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湘南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www.ks5u.com湘南中学2019年下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化学学科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O-16 N-14 Na-23 S-32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氮气 B. 氨水 C. 碘酒 D. 空气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是纯净物,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是混合物。
【详解】A、氮气属于纯净物,正确;
B、氨水,是氨气溶于水,是混合物,错误;
C、碘酒,是碘溶于水,是混合物,错误;
D、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错误。
答案选A。
2.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 SO3+ H2O= H2SO4 B. NH4Cl NH3+HCl
C. Fe+CuSO4= FeSO4+Cu D. NaOH+HNO3=NaNO3+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A.SO3+ H2O= H2SO4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选;
B.NH4Cl NH3↑+HCl↑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不选;
C.Fe+CuSO4= FeSO4+Cu反应中Fe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2价、Cu元素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所以有电子转移,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选;
D.NaOH+HNO3=NaNO3+H2O反应中各元素化合价不变,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不选;
故选C。
3.下列化合物依次属于酸、碱、盐、氧化物的一组是
A. NaOH NaCl MgO
B.
C. CaO
D. HBr KOH CuO
【答案】D
【解析】
【详解】A. 二氧化碳为酸性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B. 氯化铝为盐,不符合题意;
C. 二氧化氮为氧化物,CaO也为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D. HBr KOH CuO依次属于酸、碱、盐、氧化物,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D。
4.我们常用“往伤口上撒盐”来比喻某些人乘人之危的行为,其实从化学的角度来说,“往伤口上撒盐”的做法并无不妥,甚至可以说并不是害人而是救人。这种做法的化学原因是
A. 胶体的电泳 B. 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C. 胶体的布朗运动 D. 胶体的聚沉
【答案】D
【解析】
血液属于胶体,在遇到电解质溶液或加热时候都会发生聚沉,“往伤口上撒盐”可以使伤口表面的血液凝结,阻止进一步出血,属于胶体的聚沉,D正确;血液属于胶体,没有外接电源,没有电泳过程,A错误;没有外来的光线的照射,故没有丁达尔效应,B错误;胶体微粒不停做布朗运动,这是胶体微粒本身的性质,与撒盐与否无关,C错误;正确选项D。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将BaSO4放入水中不能导电,所以硫酸钡不是电解质
B. NaCl溶液能导电,所以NaCl溶液是电解质
C. 氯化氢溶于水能导电,所以盐酸是电解质
D. 固态的NaCl不导电,熔融态NaCl可以导电
【答案】D
【解析】
【详解】A.硫酸钡虽然不溶于水,但是熔融的硫酸钡能够导电,硫酸钡是电解质,A不正确;
B.氯化钠是电解质,氯化钠溶液是混合物,虽然导电,但不是电解质,B不正确;
C.同样盐酸是混合物,不是电解质,氯化氢是电解质,C不正确;
D.固态NaCl中没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而熔融状态的NaCl离子键被破坏,电离出阴阳离子,可以导电,D正确;
答案选D。
6.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盐酸与石灰石反应:
B. 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
C. 氢氧化镁和盐酸反应:
D.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答案】D
【解析】
【详解】A. 石灰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难溶于水,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为碳酸根离子,A错误;
B. 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沉淀,B错误;
C. 氢氧化镁为难溶物,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C错误;
D. 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的方程式为,D正确;
故答案选D。
【点睛】在书写离子方程式中,只有可溶性的强电解质可拆为离子形式。
7.某无色透明的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 B. 、、、
