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浙江高考地理二轮讲义:专题十三 认识大洲、地区和国家
展开考试内容 | 考试要求 | 考查方式 |
1.认识大洲 (1)亚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2)亚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 b d | 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均常出现。以区域图文资料考查大洲的自然地理特征 |
2.认识地区 (1)欧洲西部地形、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 c d |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形式均常出现。以区域图文资料考查世界重要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其中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是考查重点 |
3.认识国家 (1)美国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 (2)美国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主要特点 (3)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特征 (4)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含义 (5)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 b b c c d | 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形式均常出现。多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某国的重要地理特征。美国农业发展的特点是考查重点 |
亚洲地理环境特征
1.亚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1)经纬度位置:位于10°S~80°N之间,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
(2)海陆位置:三面临洋,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
(3)亚洲与相邻大洲的分界线
①与欧洲的边界: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②与非洲的边界:苏伊士运河。
③与北美洲的边界:白令海峡。
2.亚洲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及相互关系
(1)地形
①以高原、山地为主;②平均海拔高,地面起伏大;③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2)气候
①类型复杂多样(原因:地域广阔,南北跨纬度多,腹地广阔);②季风气候最典型(原因:位于最大的大洋和最大的大陆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大);③大陆性气候显著(原因:地域广阔,腹地面积大,内陆距海较远)。
(3)水系
①河流呈放射状分布,由中间往四周流(原因:地势中间高四周低);②内流区域广大(原因:亚洲中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
亚洲地理环境特征
亚洲各区域的地理环境特征
| 位置和范围 | 地形 | 气候 |
东亚 | 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 | 东部: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西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 |
东南亚 | 中南半岛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多火山 | 全年高温;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在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 | |
南亚 | 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印度河和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 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 |
中亚 | 以丘陵、平原为主,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 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少 | |
北亚 | 西西伯利亚平原,中西伯利亚高原,东西伯利亚山地 | 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 | |
西 亚 | 高原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沙漠广布。主要地形区:伊朗高原、阿拉伯高原 | 炎热干燥,以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为主,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 |
下图是沿20°N纬线所作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
1.关于甲、乙两地形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均位于印度洋板块
B.地形均以高原为主,地势北部高、南部低
C.均为重要的铁矿、锰矿产地
D.气候成因均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
2.关于甲地形区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洲纬度最低的地区
B.与大陆主体阻隔,相对独立的“次大陆”
C.太平洋与印度洋的交汇地带
D.自然植被以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雨林为主
3.关于乙地形区所在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人口最多和最密集的地域
B.现代冰川侵蚀作用强烈
C.河流均源自中国,注入阿拉伯海
D.扼亚澳之间的过渡地带
