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某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
A. 溶液中滴入石蕊仍为紫色
B. 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
C. 溶液中滴入石蕊显红色
D. 溶液中滴入酚酞不显色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都是无色的
B. 溶液都是混合物
C. 溶液中的溶质都是固体
D.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3.某同学郊游时不慎被蜜蜂蛰伤,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为减轻疼痛可以在蛰伤处涂抹( )
A. 食醋(pH≈2)
B. 牛奶(pH≈6.5)
C. 矿泉水(pH≈7)
D. 肥皂水(pH≈10)
4.下列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化学知识运用错误的是( )
A. 用稀盐酸除去铁钉上的铁锈
B. 用铅笔芯的粉末开启生锈的锁
C. 发现厨房中的液化石油气泄漏,马上打开排气扇进行通风
D. 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CaCO3和Mg(OH)2]
5.以下实验操作中出现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 )
A. 打开浓硫酸的试剂瓶塞,在瓶口出现白雾
B. 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 将50 ℃的饱和石灰水降温至20 ℃,溶液变浑浊
D. 碳酸钠放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溶液变红
6.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溶液的pH不变
B. 反应前后,Na+和Cl-的数目不变
C. 反应前后,H+和OH-的数目不变
D. 反应前后,H2O的数目不变
7.下列实验现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氨气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B. 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C. 加热“铜绿”时,绿色固体变成黑色固体,管壁出现小水珠
D. 向氯化钠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8.下列化学知识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错误的是( )
A. 用稀盐酸除铁锈
B. 冰箱内放置活性炭除异味
C. 用火碱改良酸性土壤
D. 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9.下列各组气体中均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一组是( )
A. H2、O2、HCl
B. H2、O2、CO
C. H2、SO2、CO
D. O2、CO,CO2
10.某实验室废水含有较多的盐酸,排放前应加入某种试剂将废水调至中性,下列试剂中最合适的是( )
A. AgNO3溶液
B. NaOH溶液
C. 稀醋酸
D. KNO3溶液
11.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去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②用稀硫酸除铁锈
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④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2.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加酚酞无现象,则溶液一定呈中性
B.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并不是所有的原子核中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C. 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则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 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3.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图所示:以下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西瓜汁呈酸性
B. 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橘子
C. 肥皂水可以使石蕊溶液变红
D. 草木灰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14.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某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
A. 常温下,测得溶液的pH<7
B. 溶液中滴入酚酞显红色
C. 溶液中滴入石蕊显红色
D. 溶液中滴入酚酞不显色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所以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B. 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D.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氢氧化钠广泛应用于制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工业。
(1)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阳离子的符号是________。
(2)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________(填“减少”、“不变”、“增加”)。
(3)实验室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其原因是氢氧化钠会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缓慢反应,产物使瓶口与瓶塞粘合在一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iO2+2NaOH===“X”+H2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久存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适量的氢氧化钙,可以将生成的碳酸钠除去,该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使用NaOH时必须十分小心,防止眼睛、皮肤、衣服被它腐蚀。实验时最好戴________。
17.盐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重要的化学试剂,初中化学中许多实验都用到了盐酸。
(1)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观察到瓶口有产生________。下列实验中一定不会用到盐酸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
B.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D.除去铁钉上的锈迹
