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化学】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6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展开
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6月月考试题
考试范围:必修二;考试时间:90分钟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时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2mL盐酸于试管中。下列对烧杯中的实验现象的描述及原因说明中正确的是( )
A. 烧杯中出现白色浑浊,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放出热量使烧杯中饱和石灰水温度升高,溶质析出
B. 烧杯中出现白色浑浊,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吸收热量使烧杯中饱和石灰水温度降低,溶质析出
C. 烧杯中没有任何现象,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与烧杯中饱和石灰水没有关系
D. 烧杯中没有任何现象,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既不放出热量,也不吸收热量
【答案】A
【解析】试管中Mg和盐酸反应放热,使烧杯中溶液的温度升高,由于Ca(OH)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烧杯中会有白色Ca(OH)2固体析出,对照各选项,答案选A。
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28gC2H4和C4H8混合气体中含有氢原子总数为4NA
B. 常温常压下,Cu-Zn原电池中,正极产生1.12LH2时,转移的电子数应小于0.1NA
C. 15g含有的电子数为9NA
D. 2.1gDTO中所含中子数为NA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C2H4和C4H8的最简式相同,C2H4和C4H8混合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则28gC2H4和C4H8混合气体中含有氢原子的质量为28g×1/7=4g,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4mol,氢原子总数为4NA,故A正确;B.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正极产生1.12LH2时,转移的电子数应小于0.1NA,故B正确;C.甲基的摩尔质量为15g/mol,每个甲基中含有9个电子,则15g甲基含有的电子数为9NA,故C正确;D.每个DTO分子中含有11个中子,其摩尔质量为21g/mol,则2.1gDTO中所含中子数为1.1NA,故D错误;答案为D。
3.有aW、bX、cY、dZ四种短周期元素(不含稀有气体元素),已知d﹣c=c﹣b=b﹣a=5,且W、X、Y的最外层电子数总和大于Z的最外层电子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W元素的单质常温下是气体
B. X是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之一
C. Y元素的单质能与冷水发生剧烈反应
D. Z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
【答案】C
【解析】有aW、bX、cY、dZ四种短周期元素,已知d-c=c-b=b-a=5,说明这四种元素原子序数a到d依次增大5;则Z为S或Cl;因为W、X、Y最外层电子数总和大于Z的最外层电子数,因此W为He、X为N、Y为Mg,Z为Cl。A. He常温下是气体,故A正确;B. N是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之一,故B正确;C.镁不能与冷水发生剧烈反应,故C错误;D. 氯化氢的水溶液为盐酸,呈酸性,故D正确;故选C。
4.下列指定微粒个数比不是2∶1的是 ( )
A. Be2+离子中的质子和电子 B. 13H原子中的中子和质子
C. NaHSO4晶体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D. Na2O2固体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答案】C
【解析】A.Be2+离子中的质子和电子分别为4、2,个数比为2︰1,故A正确;B.13H原子中的中子和质子分别为1、1,个数相同,故B错误;C. NaHSO4晶体中的阳离子为Na+,阴离子分别为HSO4-,个数比为1︰1,故C错误;D.Na2O2固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分别为O22-和Na+,个数比为1︰2,故D错误;故答案为C。
5.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Na2SiO3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B. 该实验的现象说明酸性HCl>H2CO3>H2SiO3
C. 该实验不能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C
D. 若去掉盛放NaHCO3饱和溶液的装置,依然能说明酸性HCl>H2CO3>H2SiO3
【答案】D
【解析】A、H2CO3的酸性比H2SiO3的强,所以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Na2SiO3溶液中出现H2SiO3白色沉淀,选项A正确;
B、锥形瓶中CaCO3与稀盐酸反应产生CO2,说明酸性HCl>H2CO3,将产生的气体通入NaHCO3饱和溶液可以除去CO2中的HCl,然后通入Na2SiO3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说明酸性H2CO3>H2SiO3,选项B正确;
C、因氯化氢不是氯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所以该实验不能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C,选项C正确;
D、若去掉盛放NaHCO3饱和溶液的装置,则CO2中混有的HCl也能与Na2SiO3反应生成H2SiO3沉淀,不能说明酸性H2CO3>H2SiO3,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6.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设计错误的是( )
A. 实验Ⅰ探究乙烯与Br2的加成反应
B. 实验Ⅱ探究苯分子是否含有碳碳双键
C. 实验Ⅲ探究乙醇的还原性
D. 实验Ⅳ制取少量乙酸乙酯
【答案】D
【解析】A.通入CH2=CH2,Br2的CCl4溶液褪色,可证明CH2=CH2与Br2发生了加成反应,故A正确;
B.酸性KMnO4溶液不褪色,说明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故B正确;
C.乙醇使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色的铜,说明乙醇有还原性,故C正确;
D.乙酸乙酯在饱和NaOH溶液中能发生水解,且为了防倒吸,导管不能插入溶液中,故D错误;
答案选D。
7.LED(Light Emitting Diode)即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固态半导体器件。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使LED灯发光的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化
B. 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C. 如果将稀硫酸换成柠檬汁,则导线中不会有电子流动
D. 如果将锌片换成铁片,则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锌比铜活泼,构成的原电池中,锌为负极,铜为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原电池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LED灯发光时,电能转化为光能,故A正确;
B.铜锌原电池中,Cu作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在正极上得电子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B正确;