C. 、、、 D. 、、、
【答案】B
【解析】
【详解】酸性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但在溶液中为蓝色,与无色溶液不符,故A不选;
B.酸性溶液中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能共存,且离子均为无色,故B选;
C.因、、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则不能共存,故C不选;
因、都能与结合生成沉淀,、能结合生成水,则不能共存,故D不选;
故选B。
8.下列物质能够导电且属于电解质的是( )
A. 稀盐酸 B. 蔗糖 C. 硝酸钾晶体 D. 熔融氯化钠
【答案】D
【解析】
稀盐酸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蔗糖是有机物,属于非电解质,故B错误;硝酸钾晶体中离子不能自由移动,硝酸钾晶体不导电,故C错误;氯化钠是电解质,熔融状态下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能导电,故D正确。
9.在氧化还原反应3S+6KOH=K2SO3+2K2S+3H2O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硫原子数之比为( )
A. 1:1 B. 2:1 C. 1:2 D. 3:2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反应3S+6KOH=K2SO3+2K2S+3H2O中,只有S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氧化剂和氧化剂都是S,反应中S→K2S,S化合价降低,则S被还原,S为氧化剂,S→K2SO3,S化合价升高,则S被氧化,S为还原剂,由生成物可知,被氧化与被还原的硫原子数之比为1:2,
故选C。
【点睛】该反应中S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属于歧化反应,根据生成物中原子数目比计算。
10.已知有如下反应:
①ClO3-+5Cl-+6H+=3Cl2+3H2O,
②2FeCl3+2KI=2FeCl2+2KCl+I2,
③2FeCl2+Cl2=2FeCl3,判断下列各微粒氧化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①式可知,ClO3-氧化性强于Cl2,由②式可知,铁离子的氧化性强于碘单质,由③式可知,氯气的氧化性强于铁离子,综上所述,氧化能力的强弱顺序为,答案选C。
【点睛】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
11.下列变化,加入还原剂可以实现的是
A. Ag→Ag+ B. Cu→CuO C. Fe2O3→FeO D. NO→NO2
【答案】C
【解析】
【详解】A、银的化合价升高,需要加入氧化剂,A错误;
B、铜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需要加入氧化剂,B错误;
C、铁元素的化合价降低,需要加入还原剂,C正确;
D、氮元素的化合价升高,需要加入氧化剂,D错误;
答案选C。
12.已知5KCl+KClO3+3H2SO4═3Cl2↑+3K2SO4+3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KClO3是氧化剂 B. 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质量比为1:5
C. H2SO4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D. 1molKClO3参加反应时有5mol电子转移
【答案】B
【解析】
【详解】A. KClO3中氯元素化合价从+5价降低到0价,得到电子,氯酸钾是氧化剂,A正确;
B. 氯化钾中氯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失去1个电子,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氯元素的质量比为5:1,B错误;
C. H2SO4中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硫酸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C错误;
D.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1molKClO3参加反应时有5mol电子转移,D正确;
答案选B。
【点睛】注意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思路:判价态、找变价、双线桥、分升降、写得失、算电子、定其他。其中“找变价”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特别是反应物中含有同种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必须弄清它们的变化情况。
13.下述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配制硫酸溶液时,将浓硫酸慢慢注入盛有水的容量瓶中进行配制 | B.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将药品置于天平左盘 | C.将混合液蒸馏分离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浸没在混合液中 | D.分液时,将上下层液体依次从分液漏斗下口分别流入两个烧杯中 |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A. 容量瓶不能用来稀释溶液。
B. 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左盘放物质,右盘放砝码。
C. 蒸馏分离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相平。
