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二轮复习地理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命题视角(六)人口、城市与交通
展开命题视角(六)人口、城市与交通
基础点一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2018·苏锡常镇模拟)近年来,北京、上海等地均设定了人口“天花板”。北京在2020年的人口总量将控制在2 300万以内,上海在“十三五”期间将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 500万以内。据此回答下题。
1.北京市人口“天花板”的主要原因是( )
A.水资源短缺 B.矿产资源枯竭
C.土地资源紧张 D.生物资源减少
解析:选A 北京地处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是北京市人口“天花板”的主要原因。
(2018·江苏预测)如图为我国两省区某年人口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题。
2.西藏环境人口容量较小,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开放程度 B.气候
C.消费水平 D.水资源
解析:选B 西藏环境人口容量较小,主要是西藏位于青藏高原上,属于高寒气候,自然条件恶劣,很多地区不适合人类居住;开放程度较低会使环境人口容量偏小,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消费水平相对江苏较低、水资源丰富,这都会使得西藏环境人口容量偏大。
(2018·通徐扬泰淮宿六市二模)如图为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图中界线为著名的胡焕庸线,界线两侧人口密度有明显的差异。据此完成3~4题。(双选)
3.下列有关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大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平原高于山区 B.沿海高于内陆
C.东北高于华北 D.青藏高于西北
4.珠江三角洲人口密度大的主要原因有( )
A.自然条件好 B.土地面积广
C.开发时间早 D.人口自然增长快
解析:3.AB 4.AC 第3题,我国人口密度平原高于山区,沿海高于内陆,经济发达地区高于落后地区等。第4题,珠江三角洲人口密度大原因有自然条件好、开发时间早等。
[微点拨]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及制约因素的相关性表现
基础点二 城市区位与城市服务功能
(2015·江苏高考)如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读图回答5~6题。
5.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
A.文化底蕴深厚 B.商业繁荣发达
C.人口高度集聚 D.水陆交通便利
6.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
A.行政功能为主 B.军事功能为主
C.文化功能为主 D.经济功能为主
解析:5.D 6.A 第5题,读图可知,当时的东京城有河流(汴河)流经,大小船只穿梭于河流中,水运便利,加之陆路交通发达,形成商业繁荣发达的东京城,故选D。第6题,东京作为当时的北宋都城,其最主要的功能是行政功能,故选A。
(2018·南京一模)城市首位度是指一个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的经济总量(或人口总量)之比。读2015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省会(首府)城市经济首位度与人口首位度对比图,完成7~8题。
7.下列省级行政区中,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常住人口差距最小的是( )
A.广西 B.山东
C.福建 D.广东
8.下列对我国省会(首府)城市经济首位度与人口首位度的分析,正确的是( )
A.东部省会城市在全省的经济地位更加重要
B.海口是人口首位度最大的省会城市
C.济南的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在山东省最高
D.中西部地区大多省会(首府)城市与省级行政区内其他城市经济发展差距大
解析:7.C 8.D 第7题,根据城市首位度的概念可知,经济首位度和人口首位度越接近1,则该省级行政区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常住人口差距越小。读图可知福州的经济首位度和人口首位度都接近1,所以选C。第8题,读图可知,我国东部省会城市的经济首位度大多小于中西部省会(首府)城市,说明中西部省会(首府)城市在省级行政区内的经济地位更重要;因而中西部地区省级行政区大多省会(首府)城市与省级行政区内其他城市经济发展差距大,东部省级行政区大多省会城市与其他城市经济发展差距相对较小;哈尔滨是人口首位度最大的省会城市;济南的经济首位度和人口首位度都小于1,说明济南市的经济总量和人口规模都不是山东省最高的。
某学校学生就“农村居民到哪里去购买衣服”为主题,做了一个社会调查。他们发现农村居民买衣服主要去①②③三个乡镇,并把调查到的资料画在地图上,如图所示(图中黑圆点表示卖衣服的地点、实线为消费者居住地与卖衣服地连线、虚线代表拟建铁路)。据此回答9~10题。
9.某银行要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选择一地设立一个支行,你认为最有可能选择(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0.该地将修建一条铁路,并在①乡镇设立车站,推测铁路通车以后( )
A.三乡镇服务功能与服务范围均不发生变化
B.三乡镇等级趋于相同,服务范围趋于相等
C.①乡镇的等级提高,服务范围扩大
D.三乡镇等级差别越来越大,服务范围趋于相等
解析:9.C 10.C 第9题,据图判断③乡镇的服务范围最广,故最适合建设银行支行。第10题,在①乡镇建车站,会给区域内人们的出行提供便利,会带动①乡镇的发展,使①乡镇等级提高,服务范围扩大。
