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3部分第11单元第1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学案 0 次下载
-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3部分第11单元第2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学案 0 次下载
-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3部分第12单元第1节流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长江流域为例 学案 0 次下载
-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3部分第12单元第2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学案 0 次下载
-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3部分第12单元第3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学案 0 次下载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鲁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3部分第11单元第3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展开第三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南水北调为例
最新考纲 | 考法指南 | 核心素养 |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 以区域图为背景,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调配路线的选择,调配的原因以及对调出区、调入区和沿线的影响。 | 1.综合思维:通过对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分析,探讨该工程建设的原因及意义。 2.人地协调观:通过对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分析,树立合理利用资源,促进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
[教材内案例] 南水北调
1.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
(1)
(2)长江成为南水北调水源地的原因
①流域面积广,水量丰富,流量稳定。
②调水距离近
2.南水北调工程方案
西线 工程 | 位于青藏高原上,可自流供水,但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 |
中线 工程 | 从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和三峡库区引水,可自流供水给华北平原大部分地区 |
东线 工程 | 位于第三级阶梯东部,在黄河以南因地势北高南低,需抽水北送 |
3.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1)积极意义
社会效益 | 改善调入区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国内外资金;缓解争水矛盾,利于社会安定 |
经济效益 | 促进调入区的经济发展 |
生态效益 | 增加调入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控制地面沉降 |
(2)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以东线工程为例)
①长江径流量减少,枯水季节,海水上溯,引起河口地区盐度升高,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②长江泥沙淤积加重,航道淤塞。
③对沿线地区水生生物的生长带来不利影响。
④沿线土壤易发生盐碱化。
⑤沿线有油田、煤矿及工业发达的城镇,污水排放多,降低水质。
[教材外案例] 西气东输
1.西气东输的线路
读西气东输线路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一线工程线路:由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经甘、宁、陕、晋、豫、皖、苏最后到达上海。
(2)二线工程线路:主干由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向西与中亚天然气管道相连,南至广州。
2.西气东输的原因
(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①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产生一系列环境问题。
②北煤南运给我国的交通运输带来很大的压力。
③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①天然气资源分布的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②陆上四大气区:新疆、青海、川渝和陕甘宁。
③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3.西气东输的意义
影响 | 表 现 |
对西部 地区 |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
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 |
对东部 地区 | 缓解能源紧缺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
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 |
对东西 部协调 | 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
对环境 | 东部地区,天然气部分替代煤炭,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
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 |
考法1 通过区域图及相关材料分析水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美国某州盛产蔬菜和水果,该州通过“北水南调”工程和“水银行”(调剂州内水资源余缺的管理机构)运作,较好地解决了州内水资源供需矛盾。下图为该州“北水南调”工程示意图,下表为该州“水银行”交易统计表。据此回答1~2题。
年份 | “水银行”买入 | “水银行”卖出 | ||
价格(美元/m3) | 水量(亿m3) | 价格(美元/m3) | 水量(亿m3) | |
1991 | 0.10 | 10.12 | 0.14 | 8.15 |
1992 | 0.04 | 2.34 | 0.06 | 1.97 |
1993 |
| 0 |
| 0 |
1994 | 0.04 | 2.72 | 0.06 | 2.09 |
1.该州实施“北水南调”的地理背景是( )
①自北向南地势逐渐升高 ②北部地区湿润多雨
③农业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 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较密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1993年该州“水银行”没有运作,是因为当年中南部地区( )
A.节水技术改进,用水效率提高
B.产业结构调整,用水量减少
C.水价过高,需水方难以承受
D.降水量增加,水资源充足
1.B 2.D [第1题,由图可知加利福尼亚州地势北高南低(河流大致由北向南流)。第2题,产业结构调整及水资源利用率提高不会使“水银行”的运作仅停止一年,故A、B错误。由表可知,多年“水银行”卖出价格相差不到0.1美元,C错。可能因为该年份气候异常导致降水量增加,使水资源充足,进而无需买入水资源,“水银行”没有运作。]
考法2 通过区域图文材料,考查南水北调选线原因及影响
(2018·浙江联考)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的省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也是可以全程自流的调水工程。读河南省地形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3~4题。
3.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起伏 B.水源供应
C.降水总量 D.城市分布
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河南省受水地区的主要影响是( )
A.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河道淤积
