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考试)(解析版)
展开
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期中考试)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心得安”是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其结构简式为它属于
A. 无机物 B. 有机物 C. 单质 D. 混合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
该物质为C、H、O、N四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为纯净物,故答案为B。
2.碳酸氢钠()属于
A. 酸 B. 碱 C. 盐 D. 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
酸是指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碳酸氢钠可以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属于盐,故答案选C。
3.制作计算机芯片的半导体材料是
A. 硅 B. 二氧化硅 C. 铝合金 D. 塑料
【答案】A
【解析】
【详解】
制作计算机锌片的半导体材料为硅单质,二氧化硅是制作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故答案为A。
4.铀元素是一种核素是反应堆的燃料。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子数是92 B. 质子数是92 C. 电子数是235 D. 质量数是148
【答案】B
【解析】
【分析】
铀元素是一种核素,核素符号左上角数字代表质量数,左下角数字代表质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详解】A.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35-92=148,故A错误;
B.质子数92,B正确;
C.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92,故C错误;
D.质量数为235,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核素符号左上角数字代表质量数,左下角数字代表质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质子数。
5.下列仪器中,能用于直接加热的是( )
A. 容量瓶 B. 烧杯 C. 量筒 D. 试管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容量瓶不能用于加热,故A不符合题意;
B. 烧杯要垫石棉网加热,故B不符合题意;
C. 量筒不能用于加热,故C不符合题意;
D. 试管能直接加热,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点睛】能直接加热的仪器主要有试管、坩埚、燃烧匙、蒸发皿,需要垫石棉网加热的主要有烧瓶、锥形瓶。
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转移溶液 B. 闻氯气
C. 过滤 D. 滴加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进行移液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故A错误;
B.闻气味时为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轻轻扇动气体,故B错误;
C.图示操作符合过滤时“一贴、二低、三靠”原则,故C正确;
D.用胶头滴管在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为防止污染胶头滴管,胶头滴管应悬在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7.下列物质中只含共价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HCl为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故A符合题意;
B.NaCl为离子化合物,含氯离子和钠离子之间的离子键,故B不符合题意;
C.KOH为离子化合物,钾离子和氢氧根之间存在离子键,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C不符合题意;
D.CaO离子化合物,钙离子和氧离子之间为离子键,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在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铜离子的溶液显蓝色,无色溶液中不能含有大量铜离子,且铜离子会和氢氧根生成沉淀,故A错误;
B.钡离子和碳酸根会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三种离子相互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且无色,故C正确;
D.氢离子和碳酸氢根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9.下列反应一定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天然气的燃烧
B. 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C. 钠与水的反应
D. Ba(OH)2·8H2O 与 NH2Cl 固体的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所有的燃烧均属于放热反应,天然气燃烧属于放热反应,A不符合题意;
B.酸碱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B不符合题意;
C.钠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C不符合题意;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固体反应属于吸热反应,D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D。
10.在刚刚闭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加大环境治理。下列做法与该报告精神相违背的是
A.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B. 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C. 倡导多乘坐公交车和地铁,少开私家车出行
D. 提倡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节约资源
【答案】A
【解析】
【详解】A.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造成水体污染,故A符合题意;
B.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有效控制空气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故B不符合题意;
C.倡导多乘坐公交车和地铁,少开私家车出行可以减少尾气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
D.提倡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既节约资源,又防止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计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1mol O2的体积是44.8L
B. H2O的摩尔质量是18 g
C. 2g H2中所含分子数目为NA(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D. 1 mol/L MgCl2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标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均为22.4L,故A错误;
B.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故B错误;
C.2g H2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含分子数为NA,故C正确;
D.MgCl2可以电离出2个Cl-,所以1 mol/L Mg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2.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
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C. 碱性:
D. 金属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至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所以原子半径N>O>F,故A错误;
B.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F>Cl>Br,所以稳定性:HF>HCl>HBr,故B正确;
C.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Na>Mg>Al,所以碱性NaOH>Mg(OH)2>Al(OH)3,故C错误;
D.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所以金属性Li
故答案为B。
1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
B.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
C. 稀硫酸滴在铜片上:
D. 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钾溶液混合: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碳酸钙为沉淀,不能写成离子,正确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故A错误;
B.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的离子反应为2H++2OH-+Ba2++SO42-=BaSO4↓+2H2O,故B错误;
C.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故C错误;
D.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钾溶液混合生成氯化银沉淀,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故D正确;
故答案D。
【点睛】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检查反应能否发生,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
14.有关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O是还原剂 B. CO是氧化剂
C. CO2是还原产物 D. Cu元素化合价升高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该反应中CO中C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所以CO为还原剂;CuO中Cu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所以CuO为氧化剂。
【详解】A.CO中C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所以CO为还原剂,故A正确;
B.CO为还原剂,故B错误;
