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5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19版二轮复习地理江苏专版精品教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19版二轮复习地理江苏专版讲义:第一部分技法指导选择题快解巧解
展开
[编者按] 选择题是高考的保分题型,高考要想取得理想成绩,选择题不容有失。江苏省选择题的命制,都是以地理图表为命题载体,图像承载的地理信息丰富,对考生的信息处理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及空间推理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我们梳理选择题的解题步骤,归纳选择题中的6类图表进行突破,进而引导考生掌握答题技巧,提升答题速度和准度。
一、选择题解题“4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
应从两方面入手:一要全面理解题意。题干是一个完整的内容,审清题干,就要全面、仔细、正确地理解题干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二要准确地把握题眼。即关键词语,它确定了题干内容的特殊规定性,只有准确地把握“题眼”,才能明确要选择的内容、方式、要求,选择备选项才有目标。题干给出的条件通常有以下几种:①明示条件,即题干给出明确、具体的条件;②暗示条件,即题干给出隐藏在材料或图表中的条件,有一定的隐蔽性;③限制条件,即题干给出的数量词、方位词、特定名词等;④多重条件,即题干要求选项要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
第二步:审备选项
认真、准确地理解每一个备选项,把握备选项的基本含义,判断每一个备选项本身的说法是否正确。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备选项本身说法是错误的,可先直接排除(逆向选择题除外)。尽可能多排除一些备选项,就可以提高选对答案得分的概率。选择题的选项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则多为错误选项:
前后矛盾
如“海洋能量密度低、转换率大”
误为因果
如“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表述绝对化
选项中有“都”“一定”“全部”“必然”“肯定”等表述绝对化的词语,如“热带雨林气候都分布在赤道附近”
概念不清或表述不完整
如“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以偏概全、以点带面
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
第三步:审图表
获取图像信息时,要遵循各种图像的解读方法和技巧。一般来说可以按照“明确图名→关注图例→分析图中”的步骤进行。图中信息分析又遵循以下步骤:
地理图像类型复杂多样,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力求以典型试题(尤其是高考题)为案例,做到举一反三。一方面,归纳不同图像类型的阅读分析方法;另一方面,不断提升对图像信息的处理能力。
第四步:审题干与备选项的内在联系
选择题的解题本质就是去伪存真,舍弃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错误选项,找到符合题意的正确结论。解题时要仔细分析备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和吻合度,联系与本题有关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认真分析备选项与题干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因果联系,找出主导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选择正确备选项。地理选择题多以题组的形式出现,这说明该题组中的各题并非独立的,而是有着某种密切的联系,有时上题正好是解答下一题的重要条件。如果审题时不能注意这一点,不能从全局的角度来审读这一题组,而是将自己局限于某一题中,则常常导致无法解题。
二、选择题常考“6类型”
等值线图
[读图攻略]
1.等值线图的共性特征
(1)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
(2)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可以相等(如河谷两侧相邻的等高线),也可以按变化趋势依次递减或递增;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递变间隔相等。
(3)同一幅图上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相交或重叠(陡崖除外)。
(4)等值线一般应是闭合曲线,在局部图中受图幅所限不一定全部闭合,但一定在相邻的多张拼接图中闭合。
(5)等值线弯曲度越大,其弯曲处的两侧变化越大。
2.等值线图的判读步骤
步骤
说明
一看
图名
读图名,明确等值线图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即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人口密度线、等震线、等时线、等潜水位线、等太阳高度线、地租等值线等
二看
数值
看最大值和最小值;看数值的递变规律;计算差值等(如等值线数值增大方向,在等高线图中为山顶方向;在等压线图中则为高压所在区域;在等温线图中为向较低纬度〈海拔〉的方向。)
三看
疏密
同一幅图中,如等高距一定时,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水流愈急;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四看
延伸
不同等值线的延伸方向反映不同地理事物的变化特征(如等高线延伸方向反映地形走向,也是山脉的走向;等温线延伸方向反映当地气温分布的影响因素,如与纬线、海岸线、等高线平行的等温线表示影响当地气温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太阳辐射、海陆位置和地形;局部地区等降水量线的延伸方向可以反映海岸线或地形的走向,若与海岸线平行说明降水受海陆位置影响大,若形成多雨中心则可能位于山地迎风坡等。)
五看
弯曲
等高线弯曲方向与河水流向相反;等温线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在判读等值线弯曲时可利用“凸高值低,凸低值高”规律来分析,也可通过作辅助线法来分析
六看
闭合
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中间有闭合的等值线,则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确定其数值。如图中有两条等值线,数值a大于b,则M地的值大于a,N地的值小于b
七看
特殊
关注等值线图中特殊的地方(如等高线图中几条线交会的地方表示陡崖;等压线非常密集且气压较低的环形区域可能存在台风。)
[分点突破]
突破点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2017·江苏高考)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拟修建一座水位60 m的水库。如图为拟建水库附近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建设成本最低的水库大坝宜建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2.水库建成后能够( )
A.改善航运条件 B.开发河流水能
C.增加径流总量 D.消除地质灾害
解析:1.A 2.B 第1题,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及海拔可以判定,甲乙一线为河谷,甲地位于峡谷处,在该地建设水库大坝成本最低。丙地位于鞍部,海拔比甲地高,不适宜建设大坝;丁地位于鞍部外侧的山谷中,在此地建坝无处蓄水。第2题,水库建成后,可以利用水库的落差,在甲地大坝处开发河流水能,B项正确。水库建成后,甲乙一线河流的落差还存在,水流湍急,不利于发展航运;水库蓄水,可以调节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但不能增加径流总量,更不能消除地质灾害。
突破点二 等压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2017·江苏高考)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如图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形势图。读图回答3~4题。
3.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 )
A.晴,西南风 B.阴,西北风
C.晴,东南风 D.阴,东北风
解析:3.A 4.C 第3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东北部地区受强烈的锋面气旋系统影响,甲地处于冷锋锋后,受强冷空气南下影响,最可能形成暴雪天气;乙、丙两地位于锋面气旋南部,受暖气团控制,降暴雪的可能性不大;丁地处于锋面气旋东部,暖锋锋面附近,受暖气团缓慢北移影响,可能有降雪,但强度不大。第4题,戊地此时受高压(反气旋)控制,天气晴朗;戊地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戊地吹东南风。
突破点三 创新等值线(如等林线、等沙尘暴线)
(2017·江苏高考)中央气象台2017年5月5日6时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如图为运用3S技术生成的5月5日8时至6日8时全国沙尘落区预报图。读图回答5~6题。(双选)