B.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灾害威胁
C.有利于减轻土地的盐碱化问题
D.回补地下水,遏制生态环境恶化
[解题流程]
[尝试解答] 3.A 4.D
[再练一题](教师用书独具)
(2019·大庆模拟)埃及的西水东调工程西起尼罗河三角洲,引尼罗河水至西奈半岛北部的阿里什河谷,主干线全长262千米,主要由苏伊士运河以西渠道、穿苏伊士运河输水隧洞、西奈北部输水工程三部分构成,规划开发耕地378万亩。西奈北部输水工程基本在沙漠地区进行,在到达阿里什河谷之前采用压力管道输水,并在灌区建设排水系统。下图示意埃及西水东调工程位置及线路。读图,完成(1)~(3)题。
(1)埃及兴建西水东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
A.为东部工业、城市发展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B.形成水系之间的便利通道,利于航运发展
C.调节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分配,防治洪涝
D.完善西奈半岛灌溉系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2)西奈北部输水工程在到达阿里什河谷之前采用压力管道输水,其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土壤 D.水源
(3)西奈北部输水工程在灌区建设排水系统主要是为了预防( )
A.尼罗河断流 B.灌区土地盐碱化
C.降水量增加 D.河流含沙量增加
(1)D (2)A (3)B [第(1)题,西奈北部地势平坦,适于农耕,但地表大部分为沙漠所覆盖,非常缺水,从尼罗河调水,主要是为了完善西奈半岛灌溉系统,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选D。第(2)题,尼罗河三角洲地势低平,穿越苏伊士运河的工程两端又有水位控制,因此西水东调工程不能自流输水,需要设有抽水泵站,逐级提水东调。在到达阿里什河谷之前,由于地形复杂,需采用压力管道输水。选A。第(3)题,埃及气候炎热干燥,在干旱地区,不合理的灌溉容易导致土地盐碱化。灌区建设排水系统主要是为了预防灌区土地盐碱化。选B。]
考法3 以西气东输管线建设为载体考查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背景
(2019·湖北联考)读下图,回答5~6题。
5.第一条西气东输管道没有直接在东南直出甘肃,而是绕道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其主要原因是( )
A.节约管道建设成本
B.带动宁夏、陕西等地的经济发展
C.补充气源
D.保护东部的生态环境
6.图中反映出我国油气分布与消费方面的特征是( )
A.油气资源分布西多东少
B.油气资源分布西少东多
C.油气消费西多东少
D.油气消费东西平衡
5.C 6.A [第5题,宁夏、陕西北部与山西天然气资源也很丰富,西气东输线路从此地经过可以补充气源。第6题,我国油气在分布地与消费地空间上呈现出不平衡现象,油气资源分布具有西多东少的特点,而油气资源的消费则相反,这使得我国必须大范围调配能源资源。]
考法4 结合图文材料考查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7.读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缅油气管道工程是我国实施能源战略的重点项目,年设计输油量2 200万吨,也是我国管道建设史上建设难度最大的工程之一。
材料二 下图为中缅油气管道线路示意图。
(1)简析中缅油气管道工程建设难度大的原因。
(2)简述中缅油气管道的修建对缅甸发展的有利影响。
(3)我国已规划布局了西北(中亚)、东北(俄罗斯)和海上三大油气战略通道,建设中缅油气管道的意义何在?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中缅油气管道所经地区为东南亚西北部及我国西南地区,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区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众多,可谓山高谷深,地质活动频繁。第(2)题,管道建设对沿线地区的有利影响主要从经济和社会两个角度分析。第(3)题,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可以增加我国能源进口渠道多元化,可保证能源进口的稳定和安全。
[答案] (1)地形复杂,多高山峡谷;处在地质活动带上,地质灾害多发;降水丰富且集中,洪涝灾害频发。
(2)中缅油气管道的建设,可带动缅甸沿线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也可满足沿线油气需求。
(3)可形成多元化进口渠道,最大限度地保障能源进口的稳定和安全。
[解题技巧] 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方法
我国先后实施了若干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如: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而这些问题亦成为地理学科中较重要的问题。要掌握此类问题,需按以下思路进行:
1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的分析思路
①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a.资源的地区分布差异;b.资源的地区供求关系差异。
②调入地资源紧张的原因:a.本地少;b.消耗量大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c.利用不合理浪费、污染。
2解决该资源短缺途径的分析思路
开源节流资源跨区域调配,寻找替代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治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3跨区域资源调配线路选择的分析思路
①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②新建线路短、施工难度小、建设成本低;③安全系数高;④对沿线自然环境的影响小。
4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从输出地、沿线、输入地三个方面分析有利影响与不利影响。
考法5 结合最新的资源跨区域调配通道建设,考查其他的资源跨区域调配
(2019·江苏联考)山东省规划设计的锡盟——山东特高压交流工程、上海庙——山东特高压直流和榆横——山东特高压交流工程三条新通道全部获国家批复,“外电入鲁”取得了实质性的重大突破,到2017年三条输电通道全部建成后,可新增省外来电1 800万千瓦左右。读外电入鲁通道规划示意图,回答8~9题。
8.外电入鲁的原因是山东省( )
①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 ②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③距离输电地近,送电方便 ④酸雨危害日益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9.外电入鲁给山东省带来的影响有( )
①能源结构更趋合理 ②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多
③硫氧化合物排放增多 ④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A 9.D [第8题,外电入鲁的主要原因是山东省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同时能源以煤炭为主,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山东的酸雨不严重,距离输电地并不近。第9题,外电入鲁,优化了山东的能源结构,减少了有害物质的排放,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学科素养提能——大题规范解答(六)| 资源跨区域调配答题模板
命题视角 | 设问特点 |
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 常用“分析”“说明”“评价”“指出”“判断”“阐述”等行为动词引领,结合资源跨区域调配路线图及相关图表资料点明设问方向及内容。 |
评价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的选择方案 | |
阐述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或影响 |
(2015·广东高考)山东省南部的南四湖,由微山湖、昭阳湖、独山湖、南阳湖组成,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通道,沿湖地区工业以煤炭、电力、造纸为主。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南四湖地理位置示意图。(下图)
(1)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后对南四湖地理环境可能带来的有利影响。
