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20页未读,
继续阅读
【生物】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哪种物质能直接从人体的内环境中提取( )
A. 果胶酶 B. 蔗糖 C. 血红蛋白 D. 激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成分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内环境成分的理解能力。
【详解】蔗糖和果胶酶是植物细胞具有的物质,人体内环境中不存在,A、B项错误;血红蛋白存在于人体的红细胞内,不能从内环境中直接提取,C项错误;激素通过人体体液运输,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直接提取,D项正确。
【点睛】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一般不会出现在内环境中,但在红细胞破裂之后,血红蛋白会流入内环境。
2.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 不受激素影响
C. 不存在信息传递 D. 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
【答案】A
【解析】本题的知识点是神经调节,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影响,神经调节过程中产生的神经递质类似于激素,也能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
【详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A正确;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错误;神经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说明神经调节过程中存在信息传递,C错误;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以后,在病毒或病菌刚侵入人体的时候,靠反射并不能对其作出反应,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学生掌握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过程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3.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成分
B. 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
C. 神经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示的物质交换过程
D. 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
【答案】B
【解析】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可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间可相互渗透,故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B正确;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起调节作用,故间接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C错误;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在成分上基本相同,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和稳态的意义,要求学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和作用,掌握稳态的概念,理解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B. 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C. 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
D. 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详解】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项错误;组织液是细胞间隙液,其渗透压增大,会从细胞内吸水,引起细胞失水,B项错误;淋巴液通过淋巴循环最终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C项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D项错误。
【点睛】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5.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 神经—体液调节 B. 神经调节
C. 体液调节 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答案】D
【解析】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现代观点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故选D。
6.神经纤维在受到刺激时会出现膜电位的变化,受刺激部位的变化情况是( )
A. 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B. 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 一直保持“内负外正”
D. 一直保持“内正外负”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解: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迅速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因此,受刺激部位的变化情况是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故选:A.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7.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B. 反射与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C. 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D. 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组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反射和反射弧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反射和反射弧的理解掌握程度。
【详解】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的支配下,人或动物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活动,反射的进行不仅需要反射弧完整,还要有足够的刺激,A项错误;反射是规律性的应答活动,反射弧是神经结构,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B项错误;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C项正确;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D项错误。
【点睛】掌握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反射活动的进行必须完整反射弧的参与,缺失任何一部分都不能成为反射。
8.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突触后膜可以是胞体膜或树突膜,AB正确;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不可能由突触后膜释放,作用于前膜,C错误;图示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在神经纤维上,兴奋能双向传递,D正确。
9.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B. 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
C. 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D. 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突触联系等内容。
【详解】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仍能完成,A项错误;每一个神经细胞的轴突都有许多的末梢,每一个末梢都会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形成突触,B项正确;肌肉细胞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其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能接受神经元传来的刺激,C项正确;动作电位的形成与Na+的内流有关,所以说钠离子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D项正确。
【点睛】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会形成许多细小的分支,每一个分支的末端都会膨大形成突触小体,并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膜形成突触。
1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 )
A. 饮水不足,抗利尿激素增加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
B. 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CO2、尿素、载体蛋白、神经递质等
C. 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D. 细胞内外液Na+、K+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成分、神经调节、激素调节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
【详解】饮水不足,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抗利尿激素增加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A项错误;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项错误;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成分及其理化性质都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C项错误;细胞内外液Na+、K+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D项正确。
【点睛】内环境的稳态不能单单认为是内环境成分的相对稳定,还应该包括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1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产热增多
B. 大量出汗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尿量增加
C. 进食后不久,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的分泌增加
D. 剧烈运动后,血液中的乳酸增加,pH值下降不明显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程度。
【详解】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细胞代谢,产热增多,A项正确;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B项错误;进食后不久,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使血糖浓度下降,C项正确;剧烈运动后,血液中的乳酸增加,但由于血浆内缓冲对的存在,pH值下降不明显,D项正确。
【点睛】乳酸进入血浆后,会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碳酸和乳酸钠,碳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通过呼吸作用排出,最终维持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
12.如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图可以表示神经调节的过程
B. 细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
C. 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则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
D. 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肝细胞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体液调节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激素调节特点、激素化学本质的理解程度。
【详解】该图表示激素通过血浆运输,作用于靶细胞的过程,为激素调节,A项错误;细胞1分泌的,可能是蛋白质类激素,也可能是氨基酸类激素,还可能是固醇类激素,B项错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其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C项正确;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转化葡萄糖,其靶细胞是肝细胞和全身所有细胞,D项错误。
【点睛】激素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因此在靶细胞上含有相关激素的受体。但这些受体不一定都在细胞膜上,例如性激素的受体就在细胞内。
13.如图表示正常人体血糖来源和去向,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②和⑤过程的糖原不完全相同
B. 血糖来源增加,去路减少,则引起血糖升高
C. 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能促进②③过程
D. 胰岛素能促进④⑤⑥过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血糖调节过程和相关激素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
【详解】②过程表示肝糖原的分解,⑤过程表示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A项正确;血糖来源增加,去路减少,则引起血糖升高,B项正确;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②③过程,C项错误;胰岛素能促进④⑤⑥过程,使血糖浓度下降,D项正确。
【点睛】胰岛B细胞分泌的是胰岛素,而胰岛A细胞分泌的是胰高血糖素。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被细胞利用和储存来降低血糖浓度,而胰高血糖素促进血糖的来源来升高血糖浓度。
14.呆小症、侏儒症、糖尿病病人缺乏的激素是( )
A. 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性激素 B. 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C. 性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D. 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激素缺乏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的相关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对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作用的掌握程度。
【详解】激素会调节人体代谢,影响人体发育。例如:幼年时期缺乏甲状腺激素会患呆小症;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会患侏儒症;而糖尿病病人是因为体内缺乏胰岛素引起的,故答案选D。
【点睛】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不是某一种激素单独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激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对于生长发育都有促进作用,二者相互协调,缺一人体的发育都会出现问题。
15.下列各组高等动物产生的激素中,由同一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是( )
A.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B. 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C. 促性腺激素、雄性激素
