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2部分第5章第2节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2部分第5章第2节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01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2部分第5章第2节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02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2部分第5章第2节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03
    还剩1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2部分第5章第2节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

    展开

    第2节 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

    最新考纲

    考法指南

    核心素养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以人口迁移统计图表为载体,常与工业扩散、产业转移和国土开发等内容相联系,考查人口迁移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影响,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如2018·全国卷·T45,2016·全国卷·T45,2014·全国卷·T1011

    1.区域认知:定位区域位置、熟知不同区域间的环境及经济发展差异。

    2.综合思维:通过对人口迁移案例的分析,判断区域人口空间变化并分析原因、影响等。

    3.人地协调观:探讨人口迁移对人口迁入与迁出地的影响,趋利避害,促进人口迁移与社会协调发展。

    知识点一|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

    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

    (1)概念:人们永久性或长期性的跨越行政区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2)迁移方向

    (3)分类

    国际迁移:包括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

    国内迁移: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主要类型。

    2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1)根本原因:不协调的人地关系

    (2)具体因素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人类总是希望移居到自然环境比较优越、自然资源比较丰富的地区

    环境恶化、自然灾害也会导致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经济因素

    地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也就越频繁

    城市化的推进,大型建设项目的布局,区域的大规模开发,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

    人口迁移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政治因素

    由政策因素所导致的人口迁移,往往具有比较强的组织性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常常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社会文化因素

    文化教育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越来越明显

    家庭和婚姻是影响青年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

    宗教信仰、种族、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也曾导致过大规模人口迁徙

    1深刻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因素

    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案例

    气候

    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并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人口迁移

    美国许多老年人退休后由东北部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

    淡水

    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从而决定着人口迁移的方向和规模

    逐水草而居是早期人口迁移的最基本形式

    土地

    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迁移

    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新的土地而迁移

    矿产

    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制造业的发展影响着人口迁移

    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等矿业城市的形成

    自然灾害环境恶化

    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环境变化而迫使人口迁移

    图瓦卢因海平面上升而举国搬迁

     (2)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3)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影响明显的因素

    2准确把握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发展变化

    (1)社会经济因素已然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自然环境曾经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适应力、控制力的增强,自然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作用正在逐步减弱,社会经济因素成为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但是自然环境仍是影响人口迁移的基础因素。

    (2)产业结构调整对人口迁移的影响

    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要求发生变化。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

    考法1 结合统计图表分析、考查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2018·全国卷)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量变化。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  )

    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

    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

    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

    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

    2.该直辖市是(  )

    A.北京市         B.天津市

    C.上海市  D.重庆市

    [解题流程]

    1C 2.D [1题,根据材料可知,户籍人口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图中显示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当地有一部分户籍人口外出打工,且外来务工人口少于外出务工人口,A错误;图中显示户籍人口和常住人口数量差额缩小,常住人口增长快于户籍人口,说明当地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吸引了外来务工人口在本地就业,C正确;根据图示信息,不能判断当地老年人口比例变化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变化情况,BD错误。故选C。第2题,图中显示户籍人口多于常住人口,说明当地有一部分户籍人口外出打工,北京、天津、上海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人口迁入地区,重庆位于我国西部地区,是人口迁出地区,D正确。故选D]

    [再练一题](教师用书独具)

    (2014·全国卷)下图显示某国移民人数及其占总人口比例的变化。读图,完成(1)(2)题。

     (1)下图所示的四幅图中,符合该国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   B   

    C   D

    (2)该国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的时段为(  )

    A19101930年   B19301950

    C19501970 D19701990

    (1)A (2)C [(1)题,本题考查人口数另计算的能力,依据移民占总人口比例等于移民人数与总人口数之比可计算出各时期人口数量,1930年约为125百万,1950年约为143百万,1970年约为200百万,1990年约为210百万,据此可判断出图符符合该国人口增长情况,故A正确。第(2)题,本题考查人口自然增长的计算,人口自然增长也就是不考虑移民人类的增长,依据上题计算出各代人口总数,以及图中对应的移民人口数如1910年总人口数约为90的而移民总数为13百万,则不考虑移民的人口数另为77百万;再依次计算出1930195019701990年的人口数量,可以看出1950197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数量最多,故选C项。]