C.柠檬汁显酸性也能作电解质溶液,所以将硫酸换成柠檬汁,仍然构成原电池,所以导线中有电子流动,故C错误;
D.金属性Cu比Zn、Fe弱,将锌片换成铁片,Cu仍作正极,所以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不变,仍然由Cu流向负极铁,故D正确;
答案选C。
8.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关于元素X、Y、Z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X的气态氢化物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发生反应生成盐②Y、Z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Y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④⑤
C. 只有③ D. 只有①④
【答案】A
【解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判断,X是氮元素,Y是硫元素,Z是溴元素,R是He。氨气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①正确。硫化氢溶液显弱酸性,盐酸是强酸,②正确。单质溴是液体和铁反应生成溴化铁,③正确。溴的原子序数是35,硫是16,所以④正确。溴属于第四周期,共有18种元素,⑤不正确。
答案选A。
9.化合物Bilirubin在一定波长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计算反应4〜8min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min时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 )
A. 2.5μmol/(L·min)和 2.0μmol B. 2.5μmol/(L·min)和 2.5μmol
C. 3.0μmol/(L·min)和 3.0μmol D. 5.0μmol/(L·min)和 3.0μmol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4~8 min期间,反应物浓度变化为(20-10)μmol/L=10μmol/L,所以4~8 min期间,反应速率为=2.5μmol/(L•min);由图可知,0~4 min期间,反应物浓度变化为(40-20)μmol/L=20μmol/L,4~8 min期间,反应物浓度变化为(20-10)μ mol/L=10μmol/L,可知,每隔4分钟,浓度变化量降为原来的一半,所以8~12min浓度变化为5μ mol/L,12~16min浓度变化为2.5μmol/L,所以16min时浓度为10μmol/L-5μmol/L-2.5μmol/L=2.5μmol/L,故答案为B。
10.过氧化氢(H2O2)溶液俗称双氧水,医疗上常用3%的双氧水进行伤口消毒。H2O2能与SO2反应生成H2SO4, H2O2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H2O2的结构式为H—O—O—H
B. H2O2为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C. 与SO2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 H2O2=2H++SO42-
D. H2O2与SO2反应过程中有共价键断裂,同时有共价键和离子键形成
【答案】D
【解析】A.由H2O2的分子结构可知,H2O2的结构式为H—O—O—H,故A正确;
B.H2O2是共价化合物,其中H-O键为极性共价键,O-O键为非极性共价键,故B正确;
C.H2O2与SO2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2O2=H2SO4,其中H2SO4为强酸,可以写成离子形式,故离子方程式为SO2+H2O2=2H++SO42-,故C正确;
D.H2O2、SO2和H2SO4均为共价化合物,即该反应过程中只有共价键的断裂与形成,故D错误。
故选D。
11.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条件不再改变时,表明反应:A(s)+2B(g) 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混合气体的压强 B.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C. 混合气体的密度 D.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C的同时消耗2n molB
【答案】C
【解析】
【分析】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
【详解】A项、反应物A(s)是固体,反应两边化学计量数相等,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相等,所以不能判断已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项、两边气体的化学计量数相等,总的物质的量始终不变,所以不能判断已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项、反应两边化学计量数相等,总的物质的量始终不变,A是固体,混合气体的质量会变大,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所以能已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项、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C的同时消耗2n molB,都是正反应速率,无法判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不能判断已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实验室中只用乙醇和乙酸混合加热就可以制取乙酸乙酯
C. 可以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
D. CH3CH(NH2)COOH和CH3CH2NO2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C
【解析】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A项错误;
乙醇、乙酸在浓H2SO4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B项错误;
用新制的悬浊液可检验葡萄糖中的醛基,C项正确;
与的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D项错误。
故选C。
13.我国古代文人常用诗词表达情意,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下列诗词文化中所蕴藏的化学知识表述正确的是( )
A.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说明有能量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C.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说明金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砂石中
【答案】C
【解析】A.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与分子的构成无关,故A错误;
B.物理变化中也可能存在能量变化,如水结成冰会放热,所以有能量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
C.豆萁燃烧过程中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C正确;
D.金是一种活泼性很弱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形式存在,故D错误。
1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B. 过氧化氢的电子式:
C. S2-的结构示意图:
D. CO2分子的球棍模型:
【答案】A
【解析】A.氯元素的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的质量数=17+20=37,该氯原子可以表示为:,选项A正确;
B.过氧化氢是共价化合物,两个氧原子之间共用一对电子,过氧化氢的电子式应为,选项B错误;