D. 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物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人体激素的识记能力。
【详解】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A项错误;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都是由垂体分泌的,B项正确;促性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雄性激素是睾丸分泌的,C项错误;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D项错误。
【点睛】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能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垂体分泌多种促激素和生长激素。
16.乘坐过山车朝下疾驰时,不少游客会呼吸加快并感到心怦怦直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游客在短时间内的上述反应只是神经调节的结果
B. 此现象与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有关
C. 控制呼吸和心跳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 过程中游客体内的糖原合成速度会加快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详解】游客在短时间内出现的呼吸加快,心跳加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A项错误;此现象与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有关,肾上腺素能促进心跳加快,促进细胞代谢等功能,B项正确;控制呼吸和心跳的中枢位于下丘脑,C项错误;由于肾上腺激素的作用,游客体内的细胞代谢旺盛,葡萄糖消耗较大,糖原分解速度会加快,D项错误。
【点睛】人体进行一些复杂的生命活动时,总是需要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共同参与。
17.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时,细胞代谢速率、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
A. 减慢、减少、增加、不变 B. 增快、增加、减少、不变
C. 增快、减少、增加、不变 D. 增快、增加、减少、减少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过程,主要考查学生对体温调节过程的理解程度。
【详解】人的外部环境从25℃降至5℃时,机体感受到寒冷刺激,通过调节作用,细胞代谢速率增加,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稳定;在寒冷环境中人体汗液分泌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升;由于机体调节作用,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体温变化不大,其体内酶的活性不会受到影响,故答案选B。
【点睛】人是恒温动物,在寒冷环境下,可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体内温度的相对稳定,酶的活性几乎不变。
18.如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等因素可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 抗利尿激素作用于结构丙,可增加尿液的生成量
C. 抗利尿激素在结构甲细胞中合成,由结构乙释放,并随血液流向全身
D.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答案】B
【解析】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等因素可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项正确;抗利尿激素促进丙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可减少尿液的生成量,B项错误;抗利尿激素在甲下丘脑细胞中合成,由乙垂体释放,并随血液流向全身,C项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项正确。
19.下列属于人体免疫第二道防线的是( )
A. 皮肤 B. 体液中的溶菌酶
C. 黏膜 D. T细胞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人体三道防线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三道防线的识记能力。
【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共有三道防线,皮肤和黏膜是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是第二道防线,而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的,故答案选B。
【点睛】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唾液、泪液、乳汁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不属于第二道防线。
20. 下列哪些物质发挥生理作用后就会灭活?①溶菌酶 ② 促胰液素 ③抗天花病毒抗体④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⑤ 钾离子载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①溶菌酶是一种酶,酶在化学反应前后不会发生变化;②促胰液素是一种激素,激素在发挥作用后会被分解;③抗天花病毒抗体与天花病毒(抗原)结合后就会进一步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④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被分解;⑤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膜,不会灭活。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酶、激素、抗体、神经递质和载体蛋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21.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特点是( )
A. 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
B. 反应速度较迅速,作用范围较局限
C. 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局限
D. 反应速度较迅速,作用范围较广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区别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详解】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具有作用范围局限(效应器),反应速度迅速(局部电流)等特点,答案选B。
【点睛】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弧作用于相关肌肉和腺体,因此其作用范围相对较小。
22. 烟台冬泳爱好者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 兴奋中枢祌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 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C. 通过神经凋节减少汗腺分泌 D. 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冬泳入水后,机体散热增多,通过调节散热减少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恒定,入水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通过神经调节,肌肉收缩使产热增加,A正确;通过神经调节促进下丘脑的分泌活动,促进垂体的分泌活动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使产热增加,B错误;冬泳入水后,汗腺分泌减少,使散热减少,C正确;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D正确。
考点:体温调节
【名师点睛】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之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3.下列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 )
A. 发作迅速,反应强烈
B. 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会引发过敏反应
C. 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D. 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过敏反应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过敏反应特征的识记能力。
【详解】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首次接触过敏原是不会引起过敏反应的,B项错误。
【点睛】过敏反应是由于首次免疫产生的抗体,错误地附着在一些细胞表面,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与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引起细胞代谢失常、内环境失常的一类疾病,首次接触抗原,不会引起过敏反应。
24.下列有关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脊髓是很重要的免疫器官
B. 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有防卫功能和监控、清除功能
C.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
D. 吞噬细胞既参与特异性免疫,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免疫系统及功能的理解能力。
【详解】脊髓不是免疫器官,免疫器官有脾脏、胸腺、淋巴结等,A项错误;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有防卫功能和监控、清除功能,其中防卫功能指人体三道防线,B项正确;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第三道防线指特异性免疫,C项正确;吞噬细胞既参与特异性免疫(在体液免疫中清楚抗原和抗体结合后形成的沉淀和细胞集团),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D项正确。
【点睛】吞噬细胞既参与特异性免疫,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既是第二道防线,也是第三道防线,当它对多种病原体都起作用时参与的是非特异性免疫,当它对病原体进行处理,暴露其抗原的过程中参与的是特异性免疫。
25.下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其中①~⑥表示相关结构。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 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B. 当a处受刺激时,形成局部电流,兴奋只能向②传导
C. ⑥处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 反射活动必须以完整的反射弧为基础
【答案】B
【解析】根据③上有神经节以及⑥突触结构可推知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A项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当a处受刺激时,形成局部电流,兴奋沿着神经纤维可双向传导,B项错误;⑥处是突触结构,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反射弧中⑥处是单向传递的,C项正确;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是反射弧,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反射发生的前提,D项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图。解题的突破口是根据传入神经上的神经节、突触处兴奋传导的方向判断感受器,进而判断反射弧各部分结构。图中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④神经中枢,⑤传出神经,②效应器,⑥突触。
2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各有特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B.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消耗能量,而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需要消耗能量
C. 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是电信号,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是化学信号
D. 神经递质可能存在于细胞内,也可能存在于细胞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兴奋传导和传递过程的了解掌握程度。
【详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A项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消耗能量,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同样需要消耗能量,每一次动作电位结束后钠钾离子的回归,需要通过钠钾泵消耗能量实现,B项错误;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是电信号,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是化学信号(神经递质),C项正确;神经递质原本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细胞内),随后被释放到突触间隙(细胞外),D项正确。
【点睛】兴奋从兴奋部位向未兴奋部位传导,兴奋部位的膜外为负电位,膜内是正电位,而无兴奋部位的膜外是正电位,膜内是负电位,电流的方向是从正电荷流向负电荷,因此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27.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起寒颤。关于该反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反射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骨骼肌
B. 该反射弧的感受器是主要分布在身体的皮肤中
C. 该反射弧的反射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
D. 寒冷刺激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传导和传递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过程,主要考查学生对体温调节过程的理解能力和掌握程度。
【详解】该反射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骨骼肌,A项正确;该反射弧的感受器是主要分布在身体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B项正确;该反射弧的反射中枢是下丘脑内的体温调节中枢,C项错误;寒冷刺激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传导和传递,D项正确。
【点睛】寒冷环境下皮肤的冷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会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冷觉,但大脑皮层并不直接参与体温调节,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28.下图表示突触结构,ab=bd,在a、d两点连接一个电流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b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
B. 刺激c点,电流表的指针偏转一次
C. 刺激b点,电流表的指针不发生偏转
D. 刺激d点,其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纤维上膜电位的变化以及突触联系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电流表指针偏转原理和突触传递单向性的理解程度。
【详解】b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其内部含有突触小泡,A项正确;刺激c点,由于突触结构,c点产生的动作电位只能传到d点,而传不到a点,电流表的指针只偏转一次,B项正确;刺激b点,b点产生的动作电位会先传到a点,再传到d点,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项错误;刺激d点,其膜电位由静息时的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D项正确。
