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内蒙古集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解析版)
展开内蒙古集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1.有关电解原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电解是把电能转变成化学能 ②电解是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③电解质溶液导电是化学变化,金属导电是物理变化④不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电解的原理可以实现⑤任何溶液被电解时,必然导致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⑤ C. ③④ D. ①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电解时通电发生了化学反应,因此是把电能转变成化学能,①正确;②电解时先通电,后发生化学反应,不是把化学能转变成电能,而是把电能转变成化学能,②错误;③电解质溶液导电时在溶液中阴离子、阳离子定向移动,并在两个电极上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新物质产生,发生的是化学变化,金属导电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没有新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③正确;④电解不仅能使自发反应进行,也能使非自发反应进行,即无论氧化还原反应是否可以自发进行,都可通过电解的原理实现,④正确;⑤任何溶液被电解时,在两个电极上就会有电子的失去和获得,故必然导致氧化还原反应的发生,⑤正确;故合理的是①③④⑤,选项D符合要求。
2. 关于镀铜和电解精炼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都用粗铜作阳极、纯铜作阴极
B. 电解液的成分都保持不变
C. 阳极反应都只有Cu-2e-=Cu2+
D. 阴极反应都只有Cu2++2e-=Cu
【答案】D
【解析】
考查电化学的有关应用。镀铜时,纯铜作阳极,选项A不正确;纯铜精炼时,电解液的浓度是基本不变,选项B不正确;用于粗铜中含有金属性强于铜的锌、铁等活泼金属,所以锌和铁首先失去电子,即选项C不正确,所以正确的答案选D。
3.如图为用直流电源电解稀Na2SO4水溶液的装置。通电后在石墨电极a和b附近分别滴加一滴石蕊溶液。下列实验现象中正确的是
A. 逸出气体的体积,a电极的小于b电极的
B. 一电极逸出无味气体,另一电极逸出刺激性气味气体
C. a电极附近呈红色,b电极附近呈蓝色
D. a电极附近呈蓝色,b电极附近呈红色
【答案】D
【解析】
用石墨电极电解稀Na2SO4水溶液时,阴极氢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4H++4e-=2H2↑;阳极氢氧根离子放电,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由装置图可知a作阴极,b作阳极,AB均不正确。阳极周围氢氧根离子放电,溶液显酸性,阴极周围氢离子放电,溶液显碱性,故答案是D。
4. 某学生设计了一个“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滤纸先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铅笔端作阳极,发生还原反应
B. 铂片端作阴极,发生氧化反应
C. 铅笔端有少量的氯气产生
D. a点是负极,b点是正极
【答案】D
【解析】
出现红色字迹,说明溶液中有OH-生成,所以铅笔端作阴极,氢离子放电,发生还原反应,因此a是电源的负极,b是正极,所以答案选D。
5.下列反应中,属于消去反应的是
A. 乙烷与溴水的反应
B. 一氯甲烷与KOH的乙醇溶液混合加热
C. 氯苯与NaOH水溶液混合加热
D. 溴丙烷与KOH的乙醇溶液混合加热
【答案】D
【解析】
消去反应不仅是一大分子脱掉一小分子,还要形成不饱和双键或三键。A、B项不发生反应,C项为水解反应,D项为消去反应,正确。
6.某烷烃结构简式为,其命名正确的是
A. 2-乙基-3,3-二甲基戊烷 B. 3,3-二甲基-4-乙基戊烷
C. 3,3,4-三甲基己烷 D. 3,4,4-三甲基己烷
【答案】C
【解析】
烷烃的命名原则是:找出最长的碳链当主链,依碳数命名主链,前十个以天干(甲、乙、丙...)代表碳数,碳数多于十个时,以中文数字命名,如:十一烷;从最近的取代基位置编号:1、2、3...(使取代基的位置数字越小越好)。以数字代表取代基的位置。数字与中文数字之间以- 隔开;有多个取代基时,以取代基数字最小且最长的碳链当主链,并依甲基、乙基、丙基的顺序列出所有取代基;有两个以上的取代基相同时,在取代基前面加入中文数字:一、二、三...,如:二甲基,其位置以 , 隔开,一起列于取代基前面。据此可知选项C正确。
7.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如下:,此有机化合物属于
①烯烃②多官能团有机化合物③芳香烃④烃的衍生物⑤高分子化合物
A. ①②③④ B. ②④ C. ②④⑤ D. ①③⑤
【答案】B
【解析】
由题给的结构简式可以知道,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还含有O元素,所以(1)错误;含酯基、羟基、羧基、碳碳双键,所以(2)正确;含苯环,但还含O元素,则不属于芳香烃,则(3)错误;含C、H、O三种元素,为烃的含氧衍生物,则(4)正确;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则⑤错误;
所以正确的是(2)(4),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A C D 错误。
点睛:由题给的结构简式可以看出,有机物中含有酯基、苯环、羟基、羧基、碳碳双键,结合官能团的性质进行分析。
8.从理论上分析,碳原子数为10或小于10的烷烃分子中,其一卤代物不存在同分异构体的烷烃分子共有的种类是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答案】C