C.S2-的最外层为8个电子,但质子数为16,应为,选项C错误;
D.CO2为直线形分子,且碳原子半径比氧原子的大,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15.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②第IA族和第VIIA族原子化合时,一定生成离子键
③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
④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
⑤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
⑥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⑦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同时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A. ①②⑤ B. ④⑥⑦ C. ①③④ D. ②③⑤
【答案】B
【解析】①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是共价化合物,①项错误;
②第IA族和第VIIA族原子化合时,不一定生成离子键,也可能生成共价键,如第IA族的H原子与第VIIA族原子化合时生成共价键,②项错误;
③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大多数不是离子化合物,但也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如铵盐,③项错误;
④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④项正确;
⑤离子键本质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不只是引力,还有斥力等,⑤项错误;
⑥物质只要含有离子键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⑥项正确;
⑦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⑦项正确;
综上所述,④⑥⑦符合题意,B项正确,
答案选B。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
B. 异丙苯 中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
C. 分子式为C4H10O并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有机物有5 种(不含立体异构)
D. 某些蛋白质可溶于溶剂形成胶体,但遇乙醇发生变性
【答案】D
【解析】A. 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选项A错误;
B. 异丙苯( )中苯环为平面结构,与苯环直接相连的C在同一平面内,四面体C最多三原子共平面,故碳原子不可能都处于同一平面上,选项B错误;
C. 分子式为C4H10O并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有机物为醇,即为C4H9OH,丁基- C4H9有4 种,故符合条件的有机物有4种,选项C错误;
D. 蛋白质溶液是胶体,乙醇可使蛋白质变性,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7.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通入lmol X和2molY,发生如下反应:X(g) + 2Y(g)M(g) + 2N(g) △H=akJ/mol (a>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v正(M)=2v逆(N)时,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B. 到达平衡状态时,反应吸收akJ能量
C. 2s 末反应达到平衡时,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不会发生改变
D. 2s 末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消耗量是X的生成量的2倍
【答案】D
【解析】A. 2v正(M)= v逆(N)可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到达平衡状态,关系式错误,A项错误;
B. 在反应X(g) + 2Y(g)M(g) + 2N(g) △H=akJ/mol (a>0)中表示1mol X完全反应吸收热量为a kJ,而化学平衡状态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反应吸收的能量小于a kJ,B项错误;
C. 2s 末反应达到平衡时,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会加快,C项错误;
D. 2s 末反应达到平衡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相同时间内Y的消耗量是X的生成量的2倍,D项正确;
答案选D。
18.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OH一,其基本结构见下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电子通过外电路从a极流向b极
B. b电极为正极
C. a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H2-2e-=== 2 H+
D. 该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答案】C
【解析】A.根据总反应可知氢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则通入氢气的一极为负极,则a为负极,b为正极,电子通过外电路从负极流向正极,所以电子应该是通过外电路由a极流向b,故A正确;
B.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则b电极为正极,故B正确;
C.由题意可知,该燃料电池以C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OH-,则a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H2+2OH--2e-=2H2O,故C错误;
D.该装置为固体酸燃料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故D正确。
故选C。
19.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①酸性:H2SO4>H3PO4 ②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③非金属性:Cl>Br
④熔点:H2O>H2S ⑤碱性:NaOH>NH3·H2O ⑥稳定性:H2O>H2S
⑦酸性:HI>HCl ⑧还原性:I->Cl-
A. ①③⑥⑧ B. ③④⑤⑥
C. ②④⑤⑦⑧ D. ②④⑤⑦
【答案】D
【解析】①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S>P,则其酸性H2SO4>H3PO4,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不选;
②碳酸氢盐易分解,碳酸盐难分解,所以热稳定性:Na2CO3>NaHCO3,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选;
③Cl和Br是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至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非金属性:Cl>Br,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不选;
④水分子间含氢键,故熔点:H2O>H2S,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选;
⑤ NaOH在水中完全电离,而NH3·H2O部分电离,则碱性NaOH>NH3·H2O,因一水合氨不是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所以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选;
⑥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则稳定性:H2O>H2S,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不选;
