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展开
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高一化学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a-40 Ba-137 Ag-108 Cl-35.5
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实验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 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 实验时,万一酒精灯被打翻引起酒精燃烧,应立即用湿布盖住火焰。
D. 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答案】D
【解析】
溶解的过程只能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再量筒中进行。
2.蒸发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使蒸发皿盛满滤液,用小火加热 B. 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C. 待溶液蒸干后,再停止加热 D. 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答案】B
【解析】
A.蒸发皿不能盛满,应装到,故A错误;B.蒸发时,应防止温度过高,防止固体迸溅或分解,故B正确;C.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不能蒸干,故C错误;D.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不需要垫石棉网,故D错误;故答案为B。
3.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CO32-、Cl-。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42-,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 )
A. H2SO4 B. 盐酸
C. NaOH D. NaNO3
【答案】B
【解析】
【详解】检验SO42-,应先加盐酸酸化,主要是排出CO32-,SO32-,Ag+等离子的干扰,再加氯化钡溶液,如有沉淀生成,则含有SO42-,故B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SO42-离子的检验,要求考生掌握常见离子检验的方法,注意排除其它杂质离子的干扰。
4.下列混合物适宜于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A. KCl、NaNO3 B. 水、酒精 C. Na2CO3、CaCO3 D. MgSO4、ZnSO4
【答案】C
【解析】
A. KCl与NaNO3均易溶于水,不能过滤分离,A错误;B. 酒精与水互溶,不能过滤,应该蒸馏,B错误;C. Na2CO3溶于水,CaCO3不溶于水,过滤即可分离,C正确;D. MgSO4与ZnSO4均易溶于水,不能过滤分离,D错误,答案选C。
点睛:掌握物质的性质差异是解答的关键,注意过滤分离法的适用范围,即过滤适用于不溶性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分离方法。
5.下列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
B. 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制成蒸馏水
C. 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D. 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食盐水和汽油的混合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选项,泥沙不溶于水,食盐溶于水,则能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食盐中泥沙,故A正确;
B选项,自来水中含有盐类物质,利用沸点不同制取蒸馏水,则一般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制成蒸馏水,故B正确;
C选项,酒精和水互溶,则不能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一般选择苯或四氯化碳作萃取剂,故C错误;
D选项,食盐水和汽油互不相溶,能分层,可以用分液法分离,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6.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蒸发操作时,不能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停止加热
B.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 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蒸发时,不能直接蒸干,当只有少量液体时用余热蒸干,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蒸馏操作时,温度计的目的是测馏分的沸点,因此要将温度计的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分液操作时,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防止从一个出口流出,造成分离不完全;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选择有机萃取剂时,对密度没有要求,如萃取溴水中的溴时,萃取剂可以选择密度比水大的四氯化碳,亦可以选择密度比水小的苯。D项错误,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D。
【点睛】萃取剂的选择需满足:
①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②萃取剂和原溶剂互不相溶;
③萃取剂和溶质不发生反应。
7.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浓硫酸具有腐蚀性,无毒、不燃烧。
【详解】A选项,警示标记为腐蚀性液体的标志,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则使用该标志,故A正确;
B选项,浓硫酸无毒,而警示标记为剧毒标志,不能使用该标志,故B错误;
C选项,浓硫酸不能燃烧,而警示标记为能燃烧的物质的标志,不能使用该标志,故C错误;
