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河南省林州市林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线上考试化学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河南省林州市林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线上考试化学试题01
    河南省林州市林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线上考试化学试题02
    河南省林州市林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线上考试化学试题03
    还剩2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河南省林州市林虑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线上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

    林虑中学2019级高一3月第一次调研考试

    一、单选题

    1.的结构示意图为,则R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    

    A、第3周期0族

    B、第4周期ⅠA族

    C、第3周期ⅠA族

    D、第3周期ⅦA族

     

    B

    的结构示意图可知,R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形成带1个正电荷的阳离子,故,属于钾元素,位于第4周期第ⅠA族,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2.关于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周期表有8个主族

    B、ⅠA族的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C、短周期是指第一、二周期

    D、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

     

    D

    A、元素周期表有7个主族,故A错误;

    B、第ⅠA族的元素除了氢元素其余是金属元素,故B错误;

    C、短周期是指第一、二、三周期,故C错误;

    D、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故D正确。

    3.下列关于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B、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C、能生成碱的金属都在第IA族

    D、第三周期有  种元素

     

    D

    在周期表中,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放在一个橫行中称为周期,所以同一周期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A错误;

    元素性质相似,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在同一主族,故B错误;

    第ⅡA、ⅢA也含有金属元素,如第ⅡA的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能生成碱,故C错误;

    第三周期有八种元素,D项正确。

    4.2016年12月1日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宣布,将合成的四种新元素分别命名为113号(Nh)、115号(Mc)、117号(Ts)和118号(O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13号元素的氧化物为两性氧化物

    B、115号元素位于第六周期第ⅤA族

    C、117号元素的某种原子,其核内含有176个中子,此原子是

    D、118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

     

    D

    113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第ⅢA族,根据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可知113号元素的金属性很强,不可能形成两性氧化物,A错误;

    115号元素位于第七周期第ⅤA族,B错误;

    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所以含有176个中子的117号元素的某种原子的质量数为176+117=293,故此原子可表示为,C错误;

    118号元素为第七周期0族元素,其最外层有8个电子,D正确。

    5.下面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数字和X代表原子序数),其中X为53的是(    

    A、

    B、

    C、

    D、

     

    C

    X的原子序数为53,位于周期表中第五周期第ⅦA族。

    C项,84号处于第六周期第ⅥA族,图中X的原子序数为53,故选C项;

    A项,76号元素处于第六周期第Ⅷ族,图中X的原子序数为45,故不选A项;

    B项,28号元素为Ni,图中X的原子序数为45,故不选B项;

    D项,15号元素为P,图中X的原子序数为34,故不选D项。

    6.已知下列元素的半径为:

    原子

    N

    S

    O

    Si

    半径

    0.75

    1.02

    0.74

    1.17

    根据以上数据,磷原子的半径可能是(    

    A、

    B、

    C、

    D、

     

    A

    同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大,原子半径逐渐减小。P在第三周期,位于Si、S元素中间,原子半径应该介于二者之间。观察表中提供的数据可知的原子半径应该是。因此选项为A。

    7.下列关于碱金属和卤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大,碱金属元素和卤素的原子半径都逐渐增大

    B、碱金属元素中,锂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最弱,卤素中氟原子得电子能力最强

    C、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

    D、溴单质与水反应比氯单质与水反应更剧烈

     

    D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A项正确;

    碱金属元素中,锂的金属性最弱,卤素中,氟的非金属性最强,B项正确;

    钾比钠活泼,故钾与水的反应比钠与水的反应更剧烈,C项正确;

    氯的非金属性比溴强,故溴单质与水反应不如氯单质与水反应剧烈,D项错误。

    8.a、b、c、d为短周期元素,a的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与b同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中其化合价均为+1

    B、b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二元化合物

    C、c的原子半径是这些元素中最大的

    D、d与a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呈弱酸性

     

    A

    原子中只有1个电子,则a是氢元素;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b是氧元素、c是钠元素;d与b同族,则d是硫元素。

