一变量,所以加入的应是等量的蒸馏水,即0.5mL蒸馏水。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红粒小麦,其颜色较深,说明淀粉被水解的少。因为题干中说明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而红粒小麦淀粉酶活性低,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低。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两种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自变量是酶种类的不同,所以X的处理应是使β-淀粉酶失活。如果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说明β-淀粉酶对发芽率影响不大,此时如果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就可以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蝎毒“染色剂”氯代毒素是由蝎子毒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制成的,它可以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使癌症手术更加容易、有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组成蝎毒“染色剂”的化学元素有C、H、O、N等
B. 这种染色剂的合成、加工和分泌需要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C. 患者可以通过口服的方法摄入这种“染色剂”
D. 氯代毒素能够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可能与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蝎毒“染色剂”是由蝎子毒液中的一种蛋白质制成的,说明这种染色剂属于分泌蛋白,因此组成蝎毒“染色剂”的化学元素有C、H、O、N等,这种染色剂的合成、加工和分泌需要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A、B正确;蝎毒“染色剂”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消化道中的蛋白酶水解而失去作用,因此患者不能通过口服的方法摄入这种“染色剂”,C错误;氯代毒素能选择性地绑定在癌细胞上,说明氯代毒素能被癌细胞特异性地识别,可能与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关,D正确。
2.如图是几种物质进出细胞方式中,运输速度与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曲线图,下列与图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与甘油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①③⑤
B. 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⑥
C. 与K+进入丽藻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④⑤
D. 与蛋白质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③⑥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甘油分子进出细胞属于自由扩散,其动力是浓度差,与能量和载体无关,因此与水进出细胞相符的图有①、③、⑤,所以A正确。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属于协助扩散,与浓度差和载体有关,与能量无关,因此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相符的图有②、③、⑥,所以B不正确。K+进入丽藻细胞,属于主动运输,与浓度无关,与能量和载体有关,因此与K+进入丽藻细胞相符的图有④、⑥,所以C不正确。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其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与上述图都无关,所以D不正确。
3.如图为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甲、乙、丙代表物质,a、b、c、d、e代表运输方式),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有几项( )
①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甲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②细胞间的信息交流都离不开丙
③制备细胞膜可选用鸡血作实验材料
④在a~e的五种方式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c、d
⑤图中a可表示葡萄糖进入所有细胞的过程
⑥图中b可表示氧气进入细胞的过程
⑦图中c可表示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细胞的过程
⑧ 图中e可表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Na+的过程
A. 2项 B. 3项 C. 4项 D. 5项
【答案】C
【解析】
【详解】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①正确;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与糖蛋白有关,但是胞间连丝与糖蛋白无关,②错误;鸡血细胞中具有细胞核和多种具膜细胞器,不适合作为制备细胞膜的实验材料,③错误;在a~e的五种方式中,代表被动运输的是b、c、d,④正确;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⑤错误;氧气进入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⑥正确;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入细胞是协助扩散,⑦正确;图中e是主动运输出细胞的过程,⑧错误;综上分析,本题错误选项有4项,选C。
4.下列关于硝化细菌、蓝藻、根尖分生区细胞以及神经细胞基本共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①均具有磷脂双分子层与蛋白质构成的细胞膜结构
②ATP是所有细胞可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
③都具有核糖体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机器”
④遗传信息均储存在核糖核酸分子中
⑤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基本相同
⑥所有生物的新陈代谢都是以细胞为单位进行的
A. ①②③ B. ①④⑤ C. ①②③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答案】C
【解析】