D选项,浓硫酸在生产中有重要的应用,而警示标记为禁止使用的标志,不能使用该标志,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8.为确定某溶液的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然后继续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③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NO3)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 )
A. 一定有SO42-
B. 一定有CO32-
C. 不能确定Cl-是否存在
D. 不能确定SO42-是否存在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取少量溶液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SO42-等离子,向①中生成的白色沉淀中继续滴加过量稀盐酸时,白色沉淀部分溶解,且产生CO2气体,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和CO32-。取②中的上层清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AgCl,由于在②中加入了稀盐酸,因此并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有Cl-,因此得到结论是一定含有SO42-、CO32-,可能含有Cl-,也可能不含有Cl-,故选项合理的是D。
9.下列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32g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B. 0.5molH2O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A
C. 1molH2O含有的H2O分子数目为NA
D. 0.5NA个CO2的物质的量是0.5mol
【答案】A
【解析】
【详解】A选项,氧气由氧原子构成,故32 g氧气物质的量,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故含氧原子数目为2NA个,故A错误;
B选项,水为3原子分子,故0.5 mol水中含1.5 mol原子,则0.5 mol水中含1.5NA个原子,故B正确;
C选项,1 mol H2O含有的H2O分子数目为NA个,故C正确;
D选项,0.5NA个CO2的物质的量,故D正确的;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H2的摩尔质量是2g
B. 1molH2O的质量是18g
C. 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g/mol
D. 2gH2含2molH
【答案】A
【解析】
【详解】A选项,H2的摩尔质量是2 g·mol-1,故A错误;
B选项,1 mol H2O的质量是,故B正确;
C选项,氧气的摩尔质量为32 g·mol-1,故C正确;
D选项,2 g H2物质的量为,含H物质的量为2 mol,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1.3.2g某物质中含有6.02×1022个分子,则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16 B. 64
C. 32 D. 96
【答案】C
【解析】
【详解】先根据分子数目,得出物质的量为,再利用质量和物质的量求摩尔质量,,即相对分子质量为32,故C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C。
【点睛】先根据分子数目求物质的量,再根据质量和物质的量求摩尔质量,再得相对分子质量。
12.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A. 气体的分子大小不同 B. 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不同
C. 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同 D. 气体的性质不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气体体积大小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①气体分子数目、②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同温、同压下,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相等,故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如果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是气体分子数目不相同,即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同,故C项正确;本题选C。
考点:气体体积大小因素判断。
13.下列物质的体积约为22.4L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1molH2O
B. 20℃、101 kPa时36.5gHCl
C. 常温常压下17gNH3
D. 0℃、101kPa时0.4molH2和0.6 molO2的混合气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选项,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态,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22.4 L∙mol-1,故A错误;
B选项,36.5 gHCl的物质的量为1 mol,氯化氢所处状态为通常条件,不是标准状况,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22.4 L∙mol-1,相同压强,温度越高,气体摩尔体积越大,所以20ºC、101KPa时36.5 gHCl的体积大于22.4 L,故B错误;
C选项,常温常压下17 g NH3的物质的量为1 mol,17 g NH3所处状态为常温常压,不是标准状况,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22.4 L∙mol-1,相同压强,温度越高,气体摩尔体积越大,所以常温常压时17 g NH3的体积大于22.4 L,故C错误;
D选项,0.4 mol H2和0.6 mol O2的混合气体二者共存,共1 mol,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 L∙mol-1,所以0.4 mol H2和0.6 mol O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为22.4 L,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4.下列各组物质中两种物质分子数相同的是( )
A. 1gH2和8gO2
B. 1molHCl和11.2LCO(标准状况)
C. 18gH2O和22.4LCO2(标准状况)
