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图版)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30《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含解析) 学案
展开课后限时集训(三十)
(建议用时:40分钟)
选择题
(2019·安徽池州调研)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下表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概况。据材料回答1~2题。
步骤(时间) | 系统名称 | 服务范围 |
1994年 | 北斗一号系统 | 5°N~55°N,70°E~140°E |
2012年 | 北斗二号系统 | 55°S~55°N,55°E~180° |
2020年 | 北斗全球系统 | 全球 |
1.目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用于( )
①人口普查 ②应急搜救 ③水文监测 ④海产品加工
⑤地理信息测绘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⑤
2.由上表可知( )
A.北斗一号系统服务范围超过2 000万平方千米
B.北斗二号系统服务范围主要涵盖亚洲和欧洲
C.目前北斗系统服务范围覆盖太平洋和大西洋
D.目前西半球区域暂时无法接收北斗系统服务
1.C 2.A [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北斗导航系统主要用于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人口普查、海产品加工不在此列。第2题,根据表格信息,目前北斗导航虽未覆盖全球,但已经覆盖太平洋、印度洋的大部分地区,影响到亚洲、大洋洲及欧洲的部分地区,涉及东西半球,超过2 000万平方千米。]
3.(2019·武汉模拟)某自行车爱好者骑自行车从甲地到庚地,全程使用力气维持不变,车速变化完全受坡度影响。车上配有全球定位系统(GPS),每30秒自动接收定位一次(图中小黑点)。读该自行车爱好者骑行路线图(图中乙、丁、己三地的海拔均为500 m)。该骑行路线中,甲乙、乙丙、丙丁、丁戊四路段中,坡度较平缓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戊
D [GPS每30秒自动接收定位一次。图中小黑点分布密集,说明骑行速度慢,应是上坡路段,小黑点分布稀疏,则说明可能是下坡路段,密度居中的才是平缓路段。读图,丁戊路段黑点分布密度居中,说明该路段坡度平缓。]
4.(2018·烟台一模)动物研究人员经常为野生动物戴上一种特制的项圈,然后把它们放归大自然,以持续追踪并了解动物的生活状况和活动范围。这种做法主要依靠的科学技术是( )
①RS ②GIS ③GPS ④GPRS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追踪野生动物需要全球定位技术,通过追踪分析野生动物的生活状况和活动范围,需要GIS技术。]
(2019·齐鲁名校协作体模拟)下图为吉林西部湿地分区图,湿地面积季节变化率反映了湿地年内的稳定程度。读图表完成5~6题。
分区 | Ⅰ区 | Ⅱ区 | Ⅲ区 | Ⅳ区 |
湿地水资源补给类型 | 降雨 | 季节性河水、降雨 | 河水、降雨 | 地下水、降雨 |
湿地面积季节变化率(%) | >30 | 20~30 | 10~20 | <10 |
5.想要准确及时地了解湿地面积的变化状况,主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①遥感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定位系统 ④数字地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6.影响湿地面积季节变化率的主要因素是( )
A.冬季积雪量多少 B.夏季风的强弱
C.地势高低差异 D.植被覆盖度高低
5.D 6.B [第5题,监测湿地面积要采用遥感技术,分析湿地面积的变化状况应借助地理信息系统,故选D。第6题,吉林省西部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湿地的主要补给水源为降水,因此,影响湿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夏季风的强弱。]
(2019·武汉武昌区模拟)现代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类对自然演化过程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捕捉、监测、描述、表达的能力迅速提高,为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据此完成7~8题。
7.关于全球定位系统在如今物流快递运输中的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车辆跟踪 B.合理分配车辆
C.降低能耗 D.提高运营成本
8.国家气象局每天为媒体提供的卫星云图的制作主要使用了( )
①遥感 ②地理信息系统 ③全球定位系统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7.D 8.A [第7题,全球定位系统可以对交通车辆实时监控,综合各个车辆的运行情况,总结反映出各交通线路上车辆的总体运行情况,从而指导车辆走最合理的路线,达到在各交通线上合理分配车辆的目的,对各车辆来说,可以加快运行速度,降低能耗,提高运行效率。第8题,国家气象局每天为媒体提供的卫星云图是通过遥感获得信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对信息加以处理后得到的。]
2016年12月,某市率先在全国开启“智慧治水”模式,推出一款河道水质APP,初步解决“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问题,达到全民治水、人人参与的目的,并在全市安装57个监控点位,实现河道实时监控的可视化。据此完成9~10题。
9.河道水质APP的推出主要是为了( )
A.考虑后代人的需要
B.加强公众参与
C.追求舒适优美环境
D.转变发展模式
10.通过实时监控可以找到河道污染物的排放企业,并对该企业作出相应处理。寻找污染物排放企业的过程运用了地理信息技术中的( )
A.GIS和APP B.GPS和RS