C.CO中C元素化合价升高得到CO2,所以CO2为氧化产物,故C错误;
D.Cu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5.下列有机物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A. 甲烷(CH4) B. 乙烯()
C. 乙烷() D. 乙醇(CH3CH2OH)
【答案】B
【解析】
【详解】甲烷、乙烷、乙醇均不含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故答案为B。
16.二氧化硫催化氧化生成三氧化硫是工业制硫酸的重要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使用催化剂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
B. 使用过量氧气可以使二氧化硫100%转化为三氧化硫
C. 加热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
D. 达到化学平衡后三氧化硫的浓度不再改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故A正确;
B.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可能达到100%,故B错误;
C.加热可以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快反应速率,故C正确;
D.平衡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7.图为某同学用镁带、铜丝和苹果设计的水果电池的装置图,下列有关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镁带为正极
B. 铜丝发生氧化反应
C. 电子由镁带经导线流向铜丝
D. 该装置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A.镁比铜活泼,该原电池中镁被氧化,作负极,故A错误;
B.镁为负极,铜为正极,原电池中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
C.原电池中电子经导线由负极流向正极,即由镁流向铜,故C正确;
D.原电池装置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8.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描述中不合理的是
A. SO2用于漂白银耳等食品 B. Cu用于制作导线
C. Cl2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 D. Fe2O3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对人体有害,不能漂白食品,一般只用于工业漂白,故A符合题意;
B.Cu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于制作导线,故B不符合题意;
C.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O能消毒,所以Cl2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故C不符合题意;
D.Fe2O3为红色固体,可以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9.下列有关硫酸和硝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实验室中用铜片与稀反应制备
B. 常温下可以用铝制容器来盛装浓
C. 实验室中用浓干燥
D. 加热时,浓不能将木炭氧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稀硝酸和Cu反应生成NO,浓硝酸与Cu反应生成NO2,故A错误;
B.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所以常温下可以用铝制品容器来盛装浓硝酸,故B正确;
C.氨气为碱性气体,会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故C错误;
D.加热条件下浓硫酸可以将木炭氧化成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
氨气为碱性气体,不能用酸性干燥剂干燥,且氨气能和氯化钙反应,也不能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一般用碱石灰干燥氨气。
20.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B
将气体通入溶液中
无白色沉淀生成
与溶液不反应
C
向某溶液中加入少量双氧水后,再滴加几滴KSCN溶液
溶液变红色
原溶液中可能含有
D
向某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生成的白色沉淀也有可能是氯化银,故A错误;
B.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使溶液显酸性,酸性环境下硝酸根例子会将二氧化硫氧化成硫酸根,继而和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会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故B错误;
C.含有Fe3+的溶液与KSCN溶液作用显红色,原溶液中滴加双氧水后再加KSCN溶液显红色,可能是由于原溶液中亚铁离子被双氧水氧化成铁离子,故C正确;
D.若原溶液含有碳酸氢根、亚硫酸根等离子,滴加稀盐酸也会有气泡产生,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0分)
三、必答题(共5小题,计30分)
21.A、B、C、D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相关信息如下表所示:
元素代号
元素的原子结构或性质
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B
单质燃烧时火焰呈黄色
C
氧化物为两性氧化物
D
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
(1)A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__,D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__族。
(2)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3)B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O (2). 三 (3). ⅦA (4). Al(OH)3 (5). 2Na+2H2O=2NaOH+H2↑
【解析】
【分析】
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为O元素;B元素单质燃烧时火焰呈黄色,应为Na元素;C元素的氧化为两性氧化物,且原子序数大于Na,C应为Al元素;D元素原子最为层有7个电子,原子序数大于Al,则D为Cl元素。
【详解】(1)A为O元素;Cl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
(2)Al元素的最高价氧化对应的水化物为Al(OH)3;
(3)Na单质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22.实验室用单质A模拟工业上制备含氧酸D的过程如图所示,已知D为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在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①D的化学式是________;
②在工业生产中,B气体的大量排放被雨水吸收后形成了____________而污染了环境。
(2)若A在常温下为气体,C是红棕色的气体。
①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②D浓溶液在常温下可与铜反应并生成C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H2SO4 (2). 酸雨 (3). N2 (4). NO2 (5). Cu+4HNO3(浓)2NO2↑+2H2O+Cu(NO3)2
【解析】
【分析】
(1)A在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则B应为SO2,则A为S单质,C为SO3,D为H2SO4;
(2)C是红棕色气体,应为NO2,则A应为N2,B为NO,C为NO2,D为HNO3。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1)①A为S单质,则D为H2SO4;
②在工业生产中SO2气体的大量排放会造成酸雨,因此被雨水吸收后会形成酸雨而污染环境;
(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①A应为N2,C为NO2;
②浓硝酸与Cu可以反应生成NO2、水和硝酸铜,方程式为Cu+4HNO3(浓)2NO2↑+2H2O+Cu(NO3)2。
23.下列实验装置可用于模拟呼吸面具中人呼出的气体与过氧化钠反应产生氧气的过程。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C中盛放饱和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2)写出D中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F中所收集到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分液漏斗 (2). 除去HCl气体 (3). (4).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中,若小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O2
【解析】
【分析】
装置A中盐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由于盐酸有挥发性,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会混有HCl杂质,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之后通入D装置中进行反应,NaOH溶液可以吸收未反应的CO2,使装置F中收集的气体中为只含水蒸气的氧气。
【详解】(1)根据B的结构特点可知其为分液漏斗;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HCl气体 ,可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
(2)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可以生成氧气和碳酸钠,方程式为;
(3)F收集到的气体应为氧气,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具体操作为: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中,若小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O2。
24.(1)分子中有10个氢原子的烷烃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下列三种有机物:
A.苯 B.乙醇 C.乙酸
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苯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②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③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5%的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作消毒剂;
④写出选取上述两种有机物在浓硫酸和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4H10 (2). (3). C (4). B (5).
