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七年级地理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__聚落》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5745646/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人教版 (新课标)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目标】
1.知道聚落的类型。
2.知道乡村聚落、城市聚落及其景观差异。
3.理解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区别。
2.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图片导入,多媒体展示学生所处家乡的乡村或城市的照片,引入聚落的概念。教师简单总结一下聚落的概念和分类。
自学互研 生成能力
1.学生说一说多媒体所呈现的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学生可自由发言,答案不限,要言之有理。
教师简单总结: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景观差异有较大的差异。
2.在学生探讨完城乡景观差异后,可以用学生所在的乡村或城市为例,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我们的家乡要选址在这里?
(2)你还知道哪些聚落的形成和我们的家乡有相似之处?
教师提示:学生可先看课本P82页文字内容及图4.13,再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归纳聚落形成的自然条件,如下图所示:
3.学生读课本P82页,P83页图4.14,图4.15,归纳聚落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归纳如下:
平原地区的聚落呈团块状;沿河流山麓、谷地等分布的聚落呈带状。
4.学生完成课本P83页活动1、2,认识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P83页活动答案:从西亚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西亚地区降水稀少,气温较高。当地房屋的厚墙可以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从东南亚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以看出,东南亚地区气温较高,湿季降水较多,当地的竹楼或木楼既可以通风透气,也可以避免潮湿。
5.学生网上查找我国各具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整理几个,并向大家介绍。
6.学生完成课本P86页活动,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P86页活动答案:
(1)丽江古城具有保存完好的民族建筑,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完整的水系和优良的自然风光,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典范。
(2)过度开发、过度商业化、水源遭到污染,原来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受到影响和破坏等。
(3)尊重当地风俗,爱护环境等。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1.本节课的收获:
2.本节课还存在的疑惑: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聚落与环境,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同步教案】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教案: 这是一份【同步教案】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3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教案,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新课讲授,课堂练习,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