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4地壳运动规律 专项训练(含解析)
展开专题4 地壳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
澜沧江流经西藏芒康县有一处干热河谷,其河畔分布着几千块层层叠叠的盐田。每当晒盐季节,当地纳西族妇女会打开河畔的盐井围栏的活动门,从盐井中取出卤水(卤水是盐类含量大于5%的液态矿产),置于盐田晒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下图为澜沧江河畔盐田位置及盐井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盐田晒盐的旺季与围栏活动门关闭的月份分别是( )
A.1~3月 4~6月 B.4~6月 7~9月
C.7~9月 10~12月 D.10~12月 1~3月
2.该盐田开发历史悠久,推测其盐业资源的形成条件是( )
A.现代盐湖广泛发育 B.干热气候有利于盐矿形成
C.盐矿埋藏浅,便于开采 D.地质构造便于盐井卤水形成
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我国广西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3.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年降水量的差异 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植被覆盖率不同 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
4.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
A.间歇性抬升 B.持续性抬升
C.间歇性沉降 D.持续性沉降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5~6题。
5.该区域的地质构造是( )
A.向斜 B.背斜 C.地堑 D.地垒
6.该区域主要内外力作用的先后顺序是( )
A.岩浆侵入、水平挤压、外力侵蚀
B.水平挤压、外力侵蚀、岩浆侵入
C.外力侵蚀、水平挤压、岩浆侵入
D.水平挤压、岩浆侵入、外力侵蚀
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是一种两壁狭长且陡峭、深度大于宽度的地貌景观。下图示意太行山峡谷横剖面。据此完成7~8题。
7.关于太行峡谷形成的年代,从早至晚的次序为( )
A.V形峡谷、U形宽谷、盘状宽谷
B.U形宽谷、V形峡谷、盘状宽谷
C.盘状宽谷、V形峡谷、U形宽谷
D.盘状宽谷、U形宽谷、V形峡谷
8.下列对峡谷地区的地质推断成立的是( )
A.石柱地貌形成早于孤峰 B.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C.峡谷处在火山地震带上 D.该河流走向受断裂带控制
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9~10题。
9.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
10.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
A.志留系 B.石炭系
C.二叠系 D.第四系
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段河谷横剖面”,T1~T4为不同时期形成的阶地(一种阶梯状地貌),该阶地是原为洪水位下的河床或河漫滩,后经地壳运动演变形成的。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示阶地的形成过程是( )
A.流水沉积——地壳下降——流水侵蚀
B.流水沉积——地壳上升——流水侵蚀
C.流水侵蚀——地壳下降——流水沉积
D.流水侵蚀——地壳上升——流水沉积
12.该河段在阶地形成过程中( )
A.河谷不断拓宽变浅 B.东南岸以沉积为主
C.水流速度呈变快趋势 D.不受风力侵蚀的影响
黄河口输沙量多少直接影响黄河三角洲岸线和面积变化。下图为黄河三角洲1976~1985年、1986~1995年和1996~2009年三个阶段岸线和面积变化趋势图。读图,完成13~14题。
13.黄河三角洲岸线和面积增长速率总体特点是( )
A.先递增后递减 B.先递减后递增
C.呈逐阶段递减 D.呈逐阶段递增
14.影响黄河口输沙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流域内气温变化 B.流域内坡降变化
C.流域内降水量变化 D.流域内人口数量变化
左图为大陆东岸的某河段示意图,右图为左图中EF处河谷剖面图。读下图,回答15~17题。
15.下列关于河流整体流向的判断,正确的是( )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北向南 D.自南向北
16.下列关于EF所处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河段位于南半球 B.地质构造上属于断层
C.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 D.该河段河流以下蚀为主
