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数学一轮复习统考第8章立体几何高考大题冲关系列4高考中立体几何问题的热点题型学案含解析北师大版
展开高考中立体几何问题的热点题型
命题动向:从近五年的高考试题来看,立体几何解答题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每年必考,一般处在试卷第18题或者第19题的位置,主要考查空间线线、线面、面面的平行与垂直及空间几何体的体积或侧面积,试题以中档难度为主.着重考查推理论证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转化与化归思想,几何体以四棱柱、四棱锥、三棱柱、三棱锥等为主.
题型1 空间的位置关系与体积
角度1 平行关系的证明及求体积
例1 (2019·西安模拟)已知四棱锥P-ABCD中,平面PAD⊥平面ABCD,E,F分别为AD,PC上的点,AD=3AE,PC=3PF,四边形BCDE为矩形.
(1)求证:PA∥平面BEF;
(2)若∠PAD=60°,PA=2AE=2,PB=2,求三棱锥P-BEF的体积.
解 (1)证明:连接AC,交BE于点M,连接FM.
因为四边形BCDE是矩形,所以BC∥DE,BC=DE,
所以△AME∽△CMB,所以==.
依题意,得=,所以==,
所以PA∥FM,
因为FM⊂平面BEF,PA⊄平面BEF,
所以PA∥平面BEF.
(2)因为PA=2,AE=1,∠PAD=60°,
由余弦定理可得PE=,所以PE⊥AD.
又因为平面PAD⊥平面ABCD,且平面PAD∩平面ABCD=AD,PE⊂平面PAD,
所以PE⊥平面ABCD,所以PE⊥CB.
又因为BE⊥CB,且PE∩BE=E,
所以CB⊥平面PEB,而BC=DE=2AE=2,
所以点F到平面PEB的距离为,
又因为在直角三角形PEB中,EB==3,
所以VP-BEF=VF-PEB=×××3×=.
[冲关策略] 在解决线面、面面平行的判定时,一般遵循从“低维”到“高维”的转化,即从“线线平行”到“线面平行”,再到“面面平行”;而在应用性质定理时,其顺序恰好相反,但也要注意,转化的方向总是由题目的具体条件而定,决不可过于“模式化”.
变式训练1 (2019·全国卷Ⅰ)如图,直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是菱形,AA1=4,AB=2,∠BAD=60°,E,M,N分别是BC,BB1,A1D的中点.
(1)证明:MN∥平面C1DE;
(2)求点C到平面C1DE的距离.
解 (1)证明:如图,连接B1C,ME.
因为M,E分别为BB1,BC的中点,所以ME∥B1C,且ME=B1C.又因为N为A1D的中点,所以ND=A1D.
由题设知A1B1綊DC,可得B1C綊A1D,故ME綊ND,因此四边形MNDE为平行四边形,所以MN∥ED.
又因为MN⊄平面C1DE,ED⊂平面C1DE,所以MN∥平面C1DE.
(2)解法一:过点C作C1E的垂线,垂足为H.
由已知可得DE⊥BC,DE⊥C1C,所以DE⊥平面C1CE,故DE⊥CH.从而CH⊥平面C1DE,故CH的长即为点C到平面C1DE的距离.
由已知可得CE=1,C1C=4,所以C1E=,故CH=.从而点C到平面C1DE的距离为.
解法二:在菱形ABCD中,∠BAD=60°,E为BC的中点,所以DE⊥BC,
根据题意有DE=,C1E=,
因为棱柱为直棱柱,所以有DE⊥平面BCC1B1,
所以DE⊥EC1,所以S△C1DE=××=,
设点C到平面C1DE的距离为d,
根据题意有VC-C1DE=VC1-CDE,
则有××d=××1××4,
解得d==.
所以点C到平面C1DE的距离为.
角度2 垂直关系的证明及求体积
例2 (2019·全国卷Ⅱ)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正方形,点E在棱AA1上,BE⊥EC1.
(1)证明:BE⊥平面EB1C1;
(2)若AE=A1E,AB=3,求四棱锥E-BB1C1C的体积.
解 (1)证明:由已知得B1C1⊥平面ABB1A1,BE⊂平面ABB1A1,故B1C1⊥BE.又因为BE⊥EC1,B1C1∩EC1=C1,所以BE⊥平面EB1C1.
