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化学】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实验班)试题(解析版)

    【化学】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实验班)试题(解析版)第1页
    【化学】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实验班)试题(解析版)第2页
    【化学】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实验班)试题(解析版)第3页
    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化学】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实验班)试题(解析版)

    展开

    江苏省沭阳县修远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实验班)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水过鸭背不留珠”指的是鸭子的羽毛不会被水浸湿,这与鸭子羽毛表面的某种有机物有关,该种有机物可能是( )
    A. 油脂 B. 葡萄糖 C. 蔗糖 D. 甘油
    【答案】A
    【解析】A、油脂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故正确;B、葡萄糖易溶于水,故错误;C、蔗糖易溶于水,故错误;D、甘油易溶于水,故错误。
    2.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次氯酸的电子式: B. CH4Si的结构式:
    C. HCN分子的结构式:H-C≡N D. 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
    【答案】C
    【解析】A 错误,氧原子和氯原子颠倒一下
    B 错误,碳原子和硅原子应该以双键相连
    C 正确
    D 错误,这是球棍模型,不是比例模型
    3. 下列有关电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手机上用的锂离子电池属于二次电池
    B. 充电电池可以无限制地反复使用
    C. 甲醇燃料电池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 废旧电池不能乱扔,需回收处理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二次电池是可充电电池,手机的锂电池可以充电,故说法正确;B、充电电池有使用寿命,故说法错误;C、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故说法正确;D、电池中含有重金属离子,不能随意丢弃,对环境有污染,故说法正确。
    4.下列反应符合下图所示是( )