D. 6.02×1023个氯分子和0.5molN2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质分子数与分子的物质的量成正比,物质的量相等,分子数也相等。
【详解】A选项,1 g H2物质的量为,8gO2物质的量为,两者物质的量不相等,分子数目也不相等,故A错误;
B选项,11.2 L CO(标准状况)物质的量为,1 mol HCl和0.5 molCO物质的量不相等,分子数也不相等,故B错误;
C选项,18 g H2O的物质的量为,22.4LCO2(标准状况)的物质的量为,两者物质的量相等,分子数目相等,故C正确;
D选项,6.02×1023个氯分子的物质的量为,氯分子物质的量1 mol与0.5 mol N2物质的量不相等,分子数不相等,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C。
1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为22.4 L
B. 1 mol任何气体所含分子数都相同,体积也都约为22.4 L
C. 在20℃时,1 mol的任何气体的体积总比22.4 L大
D. 1 mol H2和O2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2NA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标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但1mol固体和液体体积不是22.4L,A错误;B、气体摩尔体积受温度和压强影响,温度、压强不同导致其气体摩尔体积不同,温度和压强未知无法确定气体摩尔体积,所以1mol任何气体体积不一定是22.4L,B错误;C、由于气体摩尔体积与气体的温度、压强有关,因此仅温度定,而压强不定,1mol气体的体积自然不能确定,也就是说在20℃时,1mol的任何气体的体积可能比22.4L大,也可能比22.4L小,还可能等于22.4L,C错误;D、1 mol H2和O2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2NA,D正确。答案选D。
考点:气体摩尔体积
16.有一种气体的质量是14.2g,体积是4.48L(标准状况),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A. 28.4 B. 28.4g·mol-1
C. 71 D. 71g·mol-1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出14.2g该气体的物质的量,再根据M=计算出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即可。
【详解】标况下4.48L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0.2mol,
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71g/mol,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摩尔质量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物质的量与气体摩尔体积、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之间的转化关系,试题培养了所学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g
B. 1molH2SO4的质量是98g·mol-1
C. 58.5gNaCl所含Na+和Cl-共1mol
D. 1 molNaCl约含有6.02×1023个Cl-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选项,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因此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g∙mol-1,故A错误;
B选项,质量的单位是g,1 mol H2SO4的质量是,故B错误;
C选项,58.5g的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为,氯化钠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因此离子物质的量为2 mol,故C错误;
D选项,1 molNaCl含有Cl-数目约为,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点睛】在考察物质的量及其应用过程中要彻底理清此部分的基本概念,辟如,何为物质的量,何为摩尔质量,物质的量和质量如何换算,物质的量和微粒个数之间如何换算。
18.有关化学实验下列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 )
A. 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与三层滤纸
B. 过滤操作中,漏斗径与烧杯内壁
C. 分液操作中,分液漏斗径与烧杯内壁
D.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在滤操作中,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上,防止滤纸弄破,故A不符合;
B. 在滤操作中,漏斗下端口要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体溅出,故B不符合;
C. 分液操作中,分液漏斗径要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体溅出,故C不符合;
D.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防止污染药瓶,故D符合;
答案选D。
【点睛】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指滤纸要紧贴漏斗壁,一般在将滤纸贴在漏斗壁时先用水润湿并挤出气泡,因为如果有气泡会影响过滤速度.
二低:一是滤纸的边缘要稍低于漏斗的边缘;二是在整个过滤过程中还要始终注意到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否则的话,被过滤的液体会从滤纸与漏斗之间的间隙流下,直接流到漏斗下边的接受器中,这样未经过滤的液体与滤液混在一起,而使滤液浑浊,没有达到过滤的目的。
三靠:一是待过滤的液体倒入漏斗中时,盛有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烧杯嘴要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引流);二是指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一边(三层滤纸一边比一层滤纸那边厚,三层滤纸那边不易被弄破);三是指漏斗的颈部要紧靠接收滤液的接受器的内壁。
19.能够用来鉴别BaCl2、NaCl、Na2CO3三种物质的试剂是
A. AgNO3溶液 B. 稀硫酸 C. 稀盐酸 D. 稀硝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分别滴加AgNO3,都有沉淀产生,无法鉴别这三种盐,A错误;
