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36页未读,
继续阅读
所属成套资源:2020浙江高考地理二轮讲义精品教案
成套系列资料,整套一键下载
2020浙江高考地理二轮讲义:专题四 大气运动
展开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考查方式
大气环境
(1)大气的垂直分层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4)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
(5)热力环流原理及图示
(6)水平气压梯度力
(7)风的形成过程
a
b
b
c
c
b
b
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主要通过等压线图考查有关风力、风向等问题,或运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
(8)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图示
c
常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出现。主要通过经纬网地图或区域图考查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的名称,对气候的影响;地中海气候及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及特点是潜在考点
(9)气压带、风带移动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影响
c
(10)太阳辐射制约下的气温特点
c
(11)大气环流控制下的降水特点
c
(1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
c
(13)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特点及天气状况
c
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主要通过等压线图或示意图考查锋、气旋、反气旋的天气特征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4)低气压与高气压系统的气流运动特点及天气状况
c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垂直分层
随高度增加大致分为:对流层(平均高度12 km)、平流层(平均高度50 km)、高层大气。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削弱形式
作用特点
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
被削弱的太阳辐射
形成的自然现象
吸收作用
有选择性
臭氧、水汽、二氧化碳
紫外线、红外线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臭氧吸收紫外线)
反射作用
无选择性
云层、粗大的尘埃
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
多云的白天,气温不高
散射
作用
无选择性
云滴、粗大的尘埃
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
阴天灰白色的天空
有选择性
空气分子、微尘
波长较短的青蓝紫色光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通过大气逆辐射实现。
4.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通过影响太阳高度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长短进而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
(2)天气状况: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3)下垫面因素:不同性质的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
地球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是太阳辐射能在地面、大气间的转换过程,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其原理如图所示:
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图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及大气辐射之间的关系如下:
[温馨提示]
(1)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大气吸收少量太阳短波辐射和大量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的过程。
(2)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向下的大气逆辐射弥补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下图为某地理老师拍摄的一组模拟对流运动的演示实验照片。完成1~2题。
1.下列照片的排序,能正确说明对流运动先后过程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2.下列现象的产生与对流运动有密切关系的是( )
A.极光 B.雨雪
C.流星 D.磁暴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第2题,与对流运动关系密切的为对流雨,即雨雪天气。
答案:1.D 2.B
近地面大气中,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近地面温度越高,垂直递减率越大)。如图是太白山脉不同坡向的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年变化曲线。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该山地气温垂直递减率叙述正确的是( )
A.南坡小于北坡 B.南坡年变化大于北坡
C.南坡夏季小于冬季 D.南北坡差异冬季大于夏季
4.造成12月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坡植物分布少,地面增温速度快
B.南坡积雪面积大,反射太阳辐射多
C.北坡阻挡冷空气,山麓气温比较低
D.南坡人类活动少,城市热岛效应弱
解析:第3题,从图中看该山地气温垂直递减率南坡在冬季时高于北坡;南坡年变化小于北坡;南坡夏季高于冬季;南北坡差异冬季大于夏季,D正确。第4题,从图中看12月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北坡,原因是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气温较低,C正确;植被和人类活动对气温垂直递减率影响较小;秦岭南坡是阳坡和冬季风的背风坡,积雪面积比北坡积雪面积小。
答案:3.D 4.C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实际应用
1.运用大气热力作用解释自然现象
自然现象
大气热力作用
树荫下、房间中无阳光处仍然明亮
散射作用
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
反射作用
冬天阴沉的黑夜不太冷
保温作用强
晴朗的天空蔚蓝色,阴沉的天空灰白色
散射作用
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
削弱作用弱
保温作用弱
2.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
3.在农业中的应用
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
2018年12月,浙江省大部分地区遭遇连续阴雨天气,月均气温较往年同期偏低,下图为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据图判断,2018年12月较往年( )
A.甲增强 B.乙增强 C.丙增强 D.丁增强
6.2018年12月浙江天气特征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交通出行受阻 ②不利于农作物越冬 ③居民用电量减少 ④工业能耗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5题,连续的阴雨天气,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即甲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乙)因大气削弱减弱,进而导致地面辐射(丁)也减弱,12月均温低于往年,故丙减弱。第6题,因为阴雨天气较多,交通出行受阻;均温较低,不利于冬季作物越冬;取暖需要,居民用电量应该增加;连续阴雨对工业能耗影响小。
答案:5.A 6.A
下表为6月29日北京和杭州天气资料,完成第7题。
城市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天气
杭州
31
25
阵雨
北京
37
25
多云转晴
7.与杭州相比,北京该日最高气温较高的原因是( )
A.大气辐射强 B.地面辐射强
C.地面反射弱 D.大气保温强
解析:选B。近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此时为夏季,与杭州相比,北京纬度高,昼长时间长,且该日为晴天,太阳辐射强于阴雨的杭州,地面获得的热量多,地面辐射强,大气增温多,故最高气温较高,选B。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热力环流原理及图示
热力环流原理:受热地区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其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形成了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2.水平气压梯度力
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特点是与等压线相垂直,其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
3.风的形成过程
(1)形成风的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类型
高空风
近地面风
图示(北半球)
受力
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
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
风向
与等压线平行
与等压线斜交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与应用
1.热力环流形成原理
(1)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其形成过程如图所示:
[温馨提示]
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2)掌握热力环流要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
①一个过程
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②两个气流运动方向
a.垂直运动——热上升,冷下沉。
b.水平运动——从高压流向低压。
③三个关系
a.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相反关系。
b.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热低压、冷高压。
c.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①②③④处风向所示)
2.三种常见热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
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较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使污染物不易扩散。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城市热岛环流
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②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镇或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外。
(2019·4月浙江选考)读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线、实线为等压线)。完成1~2题。
1.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则其成因和空气垂直运动正确的是( )
A.动力 辐合上升 B.热力 辐合上升
C.动力 下沉辐散 D.热力 下沉辐散
2.易形成这种大气物理状况的是( )
A.夏季白天的内陆湖面 B.冬季晴朗夜晚的谷底
C.夏季晴朗白天的郊区 D.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等温线向上凸出,说明该地气温较周边地区高,气流在垂直方向上上升,在近地面等压线向下凹,说明该处气压较周边地区低,是由于受低压系统控制,气流辐合上升所致,是热力原因造成的,故选B。第2题,夏天内陆地区的湖泊气温较周边地区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A错误。冬季岩石降温快,气流沿山坡下沉,B错误。郊区与城市之间,由于城市热岛效应,郊区为高压,气流下沉,C错误。冬季暖流流经地区,气流上升,D正确。故选D。
答案:1.B 2.D
某地理研究小组于夏季某天对当地一个山谷进行野外考察,他们发现谷地中有一小镇,镇上有利用当地矿产资源发展起来的中型水泥厂。下图为根据考察资料绘制的等压面、等温面及气流运动示意图(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读图完成3~4题。
3. 下列时段中,图示气流运动最强烈的是( )
A.4-7时 B.8-11时
C.14-17时 D.21-24时
4.研究小组通过调研认为该地不宜布局水泥厂,其理由是( )
①采矿破坏植被,易造成水土流失
②水泥厂为传统产业,经济效益低
③谷地水泥厂排放有害废气易堆积
④小城镇劳动力短缺,市场需求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第3题,图示气流显示为谷风,说明是白天,其本质是热力环流。冷热不均是这种现象形成的根本原因,当一天中的气温处于最高的时段时,该气流运动应最强烈。所以选C。第4题,当地不宜布局水泥厂主要从生态环境方面考虑。该地位于山谷地形内,当地矿产资源的开采会破坏地表植被,易造成水土流失,同时水泥厂环境污染严重,尤其是大气污染,而山谷地形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长时期堆积使当地污染严重。所以选A。
答案:3.C 4.A 风力大小与风向的判断
1.判断风力大小
(1)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2)不同等压线图上,若比例尺相同,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B处风力大于A处。
(3)不同等压线图上,若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相等,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C处风力大于D处。
2.判断风向
利用作图法判断风向,是风向判断的最常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北半球):
读某地风速、风向随海拔高度变化状况示意图,完成5~7 题。
5.随高度增加( )
A.风速增大加快,风向偏转幅度加大
B.风速增大加快,风向偏转幅度减小
C.风速增大变慢,风向偏转幅度减小
D.风速增大变慢,风向偏转幅度加大
6.此图所示地点位于(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赤道地区 D.无法判断
7.引起风速、风向随海拔高度变化而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地转偏向力随高度增加而变大
B.地面摩擦力随高度增加而变小
C.水平气压梯度力随高度增加而变大
D.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变低