    A、a与其他三种元素形成的二元化合物主要有、NaH、,NaH中钠元素为+1价,氢为-1价,A项错误;

    B、b与其他三种元素可形成的二元化合物有,B项正确;

    C、由元素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可知,原子半径Na>S>O>H,C项正确;

    D、d与a形成的化合物是,属于二元弱酸,在水溶液中能微弱地电离出,D项正确。

    9.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同主族元素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增强

    B、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决定因素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依次递增

    C、半径逐渐减小

    D、得电子能力相同

     

    D

    A、同主族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A错误;

    B、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B错误;

    C、四种离子电子排布相同,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C错误;

    D、都是氯元素,核电核数相同,得电子能力相同,D正确。

    10.下列化合物中,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半径之比最大的是(    

    A、

    B、

    C、

    D、

     

    C

    阳离子都为碱金属元素的金属阳离子,元素的核电核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大,阴离子都为卤素阴离子,元素的核电核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大,则金属离子半径最小的是Li,非金属离子半径最大的是I,所以阴离子半径和阳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

    故选C。

    11.能证明铝的金属性比镁弱的实验事实是(    

    A、能溶于NaOH溶液,而不能

    B、铝的原子半径比镁小

    C、镁与浓硫酸反应,铝与冷的浓硫酸不反应

    D、铝的金属光泽不如镁显著

     

    A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其金属性越强,能跟NaOH反应体现其两性,而与NaOH不反应,是中强碱,Mg的金属性比Al强,故A正确;

    B、原子半径不能说明元素金属性的强弱,故B错误;

    C、铝与浓硫酸发生钝化,是铝的特性,不能说明元素金属性的强弱,故C错误;

    D、有金属光泽是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不能说明元素金属性的强弱,故D错误

    12.短周期元素X、Y、Z、Q、W、R的原子序数与其常见化合价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Y、Z、W、R的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R>W>Z>Y>Ⅹ

    B、Q元素形成的可溶性盐的溶液不可能显酸性

    C、Ⅹ、Y、R形成的某种化合物可以用于漂白、消毒

    D、Y、Z和W三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间不能两两相互反应

     

    C

    A、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的离子,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可知简单离子半径大小顺序为W>R>X>Y>Z,A错误;

    B、P元素形成的,溶液显酸性,B错误;

    C、X、Y、R形成的化合物中,可用于杀菌消毒,C正确;

    D、Na、Al、S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为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可两两相互反应,D错误。

    13.下列关于氢化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稳定性:

    B、HCl的电子式:

    C、一个分子所含的中子数为8

    D、在卤化氢中HF最稳定

     

    D

    A、稳定性:,A错误;

    B、HCl的电子式应为,B错误;

    C、一个分子所含的中子数为10,C错误。

    14.下列物质中,有极性共价键的是(    

    A、单质碘

    B、氯化镁

    C、溴化钾

    D、水

     

    D

    A、非金属单质分子含有非极性共价键,故A错误;
    B、氯化镁只含有离子键,故B错误;
    C、溴化钾只含有离子键,故C错误;
    D、水所含化学键为不同非金属原子之间形成的,为极性共价键,故D正确。

    15.下列电子式正确的是(    

    A、氨:

    B、氯化钠:

    C、氮气:

    D、二氧化碳:

     

    C

    A、氨气有3个氢原子和1个氮原子分别共用1对电子形成,正确的电子式为,故A错误;

    B、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钠离子和氯离子之间存在离子键,氯化钠正确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

    C、氮气分子中含有1个氮氮三键,其电子式为,故C正确;

    D、二氧化碳为共价化合物,其分子中含有两个碳氧双键,二氧化碳正确的电子式为,故D错误。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仅由非金属元素不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B、构成分子的粒子一定含有共价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D、凡是有化学键断裂过程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C

    A项,仅由非金属元素形成,但属于离子化合物,故A项错误;

    B项,惰性气体为单原子分子,不含有共价键,故B项错误;

    C项,为离子化合物,其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故C项正确;