解析:第1题,据图中经纬度可判断,甲位于德干高原、乙位于中南半岛。德干高原位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位于欧亚板块,A项错误;甲地形区以高原为主,乙地形区以山地为主,B项错误;乙地形区无铁、锰资源,C项错误;甲、乙两地形区都是热带季风气候,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因此D项正确。第2题,甲地形区位于南亚,亚洲纬度最低的地区位于东南亚的马来群岛,A项错误;南亚北部因喜马拉雅山与亚洲其他地区阻隔,因此又被称为南亚“次大陆”,B项正确;该区域完全属于印度洋,C项错误;甲地形区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但自然植被以热带草原为主,D项错误。第3题,乙地形区所在地区为东南亚,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域,A项错误;东南亚纬度低,现代冰川侵蚀作用不明显,B项错误;东南亚有些河流源于中国,但有些不是,而且有些河流如湄公河注入南海,而不是注入阿拉伯海,C项错误;东南亚地处亚洲和澳大利亚之间的过渡地带,因此D项正确。
答案:1.D 2.B 3.D
4.中亚五国地理位置独特,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中亚地形图。
材料二 中亚地区水资源缺乏,且分布极不平衡,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拥有的地表水资源超过整个中亚地区的2/3。哈萨克斯坦的巴尔喀什湖因“一湖两水”而独具特色。
(1)中亚是世界上________资源蕴藏较丰富的地区之一,我国从中亚进口此类资源最佳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
(2)巴尔喀什湖“一湖两水”主要指其湖水盐度差异明显,西半部盐度比东半部________,其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分析中亚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4)分析吉尔吉斯斯坦水资源较为丰富的原因。
解析:(1)中亚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我国从中亚地区进口此类资源的最佳运输方式是管道运输。(2)巴尔喀什湖东西部湖水盐度差异明显主要是受河流注入的影响,即河水的稀释作用使西半部湖水盐度比东半部低。(3)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水文、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4)吉尔吉斯斯坦水资源丰富的原因可从大气降水、高山冰雪融水、修建水库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石油、天然气 管道运输
(2)低 西侧有河流淡水注入
(3)①位置:地处欧亚大陆中部,距海较远;②地形:地势东高西低,以平原与丘陵为主;③气候:大部分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④水文:河湖多为内流河、内陆湖,河流水量小,湖泊多为咸水湖;⑤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
(4)位于中纬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位于锡尔河上游,河流径流量大;天山海拔高,高山冰雪融水丰富;该国在锡尔河上修建了许多水库,蓄积河水。
欧洲西部的地理环境特征及影响
1.欧洲西部地理位置的特点
(1)经纬度位置:大部分介于40°N~60°N之间,处于北温带,无热带。
(2)海陆位置:西临大西洋、北临北冰洋、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
2.欧洲西部地形、气候的特点及成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地形特点:①以平原、山地为主,是平均海拔最低的大洲;②地势南北高中间低;③冰川地貌广布(北部有第四纪冰川遗迹,南部阿尔卑斯山脉有现代冰川活动);④海岸线破碎、曲折而漫长,多半岛、岛屿、海峡与海湾。
(2)气候特点:以温带气候类型为主,海洋性特征显著。
成因:①海陆位置:西临大西洋,海岸线曲折,使海洋影响深入内陆。②大气环流:盛行西风,带来大西洋暖湿气流。③洋流: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起增温增湿作用。④地形:中部为平原,山脉多东西走向,利于西风深入内陆。
(3)地形、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①平原地形为主,广阔而平坦的地形利于耕作业的发展。
②温带海洋性气候:光照、热量不足,不宜发展种植业,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适合发展乳畜业。
③地中海气候:发展灌溉农业,园艺业发达,种植蔬菜、花卉和亚热带水果(葡萄、柑橘、无花果、油橄榄等)。
主要原因:夏季炎热干燥,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合种植水果;夏季降水少,需引水灌溉。
西欧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西欧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1)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征
在世界各地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中,西欧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最为典型,最为突出。其表现: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都小;春季温度低,秋季温度高;年、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都比大陆性气候迟;空气的相对湿度大,云雾多,降水量的时空分布都比较均匀。
(2)气候成因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柑橘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低温,生长最适温度为23~31 ℃,年降水量以1 200~2 000 mm为宜。读世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及柑橘分布图,完成1~3题。
1.图示地区降水量南北差异较大的原因是( )
A.大气环流 B.洋流
C.地壳运动 D.植被状况
2.图中阴影区生长的柑橘品质优良,最主要得益于( )
A.夏季热量丰富 B.生长季雨量丰沛
C.成熟期光照充足 D.肥沃的土壤
3.该半岛的大西洋沿岸几乎没有柑橘分布,与地中海沿岸相比,最主要是因为该地( )
A.降水不足 B.热量不足
C.市场需求量小 D.光照不足