解析:第5题,图示随高度增加,表示风速的箭头长度差异变化减小,表示风向变化的曲线跨度变大。第6题,风向右偏,判断为北半球。第7题,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影响,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风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答案:5.D 6.B 7.B
8.下图为某时局部地区天气系统示意图。此时图中四地风向为偏南风且风力较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C。由等压线判读风向是先作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因为是南半球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左偏45°即风向。由此可以判断图中①地吹北风,②地吹西北风,③地和④地吹偏南风。因为③地较④地等压线密集,故此时图中四地风向为偏南风且风力较大的是③地。选C。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影响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图示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影响
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三抓”:
(1)抓“偏转”——突破风带的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2)突破位置判断——抓“分布”
①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②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③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3)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图所示:
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全年都受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
全年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全年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
下图为某日北半球部分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代表气压带,空白部分代表风带。读图完成1~2 题。
1.该时期,地中海沿岸正处于________天气( )
A.寒冷干燥 B.温和多雨
C.炎热干燥 D.低温少雨
2.①气压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对气候的影响是( )
A.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
B.气流由高纬流向低纬,寒冷干燥
C.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温和多雨
D.盛行上升气流,高温多雨
解析:第1题,本题通过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来判断季节,需要仔细观察图中气压带的位置。从图中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来看,①赤道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均向北移,表明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炎热干燥。故C选项正确。第2题,图中①是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影响下的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故D选项正确。
答案:1.C 2.D
下图为全球三圈环流部分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若此图表示北半球低纬环流圈,且30°N~40°N大陆西岸受①处气压带控制时,温州的气候特征是( )
A.寒冷干燥 B.炎热干燥
C.高温多雨 D.低温多雨
4.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中纬环流圈,则图中有锋面分布的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3题,①为副热带高气压带,30°N~40°N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为夏季,温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故C项正确。第4题,②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此处有冷暖气流相遇,形成极锋,有锋面分布,故B项正确。
答案:3.C 4.B
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
气压带、风带移动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影响
(1)对季风气候的影响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冬季大陆为冷高压,海洋为暖低压,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夏季大陆为热低压,海洋为冷高压,风从海洋吹向大陆。
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季风形成的重要原因。如南亚、东南亚、我国西南地区的夏季风就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的结果。
(2)对地中海气候的影响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气候温和多雨。
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应用
1.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
(1)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冬季风
(2)7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夏季风
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或温暖)干燥
高温(或温暖)湿润
高温(或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等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
雨热同期
不利影响
低温、旱涝等灾害
旱涝灾害
[温馨提示]
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南半球东南信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加之陆地低压吸引偏转形成西南风。与之类似的是澳大利亚西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由于东北信风带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左偏,加之陆地低压吸引偏转形成西北风。
1.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解析:选A。10月8日(寒露节气)正值秋季,亚洲北部地区由于温度较低,形成了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因此造成我国“露气寒冷,将凝结”的天气现象。
读某季节澳大利亚北部盛行风和气压分布图,完成2~3题。
2.图中甲地盛行风的主要成因是( )
A.海陆轮廓及洋流性质
B.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D.地势高低的起伏状况
3.该季节( )
A.甲地盛行西北季风,寒冷干燥
B.乙地盛行东北信风,炎热干燥
C.丙地盛行偏西风,温暖多雨
D.丁地盛行偏东风,温暖多雨
解析:第2题,图中甲地的盛行风是西北季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在北半球冬季时南移越过赤道后偏转形成的,C正确;海陆轮廓及洋流性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势起伏状况对此处西北季风的形成影响不大,A、B、D错误。第3题,该季节为南半球夏季,甲地盛行西北季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A错误;乙地盛行东南信风,炎热干燥,B错误;丙地此时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C错误;丁地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此时盛行偏东风,温暖多雨,D正确。
答案:2.C 3.D
气温、降水的影响因素及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1.太阳辐射制约下的气温特点
(1)空间上: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2)时间上:夏季高,冬季低;午后高,凌晨低。
2.大气环流控制下的降水特点
(1)三圈环流
多雨——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西风带。
少雨——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信风带。
(2)季风环流
多雨——夏季风,少雨——冬季风。
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1.影响等温线因素的判读方法
等温线走向
示意图
原因
影响因素
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太阳辐射因纬度而不同
太阳辐射
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变
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1月,全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7月,全球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相反
A、B、C同纬度,B地夏温高于A、C两地,冬温低于A、C两地
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与等高线平行(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
等温线延伸到高地,急转弯曲
地形
续 表
等温线走向
示意图
原因
影响因素
暖流:向高纬方向凸出
寒流:向低纬方向凸出
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洋流
盆地闭合曲线(夏季是炎热中心,冬季是温暖中心)
夏季不易散热,下沉气流增温;冬季山岭屏障
地形闭塞,四周山岭屏障
山地闭合曲线(冬季、夏季均为低温中心)
气温垂直递减,高度每升高100 m,气温降低约0.6 ℃
地势高低
2.年等降水量线的判读方法
(1)宏观看趋势
①依据等降水量线疏密,判断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等降水量线密集,则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
②根据各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分析降水量变化的趋势。一般来说,年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年等降水量线数值由沿海向内陆减小。
③降水量的垂直分布规律:在迎风坡,随着高度的增加,降水量呈现少—多—少的分布规律。在背风坡,随着高度的降低,降水量呈现由多到少的分布规律。如山地两侧降水量比较图分析:
a.根据降水量变化曲线可知,H为最大降水高度。
b.某地降水量的大小判读方法:由B处作垂直于横轴(或平行于竖轴)的直线与年降水量曲线的交点,再作垂直于竖轴(或平行于横轴)的直线与竖轴的交点,读出竖轴的数值即为B点降水量。
c.由山坡两侧的降水量分布特征可以判断出A坡为背风坡,B坡为迎风坡。
(2)微观看特殊
①年等降水量线凸向数值小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多;凸向数值大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少。
②如果某一地区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降水量多的区域为迎风坡。
③如果某一区域内,两条等降水量线之间出现闭合曲线,则闭合区域内降水量出现特殊值,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判读。
下图示意我国某县年降水量及水系分布。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该县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河流 B.海陆位置
C.季风 D.地形
2.据图推断,年平均气温( )
A.N地>M地 B.P地>N地
C.Q地>P地 D.Q地>M地
解析:第1题,依据山峰及河流,可判断图中有一东西向的山脉分布,且等降水量线在山峰附近密集,说明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第2题,四个地点中,P和N在同一河流附近,且P在下游,海拔低而气温高;N在上游,海拔高而气温低。
答案:1.D 2.B
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材料二 下表为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
甲(37°48′N)
乙(36°54′N)
1月气温/℃
9.3
4.7
7月气温/℃
17.1
25.7
(1)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答案:(1)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较大。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2)甲城比乙城冬季(1月)气温高,夏季(7月)气温低,甲城气温年较差小。冬季:甲城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冰洋的寒冷空气影响较弱,气温较高。美国东部为低缓山地,乙城易受北方寒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夏季:甲城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乙城受暖流和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
气候类型及其判读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
热量带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干湿季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
热带沙漠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炎热干燥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或季风性湿润气候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
地中海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受西风带影响
全年温和湿润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亚寒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极地大陆(海洋)气团控制
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降水少
寒带
苔原气候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少雨
冰原气候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干燥
气候类型的判读