5.本次沙尘暴的沙源主要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6.扬尘、沙尘暴天气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
A.传播流感病毒,诱发呼吸道疾病
B.增加PM10含量,加重大气污染
C.加重大气的酸性,腐蚀文物古迹
D.影响大气能见度,引发交通事故
解析:5.AC 6.BD 第5题,读图可知,我国华北、东北地区是此次沙尘天气的主要沙尘落区,主要是西北风带来沙尘,甲、丙地区荒漠广布,且位于西北风的上风向,因而是本次沙尘暴的主要源地。故A、C正确。乙地位于塔里木盆地,远离我国东部地区,且影响范围相对较小,不是此次沙尘暴的主要源地。故B错。丁地位于东部季风区,气候较为湿润,地表植被丰富,无沙源条件。故D错。第6题,扬尘、沙尘暴导致大气中颗粒物增多,加重大气污染,影响大气能见度,可能引发交通事故;流感病毒传播与扬尘天气无关;扬尘及沙尘暴中的颗粒物呈碱性,可以中和大气的酸性,降低酸雨危害。
坐标图
[读图攻略]
坐标图判读的一般步骤
步骤
说明
读图名、
看图示
通过图名了解坐标图反映的内容,通过看图示确定坐标图是二维(平面直角)、三维还是多维,是柱状图还是曲线图
读坐标、
看图例
通过坐标轴、图例正确判断并理解坐标图所反映的地理事象,思考坐标图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有多个坐标轴的时候,注意各坐标轴刻度值的差异,防止读数据时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对多幅坐标图进行比较时,注意各图中表示同一地理要素坐标轴的单位差异,不能简单地依据高矮或长短判断数值的大小;明确坐标轴表示的是绝对数量,还是构成比例
读数据、
辨趋势
一要读准大小,关注起点、终点、转折点、峰值;二要注意数据变化趋势
析数据、
寻规律
通过分析数据,准确把握地理要素的变化特征,思考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地理事象的形成原因和蕴含的地理规律
[分点突破]
突破点一 曲(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2017·江苏高考)“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如图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
A.2000年 B.2005年
C.2007年 D.2011年
2.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
解析:1.D 2.B 第1题,市民主要出行方式中,自行车消耗能源最低,属于“绿色出行”;与小汽车相比,公共交通载客量大,人均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相对较少;由图可知,2011年之后,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占比迅速上升,选择自行车出行的占比也有所上升,选择小汽车出行的占比迅速下降,这表明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了明显影响。第2题,选择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出行会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地域范围受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其影响不大;城市服务功能主要受城市等级、规模影响。
突破点二 柱状图的判读与应用
(2017·江苏高考)如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双选)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的特征有( )
A.东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一直领先全国
B.中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呈加快的态势
C.1978~1990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相同
D.1978~1990年,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速最接近
4.1978~2015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速变化反映了( )
A.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
B.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加快
C.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中西部增速
D.21世纪以来,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发生了变化
解析:3.BD 4.AB 第3题,从图中可以直观看出,1978~1990年,三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长率不相同,东部地区高,中部地区低,西部地区居中,C错;2000~2015年,东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A错。读图可知,B、D正确。第4题,从图上可以明显看出,1978~2000年,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东部地区增速;目前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依然较高,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没有发生变化。
突破点三 平面正三角坐标图的判读与应用
(2018·常州一模)下图中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人口数所占总人口比重,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图中丙国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 )
A.20% 鼓励生育 B.50% 采取移民政策
C.50% 计划生育 D.20% 鼓励人员出国
解析:5.B 6.A 第5题,图中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人口数所占总人口比重,0~14岁人口所占比重最大,人口增长最快。根据三角坐标可知,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国家中,0~14岁人口比重最大的是乙,人口增长最快的是乙,B对。A、C、D错。第6题,根据三角坐标可知,图中丙国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所占总人口比重约20%,人口老龄化严重,B、C错。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鼓励生育,A对。鼓励人员出国会加重人口老龄化,D错。
[技巧点拨]
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
三角形统计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在内部作若干条三条边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百分比结构。读三角形统计图时必须注意,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的坐标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
如图中“*”表示各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如何准确读取其数据呢?可以采用平行线法,该法分三步:
第一步: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中的箭头①②③。
第二步: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注意:在图中平行斜线应取a,而不是取b(因为斜线b的延伸方向与箭头②不一致)。
第三步: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值是0~14岁为25%,15~64岁为71%,65岁及以上为4%。
示意图
[读图攻略]
示意图判读的一般步骤
步骤
说明
了解图意,
图文转换
读图名、图例、注记和其他要素,全面获取图上信息,明确该图示意什么
知识回顾,
挖掘内涵
梳理所示地理事象的本质和联系,挖掘图的内涵。根据图中箭头方向、线段的纵横关系及有关知识,分析、推理、归纳地理事物的变化规律或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明确要求,
筛选信息
明确需要在图上得到什么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题目要求联系起来
紧扣题意,
准确答题
调用所学地理事象的基本原理、规律、特征、分布、结构等,根据推出的关系或规律解决相同问题
[分点突破]
突破点一 地理原理示意图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图中箭头的粗细表示辐射量的多少。完成1~2题。
1.与同纬度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下列代表青藏高原地区辐射量的箭头比较粗的是( )
A.① B.③
