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5 荆轲刺秦王课后作业题
展开
【课内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期年(jī) 忤视(wǔ) 淬火(cù) 谒见(yè)
B.苑囿(yòu) 杀戮(lù) 瞋目(zhēn) 唱和(hè)
C.俟机(sì) 目眩(xuàn) 惊愕(è) 中庶子(shù)
D.箕踞(jù) 创伤(chuàng) 扼腕(è) 骨髓(suǐ)
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shì 侍奉 饰演 对峙 有恃无恐
B.yè 谒见 碣石 葛麻 殚精竭虑
C.rú 蠕动 儒雅 糯米 相濡以沫
D.jù 箕踞 据有 倨傲 目光如炬
2.D【解析】A项,“对峙”中的“峙”读“zhì”;B项,“碣石”中的“碣”读“jié”,“葛麻”中的“葛”读“ɡě”,“殚精竭虑”中的“竭”读“jié”;C项,“糯米”中的“糯”读“nuò”。
3.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②图穷而匕首见
③顾计不知所出耳 ④荆轲顾笑武阳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 B【解析】①被,②显露;③只是,④回头。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与现代相同的一项是( )
A.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B.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4.C【解析】A项,“无信”,今义,不讲信用;古义,没有信物。B项,“流涕”,今义,流鼻涕;古义,流眼泪。C项,“切齿”古今同义词。D项,“穷困”,今义,贫穷;古义,处境艰难,走投无路。
5.下列各句中,句式特征和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
例句: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A.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D.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5.A【解析】A项与例句均为定语后置句,B项为被动句,C项为状语后置句,D项为判断句。
6.依据词类活用情况,下列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函封,燕王拜送于庭
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B.又前而为歌
7.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B.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C.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邻之厚,君之薄也
D.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失其所与,不知
7.C【解析】C项“之”均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A项,连词,来/介词,按照;B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顺承;D 项,介词,和/动词,结交,亲附。
8.以下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郎平的颁奖词。请参照其表达方式,以荆轲为颁奖对象,写一则颁奖词,要求抓住人物特点,能从正反两方面对人物加以评说,表述上要有文采,100字左右。
示例:临危不乱,一锤定音,那是荡气回肠的一战!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搏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一回回倒地,一次次跃起,一记记扣杀,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一把铁榔头,一个大传奇!
答:
8.参考示例:一剑,承载国之重负;一歌,咏尽生死别离;一笑,彰显英雄本色。他有勇有谋,重诺守信;他睿智沉着,用大智应大局;他忠义刚直,视死如归。然而纵使他豪情万丈,仍逆不过历史潮流,大势所迫。时势造英雄,亦能亡英雄。
【解析】拟写颁奖词,需要在把握人物生平事迹的基础上,对该人物的主要事迹和品质进行概括,对其精神进行颂赞;语言力求凝练生动,有感染力。另外,“抓住人物的特点,从正反两个方面评说,100字左右”这些题目的具体要求在答题时切莫忽视。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略:掠夺,夺取
B.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信:信物
C.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购:购买
D.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深:狠毒,刻毒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B.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 焉用亡郑以陪邻
C.臣左手把其袖 君知其难也
D.伏尸而哭,极哀 因人之力而敝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
B.太子丹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向荆轲说“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既有意向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C.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最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
D.荆轲赴秦刺杀秦王就必须先接近秦王,因而信物就成了关键。这段描写不仅写出了荆轲擅长辞令的特点;也表现了樊於期为报灭族亡国之仇勇于献身的赤子情怀。
4.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不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略:掠夺
B.诚能得樊将军首 诚:如果
C.顾计不知所出耳 顾:考虑
D.而右手揕其胸 揕:刺
2.下列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A.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C.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 D.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3.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一开始,就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写出秦军所向披靡,燕国危如累卵的形势,使故事一开始就笼罩着紧张的气氛,为后面故事的展开定下了悲剧的基调。
