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3部分 素养提升 1 技法4 统计图表类(含解析)
展开技法4 统计图表类
[试题特征] 统计图是利用点、线、面、体等绘制成几何图形,以表示各种要素间的关系及其变化情况的工具。统计表是将调查资料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表格中。统计图表可以使复杂的统计数字简单化、通俗化、形象化,使人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和比较。它是高考地理能力测试的重要载体。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可以发现,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坐标图、人口金字塔图和统计表格等。
[解题方法] 1.地理统计图判读的“四步法”
判读步骤 | 具体内容 |
第一步:读图名明主题 | 图名是灵魂,图名多以两种方式呈现,一是从题干材料中说明,二是与统计图作为一体的说明文字。如:“下图是……统计图”或图下文字“……统计图”等 |
第二步:审材料找关键 | 根据材料中所涉及的统计图相关的关键词和统计图中直接涉及的关键词,判断与关键词相关的地理环境要素。如:降水量、人口数量、地租等 |
第三步:读图例析坐标 | 依据图例明确统计图中所涉及的地理环境要素,根据坐标要素判断影响地理环境要素的因子及其关系,包括极值之间的关系、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等。如:降水变化统计图中降水量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等 |
第四步:推断探讨论证 | 根据材料中的地理环境因子,分析影响统计图中地理要素变化的原因。如:人文因素对气温变化的影响、地租水平与地理区位之间的关系等 |
2.地理表格的“读、析、定、比”四字法
(1)“读”——充分把握表名的中心内容
表名表达了表格所要展示的最主要的地理要素的分布和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透过表名往往可以发现一些重要信息。
(2)“析”——抓主要线索,综合分析地理规律
表格集中展示了多项地理因素,但也有主次、轻重之分。主线因素往往体现了命题意图,是多项地理因素中的主要因素。
(3)“定”——对表格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解答表格题通常要重新认识表格统计信息中反映出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也就是从理性上做定性认识。大多数表格题直接就可以观察分析出地理事物的强弱、大小、多少等变化规律。若题目要求进行定量计算,就必须整理数据、计算数据,对信息的数量或等级进行定量认识,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
(4)“比”——对表格中的地理事物进行横向类比分析
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同、相异、相似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
顶凌播种是指在冻土完全融化前(土壤表层解冻5~7 cm,而下层土壤仍结冻),采用机耕后即播种农作物种子。顶凌播种可使农作物适时早播,提高产量。下图示意我国某顶凌播种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1~3题。
1.据材料推测,该地区顶凌播种的主要时间是( )
A.12月~次年1月 B.2~3月
C.4~5月 D.11~12月
2.顶凌播种有利于提高该地农作物产量是因为其( )
①利于农作物提早上市 ②利于充分利用土壤水分 ③利于抑制病虫害及杂草生长 ④提高了农业机械化水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推测该地可能位于( )
A.华北平原 B.三江平原
C.黄土高原 D.塔里木盆地
[技法点拨] 本题考查坐标统计图的判读,要把握材料反映的新概念的含义,掌握解读信息及气温曲线读图技巧。要把新概念结合图例落实到统计图之中,并分析原因及空间定位。
答案 1.B 2.C 3.D
解析 第1题,据材料分析,顶凌播种指土壤表层解冻5~7 cm,而下层土壤仍结冻。说明气温回升高于0 ℃,表层土壤冻土融化,但气温不宜过高,以保证下层仍有冻土存在。结合示意图可知,11月~次年1月平均气温较低,而4~5月平均气温过高,下层冻土已融化。故选B。第2题,农作物产量主要受热量、光照、水分、病虫害、育种等方面影响,②③正确。农作物成熟时间与农作物是否提前上市有关,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与产量无关。故选C。第3题,据图可知,该地气候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主要集中在夏季,可判断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可能位于塔里木盆地,故选D。
