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贵州省贵阳清镇北大培文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 试卷
展开贵州省贵阳清镇北大培文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9月月考
考试时间:2018年 9月26日上午 试卷满分:100分
第I卷 选择题部分(45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总计30分)。
1.光纤通信7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通信技术,目前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已投入使用,光纤通信的光学纤维是由下列哪种物质经特殊工艺制成的 ( )
A.碳 B.硅 C.锗 D.石英
2.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不正确的是( )
A.二硫化碳的结构式:
B.次氯酸钠的电子式:
C.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氢元素与碱金属元素(用M表示)形成化合物的电子式为M:H
3.能用H++OH-=H2O表示的反应为( )
A. 氢氧化钾溶液与硫酸反应 B. 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
C. 氢氧化铜与稀硝酸反应 D. 氢氧化钠溶液与醋酸反应
4.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Na+、Ca2+、Cl-、CO32- B.Fe2+、H+、SO32-、ClO-
C.Mg2+、NH4+、Cl-、SO42- D. K+、Fe3+、NO3-、SCN-
5. 已知a An +、b B( n + 1 )+、 c C n–、 d D( n + 1 )– 是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的短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C > D >A > B B.单质还原性:A > B > C > D
C.离子半径:C > D > A > B D.原子序数: b > a > c > d
6.一定温度下,100 mL 6 mol·L-1的硫酸与过量锌粉反应,为了减缓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质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
A.碳酸钠固体 B.少量锌粉 C.硫酸钾溶液 D.盐酸溶液
7.以下实验操作可能会导致实验结果偏高的是( )
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称量固体时物体与砝码位置颠倒
B.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C.用浓硫酸与烧碱的稀溶液反应来测定中和热的数值
D.用10.0mL的量筒量取7.8mL浓硫酸时俯视读数
8.对有关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
A.Ⅰ装置用于制备少量氧气
B.Ⅱ装置可证明氢化物稳定性:SiH4>CH4>H2S
C.Ⅲ装置用于除去CO2中的HCl
D.实验Ⅳ: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9.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8gH216O和20gH218O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A
B.1L1mol/L的KAl(SO4)2溶液中阳离子总数为2NA
C.0.2mol的铁与足量的稀硝酸反应,生成氢气的分子数目为0.3NA
D.反应N2+3H22NH3达平衡时,每消耗3molH2的同时有2NA个N-H键断裂
10.某溶液中大量存在如下五种离子:NO3-、SO42-、Fe3+、H+、X,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依次为n(NO3-)∶n(SO42-)∶n(Fe3+)∶n(H+)∶n(X)=2∶3∶1∶3∶1,则X可能是( )
A.Al3+ B.Mg2+ C.CO32- D.Ba2+
11.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温度控制在500℃有利于合成氨反应
B. 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Cl2
C. 打开碳酸饮料会有大量气泡冒出
D. 工业制取钾Na(l)+KCl(l)NaCl(l)+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钾变成蒸气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12.在不同条件下发生2A+B3C+4D反应,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A)= 0.5 mol/ (L·s ) B. v(B)= 0.3 mol/ (L·s )
C. v(C)= 0.8 mol/ (L·s ) D. v(D)= 1 mol/ (L·s )
13.C+ CO2⇌ 2CO;△H1>0,反应速率v1,N2+3H2⇌2NH3;△H2<0,反应速率v2.如果升高温度,则v1和v2的变化是( )
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少 C.v1增大,v2减少 D.v1减少,v2增大
14.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有2 mol SO2和一定量的O2,发生下列反应:
2SO2(g)+O2(g) 2SO3(g),反应进行到4 min时,测得SO2为0.4 mol。若反应进行到2 min时,容器中SO2的物质的量为( )
A.1.6 mol B.小于1.2 mol C.大于1.6 mol D.1.2 mol
15.下图表示一定条件下N2+3H22NH3的反应速率和时间的关系,其中t1是达到平衡需要的时间,t2~t3是改变一个条件后出现的情况,则该条件可能是( )
- 加压 B.升温
C.加入催化剂 D.增大反应物浓度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总计15分)。
16.分子式为C3H6Cl2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
A.3种 B.4种 C.5种 D. 6种
17.白磷与氧气可发生如下反应:P4+5O2 = P4O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
量分别为:P—P a kJ/mol、P—O b kJ/mol、P =O c kJ/mol、O = O d kJ/mol。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H,其中正确的是 ( )
A、(6a+5d-4c-12b)kJ/mol
B、(4c+12b-6a-5d)kJ/mol
C、(4c+12b-4a-5d)kJ/mol
D、(4a+5d-4c-12b)kJ/mol
18.在一个温度恒定、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mA(s)+nB(g) pC(g)+qD(g),已知n=p+q,且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②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③各气体的浓度不再改变 ④各气体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⑤反应速率v(C)∶v(D)=p∶q
⑥单位时间内n mol B断键反应,同时p mol C也断键反应