【解析】
【详解】(1)烷烃的通式为CnH2n+2,当2n+2=10时,n=4,所以该烷烃的分子式为C4H10;
(2)①苯的结构简式为;
②乙酸具有酸的通性,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选C;
③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作消毒剂,所以选B;
④乙酸和乙醇可以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制备乙酸乙酯,方程式为。
25.实验室用一定量MnO2固体与足量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制取2.24L标准状况下的氯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相对原子质量O-16,Mn-55)
试计算:
(1)参加反应的MnO2的质量____________;
(2)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为100mL,溶液中MnCl2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
【答案】 (1). 8.7g (2). 1mol/L
【解析】
【详解】(1)标况下2.24L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根据方程式可知制取0.1mol氯气需要0.1molMnO2,其质量为0.1mol×87g/mol=8.7g;
(2)根据方程式可知生成0.1mol氯气时生成的氯化锰为0.1mol,溶液体积为100mL,所以氯化锰的浓度为=1mol/L。
四、选答题(可选模块共3个,每个模块包括3个小题,共计20分。3个模块分别用A、B、C表示,各位考生只可选择其中一个模块作答。选《化学与生活》模块的考生答A,选《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考生答B,选《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考生答C。若选择了多个糢块的试题作答,只以答在前面的一个模块成绩计分,不跨模块计分)
A《化学与生活》
26.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1)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合成橡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包装食品的聚乙烯塑料袋可以进行热封口,该塑料具有____________(填“热塑”或“热固”)性。
(2)下列三种材料中,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臭味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下同)
A.尼龙 B.羊毛 C.棉花
(3)陶瓷的发明是人类早期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陶瓷属于____________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有机高分子材料
(4)下列有关金属防护的方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户外健身器材上刷油漆 B.铁制衣架外面包上一层塑料层
C.机械轴承上涂润滑油 D.地下埋设的铁管上连接铜块
【答案】 (1). 合成塑料 (2). 合成纤维 (3). 热塑 (4). B (5). B (6). D
【解析】
【分析】
【详解】
(1)三大合成材料为合成橡胶、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包装食品的聚乙烯塑料袋可以进行热封口,说明该塑料具有热塑性;
(2)灼烧蛋白质时会产生烧焦羽毛臭味,尼龙和棉花中不含有蛋白质,灼烧没有烧焦羽毛臭味,羊毛中含有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臭味,所以选B;
(3)陶瓷为无机非金属材料,所以选B;
(4)A.对健身器材涂油漆,可隔绝空气,为物理方法可防止生锈,故A正确;
B.在铁制衣架外面包上一层塑料层,可隔绝空气,为物理方法可防止生锈,故B正确;
C.在机械轴承上涂润滑油,可以隔绝空气,能防止金属被腐蚀,故C正确;
D.铜和铁形成原电池时,铁为负极被腐蚀,在地下埋设的铁管上连接铜块,不能保护铁管,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27.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营养平衡和自身健康。
(1)人体内缺乏某种微量元素会导致贫血,该元素是________;可为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有糖类,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以下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 (填字母代号,下同)。
A.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变食品的某些性质,如颜色和口感等,因此使用时 不必考虑用量
B.青霉素是一种天然抗生素,因此使用时可以不必做皮肤过敏试验
C.误服重金属盐中毒后,可服用鸡蛋清、生牛奶等缓解中毒症状
D.医用维生素C片常在药片外包裹上一层“糖衣”,主要是为了改善口感
(3)下列药物中属于抑酸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胃舒平 B.阿司匹林 C.青霉素
其有效成分发生作用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答案】 (1). 铁 (2). 油脂 (3). 蛋白质 (4). C (5). A (6). Al(OH)3+3H+=Al3++3H2O
【解析】
【分析】
(1)铁元素是构成人体红细胞的主要微量元素;根据人类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分析;
(2)A.食品添加剂要符合国家安全使用范围;
B.青霉素使用不当会造成人体过敏;
C.蛋白质遇重金属离子会发生变性;
D.根据维生素C片具有还原性分析;
(3)抑酸剂是能够与酸反应的物质;根据二者的反应书写离子方程式。
【详解】(1)人体内缺乏某种微量元素会导致贫血,该元素是铁;可为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有糖类,油脂和蛋白质;
(2)A.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变食品的某些性质,如颜色和口感等,但使用时 若不必考虑用量,使用过量,会危害人体健康,A错误;
B.青霉素是一种天然抗生素,从人体安全考虑,必须要做过敏实验,只有无过敏反应的人才可以注射青霉素,B错误;
C.误服重金属盐中毒后,可根据重金属会使蛋白质变性的性质,服用鸡蛋清、生牛奶等,这样变质的物质是鸡蛋清、生牛奶,这样就可以缓解中毒症状,C正确;
D.医用维生素C片常在药片外包裹上一层“糖衣”,主要是为了防止维生素C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3)A.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能够与胃酸HCl发生反应, 因此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A正确;
B.阿司匹林是解热止痛药,不能治疗胃酸过多,B错误;
C.青霉素是天然抗生素,用于治疗有炎症的疾病。,不能治疗胃酸过多,C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胃酸与胃舒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元素、物质成分的作用及反应方程式书写等知识。掌握物质的性质及作用和影响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28.随着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及人口剧增,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已经引起全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1)空气质量报告中不涉及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下同)
A.SO2 B.NO2 C.PM2.5 D.CO2
(2)自来水通常要经过沉降悬浮物、杀菌消毒等过进行处理。下列物质中可以用来做混凝剂(或絮凝剂)的是____________。
A.漂白粉 B.明矾 C.活性炭
(3)装修材料中会释放出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试写出其中一种____________(填名称)
(4)汽车尾气中含有有毒的NO和CO气体。在汽车排气管上加装一个催化转化器,可使其发生反应生成两种大气中含有的无毒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D (2). B (3). 甲醛 (4).
【解析】
【分析】
【详解】
(1)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为有毒气体,可吸入颗粒,都是空气质量报告内容,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没有列入空气质量报告,所以选D;
(2)明矾溶于水可以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吸附杂质后发生聚沉,所以可以用明矾做混凝剂(或絮凝剂),所以选B;
(3)甲苯、甲醛、苯等常用于装饰材料的溶剂和防腐剂,对人体有害;
(4)NO和CO气体可反应生成两种大气中含有的无毒气体,根据元素守恒可知两种气体为N2和CO2,所以方程式为。
B《化学反应原理》
29.(1)常温常压下,l mol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气态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1367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2气体,发生如下的反应: △H<0,达到平衡后,欲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加热 B.压缩容器体积 C.加催化剂
(3)写出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
【答案】 (1). C2H5OH(l)+3O2(g)=2CO2(g)+3H2O(l)△H=-1367 kJ•mol-1 (2). AB (3).
