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生物】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寒假开学检测试题 (解析版)
展开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二下学期寒假开学检测试题
1. 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病毒是一种生物,在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
B.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细菌的遗传物质只有DNA
C. 由于病毒体内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所以病毒需要营寄生生活
D. 获取大量病毒的方法是将其接种在营养齐全的培养基上培养
【答案】B
【解析】
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具备细胞结构的细菌的遗传物质只有DNA,B正确。病毒无细胞结构,无核糖体,所以需寄生生活,C错误。病毒不能独立生活,D错误。
【考点定位】病毒
【名师点睛】学生对病毒理解不清
衍射法构建病毒的知识
[深度思考]
(1)能用普通培养基培养病毒吗?为什么?
提示 不能。病毒营寄生生活,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再具有生命活动,所以在培养病毒时必须利用活细胞培养。
2.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M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有N条环状肽链,其完全水解共需M-N个水分子
B. 在小麦细胞中由A、G、T、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6种
C. 糖原、蛋白质和核糖都是生物体内高分子化合物
D. 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氨基酸脱水缩合,核苷酸的种类,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重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平时应该加强训练。
【详解】M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有N条环状肽链,其完全水解共需M个水分子,如果是链状完全水解共需M—N个水分子;A错误;在小麦细胞中由A、G、T、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7种, A、G、T、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4种脱氧核苷酸,A、G、C三种碱基参与构成3种核糖核苷酸,B错误;糖原、蛋白质都是生物内高分子化合物,脂肪、核糖属于小分子有机物,C错误;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由于氨基酸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可能不同,D正确。
3. 下图是生物体内常见的一种生理作用图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②的成分有可能是蛋白质
B. 图中显示①具有高效性,反应完成后,①的性质未发生改变
C. ③或④的生成速率可以表示酶促反应的速率
D. 如果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②的数量就是实验的自变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②③④分别是酶、底物、两种生成物,绝大多数酶为蛋白质,A正确。①催化②分解为③④,反应前后①性质未发生改变,但没有体现酶的高效性,B错。③或④为生成物,其生成速率可以表示酶促反应的速率,C正确。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②底物的数量即底物浓度就是实验的自变量,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酶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
B. 核苷酸、DNA、RNA和蛋白质都可以作为鉴定不同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
C.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一般不用淀粉作为底物
D. 盐酸处理细胞有利于健那绿对线粒体染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未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实质上是一重复序列,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在观察DNA和RNA分布实验中要用盐酸处理细胞,使细胞通透性增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详解】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未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大肠杆菌没有染色体,没有端粒,A错误;不同生物的DNA、RNA和蛋白质的结构具有特异性,可作为鉴定不同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依据,而核苷酸不具有特异性不能作为鉴定不同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依据,B错误;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宜选用淀粉为底物,因为淀粉酶催化的底物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也会发生水解反应,C正确;健那绿是线粒体的活体染色剂,用健那绿对线粒体染色时,不用盐酸处理,D错误。
5.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部分细胞没有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B. 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最终有[H]的积累
C. 松土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系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和水分
D. 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常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过程及其应用。要求学生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能根据细胞呼吸过程理解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详解】好氧细菌不含线粒体,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H],[H]在第二阶段还原丙酮酸为乳酸,没有[H]的积累,B错误;松土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产生能量有利于根系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水的吸收不需要能量,对水的吸收没有影响,C错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常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D错误。
6.在下列①—④中,A、B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所给模型表示的是
①A-胰高血糖素,B-胰岛素
②A-甲状腺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
③A-细胞外液渗透压,B-抗利尿激素分泌量
④A-皮肤血流量,B-体温
A. 只有①③ B. 只有②④ C. 只有②③④ D. 都可以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对概念图的理解,能结合概念图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题目,涉及的知识有血糖调节、水盐调节、体温调节。
【详解】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胰岛素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①符合题意;甲状腺激素能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②不符合题意;细胞外液渗透升高能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量,抗利尿激素分泌量能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③符合题意;皮肤血流量增大将降低体温,体温升高会增大皮肤血流量,④不符合题意。①③符合题意,A正确。
7.在一个新鲜萝卜中挖一凹槽,在凹槽中加入浓盐水,一段时间后,萝卜变软,凹槽中水分增多。下列图示的实验与此实验原理差异最大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分析。浓盐水的浓度比新鲜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细胞渗透失水,萝卜变软,凹槽糟中的水分增加。
【详解】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中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A不符合题意;该装置是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与渗逶作用无关,B正确;该装置具有半透膜和浓度差,能发生渗透作用,C不符合题意;动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动物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反之,则细胞失水皱缩,D不符合题意。
8. 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测定仪测得了一天内该玻璃罩内CO2浓度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下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BC段较AB段CO2增加减慢,是因为BC段温度较低,植物呼吸作用减弱的缘故
B. CO2下降从D点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
C. FG段CO2下降不明显,是因为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减弱的缘故
D. 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最少
【答案】A
【解析】
