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2020版高考化学新探究大一轮复习专题综合检测9(含解析)
展开专题综合检测(九)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1.(2019·株洲高三一模)下列广告语对应商品中含有的主要成分错误的是( )
A.“红梅味精,领先(鲜)一步”——蛋白质
B.“衡水老白干,喝出男人味”——乙醇
C.“吃了盖中盖,腰不疼了,腿不痛了,腰杆也直了”——碳酸钙
D.“要想皮肤好,早晚用大宝”——丙三醇
解析:选A。A项,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不是蛋白质,错误。
2.(2016·高考全国卷Ⅰ)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甲基丁烷也称为异丁烷
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
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解析:选B。2甲基丁烷含有5个碳原子,也可称为异戊烷,A项错误;乙烯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B项正确;—C4H9有4种结构,故C4H9Cl(一氯丁烷)有4种同分异构体,C项错误;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D项错误。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食用植物油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之一
B.分馏、干馏是物理变化,裂化、裂解是化学变化
C.淀粉、蛋白质、葡萄糖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D.甲烷、汽油、酒精都是碳氢化合物,都可作燃料
解析:选A。干馏是化学变化,B项错误;葡萄糖分子式为C6H12O6,不是高分子化合物,C项错误;酒精分子式为CH3CH2OH,不是碳氢化合物,D项错误。
4.(2018·浙江11月选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石油裂解气可以使溴水褪色,也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可以用新制氢氧化铜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乙醛
C.正丙醇(CH3CH2CH2OH)和钠反应要比水和钠反应剧烈
D.CH2===CHCH3+Cl2CH2===CHCH2Cl+HCl属于取代反应
解析:选C。A项,石油裂解气中含有烯烃,所以可以使溴水褪色,也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正确;B项,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加热煮沸时出现红色沉淀,而乙醇无此现象,因此可以用新制氢氧化铜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乙醛,故B正确;C项,根据乙醇和钠反应要比水和钠反应不剧烈,推出正丙醇(CH3CH2CH2OH)和钠反应要比水和钠反应不剧烈,故C不正确;D项,取代反应是有机物分子中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所以CH2===CHCH3+Cl2CH2===CHCH2Cl+HCl属于取代反应,故D正确。
5.(2019·青岛高三模拟)有关物质性质及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烷与氯气在光照的条件下可以制取纯净的一氯甲烷
B.将溴水加入苯中,溴水的颜色变浅,这是由于发生了加成反应
C.牡丹籽油是一种优良的植物油脂,它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等质量的乙烯和聚乙烯充分燃烧所需氧气的量不相等
解析:选C。烷烃卤代是连锁反应,生成的是混合物,A项错误;苯与溴水不发生化学反应,苯萃取了溴水中的溴而使溴水颜色变浅,B项错误;植物油脂中含有碳碳不饱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项正确;乙烯和聚乙烯的最简式均为CH2,等质量的两者充分燃烧需要氧气的量相同,D项错误。
6.分子中碳、氢两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4∶5的烃的一氯代物共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解析:选C。碳、氢两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4∶5的烃最简式为C2H5,由烃的组成可推知该烃为C4H10,即为丁烷,丁烷有两种同分异构体:正丁烷(CH3CH2CH2CH3)和异丁烷,一氯代物共有4种。
7.S诱抗素是植物生成的平衡因子,咖啡酸己酯具有抗肿瘤活性,两者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S诱抗素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
B.咖啡酸己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C.两者都不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
D.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选C。S诱抗素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A项正确;咖啡酸己酯中含有碳碳双键、酚羟基,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项正确;S诱抗素中含有羟基和羧基,咖啡酸己酯中含有酚羟基,均能与钠反应放出氢气,C项错误;两者的分子式均为C15H20O4,其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D项正确。
8.分析下表中各项的排布规律,有机物X是按此规律排布的第19项,下列有关X的组成、性质的说法中肯定错误的是(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CH4 | CH2O | CH2O2 | CH4O | C2H6 | C2H4O | C2H4O2 | C2H6O |
①是戊酸 ②是戊醇 ③是丁酸甲酯 ④在稀硫酸中易变质 ⑤一定能与钠反应
A.②⑤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⑤
解析:选A。由题给信息,每4列为一组,分子通式分别为CnH2n+2、CnH2nO、CnH2nO2、CnH2n+2O,则第19列为C5H10O2,可能为酸或酯。
9.下列有关同分异构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5种
B.丁烷(C4H10)的二氯取代物最多有4种
C.菲的结构简式为,其一硝基取代物有10种
D.和互为同分异构体
解析:选D。结构对称,苯环上含3种H,则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有3种,A错误;丁烷(C4H10)有正丁烷和异丁烷2种结构,其中正丁烷的二氯取代物有6种,异丁烷的二氯取代物有3种,共9种,B错误;苯环是平面正六边形,菲具有对称性,沿如图虚线对称,有5种H原子,故菲的一硝基取代物有5种,C错误;和的分子式相同,均为C7H8O,但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D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5分)
10.(6分)请将下列物质的转化或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每一项只填写一种方法),并指出属于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
①溶解 ②裂解 ③分馏 ④裂化 ⑤干馏 ⑥蒸馏
⑦电解 ⑧过滤 ⑨萃取