    考法2 结合区域分布图,考查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下图是20002010年我国人口变动情况分布示意图(不含港澳台数据)读图,回答34题。

    3.我国人口数量的变化特点有 (  )

    直辖市的人口数量都增加

    东部沿海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都增加

    中部大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减少

    西部人口数量减少的省级行政区最多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4.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有   (  )

    人口增加的地区自然增长率都高

    人口减少的地区人口迁出多于迁入

    人口增加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都高

    经济水平高的地区一般吸引人口迁入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3B 4.D [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重庆市的增加人数0,即人口数量没有增加;东部沿海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均有所增加;中部地区多数省级行政区人口数量增加;西部的甘肃、四川、贵州和重庆人口数量均有减少,占我国人口数量减少省级行政区的多数。第4题,人口数量增加,可能是人口自然增长造成的,也可能是人口迁移造成的;中西部众多省级行政区的人口数量也都有增加,但是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口减少的地区主要是人口迁出多于人口迁入;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对人口的吸引力较大。]

    考法3 依据文字材料分析,考查人口迁移的原因

    (2016·全国卷)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近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57题。

    5.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6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

    服务设施齐全 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 适宜就业机会多 生态环境较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知识密集型产业

    5A 6.C 7.D [5题,上海市吸引外来人口的主要动力在于其经济发达,工、商业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大,可以为外来劳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更高的收入。外来常住人口减少反映其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对劳动力需求减少。结合材料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可以判断:由于上海市的劳动力导向型企业转移到了周边中小城市,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对劳动力需求减少,人口出现了负增长;食品价格、环境质量、交通状况是影响人口变化的次要因素。第6题,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外来常住人口。结合我国实际可知,人口迁移(流动)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就业和生活,因此人口迁往中小城市说明中小城市适宜的就业机会多。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人口流动趋势与中小城市承接了上海市的产业转移有关。第7题,结合前面两题分析可以看出上海市原有产业(劳动力导向型产业)大量迁出,上海市产业结构升级,对廉价劳动力的需求减少。结合材料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可以看出上海市对廉价劳动力需求减少、对高素质人才需求增加,由此可以判断上海市今后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知识密集型产业。]

    知识点二| 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的影响

    (1)历史上国际人口迁移的影响

    开发了新大陆,建立了一些移民国家,促进了人种、文化的交流。

    (2)国内人口迁移的意义

    促进了国土资源的开发、文化交流与经济发展等。

    (3)人口迁移的影响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

     

    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发展。

    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2地域文化与人口

    (1)文化背景与人口

    婚俗

    宗教:为了扩大势力,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

    (2)中国文化与人口

    生育

    职业选择:从学而优则仕全民皆商

    人口流动: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考法1 通过实例分析,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

    (2018·合肥市一模)下图示意京、蜀、浙、新四个省级行政区2010年常住人口总数及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人口净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  )

    A.京、蜀、浙、新    B.京、浙、蜀、新

    C.浙、京、蜀、新  D.浙、蜀、新、京

    22005—2010年四地区人口迁移带来的影响是(  )

    A.加快地区老龄化进程,减轻了养老负担

    B.缓解地区的人地矛盾,有利于增加收入

    C.加强地区与外部的交流,促进了资源开发

    D.缓解地区劳动力短缺,有利于经济发展

    1B 2.D [1题,京、浙地区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应是人口净迁移率较高的两个省级行政区,而浙常住人口总数又明显高于京,故为京,为浙;蜀是我国人口大省,常住人口总数比新多,故为蜀,为新。第2题,地区人口净迁入,年轻劳动力人口增多,可减缓老龄化进程,减轻养老负担,A错;地区人口净迁入,人口增多必然加剧人地矛盾,B错;地区人口净迁出,劳动力人口减少,不利于资源开发,C错;地区人口净迁入,可缓解劳动力短缺,有利于经济发展,D对。]

