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河北省张家口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实验班) 试卷
展开河北省张家口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9月月考(实验班)
Ⅰ卷:选择题(共6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6分。
1.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古法酿酒工艺中,以发生化学反应为主的过程是( )
A.酒曲捣碎 B.酒曲发酵
C.高温蒸馏 D. 泉水勾兑
2.下列添加在食品中的试剂,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
A.火腿中添加防腐剂 B.酸奶中添加增稠剂
C.食盐中添加补碘剂 D.酱油中添加补铁剂
3.下列事实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
A.500℃左右比室温更有利于合成NH3的反应 B.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C.加入催化剂有利于SO2的氧化反应 D.加压有利于H2与I2反应的进行
4.下列有关有效碰撞模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 B.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要条件
C.不存在活化能为零的反应 D.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
5.关于强、弱电解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强电解质在固态或液态时,可能不导电
B.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不存在电离平衡
C.同一弱电解质溶液,温度不同时,导电能力不同
D.强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一定很强,弱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一定很弱
6.一定条件下,下列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H2、I2、HI 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
B.合成氨时将氨液化分离,可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C.实验室常用排饱和NaCl溶液的方法收集Cl2
D.新制氯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溶液颜色变浅
7.某温度时N2+3H2 2NH3的平衡常数K=a,则此温度下NH3 H2+N2的平衡常数为( )
A. B. C. D.a2
8.如图为氟利昂(如CFCl 3)破坏臭氧层的反应过程示意图,下列不正确的是 ( )
A.过程Ⅰ中断裂极性键C-Cl键
B.过程Ⅱ可表示为O3 + Cl =ClO + O2
C.过程Ⅲ中O + O = O2是吸热过程
D.上述过程说明氟利昂中氯原子是破坏O3的催化剂
9.下列条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选项 | 温度 | 0.1mol/L的Na2S2O3溶液 | 0.1mol/L的H2SO4溶液 | 蒸馏水 |
A | 15℃ | 5mL | 5mL | 5mL |
B | 15℃ | 5mL | 5mL | 10mL |
C | 35℃ | 5mL | 5mL | 5mL |
D | 35℃ | 5mL | 5mL | 0 |
10.接触法制硫酸工艺中,其主反应如下:2SO2(g) + O2(g) 2SO3(g) H=-197 kJ/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反应放热,所以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即能快速反应
B.增大O2的浓度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SO2的转化率
C.反应450℃时的平衡常数小于500℃时的平衡常数
D.恒温下缩小容器容积,使Q > K
11.下列事实与对应的方程式不符合的是( )
A.硫化氢溶液呈酸性:H2S 2H++S2–
B.“NO2球”浸泡在冷水中,颜色变浅:2NO2(g) (红棕色) N2O4 (g) (无色) ΔH<0
C.甲烷的燃烧热ΔH=–890.3 k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2(g)=CO2(g)+2H2O(l) ΔH=–890.3 kJ·mol–1
D.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出现浑浊:S2O32–+2H+=S +SO2 +H2O
12.国际空间站处理CO2的一个重要方法是将CO2还原,所涉及的反应方程式为:
CO2(g) + 4H2(g)CH4(g) + 2H2O(g),若温度从300℃升至400℃,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增加。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ΔH < 0 B.化学平衡常数K增大
C.CO2的转化率增加 D.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13.在相同温度下,100 mL 0.01 mol/L的醋酸溶液与10 mL 0.1 mol/L的醋酸溶液相比较,下列数值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
A.H+的物质的量浓度 B.醋酸电离的程度
C.中和时所需NaOH的量 D.CH3COOH的物质的量
14.下列表格中的各种情况,可以用右图的曲线表示的是 ( )
选项 | 反应 | 纵坐标 | 甲 | 乙 |
A | 相同质量的氨,在同一容器中 | 氨气的转化率 | 500℃ | 400℃ |
B | 等质量钾、钠分别与足量水反应 | H2质量 | 钠 | 钾 |