【详解】所有细胞都具有细胞膜,而细胞膜的基本组成成分是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①正确;ATP是所有细胞可直接利用的能源物质,②正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核糖体,而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机器”,③正确;所有细胞的遗传信息均储存在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中,④错误;所有生物共用一套密码子,因此编码氨基酸的密码子基本相同,⑤正确;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所有生物的新陈代谢都是以细胞为单位进行的,⑥正确。综上分析,C正确,A、B、D均错误。
5.下图曲线b表示在最适pH、最适温度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降低pH,重复该实验,B点位置不变
B. 酶量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C. 酶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
D. 升高温度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c表示
【答案】C
【解析】
【详解】该实验是在酶的最适宜pH条件下进行的,则降低pH酶的活性会下降,因此重复该实验,B点的位置将下移,A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反应物浓度,B错误;酶量减少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a表示,C正确;该实验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若升高温度没的活性会降低,因此反应速率应在B点后将下降,不能用曲线c表示,D错误。
6.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分子和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人体成熟红细胞内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B. 磷脂、蛋白质和核酸是T2噬菌体、肺炎双球菌必不可少的有机物
C. 细胞骨架能维持真核细胞的形态,它与细胞的物质运输等活动有关
D. 生物体内所有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不一定都与核仁密切相关
【答案】B
【解析】
人体成熟红细胞内没有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其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磷脂和蛋白质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肺炎双球菌具有细胞膜,而T2噬菌体为细菌病毒,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无磷脂,且磷脂不属于有机物,B错误。真核细胞中有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性的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与细胞运动、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C正确。真核生物具备核仁,其与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原核生物不具备核仁,但其存在核糖体,说明核糖体的形成不一定都与核仁密切相关,D正确。
7.近日流行的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线状DNA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SFV发生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B. ASFV在增殖时需宿主细胞提供模板、原料、能量和酶
C. ASFV的DNA分子中具有多个RNA聚合酶识别结合位点
D. ASFV的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都与两个磷酸基团相连
【答案】C
【解析】
【详解】病毒没有染色体,也不能进行有性生殖,因此病毒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A错误;病毒增殖时,模板是由自身提供的,宿主细胞为其提供的是原料、能量和酶,B错误;病毒DNA分子中含有多个基因,这些基因转录时,都会有相应的RNA聚合酶与之识别结合,起始转录,C正确;猪瘟病毒是线状DNA分子,在分子中间的脱氧核糖连接2个磷酸基团,而最末端有一个脱氧核糖只连接1个磷酸基团,D错误。
8.有关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目前存在下图所示的3种主要观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第一种观点的缺陷在于病毒的寄生性无法得到正确的解释
B. 第二种观点认为生物大分子分别演化出病毒和细胞这两种生命形式
C. 根据第三种观点,某些病毒很可能是细胞退化经长期演化而来
D. 有些病毒的核酸与哺乳动物细胞DNA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这一证据只支持第三种观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于病毒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中才能繁殖,故进化时应先出现细胞再出现病毒,即第一种观点的缺陷在于病毒的寄生性无法得到正确的解释,A正确;病毒和细胞均是由生物大分子组成的,由图可知,第二种观点认为生物大分子分别演化出病毒和细胞这两种生命形式,B正确;第三种观点认为病毒起源在细胞起源之后,所以某些病毒很可能是细胞退化经长期演化而来,C正确;有些病毒的核酸与哺乳动物细胞DNA某些片段的碱基序列十分相似,这不能说明病毒与细胞起源的先后顺序,D错误。
故选D。
9.下列哪组概念之间的关系不能用图来表示?
A. ①表示脂质,②~④分别表示脂肪、磷脂、固醇
B. ①表示核糖核苷酸,②~④分别表示含氮碱基、核糖、磷酸
C. ①表示生物膜的组成成分,②~④分别表示磷脂、蛋白质、糖类
D. ①表示有双层膜细胞结构,②~④分别表示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表示脂质,②~④分别表示脂肪、磷脂、固醇,A正确; ①表示核糖核苷酸,②~④分别表示含氮碱基、核糖、磷酸,B正确;①表示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如动物细胞膜可能还有胆固醇等成分,故②~④不能分别表示磷脂、蛋白质、糖类,C错误;①表示有双层膜细胞结构,②~④分别表示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D正确,故选C。
10.糖类和脂质是构成细胞的重要分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是细胞中重要的能源物质,可为细胞中的吸能反应直接提供能量
B. 糖原和淀粉是真核细胞中的储能物质,都含有和ATP一样的高能磷酸键
C. 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是细胞膜具有双层磷脂分子的重要原因
D. 脂肪是动植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易大量分解,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葡萄糖是细胞中重要的能源物质,ATP为细胞中的吸能反应直接提供能量,A错误;糖原和淀粉是真核细胞中的储能物质,都不含有高能磷酸键,B错误; 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是细胞膜具有双层磷脂分子的重要原因,C正确; 脂肪是动植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不易大量分解,D错误。故选C。