⑦ 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时不能用氢化物的酸性强弱进行比较,可用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进行比较,则酸性:HI>HCl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选;
⑧ 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还原性:I->Cl-,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不选;
故选D。
20.下列对卤素的说法不符合递变规律的是( )
A. F2、Cl2、Br2、I2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B. 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
C. F-、Cl-、Br-、I-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D. 卤素单质按F2、Cl2、Br2、I2的顺序颜色变浅,密度增大
【答案】D
【解析】A.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其单质的氧化性减弱,符合递变规律,故A错误;
B.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符合递变规律,故B错误;
C.单质氧化性强,其离子的还原性弱,符合递变规律,故C错误;
D.颜色由浅黄绿色→黄绿色→红棕色→紫黑色,颜色加深,不符合递变规律,故D正确。
故选D。
非选择题(每空2分)
21.锂锰电池的体积小、性能优良,是常用的一次电池。该电池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解质LiClO4,溶于混合有机溶剂中,Li+通过电解质迁移入MnO2晶格中,生成LiMnO2。 回答下列问题:
(1)外电路的电流方向是由________极流向________极(填字母)。
(2)电池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否可用水代替电池中的混合有机溶剂?_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MnO2可与KOH和KClO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K2Mn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2MnO4在酸性溶液中歧化,生成KMnO4和M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答案】(1). b (2). a (3). MnO2+e-+Li+=LiMnO2 (4). 否 (5). 电极Li是活泼金属,能与水反应 (6). 3MnO2+KClO3+6KOH高温3K2MnO4+KCl+3H2O (7). 2∶1
【解析】试题分析:(1)外电路电流方向是由正极b流向负极a。(2)在电池正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MnO2+e-+Li+=LiMnO2; (3)由于负极材料Li是活泼的金属,能够与水发生反应,所以不可用水代替电池中的混合有机溶剂。(4)根据题意结合原子守恒、电子守恒可得方程式:3MnO2+KClO3 +6KOH= 3K2MnO4+KCl+3H2O; K2MnO4在酸性溶液中歧化,生成KMnO4和MnO2.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等于电子转移的数目可知:每转移2mol的电子,产生1mol的MnO2、2mol KMnO4。所以生成KMnO4和M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22.某校学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探究苯与溴发生反应的原理并分离提纯反应的产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冷凝管所起的作用为冷凝回流蒸气,冷凝水从 ____填“a”或“b”口进入。
(2)实验开始时,关闭、开启和分液漏斗活塞,滴加苯和液溴的混合液,反应开始,III中小试管内苯的作用是__________ 。
(3)能说明苯与液溴发生了取代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若把III中洗气瓶内的硝酸银溶液换为 ______填试剂名称,当出现______________ 现象也能说明发生取代反应。
(4)四个实验装置中能起到防倒吸的装置有_________________ 。
(5)将三颈烧瓶内反应后的液体依次进行下列实验操作就可得到较纯净的溴苯。
用蒸馏水洗涤,振荡,分液;用的NaOH溶液洗涤,振荡,分液;用蒸馏水洗涤,振荡,分液;加入无水氯化钙干燥;______填操作名称
【答案】(1). a (2). 吸收溴蒸气 (3). III中硝酸银溶液内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4). 石蕊 (5). 溶液变红 (6). III、IV (7). 蒸馏
【解析】
【分析】实验原理为:溴与苯在铁丝催化下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此时由于K1打开,溴蒸汽和反应得到的HBr到了Ⅲ,溴溶于苯,HBr与硝酸银反应得到沉淀。剩余的HBr被NaOH吸收。
【详解】实验原理为:溴与苯在铁丝催化下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此时由于K1打开,溴蒸汽和反应得到的HBr到了Ⅲ,溴溶于苯,HBr与硝酸银反应得到沉淀。剩余的HBr和溴被NaOH吸收。
(1)冷凝水从a口进入,采用逆流操作,冷却更充分;
(2)因该实验的目的是要探究苯与溴发生反应的原理,若为加成反应,则无HBr生成,而取代反应有,通过III中硝酸银溶液内是否出现淡黄色沉淀来证明反应为取代反应还是加成反应。由于溴化氢气体中可能混有一定量的溴蒸气,溴易溶于苯而溴化氢不溶,故需先通过苯吸收溴蒸气,排除溴蒸气对实验的干扰;
(3)能说明苯与液溴发生了取代反应的现象是III中硝酸银溶液内出现淡黄色沉淀;若把III中洗气瓶内的硝酸银溶液换为石蕊,由于溴化氢溶于水使溶液显酸性,故当出现溶液变红现象也能说明发生取代反应;
(4)四个实验装置中能起到防倒吸的装置有III、IV;
(5)利用苯与溴苯之间的沸点差异,可以采取蒸馏的方法将两者分离,故⑤为蒸馏。
23.Ⅰ.将等物质的量的A和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xC(g)+2D(g),5min 后测得c(D)=0.5 mol/L,c(A):c(B)=1:2,C的反应速率是0.15 mol/(L•min)。
(1)B的反应速率v(B)=_____________,X=_____。
(2)此时容器内的压强与开始时之比为_________。
Ⅱ.(3)二氯化二硫(S2Cl2)是一种琥珀色液体,是合成硫化染料的重要原料。
a.S2Cl2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写出它的电子式____________;
b.指出它分子内的化学键的类型_________。
(4)硒的原子序数为34,硒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用途非常广泛。
a.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
b.硒化铟是一种可应用于未来超算设备的新型半导体材料。已知铟(In)与铝同族且比铝多两个电子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原子半径:In>Se B In的金属性比Se强
C In的金属性比Al弱 D 硒化铟的化学式为InSe2
【答案】(1). 0.05mol/(L·min) (2). 3 (3). 11:10 (4). (5). 极性键、非极性键 (6). 第四周期第ⅥA (7). AB
【解析】Ⅰ.5min 后测得c(D)=0.5 mol/L,所以n(D)=1mol。C的反应速率是0.15 mol/(L•min),则5min 后n(C)= 0.15 mol/(L•min) ×2L×5min =1.5mol
设A、B的物质的量为nmol,
3A(g)+B(g)=xC(g)+2D(g),
开始/mol n n 0 0
反应/mol 1.5 0.5 1.5 1
5min/mol n-1.5 n-0.5 1.5 1
(1)B的反应速率v(B)=0.05mol/(L·min);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可知,x:2=1.5:1,解得x=3;