(2)用盐酸按照下图的方式进行中和反应实验,其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烧杯中逐滴滴入盐酸至过量的过程中,能够说明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下证明盐酸过量的操作及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滴加石蕊溶液,搅拌后溶液变蓝
B.另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C.加入蒸馏水,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
D.加入金属Cu片,产生气泡
18.用下列物质的字母序号填空:
A.二氧化碳 B.盐酸
C.氢氧化钙 D.硝酸钾
E.淀粉 F.钢筋混凝土
G.二氧化硫
(1)属于复合肥料的是________。
(2)________可改良酸性土壤。
(3)人体胃液中的酸是________。
(4)________属于天然高分子。
(5)能造成酸雨的是________。
(6)________属于复合材料。
三、实验与探究(共3小题)
19.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________产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发现问题]为了再次观察上述反应现象,小林同学用较长的镁条重做上述实验,但发现了异常现象,试管中出现了白色沉淀。
[实验验证1]小林同学针对两次实验的不同,设计对比实验方案,探究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
[得出结论]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________有关。
[追问]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①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
②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
③氯化银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镁;猜想二:氯化镁;猜想三:氢氧化镁,猜想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验证2]将白色沉淀洗涤干净,分别取少量沉淀于A、B、C试管中,进行如表实验:
20.小亮在做“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实验时,滴加盐酸前忘了加入指示剂,导致无法判断该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于是他对所得的溶液的酸碱性进行了探究。
[探究目的]探究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提出猜想]所得溶液可能呈碱性,也可能呈________性,还可能呈________性。
[实验验证]
[分析与思考]
(1)若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使其呈碱性的离子是______(填写微粒符号),为避免碱性溶液污染环境,小亮对所得溶液进行了如下处理:向溶液中逐滴加入________溶液,直到不再产生沉淀为止。然后过滤,把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得到氯化钠晶体,该过程涉及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为了进一步确定溶液的酸碱性,小亮提出以下方案:
方案一:取样,加入碳酸钠溶液,若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方案二:取样,加入金属锌,若有气泡产生,则所取溶液呈酸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无明显现象,则呈中性。
21.在一次化学实验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对两个实验进行探究。
实验一:探究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哪一种粒子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猜想]可能是水分子、钠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实验]
(1)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蒸馏水,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溶液不变色;
(2)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氯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三支试管中加入约2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用注射器向充满某种气体的软塑料瓶中注入一种液体(如图),振荡,发现塑料瓶变瘪,探究气体和液体可能是什么物质?
[猜想]气体和液体可能是________(写一组即可)。
[实验]用试管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加入试剂________,产生相应的现象,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上述实验完成后,能否验证你的猜想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1小题)
22.某化学活动小组用稀盐酸对赤铁矿中Fe2O3含量进行测定(杂质不与盐酸反应且不溶于水),得到一黄色残液。为防止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对其进行了处理,过滤该残液,取100 g滤液,向其中不断加入某未知溶质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
实验数据如下表:
(资料:FeCl3+3NaOH===Fe(OH)3↓+3NaCl)
通过对上述实验数据的分析,选择合理的数据,计算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酸性和中性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变色,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酸性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碱性溶液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在中性溶液中石蕊仍然是紫色。
2.【答案】B
【解析】A项,溶液不一定都是无色的,有些溶液是带有颜色的,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错误;B项,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都是混合物,正确;C项,溶液中的溶质不一定都是固体,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错误;D项,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如氢氧化钙溶液达到饱和时也是稀溶液,错误。故选B。
3.【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酸碱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因为蜜蜂的刺液是酸性的,因此需要碱性物质来中和,在所给选项中,肥皂水的pH>7,呈碱性,符合题意。
4.【答案】C
【解析】A项,因为氧化铁和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铁和水,可以用稀盐酸除去铁钉上的铁锈;B项,铅笔芯中含有石墨,石墨具有润滑作用,可以用铅笔芯的粉末开启生锈的锁;C项,发现厨房中的液化石油气泄漏,不能打开排气扇进行通风,因为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或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程度时遇明火会发生爆炸;D项,因为醋酸能和碳酸盐、碱等物质反应,可以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5.【答案】D