11.下列关于酶及其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加热与FeCl3溶液促使H2O2分解的作用机理相同
B. 同一个体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酶的种类完全不同
C. 强酸、强碱会改变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变性失活
D. pH、温度、实验次数均可作为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实验的自变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FeCl3溶液属于无机催化剂,作用机理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与加热的原理不同,A错误;同一个体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酶的种类可能相同,如呼吸酶,B错误;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强酸、强碱会改变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变性失活,C正确;pH、温度均可作为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实验的自变量,但实验次数是为了减小误差,增强说服力而设置的,不属于实验的自变量,D错误。
12.下列有关生物体内化合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胆固醇是人体细胞膜的重要成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运输,但饮食中也不能过多摄入
B. 脂肪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但过多的脂肪会增加内脏器官的负担
C. 在鸡蛋清中加入一些食盐,会看到白色的絮状物,这是蛋白质变性的结果
D. 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答案】C
【解析】
【详解】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但是不能过多摄入,A正确;脂肪具有保温、储能、缓冲和减压的作用,但过多的脂肪会增加内脏器官的负担,B正确;在鸡蛋清中加入一些食盐,会看到白色的絮状物,这是盐析现象,但是蛋白质没有变性,C错误;细胞中的无机盐大多数以离子的形式存在,D正确。
13.甲、乙两图是温度、pH对酶活性影响的数学模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甲、乙两图中B代表的含义分别是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
B. 甲、乙两图中A点对应的值对酶活性的影响不相同
C. 甲、乙两图中C点对应的温度或pH对酶活性的影响相同
D. 保存酶制品最好选择两图中B点对应的温度和pH
【答案】D
【解析】
【详解】甲、乙两图中,在B点对应的温度和pH下,酶促反应速率最大,酶的活性最高,分别表示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A正确;甲图中A点对应的温度较低,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乙两图中A点对应的pH过低,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因此,甲、乙两图中A点对应的值对酶活性的影响不相同,B正确;甲、乙两图中C点对应的温度或pH均过高,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C正确;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很低,但酶的空间结构稳定,在适宜的温度下酶的活性可以升高。因此,保存酶制品最好在低温条件下保温,即甲图中的A点,D错误。故选D。
14.下列有关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DNA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DNA分子与双缩脲试剂混合,沸水浴冷却后变紫色
B. 蔗糖和麦芽糖分别与斐林试剂混合,水浴后都可出现砖红色
C. 检测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经稀释后可用于检测还原性糖
D. 检测脂肪组织的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组织染成橘黄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A. DNA分子与二苯胺试剂混合,沸水浴冷却后变蓝色,A错误;
B. 蔗糖是非还原性糖、麦芽糖是还原性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混合,水浴后可出现砖红色,B错误;
C. 斐林试剂中NaOH溶液称为斐林试剂甲,其浓度为0.1g/ml,CuSO4溶液称为斐林试剂乙,其浓度为0.05g/ml;双缩脲试剂中NaOH溶液(双缩脲试剂A)的浓度为0.1g/ml,CuSO4溶液(双缩脲试剂B)的浓度为0.01g/ml,故双缩脲试剂稀释不能变成斐林试剂,C错误;
D. 检测脂肪组织的苏丹Ⅲ染液可将脂肪组织染成橘黄色,D正确。故选:D。
15.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的中心
B. 在电镜下观察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
C. 核孔是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NA聚合酶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
D. 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方面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差别
【答案】C
【解析】
【详解】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A错误;在电镜下观察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B错误;核DNA聚合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故从细胞质到细胞核可以通过核孔,C正确;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相比,原核细胞没有核膜、核仁、染色质,D错误。
16.生物大分子通常都有一定的分子结构规律,即是由一定的基本结构单位,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形成的多聚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若该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肽键,2表示中心碳原子,3的种类有20种
B. 若该图表示多糖的结构模式图,则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是相同的
C. 若该图为一段单链D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磷酸基团,2表示脱氧核糖,3的种类有4种