    读下表,回答34题。

    2000年地级及以上城市按人口规模分组的人口迁移规模

    城市规模

    城市个数()

    省内迁移(万人)

    省际迁移(万人)

    总迁移(万人)

    占城市总迁移人口比重(%)

    500万人以上

    9

    635

    1 670

    2 305

    44.27

    200万~500万人

    19

    599

    435

    1 034

    19.86

    100万~200万人

    66

    537

    322

    859

    16.49

    50万~100万人

    105

    489

    283

    772

    14.83

    20万~50万人

    61

    164

    66

    230

    4.42

    20万以下

    3

    5

    2

    7

    0.13

    合计

    263

    2 429

    2 778

    5 207

    100.00

    3.此表说明(  )

    A.各个级别的城市都以省内人口迁移为主

    B.城市规模越小,省内与省际迁移数量之比越大

    C.我国城市人口迁移总规模不到0.6亿人

    D.我国城市人口规模以50万~100万人为主

    4.目前500万人以上城市人口迁移的影响有(  )

    增大城市养老压力 促进该城市经济的发展 社会治安压力加大 城市空间利用率进一步降低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3B 4.C [3题,由表格可以看出:500万人以上城市以省际人口迁移为主,其他城市以省内人口迁移为主,A项错误;城市规模越小,省内迁移数量与省际迁移数量之比越大,B项正确;该表格统计的是地级及以上城市人口迁移规模,不是我国城市人口迁移总规模,C项错误;因表中没有统计我国所有城市人口规模,故不能确定D项是否正确。第4题,表中500万人以上城市以人口迁入为主,迁移人口以中青年劳动力为主,能减轻本市养老压力,故错误;人口大量迁入,劳动力数量增加,会促进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正确;由于人口数量增大,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等社会问题突出,社会治安压力加大,正确:人口增多,城市中土地价格上涨,会促使城市空间利用率进一步提升,错误。]

    考法2 结合社会热点,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

    (2019·河北沧州模拟)在我国,从城镇回农村创业已成为一种潮流。农业部数据显示,近年来从农村流向城镇的各类人员返乡创业人数累计为570多万,其中农民工返乡创业累计达450万人。这些归雁在活跃农村经济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成为我国经济的一个新亮点。据此完成57题。

    5.在我国,归雁经济出现的主要原因有  (  )

    原就业地的生活压力较大 ②“归雁地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强 家乡气候条件的改善 原就业地医疗卫生水平的下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归雁经济给归雁地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

    A.城市环境污染加剧

    B.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

    C.城市失业率上升

    D.乡村土地撂荒,无人耕种

    7归雁经济创业者们具有的优势是  (  )

    A.市场竞争意识强,营销渠道广

    B.创业理念先进,愿望强烈

    C.务工经商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D.广阔的融资渠道

    5A 6.B 7.C [5题,原就业地经济水平提高,消费水平提高,生活压力较大会成为农民工返乡的推力,正确;归雁地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强,成为了归雁经济的拉力,正确;归雁经济是指农民工返乡创业,与气候条件几乎没有关系,错误;原就业地经济发展状况较好,不会出现医疗卫生水平的下降,错误。第6题,农民工返乡创业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使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第7题,归雁经济创业者们一般都是在城市打拼过的务工经商人员,他们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较当地居民有很大优势。]

    [再练一题]

    (2018·重庆六校联考一模)360大数据中心基于9亿用户春运前夕至除夕的迁徙态势,发布了2017年春节空城指数,全面展示了春运期间的国民迁徙路。广东的东莞、佛山、广州和深圳等四个城市空城指数位列前五。而江西、湖南、河南等成为春节前流入人口较多的省份,江西堪称最省份。据此回答(1)(2)题。

     (1)空城给城市带来的影响是(  )