[微点拨]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基础点三 商业贸易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2018·苏北四市联考)“最后一公里”指的是商品从物流中心配送到分流中心后,从分流中心到达客户手中的这段距离。其已成为我国目前物流业发展的最大瓶颈。如图是某网上商城自建物流体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该网上商城物流体系描述正确的是( )
A.江浙沪地区是物流中心最密集地区
B.西部地区目前应多建一级物流中心
C.位于武汉的物流中心为省内服务
D.物流中心的等级越高,数量越少,距离越近
12.下列措施中,最有利于解决该网上商城“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是( )
A.加快交通路网建设 B.提高地区信息化水平
C.增加城市配送站数量 D.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解析:11.A 12.C 第11题,直接据图分析可知,江浙沪地区是物流中心最密集地区;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物流市场小,目前不适宜多建一级物流中心;位于武汉的物流中心也为周边省区服务;物流中心的等级越高,数量越少,距离越远。第12题,增加城市配送站数量,最有利于解决该网上商城“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出行对时间因素的考虑逐渐增多,且时间因素可能成为选择交通方式的主导因素。读三种交通运输方式从门到门所需时间示意图,完成13~14题。
13.高铁对航空运输冲击最大,两者争夺客源的旅行距离最接近( )
A.1 000 km B.1 400 km
C.200 km D.300 km
14.三种交通方式相比,飞机场的位置往往距离居民区最远,这主要是考虑了( )
A.水体污染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大气污染 D.噪声污染
解析:13.A 14.D 第13题,读图可知,当旅行距离接近1 000 km时,乘坐高铁和飞机的旅行时间最接近,两者的竞争最激烈,对客源的争夺最为明显,故A项正确。第14题,飞机起降时产生的噪声很大,因此机场应远离居民区,以减小对居民区居民生活的干扰。
[微点拨]
交通运输方式的确定
本着“多快好省”的原则,根据货运的需要,先看距离是远还是近,再看运量是多还是少,运费是贵还是便宜,最终用优选法来确定运输方式。
重难点一 人口数量变化与人口问题
[典题尝试]
(2018·江苏高考)如图为某国2017年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读图回答1~2题。
1.导致该国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的因素是( )
A.政局动荡 B.生育观念
C.产业结构 D.自然灾害
2.该国最可能位于( )
A.北美 B.西亚
C.西欧 D.南美
解析:1.C 2.B 第1题,读图可知,该国青壮年男性人口比重异常偏大,说明该国产业对男性劳动力需求大,从而导致男女性别比严重失衡。故选C。第2题,北美和西欧的老年人口比重大,南美洲青少年人口比重大,且三地的男女性别比较均衡;西亚地区石油资源丰富,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青壮年男性劳动力,从而导致青壮年性别比严重失衡。故选B。
(2017·江苏高考) 如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3~4题。
3.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
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
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4.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
A.人口出生率 B.人口迁移
C.人口死亡率 D.人口密度
解析:3.A 4.B 第3题,由统计图可知,天津、北京和上海城镇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均大于6%,而农村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小于2%,说明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A项正确;贵州、广西、湖北、湖南等中西部省区,城镇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均小于5%,B项错误;广东城镇和农村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均小于4%,C项错误;辽宁、黑龙江、吉林等农村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均小于城镇,D项错误。第4题,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就业机会少,大量农村中青年人口向城市或东部发达地区迁移,造成农村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比相对上升,A项错误,B项正确;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医疗水平相对落后,人口死亡率较高,会降低农村老年人口占比,C项错误;人口密度对人口结构(包括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影响较小,D项错误。
[系统归纳]
1.人口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1)人口问题的判断
首先,明确主要的人口问题有人口增长过快、人口老龄化、人口性别比失调等。