【点睛】当电流表的两个电极存在一定的电位差时,指针会发生偏转。刺激b点,虽然ab=bd,但由于突触结构,兴奋到达电流表两个电极的时间不同,因此会出现两次不同方向的偏转。
29.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
①大脑皮层 ②小脑 ③下丘脑 ④脑干 ⑤脊髓
A. ①②③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分析应用能力。
【详解】跑步是一项复杂的生理活动,是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作用下,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完成的。因此以上各个神经中枢都有参与,D项正确。
【点睛】人在跑步时,需要对环境观察和分析,调节呼吸速率,控制躯体平衡和运动等,需要各个神经中枢的协调配合。
30.在某动物的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它部位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该动物将表现为( )
A. 有感觉,肌肉有收缩反应 B. 失去感觉,肌肉无收缩反应
C. 失去感觉,肌肉有收缩反应 D. 有感觉,肌肉无收缩反应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反射弧组成和功能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反射弧功能的理解能力。
【详解】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它部位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递到神经中枢,形成感觉;但由于传出神经受损,神经中枢传出的兴奋不能到达效应器,肌肉无收缩反应,D项正确。
【点睛】能不能产生感觉要看兴奋能不能传递神经中枢,而能不能产生收缩反应,要看兴奋能不能到达效应器。
31.下丘脑部分受损(能存活),可能导致的结果是( )
A. 听不到声音 B. 看不懂文字
C. 白天体温升高,夜间体温下降 D. 身体平衡失调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下丘脑及其他神经中枢功能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不同神经中枢功能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详解】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下丘脑受损不会听不到声音,A项错误;看不懂文字是大脑皮层言语区功能受损引起的,B项错误;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受损可能使体温失调,C项正确;身体平衡调节中枢位于小脑,D项错误。
【点睛】熟练掌握不同神经中枢的功能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和基础。
32.下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A、B代表激素名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图中甲是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
B. 图中乙是垂体,B是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丙
C. 图中①②③④处箭头均表示促进作用,属于负反馈调节
D. 对血样中相关激素水平的分析可帮助诊断甲状腺疾病
【答案】C
【解析】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的增多也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相关激素的分泌。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图中甲是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A项正确;图中乙是垂体,B是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丙(甲状腺),B项正确;图中①②处箭头表示促进作用,而③④过程是抑制作用,属于负反馈调节,C项错误;对血样中相关激素水平的分析可帮助诊断甲状腺疾病的产生原因,D项正确。
【点睛】相关内分泌腺的病变会造成其分泌的激素含量出现偏差,对血样中的相关激素水平进行分析能帮助人们诊断激素异常产生的原因,从而找到病变部位,及时治疗。
33.神经系统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符合甲模式调节方式的靶腺体有甲状腺、性腺等,推测激素a的化学本质应该是蛋白质或多肽
B. 图中丙模式和甲模式体现了下丘脑直接或间接调节内分泌腺的活动
C. 激素b可能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
D. 激素c可能是胰岛素也可能是胰高血糖素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不同激素分泌过程的理解能力。
【详解】甲模式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符合甲模式调节方式的靶腺体有甲状腺、性腺等,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A项错误;图中丙模式和甲模式体现了下丘脑直接或间接调节内分泌腺的活动,B项正确;激素b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很可能是抗利尿激素,C项正确;激素c由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直接控制内分泌腺分泌,可能是胰岛素也可能是胰高血糖素,D项正确。
【点睛】解决本题,需要充分了解多种激素的调节过程,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受神经系统直接控制等,从而把握图中的甲、乙、丙三种途径的意义和相关激素类型。
34.高级神经中枢的不同部位受损可能导致机体发生异常,以下受损部位和所导致的结果相互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受损部位
可能导致的结果
A
大脑皮层
机体能排尿,但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B
小脑
不能维持身体平衡,并呼吸急促
C
言语区的V区
由于不能看到文字,而无法进行正常阅读
D
言语区的H区
能听懂别人说话,但无法进行正常言语交流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中枢功能和大脑皮层言语区的功能,主要考查学生对这些神经中枢功能的理解能力。
【详解】人体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受损,机体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但能排尿,A项正确;躯体平衡中枢位于小脑, 小脑受损人体将不能维持身体平衡,但呼吸不受影响(呼吸中枢位于脑干),B项错误;言语区的V区是阅读中枢,当V区受损,患者能看到文字,但无法进行正常阅读,C项错误;言语区的H区受损,听不懂别人说话,无法与别人进行正常言语交流,D项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大脑皮层四个言语区的功能,以及受损后患病的症状。
35.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淋巴细胞的数量及功能发生异常改变时,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及免疫功能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HIV通过B淋巴细胞膜表面蛋白识别,进而主要攻击B淋巴细胞
B. 胸腺发育不良会影响T淋巴细胞的数量,导致体液免疫能力下降
C.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过敏原引起的淋巴细胞数量异常增加而造成的自身免疫病
D. 机体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体内浆细胞数量主要因B细胞的增殖而增多
【答案】B
【解析】HIV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A项错误;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胸腺发育不良会影响T淋巴细胞的数量,导致体液免疫能力下降,B项正确;系统性红斑狼疮不是过敏原引起的,C项错误;机体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体内浆细胞数量主要因记忆B细胞的增殖而增多,D项错误。
36.下列关于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可由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产生
B. 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浆细胞可以识别后迅速产生抗体
C. B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
D. HIV在人体内的大量增殖会导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理解能力。
【详解】记忆细胞不能直接产生抗体,记忆细胞需分化成浆细胞才能产生抗体,A项错误;浆细胞无细胞识别功能,不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B项错误; 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不参与细胞免疫,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C项错误; HIV在人体内的大量增殖,破坏T细胞,导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D项正确。
【点睛】在免疫细胞中,吞噬细胞能非特异性地识别多种抗原,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能特异性的识别抗原,而浆细胞无识别抗原的能力。
37. 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
B. 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
C. 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D. 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答案】D
【解析】本实验探究的是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所以血浆组为实验组,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为对照组,A项正确;加入HCl后,清水组的pH应该降低,所以图中清水组的结果不合理,B项正确;从坐标曲线可以看出,当加入的HCl达到一定量后,无论是血浆组还是缓冲液组,都不能继续维持pH的相对稳定,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C项正确;据图可知,缓冲液组的曲线比血浆组先下降,说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低于血浆组,D项错误。
【考点定位】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
【名师点睛】1.缓冲物质
①概念: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也叫缓冲对,如NaHCO3/H2CO3、Na2HP04/NaH2PO。
②组成: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
③作用: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调节机制
2.知识拓展:
(1)人体血液中的NaHCO3为缓冲物质,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在一密闭容器内放一盛有NaHCO3溶液的小烧杯,NaHCO3溶液的作用是为植物提供稳定的C02,并非调节pH。
38.给某一神经纤维适宜刺激,用记录仪记录电位差,结果如图,图中 1、2、3、4、5 是五个不同阶段, 其中 1 是静息状态,2 是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4 是恢复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1 状态下神经元的细胞膜外为正电位
B. 2 主要由膜外 Na+在短期内大量流入膜内造成的,该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C. 若组织液中的 Na+浓度增大,会导致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 Y 点上移
D. 若组织液中的 K+浓度增大,会导致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 X 点下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过程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原因的理解能力。
【详解】1 状态是静息电位,神经元的细胞膜外为正电位,A项正确; 2 主要由膜外 Na+在短期内通过钠离子通道大量流入膜内造成的,该过程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B项正确;若组织液中的 Na+浓度增大,会导致动作电位幅度增加,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 Y 点上移,C项正确;若组织液中的 K+浓度增大,会导致静息时K+外流速率减慢,流量减少,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 X 点上移,D项错误。
【点睛】静息电位是由钾离子外流造成的,动作电位是由钠离子内流造成的,膜外钠钾离子浓度的变化会影响动作电位或静息电位的峰值。
39.高糖、高脂肪膳食习惯容易导致肥胖并引发高胰岛素血症。如图是健康成人和肥胖病成人一次性口服100g葡萄糖后,150分钟内测得两者血浆胰岛素浓度及肥胖病成人血糖浓度的变化曲线。(注:健康人空腹下血浆胰岛素浓度为5~20μU/mL)。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肥胖病成年人的胰岛素释放速率高于健康成年人的胰岛素释放速率
B. 30min后健康成年人因血糖浓度降低,反馈调节使胰岛素浓度随之下降
C. 该肥胖者胰岛素浓度高可能与组织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密度下降有关
D. 长期高胰岛素水平会加重胰岛A细胞产生胰岛素的负担,将引发糖尿病
【答案】D
【解析】根据曲线分析可知,肥胖症成年人的胰岛素释放速率高于健康成年入的胰岛素释放速率,A正确;30min后健康成年人因血糖浓度降低,反馈调节使胰岛素浓度随之下降,以防止血糖浓度降得太低,B正确;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而发挥作用,所以该肥胖者胰岛素浓度高可能与组织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密度下降有关,C正确;长期高胰岛素水平,而胰岛素不能与受体结合,血糖浓度升高,则胰高血糖素的含量会降低,D错误。
40.下图为人胃部活动的有关调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胃酸可以杀死胃内的大多数细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 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可能不作用于神经元
C. 促进胃幽门黏膜细胞分泌胃泌素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
D. 调节胃酸分泌的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答案】C
【解析】胃酸可以杀死胃内的大多数细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免疫,A正确;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可能不作用于神经元,而作用于肌肉或腺体,B正确;由图可知,促进胃幽门黏膜细胞分泌胃泌素的调节是神经调节,C错误;调节胃酸分泌的过程中,兴奋在突触处的电位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正确。
二、非选择题
41.如图表示某同学在医院取指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模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甲中的①和⑤分别是反射弧中的______和_____,后者是由_________组成。
(2)用针刺④时,引起⑤收缩的现象能称为反射吗?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该同学在接受抽血时,尽管感觉到了针刺的疼痛,为了配合医生,他并没有缩回手臂,这说明了由脊髓控制的缩手反射还受____________的控制;
(3)刺激甲图中的④,结合乙图分析此处的膜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该变化是由__________引起的。
(4)刺激甲图中的④,B装置指针能否偏转?_____。(填“能”或“不能”)
(5)丙图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_________ (填“单向”或“双向”),原因是_______。
