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必修3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课时作业
展开 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旅游资源的形成及影响是由自然地理条件和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两部分组成的。
2.通过对旅游资源形成的自然条件的理解,学生知道自然地理条件对旅游资源的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旅游资源形成的自然条件的理解,学生知道自然地理条件对旅游资源的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学生进一步树立热爱、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自然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
教学难点:影响旅游资源的自然地理因素和人文地理因素。
教学活动
活动1 【教案】1.3旅游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复习提问】
1、旅游资源具有哪些特性?
2、旅游资源具有哪些类型?
【新课导入】我们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可供游览的风景和名胜古迹不胜枚举,无论是泰山日出、长江三峡、黄山奇峰、桂林山水,还是万里长城、北京故宫、敦煌石窟、布达拉宫,无不令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那么这些旅游资源是如何形成的?与哪些因素有关?其分布有何规律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
一、旅游资源的形成
各种旅游资源都是自然和人文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其中自然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人类活动对优美自然环境资源的被认知,提升其文化内涵,显然具有重要的影响,甚至对一些旅游景点、景区的形成起到主导作用。
(一)自然地理条件是旅游资源形成的基础
自然地理条件对旅游资源的景点、景区的自然特征有决定性的影响。特别是地表起伏的地貌形态,既有直接的造景作用,又有间接的育景作用,是一类重要的旅游资源。也就是对上一节内容中旅游资源类型中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的影响特别明显。
自主探究一:全班分成八组,自主阅读教材12——16页,前四组要求至少总结出一种地貌景观,五六组负责补充其他自然地理条件影响的地貌景观,七八组任务重一些,负责点评每组总结的内容正确性。要求每种地貌景观的总结按照成因、分布、景观特色、实例四个方面来分析。时间是10分钟!
1、火山地貌景观
成因——岩浆活动强烈,岩浆喷出地表(内力作用)
分布——在以内力作用为主的构造带上
景观特色——火山锥、火山湖、熔岩流、熔岩台地等
实例——美国夏威夷火山国家公园、冰岛火山地貌、五大连池
2、花岗岩地貌景观
成因——岩浆侵入→冷凝成岩→上升成山→球状风化→形成景观
分布——我国东部地区的中山
景观特色——多峭壁、怪石
实例——华山、黄山、九华山
3、砂岩地貌景观
成因——砂岩→风化作用、流水侵蚀作用→形成景观
分布——我国东部地区的中山和低山
景观特色——石英砂岩峰林、丹霞地貌
实例——武陵源、广东丹霞山、武夷山
4、喀斯特地貌景观
成因——石灰岩→流水溶蚀侵蚀→形成景观
分布——云贵、广西
景观特色:a、地上——峰林、峰丛b、地下——溶洞
实例——桂林山水、云南路南石林
5、雅丹地貌景观
成因——风力侵蚀→形成景观
分布——西北(罗布泊地区)
景观特色——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风蚀垄槽等
实例——风湿蘑菇、风蚀柱、风蚀城堡
(二)人类活动与旅游资源开发
教师点评:选择山前平原、江河之滨、植被繁茂之地等自然环境优越的地方,以便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从微观层面来看,人们在修建园林、寺庙、宝塔、陵墓时,十分注重选择山清水秀之处,强调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协调统一。在古代,我国的规划师与建筑师追求“天人合一”的完美境界,创造了大量流芳千古的经典之作。
教师点评: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旨在保持革命传统,发扬革命精神,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所形成的纪念地和标志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英烈事迹和献身精神,是宝贵的革命财富,也是“红色旅游”的重要客体。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时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43度,东经99,答案,6千米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精品测试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3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第二节 人类活动与环境问题精品测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容量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容量课时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实施生态移民考虑的首要因素是,生态移民工程的成功实施,图中a、b分别表示,与图中b呈正相关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