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 (六三制)六年级上册5、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展开第五课 蜡烛的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
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2、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2、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学方法
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各色蜡烛、酒精灯、烧杯、抹布、蒸发皿、火柴、生鸡蛋、白醋、可乐罐、锤子、澄清石灰水、吸管、碱快、白糖。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大自然中物质千变万化,像小苗出土了,叶子变色了,小狗长大了,这些变化,我们用眼睛可以看见;但有些变化,我们用肉眼不能直接看见,你能举出生活中物质变化的例子吗?
2、学生发言。
3、同学们讲了许多有生命的物质变化,没有生命的物质会不会变化呢?如果有,又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出示蜡烛)看!这是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蜡烛的变化。
二、研究蜡烛的变化
第一个实验
1、仔细观察点燃前后的蜡烛,尽可能多地说出蜡烛的特点。
2.学生分组实验观察。
3.汇报交流。
第二个实验
1、谈话:你们加热过蜡烛吗?会发生什么变化?冷却后呢?
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2、给学生提供实验材料:各色蜡烛、酒精灯、烧杯、抹布、蒸发皿、火柴。
3、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给蜡烛加热和冷却,并仔细观察现象记录下来?
4、小组讨论组装实验。
教师带领学生实验验证。第一个实验:把蜡块放在铁片上加热,观察变化;离开火焰冷却,观察又有什么变化。
5、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6、各组汇报,要求用自己的话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蜡烛加热时,由固体(蜡块)变成能流动的液体(蜡油),停止加热,冷却后,流动的液体又慢慢地变成了有一定形状的固体。
第三个实验
1、下面我们把蜡烛燃烧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1)指导学生观察30页燃烧蜡烛的三幅图的实验方法。
(2)师操作示范,提出实验注意事项及要求。
2.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
3.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4.讨论:加热蜡烛和燃烧蜡烛都让蜡烛发生了变化,这两种变化相同吗?你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你的说法?
蜡烛被加热时,仅仅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物质;蜡烛燃烧时,不但外形和状态发生了变化,而且变成了一些新的物质。
5.小结:在自然界中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燃烧。
三、通过寻找证据,分析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
1、谈话:生活中物质变化的现象很多,看看31页都有哪些现象?
2、讨论交流这些现象各属于哪一类变化?你的证据是什么?
3、小组讨论并填写书73页表格,汇报。
4、小结:在观察一种物质的变化是属于哪类变化时,最主要的是观察它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可以从变化中产生发光发热、沉淀、变色等现象中证明。
四、巩固练习
1、看书上图,每组任选两个实验做做,仔细观察现象并记录下来。
2、交流汇报实验现象。
3、讨论判断图上这些物质的变化是哪类变化,说出理由。
板书设计:
5.蜡烛的变化
形态、状态变化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从蜡烛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意识到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体验实验获得证据、交流获得结论的重要。
附: [蜡烛燃烧的原理] 常见的蜡烛是用石蜡制成的,石蜡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其化学成分是各种高级烷烃的混合物(烃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石蜡受热熔化成液态,继续受热变成气态,遇冷又凝结成液态、固态。
[生鸡蛋浸在白醋中,蛋壳上为什么有许多小气泡] 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遇到醋,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碳酸钙+醋酸→二氧化碳+醋酸钙+水
食醋中含有3%~5%的醋酸。
[碱块中倒入白醋为什么翻腾着大量的泡沫] 碱块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它遇到白醋,也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碳酸钠+醋酸→二氧化碳+醋酸钠+水
[往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为什么产生白色浑浊] 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当呼出的气体进入石灰水中,二氧化碳就和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不溶于水的白色碳酸钙固体,从而导致澄清液体变浑浊。
氢氧化钙+二氧化碳→碳酸钙+水
[白糖烧焦了,为什么会变黑、变苦] 在化学上,白糖属于“碳水化合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白糖很甜,这与它的分子结构有关。白糖烧焦后变苦,是因为它在受热时,白糖里的“羟基”(分子结构中的一部分)与氢原子结合变成了水分,水蒸发掉了,剩下黑乎乎的碳。这样,颜色由白变黑,味也由甜变苦。木头、油脂、石蜡、煤油……一切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当它们受热发生分解后,同样会析出碳:木头烧焦变黑,菜油熬久了颜色由黄变褐、变黑,蜡烛、煤油一烧起来黑烟滚滚……都是这个缘故。
科学六年级上册5、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科学六年级上册5、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六年级上册7、铁生锈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六年级上册7、铁生锈教案,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六年级上册5、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科学青岛版 (六三制)六年级上册5、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资源:,过程设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