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76775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76775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76775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展开安徽省铜陵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 14 S 32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下列各组物质中,全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福尔马林、白酒、醋 B.丙三醇、氯仿、乙醇钠
C.苯、汽油、无水酒精 D.甘油、冰醋酸、煤
2、下列四种烃的名称所表示的物质,命名正确的是( )
A.2-甲基-2-丁炔 B.2-乙基丙烷
C.3-甲基-2-丁烯 D.2-甲基-2-丁烯
3、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17g OH- 所含有的电子数为0.9NA
B.15g甲基(-CH3)所含有的电子数是0.9NA
C.标准状况下,1L戊烷充分燃烧后生成的气态产物的分子数为5/22.4 NA
D.常温常压下,1mol丙烷所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11NA
4、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同系物的是( )
A. 乙烷 , 2,2,3,3—四甲基丁烷
B. CH2=CH-COOH , CH3-CH2-CH2-COOH
5、下列物质的沸点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CH3(CH2)2CH3 ②CH3(CH2)3CH3 ③(CH3)3CH ④(CH3)2CHCH2CH2CH3
A.②④①③ B.④②①③ C.④③②① D.②④③①
6、某烯烃与H2加成后的产物是, 则该烯烃的结构式可能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7、下列各组转化,可以属于同一有机反应类型的是 ( )
A.由溴乙烷制乙烯;由乙炔制乙烯
B.乙醛转化为乙酸;乙醛转化为乙醇
C.乙烯使溴水褪色;甲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由硝酸与苯反应制硝基苯;由甲烷与氯气反应制氯仿
8、下列文字表述与反应方程式对应且正确的是 ( )
A.溴乙烷中滴入AgNO3溶液检验其中的溴元素:Br-+Ag+ = AgBr↓
B.用醋酸除去水垢:CaCO3 + 2H+ = Ca2+ + H2O + CO2↑
C.苯酚钠溶液通入少量CO2:
D.实验室用液溴和苯在催化剂作用下制溴苯:
9、某有机物分子中有一个环状结构和两个双键,它的分子式可能是( )
A.C4H6 B.C7H7Br C.C5H6O D.C10H8
10、某烃结构如下:,有关其结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B.最多有5个原子在同一条直线上
C.所有碳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D.所有氢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11、A、B两种烃,它们含碳质量分数相同,下列关于A和B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和B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B.A和B最简式一定相同
C.A和B不可能是同系物 D.A和B的化学性质相似
12、下列物质的核磁共振氢谱图中,有5个吸收峰的是( )
A. B. C. D.
13、不能由醛或酮加氢还原制得的醇是( )
A(CH3)2C(OH)CH2CH3 B.CH3CH2CH(OH)CH3
C.(CH3)3CCH2OH D..CH3CH2OH
14、菲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右图,若菲分子中有1个H原子被Cl原子取代,则所得
一氯取代产物有( )
A.5种 B.7种 C.8种 D.10种
15、由乙炔、乙醛组成的混合气体,经测定,其中的碳的质量分数为72%,则混合气体中氧的质量分数为 ( )
A.2.14% B.19.56% C.22.65% D.32%
16、 有机物结构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有机物分子中原子间或原子团间可以产生相互影响,从而导致化学性质的不同,以下的事实不能说明此观点是( )
A.ClCH2COOH的酸性比CH3COOH酸性强
B.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而乙醇则很难
C.HOOCCH2CHO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发生酯化反应
D.丙酮(CH3COCH3)中的氢原子比乙烷中的氢原子更易发生卤代反应
17、二甘醇可用作溶剂、纺织助剂等,一旦进入人体会导致急性肾衰竭,危及生命。二甘醇的结构简式是HO-CH2CH2-O-CH2CH2-OH。下列有关二甘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溶于水,不溶于乙醇 B.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C.能发生取代反应 D.符合通式CnH2nO3
18、下列有关醛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用溴水检验 CH2═CH﹣CHO 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
B.1mol HCHO 发生银镜反应最多生成 4mol Ag
C.乙醛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D.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不一定是醛类
二、非选择题(4个大题,共46分)
19、(14分)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的系统命名:
它的H-NMR谱中有 个峰,峰的面积比为
(2)写出 2,3-二甲基-4-乙基已烷结构简式
CH3CH2CH2CHO 的键线式
(3)写出CH3CH2OH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CH3CH2Br制取乙醇的化学方程式:
20、(12分)A是生产某新型工程塑料的基础原料之一,结构简式为 。
(1)写出A分子式的
(2)拟从芳香烃出发来合成A,其合成路线如下:
已知:A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有机物B和甲醇。
(a)写出⑤反应类型
(b)写出H的结构简式
(c)已知F分子中含有“—CH2OH”,通过F不能有效、顺利地获得B,其原因是
。
(d)写出反应方程式(注明必要的条件)
⑦ 。
两分子H之间发生反应生成六元环酯化学方程式是:
。
21、 (14分)为探究实验室制乙烯及乙烯和溴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进行了实验。当温度升至170℃左右时,有大量气体产生,产生的气体通入溴水中,溴水的颜色迅速褪去。甲同学认为达到了实验目的。
乙同学仔细考察了甲同学的整个实验过程,发现当温度升到100℃左 右时,无色液体开始变色,到160℃左右时,混合液全呈黑色,在170℃超过后生成气体速度明显加快,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由此他推出,产生的气体中应有杂质,可能影响乙烯的检出,必须除去。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同学实验中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2)乙同学观察到的黑色物质是_____________,刺激性气体是_____________。乙同学认为刺激性气体的存在就不能认为溴水褪色是乙烯的加成反应造成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根据甲乙同学的分析,认为还可能有CO、CO2两种气体产生。为证明CO存在,他设计了如下过程(该过程可把实验中产生的有机产物除净):发现最后气体经点燃是蓝色火焰,确认有一氧化碳。
①设计装置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浓溴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稀溴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2.(6分)某有机物,只可能含有C、H、O三种元素,在标况下,其蒸汽的密度是H2的21倍。测得其质量为10.5g,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33g二氧化碳和13.5g水,求该化合物的分子式,并写出其所有可能结构简式。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B | D | B | A | B | C | D | D | C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C | B | C | A | A | B | C | C | A |
二、非选择题(4个大题,共46分)
19、(14分,每空2分)
(1) 2-甲基-2-丁醇 4 , 6:3:2:1
(2)CH3CH(CH3)CH(CH3)CH(CH2CH3)2 键线式略
(3)2CH3CH2OH+O2→2CH3CHO+2H2O(条件略)
CH3CH2Br+NaOH→CH3CH2OH+NaBr(条件略)
20、 (12分,每空2分)
(1)C10H10O2 (2) (a) 消去 (b)
(c) F中含碳碳双键,羟基氧化时可能会同时氧化碳碳双键,使最终不能有效、顺利地转化为B
(d)
生成六元环方程式略。
21、 (14分,个别空1分,其余每空2分)
(1) CH3CH2OH CH2==CH2↑ + H2O
CH2=CH2 + Br2 Br-CH2CH2-Br
(2) C (1分) SO2(1分) Br2 + SO2 + 2H2O = 2HBr + H2SO4
(3) ①安全装置,防倒吸
②吸收乙烯、二氧化硫气体 检验乙烯、二氧化硫气体是否除净
22、(6分)分子式:C3H6(2分)
可能结构:CH3CH=CH2(2分)、 环丙烷(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