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二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教案
展开化学:1.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教案
(苏教版必修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有关周期表的结构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和突破方法
教学重点: 周期表的结构;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周期表的结构;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至今已经发现了100多种元素,人们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其编排起来,得到了我们现在的元素周期表,而绘制出第一个元素周期表的是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所以又将元素周期表称之为“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直观地反映了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呈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2.进行新课
三、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
交流与讨论: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个横行称为周期。在元素周期表中共有多少个周期?每个周期各有多种元素?元素周期中,纵行称之为族。在元素周期表中共有多少个族?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①周期
②族
练一练:找出氯、硫、钠、铝,氖等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所在的周期和族),分析这些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和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的关系。除氖元素外,其他各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该元素所在的族序数有什么关系?
①氯、硫、钠、铝,氖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氯:第 周期、第 族;硫:第 周期、第 族;钠:第 周期、第 族;铝:第 周期、第 族;氖:第 周期、第 族
②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该元素所在的族序数关系是: 。
活动与探究:下表是Ⅻ A族元素气态氢化物形成的难易程度和热稳定性,根据表中所提供信息,探究下列问题。
Ⅻ A族元素气态氢化物形成和热稳定性
元素 气态氢化物 | F | Cl | Br | I |
形成的难易程度 | H2与F2混合,在冷暗处剧烈化合并发生爆炸 | H2与Cl2混合,光照或 点燃时发生爆炸 | H2与Br2混合,加热时发生化合 | H2与I2混合,加热时化合,同时又分解 |
组成 | HF | HCl | HBr | HI |
热稳定性 | 很稳定 | 稳定 | 较稳定 | 较不稳定 |
1.你认为Ⅻ A族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变化有什么规律?
2.试分析同一主族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随元素核电荷数的增加有何变化?
问题解决:
1.Ⅻ A族元素随着电子层数增加,金属性 ,非金属性 。
2.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电子层数逐渐 ,原子半径逐渐 ,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 ,获得电子的能力逐渐 ,元素的金属性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
2.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表现形式
同一周期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加,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的原子得到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失去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因此,同一周期的元素(稀有气体元素除外),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练一练: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示元素周期表中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族 周期 |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
1 2 3 4 5 6 7
|
|
问题解决:
①用虚线画出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界线
②在图中4个箭号旁的方框中分别用简要的文字说明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③在图中适当的位置写出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和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的符号(放射元素除外)。
过渡: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特点。那么,元素周期表有何应用呢?
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指导阅读:阅读教材P9页内容,总结一下元素周期有何应用,并完成下列问题。
①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推测元素的 ,预测其 ;
②在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可找到 ,如 等;
③在过渡元素( 和 元素)中寻找各种优良的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
化学必修1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化学必修1第1节 走进化学科学教案设计,共8页。
化学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 这是一份化学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案,共7页。
化学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化学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学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