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3部分 区域发展 第2章 专项突破练6 流域开发及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展开专项突破练6 流域开发及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2020·广东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沼泽湿地积水深度的变化反映湿地蓄水量的变化,而湿地蓄水量的变化则是湿地水分收支变化的结果。下图示意实测的1997~1999年植物生长季三江平原某沼泽试验场湿地积水深度变化。(1)说出1999年植物生长季该沼泽湿地积水深度的变化特征。(2)概括1997~1999年该沼泽湿地蓄水量年际变化的特征,并分析该变化对湿地产生的影响。(3)对该湿地,有人建议排干围垦,有人建议保护性开发。请你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答案 (1)水位总体变化大;5月比较平稳(下降较小或略有下降);6月至7月初迅速下降,直至为零,沼泽积水干涸。(2)特征:年际变化大,且蓄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影响:湿地退化,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调节气候和降解污染物的能力降低;区域生态环境恶化;湿地被开垦为耕地的可能性增加。(3)排干围垦:增加土地供给,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增加农业产量;扩大人类活动的空间。或保护性开发:湿地具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如降解污染物、蓄水防洪、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保护湿地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湿地还具有物质生产功能,可为人类提供多种宝贵的资源;可利用湿地适当发展旅游业、养殖业等,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湿地可持续发展。2.(2019·重庆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 乌江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支流,贵州第一大河,干流全长1 037千米,流域面积8.792万平方千米。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1)根据图文材料,分析乌江“天险”的成因。(2)根据图文材料,评价乌江干流进行梯级水能开发的地理背景。答案 (1)乌江源头在云贵高原,注入四川盆地,地势落差大,水流快。流经地区多石灰岩,流水侵蚀作用复杂,河谷地形奇特。在局部河段河流石块、泥沙沉积,阻挡河道,形成险滩。由于强烈的流水侵蚀,沿途多“V”形谷,河道狭窄,河岸陡峻。(2)优点:水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峡谷地形,建设水库工程量小;靠近能源消费市场(四川盆地);调整能源结构,节能减排需要。缺点:喀斯特地区,水库容易漏水;沿途地形崎岖,修建难度大。解析 (1)读图,乌江源头在云贵高原,注入四川盆地,地势落差大,水流快,所以急流多。流经地区多石灰岩,流水侵蚀作用复杂,河谷地形奇特。在局部河段河流石块、泥沙沉积,阻挡河道,形成险滩。由于强烈的流水侵蚀,沿途多“V”形谷,河道狭窄,河岸陡峻。(2)乌江位于湿润地区,降水多,河流水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属于峡谷地形,建设水库工程量小;靠近能源消费市场;为了实现节能减排目标,需要调整能源结构。流经喀斯特地区,石灰岩容易被水溶蚀,形成漏斗,所以水库容易漏水;沿途地形崎岖,施工修建难度大。3.(2019·泰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芦苇多生长于池沼、河岸、溪边浅水地区,常形成苇塘。芦苇茎秆坚韧,纤维含量高,是造纸工业中不可多得的原材料。芦叶、芦花、芦茎、芦根、芦笋均可入药。经过加工的芦茎还可以做成工艺品。芦苇茎秆直立,植株高大,迎风摇曳,野趣横生。材料二 辽河河口三角洲孕育有世界面积最大的滨海芦苇荡。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里养殖业发达,盘锦辽河口海域滩涂上,鱼、虾等海产品的围海养殖面积达83 456亩。(1)简述辽河三角洲地区芦苇分布面积广的自然原因。(2)试分析该区域芦苇产业发展迅速的原因。(3)随着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地工业去库存、去产能,造纸业有所萎缩,芦苇的价格走低,辽河三角洲出现了开垦湿地的现象。简析开垦湿地对当地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4)请为合理开发利用当地芦苇资源,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答案 (1)地处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面积辽阔;水源充足,河堤沼泽地或浅水区域广布;土层深厚,土壤肥沃。(2)芦苇产量大,原料丰富;芦苇全身是宝,用途广;政策扶持。