B、分别滴加稀硫酸,有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Cl2,产生气泡的是Na2CO3,剩余的那一瓶溶液是NaCl,故稀硫酸可以鉴别这三种盐,B正确;
C、分别滴加稀盐酸,只有Na2CO3有气泡生成,其他两种盐不和稀盐酸反应,所以稀盐酸无法鉴别NaCl和BaCl2,C错误;
D、分别滴加稀硝酸,只有Na2CO3有气泡生成,其他两种盐不和稀硝酸反应,所以稀盐酸无法鉴别NaCl和BaCl2,D错误;
故选B。
20.粗盐中含可溶性CaCl2、MgCl2及Na2SO4,除去这些杂质的试剂可选用①Na2CO3、②NaOH、③BaCl2、④HCl,加入的先后顺序可以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②①③④ D. ①③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保证Na2CO3在BaCl2之后,因为Na2CO3不仅可以除Ca2+,还可以除Ba2+;用NaOH溶液除Mg2+,之后用BaCl2溶液除SO42-,之后用Na2CO3溶液除Ca2+、Ba2+,最后用盐酸除多余的OH-,调溶液的pH,即加入的先后顺序可以是②③①④。答案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2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号,错误的打“×”号)。
(1)分液时,下层液体先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___。
(2)I2易溶于乙醇,可用乙醇代替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___。
(3)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后,然后竖立试管___。
(4)给盛有液体的体积超过1/3容积的试管加热____。
(5)过滤时,将液体沿玻璃棒注入过滤器,并使液面高于滤纸边缘___。
【答案】 (1). √ (2). × (3). √ (4). × (5). ×
【解析】
【详解】(1)分液时,上下两层不相容的液体,遵循“下下上上”原则,即下层液体先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正确,打“√”;
(2)I2易溶于乙醇,由于乙醇与水互溶,萃取剂的原则是不能与原溶剂相溶,因此不能用乙醇代替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故错误,打“×”;
(3)固体粉末装入试管中遵循“一平(斜),二送,三竖”即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向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后,然后竖立试管,故正确,打“√”;
(4)加热试管时,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1/3容积,故错误,打“×”;
(5)过滤时,滤纸要低于漏斗边缘,滤液要低于将滤纸边缘,故错误,打“×”。
22.(1)1molO含有____个O;
(2)6.02×1023个12C的物质的量为___mol;
(3)6.02×1023个CO2中含有O的物质的量为___mol;
(4)6.02×1024个OH-的物质的量为____mol。
【答案】 (1). 6.02×1023 (2). 1 (3). 2 (4). 10
【解析】
【详解】(1)1 mol O含有氧原子数目为N=n∙NA= 1 mol×6.02×1023 mol-1=6.02×1023,故答案为6.02×1023;
(2)6.02×1023个12C的物质的量为,故答案为1
(3)6.02×1023个CO2的物质的量为,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故答案为2;
(4)6.02×1024个OH-的物质的量为,故答案为10。
【点睛】先算已知的物质的量,再根据物质的量,换成需要求的物质的量,再求需要求的量。
23.(1)检验SO42-时,先加____,后加____溶液。
(2)稀释浓H2SO4时,要将____沿容器壁缓缓地加入____中,边加边___冷却。
【答案】 (1). 稀盐酸 (2). BaCl2 (3). 浓硫酸 (4). 水 (5). 用玻璃棒搅拌
【解析】
【详解】(1)为排除其它离子干扰,检验SO42-时,是先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若无沉淀,向溶液中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沉淀,则含有硫酸根离子,故答案为盐酸;氯化钡;
(2)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密度大于水,稀释浓H2SO4时,将浓硫酸向盛有水的烧杯中沿容器壁缓缓地加入水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冷却;故答案为浓硫酸;水,用玻璃棒。
24.(1)蒸馏装置及主要仪器,请写出所指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⑤______⑥______⑦______
(2)物质的体积大小取决于____、_____、____。
(3)使用22.4L/mol需注意:物质状态必须为____,条件必须是____,22.4L/mol是个___值。
【答案】 (1). 温度计 (2). 蒸馏烧瓶 (3). 酒精灯 (4). 石棉网 (5). 冷凝管 (6). 锥形瓶 (7). 牛角管 (8). 构成物质的粒子数目 (9). 粒子的大小 (10). 粒子之间的距离 (11). 气体 (12). 标准状况 (13). 近似
【解析】
【详解】(1)根据实验,熟记每个实验的名称,①是温度计②是蒸馏烧瓶③是酒精灯④是石棉网⑤是冷凝管⑥是锥形瓶⑦是牛角管,故答案为①温度计②蒸馏烧瓶③酒精灯④石棉网⑤冷凝管⑥锥形瓶⑦牛角管;
(2)物质的体积大小取决于构成物质的微粒数目、粒子的大小、粒子之间的距离。故答案为构成物质的微粒数目、粒子的大小、粒子之间的距离;
(3)使用22.4 L∙mol-1需注意,物质状态必须为气体,可以是单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条件必须是标准状况下即0ºC、101kPa,22.4 L∙mol-1是个近似值,故答案为气体;标准状况;近似。
25.(1)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其摩尔质量为____。
(2)标准状况下,0.5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____。
(3)4gH2与标准状况下22.4LSO2相比,所含分子数目较多的是____。
【答案】 (1). 64 (2). 64g·mol-1 (3). 11.2L (4). H2
【解析】
【详解】(1)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16×2 = 64,其摩尔质量为64 g·mol-1,