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D点和H点时,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D点之前、H点以后也进行光合作用,只不过是光合作用强度比细胞呼吸强度弱;D点以前由于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或者是细胞呼吸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所以玻璃罩内的CO2浓度逐渐增大。所以A选项正确。
9.取同种生物的不同类型的细胞,检测其基因表达,结果如图。已知4种基因分别是①晶状体蛋白基因、②胰岛素基因、③呼吸酶基因、④血红蛋白基因。则基因1和基因4分别最可能的是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②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有关内容。①晶状体蛋白基因可在晶状体细胞中表达,②胰岛素基因在胰岛细胞中表达,③呼吸酶基因在三种细胞中均可表达,④血红蛋白基因在三种细胞中均不可表达。B正确。故本题选B。
10.下列关于“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体细胞内CO2的生成一定在细胞器中
B. 染色体中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改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突变
C. 真核细胞分裂时一定会发生DNA含量变化和细胞质的均等分裂
D. 进行无丝分裂的细胞,一定是原核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获取信息,本题是关于中学生物学中的生物学概念或原理的一般规律与特殊情况的考查,然后仔细分析每一问题涉及的知识点,结合所学的生物学概念或原理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详解】人体细胞内CO2的生成一定是在线粒体中,因为人进行的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不产生CO2,A正确;染色体中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改变发生在非编码区,不会发生基因突变,B错误;雌性生物发生减数分裂时DNA含量均等分配,初级卵母细胞后期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C错误;进行无丝分裂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原核细胞进行的二分裂,D错误。
11.下列是关于产生精子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人类的精子发生过程中(无染色体变异),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
B. 一个基因型为AaB的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可能为AB、a或aB、A
C. 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D.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一定都能导致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两种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能产生4个精子,但只有两种类型。
【详解】人精子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产生染色单体,且染色单体可达到92条,A正确;一个基因型为AaB的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开,即A和a分开,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能为AB、a或aB、A,B正确;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进行交叉互换,C正确;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倒位是同一条单体上发生的基因顺序的改变,不会导致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D错误。
12. 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直翅(B)对弯翅(b)、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三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图表示某一昆虫个体的基因组成,以下判断正确的是(不考虑交叉互换)( )
A. 控制长翅和残翅、直翅和弯翅的基因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有刺刚毛基因含胸腺嘧啶,无刺刚毛基因含尿嘧啶
C. 该个体的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为AbD或abd
D. 该个体与另一个体测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1:1:1:1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b与a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之间完全连锁.Dd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又控制这三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Ab、ab与Dd之间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解:A、控制长翅和残翅、直翅和弯翅的基因遗传时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为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错误;
B、真核细胞中的基因指的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分子中不含尿嘧啶,B错误;
C、该个体的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为AabbDd,C错误;
D、该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D:abd:Abd:abD=1:1:1:1,另一亲本的配子为abd,则测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1:1:1:1,D正确.
故选: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与DNA的关系;测交方法检验F1的基因型.
13.用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将一个未标记的噬菌体在此细菌中培养9小时,经检测共产生了64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32P和35S只能分别标记细菌的DNA和蛋白质
B. 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一定具有放射性
C. DNA具有放射性的子代噬菌体占1/32
D. 噬菌体繁殖一代的时间约为1.0小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用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细菌内只要含有P的结构都能被标记,除了DNA外,还有细胞膜、核糖体等结构,因此A选项错误;子代噬菌体的DNA是利用亲代DNA为模板(未标记的噬菌体)利用细菌的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的;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利用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由于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都被放射性物质标记,因此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一定具有放射性,故B选项正确;根据DNA复制的过程可知,由于细菌的核苷酸有放射性,因此合成的所有DNA都有放射性,因此C选项错误;64个噬菌体,说明繁殖了6代,总共用了9个小时,说明繁殖一代需要的时间是1.5小时,故D选项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4.下图表示大肠杆菌的DNA复制示意图。如果是单起点单向复制,按正常的子链延伸速度,此DNA分子复制约需30s,而实际上复制从开始到结束只需约16s。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乙”的场所与真核生物的DNA分子复制场所不同
B. 实际复制的时间之所以减半,是由于该DNA分子是从两个起点同时进行复制的
C. 把甲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三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100%
D. 如果甲中碱基A占20%,那么其子代DNA中碱基G的比例为30%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DNA的结构与复制方面的知识。原核生物DNA的复制是在拟核处进行的,真核生物DNA的复制则主要在细胞核内进行的,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进行DNA的复制。不含15N的亲代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无论复制多少代,形成的所有子代DNA中,至少有一条链含15N。如果双链DNA中碱基A占20%,那么碱基G则占30%,子代DNA中的碱基比例与亲代的相同。从图示分析可知,该DNA的复制是单起点双向复制的,这样就比单起点单向复制的速度快约一倍,所需的时间也就比原来少一半。如果是双起点单向同时复制,则在大环内应有两个小环。
15.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A. 图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下到上
B. 该图表示的生理过程所需的能量主要是由线粒体提供
C. 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
D. 在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核糖体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
【详解】根据肽链的长度判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肽链短的先合成,长的后合成,故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下到上,A正确;图示表示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发生在原核生物内,没有线粒体,B错误;每个核糖体合成一条肽链,多个核糖体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C错误;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核糖体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高倍镜放大倍数小,D错误。