C.④ D.⑤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亚马孙平原的太阳能资源比撒哈拉沙漠丰富,原因是亚马孙平原的①箭头比撒哈拉沙漠的粗
B.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因为晴朗的夜晚,⑤箭头较细
C.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因为天气晴朗时,①箭头较细
D.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解析:1.C 2.B 第1题,青藏高原地区晴天多,反射的太阳辐射少,即①箭头较细。青藏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少,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较多,即③箭头较细,④箭头较粗。青藏高原地区空气稀薄且气温低,大气辐射较弱,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部分,故大气逆辐射较弱,即⑤箭头较细。第2题,亚马孙平原的太阳能资源比撒哈拉沙漠的少,因为亚马孙平原云层多,反射的太阳辐射多,A项错误。晴朗的夜晚云层少,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下降的幅度大,气温降到0 ℃以下时易形成霜冻,B项正确。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故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C项不正确。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地面辐射,D项错误。
突破点二 地理过程示意图
(2018·南通月考)据报道,位于爱尔兰西北部海岸的一块巨型海蚀柱(图1)自1991年以来无人登顶,2016年9月一位名叫伊恩米勒的探险家成功完成这项惊险之举,成为历史上第二位成功登顶的人。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沉积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中的一类。读图完成3~4题。
3.从地壳物质循环角度看,形成巨型海蚀柱的岩石最有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这块海蚀柱在很久以前是当地大陆的一部分,直到大约14世纪的时候才分离出去。该景观形成的这一地质过程对应图2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3.A 4.C 第3题,根据图1中海蚀柱具有层理构造可判断其岩石类型为沉积岩。根据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可确定图2中丙为岩浆岩,再根据三大类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可以形成沉积物判断乙为沉积物,甲为沉积物固结形成的沉积岩,丁为变质岩。选A。第4题,该景观主要是沉积岩在风化、侵蚀(尤其是海浪的侵蚀)等外力作用下形成的。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2中①为岩浆的冷却凝固作用,②③为外力作用,④为变质作用,其中②为岩浆岩受外力作用过程,③为沉积岩受外力作用过程。选C。
[技巧点拨]
地理过程示意图的解读方法
(1)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过程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是什么。
(2)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
(3)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
(4)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
(5)将已初步完成的过程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突破点三 地理关联示意图
(2016·江苏高考)图1、图2为我国南方某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双选)
图1 图2
5.关于该山区立体农业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
A.山上河谷养种鱼,便于捕捞
B.村寨秧田育鱼苗,便于管理
C.山腰梯田种水稻,适宜机械化耕种
D.稻田蓄水养成鱼,可以获得更多饵料
6.该农业生产系统的特点是( )
A.商品率高,受市场影响显著
B.专业化程度高,利于安排农事活动
C.注重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D.减少农药使用,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解析:5.BD 6.CD 第5题,由图1可知,山上河谷主要是养种鱼,因此与捕捞联系不大;村寨秧田育鱼苗,在进行农田活动的同时便于管理鱼苗;山腰梯田种水稻,由于梯田面积较小,因此不适宜机械化耕种;稻田蓄水养成鱼,通过水稻生产可以获得较多的鱼类饵料。第6题,由图2可知,该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满足自身需要,投放市场量较少,因此商品率较低,受市场影响较小;种水稻和养鱼同时进行,并没有体现合理安排农事活动;鱼和农户产生的废弃物为稻田提供肥料,水稻稻花可以作为鱼类的饵料,体现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梯田为鱼提供水、浮游生物等,同时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减少农药使用,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景观图
[读图攻略]
判读景观图时,要通过对图的内容解译,找出标志性景观(典型地貌、植被、建筑等),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使用地理术语对景观图进行描述,或者挖掘出景观图所隐含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地理景观图判读的一般步骤如下:
步骤
说明
读图名,
明确主题
根据图名准确判断景观图类型及其突出表现的地理要素、地理事物或现象
定主景,
推断时空
从景观图中找出标志性景观进行季节判断和空间定位往往是解题的关键(如吉林雾凇景观图可以指示季节为冬季;由景观图中的窑洞民居,可确定图示地区为黄土高原。)
重联系,
推理分析
景观图中的各地理要素之间通常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要善于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主要景观的形成原因,演变过程及其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如由景观图中的冲积扇可推知该地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因水流速度变慢,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由景观图中的风蚀蘑菇可推知该地区具有气候干旱、风力强、风力侵蚀作用显著的地理特点。)
[分点突破]
突破点一 自然景观图
(2018·金陵中学四模)如图为河南省南阳市某地石漠化景观,这些石漠化区域的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岩石大面积裸露,土地生产力衰退。同时由于缺少植被涵养水源,已引发不同程度的干旱,导致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恶化,人畜饮水困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该地区石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A.土质疏松 B.土壤贫瘠
C.过度垦殖 D.乱砍滥伐
2.治理该地区生态问题的对策措施合理的是( )
A.封山育林、建设草地 B.修建梯田和灌溉设施
C.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D.发展规模化小麦种植
解析:1.CD 2.AB 第1题,结合题干信息,该地石漠化加剧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即过度垦殖和乱砍滥伐破坏植被造成的。第2题,治理该地区生态问题的措施应以保护和恢复植被为主。
突破点二 人文景观图
(2015·江苏高考·节选)如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题。
3.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安全防御 B.节约耕地
C.防雨保温 D.就地取材
解析:选A 土楼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方式。在当时战乱不断的状况下,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这种建筑方式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乱,故选A。
突破点三 遥感影像图
(2015·江苏高考)图1为某冰川所在区域遥感影像,图2为根据1973、2009年遥感影像提取的该冰川分布图层(局部),图中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 m2。读图回答4~5题。
4.图1中甲点所处的地形是( )
A.山谷 B.山脊
