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届 二轮复习 微专题突破 专题过关检测(十) 整体性与差异性 (通用) 作业Word版含解析

    2020届 二轮复习 微专题突破  专题过关检测(十) 整体性与差异性  (通用)  作业Word版含解析第1页
    2020届 二轮复习 微专题突破  专题过关检测(十) 整体性与差异性  (通用)  作业Word版含解析第2页
    2020届 二轮复习 微专题突破  专题过关检测(十) 整体性与差异性  (通用)  作业Word版含解析第3页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届 二轮复习 微专题突破 专题过关检测(十) 整体性与差异性 (通用) 作业Word版含解析

    展开

    专题过关检测(十)  整体性与差异性一、选择题(2019·汕头二模)我国毛乌素沙漠东南缘的萨拉乌苏河流域,地处黄土高原与毛乌素沙漠的过渡带,蕴藏着丰富的晚第四纪气候环境演变的地质信息。下图为距今2.34万年~1万年期间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地层剖面示意图,其中黑垆土是发育于黄土母质上的一种土壤。读图,完成13题。1.根据材料推测距今1.9万年时期萨拉乌苏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可能是(  )A.气候湿热,出现雨林   B气候干热,沙漠扩张C.气候暖湿,湿地增加  D气候干冷,出现针叶林2.沉积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的沉积物厚度。根据材料分析,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平均沉积速率最大的时期为(  )A.距今2.34万年~1.93万年B.距今1.93万年~1.9万年C.距今1.9万年~1.45万年D.距今1.45万年~1.0万年3.地层剖面示意图中甲时期的大气环流特点是(  )A.西北季风影响增强  B东南季风影响增强C.东南信风影响增强  D河陆风影响增强解析:1.C 2.B 3.B 第1题,读图可知,距今1.9万年时期萨拉乌苏河流域的地层为湖沼相,因此当时的自然环境可能是气候暖湿,湿地增加。第2题,根据四个选项给出的时间段,结合图中剖面深度、地质年龄等数据,观察比较分析可知,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平均沉积速率最大的时期为距今1.93万年~1.9万年。第3题,读图可知,甲地层为河流相,说明该流域在甲时期河流发育相对较好。可推测,影响我国的东南季风在甲时期比较强盛,降水量大,河流流量大,河流相明显。(2020届高三·湖北七校联考)薄荷岛位于菲律宾中部,森林茂密。但岛上多座高度在40120 m的石灰岩小山上却只长草不长树,形似草堆,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因此它们被当地人称为巧克力山(景观如图2)。读该岛月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46题。4.巧克力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可能是(  )A.森林破坏,石漠化严重B.土层浅薄,树木难以生长C.地势较高,热量条件差D.山坡陡峻,水源难以保持5.能观赏到该岛地面褐色巧克力景观,旅游时间最好选在(  )A45 B67C910 D12月~次年16.小山上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的原因是(  )A.热带雨林气候,气温高B.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未到C.热带草原气候,旱季降水少D.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少雨解析:4.B 5.A 6.B 第4题,根据材料,巧克力山是石灰岩小山,石灰岩易被水溶蚀,水土流失多。该地小山只长草不长树的原因可能是土层浅薄,树木难以生长。该地小山上没有森林,A错。是高度在40120 m的石灰岩小山,地势较低,位于热带,热量充足,C错。图中可以看到山坡起伏和缓,D错。故选B。第5题,每年热季,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犹如一排排巧克力摆放在大地上。结合图中气温、降水资料,热季在雨季来临前,能观赏到该岛地面褐色巧克力景观,旅游时间最好选在45月,A对。69月是雨季,B错。 10月雨季结束,12月~次年1月是旱季,CD错。故选A。第6题,根据气温、降水资料图,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小山上草堆干枯,转为褐色的原因是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未到,B对。(2019·河北唐山二模)下图是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模拟的黄河源区多年冻土的退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7.与图中显示信息相符的推断是(  )A.多年冻土厚度加大  B多年冻土上限抬升C.多年冻土面积缩小  D多年冻土下限下降8.多年冻土的变化趋势持续将导致黄河源区占主导地位的高寒草甸(  )A.土壤肥力提高  B草地干化加重C.水源更加充足  D物种变得丰富解析:7.C 8.B 第7题,图中显示多年冻土上限下降,多年冻土下限上升,所以多年冻土厚度变小,所以ABD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推断与全球变暖有关,继而可推测,多年冻土面积可能会缩小。故C正确。第8题,多年冻土的变化趋势持续,即全球不断变暖,土壤微生物活动将更加活跃,有机质被更多的分解,土壤肥力会下降;随着全球变暖,蒸发更加旺盛,土地中水分含量会更小,草地干化会加重;全球持续变暖,长期来看冰川萎缩,最终将导致冰川融化量减少,水源减少;随着气温的改变,其他自然因素也会随之改变,原来的生态环境也会变化,有些物种可能难以适应新的变化而迁徙或者灭绝,所以物种可能会减少。旅游景区在游客步行上山游览路径两侧的不同距离,生物多样性往往发生变化(1所示)。图2为某山地草甸(2 1002 358 m)物种丰富度(植物种类的数量)、物种均匀度(不同种类植物的数量差异)随路径距离的变化情况示意图。其中物种均匀度与优势物种关系密切。读图,完成911题。9.推测影响该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高度  B地势起伏C.坡面朝向  D人类活动10.据图2判断优势物种最不明显的地区位于游览路径两侧(  )A12 m B8 mC4 m D0 m11.该山地草甸物种均匀度呈现单峰规律。