【解析】
【详解】(1)放热反应焓变小于0,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5OH(l)+3O2(g)=2CO2(g)+3H2O(l) △H=-1367 kJ•mol-1;
(2)A.该反应正反应焓变小于零,放热反应,加热会使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氮浓度变大,颜色加深,故A可行;
B.压缩容器体积,二氧化氮浓度变大,虽然加压会使平衡正向移动,但与原状态相比,二氧化氮的浓度依旧增大,颜色加深,故B可行;
C.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不影响体系颜色,故C不可行;
综上所述选AB;
(3)C为固体,不计浓度,所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30.(1)氨水中滴入酚酞显____________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0.1mol/L氨水与0.1mol/L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c(Cl-)________c(NH4+)(填“>”“<”或“=”)
(3)氨水与盐酸反应的产物常用于焊接金属前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红 (2). NH·H2ONH4++OH- (3). > (4). NH4++H2ONH·H2O+H+,氯化铵溶液显酸性,能和金属的氧化膜发生反应
【解析】
【详解】(1)氨水中存在一水合氨的电离,NH·H2ONH4++OH-,所以溶液显碱性,滴入酚酞会显红色;
(2)0.1mol/L氨水与0.1mol/I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为NH4Cl,由于铵根会发生水解,所以c(Cl-)> c(NH4+);
(3)氨水与盐酸反应的产物为氯化铵,由于铵根水解:NH4++H2ONH·H2O+H+,溶液会显酸性,能和金属的氧化膜发生反应。
31.如图所示装置中,K为开关,电极分别为Fe棒和C棒,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1)当开关K置于a处时,该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填“原电池”或 “电解池”)。写出Fe电极上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开关K置于b处时,写出C电极上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开关K置于b处时,工作一段时间,当某电极上析出3.2g Cu时溶液的pH为____________。 (溶液的体积为1L) 。
【答案】 (1). 原电池 (2). Fe-2e-=Fe2+ (3). 4OH--4e-=2H2O+O2↑ (4). 1
【解析】
【分析】
当K置于a处时,该装置为原电池,总反应为Fe+CuSO4=FeSO4+Cu;当K置于b处时为电解池,C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为阳极,Fe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为阴极。
【详解】(1)当开关K置于a处时,该装置为原电池,总反应为Fe+CuSO4=FeSO4+Cu,Fe电极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电极方程式为Fe-2e-=Fe2+;
(2)当K置于b处时为电解池,C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为阳极,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氧根放电生成氧气,方程式为4OH--4e-=2H2O+O2↑;
(3)当K置于b处时为电解池,Fe为阴极,溶液中铜离子放电生成铜单质,电极方程式为Cu2++2e-=Cu,析出3.2g Cu,即=0.05mol时,根据电极方程式可知转移电子0.1mol,阳极水电离出的氢氧根放电的同时会生成氢离子,根据电荷守恒可知生成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所以c(H+)==0.1mol/L,所以pH=1。
C《有机化学基础》
32.有下列5种有机物
① ②③④⑤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用序号回答)。
(2)用系统命名法给⑤命名,其名称为____________。
(3)有机物②核磁共振氢谱中有____________个峰。
【答案】 (1). ① (2). ③ (3). ② (4). ④ (5). 2,3-二甲基丁烷 (6). 5
【解析】
【详解】(1)①和③均只含一个碳碳双键,分子式相差一个CH2,二者为同系物;②和④分子式均为C7H8O,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2)最长碳链有4个碳,2、3号碳上分别有一个甲基,所以名称为2,3-二甲基丁烷;
(3)有机物②有5种环境的氢原子,所以核磁共振氢谱中有5个峰。
【点睛】分子中等效氢原子一般有如下情况:①分子中同一甲基上连接的氢原子等效;②同一碳原子所连甲基上的氢原子等效;③处于镜面对称位置(相当于平面成像时,物与像的关系)上的氢原子等效。
33.(1)甘氨酸的结构简式为,其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该物质是____________性化合物。
(2)以乙炔、HCl等有关试剂在一定条件下合成聚氯乙烯的流程如下:
①指出反应Ⅱ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②写出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mol最多能与________________mol NaOH发生反应。
【答案】 (1). 羧基 (2). 两 (3). 加聚反应 (4). CH≡CH+HClClCH=CH2; (5). 2
【解析】
【详解】(1)该物质的含氧官能团为羧基;该物质含有羧基可以和碱反应,含有氨基可以和酸反应,所以为两性化合物;
(2)①由氯乙烯合成聚氯乙烯属于加聚反应;
②反应I为乙炔和HCl的加成反应,方程式为CH≡CH+HClClCH=CH2;
(3)该物质含有酚羟基和羧基能和NaOH发生反应,所以1mol该物质最多能和2molNaOH发生反应。
34.以淀粉为原料制备某些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部分反应条件及生成物未给出)。
(1)检验有机物C中官能团的常用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机物E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与E属于同类物质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不包括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 (2). n (n-1)H2O+ (3). CH3OOCCH2CH3 (4). CH3CH2CH2OOCH (5). CH3CH(CH3)OOCH
【解析】
【分析】
淀粉水解生成A为葡萄糖,葡萄糖经乳酸菌作用生成乳酸,乳酸同时含有羧基和羟基,经催化剂作用可以脱水缩合成可降解塑料;葡萄糖经酒化酶作用生成B为乙醇;乙醇被催化氧化生成C为乙醛,乙醛被催化氧化生成乙酸,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为乙酸乙酯。
【详解】(1)C为乙醛,其官能团为-CHO,常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来检验醛基;
(2)反应③为乳酸的脱水缩合反应,方程式为n (n-1)H2O+ ;
(3)E为乙酸乙酯,结构简式为CH3CH2OOCCH3,与E属于同类物质的同分异构体应含有酯基,可能的结构有CH3OOCCH2CH3、CH3CH2CH2OOCH、CH3CH(CH3)OOCH。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计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心得安”是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其结构简式为它属于
A. 无机物 B. 有机物 C. 单质 D. 混合物
【答案】B
【解析】
【详解】
该物质为C、H、O、N四种元素组成的有机化合物,为纯净物,故答案为B。
2.碳酸氢钠()属于
A. 酸 B. 碱 C. 盐 D. 氧化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
酸是指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指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的化合物;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碳酸氢钠可以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属于盐,故答案选C。
3.制作计算机芯片的半导体材料是
A. 硅 B. 二氧化硅 C. 铝合金 D. 塑料
【答案】A
【解析】
【详解】
制作计算机锌片的半导体材料为硅单质,二氧化硅是制作光导纤维的主要原料,故答案为A。
4.铀元素是一种核素是反应堆的燃料。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子数是92 B. 质子数是92 C. 电子数是235 D. 质量数是148
【答案】B
【解析】
【分析】
铀元素是一种核素,核素符号左上角数字代表质量数,左下角数字代表质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详解】A.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35-92=148,故A错误;
B.质子数92,B正确;
C.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92,故C错误;
D.质量数为235,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核素符号左上角数字代表质量数,左下角数字代表质子数,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质子数。