解析:第1题,区域定位该半岛为伊比利亚半岛,该地南部受副热带高压影响大,为地中海气候,降水少;北部受盛行西风影响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多,A项正确。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阴影区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秋季光照强,利于柑橘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品质优良,C项正确。第3题,柑橘是喜欢温暖湿润气候的作物。该半岛大陆西岸有加那利寒流经过,导致沿海地区气温较低,且西岸位于中纬西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热量相对不足因而导致该岸几乎没有柑橘分布,B项正确。
答案:1.A 2.C 3.B
(2019·1月浙江学考)下图为欧洲西部某农业地域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4~5题。
4.该农业地域类型是( )
A.地中海式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商品谷物农业
5.形成该农业地域类型的有利条件有( )
①气候温和湿润 ②耕地面积广阔
③劳动力丰富廉价 ④消费市场广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由于独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欧洲西部地区是世界上乳畜业发展最典型的区域之一。英国、法国、比利时、丹麦等国乳畜业都十分发达。该地区市场广阔和饲料供应丰富是影响乳畜业生产的两个重要因素。其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如奶粉、黄油和奶酪。
答案:4.B 5.D
能源与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以鲁尔区为例)
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以德国鲁尔区的兴衰为例,如下表。
兴起的 区位条件 | 衰落的原因 | 振兴的措施 |
①煤炭资源丰富;②离铁矿区近;③水源充足;④水陆交通便利;⑤市场广阔 | ①煤炭能源地位的下降;②新技术革命的冲击;③环境污染严重;④工业结构单一;⑤世界性钢铁生产过剩 |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调整工业布局;③治理污染,美化环境;④完善基础设施建设;⑤发展科技和高等教育 |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的条件(以鲁尔区为例)
1.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因素 | 特点 | 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 |
位置 | 德国西北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 | 地处欧洲的十字路口,自古就是东、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欧通往中欧、南欧的捷径 | |
交通 | 莱茵河纵贯南北;铁路、公路密集 | 水陆交通发达,便于原料的运入和产品的运出 | |
市场 |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经济,为鲁尔区工业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 促进工业产品的销售和工业的发展 | |
资 源 | 煤 炭 | 鲁尔区煤炭储量大,埋藏较浅,煤质好,品种多 | 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煤炭工业、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发展的基础 |
铁 矿 | 铁矿石初期来自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后期来自瑞典,鲁尔区离其都较近 | 有利于节省运费,降低生产成本 | |
水 源 | 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水量充沛,提供了丰富的水源 | 充沛的水源与煤炭资源相结合,促进了鲁尔区化学工业的发展 |
2.鲁尔区资源的开发与工业部门
鲁尔区是采矿型的工业区,其工业部门与资源基础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
读德国矿产资源与城市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有关甲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径流量较小 B.航运价值大
C.含沙量较大 D.径流季节变化大
2.图中信息不能反映出的鲁尔区发展条件是( )
A.丰富的煤炭资源 B.便利的交通运输
C.重要的地理位置 D.高素质的劳动力
解析:甲河是莱茵河,流经西欧发达地区,河上航运繁忙;高素质的劳动力无法在图上得到直观反映。
答案:1.B 2.D
3.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
北海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气产地。简述北海油气田开采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解析:题图显示了北海及其周边国家,图中有油田分布、国家分布、海陆分布、海水深度等信息。图中显示,北海海域油气资源丰富,从开采条件的角度看,浅海大陆架,开采难度小;周围大部分是能源需求量大的发达国家,市场广阔。但北海位于西风带,风浪大,增大了海上油气开采的难度。
答案:有利条件:油气资源储量丰富;位于大陆架浅海,便于开采;接近能源消费市场;运输便利。(任答三点)
不利条件:位于西风带,终年风浪大;多阴雨天气,不利于海上油气开采作业;开采成本高。(任答两点)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
题及可持续发展(以鲁尔区为例)
1.鲁尔区衰落的原因、表现及影响
原因 | 表现 | 影响 | |
内 因 | 生产结 构单一 | ①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②高度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化工等少数重工业部门 | 衰落的内因是其他因素产生影响的基础 |
环境 污染 | 大气污染、水污染 | ||
外 因 | 煤炭的 能源地 位下降 | ①煤炭在能源消费构成中的比重下降; ②新技术炼钢的耗煤量降低 | 煤炭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 |
世界性 钢铁过 剩 | ①产钢国、钢出口国增多;②经济危机,钢替代品的广泛应用导致市场需求量下降 | 钢铁工业衰落的主要原因 | |