D. 分液时,将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分液漏斗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详解】A.容量瓶不能用来稀释溶液,应先在小烧杯中稀释浓硫酸,冷却后再转移到容量瓶中,A错误。
B.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左盘放物质,右盘放砝码,B正确。
C.蒸馏分离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相平,C错误。
D.分液时,将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D错误。
14.已知在3.2g某气体中所含分子数目为 3.01×1022,由此可推知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 64g B. 32g/mol C. 32g D. 64g/mol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 ,,M=64g/mol,故D正确。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1molNO的质量是30g
B. 标准状况下,1molH2O的体积是22.4L
C. 17gNH3含有的氢原子总数为6.02×1023
D. 100mL0.1mol/LNa2CO3溶液中,Na+物质的量为0.01mol
【答案】A
【解析】
【详解】A.1mol NO的质量是1mol×30g/mol=30g,选项A正确;
B.标准状况下,H2O是液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公式计算其物质的量,选项B错误;
C.17g NH3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的氢原子总数为3×6.02×1023,选项C错误;
D.100 mL 0.1 mol/L Na2CO3溶液中,Na+的物质的量为 0.02 mol,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摩尔、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等的计算。要根据物质的构成确定物质中所含原子个数,为易错点。①1mol NO的质量是1mol×30g/mol=30g;②标准状况下,H2O是液体,不能用气体摩尔体积公式计算其物质的量;③依据n=计算即可;④根据n=cV计算即可。
16.欲配制100mL1.0 mol/L Na2SO4溶液,正确的方法是( )
①将14.2 g Na2SO4,溶于100mL水中
②将32.2g Na2SO4•10H2O溶于少量水中,再用水稀释至100 mL
③将20 mL 5.0 mol/L Na2SO4溶液用水稀释至100 mL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14.2gNa2SO4的物质的量为=0.1mol,但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所以无法计算出物质的量浓度,故①错误;
②32.2gNa2SO4•10H2O物质的量为=0.1mol,硫酸钠的物质的量等于硫酸钠晶体的物质的量,硫酸钠的物质的量浓度c==1.0mol•L-1,故②正确;
③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硫酸钠的物质的量不变,则20ml×5mol/L=100ml×c(硫酸钠),则c(硫酸钠)=1.0mol/L,故③正确;
②③正确,故答案为B。
17.如果食用油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最简便的分离方法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食用油不小心混入了大量的水可知,本题考查物质分离操作,运用食用油和水不互溶且分层分析。
【详解】A.过滤装置适用于分离固液混合物,A项错误;
B.分液漏斗适用于分离互不相容的液体,食用油和水互不相容且分层,用分液漏斗分离,B项正确;
C.蒸发结晶适用于分离易溶于水的固体溶质,C项错误;
D.蒸馏适用于分离熔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D项错误;
答案选B。
【点睛】蒸馏操作中冷凝管作用是冷凝,水从下进上出。
18.我国明代《本草纲目》中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这里所用的“法”是指 ( )
A. 萃取 B. 蒸馏 C. 渗析 D. 干馏
【答案】B
【解析】
【详解】有题目可知,“蒸令气上”,利用互溶液体的沸点不同进行分离,为蒸馏,答案为B。
19.进行化学实验时应强化安全意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金属钠着火时使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B. 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使试管口竖直向上
C.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氢氧化钠溶液冲洗
D.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慢慢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答案】D
【解析】
【详解】A. 泡沫灭火器喷出的物质主要为水和二氧化碳,均可与Na发生反应,不能使用其进行灭火;
B. 用试管加热碳酸氢钠固体时,为防止冷凝水使管底炸裂,应当使试管口略向下倾斜,B错误;
C.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时立即用稀碳酸氢钠溶液清洗,C错误;
D. 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慢慢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D正确;
故答案选D.