1.世界部分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主要特点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主要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大致南北纬10°之间
终年高温多雨(2 000 mm以上)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到回归线之间
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750~1 000 mm)
热带季风气候
10°N至25°N之间的大陆东岸
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1 500~2 000 mm)
热带沙漠气候
大致在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或西岸
常年高温,少雨(不足250 mm)
地中海气候
大致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300~1 000 mm)
亚热带季风或季风性湿润气候
大致在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800~1 500 mm)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均匀(700~1 000 mm)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0°之间的亚欧大陆东岸
冬季寒冷干燥(0 ℃以下),夏季高温多雨(500~600 mm)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内部
冬季严寒,夏季高温,常年干旱少雨
2.常见气候类型的判断技巧
(1)根据气候特征判断
气候类型的判断主要根据气温和降水两大气候要素的特征进行。具体判断时一般遵循“以温定球(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三步走的方法。
①根据气温极值和出现的月份确定南、北半球
半球名称
气温最高月
气温最低月
年气温曲线形状
北半球
7-8月
1-2月
峰型(上凸)
南半球
1-2月
7-8月
谷型(下凹)
②根据气温和降水判断气候类型
以“温”定“带”
以“水”定“型”
最冷月平均气温
温度带
全年降水分配
气候类型
>15 ℃
热带
年雨型,月降水量多在100 mm以上,年降水量2 000 mm以上
热带雨林气候
续 表
以“温”定“带”
以“水”定“型”
最冷月平均气温
温度带
全年降水分配
气候类型
>15 ℃
热带
夏雨型,年降水量750~1 000 mm
热带草原气候
夏雨型,1-5月降水很少,6、7月降水猛增,年降水量1 500~ 2 000 mm
热带季风气候
少雨型,全年几乎为零
热带沙漠气候
0~15 ℃
亚热带或温带
夏雨型,夏季多,冬季少,年降水量大致在1 000~1 500 mm
亚热带季风或季风性湿润气候
年雨型,各月降水均匀,在50 mm左右,年降水量大致在700~1 000 mm
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雨型,夏季少,冬季多,年降水量300~1 000 mm
地中海气候
<0 ℃
温带
夏雨型,降水最多月超过100 mm,年降水量500~700 mm
温带季风气候
少雨型,降水最多月少于100 mm,年降水量一般不到400 mm
温带大陆性气候
(2)根据地理位置判断
先根据纬度位置确定已知地点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及苔原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属于哪个温度带,然后看其海陆位置是位于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在大陆西岸)还是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大陆东岸),最后将已知地点落实到气候类型图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见下图)
(3)气候资料图的判读
①典图示例
气候资料图的形式多样,主要有:柱状图(图1)、折线图(图2和图4)、点状图(图3)、二维坐标图(图5)、三维坐标图(图6)、玫瑰图(图7)、等值线图(图8)等。
②判读方法
a.根据气温分布状况分析所在半球。最高温出现在 7-8月,为北半球气候;最高温出现在1-2月,为南半球气候。
b.根据最低月均温判断温度带。最低月均温高于15 ℃,为热带气候;最低月均温在0~15 ℃为亚热带或温带海洋性气候。
c.根据降水的季节分配判定气候类型。
(4)特殊位置气候成因
受特殊条件的影响,气候类型在分布上存在一些特殊现象,常考查但又易被忽视,具体归纳如下:
①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受来自海洋的信风和地形迎风坡及沿岸暖流的影响,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地峡加勒比海沿岸。
②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③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大陆东岸附近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山地海拔不高,对水汽阻挡作用小。
⑤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狭长分布:受安第斯山脉和秘鲁寒流的影响。
下图是位于亚欧大陆40°N~50°N四地区1月和7月气温距平值(该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和降水距平值(该地降水量与同纬度平均降水量之差)。读图,回答 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对应的气候类型依次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①②③④四地中( )
A.①地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有关
B.②地河流年径流量变化最大
C.③地气候特点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D.④地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温距平值大
解析:第1题,亚欧大陆40°N~50°N之间的地区,应该是亚热带和温带气候。图中①地1月气温距平值很高,7月气温距平值较低,说明气温年较差小,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地1月气温距平值很低,7月气温距平值较高,说明气温年较差大,7月降水距平值很高,1月降水距平值为负,说明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③地7月降水距平值为负,1月降水距平值为正,降水主要集中于冬季,属于地中海气候;④地1月和7月降水距平值都为负,说明降水稀少,7月气温距平值为正,1月气温距平值为负,说明年温差大,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故B项正确。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①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影响,A项错误;②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河流年径流量变化最大,B项正确;③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不利于农业的发展,C项错误;④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D项错误。
答案:1.B 2.B
(2018·11月浙江选考)下图为亚欧大陆40°N附近东西两侧两个测站1、4、7、10四个月的气候资料。完成3~4题。
3.甲、乙两地气候相比( )
A.1月降水甲比乙多 B.气温季节变化甲比乙大
C.7月气温甲比乙低 D.降水季节变化甲比乙小
4.乙地1月降水主要受( )
A.西北风的影响 B.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
C.沿岸暖流影响 D.盛行西风的控制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地1月降水分别约为5 mm和120 mm,A错误。甲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6 ℃和-4 ℃,气温年较差为30 ℃;乙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3 ℃和11 ℃,气温年较差为12 ℃,甲气温季节变化比乙大,B正确。甲、乙两地7月气温分别约为26 ℃和23 ℃,C错误。甲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80 mm和5 mm,差值为175 mm;乙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20 mm和10 mm,差值为110 mm,甲降水季节变化比乙大,D错误。第4题,两地位于40°N亚欧大陆东西两岸,乙地冬季降水多,说明该地为地中海气候。1月时,气压带、风带南移,此时乙地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D正确。
答案:3.B 4.D
常见的天气系统
1.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特点及天气状况
天气图
天气
降水位置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暖锋
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
阴雨绵绵
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
锋前(冷气团一侧)
冷锋
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
阴雨、大风、降温
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
锋后(冷气团一侧)
2.低气压与高气压系统的气流运动特点及天气状况
气旋(低压系统)
反气旋(高压系统)
气压分布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
气流形成(北半球)
气
流
与
风向
风向
北半球
逆时针流向中心
顺时针流向四周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南半球
顺时针
流向中心
逆时针
流向四周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垂直气流与天气
气流形成
天气状况
多云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
我国天气典型实例
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
冷锋、暖锋与天气
冷锋与暖锋的区别
(1)锋的符号不同
若天气形势图中出现符号,则表示冷锋,且有三角锯齿的一侧是锋前,也是锋的移动方向;若出现符号,则表示暖锋,且有半圆形的一侧是锋前,也是锋的移动方向。
(2)冷、暖气团运动方向不同
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向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3)锋面坡度不同
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而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
(4)雨区范围及位置不同
不论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控制范围内。
(5)气温、气压的变化不同
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 1~2 题。
1.图a中( )
A.①比②风速大 B.①比③云量少
C.②比③气压低 D.②比④气温高
2.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
A.上午 B.下午
C.傍晚 D.夜间
解析:第1题,在等压线图中可看出,①地等压线较②地稀疏,风速较②地小;②地比③地的气压高;④地在冷锋前,受暖气团控制,②地在冷锋后,受冷气团控制,②地比④地气温低;③地处于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多云雨,而①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云量少。第2题,锋面过境时风向、风速都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结合图b可知④地10-12时风向发生了巨变,而12时后风向没有发生大的改变,说明锋应该在上午通过④地。
答案:1.B 2.A
下表为2018年10月我国某地天气变化表,据此完成3~4题。
日期
7
8
9
10
11
12
13
14
天气
晴
晴
晴
晴
晴
多云
阵雨
小雨
最高气
温/ ℃
10
16
20
22
22
25
23
6
最低气
温/ ℃
-2
4
8
8
14
14
4
-1
风向
风力
西北
风3
~4级
微风
东南
风3
~4级
东南
风3
~4级
南风
3~4
级
南风
3~4
级
北风
4~5
级
北风
4~5
级
3.7日到12日,该地区气温上升较快,主要原因有( )
①太阳辐射较强 ②盆地地形,热量积聚
③暖气团持续补充 ④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13日该地有冷空气影响,其冷空气前锋到达的时间大约是( )
A.凌晨 B.中午
C.午夜 D.傍晚
解析:第3题,7日到12日天气以晴朗为主,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①正确。7日到12日风向由西北风逐渐转成南风,对我国而言,南风带来的为暖气团,③正确。依据图中材料无法判断地形类型,②错误。材料中增温幅度大,不会是洋流的影响,④错误。故B正确。第4题,与12日相比,13日最高温降温幅度小,说明最高温降温是由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造成的,冷空气还未到达。一天中最高温一般出现在14时前后,故排除A、B。如果是午夜到达,那么13日将不受冷空气影响,最低温也不会骤降,故不可能是午夜,C错误。最低温大幅下降,应是受冷空气影响,最低温一般出现于日出前后(14日日出前后),因此冷空气前锋到达的时间大约是傍晚。故D正确。
答案:3.B 4.D
5.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下列问题。
(1)在③至⑦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哪一段?
(2)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吹何种风,经过此处的锋面系统是什么?
解析:(1)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探空气球飘移距离越远。由材料可知,图中相邻数字所指黑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相同,图中显示③至④段探空气球飘移的距离最长,说明此段风力最大,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2)根据图中经度可以判断,该图是以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图甲中从⑦到⑧的虚线箭头显示近地面空气流动方向为自西南向东北,故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吹西南风。⑦点约在60°S附近,风从高纬吹向低纬,易形成冷锋。另外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其所示气流呈顺时针向中心辐合,故可判断为南半球的气旋,⑦⑧两点位于气旋西南侧,根据锋面气旋“左冷右暖”也可以判断为冷锋。
答案:(1)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路段是③至④。
(2)吹西南风。冷锋。
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
1.用“左右手定则”判断气旋与反气旋
(1)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右手表示: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
(2)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左手表示:左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左手半握,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2.锋面气旋图的判读