5.下列仪器中,能用于直接加热的是( )
A. 容量瓶 B. 烧杯 C. 量筒 D. 试管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容量瓶不能用于加热,故A不符合题意;
B. 烧杯要垫石棉网加热,故B不符合题意;
C. 量筒不能用于加热,故C不符合题意;
D. 试管能直接加热,故D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答案为D。
【点睛】能直接加热的仪器主要有试管、坩埚、燃烧匙、蒸发皿,需要垫石棉网加热的主要有烧瓶、锥形瓶。
6.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转移溶液 B. 闻氯气
C. 过滤 D. 滴加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进行移液时要用玻璃棒引流,故A错误;
B.闻气味时为防止气体有毒,应用手轻轻扇动气体,故B错误;
C.图示操作符合过滤时“一贴、二低、三靠”原则,故C正确;
D.用胶头滴管在试管中滴加液体时,为防止污染胶头滴管,胶头滴管应悬在试管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7.下列物质中只含共价键的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HCl为共价化合物,只含共价键,故A符合题意;
B.NaCl为离子化合物,含氯离子和钠离子之间的离子键,故B不符合题意;
C.KOH为离子化合物,钾离子和氢氧根之间存在离子键,氧原子和氢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故C不符合题意;
D.CaO离子化合物,钙离子和氧离子之间为离子键,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在无色透明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铜离子的溶液显蓝色,无色溶液中不能含有大量铜离子,且铜离子会和氢氧根生成沉淀,故A错误;
B.钡离子和碳酸根会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
C.三种离子相互不反应可以大量共存,且无色,故C正确;
D.氢离子和碳酸氢根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9.下列反应一定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天然气的燃烧
B. 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C. 钠与水的反应
D. Ba(OH)2·8H2O 与 NH2Cl 固体的反应
【答案】D
【解析】
【详解】A.所有的燃烧均属于放热反应,天然气燃烧属于放热反应,A不符合题意;
B.酸碱中和反应属于放热反应,B不符合题意;
C.钠与水的反应是放热反应,C不符合题意;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固体反应属于吸热反应,D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D。
10.在刚刚闭幕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加大环境治理。下列做法与该报告精神相违背的是
A.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
B. 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C. 倡导多乘坐公交车和地铁,少开私家车出行
D. 提倡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节约资源
【答案】A
【解析】
【详解】A.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会造成水体污染,故A符合题意;
B.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以有效控制空气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故B不符合题意;
C.倡导多乘坐公交车和地铁,少开私家车出行可以减少尾气污染,故C不符合题意;
D.提倡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既节约资源,又防止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二、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计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1mol O2的体积是44.8L
B. H2O的摩尔质量是18 g
C. 2g H2中所含分子数目为NA(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D. 1 mol/L MgCl2溶液中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答案】C
【解析】
【详解】A.标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均为22.4L,故A错误;
B.水的摩尔质量为18g/mol,故B错误;
C.2g H2的物质的量为=1mol,所含分子数为NA,故C正确;
D.MgCl2可以电离出2个Cl-,所以1 mol/L MgCl2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2.根据元素周期表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
B.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C. 碱性:
D. 金属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同周期主族元素自左至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所以原子半径N>O>F,故A错误;
B.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F>Cl>Br,所以稳定性:HF>HCl>HBr,故B正确;
C.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Na>Mg>Al,所以碱性NaOH>Mg(OH)2>Al(OH)3,故C错误;
D.同主族元素自上而下金属性增强,所以金属性Li
13.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
B. 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
C. 稀硫酸滴在铜片上:
D. 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钾溶液混合:
【答案】D
【解析】
【详解】A.碳酸钙为沉淀,不能写成离子,正确离子方程式为CaCO3+2H+=Ca2++H2O+CO2↑,故A错误;
B.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混合的离子反应为2H++2OH-+Ba2++SO42-=BaSO4↓+2H2O,故B错误;
C.铜与稀硫酸不反应,故C错误;
D.硝酸银溶液与氯化钾溶液混合生成氯化银沉淀,离子方程式为Ag++Cl-=AgCl↓,故D正确;
故答案D。
【点睛】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常用方法:检查反应能否发生,检查反应物、生成物是否正确,检查各物质拆分是否正确,如难溶物、弱电解质等需要保留化学式,检查是否符合守恒关系(如: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等)、检查是否符合原化学方程式等。
14.有关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O是还原剂 B. CO是氧化剂
C. CO2是还原产物 D. Cu元素化合价升高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该反应中CO中C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所以CO为还原剂;CuO中Cu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所以CuO为氧化剂。
【详解】A.CO中C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所以CO为还原剂,故A正确;
B.CO为还原剂,故B错误;
C.CO中C元素化合价升高得到CO2,所以CO2为氧化产物,故C错误;
D.Cu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5.下列有机物能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A. 甲烷(CH4) B. 乙烯()
C. 乙烷() D. 乙醇(CH3CH2OH)
【答案】B
【解析】
【详解】甲烷、乙烷、乙醇均不含双键,不能发生加成反应;乙烯含有碳碳双键可以发生加成反应,故答案为B。
16.二氧化硫催化氧化生成三氧化硫是工业制硫酸的重要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使用催化剂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
B. 使用过量氧气可以使二氧化硫100%转化为三氧化硫
C. 加热的目的是加快反应速率
D. 达到化学平衡后三氧化硫的浓度不再改变
【答案】B
【解析】
【详解】A.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故A正确;
B.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可能达到100%,故B错误;
C.加热可以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加快反应速率,故C正确;
D.平衡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7.图为某同学用镁带、铜丝和苹果设计的水果电池的装置图,下列有关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镁带为正极