C.RS和GIS D.GPS和数字地球
9.B 10.C [第9题,由材料信息可知,河道水质APP的推出,初步解决了“干部在干,群众在看”的问题,达到全民治水、人人参与的目的。第10题,RS的主要功能是获取信息,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导航,GIS的主要功能是信息处理,数字地球是将地理信息数字化,由计算机管理。通过实时监控获取河道污染物要利用RS,找到河道污染物的排放企业要利用GIS。]
(2019·定州模拟)某市泥石流易发生在下列三项条件都同时具备的地方:(1)河道;(2)陡坡;(3)大量松散土石分布。该市的地理信息经数字化后,处理分析得出下表。据此回答11~12题。
11.上图中,符合该市河流流向的选项是( )
A.a B.b
C.c D.d
12.该市易发生泥石流的区域是( )
A.①⑦ B.③⑦
C.②④ D.⑤⑧
11.A 12.D [第11题,河流应是自高处往低处流,根据表3的坡度分布可以判断,该市河流流向大致是由西南流向东北;再结合表2河道分布位置,可判读出A项正确。第12题,形成泥石流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结合表1、表2、表3的信息,这三个条件都具备的位置是表4中的⑤⑧,故D项正确。]
(2019·襄阳模拟)人口热力图是根据测得的热力值用不同颜色的区块叠加在地图上实时描述人群分布、密度的统计图形。下面两图分别为我国某城市8时和20时的人口热力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绘制人口热力图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GPS和RS B.GPS和GIS
C.RS和数字地球 D.RS和GIS
14.根据人口热力图,可以 ( )
A.统计该市人口数量
B.分析城市人口迁移方向
C.确定城市用地类型
D.预测城市人口增长率
13.D 14.C [第13题,人口热力需要利用遥感技术(RS)测量,而图形最后的合成叠加则需要用到GIS技术。第14题,人口热力图反映了城市不同区域的人口密度分布情况,根据人口密度可以确定交通、商业区布局等用地类型及其合理性。但是不能统计人口数量、人口迁移方向以及预测城市人口增长率。]
2015年12月22日,“数字泸州”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通过专家验收。在电子地图的基础之上,“数字泸州”整合了泸州住建、公安、工商、旅游、水务、城管、公安交警、统计、国土、防灾减灾等数据资源于一体,不仅有卫星地图视角,还有三维地图视角,该平台建成了泸州市全域唯一、权威、共享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据此完成15~16题。
15.有关“数字化城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数字化城市”就是指因特网
B.“数字化城市”就是“信息高速公路”
C.“数字化城市”是用数据通信技术使城市信息的表达方式日益“数字化”
D.“数字化城市”只能方便人们的生活,并不能创造实实在在的财富
16.“数字化城市”应用的技术有( )
①高速网络技术 ②遥感技术 ③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④虚拟现实技术 ⑤GPS技术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15.C 16.D [第15题,“因特网”“信息高速公路”只是“数字化城市”的一部分 ,数字化城市不仅能方便人们的生活,还能创造财富。第16题,数字化城市是数字地球的一部分,凡是数字地球能用到的技术,同样适用于数字化城市。]
停车难是现代城市的一大问题,新的信息技术让停车更智慧。下图为“某停车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该系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
A.利用RS技术获取车主个人信息
B.利用GIS技术获取车辆速度信息
C.利用网络技术获取车辆位置信息
D.利用GIS技术获取车位分布信息
18.该系统的利用有利于城市 ( )
A.缓解交通拥堵 B.减少水体污染
C.控制人口密度 D.降低地价房租
17.D 18.A [第17题,图中显示空置车位通过传感器发送到管理员手机上,并能在手机上显示空置车位的位置,方便了人们停车,在手机上能看到车位分布信息主要利用的是GIS技术。第18题,能帮人快速找到停车位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拥堵。]
(2019·河南联考)公交等时线刻画了在相同时间内利用公交可达的最大范围,其所能到达的最大范围边际线即等时线。下图是某特大城市以中央商务区(CBD)为中心的公交等时线图,图形的制作需要以大量数据和确立相关数学模型为基础。读图,回答19~20题。
19.下列关于图中等时线叙述正确的是 ( )
A.一定时间等时线所覆盖的空间区域越大,则区域内可达性越差
B.同一道路且行车方向相同则通达性一样
C.早晚高峰时段道路的通达性差,相同时间内所能到达的最大范围小
D.公交等时线可以作为公交出行方式下全面衡量公交服务水平的重要工具
20.制作公交等时线图形的数据来源和数学模型的建立需借助于( )
A.公交乘客智能手机GPS实时定位数据和互联网技术
B.公交GPS数据和GIS技术
C.公交乘客智能手机GPS实时定位数据和GIS技术
D.实时RS数据和GIS技术
19.C 20.B [第19题,由题干信息可知,一定时间等时线所覆盖的空间区域越大,则区域内可达性越好;由图示信息可知,由CBD前往四周任一方向的等时线不是均匀分布的,同一条道路的通达性受区位条件优劣影响,即使行车方向相同通达性效果不一;结合生活常识可知早晚高峰时段道路的通达性差,人口集中,道路拥堵,通行困难,相同时间内所能到达的最大范围小(例如图示等时线稠密处)。全面衡量公交服务水平主要借助于乘客的评价,公交等时线一般作为了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的一个主要数据。第20题,由题干信息可知,在相同时间内,公交的移动数据可以利用车载GPS来获取;GIS(地理信息系统)主要借助计算机对已经获取的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析、表达、决策,材料中利用计算机绘图制作城市,以中央商务区(CBD)为中心的公交等时线图需要利用GIS(地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