C.冲积扇 D.盆地
5.图2所示区域冰川面积变化的情况是( )
A.减少了1 800 m2 B.增加了1 800 m2
C.增加了2 700 m2 D.减少了2 700 m2
解析:4.A 5.D 第4题,在遥感影像图中,海拔高处多积雪和冰川,反射率高,在遥感影像上表现为颜色较浅,海拔低处较灰暗,甲所在处较灰暗,且比两侧暗,应为低海拔处,该地位于山顶附近,结合灰暗处的延伸形状,可判断甲位于山谷中。第5题,由图2可知,2009年非冰川方格的数量增加到10个,比1973年多了3个,由于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 m2,说明图示区域冰川面积减少了2 700 m2。
区域图
[读图攻略]
区域图判读的一般步骤
步骤
说明
空间定位
区域位置决定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进而影响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区域定位是区域特征分析的前提与基础。区域定位要利用图中经纬度、海陆轮廓、参照性地理事物等信息
要素提取
读图时要根据图名确定主题,结合图例找出图中的关键地理事象及其特征
逻辑推理
读图时可根据区域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及其特征,进而结合地形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以及植被类型等。根据相关原理推断区域自然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综合运用
区域发展方向
分析区域开发的优势条件,找出制约区域发展的因素,在综合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确定区域发展方向
区域发展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区域发展问题主要有两类:区域特征→限制性因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人地矛盾突出。区域发展问题的解决措施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分点突破]
突破点一 世界区域图
(2018·南通模拟)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于2017年9月3日至5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关于金砖国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俄罗斯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B.印度城市化进程较快,城市化水平高
C.南非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较高
D.巴西从甘蔗、大豆、油棕榈等作物中提炼燃料
2.2017年6~8月,一艘游轮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发,途径汕头、马六甲海峡、印度金奈、南非开普敦,巴西福塔莱萨。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描述可信的是( )
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
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
C.经开普敦时,气候温和湿润
D.到达巴西福塔莱萨时,草地枯黄
解析:1.CD 2.BC 第1题,金砖国家成员国中,俄罗斯东部西伯利亚山地及高原地区人口稀少而西部人口稠密;印度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是发展中国家中“畸形城市化”的典型。南非发展的为大牧场放牧业,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较高;巴西盛产甘蔗、大豆、油棕榈等作物,利用技术从上述作物中提炼燃料。第2题,梅雨主要指6月中旬至7月上旬长江中下游地区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而形成的降水天气,南海海域不会出现梅雨天气;6~8月为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受西南季风影响,因此经阿拉伯海时,船只自东向西航行,多逆风逆水,此时南半球为冬季,经开普敦时,开普敦属于地中海气候,此时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气候温和湿润;巴西福塔莱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区,因此到达巴西福塔莱萨时,看到的是热带雨林。
突破点二 中国区域图
(2018·南京三模)如图为目前我国自主创新示范区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郑洛新自创区位于河北省
B.珠三角地区多于环渤海地区
C.长江流域多于黄河流域
D.每年批准的数量呈递增趋势
4.我国设立自主创新示范区主要是为了( )
A.加速城市化的进程
B.发挥创新引领的示范作用
C.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D.打造世界级一体化城市群
解析:3.C 4.B 第3题,据图分析可知,郑洛新自创区位于河南省;珠三角地区主要有珠三角和深圳两个,环渤海地区有山东半岛、天津滨海、中关村和辽宁沈大四个;每年批准的数量分别是2009年2个、2011年1个、2014年2个、2015年6个、2016年6个;长江流域有8个,黄河流域有5个。第4题,我国设立自主创新示范区主要是为了发挥创新引领的示范作用。
突破点三 微区域图
(2018·南通模拟)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新区设立将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如图为雄安新区位置图。读图回答5~6题。(双选)
5.中央决定将国家级新区建在容城、雄县、安新附近的主要原因是( )
A.距离北京较近,便于承接大城市的产业转移
B.人口稀少,尽可能地减少拆迁补助
C.基础设施完善,现有开发程度较高
D.交通便利,与大城市联系密切
6.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意义包括( )
A.可以根治北京大城市病
B.促进北京市区三大产业均衡发展
C.有利于提升河北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
D.有利于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
解析:5.AD 6.CD 第5题,雄安新区在河北省中部,靠近北京,便于承接大城市的产业转移;交通便利,与大城市联系密切,作为北京首都的副中心,利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雄安新区相比北京人口少,利于首都职能的扩散;现有的开发程度较低。第6题,雄安新区的设立,可以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但是不能做到“根治”;新区的设立主要是为了促进北京市二、三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河北省而言,有利于提高其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新区建设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利于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
地理表格
[读图攻略]
地理表格判读的一般步骤
步骤
说明
读表名,
把握中心内容
表名表达了该表所要展示的最主要的地理要素的分布和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透过表名往往可以发现一些重要信息
抓线索,
综合分析规律
表格集中展示了多项地理要素,但也有主次、轻重之分。主线要素往往体现了命题意图,是多项地理要素中的主要要素
析数据,
定性定量研究
重在认识统计数据反映出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即定性认识。一般而言,大多数试题具有直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物的强弱、大小、多少等规律变化。若题目要求定量分析,则需要利用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定量认识,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
找规律,
横向类比分析
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
[分点突破]
突破点一 绝对数据表格
(2018·扬州中学四模)下表为陕西省某流域不同阶段治理情况统计表(单位:hm2),读表完成1~2题。(双选)
年份
坝田
梯田
水地
地埂
造林
种草
合计
1973
54
162
23
630
272
137
1 278
1987
147
704
49
467
593
200
2 160
1993
192
1 111
36
422
1 762
213
3 736
2004
243
1 248
48
11
2 473
115
4 138
2014
267
1 782
100
0
2 572
182
4 983
1.近四十年来,该流域环境治理的主要措施是( )
A.打坝淤地 B.修筑梯田
C.植树造林 D.退耕还草
2.该流域环境治理后带来的影响有( )
A.土壤含水量增加
B.河流径流变率增大
C.农业生产专门化提高
D.农村生活燃料矛盾减缓