故答案为64;64 g·mol-1;
(2)标准状况下,0.5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V=n∙Vm=0.5 mol×22.4 L·mol-1=11.2 L,故答案为11.2 L;
⑶4 g H2物质的量为
标准状况下22.4 L SO2物质的量为,
4 g氢气的物质的量大于22.4 L SO2物质的量,因此氢气的分子数比二氧化硫的分子数多,故答案为H2。
高一化学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S-32 Ca-40 Ba-137 Ag-108 Cl-35.5
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进行化学实验必须注意实验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B. 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溶液。
C. 实验时,万一酒精灯被打翻引起酒精燃烧,应立即用湿布盖住火焰。
D. 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答案】D
【解析】
溶解的过程只能在烧杯中进行,不能再量筒中进行。
2.蒸发时,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使蒸发皿盛满滤液,用小火加热 B. 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
C. 待溶液蒸干后,再停止加热 D. 将蒸发皿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加热
【答案】B
【解析】
A.蒸发皿不能盛满,应装到,故A错误;B.蒸发时,应防止温度过高,防止固体迸溅或分解,故B正确;C.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不能蒸干,故C错误;D.蒸发皿可以直接加热,不需要垫石棉网,故D错误;故答案为B。
3.某溶液中可能含有SO42-、CO32-、Cl-。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42-,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 )
A. H2SO4 B. 盐酸
C. NaOH D. NaNO3
【答案】B
【解析】
【详解】检验SO42-,应先加盐酸酸化,主要是排出CO32-,SO32-,Ag+等离子的干扰,再加氯化钡溶液,如有沉淀生成,则含有SO42-,故B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SO42-离子的检验,要求考生掌握常见离子检验的方法,注意排除其它杂质离子的干扰。
4.下列混合物适宜于用过滤法分离的是
A. KCl、NaNO3 B. 水、酒精 C. Na2CO3、CaCO3 D. MgSO4、ZnSO4
【答案】C
【解析】
A. KCl与NaNO3均易溶于水,不能过滤分离,A错误;B. 酒精与水互溶,不能过滤,应该蒸馏,B错误;C. Na2CO3溶于水,CaCO3不溶于水,过滤即可分离,C正确;D. MgSO4与ZnSO4均易溶于水,不能过滤分离,D错误,答案选C。
点睛:掌握物质的性质差异是解答的关键,注意过滤分离法的适用范围,即过滤适用于不溶性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一种分离方法。
5.下列的分离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食盐水中的泥沙
B. 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制成蒸馏水
C. 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
D. 用分液的方法分离食盐水和汽油的混合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选项,泥沙不溶于水,食盐溶于水,则能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食盐中泥沙,故A正确;
B选项,自来水中含有盐类物质,利用沸点不同制取蒸馏水,则一般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制成蒸馏水,故B正确;
C选项,酒精和水互溶,则不能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一般选择苯或四氯化碳作萃取剂,故C错误;
D选项,食盐水和汽油互不相溶,能分层,可以用分液法分离,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6.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 蒸发操作时,不能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停止加热
B. 蒸馏操作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C. 分液操作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 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蒸发时,不能直接蒸干,当只有少量液体时用余热蒸干,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B.蒸馏操作时,温度计的目的是测馏分的沸点,因此要将温度计的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C.分液操作时,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防止从一个出口流出,造成分离不完全;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D.选择有机萃取剂时,对密度没有要求,如萃取溴水中的溴时,萃取剂可以选择密度比水大的四氯化碳,亦可以选择密度比水小的苯。D项错误,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D。
【点睛】萃取剂的选择需满足:
①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大于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②萃取剂和原溶剂互不相溶;
③萃取剂和溶质不发生反应。
7.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的标签上应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浓硫酸具有腐蚀性,无毒、不燃烧。
【详解】A选项,警示标记为腐蚀性液体的标志,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则使用该标志,故A正确;
B选项,浓硫酸无毒,而警示标记为剧毒标志,不能使用该标志,故B错误;
C选项,浓硫酸不能燃烧,而警示标记为能燃烧的物质的标志,不能使用该标志,故C错误;