【解析】
【分析】
一卤代物不存在同分异构体,说明物质分子中只有一种H原子,结合甲烷、乙烷中均只有一种H来解答。
【详解】碳原子数为10或小于10的烷烃分子中,其一卤代物不存在同分异构体的烷烃分有CH4、CH3CH3、、,共4种,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为高频考点,把握有机物中只有一种H时一卤代物不存在同分异构体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注意简单有机物结构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9.a mol H2和b mol C2H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当其达到平衡时,生成c mol C2H4,将平衡混合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所需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A. ()mol B. (a+3b)mol
C. ()mol D. (a+3b+2c)mol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元素守恒,反应后混合气体的耗氧量即是amolH2和bmolC2H2的耗氧量,反应生成CO2和H2O,根据碳元素守恒有n(CO2)=2n(C2H2),根据氢元素守恒由n(H2O)=n(C2H2)+n(H2),根据氧元素守恒有2n(O2)=2n(CO2)+n(H2O),据此计算消耗的氧气。
【详解】根据元素守恒,反应后混合气体的耗氧量即是amolH2和bmolC2H2的耗氧量,根据碳元素守恒有n(CO2)=2n(C2H2)=2bmol,根据氢元素守恒由n(H2O)= =n(C2H2)+n(H2)=bmol+amol,根据氧元素守恒有2n(O2)=2n(CO2)+n(H2O)=2×2bmol+bmol+amol=5bmol+amol,即n(O2)=mol,故合理选项是A。
【点睛】本题考查混合物的计算,侧重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混合计算中守恒思想的运用。
10.含有一个三键的炔烃,氢化后的产物结构简式如下所示,此炔烃可能的结构简式有
A. 1种 B. 2种 C. 3种 D. 4种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三键加成后每个碳原子上至少有两个氢原子,因此原炔烃的结构简式可能为
,所以答案选B。
考点:考查炔烃结构简式的判断
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难易适中,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和逆向思维能力。该题的关键是明确炔烃的加成反应原理,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可。
11.1866年凯库勒提出了苯的单、双键交替的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解释了苯的部分性质,但还有一些问题尚未解决,它不能解释下列事实
A. 苯不能因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溴水褪色 B. 苯能与H2发生加成反应
C. 溴苯没有同分异构体 D. 间二溴苯只有一种
【答案】A
【解析】
【详解】1866年凯库勒提出了苯的单、双键交替的正六边形平面结构,如果含有碳碳双键键的话,则能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但真实的情况是苯不能使溴水应发生反应而褪色,这一点不能解释,再就是如果是单双建交替的正六边形平面结构,则邻二溴苯应有Br-C-C-Br和Br-C=C-Br两种不同的结构,但事实是邻二溴苯只有一种,这一点也不能解释,故合理选项是A。
12.关于的分子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中12个碳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
B. 分子中有7个碳原子可能在同一直线上
C. 分子中最多有6个碳原子能在同一直线上
D. 分子中最多有8个碳原子能在同一直线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常见的有机化合物中,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乙烯和苯是平面型结构,乙炔是直线型结构,其它有机物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共线、共面分析判断,注意单键可以旋转。
【详解】在分子中,与苯环所连两个碳原子处于苯中H原子的位置,甲基通过旋转碳碳单键会有1个H原子处在苯环平面内,苯环平面与碳碳双键形成的平面通过旋转碳碳单键可以处于同一平面,乙炔是直线型结构,所以最多有12个C原子(苯环上6个、甲基和次甲基中共2个饱和的碳原子、碳碳双键上2个、碳碳三键上2个)共面,最多有6个C原子(苯环上2个、甲基中1个、碳碳双键上1个、碳碳三键上2个)共线,故合理选项是C。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结构中共面、共线问题,关键是空间想象,做题时注意从甲烷、乙烯、苯和乙炔的结构特点判断有机分子的空间结构,单键可以旋转。
13.在卤代烃RCH2CH2X中化学键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③
B. 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③
C. 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②
D. 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②
【答案】B
【解析】
