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四年级上册1 观潮两课时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正确认读本课“盐、屹”生字,规范书写“潮”“据”等生字,重点理解“天下奇观、水天相接、横贯、浩浩荡荡、人声鼎沸、山崩地裂”等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仿照课文,按时间顺序写片段《雷雨》。
2.过程与方法
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式,从而掌握按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3.情感与价值
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的特点,激发他们的爱国感情。
【教学重点】
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情景,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式,掌握按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完成预习;搜集并整理好有关钱塘江大潮的资料,准备课堂上适时交流。
教师:1.查看学生预习作业,了解学情。
2.准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观 潮潮来前 笼罩薄雾 风平浪静潮来时远 声如闷雷 远处白线近白浪翻滚 山崩地裂漫天卷地 风号浪吼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观潮》这篇课文是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这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身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与文本融为一体,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奇特的景观,我让学生以“读”促思。朗读是理解内容的基础,也是检查理解的手段,更是以文悟道的途径。《观潮》从声、形两方面描绘赞美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形象鲜明,富有感染力。有感情地诵读既有助于理解课文,又能更好地受到感染。于是我先范读名句;学生自学时默读,在理解中自由读,理解后有感情地朗读,以期达到不同的教学效果。我还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四字词语,让学生读出内涵,从词语入手,把握句子以及文章的意思。
[不足之处] 1.从读的方面来说,学生读得多,却感悟得少,或者有感悟也无法用语言来表达。让学生通过朗读,然后说出句子的含义确实有难度,加之紧张的气氛,学生连看视频的时候都不敢发出声音,就别提回答问题了。
2.上完这节课,我体会到多媒体课件有时可以以它直观形象的画面较快地突破重难点,但有时运用过早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想象力。我们运用多媒体课件也应因“课”施教。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吗?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有波涛汹涌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
(板书“潮”。)
一个曾亲眼看见潮水涨落的人,把他的所见所闻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板书“观”。)范读课文,听读思考。
下面请你们听一听他的描绘。请你们在听的时候注意:他看到的是一次怎样的大潮?按照他描述的顺序,你在头脑中依次出现了哪几个画面?
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读后学生逐一回答问题。(板书:钱塘江大潮,天下奇观。)
“天下奇观”的“观”当什么讲?什么叫“天下奇观”?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
(1)出示“潮、浩、沸、渐”等生字的卡片,指名读,说说其共同点。(偏旁相同,都是形声字。)组词:观潮、浩浩荡荡、沸腾、渐渐……
(2)出示“犹、据、盼、堤”等生字卡片,指名读。组词:犹如、根据、盼望、大堤……
(3)出示“罩、余、崩、霎”等生字卡片,说说它们的特点:上下结构的形声字。组词:笼罩、余波、山崩地裂、霎时……
(4)出示“闷”等生字卡片:半包围结构。组词:闷雷。读音:mèn。
(5)你还有哪个字记不住?哪位同学愿意帮助他?
如“罩”字,口诀:“桌”子缺两腿,上边变“四”盖。
2.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三、理清叙述顺序
1.读课文后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课文按时间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按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顺序把钱塘潮的景象写得生动具体。
2.先按自然段阅读,弄清每个自然段的段意。再按“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划分段落层次。
3.请按作者观潮的过程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潮来前,作者观潮的时间、地点及观潮人的心情。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潮来时,作者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潮过后江面上的情景。
全文也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写观潮的经过。
其中后一部分可划分为三层。
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潮来之前。
第二层(第3、4自然段):写潮来之时。
第三层(第5自然段):写潮过之后。
四、布置作业
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后面第2题。
2.抄写词语。
教学过程
教师批注
一、复习导入
1.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观潮》。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象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
2.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学生不懂的问题。
二、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潮来之前,作者介绍了什么样的景象?(板书:笼罩薄雾、风平浪静。)指导朗读。
2.潮来之时,给你什么样的感受?从哪儿感受到的?默读课文,并圈画批注。
3.小组合作学习。
(1)交流感受,品读佳句。
(2)作者又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潮来时的景象的?
(3)分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4.反馈交流,教师及时引导、点拨。抓住以下要点,结合生活经验,谈自己对课文中词句独特的感悟。注意品读结合:
(1)作者是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板书:远近。)
(2)远: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刚来时的景象:隆隆响声,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处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板书:声如闷雷、远处白线。)读读描写潮的句子。
(3)近:抓住潮的形、声写出了潮的气势之宏伟:白线很快移来,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看图片。)“白浪翻滚”“两丈多高的水墙”写出了潮水的浪头之高;气势越来越大:形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声如山崩地裂。(看图片。)(板书:白浪翻滚、山崩地裂。)(看录像片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潮的气势:先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练读,再进行赛读,最后安排齐读。(读整段时注意读出潮水形、声的变化,气势由小到大。)
(4)指导学生背诵: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5.课文中还从哪里能看出钱塘潮的气势雄伟壮观?读第5自然段,体会课文内容。抓住要点,师适时点拨:
“霎时”写时间短暂,潮头却已西去,潮水奔腾之快。余波涌来,也使江面风号浪吼。江水平静后,“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都可以看出潮来之猛,气势之大。指导学生朗读。(适时板书: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6.学完课文,你们知道为什么人们称钱塘潮为“天下奇观”了吗?学生谈自己的想法。
三、总结全文
1.我们学完了课文,对钱塘潮有了较深入的了解,深深地被它的壮丽景象所吸引。如果你是小导游,你如何向不了解钱塘潮的游客介绍钱塘潮呢?
2.(放录像。)编导游词,然后向同学们介绍。(可以加上自己收集的材料内容。)
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小结。
四、拓展、探究
仿写《雷雨》。
出示多媒体“雷电交加”的景象。
出示要求:运用恰当的语句写出雷雨的气势。
五、作业
1.想象雷雨前、雷雨后的景象,把短文写完整。
2.收集世界奇特景观的资料。
小学语文1 观潮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1 观潮教案,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读课文,做一做,读一读,认一认,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迁移升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年级上册1 观潮表格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四年级上册1 观潮表格教案设计,共2页。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 观潮表格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 观潮表格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四自然段,精读课文,深入理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