其次,在解题时要注意对材料或图中数据信息的提取。关于人口问题的判断,经常通过关于人口的新概念切入,比如人口红利等,分析时要注意对新概念的理解,注意新概念中各人口年龄段的关系,根据各人口年龄段数据的变化,尤其是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的变化,对具体的人口问题进行判断。
(2)人口问题产生的原因
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 | ①经济落后,现代化水平低,需要的劳动力多;②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③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 |
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 ①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②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③人口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不强 |
人口性别比失调的原因 | ①战争;②人口迁移;③产业结构;④养老保障机制不健全、生育观念落后,人为的技术干预等(目前我国性别比高的原因) |
2.人口问题产生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人口问题的影响 | 应对措施 | |
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影响 | ①粮食供给不足;②教育、就业问题突出;③人民生活贫困化;④人口素质偏低;⑤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等 | 主要是实施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等 |
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 | ①社会经济负担加重;②影响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③产生老年人生活孤单、生活困难问题;④劳动力不足;⑤青壮年负担过重 | 主要是鼓励生育、接纳移民等 |
人口性别比失调带来的影响 | 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 加强非法性别鉴定的监管;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妇女地位,完善养老保障体系;加强宣传教育,转变婚育观念等 |
3.人口迁移类试题的一般分析思路
4.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布局也随之发生变化,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重难点二 城市空间结构
[典题尝试]
(2016·江苏高考)如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最有可能是住宅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沿甲—乙方向,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最有可能的是( )
解析:1.A 2.C 第1题,住宅区是城市功能区中分布最广泛的,读图可知,①在城市中分布最广,应为住宅区。第2题,读图可知,甲到乙沿线,依次经过非城区—城区(小区域)—非城区—城区(较大区域)—非城区。因为城区的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因而城区气温和地租高,非城区较低,故由甲到乙气温、地租变化趋势曲线大致为低—较高—低—高—低,分析选项可知,C项符合。
(2018·金陵中学四模)图1是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地铁线分布图,图2是该城市某地铁站一天中部分时段进出站人数统计图。读图回答3~4题。
3.甲、乙、丙、丁四地中可能位于中心商务区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4.图2所示地铁站所在的功能区是( )
A.中心商务区 B.工业区
C.住宅区 D.文化区
解析:3.A 4.C 第3题,根据图示信息,图1中甲地附近多条地铁线路在此汇集,说明该地最可能位于中心商务区。第4题,图2中,该地早晨7~8点是刷卡进站高峰,21点前后为刷卡出站高峰,说明该地最可能是住宅区。
[系统归纳]
1.经济因素对城市功能区的影响
经济因素主要通过影响地租高低而影响城市功能分区,通常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有两个:交通通达性和距市中心的远近。
(1)交通通达性
交通通达性越好,土地价格或地租越高;交通通达性越差,土地价格或地租越低。具体如图所示:
①市中心(O处):因有多条道路穿过,通达性最高,故地租最高,形成地租最高峰。
②从市中心延伸出来的主要公路(如OA、OB、OC、OD、OE、OF)两旁以及与环路交会处(如图中A、B、C、D、E、F处):通达性高,地租高,形成地租次高峰。
③城市外环路及公路干线两侧(如图中G处):通达性较高,地租较高。
④远离公路区或城市外缘(如图中M处):通达性较低,地租较低。
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两方面因素,一般在地租最高的市中心、地租次高的道路相交处形成了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了住宅区;在地租较低的其他地方则形成了工业区。
(2)距市中心的远近
与市中心的距离不同,土地租金不同,存在的经济活动也各不相同,城市内部各类土地利用类型及付租能力随距离(距离市中心的远近)递减规律及各功能区的区位特点如图所示:
2.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方法
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主要是指住宅区与工业区),主要考虑五个方面:
第一,协调工业用地、住宅用地和交通用地,既要保证工业用地和住宅用地内部的交通联系,又要在两者之间布置便利的交通,以方便两者之间的联系。