新技术 革命的 冲击 | 新技术革命导致新兴工业部门出现,并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式 | 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之一 |
2.鲁尔区的整治措施及效益
整治措施 | 效益 |
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煤炭和钢铁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 | 煤炭、钢铁工业部门数量剧减,生产规模扩大,社会经济结构比例较协调 |
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平衡发展 | 减少运费,少占土地,降低污染,提高经济效益 |
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 运输便捷,提高生产效益 |
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 促进了传统工业部门的现代化 |
整治污染,美化环境 | 节约资源,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
传统工业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整治措施
读世界某地区图和该区产值构成图(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回答4~5题。
4.下列属于该工业区发展的区位条件的是( )
①煤炭资源储量丰富 ②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
③便利的水陆运输 ④雄厚的科技力量 ⑤离铁矿区较近 ⑥工业革命的源地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③⑤⑥ D.③④⑤⑥
5.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区经济趋于衰落,有关其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能源消费从“煤炭时代”进入了“石油时代”,世界对煤炭的需求量明显下降
B.煤炭开挖深度的增加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鲁尔区所产煤的价格缺乏市场竞争力
C.钢铁出现了世界性的供过于求的状况,鲁尔区的钢铁工业受到多国钢铁产品低价格的冲击
D.鲁尔区煤炭资源枯竭,铁矿运入成本提高
解析:第4题,由图可知该区为鲁尔区,其早期发展的有利条件包括煤炭资源丰富、离铁矿区较近、水陆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科技发达和市场广阔等。第5题,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的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衰落,与本身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钢铁生产过剩和新技术革命等多种原因有关。
答案:4.B 5.D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庆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陆上油田和重要的石化基地,截至2008年大庆油田已经开采出可采储量的75%。近年来大庆重点发展了石化深加工、电子信息、机械及仪表仪器生产等产业。下表是大庆市近年主要经济和产业指标值。
年份 | 2005 | 2008 | 2012 |
GDP/亿元 | 1 400 | 2 220 | 4 000 |
三次产业占 GDP比重 | 3∶86∶11 | 4∶82∶14 | 4∶81∶15 |
采掘业占工业 总产值比重/% | 82 | 79 | 72 |
材料二 玉门是我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2009年被列为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多年的石油开采造成大气、水和土壤的严重污染,老城区人口从13万锐减至3万。近年来玉门重点发展了新能源产业。
(1)分析大庆市产业结构及变化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目前大庆和玉门在资源、经济和环境三方面面临问题的差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各自面临的问题和具有的优势,两市选择不同产业发展方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国家战略,对大庆、玉门这类资源型城市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方面,大庆和玉门采取了各具特色的举措,据此谈谈对“因地制宜”思想的认识。
解析:(1)产业结构及变化特点据表中信息分析说明。(2)根据材料比较分析两市在资源、经济和环境三方面面
临问题的差异。(3)产业发展优势结合两市优势条件来分析。大庆发展较早,位于东部地区,区位优越,资金、技术等条件好;玉门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新能源产业。(4)国家战略层面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资金、技术、政策等支持。(5)对“因地制宜”思想的认识要从资源开发、经济发展角度来阐释。
答案:(1)第二产业比重大;石油采掘工业占主导地位;产业结构正在不断优化
(2)玉门石油资源已经枯竭,大庆也将面临石油枯竭的问题;玉门的经济发展已经衰退,大庆的采掘业比重过高;玉门的环境问题更加严重
(3)大庆:区位优越;资金、技术等条件好;玉门: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发展新能源产业
(4)提供资金、技术和相关优惠政策
(5)“因地”是指根据条件,“制宜”是指应采取合适的对策和措施,同是资源型城市,但所处地理位置不一样,条件有差异,采用适合各自情况的产业转型政策。
认识国家(以美国为例)
1.美国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1)地理位置:本土都在温带,三面濒临海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南临墨西哥湾。
(2)领土组成:北美洲中部的本土(48个州和一个特区)和两个海外州(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
(3)首都:华盛顿。
2.美国自然环境的主要特点
(1)地形: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部低,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
