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作:我的心爱之物 教案设计 教案 37 次下载
- 5.《搭石》教案设计 教案 43 次下载
- 7.《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教案设计 教案 35 次下载
- 8.《冀中的地道战》教案设计 教案 37 次下载
- 作文:“漫画老师” 教案设计 教案 40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6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设计
展开一、教学目标:
1.认识“璧、臣”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划、削”的读音,会写“召、臣”等12个生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5个词语。
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二、教学重点:
能够连词成句地快速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讲述三个故事。
三、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资料。
2.制作含有重点句段的PPT。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司马迁及《史记》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述故事大意,巧妙设置情境
1.导入:同学们,《将相和》这篇课文共由三个故事组成,你们还记得吗?我们已经学完了“完璧归赵”这个故事,谁来给大家讲一讲?
2.过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将相和》。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回顾所学故事。让学生练习讲故事,一是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走进“渑池会面”,体会“机智过人”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10~14自然段,弄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2)全班汇报。(秦王约赵王在渑池会面是起因;席间秦王百般刁难赵王,蔺相如挺身而出,保护赵王是事情的经过;秦王也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走赵王是结果。)
2.抓住重点,剖析故事。
(1)出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①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
②全班交流。(蔺相如看到秦王用让赵王为他鼓瑟的方法来侮辱赵王,特别气愤,所以逼秦王为赵王击缶;秦王击缶后,不敢拿赵王怎样,是因为秦王知道大将军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
(2)阅读思考:大将军廉颇在渑池会面时起到了什么作用?初步概括廉颇的人物形象。
要结合与廉颇有关的历史事件下结论。
①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②全班小结。(秦王知道廉颇已经在边境上作好了准备,就不敢拿赵王怎么样,说明廉颇英勇善战,就连秦王也畏惧他几分。)
3.同桌之间练习讲一讲“渑池会面”的故事。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渑池会面”的故事内容,明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走进“负荆请罪”,感受“知错能改”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15~17自然段,画出重点语句,记录自己的感触。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5~17自然段。
(2)请学生画出描写人物神态、语言的句子。
(3)学生朗读自己画的句子,其他同学给予评价。
(4)教师相机整理小结。
2.抓住重点语句,理解故事内容。
(1)“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
①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
②想一想:廉颇的话说明了什么?(蔺相如因为在“渑池会面”时又立了功,所以赵王封他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还高,廉颇自然心里会不服气。)
(2)“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①从蔺相如的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蔺相如的什么品质?
②听了蔺相如的话,你有什么感触?
(3)精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第17自然段。
②“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廉颇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勇于承认错误、知错就改。)
3.小组内练习讲一讲“负荆请罪”的故事。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这一部分,为后面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然后抓住廉颇和蔺相如的话来仔细剖析两个人的心理,再概括两个人的特点。这样的设计,一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二是为了引导学生学会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的方法。
四、剖析“将相分和”,领悟“爱国情怀”
1.学生思考:
(1)蔺相如的职位一升再升,原因是什么?(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面”两件事上立下汗马功劳。)
(2)廉颇心有怨气,原因是什么?(蔺相如的职位一升再升,位于自己之上。)
(3)将相又和好,原因是什么?(蔺相如和廉颇都能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
(4)分别概括蔺相如和廉颇的人物形象。(蔺相如是一个机智勇敢、不畏强暴、胸怀宽广、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廉颇是一个英勇善战、光明磊落、知错就改、顾全大局、爱国的人。)
(5)分析蔺相如和廉颇在思想上的共同特征。(以国家利益为重,爱国。)
(6)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感想。 说出在学习、生活中向将相学习,以班级利益为重更好。
2.小结: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他们高尚的爱国情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3.组织讨论: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完璧归赵和渑池会面是因,负荆请罪是果。)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所设的一系列问题都是为了帮助学生突破本节课教学的难点——理清三个故事之间的因果。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领悟文章的主旨。
五、拓展延伸,布置课后作业
《廉颇蔺相如列传》只是《史记》中的一篇,像这样的好故事,《史记》中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后读一读!
设计意图:此环节重在激发学生阅读历史名著的兴趣。阅读经典可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还可以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将相和》是根据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编的,大家耳熟能详。课文由三个小故事组成,篇幅较长。怎样才能做到“长文短教”,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呢?教师首先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合理取舍。“取”,为落实教学目标服务的重点词句段;“舍”,学生自学能读懂的课文内容、情节部分。再根据学段要求和课文由三个小故事组成的特点,准确选择每个故事中的重点句段进行语言训练,再用教师的小结语言进行串联提升,点明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这样教学既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又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与此同时,教师又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演一演”这种学习方式来感受人物形象。让同学们在小组内先练习分角色演一演,然后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演,学生在表演故事的过程中,不但深刻地理解了人物形象,而且有一种独特的心灵体验。这种体验会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阅读名著的兴趣,提升他们学习语文的能力。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6 将相和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6 将相和教案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读题质疑,激发兴趣,词析句,感悟体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将相和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6 将相和教案,共3页。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6 将相和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6 将相和教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