    D项,离子晶体熔化时电离产生阴、阳离子,发生化学键断裂,但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故D项错误。

    17.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    

    A、HF的电子式:

    B、用核素符号表示中子:

    C、HClO的结构式:

    D、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

     

    D

    A项,HF为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故A项错误;

    B项,中子用核素符号表示为,故B项错误;

    C项,HClO的结构式为,故C项错误;

    D项,为共价化合物,其形成过程为,故D项正确。

    18.下列每组中各物质内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一组是(    

    A、、KOH、

    B、MgO、

    C、NaOH、

    D、HCl、

     

    A

    A、、KOH、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A正确;

    B、MgO只含离子键,B错误;

    C、只含有共价键,C错误;

    D、HCl只含共价键;只含离子键,D错误。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的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主要由反应物、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

    D、吸热反应发生过程中要不断从外界获得能量,放热反应自始至终不需要外界提供能量

     

    C

    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很多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如铝热反应,故A错误;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很容易发生,例如氢气和氧气常温下不会反应,但点燃会瞬间完成,故B错误;

    C、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故C正确;

    D、放热反应也可能需要外界能量引发反应,如氢气燃烧需要点燃等,故D错误。

    20.已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吸热反应

    B、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C、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D、反应中断开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高于形成化学键放出的总能量

     

    B

    反应物能量大于生成物,反应吸热,故A、C正确;

    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如氯化铵和氢氧化钡反应吸热,不需要任何条件,故B错误;

    反应吸热,反应物键能大于生成物键能和,故D正确。

    21.下列有关能量转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

    B、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岀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

    C、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是热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

    D、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

     

    C

    A、煤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过程,故A正确;

    B、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植物死后,其尸体的一部分被腐生细菌或是真菌分解,剩下的植物的这些残骸经过一系列的演变形成了煤炭。所以煤中储存的能量来源于植物,植物中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能(或光能),所以化石燃料和植物燃料燃烧时放出的能量均来源于太阳能,故B正确

    C、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是化学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故C错误;

    D、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光合作用是将太阳(或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葡萄糖中储存的能量是稳定的化学能,故D正确。

    22.下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单质()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有几项(    

    所具有的能量高于所具有的能量

    电解制是吸热过程

    ③热稳定性:

    ④常温下氧化性:

    A、1项

    B、2项

    C、3项

    D、4项

     

    A

    ①根据图像可知,的总能量高于,但所具有的能量不一定高于所具有的能量,①错误;

    的能量低于,所以依据能量守恒判断由制取Mg的反应是吸热反应,②正确;

    ③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根据图像数据分析,化合物的热稳定性顺序:,③错误;

    ④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氧化性: ,④错误。

    故答案选A。

    23.下列过程中能量的转化与图示吻合的是(    

    A、铵盐溶于水

    B、C与反应

    C、水结成冰

    D、断开氢气中的

     

    C

    A、铵盐溶于水,为吸热过程,故A不选;

    B、C与反应,为吸热反应,故B不选;

    C、水结成冰,为放热过程,故C选;

    D、断开氢气中的键,为吸热过程,故D不选;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可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判断

    D、吸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不能发生

     

    C

    A、有的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才能发生,如铝热反应需高温条件下发生,却属于放热反应,故A错误;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不一定很容易发生,如碳与氧气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但须点燃,故B错误;
    C、可以通过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判断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故C正确;
    D、氯化铵和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是吸热反应,常温能发生,故D错误。

    25.用铜片、银片、溶液、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的U形管)构成一个原电池(如图)。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

    ②正极反应为

    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

    ④将铜片浸入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②③

     

    C

    由于活动性:Cu>Ag,则Cu作负极,电解质溶液为溶液;Ag作正极,电解质溶液为溶液,盐桥形成闭合回路;

    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银电极流向铜电极,错误;

    ②正极为溶液中Ag+得到电子被还原变为Ag,电极反应式为,正确;

    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因为不能形成闭合回路,所以原电池不能继续工作,错误;

