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再别康桥复习练习题
展开【课内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倩影(qiàn) 青荇(xìnɡ) 栉风沐雨(jié) 呕心沥血(ǒu)
B.漫溯(suò) 笙箫(shēnɡ) 桀骜不驯(xùn) 万般惆怅(chóu)
C.彳亍(chì chù) 颓圮(qǐ) 无济于事(jì) 载歌载舞(zài)
D.长篙(ɡāo) 斑斓(lán) 荒谬绝伦(miù) 味同嚼蜡(jiáo)
【答案】D
2.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陷井 哀怨 轻手蹑脚 水波荡漾
B.破锭 凄婉 柔声细语 波光艳影
C.回溯 寂寥 力挽狂澜 招摇过市
D.沉淀 迷茫 悄无生息 沉默寡言
【答案】C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像染过一样)
B.太息一般的眼光(忧郁)
C.默默彳亍着(走走停停的样子)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阻止)
【答案】B
【解析】太息:叹息。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企业家的优势在于别人还在多种选择中________的时候,他们已经做出了选择。
(2)我国是个文化________深厚的国家,而这很大一部分就根源于民间,也保存在民间。
(3)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色彩________,那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扉。
A.彷徨 沉淀 斑斓 B.徘徊 积淀 璀璨
C.彷徨 积淀 斑斓 D.徘徊 沉淀 璀璨
【答案】C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高__________的诗歌作品的。
②戴望舒把对“丁香姑娘”深厚的感情__________在他的《雨巷》里,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③鉴赏诗歌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用词方面的特点,认真__________诗的意象。
A.品位 灌注 揣摩 B.品位 贯注 揣测
C.品味 灌注 揣测 D.品味 贯注 揣摩
【答案】A
【解析】①品味:仔细体会,玩味。一般作动词。品位: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一般作名词。②灌注:浇注,注入心血等。贯注:精神、精力集中。③揣摩:反复思考推求。揣测:推测,猜测。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徐志摩可以说是新诗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见有能望其项背的。
B.诗人在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执笔,信手拈来,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C.看过反映徐志摩爱情生活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后,我对才子徐志摩有了捉襟见肘的感觉。
D.夕阳下流淌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答案】A
【解析】A项,望其项背: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B项,“信手拈来”指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词汇和选用材料。此处不合语境。C项,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不合语境。D项,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错用对象。
7.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明确的一项是( )
A.“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这是极具概括力的隽永的语言,匆匆一生的徐志摩,似乎也预示在这谶语般的诗句里。
B.诗歌作为一种文学样式,理应担当社会责任和文化精神,执着地追求真、善、美,不断地促人上进,引人思索,带给人更多的美感。
C.目前,诗歌的命运空前引人关注,在一些忧心者看来,诗歌已经濒临灭亡,诗人已经集体逃亡,必须挽救诗歌,拯救诗人。
D.诗人一生信仰的心路历程是一个纷繁的文学世界,其中曲折的足迹读者往往需要追随及终点方恍然大悟。
【答案】C
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在我看来,一位诗人要成为大诗人,则下列五个条件之中,必须具备三个半左右才行:
①他必须多产。②他的诗在题材和处理手法上,必须范围广阔。③他在洞察和提炼风格上,必须显示独一无二的创造性。④在诗体的技巧上,他必须是一个行家。⑤就一切诗人而言,我们分得出他们的早期作品和成熟之作,可是就大诗人而言,成熟的过程一直持续到老死,所以读者面对大诗人的两首诗,价值虽相等,写作时序却不同,应能立刻指出,哪一首写作年代较早。相反的,换了次要诗人,尽管两首诗都很优异,读者却无法从诗的本身判别它们年代的先后。
(奥登《十九世纪英国次要诗人选集)序》)
说得简单些,这五个条件也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连标点15字)
【答案】多产,广度,深度,技巧,蜕变。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提炼信息的能力。提炼要抓关键词句,如“多产;范围广阔;洞察和提炼的创造性;技巧;面对大诗人的两首诗,价值虽相等,写作时序却不同,应能立刻指出,哪—首写作年代较早”。注意字数要求。
9.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样的世界,显然不适合于人类居住
②它不能帮助人解决人生问题,它的存在,只是“一个梦、一个幻想”而已
③诚如台湾作家张大春所说,文学带给人的往往是“一片非常轻盈的迷惑”
④一个语言无味的世界,必定是一个坚硬、僵死的世界
⑤因为人心所需要的温暖、柔软和美好,并不会从这个世界里生产出来
⑥这个时候,就不由得让人想念起文学来了——文学的重要功能之一正是软化人心、创造梦想
A.④①⑤⑥③② B.④⑤①②③⑥
C.③②①④⑤⑥ D.③④①⑥⑤②
【答案】A
10.学校举行诗歌朗诵会,你作为主持人,需要在诗歌朗诵之前加上一段解说词。有位同学朗诵戴望舒的《雨巷》,请你写一段解说词。不少于3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美在朦胧,美在印象,美在想象。因为这为我们搭建美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一把油纸伞,一条石板路,一段篱笆墙,一枝苦丁香。悠长的小巷,如丝的细雨,轻轻的叹息。戴望舒就在这诗情画意的色彩组合之中,小心翼翼地托出了想象中美的女神。读《雨巷》,无异于美酒在手,橄榄在口。
【解析】要对《雨巷》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准确的描述,并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渲染,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收到宣传的效果。
11.按照要求,把下面四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
①《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
②《雨巷》写于1927年夏天。
③《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