B.太子“恐惧”,心急如焚,“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微带责难,使他与荆轲之间的矛盾也初露端倪。
C.荆轲提出要取信秦王,则非献“樊将军首”和“燕督亢地图”,这表现出他勇而多谋、城府很深的性格特点。
D.樊将军是因为境遇艰难才来到燕国的,荆轲竟然要取他的脑袋,可见荆轲除了勇敢忠诚的性格,还有心狠手辣的一面。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荆轲者,卫人也。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勾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
荆轲既至燕,见太子,太子言之以谋秦计,轲不得已,遂应。于是燕太子丹尊荆卿为上卿,舍上舍。久之,荆轲未有行意。太子丹乃请荆轲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轲曰:“微太子言,臣愿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樊於期遂自刭。燕有勇士秦舞阳,年十三,杀人,人不敢忤视。乃令秦舞阳为副,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秦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轲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尝游过榆次 游:游历
B.人不敢忤视 忤:逆,抵触
C.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 提:携带
D.箕踞以骂曰 箕踞:两腿张开,坐于地,如同簸箕。以示轻蔑对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久之,荆轲未有行意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B.臣乃得有以报 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
C.秦王环柱而走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D.以欲生劫之 以乱易整,不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写荆轲遭盖聂和鲁勾践的怒目、怒叱,都不计较,这和《史记》中叙述韩信受胯下之辱的故事一样,意在表现他们“含羞忍耻丈夫事,一朝之愤非良图”的励志精神。
B.“易水送别”一段,作者先用送行人的穿着、再以音乐营造了凄婉苍凉与悲壮的送别氛围。
C.“廷刺秦王”一段以密集的动词、形容词渲染生死搏斗的激烈场面,语句简短,节奏急促,从而使内容的表达和艺术的表现力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D.在秦国大军压境的危机面前,荆轲基于对祖国的热爱,对秦国入侵者的仇恨,义无反顾地为燕太子丹充当刺客,这种急人之难、扶助弱小、不畏强暴的精神是非常感人的。
14.将文言文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微太子言,臣愿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1.C【解析】提:打,投掷。
2.A【解析】A项中两个“之”均为助词,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B项,副词,
【参考译文】
荆轲是卫国人。漫游曾路经榆次,与盖聂谈论剑术,盖聂对他怒目而视,荆轲出去了。(荆轲)漫游邯郸,鲁勾践跟荆轲士博戏,争执博局的路数,鲁勾践发怒呵斥他,荆轲却默无声息地逃走了。
荆轲到燕国以后,就去见太子,太子向他说出了自己对付秦国的计划,荆轲不得已,就答应了他。于是燕太子丹尊奉荆轲为上卿,(让他)住上等的宾馆。过了很长一段时间,荆轲仍没有行动的表示。太子丹于是请求荆轲说:“秦国军队早晚之间就要横渡易水,那时即使我想要长久地侍奉您,怎么能办得到呢!”荆轲说:“就是没有太子这番话,我也想要请求行动了。只是现在到秦国去,却没有让秦王相信我的东西,那么秦王还是没办法接近的。那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金来悬赏他的首级。果真得到樊将军的脑袋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高兴接见我,这样我才能够有机会报效您。”樊於期于是就自刎了。燕国有位勇士叫秦舞阳,十三岁上就杀人,别人都不敢正面对着看他。于是就派秦舞阳做助手。于是就出发了。
太子及知道这件事的宾客们,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为荆轲送行。到易水岸边,祭过路神,就要上路,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拍节唱歌,发出苍凉凄婉的声调,送行的人都流泪哭泣,一边向前走一边唱道:“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又发出慷慨激昂的声调,送行的人们怒目圆睁,头发直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于是荆轲就上车走了,始终连头也不回。
一到秦国,荆轲带着价值千金的礼物,厚赠秦王宠幸的臣子中庶子蒙嘉。蒙嘉替荆轲先在秦王面前通报,秦王非常高兴,就穿上了礼服,安排了外交上极为隆重的九宾仪式,在咸阳宫召见燕国的使者。荆轲捧着樊於期的首级,秦舞阳捧着地图匣子,按照正、副使的次序前进。走到殿前台阶下,秦舞阳脸色突变,害怕得发抖,大臣们都感到奇怪。荆轲取过地图献上,秦王展开地图,图卷展到尽头,匕首露出来。荆轲趁机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匕首直刺。未近身,秦王大惊,自己抽身跳起,衣袖挣断。慌忙抽剑,剑长,只是抓住剑鞘。荆轲追赶秦王,秦王绕柱奔跑。大臣们吓得发呆,突然发生意外事变,大家都失去常态。这时,侍从医官夏无且用他所捧的药袋投击荆轲。正当秦王围着柱子跑,仓猝慌急,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侍从们喊道:“大王,把剑推到背后!”秦王把剑推到背后,才拔出宝剑攻击荆轲,砍断他的左腿。荆轲倒下,就举起他的匕首直接投刺秦王,没有击中,却击中了铜柱。秦王接连攻击荆轲,荆轲被刺伤八处。荆轲自知大事不能成功了,就倚在柱子上大笑,张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在地上骂道:“大事之所以没能成功,是因为我想活捉你,迫使你订立(归还诸侯们土地的)契约回报太子。”这时侍卫们冲上前来杀死荆轲,而秦王也不高兴了很久。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6 鸿门宴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6 鸿门宴当堂检测题,共5页。
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5 荆轲刺秦王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新课标)5 荆轲刺秦王当堂检测题,共8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6 鸿门宴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6 鸿门宴课时训练,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