A. ②③④⑥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④⑥ D. ④⑤⑥
19.某化学研究小组探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mA(g)+nB(g) pC(g)的速率和平衡的影响图像如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由图1可知,T1<T2,该反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 由图2可知,该反应m+n﹤p
C. 图3中,表示反应速率v正>v逆的是点3
D. 图4中,若m+n=p,则a曲线一定使用了催化剂
20.T℃时,在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CO2和6mol H2,发生反应:
CO2(g)+3H2(g)⇌CH3OH(g)+H2O(g)△H=﹣49.0kJ•mol﹣1.测得H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0~10min内v(H2)=0.3 mol•L﹣1•min﹣1
B.T℃时,平衡常数K=,CO2与H2的转化率相等
C.T℃时,当有32 g CH3OH生成时,放出49.0 kJ的热量
D.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再充入CO2气体,都可以提高H2的转化率
第Ⅱ卷 非选择题部分(55分)
三、填空题(包含4个小题,共55分)。
21.(13分)A、B、C、D、E、F六种元素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A为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A和B可形成4原子10电子的分子X;C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的3倍;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一半;E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F元素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6。
请回答下列问题:(用化学用语填空)
(1)B、C、D、E、F五种元素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 A和C按原子个数比1:1形成4原子分子Y,Y的分子式为 ,其结构式是 。
(3)实验证明,熔融的EF3不导电,其原因是_______ _。
22.(6分)工业上用CO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g)+2H2(g) CH3OH(g)。下图表示一定温度下,在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molH2和一定量的CO后,CO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
(1)该温度下,反应平衡常数K=______(填数值)。
(2)恒容条件下,下列能使反应体系中增大的措施有( )
A.升高温度 B.充入He气
C.再充入2 molH2 D.使用催化剂
23.(21分)Ⅰ: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在25℃、101kPa下,1g液态甲醇(CH3OH)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68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已知拆开1molH-H键,1molN-H键,1molN≡N键分别需要的能量是436kJ、391kJ、946kJ,则N2与H2反应生成NH3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Ⅱ: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1 mol SO2(g)氧化为1 mol SO3(g)的ΔH=-99 kJ·mol-1。请回答下列问题:
(1)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________(填“有”或“无”)影响。
(2)该反应通常用V2O5作催化剂,加V2O5会使图中ΔH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ΔH=________kJ·mol-1;
(4)已知单质硫的燃烧热为ΔH=-296kJ·mol-1,计算由S(s)生成3molSO3(g)的ΔH=________。
24.(15分)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s)+H2O(g) CO(g)+H2(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表:
t ℃ | 700 | 800 | 830 | 1 000 | 1 200 |
K | 0.6 | 0.9 | 1.0 | 1.7 | 2.6 |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
(2)该反应为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某温度下,各物质的平衡浓度符合下式:3c(H2O)=5c(CO)·c(H2),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_____;
(4)830 ℃时,容器中的反应已达到平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扩大容器的体积。平衡____________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5)已知可逆反应CO2(g)+H2(g) CO(g)+H2O (g), k=3.5,1 200 ℃时,在某时刻平衡体系中CO2、H2、CO、H2O的浓度分别为2 mol·L-1、2 mol·L-1、4 mol·L-1、4 mol·L-1,则此时上述反应的平衡移动方向为_________移动(填“向正反应方向”、“向逆反应方向”或“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包含15个小题,每小题2分,总计30分)。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D | D | A | C | D | C | C | D | A | B |
11 | 12 | 13 | 14 | 15 |
|
|
|
|
|
A | B | A | B | C |
|
|
|
|
|
二、单项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共15分)。
16 | 17 | 18 | 19 | 20 |
B | A | A | C | D |
三、填空题(本题包含4个小题,总计55分)。
21.(13分)(1)Na>Al>Cl>N>O(4分);
(2)H2O2(3分),H-O-O-H(3分);
(3)AlCl3在熔融状态下不发生电离,没有产生可自由移动的离子(3分)。
22.(6分)(1)12(3分); (2)C(3分)
23.(每空3分,共21分)
Ⅰ:(1)CH3OH(l)+3/2O2(g)=CO2(g)+ 2H2O(l)ΔH=-725.76kJ/mol
(2)N2(g)+3H2(g)2NH3(g)ΔH=-92kJ/mol
Ⅱ:(1)无;
(2)不变;因为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映伍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之差,即不改变反应热.
(3)-198
(4)-1185kJ·mol-1
24.(15分)(1)(3分);
(2)吸热(3分);
(3) 700℃(3分) ;
(4)向正反应方向(3分);
(5)向逆反应方向(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