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化学考点精炼07《碳和碳的化合物》(含答案) 试卷
展开2021年中考化学考点精炼
07《碳和碳的化合物》
1.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网络图(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能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
A.“C→CO”的反应中碳发生还原反应
B.“CO→CO2”的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C.“CO2……C”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D.“CO2H2CO3”的反应可用酚酞试剂验证
2.“低碳生活”有望成为新的时尚流行全球。“低碳生活”是指工作生活中所耗能量要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不属于“低碳生活”的是( )
A.多用电子邮件、QQ等即时通讯工具,少用传真打印
B.多用一次性消费品
C.将普通灯改为节能灯,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购物自带环保布袋,不用塑料袋
3.鉴别CO和CO2两种气体,最简便的方法是( )
A.分别通入水中
B.测量密度
C.检验它们是否有毒
D.分别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
4.(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 )
A.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
B.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5.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
A.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原子大小不同
C.原子种类不同 D.原子数目不同
6.下列有关CO2和C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O和CO2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B.一氧化碳可用来冶炼金属,说明它具有可燃性
C.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用闻气味的方法能够区别CO2和CO
7.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非常优良的纳米材料,具有超强导电、导热的性能。关于石墨烯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可作散热材料
B.是一种化合物
C.可作新型电池的电极
D.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8.木炭还原氧化铜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K2-5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炭、一氧化碳与氧化铜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B.两个实验的相关反应中,只有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C.两个实验中都可观察到红色固体变黑
D.两个实验的操作中都要防止液体倒吸
9.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也相同
B.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
C.CO用于冶炼金属、作气体燃料;CO2用于人工降雨、灭火
D.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金刚石切割玻璃
B.干冰用作制冷剂
C.焦炭用于炼铁
D.石墨制铅笔芯
11.下列关于CO2性质和用途描述错误的是 ( )
A.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
B.CO2能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
C.CO2不溶于水
D.CO2的固体(干冰)可作制冷剂
12.下列碳单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
B.活性炭用作饮水机的净水剂
C.焦炭用于冶炼金属
D.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
13.(1)金刚石、石墨、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三种不同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相差很大,其原因是 。
(2)写出石墨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工业上可以将石墨制作成电极(石墨电极)的原因是 。
(3)木炭的主要成分与上述三种物质相同。木炭完全燃烧的产物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进行说明) 。
14.“碳捕捉技术”是指通过一定的方法,将工业生产中产生的CO2分离出来并加以利用。用氢氧化钠溶液来“捕捉”CO2,其过程如图所示(部分条件及物质未标出)。
(提示:高温反应炉中的反应为:CaCO3 CaO+CO2↑)
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1)用氢氧化钠溶液“捕捉”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分离室中需进行的实验操作为________。
(3)整个工业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5.回答下列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
(1)在金刚石和石墨中,能用于制作干电池电极的是________。
(2)制糖工业中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性脱色制白糖。
(3)CO2与H2O反应,生成一种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物质,这种物质是________。
(4)炼铁时高炉内发生如下反应:CO2+C2CO,其中______发生氧化反应。
16.某同学利用以下用品进行二氧化碳性质实验。
[实验一]
向图甲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迅速倒入半瓶蒸馏水,旋紧瓶盖,充分振荡,观察到塑料瓶变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二]
在图乙点滴板①②两个孔内各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再向①孔中滴加5滴[实验一] 塑料瓶中的液体,向②孔中滴加5滴蒸馏水,观察到①孔中紫色石蕊变红,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孔中滴加等量蒸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17.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验证CO2与NaOH能够发生反应,某同学按如图组装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
(1)有时药品滴加顺序会影响实验现象。如果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先膨胀,后变瘪”,则加入试剂的顺序应该是 (填序号)。
A.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盐酸
(2)请解释气球“先膨胀”的原因: 。
(3)写出气球“后变瘪”的化学方程式: 。
18.用干冰可以制作口感类似汽水的“碳酸水果”。
(1)干冰与水果一起放置12小时后,水果变得冰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干冰制作“碳酸水果”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出水果,食用时有气泡从水果中冒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与探究题
