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0届 通用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四)地表形态的塑造 作业 Word版含答案

    2020届  通用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四)地表形态的塑造   作业 Word版含答案第1页
    2020届  通用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四)地表形态的塑造   作业 Word版含答案第2页
    2020届  通用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四)地表形态的塑造   作业 Word版含答案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届 通用版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四)地表形态的塑造 作业 Word版含答案

    展开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强化(四):地表形态的塑造1、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地处内蒙古高原、大兴安岭山脉、燕山山脉三大地貌结合部,在公园北部海拔约1700m的绵延的山脊上分布着第四纪冰川遗迹、世界罕见的花岗岩石林地貌——阿斯哈图石林。读图,回答1-2题。

    1.阿斯哈图石林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是(   )
    A.岩浆侵入-地壳隆起-冰川侵蚀-风化侵蚀
    B.地壳隆起-岩浆侵入-风化侵蚀-冰川侵蚀
    C.岩浆侵入-地壳隆起-冰川侵蚀-风化侵蚀
    D.地壳隆起-冰川侵蚀-岩浆侵入-风化侵蚀
    2.阿斯哈图石林大多具有一面凹一面凸的特点,图中石林凹面朝向的方向最可能是(   )
    A.东南  B.西北  C.西南  D.东北2、下图为华北某地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1.图中(   )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2.图示地区(   )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最伟大奇观之一。1.2016,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发。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是(   )
    A.南美大陆西部圣何塞火山
    B.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
    C.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
    D.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
    2.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   )
    A.黑色玄武岩  B.灰色石灰岩
    C.褐色沉积砂岩 D.肉红色花岗岩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称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都江堰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1.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如图a中适宜修建引水工程的地点是(   )
    A.  B.  C.  D.
    2.河水侵蚀河岸易引起崩岸决口。遇弯裁角是都江堰水利工程治理岷江水患的成功经验。如图b中需裁去的是(   )
    A.甲角  B.乙角  C.丙角  D.丁角5、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有几次地壳运动。下图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其中等高距为20m。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①②③④⑤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利用样本分析得知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的地质地貌为(    )
    A.向斜山 B.背斜山 C.向斜谷  D.背斜谷
    2.图中①②③④所在阶地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
    A. B. C.  D.6、下图为某一出露地表的岩石,A—F为沉积岩,G为花岗岩,f为断层。B岩层中有三叶虫(距今5.6亿年2.4亿年)化石,E岩层中有恐龙(距今2.3亿年6500万年)化石,F层中有火山灰层T,T层中矿物的形成距今约300万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岩层的走向为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断层的走向为断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则图中岩层A—E和断层f的走向分别为(      )
    A.都为东北一西南走向 B.都为西北一东南走向
    C.西北一东南走向东北一西南走向 D.东北一西南走向西北一东南走向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花岗岩G侵入在火山灰层T形成之后 B.断层f发生在花岗岩G侵入之前
    C.a处岩石年龄最老,b处岩石年龄最新 D.花岗岩G的地质年龄可能为1400万年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洲(又称江心洲)它是由河流中泥沙沉积而成,河水流速受河流形态影响明显。下图为长江下游南京至镇江段江心洲的分布。ABC是科研人员为研究泥沙沉积状况而钻孔的采样点。1.分析图示长江河段形成众多江心洲的原因.
    2.阐释河流中泥沙沉积物粒径大小与流速的关系,并说明形成采样点ABC三处沉积物颗粒差异的原因。
    3.长江下游许多沿江城市附近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江心洲,有人提出要大规模开发,有人则反对。请说明态度,并阐明理由。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柴达木盆地原为古海洋的一部分。位于柴达木盆地东缘低洼地带的茶卡盐湖,面积105km2。天然结晶的湖盐储量丰富,形成深厚坚硬的盐壳,盐壳以上平均水深约为0.2m。历史上湖区运输湖盐主要采用铁路运输(如图),1989年开通运盐航道后,水运取代了铁路运输。近十年来,茶卡盐湖的旅游业和和走遍地区的畜牧业发展迅速。 1.推断茶卡盐湖湖盐的形成过程。
    2.盐湖边缘的湖盐杂质含量较高,给湖盐加工带来一定的困难。请分析湖盐中杂质的主要来源。
    3.分析茶卡盐湖中盐壳对修建运盐铁路的影响。
    4.1989年以后铁路不再运盐,当时有人提出拆除湖区铁路,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1.A; 2.B