【答案】 感受器 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和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不能 大脑皮层 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Na+内流 能 单向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解析】由甲图中的突触联系,可以判断其兴奋的传导方向是由右向左,①是感受器,⑤是效应器,③是神经中枢。抽血时,尽管能感受到针刺的疼痛,但在大脑皮层的控制下,也没有出现缩手反射,这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反射具有控制作用。
【详解】(1)图甲中的①和⑤分别是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2)用针刺④传出神经所引起⑤收缩的现象不能称为反射,因为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该同学在接受抽血时,尽管感觉到了针刺的疼痛,为了配合医生,他并没有缩回手臂,这说明了由脊髓控制的缩手反射还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3)刺激甲图中的④,传出神经纤维发生膜电位变化,由静息时的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出现动作电位,而这种变化是由于刺激引起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引起的。
(4)刺激甲图中的④,B装置左侧的接点处电位会变成负,而右侧的接点处电位仍保持正电位,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
(5)丙图表示突触结构,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神经递质也只能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单向的。
【点睛】解题技巧:判断反射弧各部分结构名称,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一是看传入神经的细胞体,传入神经的细胞体存在于神经纤维的中间部位,往往聚集形成神经节;二是看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的连接反映出左边是神经元的细胞体部分,右边是神经元的轴突,兴奋由右传到左;三是看脊髓的连接,脊髓灰质部分,前角大,后角小,前角与传出神经相连,后角与传入神经相连。
42.图中(1)为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在摄取葡萄糖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图(2)为人体内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曲线________为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BC段出现的原因与图(2)中________有关(填数字)。
(2)糖尿病病人会出现口渴的现象,渴觉的产生在________。
(3)当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图(2)与维持血糖浓度有关的过程为________(填数字),与血糖平衡有关的神经中枢在________。
【答案】乙 ④⑤⑥ 大脑皮层 ②③ 下丘脑
【解析】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血糖调节过程的理解掌握程度。
【详解】(1)图中曲线乙为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因为其血糖浓度维持着较低的水平,而曲线甲的血糖浓度较高,应该是糖尿病患者;BC段出现的原因是血糖升高引起胰岛素分泌,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对应图(2)中的④⑤⑥。
(2)包括渴觉在内的一系列感觉都在大脑皮层产生。
(3)当人处于饥饿状态时,为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机体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形成葡萄糖,对应图(2)中的②③过程,与血糖平衡有关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
【点睛】糖尿病人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较多,从而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增加,体内水分较少,渗透压较高,刺激大脑皮层产生渴感,这就是糖尿病人多饮多尿的原因。
43.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的是________ (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细胞c是________ 。
(2)图甲中b的增殖分化除了抗原的刺激外,还需要a产生的___________的作用。
(3)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当再次感染相同的病原体后,产生抗体既多又快,这主要与_____有关(用图甲中字母回答)。
(4)以下选项中,能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细胞是________,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
A.吞噬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记忆细胞 E.浆细胞 F.效应T细胞
(5)若图甲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因其表面的抗原与人心脏瓣膜上某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抗体除攻击酿脓链球菌外还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使人患上类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_病。
【答案】体液免疫 浆细胞 淋巴因子 d A BCDF 自身免疫
【解析】本题考查体液免疫过程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体液免疫过程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详解】(1)图甲表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细胞c是浆细胞,它能合成和分泌抗体。
(2)图甲中b细胞是B淋巴细胞,它增殖分化成浆细胞除了需要抗原的刺激外,还需要a(T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的作用。
(3)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当再次感染相同的病原体后,产生抗体既多又快,这主要与图甲的d(记忆细胞)有关,当相同抗原再次侵染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识别抗原,并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分泌更多的抗体。
(4)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能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细胞是只有吞噬细胞,而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细胞是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
(5)若图甲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因其表面的抗原与人心脏瓣膜上某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抗体除攻击酿脓链球菌外还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使人患上类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自身免疫病。
【点睛】在免疫细胞中,吞噬细胞能非特异性地识别多种抗原,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能特异性的识别抗原,而浆细胞无识别抗原的能力。
44.图表示下丘脑和垂体在人体的内分泌活动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据图回答:
(1)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不仅分泌[a]______,还分泌[b]______________激素来调节甲状腺的活动。
(2)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c 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分泌量将增加,导致产热量增加。如果用激素c饲喂小白鼠,再放入密闭容器,其对缺氧的敏感性将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3)感冒发烧时应多喝水,此时血浆渗透压降低,刺激位于_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使其产生并由垂体释放的____________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_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尿液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有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4)①~⑤过程中属于反馈抑制作用的是________。
【答案】生长激素 促甲状腺 甲状腺 升高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减少 增多 ④⑤
【解析】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体液调节内容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详解】(1)图中的[a]能促进生长,应该是生长激素,图中的[b]是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的活动。
(2)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将增加,导致产热量增加。如果用激素c饲喂小白鼠,小白鼠的细胞代谢速率增加,耗氧量增加,再放入密闭容器,其对缺氧的敏感性将升高。
(3)感冒发烧时应多喝水,此时血浆渗透压降低,刺激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使其产生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液增多,有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4)①~⑤过程中属于反馈抑制作用的是④⑤(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
【点睛】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寒冷环境中散热增加,机体代谢旺盛,产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也就是说,寒冷环境下的产热和散热都大于炎热环境。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哪种物质能直接从人体的内环境中提取( )
A. 果胶酶 B. 蔗糖 C. 血红蛋白 D. 激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成分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内环境成分的理解能力。
【详解】蔗糖和果胶酶是植物细胞具有的物质,人体内环境中不存在,A、B项错误;血红蛋白存在于人体的红细胞内,不能从内环境中直接提取,C项错误;激素通过人体体液运输,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可以直接提取,D项正确。
【点睛】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质,一般不会出现在内环境中,但在红细胞破裂之后,血红蛋白会流入内环境。
2.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 不受激素影响
C. 不存在信息传递 D. 能直接消灭入侵病原体
【答案】A
【解析】本题的知识点是神经调节,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相互影响,神经调节过程中产生的神经递质类似于激素,也能起到信息传递的作用。
【详解】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A正确;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就会影响脑的发育,成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B错误;神经递质可以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说明神经调节过程中存在信息传递,C错误;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以后,在病毒或病菌刚侵入人体的时候,靠反射并不能对其作出反应,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需要学生掌握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过程及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3.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成分
B. 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
C. 神经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示的物质交换过程
D. 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
【答案】B
【解析】呼吸酶位于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内环境与外界环境间可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组织液和细胞内液、组织液和血浆间可相互渗透,故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B正确;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起调节作用,故间接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C错误;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在成分上基本相同,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组成和稳态的意义,要求学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和作用,掌握稳态的概念,理解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B. 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C. 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
D. 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详解】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A项错误;组织液是细胞间隙液,其渗透压增大,会从细胞内吸水,引起细胞失水,B项错误;淋巴液通过淋巴循环最终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C项正确;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D项错误。
【点睛】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
(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5.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 )
A. 神经—体液调节 B. 神经调节
C. 体液调节 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答案】D
【解析】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现代观点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故选D。
6.神经纤维在受到刺激时会出现膜电位的变化,受刺激部位的变化情况是( )
A. 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B. 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 一直保持“内负外正”
D. 一直保持“内正外负”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解: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Na+通透性增加,Na+迅速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因此,受刺激部位的变化情况是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故选:A.