n(A):n(B)= : = 1:2,所以n=2.5mol,
(2)此时容器内的压强与开始时之比为;
Ⅱ.(3)a.S2Cl2分子中S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Cl原子与S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
b.S2Cl2分子中S-S非极性键,S-Cl键为极性键;
(4)a.硒与硫在同一主族,位于硫元素的下一周期,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ⅥA族;
b.A.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In>Se,A正确;B.In位于第五周期,其金属性比Se强,B正确;C.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则In的金属性比Al强,C错误;D.硒化铟的化学式为In2Se3。
答案选AB。
考试范围:必修二;考试时间:90分钟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时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用滴管滴入2mL盐酸于试管中。下列对烧杯中的实验现象的描述及原因说明中正确的是( )
A. 烧杯中出现白色浑浊,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放出热量使烧杯中饱和石灰水温度升高,溶质析出
B. 烧杯中出现白色浑浊,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吸收热量使烧杯中饱和石灰水温度降低,溶质析出
C. 烧杯中没有任何现象,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与烧杯中饱和石灰水没有关系
D. 烧杯中没有任何现象,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既不放出热量,也不吸收热量
【答案】A
【解析】试管中Mg和盐酸反应放热,使烧杯中溶液的温度升高,由于Ca(OH)2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烧杯中会有白色Ca(OH)2固体析出,对照各选项,答案选A。
2.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28gC2H4和C4H8混合气体中含有氢原子总数为4NA
B. 常温常压下,Cu-Zn原电池中,正极产生1.12LH2时,转移的电子数应小于0.1NA
C. 15g含有的电子数为9NA
D. 2.1gDTO中所含中子数为NA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C2H4和C4H8的最简式相同,C2H4和C4H8混合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7,则28gC2H4和C4H8混合气体中含有氢原子的质量为28g×1/7=4g,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为4mol,氢原子总数为4NA,故A正确;B.常温常压下,气体的摩尔体积大于22.4L/mol,正极产生1.12LH2时,转移的电子数应小于0.1NA,故B正确;C.甲基的摩尔质量为15g/mol,每个甲基中含有9个电子,则15g甲基含有的电子数为9NA,故C正确;D.每个DTO分子中含有11个中子,其摩尔质量为21g/mol,则2.1gDTO中所含中子数为1.1NA,故D错误;答案为D。
3.有aW、bX、cY、dZ四种短周期元素(不含稀有气体元素),已知d﹣c=c﹣b=b﹣a=5,且W、X、Y的最外层电子数总和大于Z的最外层电子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W元素的单质常温下是气体
B. X是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之一
C. Y元素的单质能与冷水发生剧烈反应
D. Z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
【答案】C
【解析】有aW、bX、cY、dZ四种短周期元素,已知d-c=c-b=b-a=5,说明这四种元素原子序数a到d依次增大5;则Z为S或Cl;因为W、X、Y最外层电子数总和大于Z的最外层电子数,因此W为He、X为N、Y为Mg,Z为Cl。A. He常温下是气体,故A正确;B. N是蛋白质的组成元素之一,故B正确;C.镁不能与冷水发生剧烈反应,故C错误;D. 氯化氢的水溶液为盐酸,呈酸性,故D正确;故选C。
4.下列指定微粒个数比不是2∶1的是 ( )
A. Be2+离子中的质子和电子 B. 13H原子中的中子和质子
C. NaHSO4晶体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D. Na2O2固体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答案】C
【解析】A.Be2+离子中的质子和电子分别为4、2,个数比为2︰1,故A正确;B.13H原子中的中子和质子分别为1、1,个数相同,故B错误;C. NaHSO4晶体中的阳离子为Na+,阴离子分别为HSO4-,个数比为1︰1,故C错误;D.Na2O2固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分别为O22-和Na+,个数比为1︰2,故D错误;故答案为C。
5.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Na2SiO3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
B. 该实验的现象说明酸性HCl>H2CO3>H2SiO3
C. 该实验不能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C
D. 若去掉盛放NaHCO3饱和溶液的装置,依然能说明酸性HCl>H2CO3>H2SiO3
【答案】D
【解析】A、H2CO3的酸性比H2SiO3的强,所以反应开始一段时间后,Na2SiO3溶液中出现H2SiO3白色沉淀,选项A正确;
B、锥形瓶中CaCO3与稀盐酸反应产生CO2,说明酸性HCl>H2CO3,将产生的气体通入NaHCO3饱和溶液可以除去CO2中的HCl,然后通入Na2SiO3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说明酸性H2CO3>H2SiO3,选项B正确;
C、因氯化氢不是氯元素的最高价含氧酸,所以该实验不能证明元素的非金属性:Cl>C,选项C正确;
D、若去掉盛放NaHCO3饱和溶液的装置,则CO2中混有的HCl也能与Na2SiO3反应生成H2SiO3沉淀,不能说明酸性H2CO3>H2SiO3,选项D错误。
答案选D。
6.为达到实验目的,下列实验设计错误的是( )
A. 实验Ⅰ探究乙烯与Br2的加成反应
B. 实验Ⅱ探究苯分子是否含有碳碳双键
C. 实验Ⅲ探究乙醇的还原性
D. 实验Ⅳ制取少量乙酸乙酯
【答案】D
【解析】A.通入CH2=CH2,Br2的CCl4溶液褪色,可证明CH2=CH2与Br2发生了加成反应,故A正确;
B.酸性KMnO4溶液不褪色,说明苯分子中不含碳碳双键,故B正确;
C.乙醇使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色的铜,说明乙醇有还原性,故C正确;
D.乙酸乙酯在饱和NaOH溶液中能发生水解,且为了防倒吸,导管不能插入溶液中,故D错误;
答案选D。
7.LED(Light Emitting Diode)即发光二极管,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光能的固态半导体器件。如图是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使LED灯发光的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装置中存在“化学能→电能→光能”的转化
B. 铜片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C. 如果将稀硫酸换成柠檬汁,则导线中不会有电子流动
D. 如果将锌片换成铁片,则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不变
【答案】C
【解析】
【分析】锌比铜活泼,构成的原电池中,锌为负极,铜为正极,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氢气,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A.原电池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LED灯发光时,电能转化为光能,故A正确;