对该分布规律成因解释合理的是(  )A12 m处人类干扰小,少数植物通过竞争获得优势B8 m处人类干扰较小,植物种类较多C4 m处人类干扰较大,少数生命力较强植物优势较大D0 m处人类干扰最大,植物生存的自然环境恶劣解析:9.D 10.C 11.A 第9题,据材料可知,在游客步行上山的游览路径两侧,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说明影响该山地草甸物种丰富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故选D。第10题,据材料可知,物种均匀度与优势物种关系密切。物种均匀度越高的地区优势物种越不明显。据图2可知,4 m处物种均匀度最高,因此优势物种最不明显。故选C。第11题,人类干扰越大,物种越均匀。据图2可知,4 m处物种均匀度高,说明人类干扰最大,12 m处人类干扰较小,少数植物通过竞争获得优势,均匀度最低。故选A二、非选择题12(2019·河南适应性考试)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格达半岛位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地表冻土广布,此处设立了西伯利亚纬度最高的自然保护区,驯鹿在广阔的苔原上栖息繁衍。随着气候变化,格达半岛及周边区域出现大量天坑,据调查其为地下甲烷在高压状态下爆炸形成的坑洞。甲烷是有机质在隔氧环境下分解而成,其对地表辐射的吸收能力是二氧化碳的二十余倍。下图为格达半岛位置示意图。(1)简述格达半岛土层中多甲烷的原因。(2)气候专家认为甲烷坑洞的出现将会加速全球变暖进程,请解释原因。(3)说明甲烷坑洞对驯鹿生存的影响。解析(1)题,读图可知格达半岛处在极圈以内,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有机质分解速度较慢,为甲烷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结合图文材料可知,该区域冻土广布,众多的冻土层可很好地将氧气隔绝开来,从而为甲烷的形成提供了物理条件;由材料可知格达半岛冻土广布,冻土广布的环境下地面密闭性较好,甲烷不易泄露易积累。第(2)题,该区域冻土广布,在当今已经全球变暖的环境下,冻土会大量融化,那么地下的甲烷将会泄露出去,进入大气中,甲烷会吸收大量的太阳辐射从而加剧全球气候变暖。第(3)题,由图文材料可知大量的天坑的存在,破坏了完整的地表形态,破坏了驯鹿的活动场所,从而使其栖息地面积减小;大量天坑的出现驯鹿在觅食时容易失足跌入天坑内,从而威胁驯鹿的生命安全;天坑内释放的甲烷使该区域局部地区气温升高,使喜寒的驯鹿难以适应。答案(1)格达半岛气温较低,土壤有机质积累较多;地表多冻土,隔绝氧气,土壤有机质在缺氧条件下分解形成甲烷;甲烷在冻土封闭环境下进行积累。(2)全球变暖导致冻土消融,大量甲烷从土层进入大气层;甲烷对地表辐射的吸收能力强,增强温室效应,使得冻土消融加快,更多甲烷进入大气。(3)甲烷坑洞导致驯鹿栖息地面积减小,趋于破碎化;坑洞对驯鹿的迁徙觅食造成安全隐患;坑洞释放的甲烷导致气温升高,驯鹿喜寒难以适应。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肥力是指土壤能同时并不断地供应和调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中国东北黑土地是发育于冲积洪积物、砂质风积物等成土母质,有黑色腐殖质表土层的土壤,这类土壤颗粒较细、性状好、肥力高,是适宜农耕的优质土地。中国的黑土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行政区域涉及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内蒙古东部的部分地区。但自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以来,东北黑土区逐渐由林草自然生态系统演变为人工农田生态系统。长期的高强度利用,加之土壤侵蚀,东北黑土区由生态功能区逐渐变成了生态脆弱区,严重影响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下图是东北黑土地开垦后有机质变化图。(1)简析东北黑土地腐殖质表土层形成的气候条件。(2)推断黑土颗粒较细、均匀一致的原因。(3)分析黑土开垦后土壤有机质的变化过程及原因。(4)下列黑土保护措施中,请选择一例说明其提高土壤肥力的原理。大豆玉米轮作;秸秆免耕覆盖还田。解析(1)题,分析土壤腐殖质层形成的气候条件需要从有机质的积累和消耗两个角度考虑。夏季雨热同期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冬季寒冷干燥不利于有机质的消耗。第(2)题,可以从成土母质的特点决定土壤的性状进行分析。第(3)题,可以从有机质的分解和消耗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第(4)题,应从土壤肥力的概念入手,结合具体的措施从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透气透水能力等方面分析。答案(1)东北黑土地地处中纬度,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温暖湿润,生长季雨热同期,形成了茂密的草原和森林植被,秋冬落叶,枯枝落叶在土壤积聚;冬季漫长,气候寒冷,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土壤中有机物质积累大于分解,进而形成了腐殖质表土层。(2)黑土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地形平坦,地表多流水或风力沉积物;成土母质的颗粒大小决定土壤的性状,以流水或风力沉积物为主的成土母质颗粒较细且均匀。(3)黑土开垦初期,土壤有机质快速下降;黑土开垦后期,土壤有机质下降速度减慢,趋于稳定。黑土地开垦初期农田作物代替了自然植被,作物被收获后进入土壤中的有机质减少,有机质消耗速度快于积累速度,有机质快速下降;黑土开垦后期,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低,有机质的消耗速度相应下降,再加上人类施用肥料,使积累和消耗趋于平衡,土壤有机质含量保持稳定。(4)选择:玉米、大豆轮作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提高作物产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大豆根部可以固氮,轮作玉米可以使土壤营养物质富集更加全面,维持土壤养分平衡;可显著改善土壤的结构,提高土壤通水透气的能力。选择:秸秆免耕覆盖还田是将产自土壤的有机物还田,使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也可改善土壤物理结构,使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向良性转化;还可保护土壤免受风蚀和水蚀,减少黑土流失。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