    ④将铜片浸入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正确。故选C。

    26.有关电化学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A、,可以放出大量的热,故可把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把其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某原电池反应为,装置中一定是银作正极

    C、因为铁的活泼性强于铜,所以将铁、铜用导线连接后放入浓硝酸中,若能组成原电池,必是铁作负极、铜作正极

    D、理论上说,任何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

     

    D

    所给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虽然为放热反应,但不能将该反应设计成原电池,A项错误;

    根据所给反应,负极材料应该是Cu,但正极材料可以用Ag,也可以用碳棒等惰性电极,B项错误;

    当铁和铜作为电极放入浓硝酸中时,铁因钝化瞬间停止反应,而铜可持续被浓硝酸溶解,所以铜是负极,C项错误;

    理论上说,任何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都可设计成原电池,故D正确。

    27.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电极的材料是

    B、电解质溶液溶液

    C、电子从电极经导线流向电极

    D、电极为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为

     

    B

    根据总反应式可知铜失去电子,溶液中的银离子得到电子,铜是负极,银是正极,则电极的材料是,故A项正确;

    溶液中的银离子得到电子,电解质溶液是硝酸银溶液,故B项错误;

    负极失去电子,则电子从电极经导线流向电极,故C项正确;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电极为电池的正极,电极反应为,故D项正确。

    28.下列装置可以构成原电池的是(    

    A、

    B、

    C、

    D、

     

    C

    构成原电池的条件是: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A项错误;

    蔗糖溶液不能作为电解质溶液,B错误;

    没有构成闭合回路,D错误。

    故C正确。

    29.根据反应:,设计如图所示原电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X可以是银或石墨

    B、Y是硫酸铜溶液

    C、电子从铜电极经外电路流向X电极

    D、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B

    A、铜为负极,电极X的材料是或石墨,为原电池的正极,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B、Y为硝酸银溶液,被还原,为正极反应,故B错误;

    C、原电池工作时,电子从负极(铜)经外电路流向X电极(银或石墨),所以C选项是正确的;

    D、X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银,反应式为,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30.某兴趣小组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原电池原理的探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和b不连接时,锌片上有气体生成,该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

    B、a和b用导线连接时铜片为正极,发生的反应式为:

    C、a和b用导线连接时,电子由Zn经导线流向Cu,再经稀硫酸流回Zn

    D、无论a和b是否连接,稀硫酸均参与反应

     

    C

    A、a和b不连接时,没有形成闭合回路,不能构成原电池,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A正确;

    B、导线连接后,构成原电池,锌比铜活泼,锌作负极,铜片为正极,发生的反应式为:,B正确;

    C、a和b用导线连接时,构成原电池,电子由Zn经导线流向Cu,电子不会通过溶液传递,C错误;

    D、根据以上分析,无论a和b是否连接,稀硫酸均参与反应,D正确。

    二、推断题

    31.A、B、C、D、E是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已知:

    元素种类

    性质

    A

    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两性氢氧化物

    C

    热稳定性:

    D

    质子数是A与B之和的

    E

    原子序数最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

    请回答下列问题:

    31.(1)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的结构示意图为                                        

    (2)五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从大到小的顺序为                                                                                (填离子符号)。

    (3)A与D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显强碱性,该水溶液不仅能溶解另外三种元素的单质,还能溶解一些化合物,请写出被溶解的离子方程式:                                                                                

    (1)第三周期第ⅠA族    

    (2)

    (3)

    (1)在短周期所有主族元素中A的原子半径最大,则A为Na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一种两性氢氧化物,则B为Al元素;D为O元素;热稳定性:,则C、D处于同一主族,且D的非金属性更强,故C为S元素;原子序数最大的短周期主族元素是Cl。

    Na位于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ⅠA族;,结构示意图为

    (2)五种元素的简单离子中,有3个电子层,有2个电子层,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而降低,故离子半径

    (3)氧化铝能被NaOH溶液溶解,离子方程式为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