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 通用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二)地球上的大气 作业 Word版含答案
展开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二):地球上的大气
1、左下图是“风向标示意图”,右下图是“某地近地面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此时M地盛行( )
A.东北风 B.东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2.此时,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的地点是( )
A.M地 B.N地 C.P地 D.Q地
2、地球上中纬度地区大陆西岸盛行西风环流。下图为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风速分布图。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中纬度地区西风( )
A.风速北半球比南半球大
B.风速差异北半球比南半球小
C.最大风速冬夏变率北半球比南半球小
D.纬度范围北半球比南半球广
2.造成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强弱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半球海面狭窄,地转偏向力强
B.南半球海面宽广,海面温度偏高
C.北半球海面狭窄,季节性高低气压系统缺少
D.南半球海面宽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3、下表为“韩国不同季节气象资料统计表”,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表中信息判断,① ② ③可能分别是( )
A.干热风 台风 梅雨
B.沙尘 梅雨 酷暑
C.干旱 台风 伏旱
D.沙尘 干旱 台风
2.与表中② 的成因相关的是( )
A.副热带高压 B.东北信风
C.空气旋转辐合上升 D.冷暖气团交汇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气候变化引起冰川上积累量和消融量的变更,导致冰川物质平衡盈亏、冰面高度和运动速度等变化,最终导致冰川面积增减和末端位置进退。冰川平衡线高度是冰川上年物质积累与年物质损耗相等位里处的海拔。下图为天山乌鲁木齐河涯1号冰川变化图。
1.1964—1965年到1980—1981年,冰川平衡线( )
A.高度上升
B.延伸方向与等高线延伸方向一致
C.高度下降
D.变化方向与等高线数值增加方向相反
2.影响冰川平衡线高度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 B.降水 C.海拔 D.地表形态
5、甲地(位置见下图)气温年较差较小,5-8月降水稀少。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气温年较差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拔较高 B.纬度较低 C.距海较远 D.植被较好
2.甲地5~8月降水稀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 B.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
C.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 D.受高纬干冷气流影响
6、 下图为北美洲沿45°N局部地区的地形剖面及1月气温、7月气温、年降水量随地势起伏变化的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按照1月气温曲线、7月气温曲线、年降水量曲线的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2.该山地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海拔大约为( )
A.3000米
B.4000米
C.5000米
D.6000米
3.关于图中甲、乙两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西坡,迎风坡
B.乙为西坡,背风坡
C.甲为东坡,背风坡
D.乙为东坡,迎风坡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在一带一路沿线的非洲国家中,马拉推共有独特的自然紊观,该国气候受某气压带和某风带交替控制。甲图为马拉维的地理位置示意图.乙图为该国A地降水资料图。
1.据材料信息.指出A地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征。
2.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规律.分析A地12月份降水较多的原因。
3.根据A、B两地的地理位置差异,推测B地相较于A地的年降水量差异与雨季长短差异,并分析原因。
4.近年来,我国对该国援助力度加大,有许多中国工人来到该国务工,针对该国自然环境特征,说明我国工人应注意的问题。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自古以来,雅安便有“雨城”、“华西雨屏”之称。图1示意四川盆地西部地区年降水量,图2示意雅安月降水量和月降水日数分布。
1.描述该地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雅安有“雨城”之称的原因。
3.说明雅安降水季节变化对秋季农作物的不利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1.C; 2.B
解析:1.读图,根据风向标,右图为低压中心,且位于北半球。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向右偏,此时M地盛行西南风,故选C。
2.此时,图中N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最有可能出现阴雨天气,B正确;M地、Q地距低压中心较远,可能性小,A、D错误;P地不一定是低压中心,降水可能性小,C错误。故选B。
2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D