16.某科研小组的工作人员通过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对大蒜(二倍体)鳞茎生长点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率(某一分裂组织或细胞群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所占的百分数)的影响,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秋水仙素处理后的根尖细胞均为四倍体细胞
B. 染色体加倍率与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长短有关
C. 当秋水仙素浓度为0.03%时,处理时间越长加倍率越高
D. 本实验中的自变量为秋水仙素浓度,无关变量为处理时间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秋水仙素处理后的根尖细胞只能有少数细胞为四倍体细胞,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染色体加倍率与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长短有关,B正确;当秋水仙素浓度为0.03%时,2d与6d处理时间不同,结果相同,C错误;实验中的自变量为秋水仙素浓度与时间,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结果分析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7.分析下图,叙述错误的是
A. 若甲图是神经细胞的部分结构,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若在c处给一足够强的刺激,钾离子从上往下流
B. 图乙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某抑制性神经递质前,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导方向
C. 丙图表示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如受精作用时,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D. 丁图所示结构可能为线粒体的内膜或好氧型细菌的细胞膜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有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兴奋的传递、细胞间信息传递和生物膜结构和功能,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若如图甲是神经细胞的部分结构,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若在c处给一足够强的刺激,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从上往下流,即从膜外流向膜内,A错误;由于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所以图示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某抑制型递质前,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导方向,B正确;由于细胞膜上有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所以图示能正确表示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如受精作用时,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C正确;由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其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有的吸附在细胞膜内侧,所以丁图示结构能表示线粒体的内膜或好氧细菌的细胞膜,D正确。
18.对下列4幅曲线图中a、b两点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a、b两点叶绿体内三碳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
B. 图乙中,a、b两点神经纤维膜内外Na+浓度差相等
C. 图丙中,a、b两点细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速率不相等
D. 图丁中,a、b两点分别表示茎向光弯曲时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
【答案】AC
【解析】
【详解】图甲中,a点光照强度逐渐增强,三碳化合物还原加速,三碳化合物含量减少;b点光照强度减弱,三碳化合物还原速度降低,三碳化合物含量升高,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图乙中a是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去极化过程中的一点,原因是钠离子内流,最高点时钠离子才不再内流;b是恢复极化过程中的一点,原因是钾离子外流,a、b两点神经纤维膜内外Na+浓度差不相等,B错误;分析题图丙可知,a点氧气浓度低,二氧化碳释放主要来源于无氧呼吸,b点氧气浓度较高,二氧化碳的释放主要来源于有氧呼吸,因此产生等量的二氧化碳,a点消耗的葡萄糖多,C正确;分析题图可知,图丁中,a、b两点促进生长的作用相等,茎向光弯曲时,背光侧生长快,因此a如果是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应该大于a、小于b,D错误。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呼吸作用、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9.如图为过敏反应的原理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过敏反应为抗原首次进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反应,表现为发作迅速,反应强烈
B. 图中首次进入人体的过敏原与再次进入的过敏原的类型可相同,也可不同
C. 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其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D. 过敏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图中靶细胞释放的组织胺等物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使得浆细胞分泌抗体,吸附在靶细胞的表面;过敏原再次进入时与靶细胞上的抗体结合,使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详解】抗原第一次侵入机体不可能发生过敏反应,A错误;过敏反应应为同一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反应,B错误;过敏反应过程中产生抗体,属于体液免疫,C错误;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等,引发各种过敏反应,D正确。
【点睛】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不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0.关于生物学知识的判断,正确的有
①切除动物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会减少
②多细胞生物体都是由一个受精卵经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发育而成
③每种生物体内都有两种核酸,但噬菌体、蓝藻、酵母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④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三磷酸腺苷直接提供能量的
⑤油菜在传粉阶段遇到连续暴雨袭击,喷洒生长素类似物可避免减产
⑥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蝌蚪发育会受影响,成年人耗氧量会增加
⑦激素间的拮抗作用不利于维持动物体内环境的稳态和生长发育
⑧利用生物工程生产啤酒、味精、胰岛素、酸奶的常用菌种分别是酵母菌、大肠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乳酸菌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动物激素、细胞的增殖、生物的遗传物质、ATP、植物激素的应用、生物技术应用等内容,是对基本内容的识记、总结、归纳的考查。
【详解】垂体可以分泌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切除动物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激素会减少,促甲状腺激素减少会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液减少,①正确;由有性生殖发育而来的多细胞生物体都是由一个受精卵经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发育而成,②错误;每种细胞生物体内都有两种核酸,噬菌体是病毒只有DNA,蓝藻、酵母菌含有两种核酸,遗传物质都是DNA,③错误;三磷酸腺苷是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三磷酸腺苷直接提供能量的,④正确;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不能使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种子,因此油菜在传粉阶段遇到连续暴雨袭击,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不能避免减产,⑤错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新陈代谢減弱,蝌蚪发育会受影响,成年人耗氧量减少,⑥错误;激素间的拮抗作用是协调内环境稳态的,有利于维持动物体内环境的稳态和生长发育,⑦错误;利用生物工程生产啤酒、味精、胰岛素、酸奶的常用菌种分别是酵母菌、谷氨酸棒状杆菌、大肠杆菌、乳酸菌,⑧错误。
21.图甲为绿藻细胞中光合作用过程简图,图乙为最适温度条件下绿藻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丙为25℃条件下,将绿藻置于密闭玻璃容器中,每2h测一次CO2浓度变化情况(假设细胞呼吸强度恒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吸收光能的色素位于叶绿体的________,细胞利用D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_。
(2)图乙中光照强度相对值大于7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该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叶绿体产生O2的最大速率相对值?理由是_____________。