第二,工业用地要充分考虑交通条件,工业用地应沿公路、铁路、通航河流等交通便捷的地区布局,以降低生产成本;工业区和住宅区之间也要有方便的联系,以方便工人上下班。
第三,合理布局住宅用地、工业用地的相对位置,可减少污染物对城市环境的污染。住宅用地要建在城市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的上游。污染企业要布局在城市外围,并注意与盛行风和河流的关系。如有大气污染的企业要布局在常年盛行风的下风向或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如在季风区,则布局在垂直于盛行风向的郊外)。有水污染的企业,一定要布局在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
第四,工业区与住宅区之间要有卫生防护带,带内可植树造林,安排一些非公用建筑物,如仓库等。这样既可对住宅区起到防护作用,又可增加绿地面积,改善城市环境。
第五,各功能区之间要留有发展的余地,目的是针对一些预想不到的情况,使各功能区有足够的“弹性”。
重难点三 城市化
[系统指导]
1.城市化
(1)主要表现: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大;城市数量增加和用地规模扩大。其中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是最主要的标志,也是判断城市化水平的依据。
(2)进程——“一条曲线,三个阶段”。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1)有利影响
分析角度 | 答题模板 |
人口转化 | 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其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
产业结构 | 带动农村各方面的发展,优化地区产业结构 |
科技 | 推动科技进步,提高区域整体发展水平 |
文化、思想观念 | 有利于城乡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
(2)不利影响
分析角度 | 答题模板 |
资源问题 | 导致大量土地被占用,耕地面积减少 |
造成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水资源短缺 | |
生态问题 | 过量开采地下水,出现地面下沉 |
海水入侵,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 | |
植被破坏,物种减少 | |
环境问题 | 家庭炉灶、工矿企业、交通工具等使用化石燃料,排放大量烟尘、废气污染大气环境 |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导致水污染 | |
建设规模的扩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产生严重的固体垃圾污染 | |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产生噪声污染 | |
社会问题 | |
汽车数量大量增加、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导致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 |
乡村人口大量无序迁入,城市劳动人口急剧增长,造成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
(3)城市化问题的对策
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立卫星城;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扩大城市绿地面积,保护城市湿地;拓展交通,形成高效的交通运输系统;使用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建立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处理废水。
[应用体验]
(2018·南师大附中模拟)都市区由都市核心区和都市边缘区组成。如图为都市区不同组成部分在都市发展过程中人口变化率图,读图,完成1~2题。
1.据图推测,都市核心区衰弱开始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2.有关图中城市化阶段叙述正确的是( )
A.Ⅰ阶段城市化水平下降
B.Ⅱ阶段出现郊区城市化
C.Ⅲ阶段城市化速度最快
D.Ⅳ阶段出现逆城市化
解析:1.B 2.B 第1题,据图推测,都市核心区在②时人口数量开始减少(人口变化率由正值变成负值),说明都市核心区开始衰弱。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Ⅰ阶段都市区人口变化率为正值,表明城市化水平上升;Ⅱ阶段都市核心区人口变化率下降,都市边缘区人口变化率始终为正值,表明市区人口减少,郊区人口增多,出现郊区城市化;Ⅲ阶段都市区人口变化率始终为负值,城市人口减少,城市化速度减缓,Ⅳ阶段都市核心区和都市区人口变化率增大,出现再城市化。
(2015·江苏高考)“国际慢城”是一种具有独特地方感的宜居城镇模式,要求人口在5万人以下、环境质量好、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等。如图为“国际慢城”桠溪镇的大山村土地利用今昔对比图。读图回答3~4题。(双选)
3.与“国际慢城”要求相符合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
A.骑单车出行 B.经营手工业作坊
C.去速食店就餐 D.建大型游乐场
4.大山村在成为“国际慢城”前后,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
A.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
B.从种植业到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
C.从水稻种植业到商品谷物农业
D.从较单一的农作物到多种经济作物
