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3部分第10章第2节区域重要生态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湿地、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3部分第10章第2节区域重要生态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湿地、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01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3部分第10章第2节区域重要生态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湿地、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02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3部分第10章第2节区域重要生态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湿地、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03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3部分第10章第2节区域重要生态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湿地、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展开

    第2节 区域重要生态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湿地、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最新考纲

    考法指南

    核心素养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以区域图文材料、示意图为载体,侧重考查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生态作用,破坏后的危害及保护措施。如2018·全国卷·T37,2018·全国卷·T911,2017·全国卷·T8,2016·全国卷·T36,2014·全国卷·T79

    1.综合思维:综合分析湿地、森林等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评价人类的开发、破坏带来的不利影响,掌握合理开发、保护的措施。

    2.人地协调观:充分认识生态系统保护的重要意义,规范人类的开发活动,树立正确生态保护观。

    [教材内案例] 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

    1湿地概况

    (1)定义

    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被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

    自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湿地的功能

    功能

    美称

    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资源的宝库

    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命的摇篮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天然空调机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天然水库

    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地球之肾

    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

    鸟类的乐园

    2.湿地资源问题

    (1)表现

    (2)原因

    自然原因

    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

    人为原因

    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湖沼消亡的过程。湿地消亡的人为因素见下表:

    人类因素类型

    导致的结果

    土壤侵蚀

    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

    围湖()造陆

    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

    环境污染

    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了富营养化过程

    大量引水灌溉河流的截流改向

    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

    3.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为例

    读洞庭湖变迁示意图,回答问题。

    19世纪初洞庭湖水系图   20世纪中期洞庭湖水系图

    (1)洞庭湖湿地对长江流域的重要价值

    维持生物多样性旅游观赏价值;调蓄洪水;航运;提供农副产品

    (2)洞庭湖面积萎缩的原因

    影响:湖泊调蓄功能下降;水旱灾害频繁;生态系统破坏。

    (3)湿地保护措施

    长江流域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湖;移民建镇还湖;平垸行洪;疏浚河道

    [教材外案例] 森林的开发与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1森林的现状及作用

    (1)分布及现状

    分布:

    森林的现状:急剧减少,多数地方的原始森林破坏殆尽。

    (2)森林的作用。

    经济价值:重要的自然资源

    生态价值: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具有强大的生态作用和环保功效。不同区域森林的生态功能有差异。

     

    地区

    主要生态功能

    丘陵、山地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干旱、半干旱地区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沿海地区

    阻挡海风、保护农田

    城市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调节气候

    交通线两侧

    美化环境、减弱噪声、吸烟除尘、净化空气

    (3)森林破坏的后果

    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

    2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地球之肺

    (2)绿色水库

    (3)基因宝库

    3雨林生态的脆弱性

    (1)雨林的生态优势

    (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

    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很贫瘠

    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 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

    雨林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

    4亚马孙雨林被毁的原因、开发计划、影响与保护

    (1)雨林被毁的原因

    (2)开发计划与影响

    (3)雨林的保护措施

    [轻巧记忆] 七字法记忆森林的生态功能

    [案例探究流程]

    森林、湿地是两大重要的生态系统,又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环境资源,但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导致其生态功能受损,从而影响了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对此类问题的分析,应遵循以下思维流程。

    考法1 结合区域图分析,考查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1(2018·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乌裕尔河原为嫩江的支流。受嫩江西移、泥沙沉积等影响,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成为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下图)。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

    (1)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乌裕尔河排水受阻却形成沼泽湿地。据此推测扎龙湿地的地貌、气候特点。

    (2)分析从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至扎龙湿地面积稳定,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

    (3)指出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

    (4)有人建议,通过工程措施恢复乌裕尔河为外流河。你是否同意,并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由材料信息分析可知,扎龙湿地面积广大,积水较浅,说明地形平坦开阔。河流排水受阻常形成堰塞湖,而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形成内流河,说明该地区气候较为干旱,降水较少,蒸发旺盛。第(2)题,乌裕尔河下游排水受阻形成内流河,河水泛滥,最终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说明该地区降水量基本不变化,但气候较为干旱,蒸发旺盛,蒸发量逐渐增大。乌裕尔河下游排水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形成面积相对稳定的扎龙湿地时,降水量等于蒸发量。因此,二者数量关系表现为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第(3)题,由于乌裕尔河河水不断带来盐分,加上气候干旱,水分蒸发,盐分大量积聚,未来扎龙湿地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第(4)题,本问为开放性试题,可以选择同意或不同意进行分析。同意的理由可以从水环境、生物多样性、泥沙淤积等方面进行分析,恢复为外流河后河流水文特征会向有利方向发展,可防止盐分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不同意的理由可从湿地保护方面进行分析,包括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等。