19.CO2的资源化利用日趋成为研究热点。
(1)某小组查阅资料发现:Ⅰ.CO2与H2能在催化剂表面反应生成CH4与H2O;Ⅱ.CH4在高温下能与CuO反应。为探究上述反应,设计如下装置。
①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计装置C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完整证明CH4与CuO反应后的生成物,则需要作出的改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一段时间后,装置D中黑色固体变红,E中白色固体变蓝,该小组由此得出结论:以上实验证明CH4在高温条件下能与CuO反应。你是否同意他们的结论?____________(填“同意”或“不同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H4、乙炔(C2H2)和丙烷(C3H8)都能在空气中燃烧,但是仅C2H2燃烧时有浓烟(不完全燃烧)。试从物质组成的角度分析其燃烧现象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重质碳酸钙粉体产业为贺州市一大支柱产业,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粉体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探究,小组成员从一包粉体产品中取出样品5.10 g放入烧杯中,并逐滴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假设样品中的杂质不和盐酸反应),实验测得烧杯中物质总质量与加入稀盐酸的总质量关系如下表所示。
(1)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表中m= 。
(3)求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0.01%)
参考答案
1.答案为:C
解析:A项,“C→CO”的反应中碳发生氧化反应;B项,“CO→CO2”的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D项,“CO2H2CO3”的反应使溶液显酸性,不能用酚酞试剂验证,可以用石蕊试剂,故答案选C。
2.答案为:B
3.答案为:D
4.答案为:A
5.答案为:A
6.答案为:C
7.答案为:B;
解析:石墨烯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属于单质,不属于化合物。
8.答案为:D;
解析:置换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一氧化碳是化合物;两个实验中,铜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两个实验中都是氧化铜被还原成铜,所以都可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两个实验都是在加热条件下进行的,热的试管遇冷水易炸裂,所以都要防止液体倒吸。
9.答案为:A
解析:A项,CO和CO2组成元素相同,分子构成不同,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不相同,错误;B项,碳在空气中充分燃烧时生成CO2,不充分燃烧时生成CO,正确;C项,CO具有还原性和可燃性,用于冶炼金属、作气体燃料;CO2的固体升华能吸热,且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可以用于人工降雨、灭火,正确;D项,清明上河图至今图案清晰可见,是因为在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正确。
10.答案为:C;
11.答案为:C;
解析: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A正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从一个容器倾倒到另一个容器,B正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C错误;固态的二氧化碳俗称干冰,干冰升华吸热,可作制冷剂,D正确。
12.答案为:C;
13.答案为:
(1)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C+O2CO2 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
(3)CO2+H2OH2CO3
解析:
(1)金刚石、石墨、C60是由碳元素组成的三种不同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但物理性质相差很大,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石墨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工业上可以将石墨制作成电极(石墨电极),
是因为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3)木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
14.答案为:
(1)2NaOH+CO2===Na2CO3+H2O
(2)过滤 (3)氢氧化钠和氧化钙
解析:(2)在反应分离室中,分离的是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溶液,固体与液体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3)由反应流程可知,反应分离出的氢氧化钠用于捕捉室反应,高温反应炉生成的氧化钙用于反应分离室生成碳酸钙,二者都可以循环使用。
15.答案为:(1)石墨 (2)吸附 (3)碳酸 (4)C
16.答案为:
[实验一] CO2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导致气体减少,瓶内压强减小
[实验二] CO2+H2O===H2CO3 起对照作用
解析:[实验一] 向图甲集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迅速倒入半瓶蒸馏水,旋紧瓶盖,充分振荡,观察到塑料瓶变瘪,原因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导致气体减少,瓶内压强减小。
[实验二] 在图乙点滴板①②两个孔内各滴加2滴紫色石蕊溶液;再向①孔中滴加5滴[实验一]塑料瓶中的液体,向②孔中滴加5滴蒸馏水,观察到①孔中紫色石蕊变红,变红的原因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②孔中滴加等量蒸馏水的目的是做空白实验,起对照作用。
17.答案为:
(1)B
(2)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使广口瓶内气压减小
(3)Na2CO3+2HCl===2NaCl+H2O+CO2↑
18.答案为:(1)干冰升华吸热 (2)H2O+CO2=== H2CO3 (3)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19.答案为:
(1)①2NaOH+CO2=== Na2CO3+H2O 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
在E、F之间增加盛有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
②CH4+4CuO 4Cu+2H2O+CO2
③不同意 氢气和甲烷气体都具有还原性
(2)乙炔(C2H2)中含碳量高
20.解:(1)100 (2)33.78
(3)解:碳酸钙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50.00 g+5.10 g-52.90 g=2.20 g。
设样品中含有碳酸钙的质量为x。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98.04%。
解析:
(1)碳酸钙的化学式为CaCO3,因此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12+16×3=100。
(2)每加入10 g稀盐酸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0 g+5.1 g-14.66 g=0.44 g。
所以当加入30 g稀盐酸时,稀盐酸完全反应,m=30+5.1-0.44×3=3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