考点: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7.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要反射弧完整,必然出现反射活动
B. 反射与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C. 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D. 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组成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反射和反射弧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反射和反射弧的理解掌握程度。
【详解】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的支配下,人或动物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活动,反射的进行不仅需要反射弧完整,还要有足够的刺激,A项错误;反射是规律性的应答活动,反射弧是神经结构,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B项错误;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C项正确;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组成,D项错误。
【点睛】掌握反射和反射弧的概念,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反射活动的进行必须完整反射弧的参与,缺失任何一部分都不能成为反射。
8.下列各图箭头表示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和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其中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突触后膜可以是胞体膜或树突膜,AB正确;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不可能由突触后膜释放,作用于前膜,C错误;图示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在神经纤维上,兴奋能双向传递,D正确。
9.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B. 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
C. 肌肉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
D. Na+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突触联系等内容。
【详解】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仍能完成,A项错误;每一个神经细胞的轴突都有许多的末梢,每一个末梢都会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形成突触,B项正确;肌肉细胞受神经系统的支配,其细胞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能接受神经元传来的刺激,C项正确;动作电位的形成与Na+的内流有关,所以说钠离子与神经细胞膜上兴奋传导有关,D项正确。
【点睛】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会形成许多细小的分支,每一个分支的末端都会膨大形成突触小体,并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细胞体膜形成突触。
10.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 )
A. 饮水不足,抗利尿激素增加会导致内环境稳态失调
B. 内环境的成分中含有CO2、尿素、载体蛋白、神经递质等
C. 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
D. 细胞内外液Na+、K+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成分、神经调节、激素调节等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
【详解】饮水不足,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抗利尿激素增加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A项错误;载体蛋白位于细胞膜上,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项错误;稳态是指内环境中的血浆、淋巴、组织液等成分及其理化性质都保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C项错误;细胞内外液Na+、K+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D项正确。
【点睛】内环境的稳态不能单单认为是内环境成分的相对稳定,还应该包括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
11.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产热增多
B. 大量出汗后,抗利尿激素释放减少,尿量增加
C. 进食后不久,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的分泌增加
D. 剧烈运动后,血液中的乳酸增加,pH值下降不明显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程度。
【详解】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促进细胞代谢,产热增多,A项正确;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尿量减少,B项错误;进食后不久,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使血糖浓度下降,C项正确;剧烈运动后,血液中的乳酸增加,但由于血浆内缓冲对的存在,pH值下降不明显,D项正确。
【点睛】乳酸进入血浆后,会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碳酸和乳酸钠,碳酸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通过呼吸作用排出,最终维持内环境pH的相对稳定。
12.如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过程的示意图,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图可以表示神经调节的过程
B. 细胞1的分泌物,只能是蛋白质类物质
C. 如果细胞1是垂体细胞,则细胞2可以表示甲状腺细胞
D. 如果细胞1是胰岛B细胞,则细胞2只能表示肝细胞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体液调节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激素调节特点、激素化学本质的理解程度。
【详解】该图表示激素通过血浆运输,作用于靶细胞的过程,为激素调节,A项错误;细胞1分泌的,可能是蛋白质类激素,也可能是氨基酸类激素,还可能是固醇类激素,B项错误;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其靶细胞是甲状腺细胞,C项正确;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转化葡萄糖,其靶细胞是肝细胞和全身所有细胞,D项错误。
【点睛】激素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因此在靶细胞上含有相关激素的受体。但这些受体不一定都在细胞膜上,例如性激素的受体就在细胞内。
13.如图表示正常人体血糖来源和去向,下列关于血糖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②和⑤过程的糖原不完全相同
B. 血糖来源增加,去路减少,则引起血糖升高
C. 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能促进②③过程
D. 胰岛素能促进④⑤⑥过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血糖调节过程和相关激素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
【详解】②过程表示肝糖原的分解,⑤过程表示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A项正确;血糖来源增加,去路减少,则引起血糖升高,B项正确;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胰高血糖素)能促进②③过程,C项错误;胰岛素能促进④⑤⑥过程,使血糖浓度下降,D项正确。
【点睛】胰岛B细胞分泌的是胰岛素,而胰岛A细胞分泌的是胰高血糖素。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被细胞利用和储存来降低血糖浓度,而胰高血糖素促进血糖的来源来升高血糖浓度。
14.呆小症、侏儒症、糖尿病病人缺乏的激素是( )
A. 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性激素 B. 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生长激素
C. 性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 D. 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激素缺乏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影响的相关内容,主要考察学生对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作用的掌握程度。
【详解】激素会调节人体代谢,影响人体发育。例如:幼年时期缺乏甲状腺激素会患呆小症;幼年时期缺乏生长激素会患侏儒症;而糖尿病病人是因为体内缺乏胰岛素引起的,故答案选D。
【点睛】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不是某一种激素单独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激素相互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对于生长发育都有促进作用,二者相互协调,缺一人体的发育都会出现问题。
15.下列各组高等动物产生的激素中,由同一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是( )
A.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
B. 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C. 促性腺激素、雄性激素
D. 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人体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物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人体激素的识记能力。
【详解】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A项错误;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都是由垂体分泌的,B项正确;促性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雄性激素是睾丸分泌的,C项错误;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生长激素是由垂体分泌的,D项错误。
【点睛】下丘脑是内分泌系统的枢纽,能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垂体分泌多种促激素和生长激素。
16.乘坐过山车朝下疾驰时,不少游客会呼吸加快并感到心怦怦直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游客在短时间内的上述反应只是神经调节的结果
B. 此现象与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有关
C. 控制呼吸和心跳的中枢位于大脑皮层
D. 过程中游客体内的糖原合成速度会加快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详解】游客在短时间内出现的呼吸加快,心跳加速是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A项错误;此现象与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有关,肾上腺素能促进心跳加快,促进细胞代谢等功能,B项正确;控制呼吸和心跳的中枢位于下丘脑,C项错误;由于肾上腺激素的作用,游客体内的细胞代谢旺盛,葡萄糖消耗较大,糖原分解速度会加快,D项错误。
【点睛】人体进行一些复杂的生命活动时,总是需要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共同参与。
17.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降至5℃时,细胞代谢速率、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
A. 减慢、减少、增加、不变 B. 增快、增加、减少、不变
C. 增快、减少、增加、不变 D. 增快、增加、减少、减少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寒冷环境下的体温调节过程,主要考查学生对体温调节过程的理解程度。
【详解】人的外部环境从25℃降至5℃时,机体感受到寒冷刺激,通过调节作用,细胞代谢速率增加,产热量增加,以维持体温稳定;在寒冷环境中人体汗液分泌减少,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回升;由于机体调节作用,人体在寒冷环境中的体温变化不大,其体内酶的活性不会受到影响,故答案选B。
