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课标高考语文二轮教师用书:专题6精准提升3 易错点4 以译代析炼句架空分析
展开易错点4 以译代析,炼句架空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始安秋日[注]
宋之问
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
卷云山角戢,碎石水磷磷。
世业事黄老,妙年孤隐沦。
归欤卧沧海,何物贵吾身。
【注】 公元710年(景云元年),唐睿宗即位,因为宋之问曾依附张易之、武三思,故将他贬至钦州(今广西钦州市)。这是他第二次被贬岭南,《始安秋日》这首诗就是他前往钦州途经桂林时所写的。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歌前两句用“洛阳春”引发对“桂林风景异”的想象,进而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
B.诗歌五、六两句中,云雾飞卷,山峰忽隐忽现,江水粼粼碎石可见,营造了一种清冷的氛围。
C.整首诗前六句重在写景抒情,后四句转为述志感怀,即在辛酸无奈中表达了归隐的思想。
D.该诗是作者晚期的作品,用语简洁,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给人新颖的美感。
[我来答题]选________
★2.请结合诗歌赏析“晚霁江天好,分明愁杀人”的精妙之处。
[我来答题]
1.理解句子内容大意,不能简单地翻译句子
解答“炼句”题,要根据句子描写的对象,分析句子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透过现象去探究本质。
2.全面把握句子手法,不应只考虑一种情况
句子的表达技巧可以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句子与全诗(词)结构的关系等多个角度,全面分析句子的精妙之处。除“表达技巧”这一角度之外,还需要从用词特点(叠词等)、句式特点、语法特点(词类活用等)等角度去赏析。
3.准确判定情感
“炼句”体现的情感一定是诗歌表达的情感之一,但“炼句”表达的情感不一定就是诗歌表达的全部情感,所以表述句子表达的情感时,要分析句子的情感而不是分析诗歌表达的全部情感。比如[例4]中的三、四句表达的情感主要是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但在整首诗中诗人还表达了归隐的思想等。
4.结合词句具体分析
考生要结合具体的句子内容,抓住关键词,分析句子的深层内涵。
[满分示范]
第1题:
→考查诗歌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诗歌前两句用“桂林风景”与“洛阳春”进行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展现了悲凉的情怀,不是“表达作者的喜悦之情”。该项分析错误。
→考查诗歌的意象和意境。诗歌五、六两句描写了云雾、山峰、碎石、江水,营造了一种幽静、清冷的氛围。该项分析正确。
→考查诗歌表达的情感。诗歌的前六句写桂林秋天之景,抒发悲凉之情;第七句写作者早年的生活,即信奉黄老学说、归隐田园,生活十分幸福;第八句写作者此时的悲凉生活状态;最后两句写作者希望再次归隐的理想。由此可以看出,选项的表述是正确的。
→考查诗歌的语言特征。选项阐释了诗歌用语简洁的语言特征,该项分析正确。
[答案] A
第2题:赏析诗句的精妙之处,注重把握以下几个方面:①诗句的内容,即诗句描写的对象具有的特征;②诗句使用的手法;③诗句表达的情感;④诗句在诗歌中的具体作用或表达效果等。这两句诗,在内容上,上句主要描写了雨过天晴后桂林的景色,夕阳斜照、江水与天空一色;下句直抒胸臆,表达诗人此时此地的愁苦,结合诗歌写作的背景可以看出,诗人悲凉于自己的被贬和客居他乡。在情景关系上,描写的景色美好、亮丽,体现的却是悲凉和孤寂的情感,是“以乐景写哀情”。在写作手法上,写愁情却先描写美好景物,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在词语的使用上,“分明”二字使江天人格化,江天好像是有意恼人的。
[尝试写满分答案]
[答案] 这两句写傍晚时分,雨过天晴,落日斜照在江面上的美丽江天晚景,但景色虽美,终非故土,只能使离人更加愁肠欲断。诗人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赞美江天美景,实乃抒发浓浓的愁情。诗句用词新颖活泼,“分明”二字使得江天人格化,江天的美丽晚景似乎有意恼人。
[即时训练]
(2019·潍坊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①
刘禹锡
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②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
【注】 ①此诗写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司马之时。元九,即诗人元稹,曾任过监察御史,当时元稹被贬为江陵(今湖北荆州)府士曹参军。②郢:今湖北荆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交代璧竹鞭是用深林中绿如碧玉的竹子制作的,异常名贵,作者十分喜爱。
B.颔联写出作者看到竹鞭后心情非常激动,很想去观赏生长碧竹的巴山冰雪美景。
C.尾联用竹鞭“策马”“敲镫”等动作,传达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丰富了诗的意蕴。
D.全诗运用描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写竹鞭,酬友人,抒己志,感情真挚。
B [B项,“很想去观赏生长碧竹的巴山冰雪美景”错,应是想象生长碧竹的巴山冰雪美景。]
★(2)诗歌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分)
[答案] ①运用拟人手法,把竹鞭人格化,赞美了竹鞭具有正直和经历寒冬却不屈服的品性。②借物喻人,用竹鞭喻人、喻己,借竹鞭的意志品格,来赞美元稹的正直不阿、坚贞不屈的品性,也表明自己的人格节操。③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对制鞭之竹恶劣生长环境的描写,引起下文希望结束贬谪生活,共同回到京城长安的心愿;使诗歌脉络清晰,结构严谨。(6分。每点2分。若从“炼字”角度分析亦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