B.铜锌原电池中,Cu作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在正极上得电子生成氢气,电极反应式为:2H++2e-=H2↑,故B正确;
C.柠檬汁显酸性也能作电解质溶液,所以将硫酸换成柠檬汁,仍然构成原电池,所以导线中有电子流动,故C错误;
D.金属性Cu比Zn、Fe弱,将锌片换成铁片,Cu仍作正极,所以电路中的电流方向不变,仍然由Cu流向负极铁,故D正确;
答案选C。
8.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关于元素X、Y、Z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X的气态氢化物与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发生反应生成盐②Y、Z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Y
C. 只有③ D. 只有①④
【答案】A
【解析】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判断,X是氮元素,Y是硫元素,Z是溴元素,R是He。氨气和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铵,①正确。硫化氢溶液显弱酸性,盐酸是强酸,②正确。单质溴是液体和铁反应生成溴化铁,③正确。溴的原子序数是35,硫是16,所以④正确。溴属于第四周期,共有18种元素,⑤不正确。
答案选A。
9.化合物Bilirubin在一定波长光照射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计算反应4〜8min平均反应速率和推测反应16min时反应物的浓度,结果应是( )
A. 2.5μmol/(L·min)和 2.0μmol B. 2.5μmol/(L·min)和 2.5μmol
C. 3.0μmol/(L·min)和 3.0μmol D. 5.0μmol/(L·min)和 3.0μmol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4~8 min期间,反应物浓度变化为(20-10)μmol/L=10μmol/L,所以4~8 min期间,反应速率为=2.5μmol/(L•min);由图可知,0~4 min期间,反应物浓度变化为(40-20)μmol/L=20μmol/L,4~8 min期间,反应物浓度变化为(20-10)μ mol/L=10μmol/L,可知,每隔4分钟,浓度变化量降为原来的一半,所以8~12min浓度变化为5μ mol/L,12~16min浓度变化为2.5μmol/L,所以16min时浓度为10μmol/L-5μmol/L-2.5μmol/L=2.5μmol/L,故答案为B。
10.过氧化氢(H2O2)溶液俗称双氧水,医疗上常用3%的双氧水进行伤口消毒。H2O2能与SO2反应生成H2SO4, H2O2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H2O2的结构式为H—O—O—H
B. H2O2为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C. 与SO2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SO2+ H2O2=2H++SO42-
D. H2O2与SO2反应过程中有共价键断裂,同时有共价键和离子键形成
【答案】D
【解析】A.由H2O2的分子结构可知,H2O2的结构式为H—O—O—H,故A正确;
B.H2O2是共价化合物,其中H-O键为极性共价键,O-O键为非极性共价键,故B正确;
C.H2O2与SO2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H2O2=H2SO4,其中H2SO4为强酸,可以写成离子形式,故离子方程式为SO2+H2O2=2H++SO42-,故C正确;
D.H2O2、SO2和H2SO4均为共价化合物,即该反应过程中只有共价键的断裂与形成,故D错误。
故选D。
11.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条件不再改变时,表明反应:A(s)+2B(g) 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混合气体的压强 B. 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C. 混合气体的密度 D. 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C的同时消耗2n molB
【答案】C
【解析】
【分析】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种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等不再发生变化。
【详解】A项、反应物A(s)是固体,反应两边化学计量数相等,混合气体的压强始终相等,所以不能判断已达到平衡状态,故A错误;
B项、两边气体的化学计量数相等,总的物质的量始终不变,所以不能判断已达到平衡状态,故B错误;
C项、反应两边化学计量数相等,总的物质的量始终不变,A是固体,混合气体的质量会变大,所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所以能已达到平衡状态,故C正确;
D项、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C的同时消耗2n molB,都是正反应速率,无法判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所以不能判断已达到平衡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B. 实验室中只用乙醇和乙酸混合加热就可以制取乙酸乙酯
C. 可以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尿液中的葡萄糖
D. CH3CH(NH2)COOH和CH3CH2NO2互为同分异构体
【答案】C
【解析】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A项错误;
乙醇、乙酸在浓H2SO4的催化作用下加热发生酯化反应,B项错误;
用新制的悬浊液可检验葡萄糖中的醛基,C项正确;
与的分子式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D项错误。
故选C。
13.我国古代文人常用诗词表达情意,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下列诗词文化中所蕴藏的化学知识表述正确的是( )
A.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说明有能量的变化就是化学变化
C.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D.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说明金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砂石中
【答案】C
【解析】A.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与分子的构成无关,故A错误;
B.物理变化中也可能存在能量变化,如水结成冰会放热,所以有能量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
C.豆萁燃烧过程中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故C正确;
D.金是一种活泼性很弱的金属,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形式存在,故D错误。
1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表示正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
B. 过氧化氢的电子式:
C. S2-的结构示意图:
D. CO2分子的球棍模型:
【答案】A
【解析】A.氯元素的质子数为17,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的质量数=17+20=37,该氯原子可以表示为:,选项A正确;
B.过氧化氢是共价化合物,两个氧原子之间共用一对电子,过氧化氢的电子式应为,选项B错误;
C.S2-的最外层为8个电子,但质子数为16,应为,选项C错误;
D.CO2为直线形分子,且碳原子半径比氧原子的大,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15.下列关于化学键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②第IA族和第VIIA族原子化合时,一定生成离子键