C | 在体积可变的恒压容器中,体积比1︰3的N2、H2,N2+ 3H2 2NH3 | 氨气的浓度 | 活性高的催化剂 | 活性一般的催化剂 |
D | 2 molSO2和1 molO2,相同温度下 2SO2+ O22SO3 | SO3物质的量 | 2个大气压 | 10个大气压 |
15.温度为T1时,向容积为2 L 的密闭容器甲、乙中分别充入一定量的CO(g)和H2O(g),发生反应:CO(g) + H2O(g) CO2(g) + H2(g) ∆H = -41 kJ/mol。数据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容器 | 甲 | 乙 | ||
反应物 | CO | H2O | CO | H2O |
起始时物质的量(mol) | 1.2 | 0.6 | 2.4 | 1.2 |
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 0.8 | 0.2 | a | b |
A.甲容器中,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6.4 kJ
B.T1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甲 = 1
C.平衡时,乙中CO的浓度是甲中的2倍
D.乙容器中,平衡时CO的转化率约为75%
16.N2O和CO是环境污染性气体,可在Pt2O+ 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其反应原理为:
N2O(g) + CO(g)CO2(g) + N2(g) ΔH,有关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及能量变化过程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ΔH = ΔH1 + ΔH2
B.ΔH = −226 kJ/mol
C.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D.为了实现转化需不断向反应器中补充 Pt2O+ 和 Pt2O2+
17.已知甲为恒压容器、乙为恒容容器。相同条件下充入等物质的量的NO2气体,且起始时体积相同。发生反应:2NO2(g)N2O4(g)△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c(N2O4)/c(NO2)
B.达到平衡所需时间,甲与乙相等
C.平衡时NO2体积分数:甲<乙
D.若两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保持不变,均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1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H4(g)+H2O(g) CO(g)+3H2(g) △H>0,测得c(CH4)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10 min时,改变的外界条件可能是升高温度
B.反应进行到12min时,CH4的转化率为25%
C.0~5 min内,v(H2)=0.1 mol·(L·min)-1
D.恒温下,缩小容器体积,平衡后H2浓度减小
19.反应N2O4(g) 2NO2(g)△H=+57kJ∙mol﹣1,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NO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c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c
B.a、c两点气体的颜色:a深,c浅
C.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D. 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
20.某同学研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已知:Cr2O72-(aq)(橙色)+H2O(l)2 CrO42-(aq)(黄色)+2H+(aq) ∆H=+13.8kJ·mol-1 | |
步骤:
| 现象: 待试管b中颜色不变后与试管a比较, 溶液颜色变浅。 滴加浓硫酸,试管c温度略有升高, 溶液颜色与试管a相比,变深。 |
A.该反应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B.待试管b中溶液颜色不变的目的是使Cr2O72-完全反应
C.该实验不能证明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D.试管c中的现象说明影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21.已知2SO2(g)+ O2 (g)2SO3 (g);△H=﹣197kJ•mol﹣1。向同温、同体积的三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气体:(甲) 2mol SO2和1mol O2;(乙) 1mol SO2和0.5mol O2;(丙) 2mol SO3。恒温、恒容下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容器内压强P:P甲=P丙>2P乙
B.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的数值Q:Q甲=Q丙>2Q乙
C.c(SO2)与c(O2)之比k:k甲=k丙>k乙
D.SO3的质量m:m甲=m丙>2m乙
22.同体积的1mol/L的HCl、H2SO4、CH3COOH、HNO3分别加入过量的Mg。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HNO3、HCl、H2SO4中放出H2的速率相同
B.HCl、HNO3中放出H2的量相等
C.HCl、CH3COOH中放出H2的量相等
D.H2SO4中放出H2的量最多,其余的相等
Ⅱ卷:非选择题(共34分)
23.(18分)电解质的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1)醋酸是常见的弱酸。
①醋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方法中,可以使醋酸溶液中CH3COOH电离程度增大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滴加少量浓盐酸 b 微热溶液 c 加水稀释 d 加入少量醋酸钠晶体