【点睛】人是恒温动物,在寒冷环境下,可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维持体内温度的相对稳定,酶的活性几乎不变。
18.如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等因素可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 抗利尿激素作用于结构丙,可增加尿液的生成量
C. 抗利尿激素在结构甲细胞中合成,由结构乙释放,并随血液流向全身
D.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答案】B
【解析】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等因素可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项正确;抗利尿激素促进丙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分,可减少尿液的生成量,B项错误;抗利尿激素在甲下丘脑细胞中合成,由乙垂体释放,并随血液流向全身,C项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项正确。
19.下列属于人体免疫第二道防线的是( )
A. 皮肤 B. 体液中的溶菌酶
C. 黏膜 D. T细胞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人体三道防线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三道防线的识记能力。
【详解】人体的免疫系统共有三道防线,皮肤和黏膜是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是第二道防线,而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的,故答案选B。
【点睛】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唾液、泪液、乳汁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不属于第二道防线。
20. 下列哪些物质发挥生理作用后就会灭活?①溶菌酶 ② 促胰液素 ③抗天花病毒抗体④乙酰胆碱(一种神经递质)⑤ 钾离子载体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③④⑤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①溶菌酶是一种酶,酶在化学反应前后不会发生变化;②促胰液素是一种激素,激素在发挥作用后会被分解;③抗天花病毒抗体与天花病毒(抗原)结合后就会进一步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④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被分解;⑤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膜,不会灭活。故选B
考点:本题考查酶、激素、抗体、神经递质和载体蛋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理解所学知识要点的能力。
21.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特点是( )
A. 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
B. 反应速度较迅速,作用范围较局限
C. 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局限
D. 反应速度较迅速,作用范围较广泛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区别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详解】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具有作用范围局限(效应器),反应速度迅速(局部电流)等特点,答案选B。
【点睛】神经调节通过反射弧作用于相关肌肉和腺体,因此其作用范围相对较小。
22. 烟台冬泳爱好者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 兴奋中枢祌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 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C. 通过神经凋节减少汗腺分泌 D. 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冬泳入水后,机体散热增多,通过调节散热减少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恒定,入水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通过神经调节,肌肉收缩使产热增加,A正确;通过神经调节促进下丘脑的分泌活动,促进垂体的分泌活动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使产热增加,B错误;冬泳入水后,汗腺分泌减少,使散热减少,C正确;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量,D正确。
考点:体温调节
【名师点睛】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之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
23.下列不属于过敏反应特点的是( )
A. 发作迅速,反应强烈
B. 首次接触过敏原即会引发过敏反应
C. 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D. 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过敏反应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过敏反应特征的识记能力。
【详解】过敏反应是指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反应。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首次接触过敏原是不会引起过敏反应的,B项错误。
【点睛】过敏反应是由于首次免疫产生的抗体,错误地附着在一些细胞表面,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与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引起细胞代谢失常、内环境失常的一类疾病,首次接触抗原,不会引起过敏反应。
24.下列有关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脊髓是很重要的免疫器官
B. 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有防卫功能和监控、清除功能
C. 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
D. 吞噬细胞既参与特异性免疫,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免疫系统组成和功能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免疫系统及功能的理解能力。
【详解】脊髓不是免疫器官,免疫器官有脾脏、胸腺、淋巴结等,A项错误;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有防卫功能和监控、清除功能,其中防卫功能指人体三道防线,B项正确;人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第二道防线是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第三道防线指特异性免疫,C项正确;吞噬细胞既参与特异性免疫(在体液免疫中清楚抗原和抗体结合后形成的沉淀和细胞集团),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第二道防线),D项正确。
【点睛】吞噬细胞既参与特异性免疫,也参与非特异性免疫,既是第二道防线,也是第三道防线,当它对多种病原体都起作用时参与的是非特异性免疫,当它对病原体进行处理,暴露其抗原的过程中参与的是特异性免疫。
25.下图是某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其中①~⑥表示相关结构。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 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
B. 当a处受刺激时,形成局部电流,兴奋只能向②传导
C. ⑥处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 反射活动必须以完整的反射弧为基础
【答案】B
【解析】根据③上有神经节以及⑥突触结构可推知①所示的结构属于反射弧的感受器,A项正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当a处受刺激时,形成局部电流,兴奋沿着神经纤维可双向传导,B项错误;⑥处是突触结构,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反射弧中⑥处是单向传递的,C项正确;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是反射弧,反射弧的完整性是反射发生的前提,D项正确。
【点睛】
本题考查反射弧各部分组成及功能、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图。解题的突破口是根据传入神经上的神经节、突触处兴奋传导的方向判断感受器,进而判断反射弧各部分结构。图中①感受器,③传入神经,④神经中枢,⑤传出神经,②效应器,⑥突触。
2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各有特点,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B.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消耗能量,而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不需要消耗能量
C. 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是电信号,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是化学信号
D. 神经递质可能存在于细胞内,也可能存在于细胞外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兴奋传导和传递过程的了解掌握程度。
【详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A项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要消耗能量,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同样需要消耗能量,每一次动作电位结束后钠钾离子的回归,需要通过钠钾泵消耗能量实现,B项错误;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是电信号,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是化学信号(神经递质),C项正确;神经递质原本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细胞内),随后被释放到突触间隙(细胞外),D项正确。
【点睛】兴奋从兴奋部位向未兴奋部位传导,兴奋部位的膜外为负电位,膜内是正电位,而无兴奋部位的膜外是正电位,膜内是负电位,电流的方向是从正电荷流向负电荷,因此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
27.人突然受到寒冷刺激时,引起骨骼肌收缩而打起寒颤。关于该反射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反射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骨骼肌
B. 该反射弧的感受器是主要分布在身体的皮肤中
C. 该反射弧的反射中枢应包括大脑皮层、下丘脑和垂体
D. 寒冷刺激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传导和传递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过程,主要考查学生对体温调节过程的理解能力和掌握程度。
【详解】该反射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骨骼肌,A项正确;该反射弧的感受器是主要分布在身体皮肤中的冷觉感受器,B项正确;该反射弧的反射中枢是下丘脑内的体温调节中枢,C项错误;寒冷刺激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在反射弧中传导和传递,D项正确。
【点睛】寒冷环境下皮肤的冷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会传递到大脑皮层形成冷觉,但大脑皮层并不直接参与体温调节,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28.下图表示突触结构,ab=bd,在a、d两点连接一个电流表。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b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
B. 刺激c点,电流表的指针偏转一次
C. 刺激b点,电流表的指针不发生偏转
D. 刺激d点,其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纤维上膜电位的变化以及突触联系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电流表指针偏转原理和突触传递单向性的理解程度。