    解析:1.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桨岩,因此先有岩浆侵入;侵入地下的岩层出露于地表,要经过地壳隆起过程,材料中显示岩层上有冰川遗迹,因此有冰川侵蚀;冰川消融后岩层出露于地表受风化侵蚀,故选A
    2.由于迎风面所受到的风蚀强度远强于背风面,所以石林大多具有一面凹一面凸的特点,该地受西北风影响最大,因此凹面朝向西北,故选B 2答案及解析:答案:1.C; 2.D
    解析:1.从图中可知,甲地是花岗岩,形成不了喀斯特地貌,A 错误;乙地低平,位于冲积扇边缘,泥石流灾害少,B错误;图中距山麓越远土层越厚,丙村距山麓地带远,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C 正确;从图中看出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深,D错误。故选C
    2.图示地区西部有山地,地势西高东低,再看水渠流向可知北高南低,A错误;山前平原受外力沉积作用明显,B错误;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沉积泥沙的数量,C错误;渠水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D正确。故选D 3答案及解析:答案:1.A; 2.A
    解析:1.南美大陆西部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大西洋中脊的火山、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及东非大裂谷的火山都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故选A
    2.黑色玄武岩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石灰岩、砂岩都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岩。故选A 4答案及解析:答案:1.C; 2.B
    解析:1.读图两处位于河流上游地区,地势高,峡谷窄,农业用地少,不适宜修筑水利工程,AB错误;处位于河流下游,出山口位置,河水水量集中,河流两侧地形平坦,便于引水,C正确;处位于河流下游,河道宽阔,水位低,不利于引水自流,D错误。故选C
    2.根据河流凹岸、凸岸理论,凹岸侵蚀,凸岸沉积。读图可知, 乙角所在河岸为凸岸,是河流的沉积岸,容易造成泥沙淤积,阻挡河道,需裁去,B正确;甲角、丁角的凹岸、凸岸不明显,AD 错误;丙角是凹岸,是侵蚀岸,C错误。故选B 5答案及解析:答案:1.D; 2.C解析:1.图中为河流所在地.为河谷;且以为中心,两侧的岩层年龄越来越新.故为背斜构造,图示地区为背斜谷.D正确。
    2.阶地原来是河床.后来由于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新的河床在更低位置形成,使原来的河床变为阶地;则河流两岸阶地海拔越高,距离河流越远,形成时间越早,阶地形成年代最晚.C正确。 6答案及解析:答案:1.C; 2.D
    解析:1.本题考查岩层和断层走向判断。由材料信息可知, A—F为沉积岩,G为花岗岩,f为断层,岩层的走向为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因此图中岩层A—E走向为西北一东南走向,AD错误;断层的走向为断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因此图中断层f的走向为东北一西南走向,所以B错误,C正确。
    2.本题考查地质图的判读。图中A—F为沉积岩,年龄由老到新。花岗岩G侵入E岩层,并未侵入F岩层,所以花岗岩G侵入在F岩层形成之前,火山灰层T形成是在F岩层形成之后,所以花岗岩G侵入在火山灰层T形成之前,A错误;图中F岩层也发生了断裂,因而断层f发生在花岗岩G侵入之后,B错误;b处属于岩层D,岩层D比岩层EF,C错误;花岗岩G侵入E岩层,未侵入F岩层,F层中有火山灰层T,T层中矿物的形成距今约300万年,E岩层年龄在6500万年2.3亿年,花岗岩G的地质年龄在300万年6500万年,可能为1400万年,所以D正确。 7答案及解析:答案:1.该河段流经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河水流速缓慢,形成大量的泥沙沉积。该河段接近长江人海口,海水的顶托作用加强了泥沙的沉积,形成了众多江心洲的集中分布。
    2.河流流速与所携带泥沙颗粒大小成正相关。流速快的河段,河中沉积物的颗粒粗,流速慢的河段,河中沉积物的颗粒细。A点河道宽流速缓,受下游八卦洲阻挡流速更缓,因此沉积物颗粒细。C点受河道变宽和分流渠的影响流速缓慢,沉积物颗粒细。B点位于龙门口附近,受二股汇入水流的影响流速快,泥沙沉积颗粒物粗。
    3.赞成:开发成旅游区可为城市居民休闲娱乐提供了好的去处;开发成新城可减轻市区用地压力;开发可改善洲上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其生活质量。
    反对:开发会影响河流自然形态,导致河流水文状况的改变;江心洲是天然的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开发后会影响其生存环境;开发可能会加剧对长江的各类污染。
    解析:1.结合图示信息,从地形、河流流速及海水顶托等对泥沙沉积的影响分析图示长江河段形成众多江心洲的原因。
    2.结合河流流速与泥沙沉积的关系,结合图示三处采样点河流特征分析沉积物颗粒差异形成的原因。
    3.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表明观点,观点与论证统一即可。 8答案及解析:答案:1.茶卡盐湖原为古海洋,经地壳运动隆起抬升成高盐度的内陆湖;随后,气候变干,蒸发旺盛,周边径流汇入少,水量减少,湖水盐度不断上升,盐类物质结晶析出。
    2.深居内陆,大陆性强,盐湖周边多风化碎屑物;过度放牧,草地退化,多裸露的沙土;周边生产生活产生的废弃物。
    3.有利:盐壳表层积水浅,利于铺设铁轨;盐壳厚且坚硬,铁轨不易塌陷;不利:湖盐对铁路设备腐蚀性强,技术要求高。
    4.赞同。铁路的运盐功能已经丧失,铁路运输及废弃的铁路设备破坏湖区自然景观,污染环境。不赞同。拆除铁路,恢复原有环境的成本较高;铁路可作为客运专线方便游客进入湖区观赏,发展盐湖特色旅游。
    解析:1.本题考查内陆湖湖盐的形成过程。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原为古海洋,后经地壳抬升形成内陆湖,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水量减少,湖水盐度升高,最后盐类物质结晶析出。
    2.本题考查湖盐杂质的主要来源。杂质的主要来源有两方面, 一方面来自自然,一方面来自人为。自然方面主要是该地自然风化物,人为方面主要是放牧导致植被减少,产生沙土;还有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
    3.本题考查影响交通建设的因素。由图示信息可知,运盐铁路主要铺设在盐壳之上,盐壳表层积水浅,盐壳厚且坚硬,利于铺设铁轨,铁轨不易塌陷;但是由于该地盐度较高,对铁路设备腐蚀性强,因此对技术要求较高。
    4.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铁路的主要功能是运盐,1989年之后铁路不再运盐,而且铁路铺设在湖区会破坏湖区自然景观,污染环境,因此可以拆除;但是,拆除铁路、恢复原有环境需要投入较高的成本,故也可以将铁路作为客运专线方便游客进入湖区观赏,发展盐湖特色旅游。 

    英语朗读宝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