D. 若该图为一段R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的种类有4种
【答案】D
【解析】
【详解】若该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1是中心碳原子,2表示肽键,3是R基,3 的种类有20种,A错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都是多糖,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但连接形成的结构不同,B错误;若该图为一段单链DNA的结构模式图,1应表示脱氧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表示含氮碱基,3的种类有4种,C错误;若该图为一段RNA的结构模式图,1表示核糖,2是磷酸基团,3是含氮碱基,3的种类有4种,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D。
17.医生给病人补液或输入药物时,输入身体的必须是质量分数0.9%的NaCl溶液或以质量分数0.9%的NaC1溶液作为药物的溶剂,其主要目的是( )
A. 维持人体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 B. 维持人体内环境pH值的稳定
C. 满足人体对Na+和Cl-的需要 D. 满足人体细胞代谢活动的需要
【答案】A
【解析】
【详解】0.9%的NaCl溶液是人体细胞的等渗溶液,在此溶液浓度下细胞既不失水皱缩,也不吸水膨胀。在给病人输液时,使用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其目的维持细胞渗透压的稳定,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8.与下列细胞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构甲的膜上可附着核糖体,提供分泌蛋白合成的场所
B. 结构乙的基质中分布大量的色素和酶,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固定
C. 结构丙的外膜上附着的呼吸酶可催化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D. 结构丁的功能与物质②的种类和数量密切相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甲表示高尔基体,而核糖体附着于内质网和游离在细胞质基质,A错误;
B.乙表示叶绿体,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中分布大量的色素和酶,有利于光反应,B错误;
C.丙的内膜上附着的呼吸酶,但催化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C错误;
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膜功能与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D正确。
故选:D。
19.在探究酶的活性实验中,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 )
A. 能说明酶的专一性 B. 能说明酶的高效性 C. 会有气泡产生 D. 发生了合成反应
【答案】C
【解析】
【详解】要证明酶的专一性实验的自变量是酶的种类或者底物种类,与图示不符,A错误;要证明酶的高效性需要酶的无机催化剂对比,与图示不符,B错误; 过氧化氢在自然状态下,或者在酶的作用下都会分解,故两组都有气泡产生,但是冒泡速率不同,C正确; 该图过氧化氢发生了分解反应,D错误。
20.有关细胞中有机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蔗糖、麦芽糖、乳糖都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B. 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
C. 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成分并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D. 凡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遗传物质一定是DNA
【答案】A
【解析】
【详解】蔗糖没有还原性,不能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A错误;氨基酸序列相同的多肽链可加工折叠成不同的空间结构,形成不同的蛋白质,B正确;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成分并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正确;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都是DNA,D正确。故选A。
21.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C、H、O、N是组成生物大分子的必需元素
B. 蛋白质彻底水解得到的是氨基酸,核酸彻底水解得到的是核苷酸
C. 人若过多地摄入脂肪类食物,可能会诱发动脉硬化
D. 淀粉的水解产物可与斐林试剂反应,因此淀粉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多糖和核酸,其中蛋白质的组成元素有C、H、O、N有的还含有S。多糖的组成元素均为C、H、O。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A错误;
B、蛋白质彻底水解得到的是氨基酸,核酸初步水解得到的是核苷酸,彻底水解得到的是磷酸、五碳糖和含氮碱基,B错误;
C、人若过多地摄入脂肪类食物,缺少运动,就有可能导致肥胖,若多吃动物性脂肪和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容易引起冠状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C正确;
D、淀粉初步水解产物为麦芽糖,麦芽糖属于还原性糖,还原性糖均可与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故根据该现象不能推知淀粉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D错误。
故选C。
22.小麦种子富含淀粉,在萌发过程中部分淀粉水解为麦芽糖。现取发芽的小麦制备匀浆,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其中1、3号放入蒸馏水,2、4号放入匀浆,最后在1-4号试管内滴加足量的斐林试剂。判断四根试管的颜色分别是( )
A. 1、3蓝色,2、4砖红色 B. 1、2、3蓝色;4号砖红色
C. 1、2蓝色;3、4号砖红色 D. 1、3无色;2蓝色;4号砖红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分析题图:1、3号放入蒸馏水,再加入斐林试剂,由于没有还原糖,不管是否水浴加热,都是呈现斐林试剂的蓝色;2、4号放入匀浆,发芽的小麦种子中淀粉水解形成了麦芽糖,加入斐林试剂后水浴加热后的4号出现砖红色,2号试管室温条件下不出现砖红色,而是呈现斐林试剂的蓝色。B正确。
故选:B。
23.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B. 一个细胞中酶的种类和数量始终不会改变
C. 酶通过提供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提高反应速度