解析:3.AB 4.BD 第3题,题干中提到“国际慢城”提倡传统手工业、无快餐区和大型超市,所以与其相符合的生产、生活方式为A、B项。第4题,由两图的对比可以看出,“慢城”前,该地从事的主要是水稻、油菜、小麦种植以及渔业生产,“慢城”后,出现了茶园、果园、苗圃以及风景区等,所以其产业结构的变化是由种植业到种植业与服务业相结合、由较单一的农作物到多种经济作物。
重难点四 交通运输布局
交通运输线 |
[典题尝试]
(2018·徐州模拟)贵阳是典型的山区城市,峰林、溶丘、洼地等多样地貌影响着城市的道路建设。贵阳市地铁1号线全长30余千米,修建难度极大。甲图示意贵阳市地铁1号线路,乙图示意地铁1号线纵断面地面高程。读图回答1~2题。
1.与我国其他城市相比,贵阳市修建地铁难度极大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地下水丰富 ②多溶洞、裂隙 ③城市交通疏解难度大 ④地下管线错综复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地铁1号线贵阳北站到安云路站呈“几”字形的主要原因是( )
A.避免破坏景区景观 B.连接较多居民点
C.增加里程以减缓坡度 D.连接其他交通线
解析:1.A 2.C 第1题,与我国其他城市相比,贵阳市修建地铁难度极大的主要原因是地处喀斯特地貌,地下水丰富,多溶洞、裂隙等。第2题,据图分析可知,地铁1号线贵阳北站到安云路站沿线坡度较大,呈“几”字形可以增加里程以减缓坡度。
[系统归纳]
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思路
1.为什么修
建设交通线一般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经济的需要,社会经济因素是交通建设的主导因素。
区位因素 | 影响分析 |
经济因素 | 合理布局交通运输线路,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铁路线和公路国道线基本以直达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通过城市时应从城市边缘经过;省道等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车站、码头等 |
社会因素 | 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等 |
2.在哪里修
在线路选择时,要尽量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这样可以降低工程造价,保证行车安全,所以要考虑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因素。
区位因素 | 影响分析 | |
地 形 | 平原 | 对线路的限制较小,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建设、城镇发展的关系 |
山地 | 线路尽量沿等高线修筑,尽量避开地形复杂地区,在陡坡上修成“之”字形弯曲或开凿隧道 | |
水文 | 线路应避开沼泽地,尽量避免跨越河流,以减少桥涵总长度 | |
地质 | 注意避开断层地带和滑坡、泥石流多发区,特别是开凿隧道时应尽量避开断层地带,从背斜部位穿越 | |
气候 | 工程设计应特别注意沿线暴雨、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等,桥涵孔径大小、路基高低都需要根据当地暴雨强度来设计 |
3.能不能修
社会经济因素是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所以有些地区即使自然条件恶劣,也建设了交通运输线,建设过程中技术因素也起了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条件的发展,使运输网伸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克服了自然条件对线路建设的障碍,并减少其对车辆运行安全的威胁。
交通运输点 |
[典题尝试]
(2017·江苏高考)如图为上海港口迁移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港口区位迁移形成的拓建模式是( )
A.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干流港
B.深海港→门户港→干流港→支流港
C.干流港→门户港→支流港→深海港
D.支流港→干流港→门户港→深海港
4.洋山港建设对上海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是( )
A.促进城市内部功能的变迁
B.加速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
C.提升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
D.推动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解析:3.D 4.C 第3题,从图上可以直观看出,1843年以前的上海港位于黄浦江的支流苏州河上,属于支流港;1843年以后及1949年以后的拓建都位于黄浦江上,属于
干流港;1984年以后和1997年以后的拓建都位于长江口,属于门户港;而2005年以后的拓建位于长江口外,属于深海港。第4题,由上题分析可知洋山港为深海港,从图上也可以看出其为离岸港口,其发展对城市内部功能变迁影响不大;洋山港建设可以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洋山港建设能够加速临港工业的快速发展,但这不是洋山港建设对上海发展最重要的意义;洋山港建设并不能推动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系统归纳]
影响交通运输点的区位因素及选址原则
因素 | 港口 | 汽车站 | 航空港 |
自然 因素 | 入港航道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宽度;平原地形对港口设备、建筑和城市平面布置有利,但河流入海口处航道往往容易淤积 | 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小,但要求地面开阔平坦,位置适宜 | 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 |