(3)开垦湿地会使芦苇沼泽面积减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对河流的调蓄能力减弱(地表水循环的模式被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节局部地区小气候的能力减弱等。(4)对当地造纸企业进行升级改造,加强污水处理,减少污水排放;加强芦苇的综合利用(药材和工艺品加工等),增加收入;适当发展养殖业,保护芦苇湿地生态环境;大力发展芦苇观光旅游业;开发芦苇特色旅游纪念品等。解析 (1)根据材料,芦苇生长于池沼、河岸、溪边浅水地区,结合材料二及图示可知:辽河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河口沼泽及浅水区域广布;土壤肥沃,是芦苇广布的原因。(2)依据材料可知,利用芦苇一是可造纸,可入药,可制成工艺品,还可发展旅游业;二是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3)联系湿地的生态功能作答。(4)可持续发展要求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保护环境,使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对于当地芦苇资源的开发利用可以根据其特点进行合理开发。4.(2020·柳州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青海湖湖滨地带分布有广泛的风沙堆积地貌(下图)。青海湖区西岸沙漠广布,而沙丘集中分布于湖东平原,沙丘的主要沙源是西岸和北岸几条大河形成的河口三角洲的沉积物,沙丘的东部为南北走向的山地。青海湖区盛行风向主要为西北风,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青海湖湖岸地区新月形沙丘在不同季节坡向可发生明显改变。近年来,近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问题日趋严重,已经严重威胁到湖区周边生态安全。(1)分析沙丘集中分布于青海湖东部而西岸少的原因。(2)青海湖湖滨风沙入湖现象严重,分析海晏湾西侧的沙堤的成因。(3)分析青海湖周边地区土地沙漠化的人为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答案 (1)盛行西北风,风沙不断向东移动并堆积(沉积);东岸湖滩的风沙受到东岸高山阻挡后,沙粒停落,造成湖岸东侧广泛的风沙堆积;西岸湖滩的沙子,在风力作用下多会沉降于湖中,不易形成沙丘。(2)西风携带沙粒沉积在湖底和湖东,西风和自西向东注入湖泊的河流驱动湖水向东运动,在湖流(或湖浪)动力作用下,湖底泥沙向东推移到湖岸,使水下沙堤不断增高,青海湖水位下降,最终沙堤出露水面。(3)原因: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工程建设、修路等活动,导致地表植被破坏,生态环境恶化。措施:工程固沙或建设立式沙障;生物措施(封沙育林育草,退耕、退牧还草等)。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浊水溪发源于台湾山脉,是我国台湾省流程最长且流量最大的河流,流经地区多脆弱的粘板岩,由于河流浑浊度高,含沙量大,故有浊水溪的说法。彰化县和云林县以浊水溪为界,浊水溪是两县最重要的水源地。为了满足用水的需求,我国台湾省在浊水溪上游投巨资修建了拦水坝,而在拦水坝修建之前,彰化和云林两县的水源经常得不到保障。下图为我国台湾省局部区域图。(1)指出浊水溪含沙量高的原因。(2)说明云林、彰化两县拦水坝修建前水源供应得不到保障的自然原因。(3)除修建拦水坝外,简述云林、彰化两县缓解水资源供应不足的状况可采取的措施。(4)简析修建拦水坝的必要性。答案 (1)由于受夏季风、地形以及台风等因素的影响,夏季多暴雨;该地区上游山区地势高峻,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地表径流冲刷能力强;粘板岩脆弱,易被侵蚀形成泥浆,因此河流含沙量高。(2)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冬半年降水少,且气温高,蒸发旺盛;河流流程短,总体水量不大;由于多地震及洪涝等灾害,水利设施被破坏;夏季洪水期,河流浑浊度高,利用困难。(3)靠近海洋,可以进行海水淡化;地处湿润气候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可以适度开发地下水;加强对工农业污水的回收利用。(4)缓解两县对于水源的争夺而产生的矛盾;保障两县生产生活用水的需要,促进经济发展;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釆,修复生态,防止地面沉降。6.(2019·四川省成都高三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塔哥尼亚南部地区距海洋近,以荒漠为主,但内流区域狭小,多外流河。发源于阿根廷西部冰川国家公园的圣克鲁斯河河水清澈,河中生物很少。阿根廷是“一带一路”延伸拉美的重要支点,我国在阿根廷投资建设的最大能源项目孔拉水电站,也是中国企业目前在海外建设的最大电力项目。该水电站建成后,将每年为阿根廷节省11亿美元燃油进口支出,这对每年要支出80亿美元购买能源且外汇短缺的阿根廷而言十分重要。下图示意巴塔哥尼亚荒漠位置和孔拉水电站及其附近等高线。(1)分析以荒漠为主的巴塔哥尼亚南部外流区域广布的原因。(2)分析圣克鲁斯河中生物很少的原因。(3)LB水电站与CC水电站的坝址相距较远,说明这种设计方式对保证发电量的作用。(4)简述孔拉水电站的建设对保障阿根廷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意义。