锋面气旋图的实质就是等压线图的一部分。近地面的气旋往往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锋面存在于低压槽上,该天气系统多见于温带地区,是造成温带地区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
解读上述锋面气旋结构图,应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1)锋面的位置
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的M、N线。
(2)锋面的类型与移动
①锋面类型:在锋面气旋中,位置偏左的一定是冷锋(如图中的M锋),位置偏右的一定是暖锋(如图中的N锋)。
②锋面移动:锋面气旋中,锋面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
(3)锋面附近的风向
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①处为偏北风,②处为偏南风,③处为偏南风。
(4)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
由图可知,气旋的前方由暖锋N控制,故在锋前③处附近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其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为冷锋M控制,故在锋后①处附近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2018·4月浙江)右图为北半球锋面气旋系统示意图(单位:hPa)。读图完成6~7题。
6.雨过天晴后,若图中甲地清晨出现浓雾天气,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强 B.大气逆辐射弱
C.大气反射强 D.地面反射减弱
7.图中乙、丙两地比较,气流状况( )
①乙近地面风力较小 ②乙上升气流较强
③丙近地面风力较小 ④丙上升气流较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第6题,雨过天晴后,甲地受冷气团控制,大气中水汽含量低,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易出现浓雾。第7题,与丙地相比,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较大;乙地在冷锋前,位于暖气团一侧,气温高,气流上升。
答案:6.B 7.C
下图为天津市某时刻气压场示意图(左图),该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打算利用自制的风向标(右图)在甲、乙、丙、丁四地进行风向的测定。据此完成8~9题。
8.观测小组在甲点测风向时,风向标的金属箭头指向的方向是( )
A.西北 B.西南
C.东北 D.东南
9.在甲乙丙丁四个观测点中,此时最可能出现降水,并伴随大风、降温天气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第8题,结合图示可知,甲点位于低压中心的北侧,根据等压线判读其风向应该为东北风,风向标的金属箭头迎着风来的方向,因此其指向的方向是东北方向。所以本题C选项正确。第9题,结合图示可知该天气系统是低压,结合图示气压场可判断低压附近有锋面活动,且出现在等压线弯曲程度较大的低压槽上,即乙和丁附近。该图为天津气压场示意图,天津位于北半球,根据指向标可知,乙地位于西侧的低压槽上,附近为冷锋;丁地位于东侧的低压槽上,附近为暖锋;此时最可能出现降水,并伴随大风、降温天气的是冷锋附近,即乙地,所以本题B选项正确。
答案:8.C 9.B
梅汛期是指由梅雨期降水而引起的江河水位上涨时期。2017年6月9日浙江省气象台宣布浙江正式进入梅汛期。据此完成10~11题。
10.梅汛期控制浙江省的天气系统主要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准静止锋
11.一般来说,浙江省梅汛期会历时20天左右。梅雨结束后我国江淮流域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此时的天气特征是( )
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
C.多连续性降水 D.温和少雨
解析:第10题,梅汛期是梅雨期降水引起的,梅雨是由江淮准静止锋长期控制形成的大范围、长时间的降水。故D正确。第11题,梅雨结束后,江淮流域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干旱少雨,且此时为夏季,江淮流域气温较高,晴天多,天气炎热。故B正确。
答案:10.D 11.B
专题强化训练
某考察团队为了研究湖泊的局地气候效应,对我国某大型水库进行了湖陆风的观测。该人工水库三面环山,特殊的地形条件使水库附近还受到山谷风的叠加影响。下图为8月16日15时该水库附近的气温(单位: ℃)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时刻,P地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2.考察发现,此时库区的局地风速北侧大于南侧,其主要原因是( )
A.水库北侧的气温差异较大
B.水库南侧,陆风与山风方向相反
C.水库南侧的地表植被茂盛
D.水库北侧,湖风与谷风方向一致
解析:第1题,图示时刻,水库库区气温低而气压高,P地受湖风影响而吹东北风。第2题,白天山谷为谷风,此时水库周边吹湖风;水库北侧等温线稠密,说明为山坡地形,此时谷风与湖风方向一致而相互叠加使风速加大;而南侧等温线稀疏,说明没有山地,则只有湖风;故北侧风速大于南侧。
答案:1.A 2.D
《齐民要术》:“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运用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其原因是( )
A.雨天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B.受冷气团影响,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C.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D.受冷气团影响,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强
4.“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其原因是( )
①烟气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至于过低
②放火产生的二氧化碳,对地面有明显的保温作用
③放火作煴,说明夜晚保温与大气逆辐射无关
④放火作煴,说明夜晚的热量直接来自于放火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3.B 4.A
如图是某一时刻山峰和山谷之间冷热不均形成的一种热力环流,叫山谷风。据此完成5~6题。
5.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山谷风的产生是由于海拔的差异
B.此时表示的是夜晚
C.此时的风从山谷吹向山顶
D.此时的风从山顶吹向山谷
6.据实际调查,图中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上升运动
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下沉运动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上升运动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
答案:5.C 6.C
读印度洋季风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盛行风①的性质是( )
A.暖湿 B.冷湿
C.热干 D.冷干
8.与盛行风①形成无关的是( )
A.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B.海陆轮廓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地转偏向力
解析:第7题,①为西北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且从海洋吹向陆地,其性质为暖湿。故A项正确。第8题,盛行风①是北半球东北信风随气压带、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转形成的,与海陆轮廓无关,故B项正确。
答案:7.A 8.B
9.(2017·4月浙江选考)1960年以来,青藏高原的积雪厚度呈现出大—小—大的年际变化。下列地理过程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A.积雪厚度大—大气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低
B.积雪厚度大—地面吸收量多—年平均气温高
C.积雪厚度小—大气吸收量少—年平均气温低
D.积雪厚度小—地面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高
解析:选D。积雪厚度大,反射太阳辐射多,地面吸收热量少,地面辐射弱,大气吸收热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年平均气温低。反之,则年平均气温高,故D正确。
“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静寂的可怖,不仅仅是声音的静寂,而且色彩、植被、山脉、村落及整个大地,都毫无变化,让我失去了时间意识。在这里,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据此完成10~11题。
10.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
A.欧洲西部 B.非洲南部
C.中国西北 D.马来群岛
11.“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的原因可能是( )
A.位于赤道无风带 B.雨、烟受重力作用
C.地转偏向力为零 D.受人为因素干扰
解析:第10题,由材料信息“没有季节之流转”可知,该地无明显的季节变化;由材料信息“色彩、植被、山脉、村落……毫无变化”可知,该地植被茂密、山区面积广大;据材料信息“烟缕垂直地升起”可知,该地盛行上升气流。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受盛行西风的影响,不会出现“烟缕垂直地升起”,排除A项;非洲南部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排除B项;中国西北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植被稀少,排除C项;马来群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无明显四季更替,植被覆盖率高,山区面积广大,故D项符合。第11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地处低纬度。赤道无风带是指赤道附近南、北纬5°之间的地带,这里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多对流雨,故A项正确。
答案:10.D 11.A
(2017·4月浙江选考)下图为某时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甲地天气系统及气流运动分别是( )
A.气旋,顺时针辐散 B.反气旋,顺时针辐合
C.高压系统,逆时针辐散 D.低压系统,逆时针辐合
13.四地中天气状况可能是( )
A.甲地电闪雷鸣 B.乙地北风劲吹
C.丙地风雨交加 D.丁地阴雨连绵
解析:第12题,图示区域为澳大利亚南部,位于南半球。甲位于高压中心,为反气旋,气流呈逆时针辐散。第13题,甲地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故A错;乙地风向为偏南风(或西南风),故B错;丙地位于低压槽,有锋面天气系统,附近等压线密集,可能风雨交加,故C正确;丁地位于高压区的边缘,且深居内陆,天气晴朗干燥,故D错。
答案:12.C 13.C
2018年,从7月下旬开始到8月29日第21号台风生成的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台风频发,呈现出“数量多+爱北上+雨水足+喜扎堆”的显著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15题。
14.下列示意图中能代表登陆我国的台风的是( )
15.与常年相比,该年夏季的台风更加青睐华东沿海地区,是因为( )
A.夏季温度较常年偏高 B.海陆热力差异更明显
C.夏季风相比常年更强 D.副高较常年偏强偏北
解析:第14题,台风属于热带气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气流运动方向应为逆时针方向辐合,故选D。第15题,台风的移动路径受副热带高压影响,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华东沿海地区台风频率高说明台风位置更偏北,故可推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强度偏强,位置偏北,故选D。
答案:14.D 15.D
16.下图分别表示北美洲局部地区1月、7月平均气温和局地风向的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①气流冬季比夏季位置偏南的原因。
(2)北美大陆南北温差较大的是________季,试分析该季节北美洲南北温差较大的原因。
解析:(1)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所以①气流(西风带)冬季比夏季位置偏南。(2)由于北美洲南北跨纬度广,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美大陆越往北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昼越短,反之越往南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越长,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加之冬季受极地高压的影响,北方冷空气频频南下,加剧了北方寒冷的程度,致使冬季南北温差较大。
答案:(1)冬季,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南移而向南移动(或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夏威夷高压的强弱和范围发生变化)。
(2)冬 北美洲跨纬度广,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美大陆越往南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越长,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加之冬季北方冷空气频频南下,加剧了北方寒冷的程度。
17.读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四处所绘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_。
(2)A地风速比B地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①②两处就气流运动状况而言,分别称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
(4)天气系统①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2)大 A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3)气旋 反气旋 (4)阴雨天气 (5)② ②处为反气旋,多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温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温度低,所以气温日较差大
18.下图示意某年4月某日我国的地面天气(单位:hPa)形势,图中AB天气系统48小时后进入山东境内。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未来48小时前后石家庄市的天气变化过程。
(2)比较图中甲、乙两地风力大小,并说明理由。
(3)说出图中C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后一般的移动方向以及所影响地区的天气特征。
(4)在下图中分别画出C天气系统气流的水平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方向。