①西部山地高原:科迪勒拉山系。
②中部平原:中央大平原。
③东部低矮山地:阿巴拉契亚山脉。
(2)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气候深受地形的影响。
(3)水文:五大湖(冰蚀湖)和密西西比河,水运便利。
3.区域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主要特征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常用的有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地区)生产总值]。
(2)区域各发展阶段的特征(见表格)
区域发展阶段 | 主要特征 |
以传统农 业为主体 的发展 阶段 |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少,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缺乏大型中心城市;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分布稀疏;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低,对外贸易量小;大多数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区域处于低水平的均衡状态 |
工业化 阶段 | 第二产业在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劳动力由农业大规模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区域内部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中心城市发展速度快,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交通建设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
高效益的 综合发 展阶段 | 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到比较高的水平,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升级;第二、第三产业在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中占主要地位;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网络逐步形成;人均国内(地区)生产总值达到较高水平;区域内部发展差异逐步缩小,对外联系和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 |
4.美国农业生产布局的最主要特征
(1)美国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
①自然条件:大部分属温带和亚热带,降水适中,水热条件适于栽培多种农作物;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有利于机械化耕作和大规模经营;河湖众多,灌溉水源充足。
②社会经济条件:地广人稀,适合大规模生产;市场广大;交通运输发达;科技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2)美国农业生产和布局的特点: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5.美国农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问题:过度垦殖和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和“黑风暴”的发生;能源消耗大;化肥、农药污染严重。
(2)措施: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等多种农业生产方式;保护耕地和农业生态环境,推广休耕、免耕、轮作等保护性耕作技术。
美国农业生产的地区专门化和中部平原农业生产条件
1.美国农业生产的地区专门化
美国农业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美国的农业带是地区专门化的标志,主要农业带及其区位条件示意如下:
农业带 | 位置 | 区位条件 |
乳畜带 | 东北部及五大湖沿岸 | 气候湿冷,适于牧草生长;市场巨大(人口众多、城市密集) |
玉米带 | 中部 |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降水集中、热量充足 |
小麦带 | 中部(冬小麦) | 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壤肥沃、地势低平 |
北部(春小麦) | ||
棉花带 | 35°N以南、亚热带作物带以北 | 土壤肥沃,光热充足 |
畜牧和灌 溉农业带 | 西部山区 | 地形以山地、高原、山间盆地为主,气候干旱 |
2.美国中部平原农业生产条件
美国中部平原是商品谷物农业的杰出代表,其主要生产条件如下:
优势条件 | 具体体现 |
自然条件优越 | 地势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水源充足 |
交通条件便利 | 水运便利,公路、铁路发达 |
地广人稀 | 农村人口少,利于大规模生产 |
高度发达的工业 | 为农业提供机械、电力、化肥 |
科技先进 | 农业科研和推广系统庞大 |
我国的区域特色农业
区域 | 特色农业 | 形成条件 | |
自然条件 | 社会经济条件 | ||
珠江 三角洲 | 珠江三角洲出口创汇农业 | 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 | 邻近港、澳地区,市场广阔;交通便利;农业技术水平高 |
南疆 | 我国最大的长绒棉基地 | 光照充足,土地资源广阔,山麓地带有高山冰雪融水可供灌溉 | 种植长绒棉历史悠久;市场需求量大 |
海南岛 | 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基地 | 地处热带,热量和降水丰富 | 市场尤其是国内市场对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需求量大 |
昆明 | 花卉种植业 | 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 | 国内城市市场对花卉的需求量大 |
(2019·4月浙江选考)美国生猪养殖实行大规模工厂化生产。下图为美国部分农业带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美国生猪养殖场集中分布在甲带内,主要影响因素是( )
A.自然环境 B.饲料供应
C.交通条件 D.市场需求
2.乙农业带为( )
A.棉花带 B.混合农业带