④诗人在《雨巷》中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1)以《雨巷》为主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为主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雨巷》是戴望舒于1927年夏天运用象征性抒情手法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的成名作。 (2)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是戴望舒于1927年夏天运用象征性抒情手法在其成名作《雨巷》中塑造的形象。
12.《再别康桥》中诗人选取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斑斓”等词语,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请将下面提供的词语,扩展成一段话,描绘出一个优美的意境。(不少于50个字)
小河 柳树 夕阳 青草 歌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村边,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奏着叮叮咚咚的曲子流向远方,夕阳把一片金辉撒在微波上,也给河边的柳树描出金色的轮廓,柔嫩纤细的柳枝在风中摇曳着,青草丛中的青蛙们也伴着流水的曲子唱起了婉转动听的歌儿。
【解析】此题考查扩展语句的能力。解答时要抓住景物本身的特征,恰当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选用准确的词语描绘出优美的意境。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雨巷》中的选段,完成1~3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的,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1.下列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形象。“丁香结”象征着人的愁心。
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的手法,其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色彩。
2.从诗中来看,“丁香姑娘”有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雨巷》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全诗创造了一种什么样的艺术氛围?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哀怨、彷徨又惆怅。是美丽、高洁、愁怨的三位一体。
3. 全诗创造了低沉而优美的艺术氛围。抒发了作者浓重的失望和彷徨的情绪。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1~4题。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1.下列对诗歌二、三两节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两节营造了一种宁静、安谧的氛围,柳影、水草、柔波恰当地衬托了诗人喜爱、留恋的心境。
B.诗人因为热爱康桥,所以对康河里的水草充满了柔情,宁愿化身其中,和康桥永远在一起。
C.在这两节诗中,诗人写景的顺序是由近及远,由高到低,写出了母校康桥特有的优美景色。
D.诗人把自己对母校的深情融进了悄悄别离时那富有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形成了一种轻柔、明丽而又俊逸的格调。
2.下列对诗歌4~6节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虹与梦,奇异的意象,写出了潭水的静美,表达了诗人对拜伦的仰慕与追怀。这里融情入景,营造出难以言传的优美意境。
B.第五节紧承上节诗意,对“梦”加以引申,向诗意纵深处开掘。这里的“梦”,是对过去留学生活的真实写照,暗含了对逝去的康桥生活的无限留恋之情。
C.第六节诗,诗人的思路急转,把读者从梦境拉回到现实,诗情达到高潮。但这个高潮却以情绪的低落和基调的抑郁作为标志。唯其如此,才表达了诗人对母校的离情。
D.从这几节诗可以看出,诗人表达的是一种无限的伤感,虽然诗歌谈不上什么现实内容或时代精神,但各个时期的读者对它都有强烈的共鸣,认为它给人带来了巨大的审美享受。
3.“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轻轻的我走了”如果换成“我轻轻的走了”,在语言和情感表达上有何差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D
3.比喻。“金柳”是对夕阳下柳树色彩的生动描绘,它秀美婀娜,随风摇摆,好似一位美艳的新娘。这样写既描绘出了其形态美好,又表达出诗人对康桥的喜爱与眷恋之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4.“轻轻的我走了”与“我轻轻的走了”相比,在语言表达上强调“轻轻”两字,这样就更能表达“我”不愿打扰梦中的康桥的情态,更能表现“我”离别时的洒脱和惆怅之情。
【解析】
“轻轻的我走了”更能表现“我”离别时的洒脱和惆怅之情。“我轻轻的走了”则不能表达这层意思。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
惠安女子
舒 婷
野火在远方,远方
在你琥珀色的眼睛里
以古老部落的银饰
约束柔软的腰肢
幸福虽不可预期,但少女的梦
蒲公英一般徐徐落在海面上
啊,浪花无边无际
天生不爱倾诉苦难
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
当洞箫和琵琶在晚照中
唤醒普遍的忧伤
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
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
令人忽略了:你的裸足
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
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
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
1.《惠安女子》显示了诗人善于从客观生活中提炼诗歌意象的能力。请你撷取诗中的意象,描述诗中所表现的情景。
意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诗的最后一句“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揭示了惠安女子的优美形象和真实命运。说说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意象:银饰、腰肢、海面、浪花、洞箫和琵琶、头巾。
情景:夕阳的余晖投射到海面,海面的浪花仍旧无止息地飞扬,系着古老银饰的惠安女站在岸边,眺望海的另一边。不知什么地方传来隐隐的洞箫声,在幽怨的洞箫声中,惠安女一句话也不说,只是默默地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
2.这个评价是片面的。诗的最后一节虽写了惠安女子的优美形象和真实命运,
但诗人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只注意到惠安女子立于海天之间,上了封面,成了插图,成为风景,成为传奇,而忽略了她的“裸足”和她“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在这里,诗人对那些把“苦难”作为对象来欣赏的人进行了淡淡的却又是极为有力的反讽。
【解析】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6 鸿门宴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6 鸿门宴当堂检测题,共5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6 鸿门宴课时训练: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版 (新课标)必修一6 鸿门宴课时训练,共10页。
语文3 大堰河——我的保姆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语文3 大堰河——我的保姆课后测评,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