20.实验室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SO42―,可选用的化学试剂依次为( )
A. KCl溶液,稀盐酸 B. 稀硝酸,溶液
C. 溶液 ,稀硝酸 D. 稀盐酸,溶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实验室检验溶液中是否存在SO42―,应先向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排除银离子的干扰并将溶液酸化,而后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存在硫酸根离子,故答案选D。
21.下列离子方程式的书写中正确的是
A. 氢氧化铁与盐酸反应:H++OH-=H2O
B. 铁与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C. 氧化铜溶于稀硫酸:CuO+2H+=Cu2++H2O
D. 向沸水中滴加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Fe3++3H2O=Fe(OH)3↓+3H+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氢氧化铁是难溶于水的碱,不能写成离子形式,A错误;
B.铁与盐酸反应产生Fe2+,反应原理不正确,B错误;
C.反应符合事实,遵循离子方程式中物质拆分原则,C正确;
D.向沸水中滴加FeCl3溶液,继续加热煮沸,制备Fe(OH)3胶体,不能写成Fe(OH)3沉淀,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C。
22.能够用来鉴别BaCl2、NaCl、Na2CO3三种物质的试剂是
A. AgNO3溶液 B. 稀硫酸 C. 稀盐酸 D. 稀硝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分别滴加AgNO3,都有沉淀产生,无法鉴别这三种盐,A错误;
B、分别滴加稀硫酸,有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Cl2,产生气泡的是Na2CO3,剩余的那一瓶溶液是NaCl,故稀硫酸可以鉴别这三种盐,B正确;
C、分别滴加稀盐酸,只有Na2CO3有气泡生成,其他两种盐不和稀盐酸反应,所以稀盐酸无法鉴别NaCl和BaCl2,C错误;
D、分别滴加稀硝酸,只有Na2CO3有气泡生成,其他两种盐不和稀硝酸反应,所以稀盐酸无法鉴别NaCl和BaCl2,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23.用于提纯或分离物质的方法有:A、萃取分液 B、加热分解 C、蒸发结晶 D、分液 E、蒸馏 F、过滤 G、渗析等,请将提纯或分离的序号填在后面横线上。
(1)分离饱和食盐水与泥沙的混合物___,
(2)精制Fe(OH)3胶体含有NaCl溶液___,
(3)分离相溶的CCl4(沸点为76.75℃)和甲苯(110.6℃)的混合物___,
(4)从碘水里提取碘____。
【答案】 (1). F (2). G (3). E (4). A
【解析】
【详解】(1)泥沙不溶于水,分离不溶物和溶液可用过滤的方法,故答案为F;
(2)氢氧化铁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可用渗析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G;
(3)四氯化碳和甲苯沸点相差较大,可用蒸馏分离,故答案为E;
(4)碘易溶于有机溶剂,可通过萃取方法分离,然后分液,故答案为A。
24.实验室用NaOH固体配制250mL 2mol/L的NaOH溶液,填空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250mL 2mol/L的NaOH溶液
应称取NaOH的质量/g | 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mL | 除容量瓶外还需要的其它仪器 |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量筒、烧杯、玻璃棒、 ______ |
(2)容量瓶上需标有以下四项中______;
①温度、②浓度、③容量、④压强
(3)配制时,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字母表示,每个字母只能用一次)______;
A.用30mL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均注入容量瓶,振荡
B.用天平准确称取所需的NaOH的质量,加入少量水(约30mL),用玻璃棒慢慢搅动,使其充分溶解
C.将已冷却的NaOH溶液沿玻璃棒注入容量瓶中
D.将容量瓶盖紧,颠倒摇匀
E.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凹面恰好与刻度相切
F.继续往容量瓶内小心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1-2cm处
(4)下列配制的溶液浓度偏低的是______
A.定容时俯视刻线
B.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实验步骤②)不慎有液滴洒在容量瓶外面
C.颠倒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线
D.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
【答案】 (1). 20.0g (2). 250mL (3). 胶头滴管 (4). ①③ (5). B、C、A、F、E、D (6). B
【解析】
【详解】(1)配制250mL 2mol/L的NaOH溶液,需要NaOH的物质的量为0.25L×2mol/L=0.5mol,则所需的质量为0.5mol×40g/mol=20.0g,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为250mL容量瓶,除题目中所给的仪器外,在定容时,还需要使用到胶头滴管;
(2)容量瓶上需标该容量瓶的容积规格以及使用温度,答案选①③;
(3)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需要进行的操作为计算、称量、溶解、静置冷却、转移、洗涤、定容、装瓶保存,故答案为B、C、A、F、E、D;
(4)A.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从而使浓度偏高,A不合题意;
B. 转移时有溶液洒出,会导致溶质物质的量偏小,从而导致浓度偏低,B符合题意;
C. 颠倒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线属于正常现象,对浓度无影响,C不合题意;