(1)把煤转化为焦炉气、煤焦油和焦炭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原油中分离出汽油、煤油、柴油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重油转化为汽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⑤、化学变化 (2)③、物理变化
(3)④、化学变化
11.(12分)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________反应。
(2)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试管a中能收集到不同的物质,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4)若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________。要除去该物质,可先在混合液中加入________(填字母)。
a.氯化钠溶液 b.苯
c.碳酸氢钠溶液 d.四氯化碳
然后再通过___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即可分离出乙醛。
解析:(1)实验时,因为发生反应2Cu(红)+O22CuO(黑)、CH3CH2OH+CuO(黑)CH3CHO+Cu(红)+H2O,两反应交替进行,所以红色和黑色交替出现。
(2)甲水浴的作用是加热,便于乙醇的挥发,可得到稳定的乙醇气流;乙水浴的作用是冷却,便于乙醛的收集。
(3)经过反应后冷却,试管a中收集到的物质有易挥发的原料乙醇,生成的乙醛及水。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是原空气中不参加反应的N2,还有没反应完的少量O2,由于O2是少量的,所以只填N2。
(4)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能使紫色石蕊试纸显红色,说明有酸性物质生成,可能含有乙酸,这是由于CH3CHO进一步被氧化而生成的,利用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可用碳酸氢钠除去乙酸,然后通过蒸馏的方法将乙醛分离出来。
答案:(1)2Cu+O22CuO、CH3CH2OH+CuOCH3CHO+Cu+H2O 放热
(2)加热,使乙醇挥发,与空气混合 冷却,收集乙醛
(3)乙醛、乙醇、水 氮气 (4)乙酸 c 蒸馏
12.(12分)乙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由乙醇为原料衍生出的部分化工产品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
(2)B的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
(3)由乙醇生产C的化学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4)E是一种常见的塑料,其化学名称是____________。
(5)A生成B的反应中浓H2SO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A的分子式,结合A由乙醇氧化得到可知A为乙酸,其结构简式为CH3COOH。
(2)乙酸(A)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得到乙酸乙酯(B)。
(3)比较乙醇与C的分子式可知,乙醇分子中的1个H原子被Cl原子取代,所以反应类型为取代反应。
(4)E的单体为D,根据D的分子式,可知D为氯乙烯,所以E为聚氯乙烯。
(5)乙醇与乙酸的酯化反应中浓H2SO4作催化剂和吸水剂,反应方程式为CH3CH2OH+CH3COOHCH3COOCH2CH3+H2O。
答案:(1)CH3COOH
(2)乙酸乙酯
(3)取代反应
(4)聚氯乙烯
(5)吸水剂 催化剂 CH3CH2OH+CH3COOH
CH3COOCH2CH3+H2O
13.(13分)实验室采用不同的实验装置研究苯与液溴的反应类型并制取少量溴苯。
Ⅰ.若用图甲装置进行制备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中预先需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E中需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
(2)仪器B除导气外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水口为______(填“a”或“b”)。
Ⅱ.若用图乙装置进行制备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________(填仪器名称)分离出溴苯(仍含有少量苯);
(3)反应完毕后,向试管D中滴加AgNO3溶液,__________________(填现象),此现象说明由苯与液溴获得溴苯的反应属于________(填有机反应类型)。
解析:Ⅰ.(1)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制取少量溴苯,要以Fe或FeBr3为催化剂,E中需加入的试剂是碱石灰,可以吸收未反应的Br2,同时防止空气中的CO2进入D中;(2)仪器B除导气外的作用是冷凝反应物使之回流;为了增强冷凝效果,进水口为下口a。Ⅱ.(1)C中盛放CCl4的作用是吸收HBr中未反应的溴蒸气;(2)实验结束时,打开A下端的活塞,让反应液流入B中,充分振荡,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Br2+2OH-===Br-+BrO-+H2O,然后利用溴苯难溶于水,与水分层,用分液漏斗采用分液的方法分离出溴苯;(3)反应完毕后,向试管D中滴加AgNO3溶液有浅黄色沉淀生成,说明产生了AgBr沉淀,此现象说明由苯与液溴获得溴苯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答案:Ⅰ.(1)Fe(或FeBr3) 碱石灰
(2)冷凝反应物使之回流 a
Ⅱ.(1)吸收HBr中未反应的溴蒸气
(2)Br2+2OH-===Br-+BrO-+H2O 分液漏斗
(3)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取代反应
14.(12分)(2019·上海宝山区高三一模)实验室制取乙酸丁酯的实验装置有如图所示两种装置供选用。
其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如下表:
| 乙酸 | 1丁醇 | 乙酸丁酯 |
熔点/℃ | 16.6 | -89.5 | -73.5 |
沸点/℃ | 117.9 | 117 | 126.3 |
密度/(g·cm-3) | 1.05 | 0.81 | 0.88 |
水溶性 | 互溶 | 可溶(9 g/100 g水) | 微溶 |
(1)制取乙酸丁酯的装置应选用________(填“甲”或“乙”)。不选另一种装置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生成物中除了主产物乙酸丁酯外,还可能生成的有机副产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结构简式)
(3)酯化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为提高1丁醇的利用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制备乙酸丁酯所得的混合物中分离提纯乙酸丁酯时,需要经过多步操作,下列图示的操作中,肯定需要的化学操作是________(填字母)。
(5)有机物的分离操作中,经常需要使用分液漏斗等仪器。使用分液漏斗前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操作);某同学在进行分液操作时,若发现液体流不下来,其可能原因除分液漏斗活塞堵塞外,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
答案:(1)乙 由于反应物(乙酸和1丁醇)的沸点低于产物乙酸丁酯的沸点,若采用甲装置会造成反应物的大量挥发降低了反应物的利用率,乙装置则可以冷凝回流反应物,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
(2)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
CH3CH2CH===CH2
(3)增加乙酸浓度、及时移走生成物(或减小生成物浓度)
(4)ac
(5)检查是否漏水或堵塞 分液漏斗上口玻璃塞上的凹槽未与漏斗口上的小孔对准(或漏斗内部未与外界大气相通,或玻璃塞未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