D. 低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而使酶的活性降低
【答案】A
【解析】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A正确;比如说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年轻时候有线粒体,线粒体内部就有相应的酶,但红细胞成熟后没有线粒体相应的酶就没有了,B错误;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快生化反应速度,C错误;低温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D错误。
24.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胰蛋白酶在细胞内合成,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
B. 将抗体溶于NaCl溶液中会造成其生物活性的丧失
C. 煮熟的鸡蛋因空间结构改变导致蛋白质的肽键暴露而易被蛋白酶水解
D. 酶的催化作用实质是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A.胰蛋白酶属于分泌蛋白,在细胞中合成,但在消化道内发挥作用,消化道内的液体环境不属于内环境,A错误;
B.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量的食盐能够促进蛋白质的溶解,但如果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浓的食盐溶液,可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从溶液中析出,这种现象叫做盐析,食盐作用下析出的蛋白质没有发生变性,其空间结构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
C.煮熟的鸡蛋因蛋白质在高温下空间结构被破坏而使得肽键暴露,从而易被蛋白酶水解为氨基酸,C正确;
D.酶的催化作用实质是酶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不能为化学反应提供活化能,D错误。
故选:C。
25.地球上瑰丽的生命千姿百态是富有层次的生命系统。下列各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是
①肾脏 ②血液 ③肌纤维 ④蓝藻 ⑤细胞内各种化合物 ⑥噬菌体 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 ⑧某森林中的所有鸟⑨鄱阳湖 ⑩某农田中的所有生物
A. ⑤⑥③②①④⑦⑩⑨ B. ③②①④⑦⑩⑨
C. ③②①④⑦⑧⑨ D. ⑤②①④⑦⑩⑨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肝脏属于器官层次;②血液属于组织层次;③肌纤维属于细胞层次;④蓝藻属于个体层次;⑤细胞内各种化合物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⑥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⑦同一片草地上的所有山羊属于种群层次;⑧某森林中的所有鸟包含了很多种鸟,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⑨鄱阳湖属于生态系统层次;⑩某农田中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层次。因此,能体现生命系统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是③②①④⑦⑩⑨,故选B。
26.下列与物质运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黑藻细胞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液的渗透压逐渐减少
B. 温度影响物质跨膜运输速率只是因为影响了膜的流动性
C.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甘油的速率与其膜上的载体数量无关
D. 胰岛素分泌到内环境的过程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
【答案】C
【解析】
黑藻细胞在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升高,细胞液的渗透压逐渐增大,A项错误;温度影响物质跨膜运输速率,可能的原因是影响了膜的流动性,或者影响了酶的活性,进而影响了细胞的能量供应,B项错误;甘油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不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协助,C项正确;胰岛素通过胞吐作用进入内环境,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D项错误。
27.下列有关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液泡中含有花青素、蛋白质、糖类等物质,可维持细胞渗透压
B. 破坏低等植物的中心体或高尔基体,均有可能得到染色体数加倍的细胞
C. 生物膜上的蛋白质与物质交换有关,而与生物催化作用无关
D. 洋葱根尖细胞无叶绿体,但根尖细胞可培养出含叶绿体的个体
【答案】C
【解析】
液泡中的物质包括糖、蛋白质、磷脂、单宁、有机酸、植物碱、花青素和无机盐等,液泡的功能主要是调节细胞渗透压,维持细胞内水分平衡,积累和贮存养料及多种代谢产物,A正确;低等植物的中心体在有丝分裂中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牵引染色体移向两极,分裂末期在赤道板位置通过高尔基体密集而形成细胞板,它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若破坏中心体或高尔基体,低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能移向两极,或不能形成细胞壁,均有可能得到染色体数加倍的细胞,B正确;生物膜上的蛋白质有的是受体,有的是载体,有的是与细胞代谢有关的酶,故与物质交换有关,也与生物催化作用关,C错误;洋葱根尖细胞无叶绿体,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但根尖细胞中含有洋葱的一整套遗传物质,可培养出含叶绿体的个体,D正确,所以选C。
28.如图是低倍镜下蚕豆叶下表皮保卫细胞长度测量的局部视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换高倍镜可使图示保卫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B. 换高倍镜后应调节粗调节器使物像清晰
C. 换高倍镜后目镜测微尺每小格代表的长度增加
D. 换高倍镜后图示保卫细胞所占的格数增加
【答案】D
【解析】
【详解】移动装片才能使图示保卫细胞移至视野的中央,A错误;高倍镜下只能通过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B错误;目镜测微尺每格实际表示的长度不随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的放大而放大,仅与目镜的放大倍数有关,只要目镜不变,它就是定值,若目镜的发大倍数改变,则其所代表的长度也改变,C错误;换高倍镜后图示保卫细胞所占的格数增加,D正确。
29.下图甲、乙、丙为某种离子跨膜运输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示的离子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B. 图示离子跨膜的正确顺序是乙→丙→甲
C. 磷脂的运动使离子跨膜的通道自动开闭
D. 离子跨膜有随机性并消耗ATP中的能量