塑料薄膜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有的薄膜直接覆盖在地表(即地膜),也有的以大棚的形式出现。下表为吉林市桦甸市坡耕地白浆土应用不同颜色地膜与裸地种植玉米效果部分分析结果。据此完成1~2题。
种植方式 | 株高/cm | 茎粗/mm | 粒数/万粒·hm-2 | 千粒重/g | 产量/ kg·hm-2 | 产值/元·hm-2 | 较裸地多投入/元·hm-2 |
白地膜种植 | 275.8 | 26.1 | 3 145.5 | 339 | 8 946.0 | 11 450.88 | 2 790 |
黑地膜种植 | 289.0 | 26.6 | 3 066.0 | 333 | 8 827.5 | 11 299.20 | 2 790 |
裸地种植 | 339.4 | 27.0 | 2 305.5 | 277 | 6 234.0 | 7 106.76 |
|
1.桦甸市坡耕地白浆土的三种种植方式中( )
A.覆膜种植的玉米秆更高更粗壮
B.裸地收获的玉米粒更多更饱满
C.白地膜种植的玉米单产最高
D.黑地膜种植玉米更高产更高效
2.与白地膜种植相比,黑地膜种植会使( )
A.植物光合作用增强
B.保持土壤湿度效果提高
C.抑制杂草效果削弱
D.地面温度回升速度加快
答案 1.C 2.B
解析 第1题,依据表中数据,覆膜种植的玉米秆比裸地种植的“株高”和“茎粗”数值都略小,A错;表中“粒数”“千粒重”均为白地膜>黑地膜>裸地,反映了覆膜种植的玉米粒更多更饱满,B错;产量反映了玉米的单产情况,三个数值大小表明单产为白地膜>黑地膜>裸地,白地膜种植的玉米单产最高,C正确;白地膜种植玉米产量、产值、纯产值等均高于黑地膜和裸地,更高产更高效,D错。第2题,与白地膜相比,黑地膜透光性较差,会使植物光合作用减弱,不利于杂草发芽和光合作用,因而抑制杂草效果更显著,A、C错;黑地膜在阳光照射下,本身增温快,但传给土壤的热量较少,地面温度回升速度减慢,增温作用不如白地膜,而且夏季白天还有隔热作用,故保持土壤湿度效果更好,B正确、D错。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植被生长状况的一个重要遥感参数,指数越高,地表植被覆盖度越高。下面两图分别示意黄河源区平均生长季NDVI的年际变化和年内变化(横坐标为年内日期序号,DAY 145表示从1月1日起计算的第145天)。据此完成3~5题。
3.2000~2003年黄河源区可能出现( )
A.河流径流量增大 B.风沙活动增多
C.土壤解冻提前 D.凌汛危害加大
4.黄河源区春季NDVI小于秋季的主要原因是春季( )
A.生物量积累较少 B.空气湿度更小
C.土壤未完全解冻 D.枯枝落叶较少
5.据图推测,黄河源区气候变化趋势为( )
A.冷干化 B.暖干化
C.冷湿化 D.暖湿化
答案 3.B 4.A 5.D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2000~2003年黄河源区的NDVI总体下降且较多年平均值偏低,植被覆盖情况较差,推测该时期可能气候相对干旱,风沙活动增多,河流径流量减小。选B。第4题,黄河源区海拔较高,年积温不足,多为一年生草本植物或落叶植被,春季万物复苏,植被覆盖度仍较低,生物量有限,而经过一个夏季的积累,秋季植被覆盖度远远超过春季,NDVI变高。选A。第5题,据图可知,黄河源区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总体呈现上升趋势,说明该地植被覆盖度上升,推测其气候向暖湿化方向发展,水热条件得到改善。选D。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3部分 素养提升 1 技法6 文字材料类(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3部分 素养提升 1 技法6 文字材料类(含解析),共3页。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3部分 素养提升 1 技法3 景观图类(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3部分 素养提升 1 技法3 景观图类(含解析),共4页。
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3部分 素养提升 1 技法5 区域图类(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精品讲义 第3部分 素养提升 1 技法5 区域图类(含解析),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