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湘教版必修2第三节 人口迁移第2课时课时作业
展开1.2人口迁移(第2课时)
一、选择题
1.“旧大陆”是指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欧洲认识的世界,包括欧洲、亚洲和非洲;相对于“旧大陆”,美洲和大洋洲洲属于所谓的“新大陆”。15世纪,世界人口由“新大陆”迁往“旧大陆”,原因是( )
A.战乱造成人口大量迁移 B.新大陆经济发达
C.新大陆的发现、欧洲殖民主义的扩张 D.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2.关于我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鸦片战争以后,导致中原人口大规模向西南、西北迁移
B.“安史之乱”、“靖康之难”造成中原人口大规模北迁
C.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
D.我国人口迁移促进了我国多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23642万人,乡村人口减少1643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4.21个百分点。据此完成3~4题。
3.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城镇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政策因素 B.经济因素
C.文化因素 D.交通因素
4.上述现象对农村造成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 )
A.人口老龄化加剧 B.留守儿童减少
C.生态环境恶化 D.劳动力素质提高
材料—:从清朝初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迫于生计的大批华北穷苦百姓历尽艰辛,闯荡到东北大地谋求生存。在这股移民大潮中,尤以山东人最多,是我国近代最大的一次移民浪潮,被称为“闯关东”。
材料二: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超过黑龙江,由此导致了两地人口迁移的方向出现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的现象。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不同时期人口迁移图。据此完成5~7题。
我国东北地区不同时期人口迁移路线
5.促使山东、河北等地老百姓“闯关东”的原因主要是( )
A.华北地区自然灾害频发,社会不安定
B.华北地区地形崎岖,不适合人类居住
C.东北地区经济发达,需要大量劳动力
D.东北地区气候温暖,自然条件优越
6.改革开放以后,“雁南飞”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政策 B.家庭婚姻 C.自然因素 D.经济因素
7.“雁南飞”对东北地区的影响是( )
A.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 B.提供了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C.促进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D.增加了环境承载力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我国在流动人口方面,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其中,市辖区人户分离人口为11694万人,流动人口为37582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2484万人。与2010年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88.52%,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192.66%,流动人口增长69.73%。据此完成8~10题。
8.下列关于人户分离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人户分离的原因是政策 B.人户分离的原因是经济
C.人在户不在指的是迁出地 D.人不在户在指的是迁入地
9.下列省级行政区域中,“人在户不在”最严重的是( )
A.重庆 B.辽宁 C.河南 D.广州
10.“人不在户在”对当地的影响是( )
A.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B.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
C.有利于开发土地资源 D.增加了人地矛盾
二、综合题
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焦作市常住人口3521078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减少18782人,下降0.53%。
材料二:焦作市常住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为812539人,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423788人,增长109.01%。
材料三:读我国常住人口年龄构成图。
(1)据材料描述焦作市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2)说出焦作市人口流动对本地区发展造成的影响?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C
【解析】15世纪发现“新大陆”以后,导致两类移民:一类是来自欧洲,他们是“新大陆”的殖民者,另一类移民来自非洲,他们是欧洲殖民者贩运到美洲的奴隶,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D
【解析】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对我国的侵略和渗透,促使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广州等城市的移民快速增加,A错误。“安史之乱”、“靖康之难”造成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B错误。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因素由政治、经济、战争和灾害,现在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C错误。人口迁移对我国的分布状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我国多民族的融合和经济文化的发展,D正确。故选D。
3.B
【解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发展机遇,获取更高的经济收入,从而吸引人口大量迁入;而农村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收入,从农村迁向城市,因此经济因素我国城镇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政策、文化、交通不是主要原因,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A
【解析】城镇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主要是乡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外出进城打工,对农村的影响:有利影响是缓解了人地矛盾;更好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加强了与外界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利影响是导致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加剧,留守儿童增加;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A正确,B、C、D错误。故选A。
5.A
【解析】华北地区地形平坦,适合人类居住,但此时期,自然灾害频发,社会不安定,A正确,B错误。东北地区土地辽阔,森林广布,加之政策上开放封禁,因此山东、河北等地来百姓迁往东北。东北与华北相比,纬度高,气候寒冷,C、D错误。故选A。
6.D
【解析】改革开放以后,山东省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经济发展较快的省份,农村经济大幅度增加,由人口迁出省变为人口迁入省,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A
【解析】东北地区作为迁出地,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更好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加强了与外界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同时也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B
【解析】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引发人口流动,造成“人户分离”,人户分离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人在户不在指迁入地,人不在户在指迁出地,B正确,A、C、D错误。故选B。
9.D
【解析】“人在户不在”是指人在本地居住,户口不在本地,往往是经济发达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迁入,造成“人在户不在”,重庆、辽宁、河南、广州四地中,广州经济最为发达,“人在户不在”最严重,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C
【解析】“人在不户在”是指户口在本地,人不在本地居住,由于人口流出,缓解了人地矛盾,减少了公共设施的负担,但由于劳动力减少,人才外流,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但有利于开发利用土地资源,C正确,A、B、D错误。故选C。
二、综合题
11.(1)焦作市常住人口数量在减少;流动人口数量大,规模持续增加。
原因:焦作位于中部平原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且当地经济发展较慢,就业机会较少,人口向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区流动。
(2)有利影响:缓解了人地矛盾;更好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加强了与外界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不利影响:导致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解析】(1)结合材料一,焦作市常住人口3521078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减少18782人,下降0.53%。可以看出焦作市常住人口在减少;结合材料二,焦作市常住人口中,人户分离人口为812539人,与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了423788人,增长109.01%。焦作市流动人口规模大,且持续增加。原因是焦作位于中部平原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出现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且当地经济发展较慢,就业机会较少,人口向经济发展较快的东部地区流动。
(2)结合材料及表格信息,判断焦作市是人口迁出区,影响类答题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方面回答。有利影响:缓解了人地矛盾;更好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加强了与外界的经济、科技、文化等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利影响:导致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影响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 人口迁移精品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 人口迁移精品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12人口迁移课时作业-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docx、12人口迁移课时作业-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二节 人口迁移精品课时作业: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第二节 人口迁移精品课时作业,文件包含12人口迁移课时作业-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解析版docx、12人口迁移课时作业-高一地理同步备课系列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人口迁移课时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