(2)由(1)知∠BEB1=90°.
由题设知Rt△ABE≌Rt△A1B1E,
所以∠AEB=∠A1EB1=45°,
故AE=AB=3,AA1=2AE=6.
如图,作EF⊥BB1,垂足为F,则EF⊥平面BB1C1C,且EF=AB=3.
所以四棱锥E-BB1C1C的体积
V=×3×6×3=18.
[冲关策略] (1)在解决直线与平面垂直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的联合交替使用,即注意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的相互转化.
(2)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是作辅助线的一个重要依据.我们要作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通常是先找这个平面的一个垂面,在这个垂面中作交线的垂线即可.
变式训练2 (2019·河南八市第五次测评)如图,三棱柱ABC-A1B1C1中,平面ACC1A1⊥平面ABC,AA1=AC,∠ACB=90°.
(1)求证:平面AB1C1⊥平面A1B1C;
(2)若∠A1AC=60°,AC=2CB=2,求四棱锥A-BCC1B1的体积.
解 (1)∵平面ACC1A1⊥平面ABC,平面ACC1A1∩平面ABC=AC,BC⊂平面ABC,
∠ACB=90°,∴BC⊥平面ACC1A1,
∵A1C⊂平面ACC1A1∴BC⊥A1C,
∵B1C1∥BC,∴A1C⊥B1C1,
∵四边形ACC1A1是平行四边形,且AA1=AC,
∴四边形ACC1A1是菱形,
∴A1C⊥AC1,
∵AC1∩B1C1=C1,∴A1C⊥平面AB1C1,
又A1C⊂平面A1B1C,∴平面AB1C1⊥平面A1B1C.
(2)∵四边形ACC1A1是菱形,∠A1AC=60°,AC=2,
∴S△ACC1=×2×2×sin60°=,
∵B1C1∥BC,B1C1=BC,BC⊥平面ACC1A1,BC=1,
∴VB1-ACC1=S△ACC1·B1C1=××1=,
∴VA-BCC1B1=2VA-CC1B1=2VB1-ACC1=.
即四棱锥A-BCC1B1的体积为.
题型2 立体几何中的折叠问题
例3 (2019·全国卷Ⅲ)图1是由矩形ADEB,Rt△ABC和菱形BFGC组成的一个平面图形,其中AB=1,BE=BF=2,∠FBC=60°.将其沿AB,BC折起使得BE与BF重合,连接DG,如图2.
(1)证明:图2中的A,C,G,D四点共面,且平面ABC⊥平面BCGE;
(2)求图2中的四边形ACGD的面积.
解 (1)证明:由已知得AD∥BE,CG∥BE,
所以AD∥CG,
故AD,CG确定一个平面,从而A,C,G,D四点共面.
由已知得AB⊥BE,AB⊥BC,故AB⊥平面BCGE.
又因为AB⊂平面ABC,
所以平面ABC⊥平面BCGE.
(2)如图,取CG的中点M,连接EM,DM.
因为AB∥DE,AB⊥平面BCGE,所以DE⊥平面BCGE,故DE⊥CG.
由已知,四边形BCGE是菱形,且∠EBC=60°,得EM⊥CG,故CG⊥平面DEM.因此DM⊥CG.
在Rt△DEM中,DE=1,EM=,
故DM=2.所以四边形ACGD的面积为4.
[冲关策略] 平面图形经过翻折成为空间图形后,原有的性质有的发生变化、有的没变.一般地,在翻折后还在一个平面上的性质一般不发生变化,不在同一个平面上的性质可能发生变化,解决这类问题就是要根据这些变与不变,去研究翻折以后的空间图形中的线面关系和各类几何量的度量值,这是化解翻折问题的主要方法.
变式训练3 (2019·山东四校联考)在如图所示的矩形ABCD中,AB=AD=2,点E为AD边上异于点A,D的动点,且EF∥AB,G为线段ED的中点,现沿EF将四边形CDEF折起,使得AE与CF的夹角为60°,连接BD,FD.
(1)探究:在线段EF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得GM∥平面BDF,若存在,说明点M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求三棱锥G-BDF的体积的最大值,并计算此时DE的长度.
解 (1)取线段EF的中点M,有GM∥平面BDF.