    [答案] (1)地势平坦、开阔。气候较为干旱(蒸发能力强)

    (2)降水量基本不变化,蒸发量逐渐增大,二者数量关系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最终变为降水量等于蒸发量。

    (3)变化:水中含盐量逐渐增加。

    原因:河水不断为湿地带来盐分(矿物质);随着湿地水分蒸发,盐分(矿物质)富集(最终饱和)

    (4)同意,可防止盐分(矿物质)富集;减少泥沙淤积;扩大鱼类种群规模;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不同意,应减少对自然的干扰;保持湿地水量稳定;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食物链完整(保护丹顶鹤);防止湿地环境变化。

    [规律方法] 沼泽湿地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

    沼泽湿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可按以下三种类型分析

    1高纬度寒冷地区:应强调从纬度高看蒸发状况、冻土分布状况。,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主要原因是: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

    2高海拔地区:应强调海拔高导致的气候寒冷、冻土发育状况。,如青藏高原湿地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冻土层厚,不易下渗。

    3气候湿润地区:则多强调气候特征、地形地势特征的影响。,如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2(2016·全国卷·节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2)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解析] (1)题,首先明确该题要从河水腐殖质多和含沙量少两个方面回答,其次注意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流域的主要差别:一是有无沼泽,二是流域等高线的密集程度。腐殖质是生物遗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因此分析腐殖质多的原因既要考虑当地有适合大量生物生存的气候条件,又要考虑有腐殖质形成的场所即沼泽;河流含沙量少的原因,一方面从不利于泥沙产生的地形条件考虑,另一方面从沼泽对泥沙沉积的影响考虑。第(2)题,该问属于开放性试题,注意先要明确观点,理由与观点要一致。若赞同就要从该地拓展旅游观光业的有利条件及社会、经济意义角度回答,若不赞同就要从该地拓展旅游观光业后给当地居民及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角度回答。

    [答案] (1)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2)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不赞同。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来自自然的威胁(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考法2 结合示意图分析,考查森林或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2019·安徽淮北一中开学考试)下图为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    (  )

    A.蒸发量减少          B.下渗量减少

    C.径流总量增多      D.气候更加湿润

    4.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A.涵养水源能力变强      B.土壤肥力上升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自然灾害减少

    3B 4.C [3题,观察图发现,橡胶林的降水量比原始生态林小,蒸发量和地表径流量比原始生态林大,下渗水量则会减少;径流总量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从这个角度考虑径流总量减少;变成橡胶林后,降水减少,蒸发量增大,气候会更加干燥。第4题,破坏原始植被,加重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破坏原始生态环境,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旱涝灾害变频繁。]

    (2019·黑龙江哈尔滨师大附中期中)武汉已总体规划了6大放射状楔形绿色生态走廊:大东湖水系;武湖水系;府河水系;后官湖水系;青菱湖水系;汤逊湖水系。结合武汉城市简图,完成57题。

    5.打通这些湿地风道可以    (  )

    A.缓解城区的热岛效应

    B.发展城区水上观光旅游

    C.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

    D.缓解城市用水紧张的局面

    6.武汉市有众多的湖泊,这些湖泊的主要功能是(  )

    改善城市环境   调节径流,减少洪灾 供水和提供航运之便 作为土地后备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武汉市有丰富的河滩地资源,对这些河滩地的科学开发应    (  )