B. 铜丝发生氧化反应
C. 电子由镁带经导线流向铜丝
D. 该装置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答案】C
【解析】
【详解】A.镁比铜活泼,该原电池中镁被氧化,作负极,故A错误;
B.镁为负极,铜为正极,原电池中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
C.原电池中电子经导线由负极流向正极,即由镁流向铜,故C正确;
D.原电池装置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8.下列有关物质用途的描述中不合理的是
A. SO2用于漂白银耳等食品 B. Cu用于制作导线
C. Cl2用于自来水杀菌消毒 D. Fe2O3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
【答案】A
【解析】
【详解】A.二氧化硫对人体有害,不能漂白食品,一般只用于工业漂白,故A符合题意;
B.Cu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于制作导线,故B不符合题意;
C.氯气与水反应生成HClO能消毒,所以Cl2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故C不符合题意;
D.Fe2O3为红色固体,可以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9.下列有关硫酸和硝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实验室中用铜片与稀反应制备
B. 常温下可以用铝制容器来盛装浓
C. 实验室中用浓干燥
D. 加热时,浓不能将木炭氧化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稀硝酸和Cu反应生成NO,浓硝酸与Cu反应生成NO2,故A错误;
B.常温下铝在浓硝酸中发生钝化,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所以常温下可以用铝制品容器来盛装浓硝酸,故B正确;
C.氨气为碱性气体,会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故C错误;
D.加热条件下浓硫酸可以将木炭氧化成二氧化碳,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睛】
氨气为碱性气体,不能用酸性干燥剂干燥,且氨气能和氯化钙反应,也不能用无水氯化钙干燥,一般用碱石灰干燥氨气。
20.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实验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B
将气体通入溶液中
无白色沉淀生成
与溶液不反应
C
向某溶液中加入少量双氧水后,再滴加几滴KSCN溶液
溶液变红色
原溶液中可能含有
D
向某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生成的白色沉淀也有可能是氯化银,故A错误;
B.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使溶液显酸性,酸性环境下硝酸根例子会将二氧化硫氧化成硫酸根,继而和钡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会观察到白色沉淀生成,故B错误;
C.含有Fe3+的溶液与KSCN溶液作用显红色,原溶液中滴加双氧水后再加KSCN溶液显红色,可能是由于原溶液中亚铁离子被双氧水氧化成铁离子,故C正确;
D.若原溶液含有碳酸氢根、亚硫酸根等离子,滴加稀盐酸也会有气泡产生,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50分)
三、必答题(共5小题,计30分)
21.A、B、C、D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相关信息如下表所示:
元素代号
元素的原子结构或性质
A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
B
单质燃烧时火焰呈黄色
C
氧化物为两性氧化物
D
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
(1)A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__,D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__周期第____________族。
(2)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
(3)B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O (2). 三 (3). ⅦA (4). Al(OH)3 (5). 2Na+2H2O=2NaOH+H2↑
【解析】
【分析】
A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则为O元素;B元素单质燃烧时火焰呈黄色,应为Na元素;C元素的氧化为两性氧化物,且原子序数大于Na,C应为Al元素;D元素原子最为层有7个电子,原子序数大于Al,则D为Cl元素。
【详解】(1)A为O元素;Cl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ⅦA族;
(2)Al元素的最高价氧化对应的水化物为Al(OH)3;
(3)Na单质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方程式为2Na+2H2O=2NaOH+H2↑。
22.实验室用单质A模拟工业上制备含氧酸D的过程如图所示,已知D为强酸,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在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①D的化学式是________;
②在工业生产中,B气体的大量排放被雨水吸收后形成了____________而污染了环境。
(2)若A在常温下为气体,C是红棕色的气体。
①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②D浓溶液在常温下可与铜反应并生成C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H2SO4 (2). 酸雨 (3). N2 (4). NO2 (5). Cu+4HNO3(浓)2NO2↑+2H2O+Cu(NO3)2
【解析】
【分析】
(1)A在常温下为固体,B是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则B应为SO2,则A为S单质,C为SO3,D为H2SO4;
(2)C是红棕色气体,应为NO2,则A应为N2,B为NO,C为NO2,D为HNO3。
【详解】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1)①A为S单质,则D为H2SO4;
②在工业生产中SO2气体的大量排放会造成酸雨,因此被雨水吸收后会形成酸雨而污染环境;
(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
①A应为N2,C为NO2;
②浓硝酸与Cu可以反应生成NO2、水和硝酸铜,方程式为Cu+4HNO3(浓)2NO2↑+2H2O+Cu(NO3)2。
23.下列实验装置可用于模拟呼吸面具中人呼出的气体与过氧化钠反应产生氧气的过程。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是____________,C中盛放饱和溶液,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2)写出D中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检验F中所收集到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分液漏斗 (2). 除去HCl气体 (3). (4).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中,若小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O2
【解析】
【分析】
装置A中盐酸和大理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由于盐酸有挥发性,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会混有HCl杂质,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之后通入D装置中进行反应,NaOH溶液可以吸收未反应的CO2,使装置F中收集的气体中为只含水蒸气的氧气。
【详解】(1)根据B的结构特点可知其为分液漏斗;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HCl气体 ,可以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去;
(2)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可以生成氧气和碳酸钠,方程式为;
(3)F收集到的气体应为氧气,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具体操作为:将带火星的小木条伸入试管中,若小木条复燃,则该气体为O2。
24.(1)分子中有10个氢原子的烷烃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下列三种有机物:
A.苯 B.乙醇 C.乙酸
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苯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②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③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5%的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作消毒剂;
④写出选取上述两种有机物在浓硫酸和加热条件下反应制备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4H10 (2). (3). C (4). B (5).