【详解】b是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其内部含有突触小泡,A项正确;刺激c点,由于突触结构,c点产生的动作电位只能传到d点,而传不到a点,电流表的指针只偏转一次,B项正确;刺激b点,b点产生的动作电位会先传到a点,再传到d点,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C项错误;刺激d点,其膜电位由静息时的外正内负变为内正外负,D项正确。
【点睛】当电流表的两个电极存在一定的电位差时,指针会发生偏转。刺激b点,虽然ab=bd,但由于突触结构,兴奋到达电流表两个电极的时间不同,因此会出现两次不同方向的偏转。
29.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
①大脑皮层 ②小脑 ③下丘脑 ④脑干 ⑤脊髓
A. ①②③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分析应用能力。
【详解】跑步是一项复杂的生理活动,是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作用下,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完成的。因此以上各个神经中枢都有参与,D项正确。
【点睛】人在跑步时,需要对环境观察和分析,调节呼吸速率,控制躯体平衡和运动等,需要各个神经中枢的协调配合。
30.在某动物的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它部位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该动物将表现为( )
A. 有感觉,肌肉有收缩反应 B. 失去感觉,肌肉无收缩反应
C. 失去感觉,肌肉有收缩反应 D. 有感觉,肌肉无收缩反应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反射弧组成和功能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反射弧功能的理解能力。
【详解】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如果传出神经受到损伤,而其它部位正常,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兴奋,并将兴奋传递到神经中枢,形成感觉;但由于传出神经受损,神经中枢传出的兴奋不能到达效应器,肌肉无收缩反应,D项正确。
【点睛】能不能产生感觉要看兴奋能不能传递神经中枢,而能不能产生收缩反应,要看兴奋能不能到达效应器。
31.下丘脑部分受损(能存活),可能导致的结果是( )
A. 听不到声音 B. 看不懂文字
C. 白天体温升高,夜间体温下降 D. 身体平衡失调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下丘脑及其他神经中枢功能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不同神经中枢功能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
【详解】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下丘脑受损不会听不到声音,A项错误;看不懂文字是大脑皮层言语区功能受损引起的,B项错误;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下丘脑受损可能使体温失调,C项正确;身体平衡调节中枢位于小脑,D项错误。
【点睛】熟练掌握不同神经中枢的功能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和基础。
32.下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A、B代表激素名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图中甲是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
B. 图中乙是垂体,B是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丙
C. 图中①②③④处箭头均表示促进作用,属于负反馈调节
D. 对血样中相关激素水平的分析可帮助诊断甲状腺疾病
【答案】C
【解析】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的增多也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相关激素的分泌。
【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图中甲是下丘脑,是内分泌调节的枢纽,A项正确;图中乙是垂体,B是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丙(甲状腺),B项正确;图中①②处箭头表示促进作用,而③④过程是抑制作用,属于负反馈调节,C项错误;对血样中相关激素水平的分析可帮助诊断甲状腺疾病的产生原因,D项正确。
【点睛】相关内分泌腺的病变会造成其分泌的激素含量出现偏差,对血样中的相关激素水平进行分析能帮助人们诊断激素异常产生的原因,从而找到病变部位,及时治疗。
33.神经系统对内分泌系统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符合甲模式调节方式的靶腺体有甲状腺、性腺等,推测激素a的化学本质应该是蛋白质或多肽
B. 图中丙模式和甲模式体现了下丘脑直接或间接调节内分泌腺的活动
C. 激素b可能是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
D. 激素c可能是胰岛素也可能是胰高血糖素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不同激素分泌过程的理解能力。
【详解】甲模式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符合甲模式调节方式的靶腺体有甲状腺、性腺等,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A项错误;图中丙模式和甲模式体现了下丘脑直接或间接调节内分泌腺的活动,B项正确;激素b由下丘脑分泌经垂体释放,很可能是抗利尿激素,C项正确;激素c由下丘脑通过神经调节直接控制内分泌腺分泌,可能是胰岛素也可能是胰高血糖素,D项正确。
【点睛】解决本题,需要充分了解多种激素的调节过程,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受神经系统直接控制等,从而把握图中的甲、乙、丙三种途径的意义和相关激素类型。
34.高级神经中枢的不同部位受损可能导致机体发生异常,以下受损部位和所导致的结果相互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受损部位
可能导致的结果
A
大脑皮层
机体能排尿,但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
B
小脑
不能维持身体平衡,并呼吸急促
C
言语区的V区
由于不能看到文字,而无法进行正常阅读
D
言语区的H区
能听懂别人说话,但无法进行正常言语交流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神经中枢功能和大脑皮层言语区的功能,主要考查学生对这些神经中枢功能的理解能力。
【详解】人体排尿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大脑皮层受损,机体不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但能排尿,A项正确;躯体平衡中枢位于小脑, 小脑受损人体将不能维持身体平衡,但呼吸不受影响(呼吸中枢位于脑干),B项错误;言语区的V区是阅读中枢,当V区受损,患者能看到文字,但无法进行正常阅读,C项错误;言语区的H区受损,听不懂别人说话,无法与别人进行正常言语交流,D项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区分大脑皮层四个言语区的功能,以及受损后患病的症状。
35.淋巴细胞是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淋巴细胞的数量及功能发生异常改变时,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及免疫功能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HIV通过B淋巴细胞膜表面蛋白识别,进而主要攻击B淋巴细胞
B. 胸腺发育不良会影响T淋巴细胞的数量,导致体液免疫能力下降
C.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过敏原引起的淋巴细胞数量异常增加而造成的自身免疫病
D. 机体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体内浆细胞数量主要因B细胞的增殖而增多
【答案】B
【解析】HIV主要攻击T淋巴细胞,A项错误;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可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胸腺发育不良会影响T淋巴细胞的数量,导致体液免疫能力下降,B项正确;系统性红斑狼疮不是过敏原引起的,C项错误;机体再次接触同种抗原时,体内浆细胞数量主要因记忆B细胞的增殖而增多,D项错误。
36.下列关于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可由浆细胞和记忆细胞产生
B. 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浆细胞可以识别后迅速产生抗体
C. B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
D. HIV在人体内的大量增殖会导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的理解能力。
【详解】记忆细胞不能直接产生抗体,记忆细胞需分化成浆细胞才能产生抗体,A项错误;浆细胞无细胞识别功能,不能特异性地识别抗原,B项错误; 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不参与细胞免疫,T细胞既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C项错误; HIV在人体内的大量增殖,破坏T细胞,导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下降,D项正确。
【点睛】在免疫细胞中,吞噬细胞能非特异性地识别多种抗原,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能特异性的识别抗原,而浆细胞无识别抗原的能力。
37. 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
B. 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
C. 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D. 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答案】D
【解析】本实验探究的是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所以血浆组为实验组,清水组和缓冲液组为对照组,A项正确;加入HCl后,清水组的pH应该降低,所以图中清水组的结果不合理,B项正确;从坐标曲线可以看出,当加入的HCl达到一定量后,无论是血浆组还是缓冲液组,都不能继续维持pH的相对稳定,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C项正确;据图可知,缓冲液组的曲线比血浆组先下降,说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低于血浆组,D项错误。
【考点定位】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
【名师点睛】1.缓冲物质
①概念: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也叫缓冲对,如NaHCO3/H2CO3、Na2HP04/NaH2PO。
②组成: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
③作用: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调节机制
2.知识拓展:
(1)人体血液中的NaHCO3为缓冲物质,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在一密闭容器内放一盛有NaHCO3溶液的小烧杯,NaHCO3溶液的作用是为植物提供稳定的C02,并非调节pH。
38.给某一神经纤维适宜刺激,用记录仪记录电位差,结果如图,图中 1、2、3、4、5 是五个不同阶段, 其中 1 是静息状态,2 是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4 是恢复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1 状态下神经元的细胞膜外为正电位
B. 2 主要由膜外 Na+在短期内大量流入膜内造成的,该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C. 若组织液中的 Na+浓度增大,会导致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 Y 点上移
D. 若组织液中的 K+浓度增大,会导致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 X 点下移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过程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原因的理解能力。
【详解】1 状态是静息电位,神经元的细胞膜外为正电位,A项正确; 2 主要由膜外 Na+在短期内通过钠离子通道大量流入膜内造成的,该过程属于协助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B项正确;若组织液中的 Na+浓度增大,会导致动作电位幅度增加,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 Y 点上移,C项正确;若组织液中的 K+浓度增大,会导致静息时K+外流速率减慢,流量减少,记录到的电位变化中 X 点上移,D项错误。
【点睛】静息电位是由钾离子外流造成的,动作电位是由钠离子内流造成的,膜外钠钾离子浓度的变化会影响动作电位或静息电位的峰值。