解析:1.BC 2.AD 第1题,直接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近四十年来,坝田、梯田面积增加,造林面积增加,地埂面积减少,因此该流域环境治理的主要措施是修筑梯田、植树造林。第2题,该流域环境治理后(植树造林)河流径流变率减小,土壤含水量增加,农村生活燃料矛盾减缓,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突破点二 相对数据表格
(2018·江苏预测)下表为我国2001~2014年四大地区之间纺织业转移相对规模系数(正值为转入,负值为转出)表。据此完成3~4题。
东北地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2001~2006年
-0.7
6.5
-4.3
-1.5
2007~2014年
0
-11.2
10.2
1.0
3.2001~2014年该类产业转移变化最大的是( )
A.东部地区 B.西部地区
C.东北地区 D.中部地区
4.影响中部地区2007~2014该类产业转移规模系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原料价格上升 B.交通成本上升
C.土地成本上升 D.劳动力成本上升
解析:3.A 4.D 第3题,对比2001~2006年和2007~2014年份的数据可知,东部地区由6.5变为-11.2,说明东部地区该类产业转移变化最大。第4题,纺织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需求量大,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价格更高,中部地区劳动力相对廉价,故纺织业多向中部地区转移。
[编者按] 选择题是高考的保分题型,高考要想取得理想成绩,选择题不容有失。江苏省选择题的命制,都是以地理图表为命题载体,图像承载的地理信息丰富,对考生的信息处理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及空间推理能力要求较高。因此,我们梳理选择题的解题步骤,归纳选择题中的6类图表进行突破,进而引导考生掌握答题技巧,提升答题速度和准度。
一、选择题解题“4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
应从两方面入手:一要全面理解题意。题干是一个完整的内容,审清题干,就要全面、仔细、正确地理解题干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二要准确地把握题眼。即关键词语,它确定了题干内容的特殊规定性,只有准确地把握“题眼”,才能明确要选择的内容、方式、要求,选择备选项才有目标。题干给出的条件通常有以下几种:①明示条件,即题干给出明确、具体的条件;②暗示条件,即题干给出隐藏在材料或图表中的条件,有一定的隐蔽性;③限制条件,即题干给出的数量词、方位词、特定名词等;④多重条件,即题干要求选项要符合两个或两个以上条件。
第二步:审备选项
认真、准确地理解每一个备选项,把握备选项的基本含义,判断每一个备选项本身的说法是否正确。在一般情况下,如果备选项本身说法是错误的,可先直接排除(逆向选择题除外)。尽可能多排除一些备选项,就可以提高选对答案得分的概率。选择题的选项若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则多为错误选项:
前后矛盾
如“海洋能量密度低、转换率大”
误为因果
如“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
表述绝对化
选项中有“都”“一定”“全部”“必然”“肯定”等表述绝对化的词语,如“热带雨林气候都分布在赤道附近”
概念不清或表述不完整
如“地壳分为六大板块”
以偏概全、以点带面
如“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出现在夏、秋季节”
第三步:审图表
获取图像信息时,要遵循各种图像的解读方法和技巧。一般来说可以按照“明确图名→关注图例→分析图中”的步骤进行。图中信息分析又遵循以下步骤:
地理图像类型复杂多样,在复习备考的过程中,力求以典型试题(尤其是高考题)为案例,做到举一反三。一方面,归纳不同图像类型的阅读分析方法;另一方面,不断提升对图像信息的处理能力。
第四步:审题干与备选项的内在联系
选择题的解题本质就是去伪存真,舍弃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错误选项,找到符合题意的正确结论。解题时要仔细分析备选项与题干的相关性和吻合度,联系与本题有关的地理概念、原理、规律,认真分析备选项与题干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地理事物的名称、分布、特征、因果联系,找出主导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选择正确备选项。地理选择题多以题组的形式出现,这说明该题组中的各题并非独立的,而是有着某种密切的联系,有时上题正好是解答下一题的重要条件。如果审题时不能注意这一点,不能从全局的角度来审读这一题组,而是将自己局限于某一题中,则常常导致无法解题。
二、选择题常考“6类型”
等值线图
[读图攻略]
1.等值线图的共性特征
(1)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的数值相等。
(2)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可以相等(如河谷两侧相邻的等高线),也可以按变化趋势依次递减或递增;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递变间隔相等。
(3)同一幅图上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相交或重叠(陡崖除外)。
(4)等值线一般应是闭合曲线,在局部图中受图幅所限不一定全部闭合,但一定在相邻的多张拼接图中闭合。
(5)等值线弯曲度越大,其弯曲处的两侧变化越大。
2.等值线图的判读步骤
步骤
说明
一看
图名
读图名,明确等值线图所要反映的地理事物,即等高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盐度线、等人口密度线、等震线、等时线、等潜水位线、等太阳高度线、地租等值线等
二看
数值
看最大值和最小值;看数值的递变规律;计算差值等(如等值线数值增大方向,在等高线图中为山顶方向;在等压线图中则为高压所在区域;在等温线图中为向较低纬度〈海拔〉的方向。)
三看
疏密
同一幅图中,如等高距一定时,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水流愈急;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
四看
延伸
不同等值线的延伸方向反映不同地理事物的变化特征(如等高线延伸方向反映地形走向,也是山脉的走向;等温线延伸方向反映当地气温分布的影响因素,如与纬线、海岸线、等高线平行的等温线表示影响当地气温的主要因素分别是太阳辐射、海陆位置和地形;局部地区等降水量线的延伸方向可以反映海岸线或地形的走向,若与海岸线平行说明降水受海陆位置影响大,若形成多雨中心则可能位于山地迎风坡等。)
五看
弯曲
等高线弯曲方向与河水流向相反;等温线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在判读等值线弯曲时可利用“凸高值低,凸低值高”规律来分析,也可通过作辅助线法来分析
六看
闭合
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中间有闭合的等值线,则要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确定其数值。如图中有两条等值线,数值a大于b,则M地的值大于a,N地的值小于b
七看
特殊
关注等值线图中特殊的地方(如等高线图中几条线交会的地方表示陡崖;等压线非常密集且气压较低的环形区域可能存在台风。)
[分点突破]
突破点一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用
(2017·江苏高考)我国东南沿海某地拟修建一座水位60 m的水库。如图为拟建水库附近地形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建设成本最低的水库大坝宜建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2.水库建成后能够( )
A.改善航运条件 B.开发河流水能
C.增加径流总量 D.消除地质灾害
解析:1.A 2.B 第1题,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及海拔可以判定,甲乙一线为河谷,甲地位于峡谷处,在该地建设水库大坝成本最低。丙地位于鞍部,海拔比甲地高,不适宜建设大坝;丁地位于鞍部外侧的山谷中,在此地建坝无处蓄水。第2题,水库建成后,可以利用水库的落差,在甲地大坝处开发河流水能,B项正确。水库建成后,甲乙一线河流的落差还存在,水流湍急,不利于发展航运;水库蓄水,可以调节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但不能增加径流总量,更不能消除地质灾害。
突破点二 等压线图的判读及应用
(2017·江苏高考)2017年5月5~6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在立夏之后罕降暴雪。如图为5月6日0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单位:hPa)形势图。读图回答3~4题。
3.最可能降暴雪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此时,远在我国南方戊地的天气状况为( )
A.晴,西南风 B.阴,西北风
C.晴,东南风 D.阴,东北风
解析:3.A 4.C 第3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东北部地区受强烈的锋面气旋系统影响,甲地处于冷锋锋后,受强冷空气南下影响,最可能形成暴雪天气;乙、丙两地位于锋面气旋南部,受暖气团控制,降暴雪的可能性不大;丁地处于锋面气旋东部,暖锋锋面附近,受暖气团缓慢北移影响,可能有降雪,但强度不大。第4题,戊地此时受高压(反气旋)控制,天气晴朗;戊地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戊地吹东南风。
