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生物一轮课时跟踪检测3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含解析)
展开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一) 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对种群特征描述的是( )
A.某田鼠种群中,雌雄比例约为1∶1
B.某市近三年迁入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
C.橡树种子散布能力差,常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
D.某池塘生物种类繁多,据统计含有150多种生物
解析:选D 某池塘生活着150多种生物,属于物种丰富度,为群落特征,不是种群特征。
2.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性别比例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
B.依据某生物的种群密度即可得出该生物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C.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D.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到的种群密度都是估计值
解析:选D 有的种群没有雌雄性别之分(玉米),所以性别比例不是所有种群都具有的特征;种群密度只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可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口的数量变化直接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调查到的种群密度都是估计值。
3.样方法是生态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调查方法。以下关于样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样方法调查森林乔木丰富度时应对各样方数据求平均值
B.蚜虫呈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C.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应在植物生长密集处取样
D.调查蝗虫幼虫种群密度应根据地段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解析:选D 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的丰富度时,应该调查植物的种类总数,不能取平均值;蚜虫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宜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关键是随机取样;取样方法可根据地段形状来确定。
4.(2018·长沙调研)下列关于“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的相关操作,正确的是( )
A.先向计数室内滴加培养液,然后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B.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不必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
C.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则不需灭菌
D.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后期的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解析:选D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应该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其自行渗入;从瓶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必须摇匀培养瓶中的培养液;培养用具必须经过严格的灭菌处理,培养液也需要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酵母菌的繁殖能力很强,培养后期酵母菌数量较多,为了方便酵母菌计数,培养液应先稀释后再计数。
5.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
B.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解析:选B 根据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可知,当标记物脱落时,统计的种群密度偏大;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压在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数量,对于压在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遵循“数左不数右,数上不数下”的原则进行计数,所以若只统计方格内的菌体,会导致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偏小;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取样时选取较密的地区统计得到的数目会偏大;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在人群中调查,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所得结果会偏大。
6.(2018·南昌一模)科学工作者为了监测和预报某草原鼠害的发生情况,对田鼠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
A.研究者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估算该地区田鼠的种群数量
B.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Nt=N0λt,其中λ为1.015
C.最初一个月内,田鼠的生存环境是空间条件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
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
解析:选D 田鼠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其种群数量;根据题干信息,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则当天数量是上一天数量的(1+1.5%)倍,即λ=1.015,说明种群在最初的一个月内呈“J”型增长;种群呈现“J”型增长表明其所处的环境中空间充裕、食物充足、气候适宜;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相等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已错过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
7.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
B.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C.该种群K值为K1
D.第4阶段后,种群数量也可能迅速减少
解析:选C 由曲线斜率和基数可知,第1阶段种群数量缓慢增长;由曲线斜率可知,第2阶段种群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该种群K值为K2;第4阶段后,由于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多等因素,种群数量可能迅速减少。
8.下列为种群数量特征的两个概念图,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图1中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是b
B.图1中的c为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图2中丁与图1中的a表示的含义相同
D.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解析:选C 图1中a只影响出生率,而b既影响出生率也影响死亡率,从而判断出a为性别比例,b为年龄组成,进而可知c为种群密度。图2为图1的变式,图2中甲使种群密度增加,应为出生率和迁入率;乙使种群密度减小,应为死亡率和迁出率;丙只影响出生率,应为性别比例;丁为年龄组成。图1中b为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主要依据。图1中c为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图2中丁为年龄组成,而图1中a为性别比例。图2中丙为性别比例,主要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9.(2018·江淮十校联考)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曲线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曲线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曲线甲为“J”型增长,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量始终不变
B.曲线乙为“S”型增长,E点时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D点时进行
D.渔业捕捞后剩余量应该在C点左右
解析:选D 曲线甲为“J”型增长,其增长率不变,每年增加的个体数逐渐增多,曲线乙中E点时种群的数目不再变化,增长速率为0。防治蝗灾应该在B点之前进行,超过B点,蝗虫增长速率加快,灭虫效果差。渔业捕捞应该在超过K/2时进行,且每次捕捞后的剩余量应保持在C点左右,此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
10.