证明如下:如图所示,取线段EF的中点M,
∵G为线段ED的中点,M为线段EF的中点,
∴GM为△EDF的中位线,GM∥DF,
又GM⊄平面BDF,DF⊂平面BDF,
故GM∥平面BDF.
(2)∵CF∥DE,且AE与CF的夹角为60°,
故AE与DE的夹角为60°,即∠AED=60°,
过D作DP⊥AE交AE于点P,
由已知得DE⊥EF,AE⊥EF,
∴EF⊥平面AED,则EF⊥DP,
又AE∩EF=E,∴DP⊥平面AEFB,
即DP为点D到平面AEFB的距离,
设DE=x,则DP=x,AE=BF=4-x,
由(1)知GM∥DF,
∴VG-BDF=VM-BDF=VD-MBF=S△MBF·DP
=××x=(4-x)·x
≤×=,
当且仅当4-x=x时等号成立,此时x=DE=2.
故三棱锥G-BDF的体积的最大值为,此时DE的长度为2.
题型3 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
例4 (2019·北京高考)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平面ABCD,底面ABCD为菱形,E为CD的中点.
(1)求证:BD⊥平面PAC;
(2)若∠ABC=60°,求证:平面PAB⊥平面PAE;
(3)棱PB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CF∥平面PAE?说明理由.
解 (1)证明:因为PA⊥平面ABCD,
所以PA⊥BD.
因为底面ABCD为菱形,
所以BD⊥AC.
又因为PA∩AC=A,
所以BD⊥平面PAC.
(2)证明:因为PA⊥平面ABCD,AE⊂平面ABCD,
所以PA⊥AE.
因为底面ABCD为菱形,∠ABC=60°,且E为CD的中点,
所以AE⊥CD.所以AB⊥AE.
又因为AB∩PA=A,所以AE⊥平面PAB.
因为AE⊂平面PAE,所以平面PAB⊥平面PAE.
(3)棱PB上存在点F,使得CF∥平面PAE.
取PB的中点F,PA的中点G,连接CF,FG,EG,
则FG∥AB,且FG=AB.
因为底面ABCD为菱形,且E为CD的中点,
所以CE∥AB,且CE=AB.
所以FG∥CE,且FG=CE.
所以四边形CEGF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F∥EG.
因为CF⊄平面PAE,EG⊂平面PAE,
所以CF∥平面PAE.
[冲关策略] 解决存在性问题一般先假设求解的结果存在,从这个结果出发,寻找使这个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若找到了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则存在;若找不到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出现矛盾),则不存在.而对于探求点的问题,一般是先探求点的位置,多为线段的中点或某个三等分点,然后给出符合要求的证明.
变式训练4 (2019·河南郑州第二次质检)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菱形,∠BAD=,△PAD是等边三角形,F为AD的中点,PD⊥BF.
(1)求证:AD⊥PB;
(2)若E在线段BC上,且EC=BC,能否在棱PC上找到一点G,使平面DEG⊥平面ABCD?若存在,求四面体D-CEG的体积.
解 (1)证明:如图,连接PF,BD,
∵△PAD是等边三角形,F为AD的中点,
∴PF⊥AD,
∵底面ABCD是菱形,∠BAD=,
∴△ABD是等边三角形,
∵F为AD的中点,∴BF⊥AD,
又PF,BF⊂平面PBF,PF∩BF=F,
∴AD⊥平面PBF,
∵PB⊂平面PBF,
∴AD⊥PB.
(2)由(1)得BF⊥AD,又PD⊥BF,AD,PD⊂平面PAD,
∴BF⊥平面PAD,又BF⊂平面ABCD,
∴平面PAD⊥平面ABCD,
由(1)得PF⊥AD,平面PAD∩平面ABCD=AD,
∴PF⊥平面ABCD,
连接FC交DE于点H,则△HEC与△HDF相似,又EC=BC=FD,∴CH=CF,
∴在△PFC中,过H作GH∥PF交PC于点G,则GH⊥平面ABCD,又GH⊂平面GED,则平面GED⊥平面ABCD,此时CG=CP,
∴四面体D-CEG的体积
VD-CEG=VG-CED=S△CED·GH=××2×2××PF=.
所以存在点G满足CG=CP,使平面DEG⊥平面ABCD,且VD-C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