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新)统编版历史必修上册练习: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新)统编版历史必修上册练习: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解析)01
    (新)统编版历史必修上册练习: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解析)02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高中历史第15课 明清经济与文化优秀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15课 明清经济与文化优秀复习练习题,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建议用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1.历史学家黄宗智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中国的GDP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其旨在说明( )


    A.小农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


    B.中国经济总量居世界前列


    C.自然经济是封建统治基础


    D.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新突破


    解析:选D。明清时期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抑制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材料中“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说明增长没有造成生产方式的质变,即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式没有新突破,故选D项。


    2.在明清时期佃农交租要用银或钱,商贸活动中大量使用白银,官员发俸也用银两。以上现象说明这一时期( )


    A.货币经济占据主导


    B.租佃制得到发展


    C.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D.经济趋向近代化


    解析:选A。材料反映出白银在明清时期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反映出当时货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租佃制是封建社会地主把土地出租给农民,从而剥削、奴役农民的制度,与材料中白银应用广泛无关,故B项错误;货币经济发展直接反映的是商品经济的发达,与农耕经济高度繁荣关联不大,故C项错误;经济近代化是指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变,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3.有历史学家提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始于明朝中后期。下面历史现象可以作为这个结论的依据的是( )


    A“一条鞭法”实施后,白银货币普遍流通


    B.万历年间,苏州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现象


    C.1567年,明朝政府允许民间从事海外贸易


    D.商帮的出现和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依据是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故B项正确;A、C、D项表述均属于明朝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并非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故A、C、D项错误。


    4.王阳明说:“有忠君之心,即有忠君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君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哉!”王阳明旨在( )


    A.强调伦理道德


    B.重视知行合一


    C.宣扬格物致知


    D.说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解析:选D。材料“有忠君之心,即有忠君之理……理岂外于吾心哉”说明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故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理的存在方式,不是强调伦理道德,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行”,只体现“知”,故B项错误;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求理方式,故C项错误。


    5.“二千年以来无议论,非无议论也,以孔夫子之议论为议论,此其所以无议论也。二千年以来无是非,非无是非也,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此其所以无是非也。”这一观点反映了李贽( )


    A.批判君主专制 B.反对教条主义


    C.主张学以致用 D.反对儒家思想


    解析:选B。根据材料“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此其所以无是非也”可知,李贽反对把孔子的是非观强加于每个人,即李贽反对教条主义,故B项正确;材料并不涉及君主专制问题,故A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学以致用,故C项错误;李贽反对孔孟权威,但并不反对儒学,故D项错误。


    6.明清时期有思想家认为,君臣的职责都是为天下服务,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据此推断,该思想家( )


    A.要求恢复三省六部制


    B.主张限制君主专制


    C.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


    D.反对废除宰相制度


    解析:选B。“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体现的是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君臣是共治天下的‘师友’,彼此的关系是相互唱和、共同协力”,而不是要恢复三省六部制,故A项错误;“倡导实行君主立宪制”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宰相制度,故D项错误。


    7.较之前的小说,《西游记》更以人物为情节的中心。这一宗教题材的小说在形象构成的方式上给人以荒诞无稽的感觉,而实际上它却带有一个鲜明的倾向。这一倾向是( )


    A.怪诞化 B.脸谱化


    C.世俗化 D.功利化


    解析:选C。《西游记》情节荒诞不稽,怪诞化只是表面现象,故A项错误;“脸谱化”是指作者塑造人物过于简单化和概念化,是好是坏,一眼就能看出来,不符合《西游记》的创作特点,故B项错误;《西游记》以降妖服怪表达了人战胜自然的豪情壮志,同时也宣扬了惩恶扬善的主题,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体现出世俗化的特点,故C项正确;《西游记》没有反映出对现实利益的追求,没有表现出功利化倾向,故D项错误。


    8.梅兰芳说:“现在的观众对于国剧(即京剧)只重视其艺术,对于剧本之意义,则不甚注意,这对于用戏剧推行社会教育,有点损伤。”他意在强调( )


    A.京剧艺术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B.京剧艺术应该重视社会教化的功能


    C.京剧剧本应该是先进文化的代表


    D.京剧艺术代表中国戏剧的最高水平


    解析:选B。“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据材料“对于用戏剧推行社会教育,有点损伤”可知,京剧应注重社会教化,故B项正确;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说法不当,排除C、D两项。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市镇,亦称市集、墟、场,往往在多个村庄的中心地带。明正德年间松江府青浦县的朱家角“商贾凑聚,贸易花布,为今巨镇”。在江南地区,史载“鬻诸双林镇,为织包头纱之用”。在17 世纪,仅荷兰东印度公司就运出景德镇等中国瓷器1 600万件。制瓷业的发展不仅带来巨额的利润,也带来了更多的自由雇工。


    ——摘编自林家豪《明代工商业城镇的形成


    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


    材料二 朱棣重视阁臣个人素质,阁臣的进退完全取决于成祖朱棣对他们能力的认同。后设立制敕房、诰敕房等机构,完善内阁制度。宣宗时,以票拟批答的方式处理政务,加强了内阁的权力。但由于权力制衡的需要,宣宗培植宦官势力,赋予司礼监太监批红权。


    ——摘编自田维佳《明代内阁的发展演变与皇权的关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后期江南工商业市镇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述明代内阁的发展状况。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明代后期社会变迁的新态势。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信息从商品经济发展、市镇特点、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关系及生产关系等角度归纳。 第(2)问第一小问状况,据材料二从内阁制度发展趋向、内阁权力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新态势,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方面归纳。


    答案:(1)特点:处于多个村庄的中心地带;商品经济活跃;出现专业化市镇;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生联系;自由雇工增多。


    (2)状况:内阁制度趋向完善;内阁权力扩大,但受司礼监牵制。新态势:出现新的生产关系萌芽,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相关试卷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同步测试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同步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柳宗元《封建论》指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复习练习题,共5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课后练习题,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人们评说昆曲时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新)统编版历史必修上册练习: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