【答案】B
【解析】
【详解】图示的离子跨膜方式既需要载体又需要能量,为主动运输,A错误。
细胞外的物质先与开口朝外的载体蛋白结合,然后在能量的驱动下,载体蛋白开口朝内,将物质释放出来,B正确。
磷脂的运动不能使离子过膜的通道自动开闭,C错误。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D错误。
30.如图甲、乙、丙表示某动物细胞中的不同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物质甲为该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
B. 可用苏丹Ⅲ染液来鉴定物质乙
C. 物质丙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
D. 甲、乙、丙三物质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叶绿体中
【答案】C
【解析】
据图可知,物质甲的组成元素为C、H、O、N、P,并且参与染色体组成,故物质甲为DNA,DNA是该动物的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是主要遗传物质,A项错误;组成物质乙的元素有C、H、O、N、S,且物质乙参与染色体的组成,故物质乙是蛋白质,可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呈紫色,B项错误;物质丙的组成元素有C、H、O、N、P,并且参与生物膜的构成,可知物质丙是磷脂,磷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C项正确;叶绿体的双层膜属于生物膜,含有物质丙(磷脂)和物质乙(蛋白质),叶绿体基质中含有少量的物质甲(DNA),分布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和基质中的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都属于蛋白质(物质乙),因此甲、乙、丙三物质能同时出现在叶绿体中,D项错误。
31.下列有关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某口服液中含有丰富的N,P,Zn等微量元素,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B. 自由水能参与许多化学反应中,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DNA和RNA的水解反应
C. 用32P作标记可以检测出人细胞膜中的胆固醇成分
D. 染色体、噬菌体和核糖体的成分都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口服液中的N和P都属于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因此,A错误;自由水可作为反应物,参与各种生物化学反应,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以及DNA和RNA的水解反应等都有水参与,B正确;由于胆固醇不含P元素,故不能用32P对其进行标记检测,C错误;染色体主要有DNA和蛋白质构成,噬菌体主要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核糖体则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故D错误;综上所述,选B项。
32.实验发现,某物质X进入细胞时,如果使用药物限制细胞膜上蛋白质的活性,则该物质的运输速率迅速下降,如果抑制呼吸作用,却对运输速率没有影响。由此推断下列有关该物质进入细胞方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它是自由扩散 B. 它是主动运输
C. 它是逆浓度梯度运输的 D.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通常采用该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分析题干可知,该物质运输过程中呼吸作用对运输速率没有影响,说明不需要消耗能量,但是却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活性强弱有关,说明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则该物质运输过程是协助扩散,AB错误;协助扩散只能顺浓度梯度进行跨膜运输,C错误;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协助扩散,D正确。
33.下列关于酶本质的研究,按研究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证明了脲酶是一种蛋白质
②酒精发酵需要活细胞的参与
③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④人们认识到酿酒就是让糖类通过发酵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⑤用不含酵母菌的酵母提取液进行发酵获得成功,证明生物体内的催化反应也可在体外进行
A. ①⑤④②③ B. ③④⑤②①
C. ④②⑤①③ D. ③④①②⑤
【答案】C
【解析】
【详解】①1926年,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之后又证明了脲酶是一种蛋白质;②1857年,巴斯德认为糖类变酒精(酒精发酵)需要酵母活细胞参与;③20世纪80年代,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④19世纪,人们认识到酿酒就是让糖类通过发酵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⑤继巴斯德之后,萨姆纳用不含酵母菌的酵母提取液进行发酵获得成功,证明生物体内的催化反应也可在体外进行。综上所述关于酶本质的研究,按研究时间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列是④②⑤①③,C正确,A、B、D均错误。
34.科研人员将人的红细胞分别置于蒸馏水及4种等渗溶液中,测定红细胞溶血(红细胞破裂)所需的时间,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 不同物质的运输速率取决于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
B. 与乙醇溶液相比,处在丙酮溶液中的红细胞吸水更快
C. 红细胞对各种物质的吸收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 处于氯化铵溶液中的红细胞溶血时间最长可能与红细胞无法吸收Cl-和NH4+有关
【答案】B
【解析】
【详解】A. 甘油、乙醇、丙酮的运输与膜上载体蛋白的数量无关,A错误;
B. 乙醇和丙酮溶液中红细胞吸水的速度大小关系为丙酮>乙醇,B正确;
C. 红细胞对各种物质的吸收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C错误;
D. 处于氯化铵溶液中的红细胞溶血时间最长说明红细胞吸收Cl-和NH4+的速率较慢,D错误。
35.下列有关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功能复杂的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较多
B.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两种形态,严格地说,只有在细胞分裂时才出现染色体
C. 能将染色质染成深色的物质有醋酸洋红、龙胆紫和改良苯酚品红溶液等碱性染料
D. 细胞核是控制细胞代谢活动的中心,也是细胞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主要场所
