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化学基础过关:09《溶液》(含答案) 试卷
展开2021年中考化学基础过关:
09《溶液》
1.如图为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1℃ 时,a、b、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P点表示:t2 ℃时,a、b的溶液是饱和状态,c的溶液是不饱和状态
C.t2 ℃时,a、b、c三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b>c
D.70 g 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15 g
2.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10 ℃时,27.7 g硫酸镁和72.3 g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7.7%的硫酸镁溶液
C.50 ℃时,100 g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
D.70 ℃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3.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
B.通电分解水
C.向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盐酸
D.将一定量含有盐酸的氯化钙溶液中逐渐加入碳酸钠溶液,则图中物质R是生成的沉淀
4.地球深处的水处于超临界状态,称为超临界水。下图为某压强下CaCl2和NaCl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该压强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超临界水中,NaCl的溶解度大于CaCl2的溶解度
B.在超临界水中,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450 ℃时,NaCl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为0.04 g
D.450 ℃时,可得到0.04%的CaCl2的超临界水溶液
5.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应用中,错误的是( )
A.将硝酸铵溶于水制作热敷袋
B.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除去衣服上的油污
C.把水喷向空中,可以增加养鱼池水中氧气的溶解量
D.利用某些物质水溶液的凝固点低于0 ℃制成融雪剂
6.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2 ℃时,将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 ℃,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B.t1 ℃时,向50 g水中加入甲可得80 g饱和溶液,则乙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60 g
C.甲中混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2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溶液分别降温到0 ℃,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7.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
A.将水通电一段时间后
B.向氢氧化钾和碳酸钾的混合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C.向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
D分别向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中加入过量的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
8.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点对应的ZnSO4溶液升温或降温均可能析出晶体
B.M点对应的ZnSO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Zn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40 ℃时,ZnSO4的溶解度为41 g
9.已知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1)在阴影区域部分,处于不饱和状态的是________(填“A”“B”或“C”)。
(2)若A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的C,提纯A的方法为__________结晶,过滤。
(3)P点表示的含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t1 ℃时B、C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 ℃,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
(5)t3℃时,分别用200 g水配制A、B、C的饱和溶液,
所需三种物质的质量关系为 。
(6)向图2所示试管中滴入2 mL水后,若烧杯中有固体析出,则X为__________(填“A”“B”或“C”)。
10.把200g蔗糖溶液完全蒸干后,得到固体50g,则原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________,溶剂的质量是________,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11.根据下表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KCl和KNO3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是__________。
(2)20 ℃时,100 g水中最多只能溶解KNO3________________g,KCl和KNO3溶解度相等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之间。
(3)30 ℃时,KCl饱和溶液中,KCl和H2O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4)将200 g KNO3和2 g KCl的混合物,投入到100 g 90 ℃的水中完全溶解,再降温至20 ℃,析出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g。
12.图表法是一种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结合所给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图像表示________________(填“氢氧化钠”或“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
(2)20 ℃时,氢氧化钠的溶解度__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碳酸钠。
(3)40 ℃时,若将50 g NaOH分别投入到100 g水和100 g酒精中,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再将CO2通入所得NaOH的酒精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3.硫酸锂(Li2SO4)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溶解度表,绘制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其中能表示Li2SO4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填“甲”或“乙”);Li2SO4和KNO3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
(2)40 ℃时,有含少量Li2SO4的KNO3饱和溶液,欲从中提纯KNO3晶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0 ℃时,15 g Li2SO4固体溶于50 g水中得到__________g溶液,其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填最简比)。
(4)将10 ℃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30 ℃,所得Li2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填“>”“<”或“=”)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如图2所示,20 ℃时,将盛有饱和Li2SO4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烧杯的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内有晶体析出。则加入的物质可以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浓硫酸 ②冰块 ③生石灰固体 ④硝酸铵固体 ⑤氢氧化钠固体
14.用化学原理解释下列问题:
(1)盛夏,天气又闷又热,鱼池中常常出现鱼儿“浮头”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注意到汽水在没有开瓶盖以前几乎看不到有气泡,但打开瓶盖之后却有大量气泡冒出,这说明了气体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与探究题
15.“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之一。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欲配制一瓶500 g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氯化钠固体________g。
(2)下列实验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一组是______(填序号)。
(3)实验室若用15%的氯化钠溶液加水稀释成5%的氯化钠溶液,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量筒和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若用恒温蒸发的方法将15%的氯化钠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其过程如图所示,与丙烧杯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的是________(填序号)烧杯中的溶液。
16.对比实验是化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究CO2通入NaOH溶液是否发生了反应,设计了下列两组实验。请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探究并回答问题:
【设计与实验】
【探究与结论】
(1)实验Ⅰ中步骤一看不到明显现象,步骤二产生的现象是 。
(2)实验Ⅱ中步骤二看到有白色沉淀析出,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在实验Ⅱ的步骤一中CO2和NaOH溶液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但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原因是 。
【拓展延伸】现有下列信息:
请你和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一起利用以上资料信息再设计实验Ⅲ,证明CO2确实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Ⅲ的操作为: 。
看到的现象是 。
参考答案
1.答案为:A;
2.答案为:C;
解析: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10 ℃时,硫酸镁的溶解度为27.7g,72.3g水不能全部溶解27.7g的硫酸镁,10 ℃时硫酸镁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1.69%;温度从70 ℃升高到9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变小,故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有固体析出,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3.答案为:C;
4.答案为:C;
解析: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不指明温度则无法比较;由溶解度曲线可知,在超临界水中,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减小;450 ℃时,NaCl在超临界水中的溶解度为0.04 g;450 ℃时,CaCl2的溶解度小于氯化钠的溶解度0.04 g,则该温度下CaCl2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100%。
5.答案为:A;
6.答案为:D;
7.答案为:D;
8.答案为:A;
9.答案为:
(1)B;
(2)降温;
(3)t1 ℃时,B、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或t1 ℃时,B、C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4)B>C;
(5)A>B>C;
(6)C
10.答案为:50 g 150 g 25%
11.答案为:(1)KCl (2)31.6 20~30 ℃ (3)37∶100 (4)KNO3 168.4
12.答案为:(1)氢氧化钠 (2)大于 (3)酒精 出现浑浊
13.答案为:
(1)乙 20~30 ℃;
(2)降温结晶
(3)65 3∶13;
(4)>;
(5)①③⑤
14.答案为:
(1)天气热时,水中氧气含量降低
(2)随压强减小而减小(或随压强增大而增大)
15.答案为:(1)4.5 (2)D (3)胶头滴管 (4)丁
16.答案为:
(1)有气泡冒出
(2)CaCl2+Na2CO3===CaCO3↓+2NaCl
(3)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Na2CO3
【拓展延伸】将CO2分别通入乙醇和NaOH的乙醇饱和溶液中,观察现象(漏写“饱和”二字也可给满分)
乙醇不变浑浊,NaOH的乙醇饱和溶液变浑浊(漏写“饱和”二字也可给满分)
解析:(1)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Na2CO3,盐酸和碳酸钠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化钠,所以在实验Ⅰ中步骤一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2)实验Ⅱ步骤二中加入的氯化钙溶液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l2+Na2CO3===CaCO3↓+2NaCl;【拓展延伸】由资料卡片中的信息可知,氢氧化钠既溶于水,也溶于乙醇,而碳酸钠能溶于水,难溶于乙醇,可设计如下实验: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相同体积的乙醇和NaOH的乙醇饱和溶液中,观察到乙醇不变浑浊,NaOH的乙醇饱和溶液变浑浊,可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