③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不是离子化合物
④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
⑤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引力
⑥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⑦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同时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A. ①②⑤ B. ④⑥⑦ C. ①③④ D. ②③⑤
【答案】B
【解析】①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AlCl3是共价化合物,①项错误;
②第IA族和第VIIA族原子化合时,不一定生成离子键,也可能生成共价键,如第IA族的H原子与第VIIA族原子化合时生成共价键,②项错误;
③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大多数不是离子化合物,但也可形成离子化合物,如铵盐,③项错误;
④活泼金属与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④项正确;
⑤离子键本质是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不只是引力,还有斥力等,⑤项错误;
⑥物质只要含有离子键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⑥项正确;
⑦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共价键,⑦项正确;
综上所述,④⑥⑦符合题意,B项正确,
答案选B。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
B. 异丙苯 中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上
C. 分子式为C4H10O并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有机物有5 种(不含立体异构)
D. 某些蛋白质可溶于溶剂形成胶体,但遇乙醇发生变性
【答案】D
【解析】A. 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选项A错误;
B. 异丙苯( )中苯环为平面结构,与苯环直接相连的C在同一平面内,四面体C最多三原子共平面,故碳原子不可能都处于同一平面上,选项B错误;
C. 分子式为C4H10O并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有机物为醇,即为C4H9OH,丁基- C4H9有4 种,故符合条件的有机物有4种,选项C错误;
D. 蛋白质溶液是胶体,乙醇可使蛋白质变性,选项D正确;
答案选D。
17.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通入lmol X和2molY,发生如下反应:X(g) + 2Y(g)M(g) + 2N(g) △H=akJ/mol (a>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v正(M)=2v逆(N)时,反应到达平衡状态
B. 到达平衡状态时,反应吸收akJ能量
C. 2s 末反应达到平衡时,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不会发生改变
D. 2s 末反应达到平衡时,Y的消耗量是X的生成量的2倍
【答案】D
【解析】A. 2v正(M)= v逆(N)可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到达平衡状态,关系式错误,A项错误;
B. 在反应X(g) + 2Y(g)M(g) + 2N(g) △H=akJ/mol (a>0)中表示1mol X完全反应吸收热量为a kJ,而化学平衡状态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反应吸收的能量小于a kJ,B项错误;
C. 2s 末反应达到平衡时,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会加快,C项错误;
D. 2s 末反应达到平衡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则相同时间内Y的消耗量是X的生成量的2倍,D项正确;
答案选D。
18.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OH一,其基本结构见下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电子通过外电路从a极流向b极
B. b电极为正极
C. a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H2-2e-=== 2 H+
D. 该装置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答案】C
【解析】A.根据总反应可知氢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则通入氢气的一极为负极,则a为负极,b为正极,电子通过外电路从负极流向正极,所以电子应该是通过外电路由a极流向b,故A正确;
B.通入氧气的一极为正极,则b电极为正极,故B正确;
C.由题意可知,该燃料电池以C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OH-,则a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H2+2OH--2e-=2H2O,故C错误;
D.该装置为固体酸燃料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故D正确。
故选C。
19.下列有关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
①酸性:H2SO4>H3PO4 ②热稳定性:Na2CO3>NaHCO3 ③非金属性:Cl>Br
④熔点:H2O>H2S ⑤碱性:NaOH>NH3·H2O ⑥稳定性:H2O>H2S
⑦酸性:HI>HCl ⑧还原性:I->Cl-
A. ①③⑥⑧ B. ③④⑤⑥
C. ②④⑤⑦⑧ D. ②④⑤⑦
【答案】D
【解析】①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S>P,则其酸性H2SO4>H3PO4,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不选;
②碳酸氢盐易分解,碳酸盐难分解,所以热稳定性:Na2CO3>NaHCO3,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选;
③Cl和Br是同一主族的元素,从上至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故非金属性:Cl>Br,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不选;
④水分子间含氢键,故熔点:H2O>H2S,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选;
⑤ NaOH在水中完全电离,而NH3·H2O部分电离,则碱性NaOH>NH3·H2O,因一水合氨不是氮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所以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选;
⑥非金属性越强,对应氢化物越稳定,则稳定性:H2O>H2S,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不选;
⑦ 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时不能用氢化物的酸性强弱进行比较,可用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进行比较,则酸性:HI>HCl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选;
⑧ 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对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还原性:I->Cl-,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故不选;
故选D。
20.下列对卤素的说法不符合递变规律的是( )
A. F2、Cl2、Br2、I2的氧化性逐渐减弱