(3)图丙所示实验中有2小时是没有光照的,这个时间段最可能是___________h,实验12小时后绿藻干重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丙实验过程中4~6h平均光照强度___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8~10h平均光照强度,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类囊体薄膜 (2). 线粒体内膜 (3). CO2浓度 (4). 不能 (5). 没有测定黑暗中细胞呼吸的速率 (6). 2-4 (7). 基本不变 (8). 小于 (9). 两时间段内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速率相等,但是4-6小时CO2浓度较大,所以光照较低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甲表示光合作用的过程,A是水,B是[H],C是ATP,D是氧气,E是二氧化碳,F是有机物;图乙中,光饱和点时净光合速率相对值为8;图丙中在4~6h与8~10h内,CO2浓度不变,说明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实验12小时后,密闭玻璃容器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与起始时的相同,说明有机物的量没有改变。
【详解】(1)光合作用的色素位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D是氧气,细胞利用氧气的具体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2)图乙中光照强度相对值大于7时,已经达到光饱和点,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而是二氧化碳浓度;由于该实验没有测定黑暗中细胞呼吸的速率,所以不能确定叶绿体产生O2的最大速率相对值。
(3)据图丙分析,绿藻置于密闭玻璃容器中,每2h测一次CO2浓度变化情况,4-6h内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强度相等,所以没有光照的时间应该在此之前,而0-2h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较慢,所以应该是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2-4h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很快,应该是没有光照;实验12小时后,密闭玻璃容器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与起始时的相同,所以没有有机物的积累,干重不变。
(4)图丙实验过程中4-6h与8~10h内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强度相等,但是4~6小时CO2浓度较大所以光照较低。
【点睛】本题以反应实验结果的柱形图为依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等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O2释放速率和密闭玻璃容器中CO2浓度的变化均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而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据此分析柱形图中O2释放速率或CO2浓度的变化并结合题意作答。
22.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某种鸟羽毛的颜色由常染色体基因(A、a)和伴Z染色体基因(ZB、Zb)共同决定,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组合
A不存在,不管B存在与否
(aaZ—Z—或aaZ—W)
A存在,B不存在
(A—ZbZb或A—ZbW)
A和B同时存在
(A—ZBZ—或A—ZBW)
羽毛颜色
白色
灰色
黑色
(1)黑鸟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灰鸟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
(2)基因型纯合的灰雄鸟与杂合的黑雌鸟交配,子代中雄鸟的羽色为_________。
(3)两只黑鸟交配,子代羽毛只有黑色和白色,则母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4)一只黑雄鸟与一只灰雌鸟交配,子代羽毛有黑色、灰色和白色,则父本和母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理论上子代的羽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
【答案】 (1). 6 (2). 4 (3). 全为黑色 (4). AaZBW (5). AaZBZb、AaZbW (6). 黑色:灰色:白色=3∶3∶2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鸟的性别决定为ZW型,其中ZZ为雄鸟,ZW为雌鸟。
【详解】(1)黑鸟的基因型有AAZBZB、AaZBZB、AAZBZb、AaZBZb、AAZBW、AaZBW共6种;灰鸟的基因型有AAZbZb、AaZbZb、AAZbW、AaZbW共4种。
(2) 基因型纯合的灰雄鸟(AAZbZb)与杂合的黑雌鸟(AaZBW)交配,子代中雄鸟(AAZBZb、AaZBZb)的羽色是黑色,雌鸟(AAZbW、AaZbW)的羽色是灰色。
(3) 两只黑鸟交配,即A_ZBZ—或A_ZBW,子代羽毛只有黑色和白色(aaZ—Z—或aaZ—W),由此可以判断出亲本的基因型中不含b基因,所以母本的基因型为AaZBW,父本的基因型为 AaZBZB。
(4) 一只黑雄鸟A_ZBZ—与一只灰雌鸟A_ZbW交配,子代羽色有黑色、灰色和白色,即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亲代雄性两对基因都杂合,父本的基因型为AaZBZb,母本的基因型为AaZbW,根据基因型的比例,子代黑、灰、白色理论上分离比为3∶3∶2。
23.白菜、甘蓝均为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0、18。“白菜—甘蓝”是用细胞工程的方法培育出来的蔬菜新品种,它具有生长期短、耐热性强、易储存等优点,如图为“白菜―甘蓝”的培育过程,请回答问题:
(1)为了得到原生质体,需先用________处理白菜和甘蓝的细胞。
(2)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融合完成的标志________。由杂种细胞得到“白菜—甘蓝”植株还需经过植物组织培养,其中需要避光培养的过程为________。
(3)为观察“白菜—甘蓝”植株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通常取幼苗的根尖做临时装片,用________溶液染色。观察、计数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
(4)经花粉培育的二倍体“白菜—甘蓝”植株,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这种植株通常不育,为使其可育,可通过人工诱导产生四倍体“白菜—甘蓝”,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____。
(5)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和传统杂交技术相比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纤维素酶、果胶酶 (2). 离心、振动、电激 (3). 形成杂种细胞(或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4). 脱分化 (5). 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 (6). 中期 (7). 19 (8). 染色体变异 (9). 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作物新品种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及有丝分裂的过程。
【详解】(1)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可采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
(2)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包括:物理方法(离心、振动、电激)和化学方法(聚乙二醇),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再生出新的细胞壁;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还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其中脱分化过程要避光。
(3)观察“白菜—甘蓝”植株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进行染色,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清晰的看到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
(4)经花粉培育的二倍体“白菜—甘蓝”植株,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白菜与甘蓝花粉的总数为10+9=19条;因为这样的体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会发生减数分裂紊乱,不能形成配子,需要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异源四倍体,能正常分裂个体可以,这种变异为染色体变异。
(5)植物体细胞杂交抟术和传统杂交技术相比的优点是克服元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作物新品种。
【点睛】植物体细胞杂交抟术(1)酶解方法: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2)促融方法:①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等;②化学法:聚乙二醇(PEG)(3)植物体细胞杂交:即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过程,不管是染色体数、基因型还是染色体组数都采用直接相加的方法。
高二下学期寒假开学检测试题
1. 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病毒是一种生物,在分类上属于原核生物
B.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细菌的遗传物质只有DNA
C. 由于病毒体内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所以病毒需要营寄生生活
D. 获取大量病毒的方法是将其接种在营养齐全的培养基上培养
【答案】B
【解析】
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具备细胞结构的细菌的遗传物质只有DNA,B正确。病毒无细胞结构,无核糖体,所以需寄生生活,C错误。病毒不能独立生活,D错误。
【考点定位】病毒
【名师点睛】学生对病毒理解不清
衍射法构建病毒的知识
[深度思考]
(1)能用普通培养基培养病毒吗?为什么?