突破点三 创新等值线(如等林线、等沙尘暴线)
(2017·江苏高考)中央气象台2017年5月5日6时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如图为运用3S技术生成的5月5日8时至6日8时全国沙尘落区预报图。读图回答5~6题。(双选)
5.本次沙尘暴的沙源主要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6.扬尘、沙尘暴天气造成的影响主要有( )
A.传播流感病毒,诱发呼吸道疾病
B.增加PM10含量,加重大气污染
C.加重大气的酸性,腐蚀文物古迹
D.影响大气能见度,引发交通事故
解析:5.AC 6.BD 第5题,读图可知,我国华北、东北地区是此次沙尘天气的主要沙尘落区,主要是西北风带来沙尘,甲、丙地区荒漠广布,且位于西北风的上风向,因而是本次沙尘暴的主要源地。故A、C正确。乙地位于塔里木盆地,远离我国东部地区,且影响范围相对较小,不是此次沙尘暴的主要源地。故B错。丁地位于东部季风区,气候较为湿润,地表植被丰富,无沙源条件。故D错。第6题,扬尘、沙尘暴导致大气中颗粒物增多,加重大气污染,影响大气能见度,可能引发交通事故;流感病毒传播与扬尘天气无关;扬尘及沙尘暴中的颗粒物呈碱性,可以中和大气的酸性,降低酸雨危害。
坐标图
[读图攻略]
坐标图判读的一般步骤
步骤
说明
读图名、
看图示
通过图名了解坐标图反映的内容,通过看图示确定坐标图是二维(平面直角)、三维还是多维,是柱状图还是曲线图
读坐标、
看图例
通过坐标轴、图例正确判断并理解坐标图所反映的地理事象,思考坐标图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有多个坐标轴的时候,注意各坐标轴刻度值的差异,防止读数据时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对多幅坐标图进行比较时,注意各图中表示同一地理要素坐标轴的单位差异,不能简单地依据高矮或长短判断数值的大小;明确坐标轴表示的是绝对数量,还是构成比例
读数据、
辨趋势
一要读准大小,关注起点、终点、转折点、峰值;二要注意数据变化趋势
析数据、
寻规律
通过分析数据,准确把握地理要素的变化特征,思考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地理事象的形成原因和蕴含的地理规律
[分点突破]
突破点一 曲(折)线图的判读与应用
(2017·江苏高考)“绿色出行”新理念已为我国许多城市市民所接受。如图为1986~2015年某城市市民主要出行方式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明显影响的年份开始于( )
A.2000年 B.2005年
C.2007年 D.2011年
2.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该城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优化城市空间结构 B.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C.改变城市服务功能 D.扩大城市地域范围
解析:1.D 2.B 第1题,市民主要出行方式中,自行车消耗能源最低,属于“绿色出行”;与小汽车相比,公共交通载客量大,人均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相对较少;由图可知,2011年之后,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占比迅速上升,选择自行车出行的占比也有所上升,选择小汽车出行的占比迅速下降,这表明新理念对市民出行方式产生了明显影响。第2题,选择公共交通和自行车出行会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改善城市交通状况;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地域范围受交通运输线布局的影响,市民出行方式变化对其影响不大;城市服务功能主要受城市等级、规模影响。
突破点二 柱状图的判读与应用
(2017·江苏高考)如图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时期人均GDP年均增长率变化图。读图回答3~4题。(双选)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的特征有( )
A.东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一直领先全国
B.中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呈加快的态势
C.1978~1990年,东中西三大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速相同
D.1978~1990年,西部地区与全国的人均GDP年均增速最接近
4.1978~2015年我国人均GDP年均增速变化反映了( )
A.改革开放对东中西部的影响呈现区域差异性
B.基础设施的改善促进西部地区的发展不断加快
C.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中西部增速
D.21世纪以来,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发生了变化
解析:3.BD 4.AB 第3题,从图中可以直观看出,1978~1990年,三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长率不相同,东部地区高,中部地区低,西部地区居中,C错;2000~2015年,东部地区人均GDP年均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A错。读图可知,B、D正确。第4题,从图上可以明显看出,1978~2000年,全国人均GDP年均增速主要取决于东部地区增速;目前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依然较高,三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局没有发生变化。
突破点三 平面正三角坐标图的判读与应用
(2018·常州一模)下图中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人口数所占总人口比重,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图中丙国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 )
A.20% 鼓励生育 B.50% 采取移民政策
C.50% 计划生育 D.20% 鼓励人员出国
解析:5.B 6.A 第5题,图中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人口数所占总人口比重,0~14岁人口所占比重最大,人口增长最快。根据三角坐标可知,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国家中,0~14岁人口比重最大的是乙,人口增长最快的是乙,B对。A、C、D错。第6题,根据三角坐标可知,图中丙国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所占总人口比重约20%,人口老龄化严重,B、C错。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鼓励生育,A对。鼓励人员出国会加重人口老龄化,D错。
[技巧点拨]
平面正三角形坐标图的判读
三角形统计图是一个三轴坐标图,给出一个正三角形,在内部作若干条三条边平行线,并标注出三个坐标所代表的变量,通常用来表示三个变量的地理事物局部与整体的百分比结构。读三角形统计图时必须注意,图中数据只表示相对量,即“比重”或“比例”,不表示绝对量;图中每个点都能够读取三个变量的坐标数值,各构成要素所占比重的总和必然是100%。
如图中“*”表示各年龄段的人口比重,如何准确读取其数据呢?可以采用平行线法,该法分三步:
第一步:沿着三个坐标轴数值增大的方向画出三个箭头,如图中的箭头①②③。
第二步:过图中标出的点“*”,分别画出与上述三个箭头平行且延伸方向一致的三条斜线。注意:在图中平行斜线应取a,而不是取b(因为斜线b的延伸方向与箭头②不一致)。
第三步:读出上述斜线与三个坐标轴的交点坐标,这就是待求点在三个坐标轴上的坐标。图中待求点“*”的三个坐标值是0~14岁为25%,15~64岁为71%,65岁及以上为4%。
示意图
[读图攻略]
示意图判读的一般步骤
步骤
说明
了解图意,
图文转换
读图名、图例、注记和其他要素,全面获取图上信息,明确该图示意什么
知识回顾,
挖掘内涵
梳理所示地理事象的本质和联系,挖掘图的内涵。根据图中箭头方向、线段的纵横关系及有关知识,分析、推理、归纳地理事物的变化规律或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
明确要求,
筛选信息
明确需要在图上得到什么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题目要求联系起来
紧扣题意,
准确答题
调用所学地理事象的基本原理、规律、特征、分布、结构等,根据推出的关系或规律解决相同问题
[分点突破]
突破点一 地理原理示意图
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图中箭头的粗细表示辐射量的多少。完成1~2题。
1.与同纬度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下列代表青藏高原地区辐射量的箭头比较粗的是( )
A.① B.③
C.④ D.⑤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亚马孙平原的太阳能资源比撒哈拉沙漠丰富,原因是亚马孙平原的①箭头比撒哈拉沙漠的粗
B.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因为晴朗的夜晚,⑤箭头较细