B. HF、HCl、HBr、HI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
C. F-、Cl-、Br-、I-的还原性逐渐增强
D. 卤素单质按F2、Cl2、Br2、I2的顺序颜色变浅,密度增大
【答案】D
【解析】A.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其单质的氧化性减弱,符合递变规律,故A错误;
B.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同主族从上到下非金属性减弱,其氢化物的稳定性减弱,符合递变规律,故B错误;
C.单质氧化性强,其离子的还原性弱,符合递变规律,故C错误;
D.颜色由浅黄绿色→黄绿色→红棕色→紫黑色,颜色加深,不符合递变规律,故D正确。
故选D。
非选择题(每空2分)
21.锂锰电池的体积小、性能优良,是常用的一次电池。该电池反应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电解质LiClO4,溶于混合有机溶剂中,Li+通过电解质迁移入MnO2晶格中,生成LiMnO2。 回答下列问题:
(1)外电路的电流方向是由________极流向________极(填字母)。
(2)电池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是否可用水代替电池中的混合有机溶剂?________(填“是”或“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MnO2可与KOH和KClO3在高温下反应,生成K2Mn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K2MnO4在酸性溶液中歧化,生成KMnO4和M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_。
【答案】(1). b (2). a (3). MnO2+e-+Li+=LiMnO2 (4). 否 (5). 电极Li是活泼金属,能与水反应 (6). 3MnO2+KClO3+6KOH高温3K2MnO4+KCl+3H2O (7). 2∶1
【解析】试题分析:(1)外电路电流方向是由正极b流向负极a。(2)在电池正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MnO2+e-+Li+=LiMnO2; (3)由于负极材料Li是活泼的金属,能够与水发生反应,所以不可用水代替电池中的混合有机溶剂。(4)根据题意结合原子守恒、电子守恒可得方程式:3MnO2+KClO3 +6KOH= 3K2MnO4+KCl+3H2O; K2MnO4在酸性溶液中歧化,生成KMnO4和MnO2.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等于电子转移的数目可知:每转移2mol的电子,产生1mol的MnO2、2mol KMnO4。所以生成KMnO4和Mn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22.某校学生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以探究苯与溴发生反应的原理并分离提纯反应的产物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冷凝管所起的作用为冷凝回流蒸气,冷凝水从 ____填“a”或“b”口进入。
(2)实验开始时,关闭、开启和分液漏斗活塞,滴加苯和液溴的混合液,反应开始,III中小试管内苯的作用是__________ 。
(3)能说明苯与液溴发生了取代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若把III中洗气瓶内的硝酸银溶液换为 ______填试剂名称,当出现______________ 现象也能说明发生取代反应。
(4)四个实验装置中能起到防倒吸的装置有_________________ 。
(5)将三颈烧瓶内反应后的液体依次进行下列实验操作就可得到较纯净的溴苯。
用蒸馏水洗涤,振荡,分液;用的NaOH溶液洗涤,振荡,分液;用蒸馏水洗涤,振荡,分液;加入无水氯化钙干燥;______填操作名称
【答案】(1). a (2). 吸收溴蒸气 (3). III中硝酸银溶液内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4). 石蕊 (5). 溶液变红 (6). III、IV (7). 蒸馏
【解析】
【分析】实验原理为:溴与苯在铁丝催化下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此时由于K1打开,溴蒸汽和反应得到的HBr到了Ⅲ,溴溶于苯,HBr与硝酸银反应得到沉淀。剩余的HBr被NaOH吸收。
【详解】实验原理为:溴与苯在铁丝催化下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此时由于K1打开,溴蒸汽和反应得到的HBr到了Ⅲ,溴溶于苯,HBr与硝酸银反应得到沉淀。剩余的HBr和溴被NaOH吸收。
(1)冷凝水从a口进入,采用逆流操作,冷却更充分;
(2)因该实验的目的是要探究苯与溴发生反应的原理,若为加成反应,则无HBr生成,而取代反应有,通过III中硝酸银溶液内是否出现淡黄色沉淀来证明反应为取代反应还是加成反应。由于溴化氢气体中可能混有一定量的溴蒸气,溴易溶于苯而溴化氢不溶,故需先通过苯吸收溴蒸气,排除溴蒸气对实验的干扰;
(3)能说明苯与液溴发生了取代反应的现象是III中硝酸银溶液内出现淡黄色沉淀;若把III中洗气瓶内的硝酸银溶液换为石蕊,由于溴化氢溶于水使溶液显酸性,故当出现溶液变红现象也能说明发生取代反应;
(4)四个实验装置中能起到防倒吸的装置有III、IV;
(5)利用苯与溴苯之间的沸点差异,可以采取蒸馏的方法将两者分离,故⑤为蒸馏。
23.Ⅰ.将等物质的量的A和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 xC(g)+2D(g),5min 后测得c(D)=0.5 mol/L,c(A):c(B)=1:2,C的反应速率是0.15 mol/(L•min)。
(1)B的反应速率v(B)=_____________,X=_____。
(2)此时容器内的压强与开始时之比为_________。
Ⅱ.(3)二氯化二硫(S2Cl2)是一种琥珀色液体,是合成硫化染料的重要原料。
a.S2Cl2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写出它的电子式____________;
b.指出它分子内的化学键的类型_________。
(4)硒的原子序数为34,硒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用途非常广泛。
a.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
b.硒化铟是一种可应用于未来超算设备的新型半导体材料。已知铟(In)与铝同族且比铝多两个电子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原子半径:In>Se B In的金属性比Se强
C In的金属性比Al弱 D 硒化铟的化学式为InSe2
【答案】(1). 0.05mol/(L·min) (2). 3 (3). 11:10 (4). (5). 极性键、非极性键 (6). 第四周期第ⅥA (7). AB
【解析】Ⅰ.5min 后测得c(D)=0.5 mol/L,所以n(D)=1mol。C的反应速率是0.15 mol/(L•min),则5min 后n(C)= 0.15 mol/(L•min) ×2L×5min =1.5mol
设A、B的物质的量为nmol,
3A(g)+B(g)=xC(g)+2D(g),
开始/mol n n 0 0
反应/mol 1.5 0.5 1.5 1
5min/mol n-1.5 n-0.5 1.5 1
(1)B的反应速率v(B)=0.05mol/(L·min);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可知,x:2=1.5:1,解得x=3;
n(A):n(B)= : = 1:2,所以n=2.5mol,
(2)此时容器内的压强与开始时之比为;
Ⅱ.(3)a.S2Cl2分子中S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Cl原子与S原子之间形成1对共用电子对,电子式为;
b.S2Cl2分子中S-S非极性键,S-Cl键为极性键;
(4)a.硒与硫在同一主族,位于硫元素的下一周期,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第ⅥA族;
b.A.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原子半径:In>Se,A正确;B.In位于第五周期,其金属性比Se强,B正确;C.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逐渐增强,则In的金属性比Al强,C错误;D.硒化铟的化学式为In2Se3。
答案选AB。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