提示 不能。病毒营寄生生活,一旦离开活细胞,就不再具有生命活动,所以在培养病毒时必须利用活细胞培养。
2.下列关于生物大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M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分子,有N条环状肽链,其完全水解共需M-N个水分子
B. 在小麦细胞中由A、G、T、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6种
C. 糖原、蛋白质和核糖都是生物体内高分子化合物
D. 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的考点是氨基酸脱水缩合,核苷酸的种类,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重在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平时应该加强训练。
【详解】M个氨基酸构成的蛋白质,有N条环状肽链,其完全水解共需M个水分子,如果是链状完全水解共需M—N个水分子;A错误;在小麦细胞中由A、G、T、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7种, A、G、T、C四种碱基参与构成4种脱氧核苷酸,A、G、C三种碱基参与构成3种核糖核苷酸,B错误;糖原、蛋白质都是生物内高分子化合物,脂肪、核糖属于小分子有机物,C错误;细胞中氨基酸种类和数量相同的蛋白质不一定是同一种蛋白质,由于氨基酸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可能不同,D正确。
3. 下图是生物体内常见的一种生理作用图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②的成分有可能是蛋白质
B. 图中显示①具有高效性,反应完成后,①的性质未发生改变
C. ③或④的生成速率可以表示酶促反应的速率
D. 如果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②的数量就是实验的自变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②③④分别是酶、底物、两种生成物,绝大多数酶为蛋白质,A正确。①催化②分解为③④,反应前后①性质未发生改变,但没有体现酶的高效性,B错。③或④为生成物,其生成速率可以表示酶促反应的速率,C正确。探究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②底物的数量即底物浓度就是实验的自变量,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酶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大肠杆菌拟核的DNA中含有端粒
B. 核苷酸、DNA、RNA和蛋白质都可以作为鉴定不同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辅助手段
C.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一般不用淀粉作为底物
D. 盐酸处理细胞有利于健那绿对线粒体染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未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实质上是一重复序列,作用是保持染色体的完整性。在观察DNA和RNA分布实验中要用盐酸处理细胞,使细胞通透性增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
【详解】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未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大肠杆菌没有染色体,没有端粒,A错误;不同生物的DNA、RNA和蛋白质的结构具有特异性,可作为鉴定不同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依据,而核苷酸不具有特异性不能作为鉴定不同生物是否为同一物种的依据,B错误;若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不宜选用淀粉为底物,因为淀粉酶催化的底物淀粉在酸性条件下也会发生水解反应,C正确;健那绿是线粒体的活体染色剂,用健那绿对线粒体染色时,不用盐酸处理,D错误。
5.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部分细胞没有线粒体也能进行有氧呼吸
B. 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最终有[H]的积累
C. 松土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有利于根系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和水分
D. 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常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过程及其应用。要求学生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能根据细胞呼吸过程理解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详解】好氧细菌不含线粒体,也可以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和[H],[H]在第二阶段还原丙酮酸为乳酸,没有[H]的积累,B错误;松土促进根系的有氧呼吸,产生能量有利于根系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水的吸收不需要能量,对水的吸收没有影响,C错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常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D错误。
6.在下列①—④中,A、B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所给模型表示的是
①A-胰高血糖素,B-胰岛素
②A-甲状腺激素,B-促甲状腺激素
③A-细胞外液渗透压,B-抗利尿激素分泌量
④A-皮肤血流量,B-体温
A. 只有①③ B. 只有②④ C. 只有②③④ D. 都可以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对概念图的理解,能结合概念图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题目,涉及的知识有血糖调节、水盐调节、体温调节。
【详解】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胰岛素能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①符合题意;甲状腺激素能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②不符合题意;细胞外液渗透升高能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量,抗利尿激素分泌量能降低细胞外液渗透压,③符合题意;皮肤血流量增大将降低体温,体温升高会增大皮肤血流量,④不符合题意。①③符合题意,A正确。
7.在一个新鲜萝卜中挖一凹槽,在凹槽中加入浓盐水,一段时间后,萝卜变软,凹槽中水分增多。下列图示的实验与此实验原理差异最大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及其原分析。浓盐水的浓度比新鲜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细胞渗透失水,萝卜变软,凹槽糟中的水分增加。
【详解】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中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A不符合题意;该装置是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与渗逶作用无关,B正确;该装置具有半透膜和浓度差,能发生渗透作用,C不符合题意;动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动物细胞膜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反之,则细胞失水皱缩,D不符合题意。
8. 将一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进行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相同,用CO2测定仪测得了一天内该玻璃罩内CO2浓度变化情况,绘制成如下图的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BC段较AB段CO2增加减慢,是因为BC段温度较低,植物呼吸作用减弱的缘故
B. CO2下降从D点开始,说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是从D点开始的
C. FG段CO2下降不明显,是因为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减弱的缘故
D. 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最少
【答案】A
【解析】
H点CO2浓度最低,说明此时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最多;D点和H点时,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D点之前、H点以后也进行光合作用,只不过是光合作用强度比细胞呼吸强度弱;D点以前由于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或者是细胞呼吸强度大于光合作用强度,所以玻璃罩内的CO2浓度逐渐增大。所以A选项正确。
9.取同种生物的不同类型的细胞,检测其基因表达,结果如图。已知4种基因分别是①晶状体蛋白基因、②胰岛素基因、③呼吸酶基因、④血红蛋白基因。则基因1和基因4分别最可能的是
A. ①③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②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有关内容。①晶状体蛋白基因可在晶状体细胞中表达,②胰岛素基因在胰岛细胞中表达,③呼吸酶基因在三种细胞中均可表达,④血红蛋白基因在三种细胞中均不可表达。B正确。故本题选B。
10.下列关于“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体细胞内CO2的生成一定在细胞器中