A 错 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
B 对 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③
C 错发生水解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
D 错 发生消去反应时,被破坏的键是①和③
14.如下图所示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③是卤代烃的消去反应,生成物中只含有碳碳双键一种官能团;④是不饱和有机化合物与HBr的加成反应,生成物中只含有“—Br”一种官能团。
15.某化学课外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溴苯。先向分液漏斗中加入苯和液溴,再将混合液慢慢滴入反应器A(A下端活塞关闭)中。
(1)写出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5)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可向试管D中加入AgNO3溶液,若产生淡黄色沉淀,则能证明。另一种验证的方法是向试管D中加入__________,现象是__________。
【答案】 (1). (2). 反应液沸腾并充满红棕色的蒸气 (3). 使溴苯中未反应的溴与NaOH溶液充分反应 (4). 除去HBr气体中的溴蒸气 (5). 紫色石蕊试液 (6). 溶液变为红色
【解析】
【分析】
由溴苯制备实验装置可知,苯与溴在三溴化铁为催化剂时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中NaOH除去未反应的溴单质,与溴苯分层,C中四氯化碳吸收HBr中的溴单质,D中HBr溶于水,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AgBr沉淀,D中导管在液面上,可防止倒吸,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苯与液溴发生的取代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热使易挥发的液溴沸腾,所以会观察到A中反应液微沸并充满红棕色的蒸气;
(3)溴苯中含有未反应的溴单质,当反应混合物进入B后,经充分振荡,溴可与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而被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r2+2NaOH═NaBr+NaBrO+H2O;
(4)通过导气管进入到C装置的气体中既含有生成物HBr,也含有挥发的溴蒸气,由于溴易溶于四氯化碳,不易溶于水,而HBr不能溶于CCl4中,所以C中盛放的四氯化碳的作用吸收HBr中的溴蒸气;
(5)HBr中的溴蒸气被CCl4溶解吸收,所以进入到装置D的气体只有HBr,HBr溶解于水,电离产生H+、Br-,能证明苯和液溴发生的是取代反应,而不是加成反应,可以通过加入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若产生淡黄色AgBr沉淀来证明;也可以通过向试管D中加入紫色石蕊试液,若出现溶液变为红色现象,证明溶液显酸性,含有大量H+来证明。
【点睛】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制备实验,把握制备实验原理、有机物的性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取代与加成反应的区别。
16.测定有机化合物中碳和氢的组成常用燃烧分析法,下图是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测定有机物组成的装置,氧化铜作催化剂,在750℃左右使有机物在氧气流中全部氧化为CO2和H2O,用含有固体氢氧化钠和氯化钙的吸收管分别吸收CO2和H2O。
试回答下列问题:
(1)甲装置中盛放的是________,甲、乙中的吸收剂能否颠倒?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氧气一会儿,然后再加热,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4.6 g有机物A进行实验,测得生成5.4 g H2O和8.8 g CO2,则该物质中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是________。
(4)经测定,有机物A的核磁共振氢谱示意图如图,则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CaCl2 (2). 不能 (3). 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否则会因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4). N(C)):N(H):N(O)=2:6:1 (5). CH3CH2OH
【解析】
【分析】
有机物完全氧化为CO2和H2O,先用氯化钙吸收水蒸气,再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来测定生成的CO2、H2O的量,根据其中含有的C、H质量和与有机物A质量大小判断有机物质中是否含有O元素,若含有O元素,计算出O原子物质的量,来确定实验式,即确定有机物的最简式,若最简式中H原子已经饱和C原子的四价结构,则最简式就是分子式,否则需要知道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来确定分子式。有机物A的核磁共振氢谱有3个吸收峰,说明分子中含有3种H原子。注意在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氧气排尽装置内空气,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测定,导致误差。
【详解】(1)因为固体氢氧化钠能同时吸收CO2和H2O,导致无法确定生成H2O和CO2的质量,所以要先用氯化钙吸收水蒸气,再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碳,甲、乙中的吸收剂不能颠倒;