D选项,浓硫酸在生产中有重要的应用,而警示标记为禁止使用的标志,不能使用该标志,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A。
8.为确定某溶液的离子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溶液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②然后继续加入稀盐酸至溶液呈酸性,产生无刺激性气味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③取上层清液继续滴加Ba(NO3)2溶液至无沉淀时,再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根据实验,以下推测不正确的是( )
A. 一定有SO42-
B. 一定有CO32-
C. 不能确定Cl-是否存在
D. 不能确定SO42-是否存在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取少量溶液滴加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可能含有CO32-、SO42-等离子,向①中生成的白色沉淀中继续滴加过量稀盐酸时,白色沉淀部分溶解,且产生CO2气体,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和CO32-。取②中的上层清液中加入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AgCl,由于在②中加入了稀盐酸,因此并不能确定原溶液中是否有Cl-,因此得到结论是一定含有SO42-、CO32-,可能含有Cl-,也可能不含有Cl-,故选项合理的是D。
9.下列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32gO2所含的原子数目为NA
B. 0.5molH2O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A
C. 1molH2O含有的H2O分子数目为NA
D. 0.5NA个CO2的物质的量是0.5mol
【答案】A
【解析】
【详解】A选项,氧气由氧原子构成,故32 g氧气物质的量,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故含氧原子数目为2NA个,故A错误;
B选项,水为3原子分子,故0.5 mol水中含1.5 mol原子,则0.5 mol水中含1.5NA个原子,故B正确;
C选项,1 mol H2O含有的H2O分子数目为NA个,故C正确;
D选项,0.5NA个CO2的物质的量,故D正确的;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H2的摩尔质量是2g
B. 1molH2O的质量是18g
C. 氧气的摩尔质量是32g/mol
D. 2gH2含2molH
【答案】A
【解析】
【详解】A选项,H2的摩尔质量是2 g·mol-1,故A错误;
B选项,1 mol H2O的质量是,故B正确;
C选项,氧气的摩尔质量为32 g·mol-1,故C正确;
D选项,2 g H2物质的量为,含H物质的量为2 mol,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A。
11.3.2g某物质中含有6.02×1022个分子,则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16 B. 64
C. 32 D. 96
【答案】C
【解析】
【详解】先根据分子数目,得出物质的量为,再利用质量和物质的量求摩尔质量,,即相对分子质量为32,故C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C。
【点睛】先根据分子数目求物质的量,再根据质量和物质的量求摩尔质量,再得相对分子质量。
12.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不同,其主要原因是
A. 气体的分子大小不同 B. 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不同
C. 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同 D. 气体的性质不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气体体积大小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①气体分子数目、②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同温、同压下,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几乎相等,故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如果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是气体分子数目不相同,即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同,故C项正确;本题选C。
考点:气体体积大小因素判断。
13.下列物质的体积约为22.4L的是( )
A. 标准状况下1molH2O
B. 20℃、101 kPa时36.5gHCl
C. 常温常压下17gNH3
D. 0℃、101kPa时0.4molH2和0.6 molO2的混合气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选项,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态,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22.4 L∙mol-1,故A错误;
B选项,36.5 gHCl的物质的量为1 mol,氯化氢所处状态为通常条件,不是标准状况,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22.4 L∙mol-1,相同压强,温度越高,气体摩尔体积越大,所以20ºC、101KPa时36.5 gHCl的体积大于22.4 L,故B错误;
C选项,常温常压下17 g NH3的物质的量为1 mol,17 g NH3所处状态为常温常压,不是标准状况,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22.4 L∙mol-1,相同压强,温度越高,气体摩尔体积越大,所以常温常压时17 g NH3的体积大于22.4 L,故C错误;
D选项,0.4 mol H2和0.6 mol O2的混合气体二者共存,共1 mol,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为22.4 L∙mol-1,所以0.4 mol H2和0.6 mol O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为22.4 L,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4.下列各组物质中两种物质分子数相同的是( )
A. 1gH2和8gO2