B. 染色体中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改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突变
C. 真核细胞分裂时一定会发生DNA含量变化和细胞质的均等分裂
D. 进行无丝分裂的细胞,一定是原核细胞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干获取信息,本题是关于中学生物学中的生物学概念或原理的一般规律与特殊情况的考查,然后仔细分析每一问题涉及的知识点,结合所学的生物学概念或原理综合分析作出判断。
【详解】人体细胞内CO2的生成一定是在线粒体中,因为人进行的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不产生CO2,A正确;染色体中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改变发生在非编码区,不会发生基因突变,B错误;雌性生物发生减数分裂时DNA含量均等分配,初级卵母细胞后期细胞质的不均等分裂,C错误;进行无丝分裂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原核细胞进行的二分裂,D错误。
11.下列是关于产生精子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在人类的精子发生过程中(无染色体变异),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
B. 一个基因型为AaB的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可能为AB、a或aB、A
C. 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D.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一定都能导致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两种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情况下,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能产生4个精子,但只有两种类型。
【详解】人精子是减数分裂形成的,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产生染色单体,且染色单体可达到92条,A正确;一个基因型为AaB的精原细胞产生的精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开,即A和a分开,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能为AB、a或aB、A,B正确;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进行交叉互换,C正确;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倒位是同一条单体上发生的基因顺序的改变,不会导致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不同,D错误。
12. 某种昆虫长翅(A)对残翅(a)、直翅(B)对弯翅(b)、有刺刚毛(D)对无刺刚毛(d)为显性,控制这三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图表示某一昆虫个体的基因组成,以下判断正确的是(不考虑交叉互换)( )
A. 控制长翅和残翅、直翅和弯翅的基因遗传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B. 有刺刚毛基因含胸腺嘧啶,无刺刚毛基因含尿嘧啶
C. 该个体的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为AbD或abd
D. 该个体与另一个体测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1:1:1:1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b与ab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之间完全连锁.Dd位于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又控制这三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Ab、ab与Dd之间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解:A、控制长翅和残翅、直翅和弯翅的基因遗传时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因为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A错误;
B、真核细胞中的基因指的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分子中不含尿嘧啶,B错误;
C、该个体的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移向细胞同一极的基因为AabbDd,C错误;
D、该个体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AbD:abd:Abd:abD=1:1:1:1,另一亲本的配子为abd,则测交后代基因型比例为1:1:1:1,D正确.
故选:D.
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与DNA的关系;测交方法检验F1的基因型.
13.用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将一个未标记的噬菌体在此细菌中培养9小时,经检测共产生了64个子代噬菌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32P和35S只能分别标记细菌的DNA和蛋白质
B. 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一定具有放射性
C. DNA具有放射性的子代噬菌体占1/32
D. 噬菌体繁殖一代的时间约为1.0小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用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细菌内只要含有P的结构都能被标记,除了DNA外,还有细胞膜、核糖体等结构,因此A选项错误;子代噬菌体的DNA是利用亲代DNA为模板(未标记的噬菌体)利用细菌的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的;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利用细菌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的,由于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都被放射性物质标记,因此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一定具有放射性,故B选项正确;根据DNA复制的过程可知,由于细菌的核苷酸有放射性,因此合成的所有DNA都有放射性,因此C选项错误;64个噬菌体,说明繁殖了6代,总共用了9个小时,说明繁殖一代需要的时间是1.5小时,故D选项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4.下图表示大肠杆菌的DNA复制示意图。如果是单起点单向复制,按正常的子链延伸速度,此DNA分子复制约需30s,而实际上复制从开始到结束只需约16s。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甲→乙”的场所与真核生物的DNA分子复制场所不同
B. 实际复制的时间之所以减半,是由于该DNA分子是从两个起点同时进行复制的
C. 把甲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三代,子代中含15N的DNA占100%
D. 如果甲中碱基A占20%,那么其子代DNA中碱基G的比例为30%
【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DNA的结构与复制方面的知识。原核生物DNA的复制是在拟核处进行的,真核生物DNA的复制则主要在细胞核内进行的,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进行DNA的复制。不含15N的亲代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无论复制多少代,形成的所有子代DNA中,至少有一条链含15N。如果双链DNA中碱基A占20%,那么碱基G则占30%,子代DNA中的碱基比例与亲代的相同。从图示分析可知,该DNA的复制是单起点双向复制的,这样就比单起点单向复制的速度快约一倍,所需的时间也就比原来少一半。如果是双起点单向同时复制,则在大环内应有两个小环。
15.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是
A. 图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下到上
B. 该图表示的生理过程所需的能量主要是由线粒体提供
C. 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
D. 在高倍镜下可以观察到核糖体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为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需要RNA聚合酶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
【详解】根据肽链的长度判断核糖体的移动方向,肽链短的先合成,长的后合成,故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下到上,A正确;图示表示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发生在原核生物内,没有线粒体,B错误;每个核糖体合成一条肽链,多个核糖体合成多条相同的肽链,C错误;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核糖体由大小两个亚基组成,高倍镜放大倍数小,D错误。
16.某科研小组的工作人员通过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对大蒜(二倍体)鳞茎生长点进行不同时间的处理,研究了不同处理对大蒜根尖细胞染色体加倍率(某一分裂组织或细胞群中染色体数目加倍细胞所占的百分数)的影响,其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秋水仙素处理后的根尖细胞均为四倍体细胞