C.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因为天气晴朗时,①箭头较细
D.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解析:1.C 2.B 第1题,青藏高原地区晴天多,反射的太阳辐射少,即①箭头较细。青藏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较少,射向宇宙空间的地面辐射较多,即③箭头较细,④箭头较粗。青藏高原地区空气稀薄且气温低,大气辐射较弱,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部分,故大气逆辐射较弱,即⑤箭头较细。第2题,亚马孙平原的太阳能资源比撒哈拉沙漠的少,因为亚马孙平原云层多,反射的太阳辐射多,A项错误。晴朗的夜晚云层少,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下降的幅度大,气温降到0 ℃以下时易形成霜冻,B项正确。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故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C项不正确。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地面辐射,D项错误。
突破点二 地理过程示意图
(2018·南通月考)据报道,位于爱尔兰西北部海岸的一块巨型海蚀柱(图1)自1991年以来无人登顶,2016年9月一位名叫伊恩米勒的探险家成功完成这项惊险之举,成为历史上第二位成功登顶的人。图2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代表沉积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中的一类。读图完成3~4题。
3.从地壳物质循环角度看,形成巨型海蚀柱的岩石最有可能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这块海蚀柱在很久以前是当地大陆的一部分,直到大约14世纪的时候才分离出去。该景观形成的这一地质过程对应图2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3.A 4.C 第3题,根据图1中海蚀柱具有层理构造可判断其岩石类型为沉积岩。根据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可确定图2中丙为岩浆岩,再根据三大类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可以形成沉积物判断乙为沉积物,甲为沉积物固结形成的沉积岩,丁为变质岩。选A。第4题,该景观主要是沉积岩在风化、侵蚀(尤其是海浪的侵蚀)等外力作用下形成的。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图2中①为岩浆的冷却凝固作用,②③为外力作用,④为变质作用,其中②为岩浆岩受外力作用过程,③为沉积岩受外力作用过程。选C。
[技巧点拨]
地理过程示意图的解读方法
(1)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过程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体是什么。
(2)在头脑中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找出突破口。
(3)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理清逻辑关系。
(4)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
(5)将已初步完成的过程图按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突破点三 地理关联示意图
(2016·江苏高考)图1、图2为我国南方某山区立体农业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双选)
图1 图2
5.关于该山区立体农业系统叙述正确的是( )
A.山上河谷养种鱼,便于捕捞
B.村寨秧田育鱼苗,便于管理
C.山腰梯田种水稻,适宜机械化耕种
D.稻田蓄水养成鱼,可以获得更多饵料
6.该农业生产系统的特点是( )
A.商品率高,受市场影响显著
B.专业化程度高,利于安排农事活动
C.注重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D.减少农药使用,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解析:5.BD 6.CD 第5题,由图1可知,山上河谷主要是养种鱼,因此与捕捞联系不大;村寨秧田育鱼苗,在进行农田活动的同时便于管理鱼苗;山腰梯田种水稻,由于梯田面积较小,因此不适宜机械化耕种;稻田蓄水养成鱼,通过水稻生产可以获得较多的鱼类饵料。第6题,由图2可知,该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满足自身需要,投放市场量较少,因此商品率较低,受市场影响较小;种水稻和养鱼同时进行,并没有体现合理安排农事活动;鱼和农户产生的废弃物为稻田提供肥料,水稻稻花可以作为鱼类的饵料,体现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梯田为鱼提供水、浮游生物等,同时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从而减少农药使用,农产品绿色无污染。
景观图
[读图攻略]
判读景观图时,要通过对图的内容解译,找出标志性景观(典型地貌、植被、建筑等),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使用地理术语对景观图进行描述,或者挖掘出景观图所隐含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形成原因。地理景观图判读的一般步骤如下:
步骤
说明
读图名,
明确主题
根据图名准确判断景观图类型及其突出表现的地理要素、地理事物或现象
定主景,
推断时空
从景观图中找出标志性景观进行季节判断和空间定位往往是解题的关键(如吉林雾凇景观图可以指示季节为冬季;由景观图中的窑洞民居,可确定图示地区为黄土高原。)
重联系,
推理分析
景观图中的各地理要素之间通常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要善于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主要景观的形成原因,演变过程及其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如由景观图中的冲积扇可推知该地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因水流速度变慢,泥沙沉积形成冲积扇。由景观图中的风蚀蘑菇可推知该地区具有气候干旱、风力强、风力侵蚀作用显著的地理特点。)
[分点突破]
突破点一 自然景观图
(2018·金陵中学四模)如图为河南省南阳市某地石漠化景观,这些石漠化区域的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岩石大面积裸露,土地生产力衰退。同时由于缺少植被涵养水源,已引发不同程度的干旱,导致当地农业生产条件恶化,人畜饮水困难。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该地区石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是( )
A.土质疏松 B.土壤贫瘠
C.过度垦殖 D.乱砍滥伐
2.治理该地区生态问题的对策措施合理的是( )
A.封山育林、建设草地 B.修建梯田和灌溉设施
C.实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D.发展规模化小麦种植
解析:1.CD 2.AB 第1题,结合题干信息,该地石漠化加剧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因素引起的,即过度垦殖和乱砍滥伐破坏植被造成的。第2题,治理该地区生态问题的措施应以保护和恢复植被为主。
突破点二 人文景观图
(2015·江苏高考·节选)如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题。
3.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安全防御 B.节约耕地
C.防雨保温 D.就地取材
解析:选A 土楼是出于族群安全而采取的一种自卫式的居住方式。在当时战乱不断的状况下,举族迁移的客家人不远千里来到他乡,这种建筑方式既有利于家族团聚,又能防御战乱,故选A。
突破点三 遥感影像图
(2015·江苏高考)图1为某冰川所在区域遥感影像,图2为根据1973、2009年遥感影像提取的该冰川分布图层(局部),图中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 m2。读图回答4~5题。
4.图1中甲点所处的地形是( )
A.山谷 B.山脊
C.冲积扇 D.盆地
5.图2所示区域冰川面积变化的情况是( )
A.减少了1 800 m2 B.增加了1 800 m2
C.增加了2 700 m2 D.减少了2 700 m2
解析:4.A 5.D 第4题,在遥感影像图中,海拔高处多积雪和冰川,反射率高,在遥感影像上表现为颜色较浅,海拔低处较灰暗,甲所在处较灰暗,且比两侧暗,应为低海拔处,该地位于山顶附近,结合灰暗处的延伸形状,可判断甲位于山谷中。第5题,由图2可知,2009年非冰川方格的数量增加到10个,比1973年多了3个,由于每个方格面积表示900 m2,说明图示区域冰川面积减少了2 700 m2。
区域图
[读图攻略]
区域图判读的一般步骤
步骤
说明
空间定位
区域位置决定了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进而影响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区域定位是区域特征分析的前提与基础。区域定位要利用图中经纬度、海陆轮廓、参照性地理事物等信息