答案 (1)河流多发源于高大的安第斯山脉,冰雪融水补给较多,河流流量较大;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落差较大,流速较快;陆地(东西方向)狭窄,河流较短,河流流程中蒸发、下渗损失较小,利于河流向东注入大西洋,形成外流河。(2)该地区河流主要以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冰川融水水温低,不利于生物生存、繁殖;河水清澈,供生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少;中下游流经荒漠地区,营养物质补充少(或河流短小,生存空间小)。(3)两水电站海拔差异小、落差小,水能蕴藏量小,相距较远可增大LB水电站水库库容,增加蓄水量,保证发电量。(4)减少该国对国外能源的过度依赖;缓解该国能源供应不足的现状(或提升能源供应能力);开发可再生、绿色清洁能源,促进能源利用多元化(或优化能源消费结构)。7.(2019·云南省高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宁夏中卫沙坡头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过去这里受流沙侵袭,黄沙蔽日,包兰铁路也常被风沙掩盖,造成交通中断。近年来,当地采用“麦草方格”治沙法(也称草方格沙障法),通过轧制1米×1米的麦草方格,在格子中间种植沙生植物来固定流动的沙丘,植被覆盖率由过去不足1%上升到42.4%,在铁路线两侧形成了“绿带”,基本上控制了沙害侵袭。过去人工固沙1.2亩/天,现机械铺设草方格达48亩/天。这种治沙方式已推广到世界许多国家。下面左图为中卫沙坡头自然保护区景观分布示意图,右图为草方格沙障景观。(1)试说明草方格沙障的治沙原理。(2)分析在草方格沙障中种植固沙植物的生态效益。(3)根据图文材料说出草方格沙障法应优先治理的地区。答案 (1)使地表粗糙,降低风速,减弱输沙能力;沙障阻止流沙的移动;可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2)固沙植物根系发达,能有效固沙,减少沙丘移动;增加植被覆盖率,截留水分;植物固沙,增强蓄水能力;削减地表风力,减轻风力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利于有机质积累,改善植物生长条件,以达到长久固沙的作用。(任答4点即可)(3)靠近人类生产、生活区域的沙漠边缘(或居民点和农田附近荒漠半荒漠地区);交通沿线地区;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形成的沙化土地。(任答2点即可)8.(2019·江苏金陵中学高考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北美科罗拉多河,发源于落基山脉西部,汇入加利福尼亚湾。上游穿行于山区,年均降水量200~500 mm;中游流经科罗拉多高原,形成著名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下游地势低洼,平均年降水量不足100 mm,汛期出现在4、5月份。流域覆盖美国七个州及墨西哥两个州,被誉为“美国西南的生命线”。拉斯维加斯市90%的饮用水都来自科罗拉多河,依靠胡佛大坝输出的电力成为今天的世界娱乐之都。科罗拉多河曾经“狂野不羁”,每年春末夏初,洪水携裹近亿吨泥沙流入加利福尼亚湾,在河口堆积形成巨大三角洲。20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在科罗拉多河干支流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该河被“驯服”,并促进了其西部的城市和农业的发展。但自1998年以后,河水几乎再没能成功注入海洋。下图为科罗拉多河流域示意图。(1)简要分析科罗拉多河的水文特征。(2)分析说明科罗拉多河下游三角洲的形成过程。(3)说明科罗拉多河被称为“美国西南的生命线”的原因。(4)20世纪30年代开始,美国在科罗拉多河干支流修建了多个大坝和大型引水工程,由此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所以有人主张拆除,有人反对拆除。对此请说出你的观点和理由。答案 (1)科罗拉多河上游流量丰富,下游流量少;流量的季节变化大,汛期主要出现在春季;含沙量大;无结冰期;流速快,水能资源丰富。(2)上中游流水侵蚀强,河流含沙量大;上中游流速快,河流搬运能力强;下游地势低平,流速减慢,泥沙在此沉积,形成三角洲。(3)科罗拉多河流经干旱、半干旱荒漠地区,为沿岸城市提供了生产、生活用水;为沿岸地区农业生产提供了灌溉水源;穿行于深山峡谷之中,水流湍急,开发的水电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奇特的峡谷河流地貌促进了旅游业和博彩业的发展。(4)赞成。大坝和大型引水工程的建设,使得下游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土壤盐碱化加剧,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来水来沙量减少,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气候干旱,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或反对。大坝和大型引水工程为沿岸城市提供了生产、生活用水;为沿岸地区农业生产提供了灌溉水源;开发的水电,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能源。如果拆除,会造成能源紧张,影响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的稳定和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