B. 染色体加倍率与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长短有关
C. 当秋水仙素浓度为0.03%时,处理时间越长加倍率越高
D. 本实验中的自变量为秋水仙素浓度,无关变量为处理时间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秋水仙素处理后的根尖细胞只能有少数细胞为四倍体细胞,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染色体加倍率与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长短有关,B正确;当秋水仙素浓度为0.03%时,2d与6d处理时间不同,结果相同,C错误;实验中的自变量为秋水仙素浓度与时间,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结果分析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7.分析下图,叙述错误的是
A. 若甲图是神经细胞的部分结构,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若在c处给一足够强的刺激,钾离子从上往下流
B. 图乙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某抑制性神经递质前,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导方向
C. 丙图表示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如受精作用时,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D. 丁图所示结构可能为线粒体的内膜或好氧型细菌的细胞膜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读题干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点有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兴奋的传递、细胞间信息传递和生物膜结构和功能,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
【详解】若如图甲是神经细胞的部分结构,静息电位的形成可能与膜上的b物质有关,若在c处给一足够强的刺激,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从上往下流,即从膜外流向膜内,A错误;由于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所以图示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某抑制型递质前,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导方向,B正确;由于细胞膜上有糖蛋白,具有识别功能,所以图示能正确表示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如受精作用时,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C正确;由于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其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有的吸附在细胞膜内侧,所以丁图示结构能表示线粒体的内膜或好氧细菌的细胞膜,D正确。
18.对下列4幅曲线图中a、b两点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图甲中,a、b两点叶绿体内三碳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趋势相反
B. 图乙中,a、b两点神经纤维膜内外Na+浓度差相等
C. 图丙中,a、b两点细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速率不相等
D. 图丁中,a、b两点分别表示茎向光弯曲时向光侧和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
【答案】AC
【解析】
【详解】图甲中,a点光照强度逐渐增强,三碳化合物还原加速,三碳化合物含量减少;b点光照强度减弱,三碳化合物还原速度降低,三碳化合物含量升高,A正确;分析题图可知,图乙中a是神经纤维受刺激时去极化过程中的一点,原因是钠离子内流,最高点时钠离子才不再内流;b是恢复极化过程中的一点,原因是钾离子外流,a、b两点神经纤维膜内外Na+浓度差不相等,B错误;分析题图丙可知,a点氧气浓度低,二氧化碳释放主要来源于无氧呼吸,b点氧气浓度较高,二氧化碳的释放主要来源于有氧呼吸,因此产生等量的二氧化碳,a点消耗的葡萄糖多,C正确;分析题图可知,图丁中,a、b两点促进生长的作用相等,茎向光弯曲时,背光侧生长快,因此a如果是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应该大于a、小于b,D错误。
【考点定位】光合作用、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呼吸作用、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9.如图为过敏反应的原理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过敏反应为抗原首次进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反应,表现为发作迅速,反应强烈
B. 图中首次进入人体的过敏原与再次进入的过敏原的类型可相同,也可不同
C. 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其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D. 过敏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图中靶细胞释放的组织胺等物质可引起毛细血管扩张等
【答案】D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使得浆细胞分泌抗体,吸附在靶细胞的表面;过敏原再次进入时与靶细胞上的抗体结合,使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详解】抗原第一次侵入机体不可能发生过敏反应,A错误;过敏反应应为同一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反应,B错误;过敏反应过程中产生抗体,属于体液免疫,C错误;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等,引发各种过敏反应,D正确。
【点睛】过敏反应: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不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20.关于生物学知识的判断,正确的有
①切除动物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会减少
②多细胞生物体都是由一个受精卵经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发育而成
③每种生物体内都有两种核酸,但噬菌体、蓝藻、酵母菌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④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三磷酸腺苷直接提供能量的
⑤油菜在传粉阶段遇到连续暴雨袭击,喷洒生长素类似物可避免减产
⑥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蝌蚪发育会受影响,成年人耗氧量会增加
⑦激素间的拮抗作用不利于维持动物体内环境的稳态和生长发育
⑧利用生物工程生产啤酒、味精、胰岛素、酸奶的常用菌种分别是酵母菌、大肠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乳酸菌
A. 一项 B. 两项 C. 三项 D. 四项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动物激素、细胞的增殖、生物的遗传物质、ATP、植物激素的应用、生物技术应用等内容,是对基本内容的识记、总结、归纳的考查。
【详解】垂体可以分泌生长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切除动物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激素会减少,促甲状腺激素减少会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液减少,①正确;由有性生殖发育而来的多细胞生物体都是由一个受精卵经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发育而成,②错误;每种细胞生物体内都有两种核酸,噬菌体是病毒只有DNA,蓝藻、酵母菌含有两种核酸,遗传物质都是DNA,③错误;三磷酸腺苷是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三磷酸腺苷直接提供能量的,④正确;生长素能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不能使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种子,因此油菜在传粉阶段遇到连续暴雨袭击,喷洒生长素类似物不能避免减产,⑤错误;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新陈代谢減弱,蝌蚪发育会受影响,成年人耗氧量减少,⑥错误;激素间的拮抗作用是协调内环境稳态的,有利于维持动物体内环境的稳态和生长发育,⑦错误;利用生物工程生产啤酒、味精、胰岛素、酸奶的常用菌种分别是酵母菌、谷氨酸棒状杆菌、大肠杆菌、乳酸菌,⑧错误。
21.图甲为绿藻细胞中光合作用过程简图,图乙为最适温度条件下绿藻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丙为25℃条件下,将绿藻置于密闭玻璃容器中,每2h测一次CO2浓度变化情况(假设细胞呼吸强度恒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吸收光能的色素位于叶绿体的________,细胞利用D的具体场所是___________。
(2)图乙中光照强度相对值大于7时,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___________。该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叶绿体产生O2的最大速率相对值?理由是_____________。