39.高糖、高脂肪膳食习惯容易导致肥胖并引发高胰岛素血症。如图是健康成人和肥胖病成人一次性口服100g葡萄糖后,150分钟内测得两者血浆胰岛素浓度及肥胖病成人血糖浓度的变化曲线。(注:健康人空腹下血浆胰岛素浓度为5~20μU/mL)。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中肥胖病成年人的胰岛素释放速率高于健康成年人的胰岛素释放速率
B. 30min后健康成年人因血糖浓度降低,反馈调节使胰岛素浓度随之下降
C. 该肥胖者胰岛素浓度高可能与组织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密度下降有关
D. 长期高胰岛素水平会加重胰岛A细胞产生胰岛素的负担,将引发糖尿病
【答案】D
【解析】根据曲线分析可知,肥胖症成年人的胰岛素释放速率高于健康成年入的胰岛素释放速率,A正确;30min后健康成年人因血糖浓度降低,反馈调节使胰岛素浓度随之下降,以防止血糖浓度降得太低,B正确;胰岛素作用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而发挥作用,所以该肥胖者胰岛素浓度高可能与组织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密度下降有关,C正确;长期高胰岛素水平,而胰岛素不能与受体结合,血糖浓度升高,则胰高血糖素的含量会降低,D错误。
40.下图为人胃部活动的有关调节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胃酸可以杀死胃内的大多数细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B. 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可能不作用于神经元
C. 促进胃幽门黏膜细胞分泌胃泌素的调节是神经—体液调节
D. 调节胃酸分泌的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答案】C
【解析】胃酸可以杀死胃内的大多数细菌,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免疫,A正确;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可能不作用于神经元,而作用于肌肉或腺体,B正确;由图可知,促进胃幽门黏膜细胞分泌胃泌素的调节是神经调节,C错误;调节胃酸分泌的过程中,兴奋在突触处的电位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正确。
二、非选择题
41.如图表示某同学在医院取指血时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和传递过程的模式图,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甲中的①和⑤分别是反射弧中的______和_____,后者是由_________组成。
(2)用针刺④时,引起⑤收缩的现象能称为反射吗?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该同学在接受抽血时,尽管感觉到了针刺的疼痛,为了配合医生,他并没有缩回手臂,这说明了由脊髓控制的缩手反射还受____________的控制;
(3)刺激甲图中的④,结合乙图分析此处的膜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该变化是由__________引起的。
(4)刺激甲图中的④,B装置指针能否偏转?_____。(填“能”或“不能”)
(5)丙图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_________ (填“单向”或“双向”),原因是_______。
【答案】 感受器 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和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不能 大脑皮层 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 Na+内流 能 单向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解析】由甲图中的突触联系,可以判断其兴奋的传导方向是由右向左,①是感受器,⑤是效应器,③是神经中枢。抽血时,尽管能感受到针刺的疼痛,但在大脑皮层的控制下,也没有出现缩手反射,这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反射具有控制作用。
【详解】(1)图甲中的①和⑤分别是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效应器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2)用针刺④传出神经所引起⑤收缩的现象不能称为反射,因为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该同学在接受抽血时,尽管感觉到了针刺的疼痛,为了配合医生,他并没有缩回手臂,这说明了由脊髓控制的缩手反射还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3)刺激甲图中的④,传出神经纤维发生膜电位变化,由静息时的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出现动作电位,而这种变化是由于刺激引起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引起的。
(4)刺激甲图中的④,B装置左侧的接点处电位会变成负,而右侧的接点处电位仍保持正电位,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
(5)丙图表示突触结构,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神经递质也只能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的传递方向只能是单向的。
【点睛】解题技巧:判断反射弧各部分结构名称,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一是看传入神经的细胞体,传入神经的细胞体存在于神经纤维的中间部位,往往聚集形成神经节;二是看神经元之间的连接,的连接反映出左边是神经元的细胞体部分,右边是神经元的轴突,兴奋由右传到左;三是看脊髓的连接,脊髓灰质部分,前角大,后角小,前角与传出神经相连,后角与传入神经相连。
42.图中(1)为糖尿病患者和正常人在摄取葡萄糖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图(2)为人体内血糖的来源和去向。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曲线________为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BC段出现的原因与图(2)中________有关(填数字)。
(2)糖尿病病人会出现口渴的现象,渴觉的产生在________。
(3)当人处于饥饿状态时,图(2)与维持血糖浓度有关的过程为________(填数字),与血糖平衡有关的神经中枢在________。
【答案】乙 ④⑤⑥ 大脑皮层 ②③ 下丘脑
【解析】本题考查血糖调节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血糖调节过程的理解掌握程度。
【详解】(1)图中曲线乙为正常人的血糖含量变化曲线,因为其血糖浓度维持着较低的水平,而曲线甲的血糖浓度较高,应该是糖尿病患者;BC段出现的原因是血糖升高引起胰岛素分泌,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对应图(2)中的④⑤⑥。
(2)包括渴觉在内的一系列感觉都在大脑皮层产生。
(3)当人处于饥饿状态时,为维持血糖浓度相对稳定,机体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形成葡萄糖,对应图(2)中的②③过程,与血糖平衡有关的神经中枢在下丘脑。
【点睛】糖尿病人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较多,从而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尿量增加,体内水分较少,渗透压较高,刺激大脑皮层产生渴感,这就是糖尿病人多饮多尿的原因。
43.图甲是某种特异性免疫的大致过程,图乙是初次免疫和二次免疫的相关情况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的是________ (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细胞c是________ 。
(2)图甲中b的增殖分化除了抗原的刺激外,还需要a产生的___________的作用。
(3)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当再次感染相同的病原体后,产生抗体既多又快,这主要与_____有关(用图甲中字母回答)。
(4)以下选项中,能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细胞是________,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
A.吞噬细胞 B.T细胞 C.B细胞 D.记忆细胞 E.浆细胞 F.效应T细胞
(5)若图甲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因其表面的抗原与人心脏瓣膜上某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抗体除攻击酿脓链球菌外还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使人患上类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________病。
【答案】体液免疫 浆细胞 淋巴因子 d A BCDF 自身免疫
【解析】本题考查体液免疫过程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体液免疫过程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详解】(1)图甲表示的是体液免疫过程,细胞c是浆细胞,它能合成和分泌抗体。
(2)图甲中b细胞是B淋巴细胞,它增殖分化成浆细胞除了需要抗原的刺激外,还需要a(T淋巴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的作用。
(3)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当再次感染相同的病原体后,产生抗体既多又快,这主要与图甲的d(记忆细胞)有关,当相同抗原再次侵染机体,记忆细胞会迅速识别抗原,并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分泌更多的抗体。
(4)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能摄取、处理和呈递抗原的细胞是只有吞噬细胞,而具有特异性识别能力的细胞是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
(5)若图甲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因其表面的抗原与人心脏瓣膜上某种物质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抗体除攻击酿脓链球菌外还向心脏瓣膜发起进攻,使人患上类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自身免疫病。
【点睛】在免疫细胞中,吞噬细胞能非特异性地识别多种抗原,B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和记忆细胞能特异性的识别抗原,而浆细胞无识别抗原的能力。
44.图表示下丘脑和垂体在人体的内分泌活动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据图回答:
(1)垂体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不仅分泌[a]______,还分泌[b]______________激素来调节甲状腺的活动。
(2)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c ____________________激素分泌量将增加,导致产热量增加。如果用激素c饲喂小白鼠,再放入密闭容器,其对缺氧的敏感性将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
(3)感冒发烧时应多喝水,此时血浆渗透压降低,刺激位于_________的渗透压感受器,使其产生并由垂体释放的____________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__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尿液_______(填“增多”或“减少”),有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4)①~⑤过程中属于反馈抑制作用的是________。
【答案】生长激素 促甲状腺 甲状腺 升高 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减少 增多 ④⑤
【解析】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对体液调节内容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详解】(1)图中的[a]能促进生长,应该是生长激素,图中的[b]是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的活动。
(2)当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量将增加,导致产热量增加。如果用激素c饲喂小白鼠,小白鼠的细胞代谢速率增加,耗氧量增加,再放入密闭容器,其对缺氧的敏感性将升高。
(3)感冒发烧时应多喝水,此时血浆渗透压降低,刺激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使其产生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液增多,有利于毒素排出体外。
(4)①~⑤过程中属于反馈抑制作用的是④⑤(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
【点睛】寒冷环境中比炎热环境中散热更快、更多。寒冷环境中散热增加,机体代谢旺盛,产热也增加,以维持体温的恒定。也就是说,寒冷环境下的产热和散热都大于炎热环境。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