17.关于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可信的是( )
A.EF所处河段为地上河 B.具有凌汛现象
C.流量季节变化小 D.河流流速快
长江九江段位于江西省北部边境,地处长江中下游的分界处。1963-2002年期间,该河段在人工护岸堤的作用下,两岸堤线已稳定。该河段河床演变受长江中上游来水来沙影响显著。河床水深最大的部位称为深水槽,深水槽是河流的主航道。下图示意1963~2002年长江九江段某断面河水深度变化。据此完成18~20题。
18.从1963~1972年河床断面的总体变化表明长江中上游( )
A.毁林现象严重 B.森林覆盖率提高
C.含沙量减少 D.水库数量大增
19.与1972年相比,2002年该河床断面深水槽位置的南北变化产生的影响是( )
A.河床不断变窄 B.河床不断变宽
C.主航道变深 D.主航道南移
20.针对1963~2002年期间该河床断面的变化趋势,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北岸要加强堤防工程建设
B.南岸要加强护岸工程建设
C.长江中上游水库要加强拦水拦沙
D.长江下游要加强节约用水
二、综合题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队登山运动爱好者5月1日从秘鲁古城库斯科(图b)出发,乘车沿崎岖山路近5小时到达威尼坎加国家公园,然后开始徒步登山。沿途景致优美,附近可见高耸的雪山,徒步约10公里后到达海拔5050米的彩虹山(图a),一名队员站在蓝天白云下享受被“彩虹”包围的感动,且面向正北拍照留念。
(l)简述彩虹山地貌景观近年来才被人们发现的原因。
(2)指出彩虹山的地质构造,并推理该地貌景观的形成过程。
(3)判断登山队员拍照时当地的大致时刻,并说明理由。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喜马拉雅山脉耸立在青藏高原南缘,长达3 400多千米,平均海拔高度在6 000米以上,拥有8 000米以上高峰14座,是世界上最高大雄伟的山脉。喜马拉雅山的沟谷地区是该区生物的天然“避难所”,也是本地区生物扩散和交流关键的“生态走廊”。下图为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坡局卫星影像,图中白色部分为冰川,浅色线状事物为河流。
(1)分析喜马拉雅山脉多高峰的原因。
(2)简析喜马拉雅山脉南坡降水、河流和地形三者之间的关系。
(3)分析喜马拉雅山脉对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23.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22分)
(1)分析甲地地形形成的原因。(4分)
(2)丁地泥沙来源区的哪些气象灾害会加速该区域陆地面积变化?为什么?(6分)
(3)请描述丙处地貌的形成过程和地貌特点。(6分)
(4)简述④环节对河谷地貌形成的作用。(6分)
答案
BDDAB DDDAA BCCCD CBADB
21 (1)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人类活动较少;(海拔高)曾被冰雪覆盖;受气候变暖影响,近年来冰雪融化后才被发现。
(2)褶皱(背斜)。当地早期为沉积环境,长时期堆积了较厚的不同颜色的砂岩;后受内力作用挤压形成褶皱并抬升为山地;后受外力作用剥蚀出露地表。
(3)当地时间大约14时30分(13:30~15:30)。通过游客的影子确定太阳方位为西北;拍照日期为5月1日;且影子较短,故判断时刻大约15时左右较为合理。
22:(1)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地壳抬升剧烈,形成高大褶皱山脉;两侧均为大陆板块,板块厚度大,山峰海拔高。
(2)山脉南坡高差大,抬升西南季风,降水多:河流众多,水量丰富,流速快;(下切侵蚀和溯源)侵蚀强烈,形成众多峡谷。高海拔处,冰川发育广,多冰川侵蚀堆积地貌。
(3)山脉地势垂直高差大,水热(气候)垂直地域分异显著,物种丰富;喜马拉雅山范围广,南北坡差异明显,自然环境要素(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及其组合多样,生态系统复杂多样;地形崎岖,沟谷(峡谷)众多,环境独特,(生物的天然“避难所”较多)利于特有动植物生存;沟谷地势较低,沟通不同生态系统,利于本区生物迁移和扩散。
23:(1)向斜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
(2)暴雨、洪涝。暴雨和洪水对地表侵蚀强度大,形成的径流搬运能力强,携带大量泥沙在该区域沉积。
(3)水流流出山口,地势趋于平缓,水流变慢,泥沙淤积,形成冲积扇。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冲积扇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
(4)在上游河谷形成流水侵蚀地貌,河谷呈“V”型,多峡谷、急流与瀑布;在下游河谷形成流水沉积地貌,河谷宽浅,河中多沙洲、江心岛,河口出现三角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