解析:(1)AB天气系统位于气旋西部低压槽,为冷锋。未来48小时前后石家庄市会经历一个冷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变化过程。(2)风力大小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3)C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后会形成台风,多向西或西北方向移动,由于激烈旋转上升,会给沿途带来狂风、暴雨天气。(4)北半球台风为气流逆时针强烈辐合上升的强气旋天气系统。
答案:(1)冷锋到来之前,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过境时,有大风、降温、阴雨天气;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2)甲地大于乙地。 甲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3)向西或西北方向移动。 台风带来狂风、暴雨天气。
(4)作图如下。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考查方式
大气环境
(1)大气的垂直分层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4)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
(5)热力环流原理及图示
(6)水平气压梯度力
(7)风的形成过程
a
b
b
c
c
b
b
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主要通过等压线图考查有关风力、风向等问题,或运用大气受热原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
(8)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图示
c
常以选择题或非选择题形式出现。主要通过经纬网地图或区域图考查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的名称,对气候的影响;地中海气候及东亚季风气候的成因及特点是潜在考点
(9)气压带、风带移动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影响
c
(10)太阳辐射制约下的气温特点
c
(11)大气环流控制下的降水特点
c
(12)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
c
(13)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特点及天气状况
c
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主要通过等压线图或示意图考查锋、气旋、反气旋的天气特征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4)低气压与高气压系统的气流运动特点及天气状况
c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垂直分层
随高度增加大致分为:对流层(平均高度12 km)、平流层(平均高度50 km)、高层大气。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削弱形式
作用特点
参与作用的大气成分
被削弱的太阳辐射
形成的自然现象
吸收作用
有选择性
臭氧、水汽、二氧化碳
紫外线、红外线
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臭氧吸收紫外线)
反射作用
无选择性
云层、粗大的尘埃
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
多云的白天,气温不高
散射
作用
无选择性
云滴、粗大的尘埃
各种波长的太阳辐射
阴天灰白色的天空
有选择性
空气分子、微尘
波长较短的青蓝紫色光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通过大气逆辐射实现。
4.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通过影响太阳高度和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长短进而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
(2)天气状况: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3)下垫面因素:不同性质的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不同。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
地球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是太阳辐射能在地面、大气间的转换过程,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其原理如图所示:
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图解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及大气辐射之间的关系如下:
[温馨提示]
(1)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大气吸收少量太阳短波辐射和大量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的过程。
(2)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其中向下的大气逆辐射弥补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下图为某地理老师拍摄的一组模拟对流运动的演示实验照片。完成1~2题。
1.下列照片的排序,能正确说明对流运动先后过程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①②
2.下列现象的产生与对流运动有密切关系的是( )
A.极光 B.雨雪
C.流星 D.磁暴
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第2题,与对流运动关系密切的为对流雨,即雨雪天气。
答案:1.D 2.B
近地面大气中,温度在垂直方向上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数值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近地面温度越高,垂直递减率越大)。如图是太白山脉不同坡向的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年变化曲线。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该山地气温垂直递减率叙述正确的是( )
A.南坡小于北坡 B.南坡年变化大于北坡
C.南坡夏季小于冬季 D.南北坡差异冬季大于夏季
4.造成12月南、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坡植物分布少,地面增温速度快
B.南坡积雪面积大,反射太阳辐射多
C.北坡阻挡冷空气,山麓气温比较低
D.南坡人类活动少,城市热岛效应弱
解析:第3题,从图中看该山地气温垂直递减率南坡在冬季时高于北坡;南坡年变化小于北坡;南坡夏季高于冬季;南北坡差异冬季大于夏季,D正确。第4题,从图中看12月南坡气温垂直递减率大于北坡,原因是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气温较低,C正确;植被和人类活动对气温垂直递减率影响较小;秦岭南坡是阳坡和冬季风的背风坡,积雪面积比北坡积雪面积小。
答案:3.D 4.C
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实际应用
1.运用大气热力作用解释自然现象
自然现象
大气热力作用
树荫下、房间中无阳光处仍然明亮
散射作用
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
反射作用
冬天阴沉的黑夜不太冷
保温作用强
晴朗的天空蔚蓝色,阴沉的天空灰白色
散射作用
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
削弱作用弱
保温作用弱
2.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
3.在农业中的应用
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
2018年12月,浙江省大部分地区遭遇连续阴雨天气,月均气温较往年同期偏低,下图为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据图判断,2018年12月较往年( )
A.甲增强 B.乙增强 C.丙增强 D.丁增强
6.2018年12月浙江天气特征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①交通出行受阻 ②不利于农作物越冬 ③居民用电量减少 ④工业能耗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第5题,连续的阴雨天气,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即甲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乙)因大气削弱减弱,进而导致地面辐射(丁)也减弱,12月均温低于往年,故丙减弱。第6题,因为阴雨天气较多,交通出行受阻;均温较低,不利于冬季作物越冬;取暖需要,居民用电量应该增加;连续阴雨对工业能耗影响小。
答案:5.A 6.A
下表为6月29日北京和杭州天气资料,完成第7题。
城市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天气
杭州
31
25
阵雨
北京
37
25
多云转晴
7.与杭州相比,北京该日最高气温较高的原因是( )
A.大气辐射强 B.地面辐射强
C.地面反射弱 D.大气保温强
解析:选B。近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此时为夏季,与杭州相比,北京纬度高,昼长时间长,且该日为晴天,太阳辐射强于阴雨的杭州,地面获得的热量多,地面辐射强,大气增温多,故最高气温较高,选B。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1.热力环流原理及图示
热力环流原理:受热地区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其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形成了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2.水平气压梯度力
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特点是与等压线相垂直,其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
3.风的形成过程
(1)形成风的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2)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
类型
高空风
近地面风
图示(北半球)
受力
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
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
风向
与等压线平行
与等压线斜交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与应用
1.热力环流形成原理
(1)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其形成过程如图所示:
[温馨提示]
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2)掌握热力环流要抓住一个过程、两个方向、三个关系
①一个过程
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
②两个气流运动方向
a.垂直运动——热上升,冷下沉。
b.水平运动——从高压流向低压。
③三个关系
a.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相反关系。
b.温压关系:(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热低压、冷高压。
c.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如上图中①②③④处风向所示)
2.三种常见热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
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气温较低,空气较湿润,是避暑的好地方。
(2)山谷风
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冷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使污染物不易扩散。所以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3)城市热岛环流
①成因分析——“城市热岛”的形成是突破口
②影响与应用:一般将绿化带布置在气流下沉处以及下沉距离以内,而将卫星城镇或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布置于城市热岛环流之外。
(2019·4月浙江选考)读某地近地面垂直方向气温、气压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为等温线、实线为等压线)。完成1~2题。
1.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则其成因和空气垂直运动正确的是( )
A.动力 辐合上升 B.热力 辐合上升
C.动力 下沉辐散 D.热力 下沉辐散
2.易形成这种大气物理状况的是( )
A.夏季白天的内陆湖面 B.冬季晴朗夜晚的谷底
C.夏季晴朗白天的郊区 D.冬季暖流流经的海面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地等温线向上凸出,说明该地气温较周边地区高,气流在垂直方向上上升,在近地面等压线向下凹,说明该处气压较周边地区低,是由于受低压系统控制,气流辐合上升所致,是热力原因造成的,故选B。第2题,夏天内陆地区的湖泊气温较周边地区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A错误。冬季岩石降温快,气流沿山坡下沉,B错误。郊区与城市之间,由于城市热岛效应,郊区为高压,气流下沉,C错误。冬季暖流流经地区,气流上升,D正确。故选D。
答案:1.B 2.D
某地理研究小组于夏季某天对当地一个山谷进行野外考察,他们发现谷地中有一小镇,镇上有利用当地矿产资源发展起来的中型水泥厂。下图为根据考察资料绘制的等压面、等温面及气流运动示意图(箭头表示空气流动方向)。读图完成3~4题。
3. 下列时段中,图示气流运动最强烈的是( )
A.4-7时 B.8-11时
C.14-17时 D.21-24时
4.研究小组通过调研认为该地不宜布局水泥厂,其理由是( )
①采矿破坏植被,易造成水土流失
②水泥厂为传统产业,经济效益低
③谷地水泥厂排放有害废气易堆积
④小城镇劳动力短缺,市场需求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第3题,图示气流显示为谷风,说明是白天,其本质是热力环流。冷热不均是这种现象形成的根本原因,当一天中的气温处于最高的时段时,该气流运动应最强烈。所以选C。第4题,当地不宜布局水泥厂主要从生态环境方面考虑。该地位于山谷地形内,当地矿产资源的开采会破坏地表植被,易造成水土流失,同时水泥厂环境污染严重,尤其是大气污染,而山谷地形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长时期堆积使当地污染严重。所以选A。
答案:3.C 4.A 风力大小与风向的判断
1.判断风力大小
(1)同一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
(2)不同等压线图上,若比例尺相同,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B处风力大于A处。
(3)不同等压线图上,若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相等,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C处风力大于D处。
2.判断风向
利用作图法判断风向,是风向判断的最常用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北半球):
读某地风速、风向随海拔高度变化状况示意图,完成5~7 题。
5.随高度增加( )
A.风速增大加快,风向偏转幅度加大
B.风速增大加快,风向偏转幅度减小
C.风速增大变慢,风向偏转幅度减小
D.风速增大变慢,风向偏转幅度加大