    A.环境人口容量提高

    B.环境质量改善

    C.城市化水平降低

    D.企业用工成本提高

    (2)春运期间国民大迁徙的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因素

    B.社会文化因素

    C.政策因素

    D.科技因素

    (1)D (2)B [(1)题,空城是农民工返乡造成的,必然引起城市劳动力短缺,导致劳动力工资提升,企业用工成本提高,D对;环境人口容量受科学技术、资源、综合生活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农民工返乡对其影响甚微,A错;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空气产生的污染少,B错;农民工并不是城市常住人口,而且返乡是短期的,对城市化水平没有明显影响,C错。第(2)题,春运期间国民大迁徙的影响因素是春节的来临,传统佳节合家团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属于社会文化因素。B对。]

    1辩证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分析时应辩证全面。,2关注区域:人口迁移涉及迁出地和迁入地,无论是对迁出地还是对迁入地都产生巨大影响,分析时应瞄准迁移区域。,3抓全角度:人口迁移主要对生态环境、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产生影响,分析时应从这三大要素入手,全面分析。,4落脚具体: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常落脚在一些具体指标上,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

    随堂小测| 检验复习效果

    (2018·海南高考)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安徽省2017年常住人口达6 254.8万人,比上年增加59.3万人。20012017年安徽省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如下图所示,同期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据此完成12题。

    12005年和2010年该省常住人口大量减少,表明该省当年(  )

    A.外出求学人数剧增    B.外出务工人员激增

    C.外出旅游人数剧增  D.外来务工人员剧减

    22013年后该省(  )

    A.人口出生率大幅提高

    B.劳动力缺口逐渐缩小

    C.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

    D.老龄化问题得到解决

    1B 2.C [1题,安徽省地处我国中部地区,经济欠发达,大量人口外出务工,从而导致人口大量减少。我国招生是有计划进行的,不会在某年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外出旅游不会改变居民常住人口的身份。第2题,2013年后安徽省常住人口增长率稳定在0.7%以上,但该省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0.6%0.7%,说明人口迁入较多,而以前安徽省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因此人口回流现象渐明显。图中没有信息显示安徽省是否存在劳动力缺口及老龄化问题。]

    读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变化图,回答34题。

    3.图中人口迁移变化的原因是(  )

    A.东南地区经济发展,上海对人口吸引力下降

    B.中部地区经济开发,安徽人口迁入量增大

    C.浙江山地多平地少,早期以人口迁出为主

    D.东部地区文化差异导致人口迁移方向不同

    4.甲曲线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

    A.山东  B.江苏

    C.江西  D.广东

    3B 4.C [3题,上海人口迁入量呈现下降趋势主要是由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大量就业岗位向周边省份转移,A项错误;中部地区经济开发政策逐步落实,特别是皖江城市带建立,安徽人口以迁入为主,B项正确;浙江早期人口以迁出为主,原因主要是社会经济方面,而不是自然方面,C项错误;东部地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产业类型差异,D项错误。选B。第4题,从图中可看出,甲地以迁出为主,且迁出量先增大后减小;山东、江苏、广东均属于东部沿海省份,经济较为发达,人口以迁入为主。选C]

    (2019·辽宁五校协作体联考)读我国某农村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完成56题。

    5.图示反映该村  (  )

    A.位于浙江省沿海地区

    B.环境优美,迁入人口多

    C.医疗卫生水平高

    D.受经济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率高

    6.该村人口现状可能给当地带来的问题有(  )

    养老服务难以保障 加重就业负担 劳动力短缺

    土地养老杯水车薪 使环境人口容量降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5D 6.B [5题,读图可知,该村劳动年龄人口比例小,少年儿童人口比例大,说明该村人口迁移以人口迁出为主,应位于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AB错;欠发达地区一般医疗卫生条件差,C错;该村大量劳动力迁出到就业机会较多、收入较高的经济较发达地区就业,D对。第6题,读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村劳动力迁出比例大,会使当地劳动力短缺,养老服务难以保障,由于大量劳动力人口迁出,当地就业压力小,①③对,错。大量劳动力人口迁出,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不足,土地养老杯水车薪,对。由于大量劳动力人口迁出,加强了与外界联系,从外部获得了资源,提高了该村的环境人口容量,错。]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0版新一线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教学案:第2部分第5章第2节人口迁移 地域文化与人口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