(2)为了满足调水的水质要求,南四湖沿湖地区工业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
[解题流程]
―→
——
——
[尝试解答] (1)南四湖水量增加,湖面扩大,使周围地区气候湿润;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水量增加,利于通航;利于发展养殖业及旅游业。
(2)禁止沿湖地区发展污水排放量较大的工业;加强工业污水处理技术及循环使用;加强对沿岸工业监督检查,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解答资源跨区域调配类问题的主要思维流程总结如下:
角度一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其思维流程为:
角度二 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的选择,其思维流程为:
角度三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其思维流程为:
1.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
思考方向 | 答题术语 |
资源分布状况 | ①资源地区分布不均 ②资源在空间上不具有流动性 |
资源消费状况 | ①资源输出区:资源丰富,经济较落后,资源生产大于消费 ②资源输入区:资源缺乏,经济发达,资源生产小于消费 |
2.资源调配线路的选择
思考方向 | 答题术语 |
消费能力 | 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
线路长短; 施工难度 | 线路长(短),地质复杂(稳定),施工难度大(小),建设成本高(低) |
对环境影响 | 线路经过生态稳定(脆弱)地区,避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
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思考方向 | 答题术语 | |
对调入区 | 环境意义 | 改善生态环境;缓解区域能源、资源的短缺;促进资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
的意义 | 社会经济 意义 | |
对调出区 | 环境意义 | 有利于环境保护;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
的意义 | 社会经济 意义 | |
对两区域的协调发展 | 加强了区域间的交流;有利于带动文化、经济的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
(2019·吕梁模拟)下图为西气东输三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指出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建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生态问题,并分析原因。
(2)试述西气东输三线工程对中亚地区社会和经济的有利影响。
(3)福建省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缓解能源短缺问题?
[解析] 第(1)题,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主要经过干旱地区,建设过程中植被破坏后会造成土地的荒漠化。第(2)题,对社会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就业方面,对经济方面的影响主要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并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第(3)题,主要从提高能源利用率、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实施能源调配等方面进行考虑。
[答案] (1)土地荒漠化或土地沙漠化。铺设管道,挖掘地表,植被破坏后不易恢复;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以温带荒漠和温带草原为主,植被稀疏。
(2)社会方面: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经济方面: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且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沼气能等新能源,使能源结构多样化;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耗能产业;进行其他能源跨区域调配等。
随堂小测| 检验复习效果
(教师用书独具)
黄淮海流域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于2014年年底通水,该工程大大缓解了黄淮海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增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有利于提高晋煤水运的能力
C.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D.带动沿线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2.黄淮海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是( )
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 ②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 ③地面硬化,降水利用率低 ④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 ⑤植被缺乏,水土流失严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⑤ D.②④⑤
1.D 2.B [第1题,大量调水,汉江水量会减小,从而减轻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晋煤主要是靠铁路运输,不是水运;中线工程对海河流域影响不大。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北方地区的缺水状况,促进北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所以D正确。第2题,黄淮海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的原因:自然因素主要有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人为原因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所以B正确。]
2017年11月12日,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最后一道焊口在黑龙江塔河县呼玛河南岸完成。该工程始于黑龙江省漠河县,途经黑龙江、内蒙古两省区,止于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同区,管道全长941.8 km,是国内全自动焊接占比最高的长输管道。2018年1月,中俄原油管道二线工程正式投产,从东北输油管道进口的俄罗斯原油由原来的每年1 500万吨增加到3 000万吨。据此完成3~5题。
3.该工程建设面临的主要自然困难是( )
A.地形、地势复杂 B.气候干燥寒冷
C.冻土融沉 D.沼泽湿地广布
4.该工程采用全自动焊接技术,主要目的是( )
①节约能源消耗 ②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③降低焊工劳动强度 ④加快工程建设速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该工程建成投产,能够( )
A.促进国内石油开采
B.填补东北地区的石油资源供应缺口
C.增加外汇储备,稳定东北就业
D.优化当地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
3.C 4.C 5.B [第3题,该工程始于黑龙江漠河,终点在大庆市,纬度位置较高,有季节性及多年冻土分布,可推断管道建设面临的最大困难应该是冻土融沉。地形、地势、寒冷的气候及沼泽湿地有影响,但不是影响工程建设的主要因素。第4题,采取全自动焊接技术,并不能节约能源,但能够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加快工程建设速度;能降低焊工劳动强度,但这不是其主要目的。第5题,二线工程建设,对增加东北地区石油供给,填补本地原油减产带来的石油资源供应缺口,有直接的作用,但不会促进国内石油开采;石油并不是清洁能源,故该工程建成投产不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城市大气质量;进口石油,能减少我国外汇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