(2) 实验开始时,要先通入氧气一会儿,将装置中的空气排尽,然后再加热,否则会因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而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3)生成水物质的量为n(H2O)=,n(H)=2n(H2O)=0.6mol;生成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n(CO2)=,n(C)=n(CO2)=0.2mol,氧原子物质的量为n(O)==0.1mol,故有机物A中N(C)):N(H):N(O)=0.2:0.6:0.1=2:6:1;
(4)由于有机物A否则中N(C)):N(H):N(O)=2:6:1,在最简式中,H原子已经饱和碳的四价结构,则有机物分子式为C2H6O,由于有机物A的核磁共振氢谱有3个吸收峰,说明分子结构中含有3种不同环境的H原子,故有机物A的结构简式为:CH3CH2OH。
【点睛】本题考查燃烧法确定有机物的组成、对实验原理装置的理解等,理解实验原理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难度不大。
17.根据下面的反应路线及所给信息填空。
(1)A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
(2)反应④所用的试剂和条件是___________。
(3)上述反应中属于取代反应的是__________,属于加成反应的是__________,属于消去反应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1). (2). NaOH、CH3CH2OH、加热 (3). ①⑥ (4). ③⑤ (5). ②④
【解析】
【分析】
和氯气光照发生取代反应得到,一氯环己烷在氢氧化钠、乙醇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得到A,A为;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则B为:;B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与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1,4加成反应生成,发生卤代烃的水解生成,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得到,一氯环己烷在氢氧化钠、乙醇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得到A,A为,反应②方程式为:;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反应方程式③为:,则B为:;B在NaOH的乙醇溶液中,在加热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烯烃,反应④方程式为:+2NaOH+2NaBr+2H2O,与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加热,发生1,4加成反应生成,反应⑤方程式为:+Br2,在NaOH的水溶液中加热,发生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即取代反应)生成,反应⑥方程式为:。
(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的结构简式是;
(2)反应④为卤代烃的消去反应,反应条件为氢氧化钠、乙醇、加热;
(3)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上述反应中:取代反应为①⑥;加成反应为③⑤;消去反应为②④。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机物的合成的知识,重点考查卤代烃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及烯烃的加成反应,明确反应条件与反应类型的关系是推断物质的关键。
18.依据A~E几种烃分子的示意图填空。
(1)B中所含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
(2)上述分子中属于C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3)等物质的量的上述烃,完全燃烧时消耗O2最多的是_______,等质量的上述烃完全燃烧时消耗O2最多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4)E的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碳碳双键 (2). A (3). D (4). A (5). C3H8
【解析】
【详解】(1)B为乙烯CH2=CH2,官能团是碳碳双键;
(2)上述物质C是丙烷,与其互为同系物的是甲烷,故选项A符合题意;
(3)等物质的量时,物质分子中含有的C、H原子数越多,消耗O2就越多。A表示甲烷CH4,B表示乙CH2=CH2,C表示丙烷C3H8,D表示苯C6H6,E表示丙烷C3H8。假设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都是1mol,1mol CH4完全燃烧消耗O2的物质的量是2mol,1mol乙烯完全燃烧消耗O2的物质的量是3mol;1mol丙烷完全燃烧消耗O2的物质的量是5mol;1mol苯完全燃烧消耗O2的物质的量是7.5mol。可见等物质的量的上述烃,完全燃烧消耗O2的物质的量最多的是苯,序号是D;当烃等质量时,由于消耗1mol O2需4mol H原子,其质量是4g;同样消耗1mol O2,需1molC原子,其质量是12g。若都是12g,则H元素要消耗3molO2,C元素消耗1molO2,所以等质量的不同烃,有机物中H元素的含量越高,消耗O2就越多,由于CH4中H元素含量最多,所以等质量时完全燃烧时消耗O2最多的是CH4,其序号是A;
(4)根据物质的球棍模型可知,烃E表示的是丙烷,分子式是C3H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