B. 1molHCl和11.2LCO(标准状况)
C. 18gH2O和22.4LCO2(标准状况)
D. 6.02×1023个氯分子和0.5molN2
【答案】C
【解析】
【分析】
物质分子数与分子的物质的量成正比,物质的量相等,分子数也相等。
【详解】A选项,1 g H2物质的量为,8gO2物质的量为,两者物质的量不相等,分子数目也不相等,故A错误;
B选项,11.2 L CO(标准状况)物质的量为,1 mol HCl和0.5 molCO物质的量不相等,分子数也不相等,故B错误;
C选项,18 g H2O的物质的量为,22.4LCO2(标准状况)的物质的量为,两者物质的量相等,分子数目相等,故C正确;
D选项,6.02×1023个氯分子的物质的量为,氯分子物质的量1 mol与0.5 mol N2物质的量不相等,分子数不相等,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C。
1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的体积都约为22.4 L
B. 1 mol任何气体所含分子数都相同,体积也都约为22.4 L
C. 在20℃时,1 mol的任何气体的体积总比22.4 L大
D. 1 mol H2和O2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2NA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标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22.4L,但1mol固体和液体体积不是22.4L,A错误;B、气体摩尔体积受温度和压强影响,温度、压强不同导致其气体摩尔体积不同,温度和压强未知无法确定气体摩尔体积,所以1mol任何气体体积不一定是22.4L,B错误;C、由于气体摩尔体积与气体的温度、压强有关,因此仅温度定,而压强不定,1mol气体的体积自然不能确定,也就是说在20℃时,1mol的任何气体的体积可能比22.4L大,也可能比22.4L小,还可能等于22.4L,C错误;D、1 mol H2和O2的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总数为2NA,D正确。答案选D。
考点:气体摩尔体积
16.有一种气体的质量是14.2g,体积是4.48L(标准状况),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
A. 28.4 B. 28.4g·mol-1
C. 71 D. 71g·mol-1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计算出14.2g该气体的物质的量,再根据M=计算出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即可。
【详解】标况下4.48L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0.2mol,
该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71g/mol,
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摩尔质量的计算,题目难度不大,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物质的量与气体摩尔体积、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之间的转化关系,试题培养了所学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g
B. 1molH2SO4的质量是98g·mol-1
C. 58.5gNaCl所含Na+和Cl-共1mol
D. 1 molNaCl约含有6.02×1023个Cl-
【答案】D
【解析】
【详解】A选项,摩尔质量的单位是g∙mol-1,因此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g∙mol-1,故A错误;
B选项,质量的单位是g,1 mol H2SO4的质量是,故B错误;
C选项,58.5g的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为,氯化钠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因此离子物质的量为2 mol,故C错误;
D选项,1 molNaCl含有Cl-数目约为,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点睛】在考察物质的量及其应用过程中要彻底理清此部分的基本概念,辟如,何为物质的量,何为摩尔质量,物质的量和质量如何换算,物质的量和微粒个数之间如何换算。
18.有关化学实验下列操作中,一般情况下不能相互接触的是( )
A. 过滤操作中,玻璃棒与三层滤纸
B. 过滤操作中,漏斗径与烧杯内壁
C. 分液操作中,分液漏斗径与烧杯内壁
D.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尖端与试管内壁
【答案】D
【解析】
【详解】A. 在滤操作中,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上,防止滤纸弄破,故A不符合;
B. 在滤操作中,漏斗下端口要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体溅出,故B不符合;
C. 分液操作中,分液漏斗径要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体溅出,故C不符合;
D.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滴液体时,滴管要竖直悬空,防止污染药瓶,故D符合;
答案选D。
【点睛】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指滤纸要紧贴漏斗壁,一般在将滤纸贴在漏斗壁时先用水润湿并挤出气泡,因为如果有气泡会影响过滤速度.
二低:一是滤纸的边缘要稍低于漏斗的边缘;二是在整个过滤过程中还要始终注意到滤液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否则的话,被过滤的液体会从滤纸与漏斗之间的间隙流下,直接流到漏斗下边的接受器中,这样未经过滤的液体与滤液混在一起,而使滤液浑浊,没有达到过滤的目的。
三靠:一是待过滤的液体倒入漏斗中时,盛有待过滤液体的烧杯的烧杯嘴要靠在倾斜的玻璃棒上(玻璃棒引流);二是指玻璃棒下端要靠在三层滤纸一边(三层滤纸一边比一层滤纸那边厚,三层滤纸那边不易被弄破);三是指漏斗的颈部要紧靠接收滤液的接受器的内壁。
19.能够用来鉴别BaCl2、NaCl、Na2CO3三种物质的试剂是
A. AgNO3溶液 B. 稀硫酸 C. 稀盐酸 D. 稀硝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分别滴加AgNO3,都有沉淀产生,无法鉴别这三种盐,A错误;
B、分别滴加稀硫酸,有产生白色沉淀的是BaCl2,产生气泡的是Na2CO3,剩余的那一瓶溶液是NaCl,故稀硫酸可以鉴别这三种盐,B正确;
C、分别滴加稀盐酸,只有Na2CO3有气泡生成,其他两种盐不和稀盐酸反应,所以稀盐酸无法鉴别NaCl和BaCl2,C错误;