要素提取
读图时要根据图名确定主题,结合图例找出图中的关键地理事象及其特征
逻辑推理
读图时可根据区域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判断气候类型及其特征,进而结合地形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以及植被类型等。根据相关原理推断区域自然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综合运用
区域发展方向
分析区域开发的优势条件,找出制约区域发展的因素,在综合分析区域发展条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确定区域发展方向
区域发展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区域发展问题主要有两类:区域特征→限制性因素;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人地矛盾突出。区域发展问题的解决措施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分点突破]
突破点一 世界区域图
(2018·南通模拟)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于2017年9月3日至5日在福建省厦门市举行。读图回答1~2题。(双选)
1.关于金砖国家的描述正确的是( )
A.俄罗斯东部人口稠密,西部地广人稀
B.印度城市化进程较快,城市化水平高
C.南非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较高
D.巴西从甘蔗、大豆、油棕榈等作物中提炼燃料
2.2017年6~8月,一艘游轮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发,途径汕头、马六甲海峡、印度金奈、南非开普敦,巴西福塔莱萨。下列对沿途地理现象描述可信的是( )
A.经南海时,遭遇梅雨,阴雨连绵
B.经阿拉伯海时,多逆风逆水
C.经开普敦时,气候温和湿润
D.到达巴西福塔莱萨时,草地枯黄
解析:1.CD 2.BC 第1题,金砖国家成员国中,俄罗斯东部西伯利亚山地及高原地区人口稀少而西部人口稠密;印度城市化水平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是发展中国家中“畸形城市化”的典型。南非发展的为大牧场放牧业,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专业化较高;巴西盛产甘蔗、大豆、油棕榈等作物,利用技术从上述作物中提炼燃料。第2题,梅雨主要指6月中旬至7月上旬长江中下游地区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而形成的降水天气,南海海域不会出现梅雨天气;6~8月为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受西南季风影响,因此经阿拉伯海时,船只自东向西航行,多逆风逆水,此时南半球为冬季,经开普敦时,开普敦属于地中海气候,此时受盛行西风的影响,气候温和湿润;巴西福塔莱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区,因此到达巴西福塔莱萨时,看到的是热带雨林。
突破点二 中国区域图
(2018·南京三模)如图为目前我国自主创新示范区分布图。读图,完成3~4题。
3.关于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郑洛新自创区位于河北省
B.珠三角地区多于环渤海地区
C.长江流域多于黄河流域
D.每年批准的数量呈递增趋势
4.我国设立自主创新示范区主要是为了( )
A.加速城市化的进程
B.发挥创新引领的示范作用
C.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D.打造世界级一体化城市群
解析:3.C 4.B 第3题,据图分析可知,郑洛新自创区位于河南省;珠三角地区主要有珠三角和深圳两个,环渤海地区有山东半岛、天津滨海、中关村和辽宁沈大四个;每年批准的数量分别是2009年2个、2011年1个、2014年2个、2015年6个、2016年6个;长江流域有8个,黄河流域有5个。第4题,我国设立自主创新示范区主要是为了发挥创新引领的示范作用。
突破点三 微区域图
(2018·南通模拟)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新区设立将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如图为雄安新区位置图。读图回答5~6题。(双选)
5.中央决定将国家级新区建在容城、雄县、安新附近的主要原因是( )
A.距离北京较近,便于承接大城市的产业转移
B.人口稀少,尽可能地减少拆迁补助
C.基础设施完善,现有开发程度较高
D.交通便利,与大城市联系密切
6.规划建设雄安新区的意义包括( )
A.可以根治北京大城市病
B.促进北京市区三大产业均衡发展
C.有利于提升河北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
D.有利于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
解析:5.AD 6.CD 第5题,雄安新区在河北省中部,靠近北京,便于承接大城市的产业转移;交通便利,与大城市联系密切,作为北京首都的副中心,利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雄安新区相比北京人口少,利于首都职能的扩散;现有的开发程度较低。第6题,雄安新区的设立,可以有效缓解北京大城市病但是不能做到“根治”;新区的设立主要是为了促进北京市二、三产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河北省而言,有利于提高其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水平;新区建设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利于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
地理表格
[读图攻略]
地理表格判读的一般步骤
步骤
说明
读表名,
把握中心内容
表名表达了该表所要展示的最主要的地理要素的分布和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透过表名往往可以发现一些重要信息
抓线索,
综合分析规律
表格集中展示了多项地理要素,但也有主次、轻重之分。主线要素往往体现了命题意图,是多项地理要素中的主要要素
析数据,
定性定量研究
重在认识统计数据反映出的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即定性认识。一般而言,大多数试题具有直接观察、分析到地理事物的强弱、大小、多少等规律变化。若题目要求定量分析,则需要利用统计数据进行计算得出定量认识,并进一步完成定性分析
找规律,
横向类比分析
类比分析地理事物的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点,可以更清楚地认识地理事物的共性,更深刻地认识地理事物的特点
[分点突破]
突破点一 绝对数据表格
(2018·扬州中学四模)下表为陕西省某流域不同阶段治理情况统计表(单位:hm2),读表完成1~2题。(双选)
年份
坝田
梯田
水地
地埂
造林
种草
合计
1973
54
162
23
630
272
137
1 278
1987
147
704
49
467
593
200
2 160
1993
192
1 111
36
422
1 762
213
3 736
2004
243
1 248
48
11
2 473
115
4 138
2014
267
1 782
100
0
2 572
182
4 983
1.近四十年来,该流域环境治理的主要措施是( )
A.打坝淤地 B.修筑梯田
C.植树造林 D.退耕还草
2.该流域环境治理后带来的影响有( )
A.土壤含水量增加
B.河流径流变率增大
C.农业生产专门化提高
D.农村生活燃料矛盾减缓
解析:1.BC 2.AD 第1题,直接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近四十年来,坝田、梯田面积增加,造林面积增加,地埂面积减少,因此该流域环境治理的主要措施是修筑梯田、植树造林。第2题,该流域环境治理后(植树造林)河流径流变率减小,土壤含水量增加,农村生活燃料矛盾减缓,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突破点二 相对数据表格
(2018·江苏预测)下表为我国2001~2014年四大地区之间纺织业转移相对规模系数(正值为转入,负值为转出)表。据此完成3~4题。
东北地区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2001~2006年
-0.7
6.5
-4.3
-1.5
2007~2014年
0
-11.2
10.2
1.0
3.2001~2014年该类产业转移变化最大的是( )
A.东部地区 B.西部地区
C.东北地区 D.中部地区
4.影响中部地区2007~2014该类产业转移规模系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原料价格上升 B.交通成本上升
C.土地成本上升 D.劳动力成本上升
解析:3.A 4.D 第3题,对比2001~2006年和2007~2014年份的数据可知,东部地区由6.5变为-11.2,说明东部地区该类产业转移变化最大。第4题,纺织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需求量大,随着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力价格更高,中部地区劳动力相对廉价,故纺织业多向中部地区转移。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