研究人员调查了8年间某养兔场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并据此绘制了如图的λ值变化曲线,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B.第2~4年兔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8年间兔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D.第8年兔种群密度小于起始种群密度
解析:选D 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第2~4年λ小于1,说明当年种群数量少于上一年,种群数量在减少,故年龄组成应为衰退型;据图分析可知,前4年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说明8年间种群数量并非呈“S”型增长;假设起始种群密度为N0,则第1年种群密度0.5N0,第2年种群密度为0.5×0.5N0=0.25N0,第3年种群密度约为0.75×0.25N0,第4~6年种群密度不变,第7年种群密度约为0.25N0×0.75×1.25,第8年种群密度为0.25N0×0.75×1.25×1.5<N0,故第8年兔种群密度小于刚开始的种群密度。
11.如图表示某海域大黄鱼种群数量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a点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点种群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B.a点和c点对应的种群增长速率相同,所以种内斗争程度相同
C.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该海域大黄鱼种群的K值约为2b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则估计值偏低
解析:选C c点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点比a点种群数量多,所以种内斗争程度较激烈;种群的增长速率在K/2时最大,所以该海域大黄鱼种群的K值为2b;如果标记个体易于被捕食,根据公式初次捕获标记个体数/种群数量=重捕标记个体数/重捕数量,因为重捕的标记个体数目偏小,则种群数量的估计值偏大。
12.对下列有关图形所表达的生物学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后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
B.乙图中,氧浓度控制在a点对应的浓度时,最有利于蔬菜的贮藏
C.丙图中,当土壤中某元素的浓度为b时,施用含有该元素的肥料最有利于植物生长
D.丁图中,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解析:选D 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后代中纯合子的比例增加,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越来越接近1/2;乙图中,氧浓度控制在b点对应的浓度时,表明蔬菜的呼吸作用最弱,分解有机物最少,最有利于蔬菜的贮藏;丙图中,当土壤中某元素的浓度为b时,植物生长速率最快,此时若再施用含有该元素的肥料会使生长速率下降;丁图中,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种群数量的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
二、非选择题
13.研究人员为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设置了A、B、C、D四组实验(每组接种酵母菌数量一致),测得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各组的培养条件为实验A组:20 mL培养液;实验B组:20 mL培养液并在a点后定期补充适量培养液;实验C组:20 mL培养液并仅在a点时补充一次适量培养液;实验D组为理想条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B、C、D组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分别对应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曲线。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属于________(填“数学”或“物理”)模型。
(2)在进行抽样检测酵母菌数量时,需要借助__________________,在其上滴加酵母菌培养液和加盖盖玻片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在前。
(3)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本质是通过自然选择定向改变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图中阴影部分按照达尔文的理论可以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实验A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一定时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快速增长,然后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最后减少,对应曲线Ⅲ;实验B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情况:定期补充适量培养液,酵母菌种群数量可以达到一个新的K值(K1),并在一定时间内维持在K1值,对应曲线Ⅰ;实验C组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情况:一定时间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快速增长,然后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在a点时补充一次适量培养液,K值会增大,然后种群数量减少,对应曲线Ⅱ;实验D组为理想条件,酵母菌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属于数学模型。(2)在进行抽样检测酵母菌数量时,需要借助血细胞计数板,操作时,应该先加盖盖玻片,再在其上滴加酵母菌培养液。(3)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本质是通过自然选择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题图中阴影部分按照达尔文的理论可以理解为被自然选择淘汰掉的个体。
答案:(1)Ⅲ、Ⅰ、Ⅱ、“J”型 数学 (2)血细胞计数板 加盖盖玻片 (3)基因频率 被自然选择淘汰掉的个体
14.(2017·南昌二模)下图表示某种群在单位时间内,出生量、死亡量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K值又称为环境容纳量,是指在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2)该种群密度为________时,可以获得最大的可持续产量;随着种群密度逐渐增大,该种群增长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自然条件下,该种群的种群密度_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超过K值。
(3)在空白坐标上,画出该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要求K点以后也要画出)
解析:(1)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即K值。(2)K/2时种群的净补充量最大,可以获得最大的可持续产量;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该种群的增长率逐渐减小;自然条件下,该种群的种群密度最大值在K值上下波动,所以可能会超过K值。(3)据题图分析可知,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群的出生率逐渐下降,死亡率逐渐上升,在种群密度为K值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图见答案。
答案:(1)环境条件不受破坏 (2)K/2 逐渐减小 可能 (3)(注:要写出横纵坐标)
15.(2018·太原模拟)图甲两条曲线分别表示r对策和K对策两类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Nt。K对策物种的种群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即稳定平衡点(S点)和绝灭点(X点),当种群数量高于X时,种群可以回升到S,但是种群数量一旦低于X就会走向绝灭,这正是很多珍稀濒危动物所面临的状况。r对策物种只有一个稳定平衡点而没有绝灭点,这正是人们消除有害生物的危害所面临的状况。请回答:
(1)当种群基数较少时,种群增长为负值的是__________对策;当种群基数较少时,种群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的是________对策。家鼠的寿命只有两年,几乎全年均可繁殖,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是________对策。
(2)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________(填“S”或“X”)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因此种群通常能稳定在一定数量水平上,该数量水平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3)若在食物和空间资源充裕的理想环境下,鼠的数量会出现图乙中的曲线Ⅰ的增长趋势,此时需控制该曲线数学公式模型中的________参数来有效控制鼠害。
(4)图乙曲线Ⅱ的e点是在草原中投放了一定数量的蛇,缓解草原的鼠患,若投放的蛇因不适应当地草原的环境部分死亡,则图中α的值将会________。在调查草原鼠的种群时,得到的结果是N只/km2,鼠的记忆力较强,由此推测该调查结果与真实结果相比________(填“偏大”“相等”或“偏小”)。
解析:(1)当种群基数较少时,种群增长为负值,有走向绝灭的倾向,根据题中信息可知,这种种群为K对策生物。r对策生物没有绝灭点,当种群基数较少时,r对策种群数量会很快增长。家鼠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1.47%,这说明其种群数量动态变化曲线没有绝灭点,因而属于r对策。(2)根据图中曲线可知,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达到S点后将会趋于相对稳定,当种群数量低于S点但不低于X点时,种群的数量可以回升到S点,因此,K对策生物的种群数量高于或低于S点时,都会趋向该平衡点S,此时的种群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3)“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为Nt=N0λt,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是λ,因此,应通过控制参数λ来控制鼠的数量。(4)若捕食鼠的蛇数量减少,则鼠的数量减少将变慢,因此,α值增大。调查草原鼠采用标志重捕法,鼠的记忆力较强,则第一次捕获后的鼠第二次被重捕的机会变小,这样导致调查的结果偏大。
答案:(1)K r r (2)S 环境容纳量(K值) (3)λ (4)增大 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