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www.ks5u.com2020年春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高一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6.考试时间:150分钟;物理化学生物同堂分卷考试,每科100分,共300分
7.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Mg 23 P 31 S 32 Fe 56 Cu 64
第I卷 选择题(5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5分,共10个小题,共50分)
1.下列化合物中的化学键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是
A.H2O B.NaCl C.NH4Cl D.HCl
2.烷烃的命名正确的是
A.4-甲基-3-丙基戊烷 B.3-异丙基己烷 C.2-甲基-3-丙基戊烷 D.2-甲基-3-乙基己烷
3.已知、、Z-、W2四种离子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关于X、Y、Z、W四种元素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Y>X>Z>W B.离子半径:X+>Y2+>Z->W2-
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Z>W>Y>X D.还原性: X>Y>W2->Z-
4.丙烷的分子结构可简写成键线式结构,有机物A的键线式结构为,有机物B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发生加成反应可得到有机物A。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有机物A的一氯取代物只有4种
B.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有机物A,名称为2,2,3−三甲基戊烷
C.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C8H18
D.B的结构可能有3种,其中一种名称为3,4,4−三甲基−2−戊烯
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氯气溶于水:Cl2+H2O═H++Cl- + ClO-
B.Fe溶于足量稀HNO3:3Fe+8H++2NO3-=3Fe2++2NO↑+4H2O
C.NO2溶于水的反应:3NO2+H2O═2H+ +2NO3- +NO
D.AlCl3溶液中滴入过量稀氨水:Al3++4NH3·H2O = AlO2-+4NH4++2H2O
6.五种短周期元素X、Y、Z、M、N,其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非金属性:X>Z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M<N
C.X和Y形成的化合物只可能含离子键 D.M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弱酸
7.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A.CH4与Cl2的混合气体光照后颜色变浅 B.C2H4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溶液褪色
C.苯与溴水混合后振荡,水层褪色 D.C2H4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
8.若如图所示的烷烃结构是烯烃与H2加成后的产物,则烯烃可能的结构有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9.A、B、C为三种短周期元素,A、B在同一周期,A、C的最低价离子分别为A2−、C−,离子半径A2−大于C−,B2+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C>A>B
B.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r(B)>r(A)>r(C)
C.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r(C−)>r(B2+)>r(A2−)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是B>A>C
10.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原子的质量数为A,它与2H原子组成2HmX分子,此分子含N个中子,在a g 2HmX中所含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A.(A-N+m) mol B.(A-N) mol
C.(A-N+m) mol D.(A-N+2m) mol
第II卷 非选择题(50分)
11.(10分)如图是某课外小组制取乙炔并测定乙炔的某些性质的实验.
(1)写出实验室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2)实验室制取乙炔时,分液漏斗中的液体 a通常是 ______.
(3)B溶液的作用是 ______.
(4)装置D中的现象是: ______.
(5)乙炔能否使溴的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______(“能”或“不能”),若能写出完全反应原理_______
(6)工业上常用乙炔、氯化氢等物质作原料来合成聚氯乙烯,请写出相关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12.(10分)许多非金属元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某学习小组对某些非金属的化合物性质和制备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Ⅰ.探究实验一:将一定量的浓H2SO4与足量Zn置于装置A中充分反应,对反应后的气体X进行气体成分分析
回答下列问题:
(1)气体X可能是________。(水蒸气除外)
(2)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
(3)D、E装置用于证明气体X中的另一种组分,按照D、E装置顺序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
Ⅱ.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设备及A中酒精灯已略)。
(1)实验室制氯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2)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Ⅰ、Ⅱ、Ⅲ依次放入物质的组合是_______(填编号)。
编号 | a | b | c | d |
Ⅰ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Ⅱ | 碱石灰 | 硅胶 | 浓硫酸 | 无水氯化钙 |
Ⅲ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湿润的有色布条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干燥的有色布条 |
13.(10分)实验室用稀硝酸与铜反应制备NO气体,如果采用图Ⅰ装置(烧瓶内加入稀硝酸和铜片,必要时可加热),实验效果不是十分理想,因为观察到的现象不能有力证明反应产物是NO。有人设计了图Ⅱ装置(橡皮塞下端连有铜丝圈),用来做该实验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1)用图Ⅰ装置做实验时,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的颜色为_____色;实验过程中由于______,不易观察到____________生成,从而不能有力证明反应产物是NO。
(2)用图Ⅱ装置做实验时,将有关操作补充完全:
①将分液漏斗的活塞打开,从U形管的B侧管口注入稀硝酸,一直注到____________为止。
②关闭活塞,用酒精灯在U形管的A侧加热,当______时,立即撤去酒精灯。
(3)根据图Ⅱ装置的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①反应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自动停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在何处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将分液漏斗的活塞慢慢打开,可立即观察到哪些明显现象?_________________。
14.(10分)如图中A~H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B、H为气体,反应①是重要的工业反应,它们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反应中生成的水已略去)。
请回答以下问题:
(1)B是________,D是________,G是________,H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工业上常利用反应①制取漂白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漂白粉溶于水后,受空气中的CO2作用,即产生有漂白、杀菌作用的次氯酸,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中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反应中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_____(填写序号)。
15.(10分)氢氧燃料电池是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新型发电装置。下图为电池示意图,该电池电极表面镀一层细小的铂粉,铂吸附气体的能力强,性质稳定。请回答:
(1)氢氧燃料电池的在导线中电流的方向为由______(用a、b表示)。
(2)负极反应式为______,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3)该电池工作时,H2和O2连续由外部供给,电池可连续不断提供电能。因此,大量安全储氢是关键技术之一。金属锂是一种重要的储氢材料,吸氢和放氢原理如下:
Ⅰ 2Li+H22LiH Ⅱ LiH+H2O=LiOH+H2↑
①反应Ⅰ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__,反应Ⅱ中的氧化剂是_____。
②已知LiH固体密度为0.82g·cm-3,用锂吸收224 L(标准状况)H2,生成的LiH体积与被吸收的H2体积比为______。
③由②生成的LiH与H2O作用,放出的H2用作电池燃料,若能量转化率为80%,则导线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mol。
2020年春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高一期中考试
化学试题参考答案
1.C 2.D 3.B 4.A 5.C 6.C 7.A 8.C 9.B 10.D
11.CaC2+2H2O→C2H2↑+Ca(OH)2 饱和食盐水 吸收杂质气体硫化氢 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HC≡CH+2Br2→BrCH(Br)-(Br)CHBr CH≡CH+HClCH2=CHCl
12.二氧化硫、氢气 除去气体中残余的二氧化硫 黑色粉末变红色 白色粉末变蓝色 2MnO4-+16H++10Cl-=2Mn2++5Cl2↑+8H2O d
13.无 烧瓶中有空气,可以将产生的NO氧化成NO2 无色的NO 液面与橡皮塞接触(或A侧管中恰好充满液体) 铜丝上有气泡产生 当反应产生的NO气体,使铜丝圈与稀硝酸脱离时,反应立即停止 在U形管A侧管内可观察到无色NO气体 U形管B侧管内的稀硝酸又回到A侧管中,分液漏斗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14.CO2 CaCl2 HClO O2 2Cl2+2Ca(OH)2=Ca(ClO)2+CaCl2+2H2O Ca(ClO)2+CO2+H2O=CaCO3↓+2HClO ①⑤
15.由b到a 2H2+4OH--4e-=4H2O或H2+2OH--2e-=2H2O O2 + 2H2O + 4e-=4OH- Li H2O 或8.71×10-4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