C.亚热带作物带 D.水果和灌溉农业带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甲位于美国的玉米带,生猪养殖分布在玉米带内,可以为生猪生长提供丰富的饲料供应,与自然环境、交通条件和市场需求无关,故选B。第2题,读图可知,图中乙位于美国南部沿海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水热条件丰富,适宜发展亚热带作物种植,主要有水稻等作物,故选C。
答案:1.B 2.C
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1.美国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
(1)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方面的措施
措施 | 含义 |
生态 农业 | 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
有机 农业 | 在生产中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的种植业,或采用有机饮料满足畜禽营养需求的养殖业 |
节水 农业 | 提高用水有效性的农业。衡量节水农业的标准是作物的产量及其品质,水的利用率及其生产率 |
精确 农业 | 利用卫星、遥感、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于农业生产中,以提高产量,降低能耗 |
“处方” 农业 | 技术人员开出施用化肥、农药的处方,农场主按照处方购买一定数量的化肥、农药进行作业 |
(2)政策和法规方面的措施
政府制定一系列保护耕地和农业生产环境的政策、法规和计划,推广农业新技术,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问题 | 措施 |
水资源缺乏 | 发展节水农业,推广滴灌、喷灌技术 |
水土流失 | 植树造林 |
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 病虫害生物综合防治技术 |
土壤肥力下降 | 休耕与轮作 |
土壤侵蚀 | 免耕 |
粮食短缺 | 基因工程 |
3.确定区域农业发展方向的“三大原则”
在确定区域农业的发展方向时,要符合生态农业特点,要追求综合效益最大化,把符合当地实际的特色产业作为发展重点。要结合当地实际区位条件加以分析,在以上原则的基础上,找准重点发展的方向。
我国东北玉米带与美国玉米带、乌克兰玉米带并称为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读图,回答3~4题。
3.与美国、乌克兰的玉米种植相比,我国东北的玉米生产( )
A.区域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高
B.商品率高,大部分用于出口
C.科技投入少,国际市场竞争力不足
D.以家庭农场为主
4.要实现我国东北黄金玉米带的可持续发展,下列措施可采取的是( )
A.毁林开荒、扩耕,以获得持续增产
B.增施化肥、农药,以提高玉米产量
C.延长玉米产业链,进行精深加工,提高玉米的附加值
D.利用玉米秸秆,大力发展沼气
解析:第3题,“三大黄金玉米带”的玉米种植属于商品谷物农业,我国东北的玉米生产与美国相比,区域专业化和机械化水平偏低;商品率较高,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以国有农场为主;科技投入少,玉米价格较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足。因此C项正确。第4题,盲目毁林开荒和增施化肥、农药会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不足,这是发展沼气的限制条件;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对玉米进行深加工,提高玉米的附加值是有效措施。因此C项正确。
答案:3.C 4.C
专题强化训练
读亚洲大陆沿30°N地形剖面图,回答1~3题。
1.图中的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是( )
A.青藏高原 巴西高原 恒河平原 大西洋
B.青藏高原 阿拉伯高原 恒河平原 太平洋
C.阿拉伯高原 巴西高原 印度河平原 大西洋
D.阿拉伯高原 青藏高原 印度河平原 太平洋
2.亚洲的地势特点是( )
A.中间高、两边低
B.中间高、四周低
C.东西低、南北高
D.中国高、伊朗低
3.受地势影响,亚洲河流( )
A.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
B.呈环状围绕着青藏高原
C.呈放射状从四周流向中心
D.由东向西流
答案:1.D 2.B 3.A
近年来,英国及欧洲大陆多个国家在冬季出现持续多日的严寒暴雪极端天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结合英国部分地区地形(a)及人口密度分布图(b),回答4~6题。
4.在冬季出现暴风雪天气时,英国的M、N、P、Q四地中降雪较多的可能是( )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5.严寒暴雪天气的影响范围广,可使英国许多地区遭遇严重雪灾,但L地通常灾情很小,主要原因可能是( )
A.L地降雪很少
B.L地抗灾能力强
C.L地人口稀少
D.L地地形高大
6.英国主要的农业类型是( )
A.商品谷物农业 B.乳畜业
C.大牧场放牧业 D.游牧业
解析:第4题,冬季暴风雪出现是由于冷空气南侵造成的,从图中地形分布看,M地为山地地形且位于迎风坡位置,降雪可能较多。第5题,从人口分布看L地为人口稀疏区。第6题,英国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经济发达,乳畜业发达。
答案:4.A 5.C 6.B
德国北部是冰川沉积的平原,人口密集,城市众多。读德国简图,完成7~8题。
7.根据德国北部的自然条件,推测其最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水稻种植业 B.乳畜业
C.商品谷物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8.鲁尔区兴起的社会经济条件有( )
①水资源丰富 ②水陆交通便捷
③煤炭丰富 ④市场广阔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第7题,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德国北部位于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但热量不足,不适合种植业发展,适宜发展乳畜业,B正确。第8题,德国鲁尔工业区是在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上,利用当地便利的水陆运输、靠近法国的铁矿及欧洲广阔市场发展起来的。设问为社会经济条件,所以②④正确。选D。
答案:7.B 8.D
(2017·4月浙江选考)如图为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完成9~10题。