【答案】D
【解析】
细胞膜主要由脂质(或磷脂)和蛋白质组成,细胞膜含有大量的磷脂,磷脂的作用在每种细胞膜中是相同的,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靠膜上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来决定,如载体蛋白、受体蛋白、通道蛋白、糖蛋白等,A正确;染色体和染色质本质是相同的,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两种形态,严格地说,只有在细胞分裂时的有丝分裂前期或者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质螺旋变粗形成染色体,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B正确;能将染色质染成深色的物质有醋酸洋红、龙胆紫,改良苯酚品红溶液对染色体染色是在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实验中用的,C正确;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不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应该是细胞质,D错误,所以选D。
二、非选择题
36.如图所示的图解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a、b、c、d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 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动物细胞内,与物质A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________。若物质A在动物、植物细胞中均可含有,并且作为细胞内最理想的储能物质,则A是________。
(2)图中的物质b是_______,其分子结构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物质c是___________。若B、C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结构,则B、C分别是________。
(3)物质d是________。
【答案】 (1). 糖原 (2). 脂肪 (3). 氨基酸 (4). 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5). 核糖核苷酸 (6). 蛋白质和磷脂 (7). 雄性激素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A是植物细胞的储能物质,可能是淀粉或脂肪,B是蛋白质,核糖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故C是RNA,a是葡萄糖,b是氨基酸,c是核糖核苷酸,d是雄性激素。
(1)由分析可知,A是淀粉,动物细胞中与淀粉相似的物质是糖原。在动物、植物细胞均可含有,并作为细胞内的最理想的储存能量的物质,不仅含能量多而且体积较小的物质是脂肪。
(2)b是氨基酸,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NA构成,c是核糖核苷酸。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
(3)d能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激发并维持动物的第二性征,所以d是性激素。
考点:细胞中化合物的功能
37.图1表示小肠上皮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膜蛋白功能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细胞不同表面执行不同的功能。从细胞膜的成分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
(2)膜蛋白A要消耗主要由图中的________(结构)产生的ATP,以________方式吸收葡萄糖。细胞面向肠腔侧形成很多微绒毛,以增加细胞膜上________的数量,高效地吸收来自肠腔的葡萄糖等物质。
(3)通过膜蛋白B可将相邻的两个细胞膜________,以保证肠腔中的物质只能从微绒毛处吸收。
(4)细胞膜表面还存在水解二糖的膜蛋白D,说明膜蛋白还具有________功能。
(5)膜蛋白A执行的功能是图2中的________所具有的功能。
【答案】 (1). 细胞膜蛋白质不同(或膜蛋白质结构不同) (2). 线粒体 (3). 主动运输 (4). 载体蛋白(膜蛋白A) (5). 紧密连在一起 (6). 生物催化(或催化) (7). 运输蛋白
【解析】
此题难度一般,以图像为依托,要求考生具备能够分析,判断题目的能力,从题可知图1表示小肠上皮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考查的是对细胞膜的功能的表现,要求考生掌握好细胞膜的三大功能;图2为膜蛋白功能示意图,与图1相对应,分析判断出膜蛋白的功能体现在几个方面,可从题文中找出。
(1)细胞膜的功能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功能有关,细胞膜上蛋白质不同,细胞会执行不同的功能,且具有高度的极性。
(2)细胞吸收葡萄糖是通过主动运输方式,需要载体,消耗能量,能量主要由线粒体产生;细胞面向肠腔侧形成很多微绒毛,增大了膜面积,可以增多细胞膜上载体蛋白数量,高效地吸收来自肠腔的葡萄糖等物质。
(3)分析题图,膜蛋白B是两细胞间的蛋白质,可将相邻的两个细胞紧密连在一起,以保证肠腔中的物质只能从微绒毛处吸收。
(4)膜蛋白D 能水解二糖,说明膜蛋白还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5)图2中膜蛋白A是载体蛋白;膜蛋白B是连接蛋白;膜蛋白C是受体蛋白;膜蛋白D能催化二糖水解,具有催化功能,膜蛋白A具有运输功能
38.下列有关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研究,请回答相关问题:
(1)人红细胞中K+浓度比血浆中高30倍,而Na+浓度却只有血浆的1/6。红细胞维持膜内外K+、Na+不均匀分布_______________(“需要”或“不需要”)消耗ATP。
(2)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成熟红细胞中提取所有磷脂并铺成单分子层,其面积正好为红细胞细胞膜面积的两倍。其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的成熟红细胞吸收的葡萄糖可通过________(“有氧”或“无氧”)呼吸产生ATP,当红细胞缺乏ATP时,会导致Na+进入多于K+排出、Ca2+无法正常排出,红细胞会因___________________而膨大成球状甚至破裂。
(4)氟中毒会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和细胞代谢。科学家用含不同浓度NaF的饮水喂养小白鼠,一段时间后,培养并测量小白鼠红细胞代谢产热及细胞内的ATP浓度,分别获得产热曲线和细胞内的ATP浓度数据如下,请回答:
①根据上述实验设计及结果判断,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分析细胞产热量及ATP浓度:B组产热量峰值和ATP浓度均低于A组,原因可能是:低浓度的NaF _______(“抑制”或“促进”)了细胞代谢中有关的酶的活性; C组产热量峰值高于A组而ATP浓度低于A组,原因可能是:高浓度的NaF __________(“抑制”或“促进”)了细胞代谢中有关的酶的活性,同时,由于损伤了细胞膜结构,细胞为维持正常的功能,需要消耗更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需要 (2). 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及细胞器 (3). 细胞膜是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 (4). 无氧 (5). 渗透压升高吸水过多 (6). 不同浓度的NaF对能量代谢(或糖分解代谢产热量及细胞内的ATP浓度)的影响 (7). 抑制 (8). 促进 (9). ATP