6.此图所示地点位于(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赤道地区 D.无法判断
7.引起风速、风向随海拔高度变化而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地转偏向力随高度增加而变大
B.地面摩擦力随高度增加而变小
C.水平气压梯度力随高度增加而变大
D.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变低
解析:第5题,图示随高度增加,表示风速的箭头长度差异变化减小,表示风向变化的曲线跨度变大。第6题,风向右偏,判断为北半球。第7题,近地面风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影响,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斜交;高空风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最终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答案:5.D 6.B 7.B
8.下图为某时局部地区天气系统示意图。此时图中四地风向为偏南风且风力较大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选C。由等压线判读风向是先作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因为是南半球近地面,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左偏45°即风向。由此可以判断图中①地吹北风,②地吹西北风,③地和④地吹偏南风。因为③地较④地等压线密集,故此时图中四地风向为偏南风且风力较大的是③地。选C。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影响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图示
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影响
1.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高低纬之间的冷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形成了三圈环流,从而形成了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突破该知识点应注意“三抓”:
(1)抓“偏转”——突破风带的风向
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原始风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
(2)突破位置判断——抓“分布”
①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分别是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的中心纬线。
②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
③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3)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图所示:
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全年都受西风带控制
终年温和湿润
热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20°~30°大陆内部、大陆西岸
全年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终年炎热干燥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全年都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终年高温多雨
(2)受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及其特征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气候特征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20°
干季时受信风带控制,湿季时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一年可分干湿两季
下图为某日北半球部分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代表气压带,空白部分代表风带。读图完成1~2 题。
1.该时期,地中海沿岸正处于________天气( )
A.寒冷干燥 B.温和多雨
C.炎热干燥 D.低温少雨
2.①气压带大气的运动特点和对气候的影响是( )
A.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
B.气流由高纬流向低纬,寒冷干燥
C.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温和多雨
D.盛行上升气流,高温多雨
解析:第1题,本题通过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来判断季节,需要仔细观察图中气压带的位置。从图中北半球气压带、风带的位置来看,①赤道低气压带、②副热带高气压带均向北移,表明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炎热干燥。故C选项正确。第2题,图中①是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影响下的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故D选项正确。
答案:1.C 2.D
下图为全球三圈环流部分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若此图表示北半球低纬环流圈,且30°N~40°N大陆西岸受①处气压带控制时,温州的气候特征是( )
A.寒冷干燥 B.炎热干燥
C.高温多雨 D.低温多雨
4.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中纬环流圈,则图中有锋面分布的位于(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3题,①为副热带高气压带,30°N~40°N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为夏季,温州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故C项正确。第4题,②为副极地低气压带,此处有冷暖气流相遇,形成极锋,有锋面分布,故B项正确。
答案:3.C 4.B
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
气压带、风带移动及海陆分布对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影响
(1)对季风气候的影响
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是形成季风的重要原因。冬季大陆为冷高压,海洋为暖低压,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夏季大陆为热低压,海洋为冷高压,风从海洋吹向大陆。
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也是季风形成的重要原因。如南亚、东南亚、我国西南地区的夏季风就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的结果。
(2)对地中海气候的影响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影响,气候温和多雨。
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应用
1.大气活动中心与季风环流
(1)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冬季风
(2)7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和夏季风
2.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的比较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性质
寒冷(或温暖)干燥
高温(或温暖)湿润
高温(或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分布
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等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等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影响
雨热同期
不利影响
低温、旱涝等灾害
旱涝灾害
[温馨提示]
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南半球东南信风带北移,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加之陆地低压吸引偏转形成西南风。与之类似的是澳大利亚西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由于东北信风带南移,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左偏,加之陆地低压吸引偏转形成西北风。
1.二十四节气是我国独有的农业物候历,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寒露节气在每年公历10月8日左右。“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的天气现象。可引起我国这种天气现象的气压系统是( )
A.蒙古高压 B.印度低压
C.阿留申低压 D.夏威夷高压
解析:选A。10月8日(寒露节气)正值秋季,亚洲北部地区由于温度较低,形成了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因此造成我国“露气寒冷,将凝结”的天气现象。
读某季节澳大利亚北部盛行风和气压分布图,完成2~3题。
2.图中甲地盛行风的主要成因是( )
A.海陆轮廓及洋流性质
B.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D.地势高低的起伏状况
3.该季节( )
A.甲地盛行西北季风,寒冷干燥
B.乙地盛行东北信风,炎热干燥
C.丙地盛行偏西风,温暖多雨
D.丁地盛行偏东风,温暖多雨
解析:第2题,图中甲地的盛行风是西北季风,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在北半球冬季时南移越过赤道后偏转形成的,C正确;海陆轮廓及洋流性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势起伏状况对此处西北季风的形成影响不大,A、B、D错误。第3题,该季节为南半球夏季,甲地盛行西北季风,来自海洋,温暖湿润,A错误;乙地盛行东南信风,炎热干燥,B错误;丙地此时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C错误;丁地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此时盛行偏东风,温暖多雨,D正确。
答案:2.C 3.D
气温、降水的影响因素及等温线、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
1.太阳辐射制约下的气温特点
(1)空间上: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2)时间上:夏季高,冬季低;午后高,凌晨低。
2.大气环流控制下的降水特点
(1)三圈环流
多雨——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西风带。
少雨——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信风带。
(2)季风环流
多雨——夏季风,少雨——冬季风。
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影响因素
1.影响等温线因素的判读方法
等温线走向
示意图
原因
影响因素
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太阳辐射因纬度而不同
太阳辐射
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
气温由沿海向内陆递变
海洋影响程度不同
1月,全球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7月,全球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相反
A、B、C同纬度,B地夏温高于A、C两地,冬温低于A、C两地
海陆分布(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与等高线平行(与山脉走向、高原边缘平行)
等温线延伸到高地,急转弯曲
地形
续 表
等温线走向
示意图
原因
影响因素
暖流:向高纬方向凸出
寒流:向低纬方向凸出
暖流增温,寒流降温
洋流
盆地闭合曲线(夏季是炎热中心,冬季是温暖中心)
夏季不易散热,下沉气流增温;冬季山岭屏障
地形闭塞,四周山岭屏障
山地闭合曲线(冬季、夏季均为低温中心)
气温垂直递减,高度每升高100 m,气温降低约0.6 ℃
地势高低
2.年等降水量线的判读方法
(1)宏观看趋势
①依据等降水量线疏密,判断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等降水量线密集,则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
②根据各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分析降水量变化的趋势。一般来说,年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平行、年等降水量线数值由沿海向内陆减小。
③降水量的垂直分布规律:在迎风坡,随着高度的增加,降水量呈现少—多—少的分布规律。在背风坡,随着高度的降低,降水量呈现由多到少的分布规律。如山地两侧降水量比较图分析:
a.根据降水量变化曲线可知,H为最大降水高度。
b.某地降水量的大小判读方法:由B处作垂直于横轴(或平行于竖轴)的直线与年降水量曲线的交点,再作垂直于竖轴(或平行于横轴)的直线与竖轴的交点,读出竖轴的数值即为B点降水量。
c.由山坡两侧的降水量分布特征可以判断出A坡为背风坡,B坡为迎风坡。
(2)微观看特殊
①年等降水量线凸向数值小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多;凸向数值大的地方,说明该地年降水量比周围地区少。
②如果某一地区等降水量线与山脉走向平行,降水量多的区域为迎风坡。
③如果某一区域内,两条等降水量线之间出现闭合曲线,则闭合区域内降水量出现特殊值,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判读。
下图示意我国某县年降水量及水系分布。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该县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河流 B.海陆位置
C.季风 D.地形
2.据图推断,年平均气温( )
A.N地>M地 B.P地>N地
C.Q地>P地 D.Q地>M地
解析:第1题,依据山峰及河流,可判断图中有一东西向的山脉分布,且等降水量线在山峰附近密集,说明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第2题,四个地点中,P和N在同一河流附近,且P在下游,海拔低而气温高;N在上游,海拔高而气温低。
答案:1.D 2.B
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美国本土年降水量分布及棉花带范围图。
材料二 下表为图中甲、乙两城市气温比较表。
甲(37°48′N)
乙(36°54′N)
1月气温/℃
9.3
4.7
7月气温/℃
17.1
25.7
(1)描述美国西部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据表比较甲、乙两城市的气温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答案:(1)分布特点:大致由沿海向内陆递减;西北部降水空间差异较大。成因:西部南北走向的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山脉西侧地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的山间高原盆地,水汽难以进入,降水稀少。