【解析】A项,浓硫酸不具有挥发性,打开瓶盖,瓶口不会出现白雾,错误;B项,铁丝在氧气中才能燃烧,而在空气中只能加热到红热状态,错误;C项,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将50 ℃的饱和石灰水降温至20 ℃,溶解度增大,不会出现浑浊,错误;D项,碳酸钠属于强碱弱酸盐,在水中电离和水解后显碱性,会使酚酞变红,正确。故选D。
6.【答案】B
【解析】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生成了氯化钠和水,其中氯化钠溶液为中性,氯化钠在水溶液中以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形式存在,可以据此结合反应的产物来完成解答即可。A项,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其pH值大于7,反应后生成的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所以反应前后溶液的pH值要发生改变,错误;B项,根据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实质可以知道,它们的反应实际上就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的反应,所以该反应前后Na+和Cl-的数目不变,正确;C项,根据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的实质可以知道,它们的反应实际上就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的反应,所以反应前后,H+和OH-的数目一定改变,错误;D项,反应中生成了水,所以反应前后水分子的数目要发生改变,错误。故选B。
7.【答案】A
【解析】氨气溶于水,所得溶液显碱性,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8.【答案】C
【解析】A项,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它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铁而被除去;B项,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有毒有味的物质,所以放置在冰箱内可达到除异味的目的;C项,火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有强烈的腐蚀性,虽然可与酸性土壤中酸性物质反应在,但其强烈的腐蚀性会对作物造成伤害,不用于改良土壤;D项,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能与食醋里的醋酸反应而被清除。
9.【答案】B
【解析】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水,可以用作干燥剂,所干燥的气体不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酸性氧化物和酸性气体都能和氢氧化钠反应.所以氢氧化钠能干燥的是碱性和中性气体,酸性气体不能用氢氧化钠来干燥,SO2、CO2是酸性氧化物,HCl是酸性气体,它们都能与碱生成盐和水,所以不能用氢氧化钠来干燥,而H2、O2、CO是中性气体,能用碱来干燥,故选B。
10.【答案】B
【解析】酸和碱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废水含有较多的盐酸,排放前可加入碱将废水调至中性,氢氧化钠属于碱。
11.【答案】A
【解析】①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是酸和碱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②用硫酸除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为氧化铁,硫酸与氧化铁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
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酸和碱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
④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碳酸氢钠是盐不是碱,不属于中和反应。
12.【答案】B
【解析】A项,酚酞溶液在酸性和中性溶液中不变色,错误;B项,氢原子中不含有中子,正确;C项,在化合物中,非金属元素显正价或负价,例如硫酸铜中,硫元素显+6价,错误;D项,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酸和碱的作用,例如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的反应不是中和反应,错误。故选B。
13.【答案】C
【解析】A项,西瓜汁的pH小于7,呈酸性,正确;B项,橘子呈酸性,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橘子,正确;C项,肥皂水呈碱性,能使石蕊溶液变蓝,错误;D项,草木灰呈碱性,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正确。
14.【答案】B
【解析】溶液的pH<7说明溶液是酸性的,滴入石蕊显红色说明溶液是酸性,滴入酚酞不显色可能为酸性或中性。
15.【答案】D
【解析】A项,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但有盐和水生成的化学反应不都是中和反应,像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也生成盐和水,错误;B项,单质只含一种元素,但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还可能是混合物,比如氧气和臭氧,错误;C项,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但带电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还有质子,电子等,错误;D项,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所以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正确。故选D。
16.【答案】(1)Na+ (2)增加 (3)Na2SiO3 (4)Ca(OH)2+Na2CO3===CaCO3↓+2NaOH (5)防护眼镜
【解析】(1)氢氧化钠溶液中的阳离子是钠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
(2)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分发生潮解,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质量会增加。
(3)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SiO2+2NaOH===X+H2O,反应物中硅、氧、钠、氢原子个数分别为1、4、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硅、氧、钠、氢原子个数分别为0、1、0、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硅原子、2个钠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a2SiO3。
(4)氢氧化钙与变质生成的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
(5)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防止眼睛被它腐蚀,实验时最好戴防护眼镜。
17.【答案】(1)白雾 A (2)HCl+NaOH===NaCl+H2O 溶液红色褪去 B