D、分别滴加稀硝酸,只有Na2CO3有气泡生成,其他两种盐不和稀硝酸反应,所以稀盐酸无法鉴别NaCl和BaCl2,D错误;
故选B。
20.粗盐中含可溶性CaCl2、MgCl2及Na2SO4,除去这些杂质的试剂可选用①Na2CO3、②NaOH、③BaCl2、④HCl,加入的先后顺序可以是( )。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②①③④ D. ①③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保证Na2CO3在BaCl2之后,因为Na2CO3不仅可以除Ca2+,还可以除Ba2+;用NaOH溶液除Mg2+,之后用BaCl2溶液除SO42-,之后用Na2CO3溶液除Ca2+、Ba2+,最后用盐酸除多余的OH-,调溶液的pH,即加入的先后顺序可以是②③①④。答案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2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号,错误的打“×”号)。
(1)分液时,下层液体先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___。
(2)I2易溶于乙醇,可用乙醇代替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___。
(3)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后,然后竖立试管___。
(4)给盛有液体的体积超过1/3容积的试管加热____。
(5)过滤时,将液体沿玻璃棒注入过滤器,并使液面高于滤纸边缘___。
【答案】 (1). √ (2). × (3). √ (4). × (5). ×
【解析】
【详解】(1)分液时,上下两层不相容的液体,遵循“下下上上”原则,即下层液体先从分液漏斗的下端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故正确,打“√”;
(2)I2易溶于乙醇,由于乙醇与水互溶,萃取剂的原则是不能与原溶剂相溶,因此不能用乙醇代替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故错误,打“×”;
(3)固体粉末装入试管中遵循“一平(斜),二送,三竖”即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向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后,然后竖立试管,故正确,打“√”;
(4)加热试管时,试管里的液体不能超过1/3容积,故错误,打“×”;
(5)过滤时,滤纸要低于漏斗边缘,滤液要低于将滤纸边缘,故错误,打“×”。
22.(1)1molO含有____个O;
(2)6.02×1023个12C的物质的量为___mol;
(3)6.02×1023个CO2中含有O的物质的量为___mol;
(4)6.02×1024个OH-的物质的量为____mol。
【答案】 (1). 6.02×1023 (2). 1 (3). 2 (4). 10
【解析】
【详解】(1)1 mol O含有氧原子数目为N=n∙NA= 1 mol×6.02×1023 mol-1=6.02×1023,故答案为6.02×1023;
(2)6.02×1023个12C的物质的量为,故答案为1
(3)6.02×1023个CO2的物质的量为,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故答案为2;
(4)6.02×1024个OH-的物质的量为,故答案为10。
【点睛】先算已知的物质的量,再根据物质的量,换成需要求的物质的量,再求需要求的量。
23.(1)检验SO42-时,先加____,后加____溶液。
(2)稀释浓H2SO4时,要将____沿容器壁缓缓地加入____中,边加边___冷却。
【答案】 (1). 稀盐酸 (2). BaCl2 (3). 浓硫酸 (4). 水 (5). 用玻璃棒搅拌
【解析】
【详解】(1)为排除其它离子干扰,检验SO42-时,是先向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若无沉淀,向溶液中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沉淀,则含有硫酸根离子,故答案为盐酸;氯化钡;
(2)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密度大于水,稀释浓H2SO4时,将浓硫酸向盛有水的烧杯中沿容器壁缓缓地加入水中,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冷却;故答案为浓硫酸;水,用玻璃棒。
24.(1)蒸馏装置及主要仪器,请写出所指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②______③______④_____⑤______⑥______⑦______
(2)物质的体积大小取决于____、_____、____。
(3)使用22.4L/mol需注意:物质状态必须为____,条件必须是____,22.4L/mol是个___值。
【答案】 (1). 温度计 (2). 蒸馏烧瓶 (3). 酒精灯 (4). 石棉网 (5). 冷凝管 (6). 锥形瓶 (7). 牛角管 (8). 构成物质的粒子数目 (9). 粒子的大小 (10). 粒子之间的距离 (11). 气体 (12). 标准状况 (13). 近似
【解析】
【详解】(1)根据实验,熟记每个实验的名称,①是温度计②是蒸馏烧瓶③是酒精灯④是石棉网⑤是冷凝管⑥是锥形瓶⑦是牛角管,故答案为①温度计②蒸馏烧瓶③酒精灯④石棉网⑤冷凝管⑥锥形瓶⑦牛角管;
(2)物质的体积大小取决于构成物质的微粒数目、粒子的大小、粒子之间的距离。故答案为构成物质的微粒数目、粒子的大小、粒子之间的距离;
(3)使用22.4 L∙mol-1需注意,物质状态必须为气体,可以是单一气体,也可以是混合气体,条件必须是标准状况下即0ºC、101kPa,22.4 L∙mol-1是个近似值,故答案为气体;标准状况;近似。
25.(1)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其摩尔质量为____。
(2)标准状况下,0.5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____。
(3)4gH2与标准状况下22.4LSO2相比,所含分子数目较多的是____。
【答案】 (1). 64 (2). 64g·mol-1 (3). 11.2L (4). H2
【解析】
【详解】(1)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16×2 = 64,其摩尔质量为64 g·mol-1,
故答案为64;64 g·mol-1;
(2)标准状况下,0.5 mol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V=n∙Vm=0.5 mol×22.4 L·mol-1=11.2 L,故答案为11.2 L;
⑶4 g H2物质的量为
标准状况下22.4 L SO2物质的量为,
4 g氢气的物质的量大于22.4 L SO2物质的量,因此氢气的分子数比二氧化硫的分子数多,故答案为H2。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