经济、 社会、 技术 因素 | 腹地条件和城市依托影响较大。腹地范围越广,经济越发达,对港口建设越有利,另外还需完善的配套设施和高效率的运作服务 | 数量、密度、规模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 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地区最为有利 |
选址 要求 | 河港要求河宽水深,位于或靠近城市陆路交通便利的地方;海港要求有背风、避浪、水深的海湾,与其他交通干道系统方便联系的地方 | 城市交通干线两侧,与市内干道系统和其他对外交通方便直接联系的地点 | 地形开阔平坦,坡度适当,低云、雾和暴雨较少,风速较小,地势较高,地质条件好,距城市较远的地方 |
[知能强化练]
(2018·南通一模)下表为2011~2015年中国和美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表。据此完成1~2题。
| 中国 | 美国 | |
0~14岁 比重/% | 2011 | 16.5 | 19.6 |
2012 | 16.5 | 19.4 | |
2013 | 16.4 | 19.2 | |
2014 | 16.5 | 19.1 | |
2015 | 16.5 | 19.0 | |
15~64岁 比重/% | 2011 | 74.4 | 67.2 |
2012 | 74.1 | 67.0 | |
2013 | 73.9 | 66.8 | |
2014 | 73.4 | 66.6 | |
2015 | 73.0 | 66.3 | |
65岁及以 上比重/% |
| ||
—— |
1.中美两国人口( )
A.自然增长率大幅下降
B.死亡率美国低于中国
C.结构变化的特征相同
D.增长均呈现代型特征
2.目前,中美人口形势是( )
A.中国劳动力数量优势扩大
B.中国青少年人口数量未变
C.美国人口抚养压力减轻
D.美国老龄化程度在加重
解析:1.D 2.D 第1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0~14岁少年儿童比重变化比较小,自然增长率变化不大;根据表格可以计算65岁以上人口比重,美国大于中国,死亡率美国大于中国;中国0~14岁少年儿童比重几乎没有变化,美国不断减小,结构变化的特征不相同;增长均呈现代型特征。第2题,中国15~64岁比重减小,劳动力数量优势缩小;中国人口总数增加,青少年人口数量增多;美国15~64岁比重减小,美国人口抚养压力并没减轻;65岁以上人口比重增大,美国老龄化程度在加重。
(2018·镇江一模)我国人口众多,住房问题是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如图为我国各省新增城镇人口与商品房销售关系图,读图,完成3~4题。
3.有关图中反映2011~2015年的情况正确的是( )
A.新增城镇人口最多的省份商品房销售面积也最多
B.新增城镇人口和商品房销售面积较低的都为西部省份
C.经济发达省份商品房销售面积较多
D.江苏、广东由于大量人口迁入导致新增城镇人口多
4.城镇人口大量增加带来的影响是( )
A.增加城镇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
B.造成农村经济的倒退
C.提高城镇老年人口比重
D.造成严重的排外情绪
解析:3.D 4.A 第3题,据图分析可知,图中新增城镇人口最多的是山东,但是商品房销售面积最多的是江苏;新增城镇人口和商品房销售面积较低不都是西部省份,如海南、吉林、上海等;经济发达省份商品房销售面积不都是较多,如海南。第4题,城镇人口大量增加会增加城镇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压力,不会造成农村经济的倒退,降低城镇老年人口比重,产生社会治安问题等。
(2018·通徐扬泰淮宿六市二模)如图为贵州和江苏2007~2016年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读图,完成5~6题。
5.与江苏相比,贵州城市化进程的特点表现为( )
A.起步晚、水平低、目前速度慢
B.起步早、水平高、目前速度快
C.起步早、水平高、目前速度慢
D.起步晚、水平低、目前速度快
6.导致江苏、贵州两省城市化水平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区域发展 B.地域文化
C.资源状况 D.城市布局
解析:5.D 6.A 第5题,据题意分析可知,贵州城市化起步晚、水平低,目前发展速度快。第6题,由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导致江苏、贵州两省城市化水平差异。
(2018·苏北苏中七市三模)如图为苏南沿江铁路规划图。读图,完成7~8题。
7.影响苏南沿江铁路走向的因素主要是( )
A.地形起伏 B.河流流向
C.城镇分布 D.技术水平
8.苏南沿江铁路建成通车后,可以( )
A.缓解长江航运压力 B.提高上海城市等级
C.增加南京服务职能 D.促进长三角一体化
解析:7.C 8.D 第7题,影响苏南沿江铁路走向的因素主要是经济因素即城镇分布。第8题,苏南沿江铁路建成通车后,可以促进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
(2018·徐州模拟)读2010年中国主要城市群老年人口集聚中心对比表,回答9~10题。(双选)
名称 | 总人口 /万人 | 占全国 比重/% | 人口密度 /(人/km2) | 集聚度 |
长江三角洲 (16) | 1 664.96 | 9.54 | 162.58 | 8.79 |
珠江三角洲 (9) | 423.80 | 2.43 | 100.97 | 5.46 |
中原城 市群(8) | 499.13 | 2.86 | 97.74 | 5.28 |
山东半岛 (8) | 670.52 | 3.84 | 90.36 | 4.88 |
成渝地区 (15) | 1 540.46 | 8.83 | 80.93 | 4.37 |
京津冀 (13) | 1 348.71 | 7.73 | 75.83 | 4.10 |
海峡西岸 (16) | 863.24 | 4.95 | 71.69 | 3.87 |
长江中游 (25) | 1 497.50 | 8.58 | 54.18 | 2.93 |
关中城市群 (6) | 332.51 | 1.91 | 49.19 | 2.66 |
东北城市群 (21) | 1 144.74 | 6.56 | 37.14 | 2.01 |