(2)甲城比乙城冬季(1月)气温高,夏季(7月)气温低,甲城气温年较差小。冬季:甲城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受北冰洋的寒冷空气影响较弱,气温较高。美国东部为低缓山地,乙城易受北方寒冷空气影响,气温较低。夏季:甲城受寒流影响,气温较低。乙城受暖流和东南暖湿气流影响,气温较高。
气候类型及其判读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
热量带
气候类型
成因
气候特征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全年高温多雨
热带草原气候
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干湿季交替
热带季风气候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
热带沙漠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
全年炎热干燥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或季风性湿润气候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炎热多雨
地中海气候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
温带
温带季风气候
冬夏季风交替控制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受西风带影响
全年温和湿润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大陆气团控制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亚寒带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极地大陆(海洋)气团控制
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促,降水少
寒带
苔原气候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严寒少雨
冰原气候
极地气团控制
全年酷寒干燥
气候类型的判读
1.世界部分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及主要特点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主要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
大致南北纬10°之间
终年高温多雨(2 000 mm以上)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到回归线之间
终年高温,分干湿两季(750~1 000 mm)
热带季风气候
10°N至25°N之间的大陆东岸
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1 500~2 000 mm)
热带沙漠气候
大致在回归线至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或西岸
常年高温,少雨(不足250 mm)
地中海气候
大致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300~1 000 mm)
亚热带季风或季风性湿润气候
大致在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800~1 500 mm)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均匀(700~1 000 mm)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0°之间的亚欧大陆东岸
冬季寒冷干燥(0 ℃以下),夏季高温多雨(500~600 mm)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大陆内部
冬季严寒,夏季高温,常年干旱少雨
2.常见气候类型的判断技巧
(1)根据气候特征判断
气候类型的判断主要根据气温和降水两大气候要素的特征进行。具体判断时一般遵循“以温定球(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三步走的方法。
①根据气温极值和出现的月份确定南、北半球
半球名称
气温最高月
气温最低月
年气温曲线形状
北半球
7-8月
1-2月
峰型(上凸)
南半球
1-2月
7-8月
谷型(下凹)
②根据气温和降水判断气候类型
以“温”定“带”
以“水”定“型”
最冷月平均气温
温度带
全年降水分配
气候类型
>15 ℃
热带
年雨型,月降水量多在100 mm以上,年降水量2 000 mm以上
热带雨林气候
续 表
以“温”定“带”
以“水”定“型”
最冷月平均气温
温度带
全年降水分配
气候类型
>15 ℃
热带
夏雨型,年降水量750~1 000 mm
热带草原气候
夏雨型,1-5月降水很少,6、7月降水猛增,年降水量1 500~ 2 000 mm
热带季风气候
少雨型,全年几乎为零
热带沙漠气候
0~15 ℃
亚热带或温带
夏雨型,夏季多,冬季少,年降水量大致在1 000~1 500 mm
亚热带季风或季风性湿润气候
年雨型,各月降水均匀,在50 mm左右,年降水量大致在700~1 000 mm
温带海洋性气候
冬雨型,夏季少,冬季多,年降水量300~1 000 mm
地中海气候
<0 ℃
温带
夏雨型,降水最多月超过100 mm,年降水量500~700 mm
温带季风气候
少雨型,降水最多月少于100 mm,年降水量一般不到400 mm
温带大陆性气候
(2)根据地理位置判断
先根据纬度位置确定已知地点位于南半球还是北半球(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及苔原气候只分布在北半球),属于哪个温度带,然后看其海陆位置是位于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只分布在大陆西岸)还是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只分布在大陆东岸),最后将已知地点落实到气候类型图和气候分布模式图上确定其气候类型。(见下图)
(3)气候资料图的判读
①典图示例
气候资料图的形式多样,主要有:柱状图(图1)、折线图(图2和图4)、点状图(图3)、二维坐标图(图5)、三维坐标图(图6)、玫瑰图(图7)、等值线图(图8)等。
②判读方法
a.根据气温分布状况分析所在半球。最高温出现在 7-8月,为北半球气候;最高温出现在1-2月,为南半球气候。
b.根据最低月均温判断温度带。最低月均温高于15 ℃,为热带气候;最低月均温在0~15 ℃为亚热带或温带海洋性气候。
c.根据降水的季节分配判定气候类型。
(4)特殊位置气候成因
受特殊条件的影响,气候类型在分布上存在一些特殊现象,常考查但又易被忽视,具体归纳如下:
①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受来自海洋的信风和地形迎风坡及沿岸暖流的影响,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地峡加勒比海沿岸。
②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③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因此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大陆东岸附近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如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南北二岛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山地海拔不高,对水汽阻挡作用小。
⑤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狭长分布:受安第斯山脉和秘鲁寒流的影响。
下图是位于亚欧大陆40°N~50°N四地区1月和7月气温距平值(该地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和降水距平值(该地降水量与同纬度平均降水量之差)。读图,回答 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对应的气候类型依次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①②③④四地中( )
A.①地气候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交替控制有关
B.②地河流年径流量变化最大
C.③地气候特点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D.④地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温距平值大
解析:第1题,亚欧大陆40°N~50°N之间的地区,应该是亚热带和温带气候。图中①地1月气温距平值很高,7月气温距平值较低,说明气温年较差小,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地1月气温距平值很低,7月气温距平值较高,说明气温年较差大,7月降水距平值很高,1月降水距平值为负,说明降水主要集中于夏季,属于温带季风气候;③地7月降水距平值为负,1月降水距平值为正,降水主要集中于冬季,属于地中海气候;④地1月和7月降水距平值都为负,说明降水稀少,7月气温距平值为正,1月气温距平值为负,说明年温差大,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故B项正确。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①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受西风带影响,A项错误;②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河流年径流量变化最大,B项正确;③地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不利于农业的发展,C项错误;④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D项错误。
答案:1.B 2.B
(2018·11月浙江选考)下图为亚欧大陆40°N附近东西两侧两个测站1、4、7、10四个月的气候资料。完成3~4题。
3.甲、乙两地气候相比( )
A.1月降水甲比乙多 B.气温季节变化甲比乙大
C.7月气温甲比乙低 D.降水季节变化甲比乙小
4.乙地1月降水主要受( )
A.西北风的影响 B.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
C.沿岸暖流影响 D.盛行西风的控制
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两地1月降水分别约为5 mm和120 mm,A错误。甲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6 ℃和-4 ℃,气温年较差为30 ℃;乙地最高、最低月均温分别约为23 ℃和11 ℃,气温年较差为12 ℃,甲气温季节变化比乙大,B正确。甲、乙两地7月气温分别约为26 ℃和23 ℃,C错误。甲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80 mm和5 mm,差值为175 mm;乙地降水量最大、最小值分别约为120 mm和10 mm,差值为110 mm,甲降水季节变化比乙大,D错误。第4题,两地位于40°N亚欧大陆东西两岸,乙地冬季降水多,说明该地为地中海气候。1月时,气压带、风带南移,此时乙地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D正确。
答案:3.B 4.D
常见的天气系统
1.冷锋与暖锋天气系统特点及天气状况
天气图
天气
降水位置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
暖锋
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
阴雨绵绵
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
锋前(冷气团一侧)
冷锋
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
阴雨、大风、降温
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
锋后(冷气团一侧)
2.低气压与高气压系统的气流运动特点及天气状况
气旋(低压系统)
反气旋(高压系统)
气压分布
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
气流形成(北半球)
气
流
与
风向
风向
北半球
逆时针流向中心
顺时针流向四周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南半球
顺时针
流向中心
逆时针
流向四周
东部:偏北风
西部:偏南风
东部:偏南风
西部:偏北风
垂直气流与天气
气流形成
天气状况
多云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
我国天气典型实例
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
冷锋、暖锋与天气
冷锋与暖锋的区别
(1)锋的符号不同
若天气形势图中出现符号,则表示冷锋,且有三角锯齿的一侧是锋前,也是锋的移动方向;若出现符号,则表示暖锋,且有半圆形的一侧是锋前,也是锋的移动方向。
(2)冷、暖气团运动方向不同
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向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
(3)锋面坡度不同
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而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
(4)雨区范围及位置不同
不论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控制范围内。
(5)气温、气压的变化不同
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hPa),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 1~2 题。
1.图a中( )
A.①比②风速大 B.①比③云量少
C.②比③气压低 D.②比④气温高
2.锋通过④地的时间可能为( )
A.上午 B.下午
C.傍晚 D.夜间
解析:第1题,在等压线图中可看出,①地等压线较②地稀疏,风速较②地小;②地比③地的气压高;④地在冷锋前,受暖气团控制,②地在冷锋后,受冷气团控制,②地比④地气温低;③地处于低压中心,气流上升,多云雨,而①地受高压(脊)控制,天气晴朗、云量少。第2题,锋面过境时风向、风速都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结合图b可知④地10-12时风向发生了巨变,而12时后风向没有发生大的改变,说明锋应该在上午通过④地。
答案:1.B 2.A
下表为2018年10月我国某地天气变化表,据此完成3~4题。
日期
7
8
9
10
11
12
13
14
天气
晴
晴
晴
晴
晴
多云
阵雨
小雨
最高气
温/ ℃
10
16
20
22
22
25
23
6
最低气
温/ ℃
-2
4
8
8
14
14
4
-1
风向
风力
西北
风3
~4级
微风
东南
风3
~4级
东南
风3
~4级
南风
3~4
级
南风
3~4
级
北风
4~5
级
北风
4~5
级
3.7日到12日,该地区气温上升较快,主要原因有( )
①太阳辐射较强 ②盆地地形,热量积聚
③暖气团持续补充 ④暖流经过,增温增湿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4.13日该地有冷空气影响,其冷空气前锋到达的时间大约是( )
A.凌晨 B.中午
C.午夜 D.傍晚
解析:第3题,7日到12日天气以晴朗为主,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①正确。7日到12日风向由西北风逐渐转成南风,对我国而言,南风带来的为暖气团,③正确。依据图中材料无法判断地形类型,②错误。材料中增温幅度大,不会是洋流的影响,④错误。故B正确。第4题,与12日相比,13日最高温降温幅度小,说明最高温降温是由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造成的,冷空气还未到达。一天中最高温一般出现在14时前后,故排除A、B。如果是午夜到达,那么13日将不受冷空气影响,最低温也不会骤降,故不可能是午夜,C错误。最低温大幅下降,应是受冷空气影响,最低温一般出现于日出前后(14日日出前后),因此冷空气前锋到达的时间大约是傍晚。故D正确。
答案:3.B 4.D
5.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下列问题。
(1)在③至⑦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哪一段?
(2)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吹何种风,经过此处的锋面系统是什么?