(3)图丙所示实验中有2小时是没有光照的,这个时间段最可能是___________h,实验12小时后绿藻干重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丙实验过程中4~6h平均光照强度___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8~10h平均光照强度,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类囊体薄膜 (2). 线粒体内膜 (3). CO2浓度 (4). 不能 (5). 没有测定黑暗中细胞呼吸的速率 (6). 2-4 (7). 基本不变 (8). 小于 (9). 两时间段内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速率相等,但是4-6小时CO2浓度较大,所以光照较低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甲表示光合作用的过程,A是水,B是[H],C是ATP,D是氧气,E是二氧化碳,F是有机物;图乙中,光饱和点时净光合速率相对值为8;图丙中在4~6h与8~10h内,CO2浓度不变,说明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实验12小时后,密闭玻璃容器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与起始时的相同,说明有机物的量没有改变。
【详解】(1)光合作用的色素位于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D是氧气,细胞利用氧气的具体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2)图乙中光照强度相对值大于7时,已经达到光饱和点,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而是二氧化碳浓度;由于该实验没有测定黑暗中细胞呼吸的速率,所以不能确定叶绿体产生O2的最大速率相对值。
(3)据图丙分析,绿藻置于密闭玻璃容器中,每2h测一次CO2浓度变化情况,4-6h内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强度相等,所以没有光照的时间应该在此之前,而0-2h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较慢,所以应该是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2-4h内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很快,应该是没有光照;实验12小时后,密闭玻璃容器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与起始时的相同,所以没有有机物的积累,干重不变。
(4)图丙实验过程中4-6h与8~10h内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强度相等,但是4~6小时CO2浓度较大所以光照较低。
【点睛】本题以反应实验结果的柱形图为依托,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过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等知识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O2释放速率和密闭玻璃容器中CO2浓度的变化均表示净光合作用强度,而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呼吸作用强度,据此分析柱形图中O2释放速率或CO2浓度的变化并结合题意作答。
22.雄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雌鸟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某种鸟羽毛的颜色由常染色体基因(A、a)和伴Z染色体基因(ZB、Zb)共同决定,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组合
A不存在,不管B存在与否
(aaZ—Z—或aaZ—W)
A存在,B不存在
(A—ZbZb或A—ZbW)
A和B同时存在
(A—ZBZ—或A—ZBW)
羽毛颜色
白色
灰色
黑色
(1)黑鸟的基因型有_________种,灰鸟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
(2)基因型纯合的灰雄鸟与杂合的黑雌鸟交配,子代中雄鸟的羽色为_________。
(3)两只黑鸟交配,子代羽毛只有黑色和白色,则母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4)一只黑雄鸟与一只灰雌鸟交配,子代羽毛有黑色、灰色和白色,则父本和母本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理论上子代的羽色及比例为___________。
【答案】 (1). 6 (2). 4 (3). 全为黑色 (4). AaZBW (5). AaZBZb、AaZbW (6). 黑色:灰色:白色=3∶3∶2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鸟的性别决定为ZW型,其中ZZ为雄鸟,ZW为雌鸟。
【详解】(1)黑鸟的基因型有AAZBZB、AaZBZB、AAZBZb、AaZBZb、AAZBW、AaZBW共6种;灰鸟的基因型有AAZbZb、AaZbZb、AAZbW、AaZbW共4种。
(2) 基因型纯合的灰雄鸟(AAZbZb)与杂合的黑雌鸟(AaZBW)交配,子代中雄鸟(AAZBZb、AaZBZb)的羽色是黑色,雌鸟(AAZbW、AaZbW)的羽色是灰色。
(3) 两只黑鸟交配,即A_ZBZ—或A_ZBW,子代羽毛只有黑色和白色(aaZ—Z—或aaZ—W),由此可以判断出亲本的基因型中不含b基因,所以母本的基因型为AaZBW,父本的基因型为 AaZBZB。
(4) 一只黑雄鸟A_ZBZ—与一只灰雌鸟A_ZbW交配,子代羽色有黑色、灰色和白色,即出现了性状分离,说明亲代雄性两对基因都杂合,父本的基因型为AaZBZb,母本的基因型为AaZbW,根据基因型的比例,子代黑、灰、白色理论上分离比为3∶3∶2。
23.白菜、甘蓝均为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为20、18。“白菜—甘蓝”是用细胞工程的方法培育出来的蔬菜新品种,它具有生长期短、耐热性强、易储存等优点,如图为“白菜―甘蓝”的培育过程,请回答问题:
(1)为了得到原生质体,需先用________处理白菜和甘蓝的细胞。
(2)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多种,常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融合完成的标志________。由杂种细胞得到“白菜—甘蓝”植株还需经过植物组织培养,其中需要避光培养的过程为________。
(3)为观察“白菜—甘蓝”植株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通常取幼苗的根尖做临时装片,用________溶液染色。观察、计数染色体的最佳时期是________。
(4)经花粉培育的二倍体“白菜—甘蓝”植株,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这种植株通常不育,为使其可育,可通过人工诱导产生四倍体“白菜—甘蓝”,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____。
(5)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和传统杂交技术相比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纤维素酶、果胶酶 (2). 离心、振动、电激 (3). 形成杂种细胞(或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4). 脱分化 (5). 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 (6). 中期 (7). 19 (8). 染色体变异 (9). 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作物新品种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及有丝分裂的过程。
【详解】(1)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原理,可采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
(2)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包括:物理方法(离心、振动、电激)和化学方法(聚乙二醇),融合完成的标志是再生出新的细胞壁;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杂种植株还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阶段,其中脱分化过程要避光。
(3)观察“白菜—甘蓝”植株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用龙胆紫(或醋酸洋红溶液)进行染色,观察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清晰的看到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
(4)经花粉培育的二倍体“白菜—甘蓝”植株,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白菜与甘蓝花粉的总数为10+9=19条;因为这样的体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会发生减数分裂紊乱,不能形成配子,需要用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异源四倍体,能正常分裂个体可以,这种变异为染色体变异。
(5)植物体细胞杂交抟术和传统杂交技术相比的优点是克服元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作物新品种。
【点睛】植物体细胞杂交抟术(1)酶解方法: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2)促融方法:①物理法:离心、振动、电激等;②化学法:聚乙二醇(PEG)(3)植物体细胞杂交:即将不同种的植物体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融合成杂种细胞,并把杂种细胞培育成新的植物体的过程,不管是染色体数、基因型还是染色体组数都采用直接相加的方法。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