合计 | 9 985.57 | 57.23 | 82.06 | 4.44 |
9.关于表格数据反映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总人口多的地区人口密度大
B.人口密度大的集聚度高
C.占全国人口比重高的属于低密区
D.沿海地区大多为高密区
10.从形成机制来看,形成人口集聚度高低分布格局的因素正确的是( )
A.经济发展水平对东部地区的老龄化率提升具有较大影响
B.非农人口比和人口迁入率始终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影响因素
C.气候湿润度和地形对中部地区影响起决定作用
D.西部地区受医疗水平、少数民族因素和户籍人数等因素影响较小
解析:9.BD 10.AB 第9题,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总人口多的地区人口密度不一定大,如东北城市群总人口多,人口密度小;占全国人口比重高的可能为高密区,如长江三角洲地区。第10题,从形成机制来看,形成人口集聚度高低分布格局的因素是经济因素,而经济发展水平影响非农人口比和人口迁移,非农人口比和人口迁入率对老年人口集聚度也有重要影响。
(2018·南京三模)如图为我国某沿河城市的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双选)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环境优美,为高级住宅区
B.乙所在的工业区可能污染较严重
C.丙处绿地主要功能为保持水土
D.丁处位于河流交汇处,适合建自来水厂
12.关于该城镇发展的叙述,合理的有( )
A.加强房地产开发,打造滨江高级住宅
B.制定跨江发展战略,城市向南扩建
C.工业区向东北集中,打造沿江工业带
D.营造城市绿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解析:11.AB 12.BD 第11题,据图分析可知,图中甲处绿地面积大,环境优美,为高级住宅区;乙所在的工业区位于城市边缘,地处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可能污染较严重。第12题,据图分析可知,该城镇主要分布在河流北部地区,所以,该城镇应制定跨江发展战略,向南扩建、营造城市绿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该城镇最大风频为东北风,工业区不适宜向东北集中。
[热点迁移练]
(2018·南京三模)人口负担系数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据该系数可将人口发展阶段分为“人口红利期”“盈亏平衡期”“人口负债期”。如图为1950~2050年法国、日本和中国人口负担系数统计及预测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本人口红利期最短
B.法国人口负担系数变化最大
C.人口负债因老龄化所致
D.中国目前人口红利较为丰厚
14.在我国人口红利将要消失的背景下,不合理的措施为( )
A.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医疗保险体系
B.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C.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减少人口流动
D.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
解析:13.D 14.C 第13题,据图分析可知,日本人口红利期最长;法国人口红利期最短、人口负担系数变化最小;人口负债主要是因为人口增长过快,劳动年龄人口数比重小。第14题,人口红利期消失后,劳动年龄人口数比重减小,不适宜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减少人口流动。
(2018·盐城三模)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读海南岛位置图,完成15~16题。
15.海南岛建设自由贸易港的优势区位有( )
①位于海上丝路战略支点 ②丰富的热带农产品资源 ③发达的制造业基础 ④国家政策大力扶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随着海南岛自由贸易港的建立,下列产业将得到快速发展的是( )
①房地产业 ②机械制造业 ③旅游产业 ④现代金融服务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15.D 16.C 第15题,据题意分析可知,海南岛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区位优势条件有位于海上丝路战略支点、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第16题,自由贸易港的建立,可以促进旅游产业、现代金融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2018·南京三模)中欧班列往来于我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近年来班列返程回国时集装箱空箱率持续降低。如图为中欧班列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17~18题。(双选)
17.中欧班列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主要作用包括( )
A.促进我国能源资源的输出
B.促进沿线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
C.促进沿线各国文化的交流
D.促进沿线各国间资源优势互补
18.降低回程班列空箱率的有效措施包括( )
A.拓展运输货物的来源
B.增加集装箱补贴标准
C.提升班列通关效率
D.强化物流业组货能力
解析:17.CD 18.AD 第17题,中欧班列可以促进我国能源资源的输入、会破坏沿线地区生态环境、促进沿线各国文化的交流和各国间资源优势互补。第18题,可以通过拓展运输货物的来源和强化物流业组货能力等措施降低回程班列空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