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科学首师大版三年级上册12.空气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首师大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12.空气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观察空气的客观存在和观察空气的性质的能力,具有勇于创新、乐于合作的精神,
2.同时能认识到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认识空气无色、无味、能流动、没有一定的形状,初步了解大气层是保护地球的外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多个实验证明空气确实存在于我们的周围,然后利用感官认识空气的性质,并通过游戏活动增强学生研究空气的兴趣,最后,通过阅读课文初步了解大气层的简单概况。
难点:教学难点:学生能利用多种办法证明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处于认知阶段的具体运算阶段,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关注的大多是具体的看得见的物体,是有局限性的。而事实上空气也是物质的一种,因其有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难以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空气无处不在,有难以想象的广大空间,这是值得我们引导学生去关注的。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气球、塑料袋、吸管、海绵、粉笔、水槽等。
2.学生准备:可以证明空气存在的工具。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意图目标 |
一、导入新课: 谈话:在我们的生存的自然界中,有一种我们一刻也离不开的东西,你们知道那是什么东西方吗?对,那就是空气,今天我们说来学习有关空气的知道。(板书:十二、空气) |
了解。 |
让学生了解学习内容。 |
二、学习新课: (一)提问:你们想了解有关空气的什么知识? (二)提问:你能用什么方法证明空气是存在于我们周围的? (三)实验:怎样用老师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证明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 (四)讨论:通过这些实验,你认识到什么?填写P48“我发现”。
(五)提问:空气是什么样子的?可以通过研究水的性质的方法,来进行研究。(板书:无色、无味、能流动、没有一定的形状) (六)讨论:P49讨论中哪种说法是正确的?(3) (七)阅读:P49阅读。
(八)总结。 |
猜想、汇报。
猜想、汇报。
猜想、汇报、操作。
思考、讨论、汇报、填写。
猜想、汇报。
思考、讨论、汇报。
阅读、了解。 |
初步学会提出问题。
初步具有勇于创新、乐于合作的精神。 初步认识空气存在于我们的周围。 初步认识空气的一般性质。 |
三、作业及安排: 气球、小皮球、塑料瓶。 |
|
|
板书设计:
首师大版三年级上册15.空气和生命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首师大版三年级上册15.空气和生命教学设计,共4页。
小学科学首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人与空气12.空气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首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人与空气12.空气教案,共3页。
小学科学首师大版三年级上册13.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首师大版三年级上册13.空气占据空间教学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