解析:1.图中所示为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夏季和冬季的风速分布图,图中中纬度地区西风带范围为纵坐标所示的30°~60°,两图在此范围对应的风速数值显示南半球比北半球大,A项错误;左图的夏季风速和右图的冬季风速显示出虚线代表的北半球风速差异较小,南半球较大,B项正确;两图中北半球的最大风速夏季对应横坐标数值为2 m/s,冬季为4 m/s,而南半球的最大风速均为8 m/s,则变率比北半球小,C项错误;左图中西风带纬度范围北半球夏季为38°~65°,范围为27°,南半球夏季为35°~65°,范围为30°,则南半球较广,右图中西风带纬度范围北半球冬季为34°~68°,范围为34°,南半球冬季为28°~70°,范围为42°,则南半球较广,D项错误。
2.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不影响风速,A项不符合题意;南半球海面宽广,水面热力性质均一,且该区域受寒流影响,海水温度偏低,B项不符合题意;北半球海面在夏冬季节有明显的高低压系统,如在太平洋中夏季为夏威夷高气压中心,冬季为阿留申低气压中心,季节性的高低气压系统并不缺少,C项不符合题意;由图可知,南半球西风强度大于北半球,造成南北半球中纬度西风强弱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南半球西风带分布的海面较广,摩擦力较小,风力较大,由于气压带在冬夏季节未被切断,基本上呈现带状分布,横贯整个中纬度,风力更强,D项符合题意。
3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D
解析:1.根据表格特点,最下面一格为干湿度状况,①是春季的天气特点,因此是沙尘,A、C错误;②为6、7月,此时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形成梅雨季节,②③下面已经有大风,因此③是气温的状况, ③应为酷暑。故选B。
2.由上题推断,②为梅雨时节,此天气系统是准静止锋,形成此天气系统的原因是冷暖气团交汇。故选D。
4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A
解析:1.图示1964—1965年冰川平衡线在3 900、4 000 m附近, 1980—1981年冰川平衡线大于4 000 m,1964—1965年到1980—1981年,冰川平衡线高度升高。故选A。
2.冰川平衡线是冰川上年物质积累与年物质损耗相等位置处的海拔;当温度大于0℃时,冰川会融化,影响冰川的积累量和消融量的主要因素是气温。故选A。
5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B
解析:1.图中甲地位于河谷,与周围地区相比海拔较低,A错误;距海远会使气温年较差增大,C错误;植被覆盖率对气温日较差影响较大,对气温年较差影响较小,D错误;甲地纬度较低,冬季气温不会比夏季低很多,气温年较差较小,B正确。
2.5~8月份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甲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B正确。
6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A; 3.A
解析:1.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北半球1月为冬季气温低,7月为夏季气温较高,故三条曲线很易分辨出。
2.在①曲线找到降水量最大点,向横坐标作垂线与地形剖面有一交点,读出该交点的海拔高度为3000米左右。
3.该纬度处于西风带,甲坡降水多,故为迎风坡。
7答案及解析:
答案:1.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2.12月,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当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或对流旺盛),降水较多。
3.差异:B地年降水量较大,雨季较长。原因:B地纬度较低(或离赤道更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较长,雨季较长;B地位于湖泊西侧,水汽较丰富,水汽受地形抬升,降水较多。
4.该国纬度低,全年髙温,应注意防中暑;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应注意防晒;雨季湿热,应注意防蚊虫叮咬;应注意防野生动物侵袭;应注意防疫病等。
解析:1.读图可知,A地位于热带,全年高溫,干湿季分明,是热带草原气候。
2.图示A地位于南半球,12月大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当地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或对流旺盛),降水较多。
3.图示B地纬度较低(或离赤道较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较长,雨季较长;B地位于湖泊西侧,水汽较丰富,水汽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
4.该国纬度低,全年高温,应防止中暑;正午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注意防晒伤;雨季湿热,防蚊虫叮咬(或症疾);防野生动物侵袭等。
8答案及解析:
答案:1.总体从东南向西北先增后减;雅安降水最多,向四周递减。
2.西侧是青藏高原,东侧是四川盆地,常受高原下沉气流和盆地暖湿气流影响;喇叭形的地形构成,造成暖湿气流只能进不能出;夏季受偏南暖湿气流影响大。
3.降水多,易发生洪涝灾害,不利于农作物收获,造成减产甚至绝产;降水日数多,湿度大,气温偏低,光热不足,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解析:1.等值线分布特点的描述,可从总体递变规律、极值分布等角度回答。
2.陆地局部降水多于周边,除了宏观的大气环流因素外,还与影响局地小气候的地形、大气运动等因素有关。
3.首先明确关键词是“秋季”“不利”;然后从图中可看出,秋季降水日数最多,降水量较大;降水多易导致涝灾,降水日数多则影响光照和气温,从而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与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