9.田纳西河能够进行梯级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
A.洪涝灾害多发 B.土地荒芜严重
C.河流落差较大 D.流域面积广大
10.甲地综合治理和开发的主要措施是( )
A.建立公园,增加旅游经济收入
B.种棉花和玉米等,发展种植业
C.植树造林,减轻水土流失
D.种植牧草,发展乳畜业
解析:第9题,梯级开发是指利用地形落差,建设多个水电站。田纳西河能够进行梯级开发,主要是因为河流流经阿巴拉契亚山区,落差大。第10题,甲地位于密西西比河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因此适宜的治理与开发措施应为发展种植业。甲地附近的北部是美国的玉米带,南部是棉花带。
答案:9.C 10.B
11.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的适当位置,用虚线画出欧亚两大洲的分界线。
(2)图中F岛多地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通过读图,判断出亚洲的地势特点是中间高四周低。他判断的依据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A、B、C、D、E五条河流中,不会出现凌汛的是____________;A河流量丰富,但航运价值不大,其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H半岛是______________,水资源严重匮乏。新加坡的年降水量不算少,但也成为世界上缺水的国家。它们缺水的主要原因有何不同?
①H半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新加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图略(由图中的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连接而成)。
(2)处于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
(3)利用河流的流向,以从中间流向四周为主
(4)E 纬度高,冰期长;以南北流向为主
(5)阿拉伯半岛 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
虽降水丰富,但面积狭小,地面径流量少
12.读美国本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湖泊名称是____________,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形成的。
(2)A山脉是______________,其走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区有丰富的________(矿产)资源。
(3)①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是________,②城市的主要工业部门是宇航研究和________,在该地区发展后者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板块构造学说来看,B及其以西山脉是由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相撞挤压形成的。
(5)③处的农业带是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的气候类型与下图中________代表的气候类型相同。
答案:(1)苏必利尔湖 冰川
(2)阿巴拉契亚山脉 东北-西南 煤炭
(3)钢铁工业 石化工业 近石油产地,近市场
(4)美洲 太平洋(可互换)
(5)水果和灌溉农业区 甲
13.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图1为某区域略图。图2为图1中甲地和丁地的气候统计图。
材料二 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自然带类型多样,从甲地的高原半干旱草原带,变为丁地的热带季雨林带。
材料三 由于河流每年带来约2亿吨的泥沙,图1中戊区域形成了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的三角洲。
(1)图1中甲地和丁地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区,甲地和丁地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
(2)图1中所示道路沿线,乙地(海拔5 250米)和丙地(海拔2 000米)自然带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该道路沿线自然带分异的主要原因。
(3)分析戊区域河流泥沙丰富的原因。
解析:(1)图中甲地位于雅鲁藏布江谷地,主要粮食作物为青稞;丁地位于恒河平原,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两地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异同点主要从地形、土壤、气候等方面分析。(2)图中所示道路沿线,乙地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较高,自然带应为高山草甸带;丙地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海拔相对较低,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3)分析河流含沙量的大小,主要从流域内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入手,如降水量、降水强度、地形坡度、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等。
答案:(1)青稞(小麦) 水稻 相同点:河谷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雨热同期;甲地降水少,丁地纬度低,两地光照充足。不同点:甲地海拔高,热量不足;丁地纬度低,海拔低,热量丰富;甲地处于背风坡,降水量少;丁地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多;甲地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2)高山草甸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原因:海拔和坡向不同引起的热量和降水量差异。
(3)流域面积大,泥沙来源广(泥沙来自两条河流);流域内降水量大(两河支流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迎风坡);夏季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流域内地形坡度大;坡地开发,植被破坏,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