    A.兴建高档观景(观江)建筑

    B.修建道路、桥梁

    C.辟为市民休闲观光公园

    D.兴建防洪设施

    5A 6.A 7.C [5题,结合材料可以分析,打通这些风道可以促进武汉市的水循环,水循环可以带走热量降低城市温度,因而可以缓解武汉市主城区的热岛效应,A对;打通湿地风道不是拓宽水路,与水上观光旅游的发展无关,B错;湿地风道不是交通线,C错;武汉市淡水资源充足,D错。第6题,武汉城市内部和郊区的湖泊是重要的湿地资源,能够改善城市环境,调节河流径流量,防洪减灾,①②对;武汉市的供水和航运主要依靠长江和汉水,错;湖泊作为湿地,不属于土地后备资源,错。第7题,丰富的河滩地资源是武汉市宝贵的湿地资源,应科学保护和开发,避免出现污染和破坏。兴建高档观景(观江)建筑会破坏当地自然环境,出现大量环境污染问题,A选项不符合题意;修建道路、桥梁会破坏河滩地,导致当地生态系统失衡,不符合当地的可持续发展,B选项不符合题意;辟为公园既能让有限的江景风光资源惠及全体市民,又能最大限度保留植被,促进生态良性循环,C选项符合题意;河滩地不适合兴建防洪设施,D选项错误。]

    考法3 通过统计图表分析,考查森林或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2019·四川德阳一诊)在低碳要求下,林业碳汇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相比于耕地与草地,林地具有更强的碳吸收能力。林地面积和生物量是影响其固碳价值的主要因素。下表是2013年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北方(华北)、西南(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和南方(东南丘陵)四大林区森林固碳价值和林业经济产值统计表(单位:108)据此完成810题。

    林区

    森林固碳价值

    林业经济产值

    甲林区

    1 598.57

    93.81

    乙林区

    1 287.84

    399.19

    丙林区

    568.36

    126.90

    丁林区

    2 163.77

    89.42

    8.与耕地和草地相比,林地具有更强碳吸收能力的原因是单位土地面积上    (  )

    A.水土流失量少      B.枯枝落叶层厚

    C.叶片总面积大      D.生物种类多样

    9.表中代表南方林区的是    (  )

    A.甲林区      B.乙林区

    C.丙林区      D.丁林区

    10.提高丙林区森林固碳价值的主要途径是    (  )

    A.更换绿化树种      B.采林、育林结合

    C.禁止采伐森林      D.营造护田林网

    8C 9.B 10.D [8题,森林的固碳是绿色植物利用叶绿素,在可见光的照射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因此叶片总面积大,光合作用强,对碳的吸收能力强,故C正确。光合作用强弱与其他三项无关,故ABD错误。第9题,南方(东南丘陵)林区主要为人工林区,范围小于我国东北林区和西南林区,但产值最高。第10题,丙林区为我国北方(华北)林区,为我国主要农耕区,风沙危害严重,林地主要为防护林。由材料可知,提高丙林区森林固碳价值应该提高林地面积和生物量,所以针对北方林区应营造护田林网。]

    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中反映人类活动破坏湿地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

    A.甲和丙      B.乙和丁

    C.甲和丁      D.乙和丙

    12.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泥沙含量大增

    B.环境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加速

    C.大量引水灌溉及河流的截流改道

    D.开垦湿地,扩大耕地面积

    11B 12.D [11题,湿地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的作用。人类把湿地破坏后,气候的大陆性会有所增强,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都会增大;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也会增大。第12题,三江平原原来是北大荒,后来被开垦成为北大仓,在粮食增产的同时也导致湿地原有生态系统的破坏。]

    学科素养提能——大题规范解答()|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分析类题目

    命题视角

    设问特点

    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及其成因

    常用分析”“判断”“说明”“简析等行为动词引领,结合区域地图及相关材料,点明设问方向及内容

    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

    (2016·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解题流程] 

    [尝试解答] (1)20世纪70年代(1976),栖息地连成一片;到80年代后期(1987),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

    研究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可知,对环境问题的考查,通常是结合最新的时事材料或研究成果,探究当前困扰人类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解决措施。

    角度一 常见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其思维流程为:

    角度二 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其思维流程为:

    1常见生态环境问题成因类题目的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水土

    流失

    自然原因

    土质疏松;多暴雨冲刷;地表植被覆盖较差;地面起伏大,冲刷力强

    人为原因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坡地开垦

    荒漠化

    自然原因

    气候干旱;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地表多沙质沉积物;全球变暖,蒸发旺盛

    人为原因

    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开发;居民点和道路建设不注意环保

    湿

    自然原因

    气候变干,蒸发加强;沉积物长期积累

    人为原因

    土壤侵蚀;围湖造田;大量引水灌溉;环境污染;河流的截流改向

    自然原因

    气候异常,生物演化

    人为原因

    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商业性伐木,居民烧柴等

    生物

    多样

    性减

    自然原因

    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人为原因

    乱砍滥伐,生物生存环境遭破坏;过度捕猎

    2.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类题目的答题术语

    思考方向

    满分术语

    工程措施

    农业上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平整土地、修筑梯田、引水灌溉、兴建水利设施(打坝淤地,建水库、电站和水渠等)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建立分洪区、蓄清排浑、加固堤坝等;建设工业区和城市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建基础设施、建筑物等;交通工程措施主要有修铁路、公路、飞机场、汽车站、港口等