【解析】
【详解】(1)烷烃的通式为CnH2n+2,当2n+2=10时,n=4,所以该烷烃的分子式为C4H10;
(2)①苯的结构简式为;
②乙酸具有酸的通性,可以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选C;
③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作消毒剂,所以选B;
④乙酸和乙醇可以在浓硫酸、加热的条件下制备乙酸乙酯,方程式为。
25.实验室用一定量MnO2固体与足量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制取2.24L标准状况下的氯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H2O,,(相对原子质量O-16,Mn-55)
试计算:
(1)参加反应的MnO2的质量____________;
(2)反应后溶液的体积为100mL,溶液中MnCl2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
【答案】 (1). 8.7g (2). 1mol/L
【解析】
【详解】(1)标况下2.24L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根据方程式可知制取0.1mol氯气需要0.1molMnO2,其质量为0.1mol×87g/mol=8.7g;
(2)根据方程式可知生成0.1mol氯气时生成的氯化锰为0.1mol,溶液体积为100mL,所以氯化锰的浓度为=1mol/L。
四、选答题(可选模块共3个,每个模块包括3个小题,共计20分。3个模块分别用A、B、C表示,各位考生只可选择其中一个模块作答。选《化学与生活》模块的考生答A,选《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考生答B,选《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考生答C。若选择了多个糢块的试题作答,只以答在前面的一个模块成绩计分,不跨模块计分)
A《化学与生活》
26.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它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1)三大合成材料是指合成橡胶、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包装食品的聚乙烯塑料袋可以进行热封口,该塑料具有____________(填“热塑”或“热固”)性。
(2)下列三种材料中,灼烧时会产生烧焦羽毛臭味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下同)
A.尼龙 B.羊毛 C.棉花
(3)陶瓷的发明是人类早期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陶瓷属于____________
A.金属材料 B.无机非金属材料 C.有机高分子材料
(4)下列有关金属防护的方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户外健身器材上刷油漆 B.铁制衣架外面包上一层塑料层
C.机械轴承上涂润滑油 D.地下埋设的铁管上连接铜块
【答案】 (1). 合成塑料 (2). 合成纤维 (3). 热塑 (4). B (5). B (6). D
【解析】
【分析】
【详解】
(1)三大合成材料为合成橡胶、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包装食品的聚乙烯塑料袋可以进行热封口,说明该塑料具有热塑性;
(2)灼烧蛋白质时会产生烧焦羽毛臭味,尼龙和棉花中不含有蛋白质,灼烧没有烧焦羽毛臭味,羊毛中含有蛋白质,灼烧有烧焦羽毛臭味,所以选B;
(3)陶瓷为无机非金属材料,所以选B;
(4)A.对健身器材涂油漆,可隔绝空气,为物理方法可防止生锈,故A正确;
B.在铁制衣架外面包上一层塑料层,可隔绝空气,为物理方法可防止生锈,故B正确;
C.在机械轴承上涂润滑油,可以隔绝空气,能防止金属被腐蚀,故C正确;
D.铜和铁形成原电池时,铁为负极被腐蚀,在地下埋设的铁管上连接铜块,不能保护铁管,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27.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营养平衡和自身健康。
(1)人体内缺乏某种微量元素会导致贫血,该元素是________;可为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有糖类,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以下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 (填字母代号,下同)。
A.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变食品的某些性质,如颜色和口感等,因此使用时 不必考虑用量
B.青霉素是一种天然抗生素,因此使用时可以不必做皮肤过敏试验
C.误服重金属盐中毒后,可服用鸡蛋清、生牛奶等缓解中毒症状
D.医用维生素C片常在药片外包裹上一层“糖衣”,主要是为了改善口感
(3)下列药物中属于抑酸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胃舒平 B.阿司匹林 C.青霉素
其有效成分发生作用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答案】 (1). 铁 (2). 油脂 (3). 蛋白质 (4). C (5). A (6). Al(OH)3+3H+=Al3++3H2O
【解析】
【分析】
(1)铁元素是构成人体红细胞的主要微量元素;根据人类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作用分析;
(2)A.食品添加剂要符合国家安全使用范围;
B.青霉素使用不当会造成人体过敏;
C.蛋白质遇重金属离子会发生变性;
D.根据维生素C片具有还原性分析;
(3)抑酸剂是能够与酸反应的物质;根据二者的反应书写离子方程式。
【详解】(1)人体内缺乏某种微量元素会导致贫血,该元素是铁;可为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有糖类,油脂和蛋白质;
(2)A.食品添加剂可以改变食品的某些性质,如颜色和口感等,但使用时 若不必考虑用量,使用过量,会危害人体健康,A错误;
B.青霉素是一种天然抗生素,从人体安全考虑,必须要做过敏实验,只有无过敏反应的人才可以注射青霉素,B错误;
C.误服重金属盐中毒后,可根据重金属会使蛋白质变性的性质,服用鸡蛋清、生牛奶等,这样变质的物质是鸡蛋清、生牛奶,这样就可以缓解中毒症状,C正确;
D.医用维生素C片常在药片外包裹上一层“糖衣”,主要是为了防止维生素C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3)A.胃舒平主要成分是Al(OH)3,能够与胃酸HCl发生反应, 因此可以用于治疗胃酸过多,A正确;
B.阿司匹林是解热止痛药,不能治疗胃酸过多,B错误;
C.青霉素是天然抗生素,用于治疗有炎症的疾病。,不能治疗胃酸过多,C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A;
胃酸与胃舒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OH)3+3H+=Al3++3H2O。
【点睛】本题考查了物质组成元素、物质成分的作用及反应方程式书写等知识。掌握物质的性质及作用和影响是本题解答的关键。
28.随着化学工业的迅猛发展及人口剧增,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已经引起全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1)空气质量报告中不涉及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下同)
A.SO2 B.NO2 C.PM2.5 D.CO2
(2)自来水通常要经过沉降悬浮物、杀菌消毒等过进行处理。下列物质中可以用来做混凝剂(或絮凝剂)的是____________。
A.漂白粉 B.明矾 C.活性炭
(3)装修材料中会释放出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试写出其中一种____________(填名称)
(4)汽车尾气中含有有毒的NO和CO气体。在汽车排气管上加装一个催化转化器,可使其发生反应生成两种大气中含有的无毒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D (2). B (3). 甲醛 (4).
【解析】
【分析】
【详解】
(1)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为有毒气体,可吸入颗粒,都是空气质量报告内容,二氧化碳是空气的成分之一,没有列入空气质量报告,所以选D;
(2)明矾溶于水可以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吸附杂质后发生聚沉,所以可以用明矾做混凝剂(或絮凝剂),所以选B;
(3)甲苯、甲醛、苯等常用于装饰材料的溶剂和防腐剂,对人体有害;
(4)NO和CO气体可反应生成两种大气中含有的无毒气体,根据元素守恒可知两种气体为N2和CO2,所以方程式为。
B《化学反应原理》
29.(1)常温常压下,l mol乙醇完全燃烧生成气态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1367kJ的热量,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O2气体,发生如下的反应: △H<0,达到平衡后,欲使混合气体颜色加深,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加热 B.压缩容器体积 C.加催化剂
(3)写出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_________。
【答案】 (1). C2H5OH(l)+3O2(g)=2CO2(g)+3H2O(l)△H=-1367 kJ•mol-1 (2). AB (3).