解析:(1)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探空气球飘移距离越远。由材料可知,图中相邻数字所指黑点之间的时间间隔相同,图中显示③至④段探空气球飘移的距离最长,说明此段风力最大,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2)根据图中经度可以判断,该图是以南极为中心的俯视图。图甲中从⑦到⑧的虚线箭头显示近地面空气流动方向为自西南向东北,故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吹西南风。⑦点约在60°S附近,风从高纬吹向低纬,易形成冷锋。另外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其所示气流呈顺时针向中心辐合,故可判断为南半球的气旋,⑦⑧两点位于气旋西南侧,根据锋面气旋“左冷右暖”也可以判断为冷锋。
答案:(1)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路段是③至④。
(2)吹西南风。冷锋。
低压(气旋)与高压(反气旋)
1.用“左右手定则”判断气旋与反气旋
(1)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右手表示: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右手半握,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
(2)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左手表示:左手半握,大拇指向上,表示气旋中心气流上升,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北风,西部吹偏南风。左手半握,大拇指向下,表示反气旋中心气流下沉,其他四指表示气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东部吹偏南风,西部吹偏北风。
2.锋面气旋图的判读
锋面气旋图的实质就是等压线图的一部分。近地面的气旋往往与锋面联系在一起,形成锋面气旋。锋面存在于低压槽上,该天气系统多见于温带地区,是造成温带地区天气变化的重要天气系统。
解读上述锋面气旋结构图,应主要抓住以下几点:
(1)锋面的位置
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低压槽线重合,如图中的M、N线。
(2)锋面的类型与移动
①锋面类型:在锋面气旋中,位置偏左的一定是冷锋(如图中的M锋),位置偏右的一定是暖锋(如图中的N锋)。
②锋面移动:锋面气旋中,锋面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
(3)锋面附近的风向
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①处为偏北风,②处为偏南风,③处为偏南风。
(4)锋面气旋的天气特点
由图可知,气旋的前方由暖锋N控制,故在锋前③处附近出现宽阔的暖锋云系及其伴随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的后方为冷锋M控制,故在锋后①处附近出现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
(2018·4月浙江)右图为北半球锋面气旋系统示意图(单位:hPa)。读图完成6~7题。
6.雨过天晴后,若图中甲地清晨出现浓雾天气,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强 B.大气逆辐射弱
C.大气反射强 D.地面反射减弱
7.图中乙、丙两地比较,气流状况( )
①乙近地面风力较小 ②乙上升气流较强
③丙近地面风力较小 ④丙上升气流较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第6题,雨过天晴后,甲地受冷气团控制,大气中水汽含量低,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易出现浓雾。第7题,与丙地相比,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较大;乙地在冷锋前,位于暖气团一侧,气温高,气流上升。
答案:6.B 7.C
下图为天津市某时刻气压场示意图(左图),该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打算利用自制的风向标(右图)在甲、乙、丙、丁四地进行风向的测定。据此完成8~9题。
8.观测小组在甲点测风向时,风向标的金属箭头指向的方向是( )
A.西北 B.西南
C.东北 D.东南
9.在甲乙丙丁四个观测点中,此时最可能出现降水,并伴随大风、降温天气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第8题,结合图示可知,甲点位于低压中心的北侧,根据等压线判读其风向应该为东北风,风向标的金属箭头迎着风来的方向,因此其指向的方向是东北方向。所以本题C选项正确。第9题,结合图示可知该天气系统是低压,结合图示气压场可判断低压附近有锋面活动,且出现在等压线弯曲程度较大的低压槽上,即乙和丁附近。该图为天津气压场示意图,天津位于北半球,根据指向标可知,乙地位于西侧的低压槽上,附近为冷锋;丁地位于东侧的低压槽上,附近为暖锋;此时最可能出现降水,并伴随大风、降温天气的是冷锋附近,即乙地,所以本题B选项正确。
答案:8.C 9.B
梅汛期是指由梅雨期降水而引起的江河水位上涨时期。2017年6月9日浙江省气象台宣布浙江正式进入梅汛期。据此完成10~11题。
10.梅汛期控制浙江省的天气系统主要是( )
A.气旋 B.反气旋
C.冷锋 D.准静止锋
11.一般来说,浙江省梅汛期会历时20天左右。梅雨结束后我国江淮流域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此时的天气特征是( )
A.高温多雨 B.炎热干燥
C.多连续性降水 D.温和少雨
解析:第10题,梅汛期是梅雨期降水引起的,梅雨是由江淮准静止锋长期控制形成的大范围、长时间的降水。故D正确。第11题,梅雨结束后,江淮流域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干旱少雨,且此时为夏季,江淮流域气温较高,晴天多,天气炎热。故B正确。
答案:10.D 11.B
专题强化训练
某考察团队为了研究湖泊的局地气候效应,对我国某大型水库进行了湖陆风的观测。该人工水库三面环山,特殊的地形条件使水库附近还受到山谷风的叠加影响。下图为8月16日15时该水库附近的气温(单位: ℃)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时刻,P地的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2.考察发现,此时库区的局地风速北侧大于南侧,其主要原因是( )
A.水库北侧的气温差异较大
B.水库南侧,陆风与山风方向相反
C.水库南侧的地表植被茂盛
D.水库北侧,湖风与谷风方向一致
解析:第1题,图示时刻,水库库区气温低而气压高,P地受湖风影响而吹东北风。第2题,白天山谷为谷风,此时水库周边吹湖风;水库北侧等温线稠密,说明为山坡地形,此时谷风与湖风方向一致而相互叠加使风速加大;而南侧等温线稀疏,说明没有山地,则只有湖风;故北侧风速大于南侧。
答案:1.A 2.D
《齐民要术》:“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运用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其原因是( )
A.雨天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B.受冷气团影响,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C.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D.受冷气团影响,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强
4.“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其原因是( )
①烟气使得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温度不至于过低
②放火产生的二氧化碳,对地面有明显的保温作用
③放火作煴,说明夜晚保温与大气逆辐射无关
④放火作煴,说明夜晚的热量直接来自于放火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3.B 4.A
如图是某一时刻山峰和山谷之间冷热不均形成的一种热力环流,叫山谷风。据此完成5~6题。
5.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山谷风的产生是由于海拔的差异
B.此时表示的是夜晚
C.此时的风从山谷吹向山顶
D.此时的风从山顶吹向山谷
6.据实际调查,图中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上升运动
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下沉运动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上升运动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
答案:5.C 6.C
读印度洋季风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盛行风①的性质是( )
A.暖湿 B.冷湿
C.热干 D.冷干
8.与盛行风①形成无关的是( )
A.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
B.海陆轮廓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地转偏向力
解析:第7题,①为西北风,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且从海洋吹向陆地,其性质为暖湿。故A项正确。第8题,盛行风①是北半球东北信风随气压带、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转形成的,与海陆轮廓无关,故B项正确。
答案:7.A 8.B
9.(2017·4月浙江选考)1960年以来,青藏高原的积雪厚度呈现出大—小—大的年际变化。下列地理过程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A.积雪厚度大—大气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低
B.积雪厚度大—地面吸收量多—年平均气温高
C.积雪厚度小—大气吸收量少—年平均气温低
D.积雪厚度小—地面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高
解析:选D。积雪厚度大,反射太阳辐射多,地面吸收热量少,地面辐射弱,大气吸收热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年平均气温低。反之,则年平均气温高,故D正确。
“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静寂的可怖,不仅仅是声音的静寂,而且色彩、植被、山脉、村落及整个大地,都毫无变化,让我失去了时间意识。在这里,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据此完成10~11题。
10.材料中描述的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
A.欧洲西部 B.非洲南部
C.中国西北 D.马来群岛
11.“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的原因可能是( )
A.位于赤道无风带 B.雨、烟受重力作用
C.地转偏向力为零 D.受人为因素干扰
解析:第10题,由材料信息“没有季节之流转”可知,该地无明显的季节变化;由材料信息“色彩、植被、山脉、村落……毫无变化”可知,该地植被茂密、山区面积广大;据材料信息“烟缕垂直地升起”可知,该地盛行上升气流。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受盛行西风的影响,不会出现“烟缕垂直地升起”,排除A项;非洲南部以热带草原气候为主,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排除B项;中国西北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植被稀少,排除C项;马来群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无明显四季更替,植被覆盖率高,山区面积广大,故D项符合。第11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地处低纬度。赤道无风带是指赤道附近南、北纬5°之间的地带,这里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多对流雨,故A项正确。
答案:10.D 11.A
(2017·4月浙江选考)下图为某时某区域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甲地天气系统及气流运动分别是( )
A.气旋,顺时针辐散 B.反气旋,顺时针辐合
C.高压系统,逆时针辐散 D.低压系统,逆时针辐合
13.四地中天气状况可能是( )
A.甲地电闪雷鸣 B.乙地北风劲吹
C.丙地风雨交加 D.丁地阴雨连绵
解析:第12题,图示区域为澳大利亚南部,位于南半球。甲位于高压中心,为反气旋,气流呈逆时针辐散。第13题,甲地为高压中心,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故A错;乙地风向为偏南风(或西南风),故B错;丙地位于低压槽,有锋面天气系统,附近等压线密集,可能风雨交加,故C正确;丁地位于高压区的边缘,且深居内陆,天气晴朗干燥,故D错。
答案:12.C 13.C
2018年,从7月下旬开始到8月29日第21号台风生成的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台风频发,呈现出“数量多+爱北上+雨水足+喜扎堆”的显著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15题。
14.下列示意图中能代表登陆我国的台风的是( )
15.与常年相比,该年夏季的台风更加青睐华东沿海地区,是因为( )
A.夏季温度较常年偏高 B.海陆热力差异更明显
C.夏季风相比常年更强 D.副高较常年偏强偏北
解析:第14题,台风属于热带气旋,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气流运动方向应为逆时针方向辐合,故选D。第15题,台风的移动路径受副热带高压影响,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华东沿海地区台风频率高说明台风位置更偏北,故可推测副热带高压较常年强度偏强,位置偏北,故选D。
答案:14.D 15.D
16.下图分别表示北美洲局部地区1月、7月平均气温和局地风向的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析①气流冬季比夏季位置偏南的原因。
(2)北美大陆南北温差较大的是________季,试分析该季节北美洲南北温差较大的原因。
解析:(1)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北;冬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所以①气流(西风带)冬季比夏季位置偏南。(2)由于北美洲南北跨纬度广,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美大陆越往北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昼越短,反之越往南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越长,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加之冬季受极地高压的影响,北方冷空气频频南下,加剧了北方寒冷的程度,致使冬季南北温差较大。
答案:(1)冬季,风带随太阳直射点南移而向南移动(或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夏威夷高压的强弱和范围发生变化)。
(2)冬 北美洲跨纬度广,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美大陆越往南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昼越长,因此越往南得到的太阳辐射越多。加之冬季北方冷空气频频南下,加剧了北方寒冷的程度。
17.读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四处所绘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_。
(2)A地风速比B地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①②两处就气流运动状况而言,分别称为①________、②________。
(4)天气系统①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 (2)大 A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3)气旋 反气旋 (4)阴雨天气 (5)② ②处为反气旋,多晴朗天气,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温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温度低,所以气温日较差大
18.下图示意某年4月某日我国的地面天气(单位:hPa)形势,图中AB天气系统48小时后进入山东境内。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未来48小时前后石家庄市的天气变化过程。
(2)比较图中甲、乙两地风力大小,并说明理由。
(3)说出图中C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后一般的移动方向以及所影响地区的天气特征。
(4)在下图中分别画出C天气系统气流的水平运动方向和垂直运动方向。
解析:(1)AB天气系统位于气旋西部低压槽,为冷锋。未来48小时前后石家庄市会经历一个冷锋过境前、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变化过程。(2)风力大小主要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影响,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3)C天气系统强烈发展后会形成台风,多向西或西北方向移动,由于激烈旋转上升,会给沿途带来狂风、暴雨天气。(4)北半球台风为气流逆时针强烈辐合上升的强气旋天气系统。
答案:(1)冷锋到来之前,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过境时,有大风、降温、阴雨天气;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2)甲地大于乙地。 甲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3)向西或西北方向移动。 台风带来狂风、暴雨天气。
(4)作图如下。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