D. 配制前,容量瓶中有少量蒸馏水对浓度无影响,D不合题意;
答案选B。
25.利用相关知识填空(NA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数值)。
(1)标准状况下 11.2L NH3 中含_______个氨分子。
(2)物质的量相等的SO2 和 SO3 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__________。
(3)4.8g CH4 中所含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
(4)12.4 g Na2R 含 Na+0.4 mol,则 Na2R 的摩尔质量为为_________________。
(5)标况下,一定量的 N2 与 22.4L CO 所含的分子数相等,则 N2 的质量为______。
【答案】 (1). 0.5NA (2). 2:3 (3). 1.2 mol (4). 62g/mol (5). 28g
【解析】
【详解】(1)标况下,11.2L NH3 的物质的量为0.5mol,含有的氨分子个数为0.5NA;
(2)假设SO2 和 SO3 的质量均为1,SO2的物质的量为,SO3 的物质的量为,其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分别为和,则其数目比为2:3;
(3)4.8g CH4的物质的量为,则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2mol;
(4)含 Na+0.4 mol的Na2R的物质的量为0.2mol,其摩尔质量为;
(5)标况下,1mol N2 与 22.4L CO 所含的分子数相等,则其质量为1mol×28g/mol=28g。
26.实验室中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 MnCl2+2H2O+Cl2↑,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 ______ 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被 ______ (填“氧化”或“还原”)。
(2)若消耗0.1mol MnO2,则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是 ______ mol,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______ mol。
(3)上述反应中浓盐酸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是 ______ 。
【答案】 (1). Mn (2). 还原 (3). 0.2 (4). 0.2 (5). 还原性、酸性。
【解析】
【详解】(1)反应中,Mn元素的化合价由+4降低为+2价,被还原;
(2)该反应中,还原剂为HCl,若消耗0.1mol MnO2,则还原剂的物质的量是0.2mol,应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
(3)反应中浓盐酸既体现还原性也体现酸性。
【点睛】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物质既体现氧化性又体现酸性时,可通过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确定其作氧化剂的物质的量。
27.无机化合物可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1)上述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名称是 ______ .
(2)①CO2 ②Cu ③FeCl3溶液 ④H2SO4 ⑤氢氧化铁体胶体 ⑥Al2(SO4)3固体 ⑦酒精 ⑧BaSO4固体
属于电解质是 ______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______ (填序号)。
(3)请写出⑥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关于③和⑤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都不稳定,密封静置会产生沉淀
b.⑤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而③不能
c.加入盐酸都会产生沉淀
(5)按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锌跟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MgO滴加稀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树状分类法 (2). ④⑥⑧ (3). ①⑦ (4). Al2(SO4)3 = 2Al3+ + 3SO42- (5). b (6). Zn+2H+=Zn2++H2↑ (7). Ba2++2OH-+2H++SO42-=BaSO4↓+2H2O (8). MgO+2H+=Mg2++H2O
【解析】
【详解】(1)上述所示的物质分类方法名称是树状分类法;
(2)①二氧化碳为酸性氧化物、⑦酒精为一般的有机物,均为非电解质;
②Cu为单质、③FeCl3溶液为混合物、⑤氢氧化铁体胶体为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④H2SO4为酸、⑥Al2(SO4)3固体为盐、⑧BaSO4固体为盐,均为电解质;
故电解质为④⑥⑧,非电解质为①⑦;
(3)Al2(SO4)3固体 的电离方程式为Al2(SO4)3 = 2Al3+ + 3SO42-;
(4)a. ③为溶液,较稳定,静置后不会产生沉淀,a错误;
b. ⑤为胶体、③为溶液,⑤能产生丁达尔效应,而③不能,b正确;
c. FeCl3溶液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c错误;
故答案选b;
(5)①锌跟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Zn+2H+=Zn2++H2↑
②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的方程式为Ba2++2OH-+2H++SO42-=BaSO4↓+2H2O
③MgO滴加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MgO+2H+=Mg2++H2O
注意②中不要局部约分,③中MgO为难溶物不要拆成离子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