【解析】(1)浓盐酸有挥发性,所以当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时,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会在瓶口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溶解形成盐酸小液滴。会观察到瓶口有白雾产生。A项,盐酸可与熟石灰、石灰石都发生反应,无法单独除去石灰石,错误;B项,氯化钠与盐酸不反应,无明显变化;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观察有气泡生成。所以可用盐酸鉴别二者,正确;C项,实验室可用盐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正确;D项,盐酸可用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可用于除去铁钉上的锈迹,正确。
(2)盐酸可与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氢氧化钠呈碱性,可使酚酞变红。所以原烧杯中的溶液为红色。当加入盐酸的量恰好完全中和氢氧化钠时,溶液为中性,此时酚酞呈无色。此时溶液中不再含碱性物质,即可说明盐酸可与氢氧化钠反应。当加入盐酸的量过量时,溶液应呈酸性。A项,石蕊遇酸变红,错误;B项,另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说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仍不呈碱性。可说明溶液为酸性,正确;C项,加入蒸馏水,搅拌后溶液颜色不变,说明溶液呈中性或酸性,错误;D项,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的活动性在氢元素的后面,不能与酸反应产生气泡,错误。
18.【答案】(1)D (2)C (3)B (4)E (5)G (6)F
【解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二氧化硫具有酸性,盐酸是胃液中的主要酸,氢氧化钙具有碱性,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复合肥料是指含有氮、磷、钾中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肥料,淀粉属于有机物,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组成的材料。
19.【答案】气泡 Mg+H2SO4===MgSO4+H2↑
[得出结论]镁条长度
[做出猜想]Mg+2H2O===Mg(OH)2+H2↑
[实验验证2]没有气泡产生 消失 不消失 Ag+
【解析】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溶液和氢气,在一支试管中放入一小段镁条(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镁条表面有气泡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Mg+H2SO4===MgSO4+H2↑。
[做出猜想]由小林同学的实验,镁条长度越长,产生白色沉淀越多,则镁条与盐酸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与镁条长度有关。
由题意,镁能与热水反应产生一种碱和氢气,即镁与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氢气,猜想三为氢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2O===Mg(OH)2+H2↑。
[实验验证2]A项,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由实验结论,猜想一不正确,但这种白色沉淀能溶于盐酸,则没有气泡产生,白色沉淀消失。
B项,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镁54.8 g,易溶于水,由实验结论,猜想二不正确,则加入足量水,白色沉淀不消失。
C项,加入适量稀硝酸,白色沉淀消失,说明白色沉淀能与酸反应;继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出现大量白色沉淀,说明生成了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次沉淀应为氯化银沉淀,则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离子是:Mg2+、Ag+。
20.【答案】酸 中 红 酸性或中性
(1)OH- CuCl2(答案合理即可) 2NaOH+CuCl2===Cu(OH)2↓+2NaCl(答案合理即可)
(2)产生气泡 Zn+2HCl===ZnCl2+H2↑
【解析】酸、碱中和反应时有三种可能:①酸和碱恰好中和,pH=7,②酸有剩余,pH7;使溶液呈酸性的离子是H+,使溶液呈碱性的离子是OH-;呈酸性的溶液加入活泼金属,可产生氢气或加入Na2CO3溶液可产生CO2进行检验。
21.【答案】实验一:(2)溶液不变色 (3)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NaOH溶液中是OH-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二:CO2和NaOH溶液(合理均可) 盐酸 Na2CO3+2HCl===2NaCl+CO2↑+H2O 不能,因上述实验只能验证气体可能是CO2,而不能确定是何碱液
【解析】实验一:(1)蒸馏水中只含有水分子,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不变色,说明水分子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2)用试管取约2 mL氯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会观察到溶液不变色,说明钠离子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3)用试管取约2 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会观察到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NaOH溶液中是OH-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
实验二:二氧化碳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造成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瓶变瘪。
取少量实验后塑料瓶中的溶液是碳酸钠溶液,滴加稀盐酸,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2HCl===2NaCl+CO2↑+H2O;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塑料瓶重新鼓起来。
上述实验完成后,由于只能验证气体可能是CO2,而不能确定是何碱液,故不能验证猜想说法正确。
22.【答案】设与生成2.14 g-1.07 g氢氧化铁所消耗的20 g溶液中NaOH溶质的质量为x。
答: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
【解析】从表中加入的氢氧化钠可以看出40 g以前没有生成沉淀,是在中和盐酸,140 g和160 g氢氧化钠都是生成沉淀5.35 g,由于无法判断是否是60 g才开始沉淀,和140才完全沉淀,所以不能利用以上数值。但是从60到80,可以判定20 g氢氧化钠一定对应2.14 g-1.07 g沉淀氢氧化铁沉淀。所以以此为计算依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课后测评,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推断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 酸和碱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推断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