    生物措施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秸秆还田,封山育林、育草,建立自然保护区,人工繁殖珍稀野生动物,移植珍稀野生植物等

    技术措施

    交通技术措施主要是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深耕改土、科学施肥、科学育种、轮作套种、地膜覆盖、温室栽培、喷灌和滴灌等

    生活措施

    建沼气池、普及省柴灶、以天然气作燃料等

    经济措施

    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如开展多种农业经营;发展农产品加工,使工业由资源消耗型向高科技、节约型转变;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等

    政策措施

    主要有开发性移民,投入资金、劳动力,城市规划或旅游等

    环保措施

    主要有发展生态农业、立体农业和环保产业,控制、治理环境污染,立法进行环境监督、管理、保护,提高环保意识,禁止破坏生态环境等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

    [解析] (1)题,将小老头树的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降水量低于400毫米、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冬春季节多大风相结合即可。第(2)题,该区域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小老头树的存在说明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不利于树木的存活和生长,而且树木的存在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因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相对于草本植物,树木会蒸腾更多水分,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第(3)题,根据前面两题的提示,本题主要从因地制宜、人地协调发展的角度作答。

    [答案] (1)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

    (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

    随堂小测| 检验复习效果

    (教师用书独具)

    (2019·南昌模拟)哈尼族主要聚居在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他们勤劳勇敢,善于开垦梯田。如图为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示意图。这一生态系统被文化生态学家盛赞为江河森林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据此完成12题。

    1.该生态系统中,森林的功能是(  )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净化地表径流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  )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  B.可以避免洪涝灾害

    C.可以获得清洁的水源  D.可以观赏梯田美景

    1A 2.C [1题,由材料可知,该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位于我国云南省,森林位于山地的最高处,森林的功能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地表径流;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是我国北方森林的主要作用;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是城市森林的主要作用。第2题,梯田的高度与劳动强度无关;该地地势较高,不易发生洪涝灾害;对当地人来讲,梯田不算是美景了;村寨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可以避免稻田使用化肥、农药污染居民的饮用水,获得清洁的水源。]

    下表为我国某区域主要湿地类型面积(hm2)变化统计表。读表,完成35题。

    年份

    1980

    1990

    21世纪初

    坑塘

    3 000

    12 948

    18 846

    水库

    1 954

    12 832

    14 410

    盐场

    335

    2 627

    3 721

    苇田

    69 224

    32 721

    24 382

    水田

    4 764

    25 409

    19 103

    潮间带

    80 000

    86 068

    101 904

    3.据表可知,该区域(  )

    A.坑塘、水库面积不断减少  B.水田面积不断减少

    C.水库面积增速最快      D.湿地面积增加

    4.该区域天然湿地面积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  B.围湖造田

    C.沿海泥沙淤积   D.围海造陆

    5.与1980年相比,21世纪初该区域(  )

    A.物种多样性有所增加  B.水鸟栖息地减少

    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天然湿地面积增加

    3D 4.C 5.B [3题,分析表格数据可知,1980年到21世纪初,坑塘、水库面积在扩大;水田面积在1980年到1990年增加,1990年到21世纪初减少;盐场面积增速最快;该区域湿地面积在增加。第4题,从统计数据可看出,潮间带(即沿海滩涂)面积增加多,净增加21 904 hm2,表明沿海泥沙淤积面积增加较多;围海造陆会导致沿海滩涂等湿地减少;围湖造田会导致天然湿地面积减少;区域土地资源开发,如苇田变水库、坑塘等,可导致人工湿地面积增加,而不会使天然湿地面积增加。第5题,从统计数据可看出,苇田等天然湿地面积减少,水库、水田、盐场等人工湿地面积增加,反映出水鸟的栖息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有恶化的趋势等。]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3部分第10章第2节区域重要生态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湿地、森林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