【解析】
【详解】(1)放热反应焓变小于0,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5OH(l)+3O2(g)=2CO2(g)+3H2O(l) △H=-1367 kJ•mol-1;
(2)A.该反应正反应焓变小于零,放热反应,加热会使平衡逆向移动,二氧化氮浓度变大,颜色加深,故A可行;
B.压缩容器体积,二氧化氮浓度变大,虽然加压会使平衡正向移动,但与原状态相比,二氧化氮的浓度依旧增大,颜色加深,故B可行;
C.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不影响体系颜色,故C不可行;
综上所述选AB;
(3)C为固体,不计浓度,所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30.(1)氨水中滴入酚酞显____________色,其原因是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0.1mol/L氨水与0.1mol/L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c(Cl-)________c(NH4+)(填“>”“<”或“=”)
(3)氨水与盐酸反应的产物常用于焊接金属前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答案】 (1). 红 (2). NH·H2ONH4++OH- (3). > (4). NH4++H2ONH·H2O+H+,氯化铵溶液显酸性,能和金属的氧化膜发生反应
【解析】
【详解】(1)氨水中存在一水合氨的电离,NH·H2ONH4++OH-,所以溶液显碱性,滴入酚酞会显红色;
(2)0.1mol/L氨水与0.1mol/I盐酸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为NH4Cl,由于铵根会发生水解,所以c(Cl-)> c(NH4+);
(3)氨水与盐酸反应的产物为氯化铵,由于铵根水解:NH4++H2ONH·H2O+H+,溶液会显酸性,能和金属的氧化膜发生反应。
31.如图所示装置中,K为开关,电极分别为Fe棒和C棒,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1)当开关K置于a处时,该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填“原电池”或 “电解池”)。写出Fe电极上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开关K置于b处时,写出C电极上的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开关K置于b处时,工作一段时间,当某电极上析出3.2g Cu时溶液的pH为____________。 (溶液的体积为1L) 。
【答案】 (1). 原电池 (2). Fe-2e-=Fe2+ (3). 4OH--4e-=2H2O+O2↑ (4). 1
【解析】
【分析】
当K置于a处时,该装置为原电池,总反应为Fe+CuSO4=FeSO4+Cu;当K置于b处时为电解池,C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为阳极,Fe电极与电源负极相连为阴极。
【详解】(1)当开关K置于a处时,该装置为原电池,总反应为Fe+CuSO4=FeSO4+Cu,Fe电极发生氧化反应为负极,电极方程式为Fe-2e-=Fe2+;
(2)当K置于b处时为电解池,C电极与电源正极相连为阳极,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氢氧根放电生成氧气,方程式为4OH--4e-=2H2O+O2↑;
(3)当K置于b处时为电解池,Fe为阴极,溶液中铜离子放电生成铜单质,电极方程式为Cu2++2e-=Cu,析出3.2g Cu,即=0.05mol时,根据电极方程式可知转移电子0.1mol,阳极水电离出的氢氧根放电的同时会生成氢离子,根据电荷守恒可知生成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所以c(H+)==0.1mol/L,所以pH=1。
C《有机化学基础》
32.有下列5种有机物
① ②③④⑤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用序号回答)。
(2)用系统命名法给⑤命名,其名称为____________。
(3)有机物②核磁共振氢谱中有____________个峰。
【答案】 (1). ① (2). ③ (3). ② (4). ④ (5). 2,3-二甲基丁烷 (6). 5
【解析】
【详解】(1)①和③均只含一个碳碳双键,分子式相差一个CH2,二者为同系物;②和④分子式均为C7H8O,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2)最长碳链有4个碳,2、3号碳上分别有一个甲基,所以名称为2,3-二甲基丁烷;
(3)有机物②有5种环境的氢原子,所以核磁共振氢谱中有5个峰。
【点睛】分子中等效氢原子一般有如下情况:①分子中同一甲基上连接的氢原子等效;②同一碳原子所连甲基上的氢原子等效;③处于镜面对称位置(相当于平面成像时,物与像的关系)上的氢原子等效。
33.(1)甘氨酸的结构简式为,其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该物质是____________性化合物。
(2)以乙炔、HCl等有关试剂在一定条件下合成聚氯乙烯的流程如下:
①指出反应Ⅱ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②写出反应I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mol最多能与________________mol NaOH发生反应。
【答案】 (1). 羧基 (2). 两 (3). 加聚反应 (4). CH≡CH+HClClCH=CH2; (5). 2
【解析】
【详解】(1)该物质的含氧官能团为羧基;该物质含有羧基可以和碱反应,含有氨基可以和酸反应,所以为两性化合物;
(2)①由氯乙烯合成聚氯乙烯属于加聚反应;
②反应I为乙炔和HCl的加成反应,方程式为CH≡CH+HClClCH=CH2;
(3)该物质含有酚羟基和羧基能和NaOH发生反应,所以1mol该物质最多能和2molNaOH发生反应。
34.以淀粉为原料制备某些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部分反应条件及生成物未给出)。
(1)检验有机物C中官能团的常用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机物E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写出与E属于同类物质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不包括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 (2). n (n-1)H2O+ (3). CH3OOCCH2CH3 (4). CH3CH2CH2OOCH (5). CH3CH(CH3)OOCH
【解析】
【分析】
淀粉水解生成A为葡萄糖,葡萄糖经乳酸菌作用生成乳酸,乳酸同时含有羧基和羟基,经催化剂作用可以脱水缩合成可降解塑料;葡萄糖经酒化酶作用生成B为乙醇;乙醇被催化氧化生成C为乙醛,乙醛被催化氧化生成乙酸,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E为乙酸乙酯。
【详解】(1)C为乙醛,其官能团为-CHO,常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或银氨溶液来检验醛基;
(2)反应③为乳酸的脱水缩合反应,方程式为n (n-1)H2O+ ;
(3)E为乙酸乙酯,结构简式为CH3CH2OOCCH3,与E属于同类物质的同分异构体应含有酯基,可能的结构有CH3OOCCH2CH3、CH3CH2CH2OOCH、CH3CH(CH3)OOCH。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