【解析】
【详解】(1)由于“人体红细胞中K+的浓度比血浆中K+的浓度高30倍,而红细胞中Na+的浓度却是血浆中的“1/6”,说明钾离子和钠离子的运输都是逆浓度进行运输的,所以红细胞运输钾离子和钠离子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而主动运输通常都需要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ATP。
(2)小鼠的成熟红细胞中提取所有磷脂并铺成单分子层,其面积正好为红细胞细胞膜面积的两倍.其原因是:①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②细胞膜由双层磷脂分子构成。
(3)人的成熟红细胞吸收的葡萄糖,因为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当红细胞缺乏ATP时,会导致Na+进入多于K+排出、Ca2+无法正常排出,红细胞会因渗透压升高吸水过多而膨大成球状,甚至破裂。
(4)①据表格分析,A组是空白对照组,BC是实验组,其中自变量是NaF浓度,因变量是ATP浓度(产热量)。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浓度的NaF对能量代谢的影响。
②根据曲线图和表格分析,B组产热量峰值和ATP浓度均低于A组,原因可能是低浓度的NaF抑制了细胞代谢中有关酶的活性,释放的能量减少。C组产热量峰值高于A组而ATP浓度低于A组,原因可能是高浓度的NaF促进了细胞代谢中有关酶的活性,释放的能量增加,则产热量增加;同时损伤了细胞膜结构,细胞为维持正常的功能,需要消耗更多ATP。
39.图1和图2是某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探究H2O2分解的条件而绘制的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和图2所代表的实验中,实验的自变量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图1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过氧化氢酶具有________。
(3)图2中限制ab段和bc段O2产生速率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兴趣小组还根据图3做了关于温度影响酶活性的实验,探究经过t4温度处理的酶,当温度降低到t3时,其活性是否可以恢复到较高水平。关于变量的设置:取3支试管,编号为A、B、C,各加入适宜浓度的该酶溶液1 mL;A和B作为对照组应分别在温度为________和________水浴装置中保温适宜时间,C作为实验组的处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催化剂种类 (2). H2O2浓度 (3). 高效性 (4). H2O2浓度 (5). 过氧化氢酶数量(浓度) (6). t3 (7). t4 (8). 先在温度为t4水浴装置中保温适宜时间,后在温度为t3水浴装置中保温适宜时间
【解析】
【详解】(1)由图1可知,开始一段时间内,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加入不同催化剂的组反应速率不同,但由于反应的底物的量是相同的,故最终生成氧气的总量是相同的,根据分析可知,造成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是两组中的催化剂的种类不同,即图1中实验的自变量为催化剂的种类,图2中在一定过氧化氢浓度范围内,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发生变化,说明实验的自变量是H2O2浓度。
(2)图1中在未达到反应平衡时,加入过氧化氢酶的反应速率大于加入FeCl3的反应速率,说明过氧化氢酶具有高效性。
(3)图2中ab段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增加,氧气产生速率加快,说明ab段的限制因素是过氧化氢浓度,bc段随着过氧化氢浓度的增加,氧气产生速率不再增加,说明bc段过氧化氢酶已经饱和,故过氧化氢酶的浓度是该段的限制因素。
(3)该实验为探究经过t4温度处理的酶,当温度降低到t3时,其活性是否可以恢复到较高水平。故需要设置t3和t4温度下的组作为对照组,同时还应该设置一组经过t4温度处理的酶,在将温度降低到t3的组作为实验组,并将该组的实验结果与t3和t4温度下的组进行比较,可得出相应结论。故A和B作为对照组应分别在温度为t3和t4水浴装置中保温适宜时间,C作为实验组的处理为先在温度为t4水浴装置中保温适宜时间,后在温度为t3水浴装置中保温适宜时间。
40.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1)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____,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______。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____;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__。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为保持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____。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X处理的作用是使____。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____白粒管(填“深于”或“浅于”),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案】 (1). 0.5mL蒸馏水 (2). 控制pH (3). 红粒小麦 (4). 低 (5). 缩短 (6). β-淀粉酶失活 (7). 深于
【解析】
本题考查酶活性检测和实验设计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1)淀粉遇碘会出现蓝色。每个实验都应有对照实验,此时的对照管中应该是不含酶的溶液,为了遵循单一变量,所以加入的应是等量的蒸馏水,即0.5mL蒸馏水。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红粒小麦,其颜色较深,说明淀粉被水解的少。因为题干中说明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而红粒小麦淀粉酶活性低,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发芽率越低。
(2)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两种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自变量是酶种类的不同,所以X的处理应是使β-淀粉酶失活。如果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说明β-淀粉酶对发芽率影响不大,此时如果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就可以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