(2)下表为某同学所测25℃时,甲、乙两种溶液的pH。
| 甲 | 乙 |
pH | 11 | 11 |
溶液 | 氨水 | 氢氧化钠溶液 |
①甲溶液中的c(OH-) =___________mol/L。
②25℃时,等体积的甲、乙两溶液与等浓度的盐酸反应,消耗的盐酸体积:甲_____乙。
③甲、乙溶液均加水稀释10倍后,所得溶液的pH:甲_____乙。
(3)已知多元弱酸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且第一步的电离程度大于第二步的电离程度,第二步的电离程度远大于第三步的电离程度……今有HA、H2B、H3C三种弱酸,根据“较强酸 + 较弱酸盐 = 较强酸盐 + 较弱酸”的反应规律,它们之间能发生下列反应:
a.HA + HC2-(少量) = A-+ H2C-
b.H2B(少量) + 2A- = B2- + 2HA
c.H2B(少量) + H2C- = HB-+ H3C
回答下列问题:
①相同条件下,HA、H2B、H3C三种酸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
②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H3C +3A- = 3HA + C3- B.HB- +A- = HA + B2-
③完成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H3C + OH-(过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HA(过量) + C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16分)课本里介绍的合成氨技术叫哈伯法,是德国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哈伯发明的。
其合成原理为:N2(g) + 3H2(g) 2NH3(g) △H<0,△S <0。
(1)下列关于工业合成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因△H<0,所以该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
B.因为△S<0,所以该反应一定不能自发进行
C.在高温下进行是为了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D.使用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是因为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H
(2)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合成氨的反应,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
a.容器内N2、H2、NH3的浓度之比为1:3:2 b.v正(N2)= v逆(H2)
c.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d.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3)某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起始物氢气的物质的量对工业合成氨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图中T表示温度,n表示H2物质的量)。
①图象中T2和T1的关系是:T2 __________T1(填“>,<或=”,下同)
②a、b、c、d四点所处的平衡状态中,反应物N2 的转化率最高的是______(填字母)。
(4)恒温下,往一个4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5.2mol H2和2mol N2,反应过程中对NH3的浓度进行检测,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c(NH3)/mol·L-1 | 0.08 | 0.14 | 0.18 | 0.20 | 0.20 | 0.20 |
①此条件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_____。
②若维持容器体积不变,温度不变,往原平衡体系中加入H2、N2和NH3各4mol,化学平衡将向_______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
③N2(g)+3H2(g) 2NH3(g) △H= -92kJ/mol。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N2和一定量的H2发生反应。达到平衡后,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为18.4 kJ,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3.6 mol,容器内的压强变为原来的90%,则起始时充入的H2的物质的量为______mol。
(5)已知:N2(g)+3H2(g) 2NH3(g) △H= -92kJ/mol
N2(g)+O2(g)=2NO(g) ΔH= +181kJ/mol
2H2(g)+O2(g)=2H2O(g) ΔH= -484kJ/mol
写出氨气催化氧化生成NO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5B、A、B、C、D 6-10A、A、C、D、B 11-15A、A、B、B、D
16-20D、C、A、C、C 21-22D、C
23.(18分,每空2分)(1)①CH3COOH CH3COO- + H+ ② bc (2)①0.001 ② > ③>
(3)① H2B ②B ③a.H3C+3OH-(过量)= C 3-+3H 2O b. 2HA(过量)+C 3- = 2A-,+H 2C-
24.(16分,每空2分)(1)ABCD (2) c (3)①< ② c (4)①0.1 ②逆 ③3
(5) 4NH3(g)+5O2(g)=4NO(g)+6H2O(g) ΔH =-906 kJ·mo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