    A. 铝片与盐酸的反应
    B. Ba(OH)2·8H2O与NH4Cl晶体的反应
    C. 酸碱中和反应
    D.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
    【答案】B
    【解析】根据图示可知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则反应是吸热反应,A、铝和盐酸反应是放热反应,A错误;B、Ba(OH)2·8H2O与NH4Cl晶体的反应是吸热反应,B正确;C. 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C错误;D. 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是放热反应,D错误,答案选B。
    5.表示下列变化的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 )
    A. 氨水显碱性:NH3·H2ONH4++OH-
    B. 醋酸溶液显酸性:CH3COOH=CH3COO-+H+
    C. NaHSO4溶液显酸性:NaHSO4=Na++SO42-+H+
    D. 钢铁在潮湿空气中被腐蚀的负极反应:Fe-2e-=Fe2+
    【答案】B
    【解析】A.一水合氨是弱碱,能部分电离为NH4+和OH-,故电离方程式用可逆号,表示为NH3•H2O⇌NH4++OH-,故A正确;
    B.醋酸是弱酸,电离不彻底,故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H+,故B错误;
    C.硫酸氢钠溶液显酸性,是可溶性强电解质,能完全电离,电离方程式:NaHSO4=Na++H++SO42-,故C正确;
    D.铁做负极失电子变为Fe2+,电极反应为Fe-2e-═Fe2+,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6.用下列装置进行的实验, 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配制一定浓度的硫酸溶液
    B. 分离溶解在CCl4中的I2
    C. 制备和收集少量NH3
    D. 验证FeCl3 对 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
    【答案】C
    【解析】A、不能用容量瓶稀释浓硫酸,故A错误;B、分离溶解在CCl4中的 I2要用蒸馏的方法,故B错误;C、实验室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NH3,故C正确;D、对比实验要控制其它变量相同,图中加了FeCl3溶液,就不能再加热,故D错误;故选C。
    7.甲烷是最简单的烷烃,乙烯是最简单的烯烃,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二者的是( )
    A. 溴水 B. 水
    C.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D.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答案】B
    【解析】A.甲烷不能使溴水褪色,乙烯可以与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A项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B.烃类都不溶于水,所以水不能用于区别甲烷和乙烯,B项错误,符合题意;
    C.甲烷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乙烯可以与溴发生加成,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项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D.甲烷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烯可以与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而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项可以区分,不符合题意;
    本题答案选B。
    8.苯是实验室常用的萃取剂,下列关于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常温下是液体,密度比水小 B. 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 能和液溴发生加成反应 D. 能和硝酸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C
    【解析】A.苯在常温下是密度比水小的液体,故A正确;
    B.苯分子结构中不含碳碳双键,不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B正确;
    C.苯不含碳碳双键,与液溴不发生加成反应,在催化条件下可发生取代反应,故C错误;
    D.在浓硫酸作用下,可与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9.工业生产硫酸时,其中之一的反应是2SO2+O2 2SO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使用催化剂能显著增大反应速率
    B. 压缩体积可提高反应速率
    C. 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停止
    D. 增大SO2的浓度可提高反应速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升高温度、增大压强、增大反应物浓度和使用催化剂等,可提高反应速率;在一定条件下,当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但不为0),各种物质的浓度或含量均不再发生变化的状态,是化学平衡状态。
    【详解】A项、使用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故A正确;
    B项、压缩体积,容器中压强增大,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目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故B正确;
    C项、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没有停止,反应速率不为零,故C错误;
    D项、增大SO2的浓度,单位体积活化分子数目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率增大,故D正确。
    故选C。
    10.某温度时,浓度都是1mol•L﹣1的两种气体,X2、Y2在密闭容器中反应生成气体Z,达到平衡时c(X2)=0.4mol•L﹣1、c(Y2)=0.8mol•L﹣1、c(Z)=0.4mol•L﹣1,则该反应的反应式是(  )
    A. X2+2Y22XY2 B. 2X2+Y22X2Y
    C. 3X2+Y22X3Y D. X2+3Y22XY3
    【答案】C
    【解析】根据题中数据可知,平衡时X2、Y2的浓度分别减少了0.6mol/L和0.2mol/L,而Z的浓度增加了0.4mol/L,所以根据变化量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方程式为3X2+Y22X3Y,答案选C。
    11.乙醇分子中不同的化学键如图: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裂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乙醇和钠反应,键①断裂
    B. 在铜催化下和O2反应生成乙醛,键①③断裂
    C. 浓硫酸作用下加热与醋酸的反应,键②断裂
    D. 点燃酒精灯,乙醇燃烧,所有键断裂
    【答案】C
    【解析】A.醇和钠反应时醇羟基上O-H键断裂,即键①断裂,故A正确;
    B.醇发生催化氧化时,连接醇羟基碳原子上的C-H键和醇羟基中O-H键断裂,即键①和键③断裂,故B正确;
    C.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时,醇羟基上O-H键断裂,即键①断裂,故C错误;
    D.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断裂①②③④⑤,即所有键均断裂 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2.X、Y、Z、W、R是原了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Y、R同主族,且两者核外电子数之和是X核外电子数的4倍,Z为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W是地売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Y、Z、W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B. 元素W、R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C. 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R的强
    D. X、R分别与Y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中化学键类型相同
    【答案】D
    【解析】X、Y、Z、W、R是原了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X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应为C元素,Y、R同主族,且两者核外电子数之和是X核外电子数的4倍,即为24,则Y为O元素,R为S元素,Z为短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应为Na元素,W是地売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为Al元素;A.由分析可知:Z为Na、W为Al,原子Na>Al,故A错误;B.W为Al、R为S元素,对应的离子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不同,故B错误;C.非金属性S>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故C错误;D.X、R分别与Y形成的常见化合物分别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都为共价化合物,化学键类型相同,故D正确;故答案为D。
    13.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 CH2=CH2 +Br2→CH3CHBr2
    B. 2CH3CH2OH+O22CH3CHO+2H2O
    C. CH3COOH+CH3CH2OHCH3COOCH3CH2+H2O
    D. +HNO3 +H2O
    【答案】B
    【解析】A项、乙烯和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2—二溴乙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CH2+Br2→CH2BrCH2Br,故A错误;
    B项、乙醇和氧气在铜或银作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乙醛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故B正确;
    C项、乙醇和乙酸在浓硫酸的作用下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3COOH+CH3CH2OHCH3COOCH2CH3+H2O,故C错误;
    D项、苯与浓硝酸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硝基苯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NO3+H2O,故D错误。
    故选B。
    14.微型纽扣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有一种银锌电池,其电极材料分别是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电极反应式为Zn+2OH−−2e−===Zn(OH)2,Ag2O+H2O+2e−===2Ag+2OH−。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在使用过程中,电解质KOH不断被消耗
    B. 使用过程中,电子由Ag2O极经外电路流向Zn极
    C. Zn电极发生还原反应,Ag2O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D. Zn是负极,Ag2O是正极
    【答案】D
    【解析】
    【分析】银锌电池的电极分别是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电极反应为: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则Zn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g2O为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据此答题。
    【详解】A.由两电极反应相加得电池总反应式:Zn+Ag2O=2Ag+ZnO,由总反应式可知,在使用过程中KOH不被消耗,故A错误;
    B. Zn为负极,Ag2O为正极,则使用过程中,电子由Zn极经外电路流向Ag2O极,故B错误;
    C. Zn电极发生氧化反应,Ag2O电极发生还原反应,故C错误;
    D. Zn失去电子,Zn为负极,Ag2O得到电子是正极,故D正确。
    故选D。
    15.糖元[(C6H10O5)n]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比淀粉更大的多糖。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肌肉中,常常称为动物淀粉或肝糖。下列有关糖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糖元与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与淀粉互为同系物
    B. 糖元水解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C. 糖元与福尔马林混合,产生沉淀,是发生了变性
    D. 糖元不溶于水,有甜味
    【答案】B
    【解析】A.糖元与纤维素、淀粉分子式均为[(C6H10O5)n,n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同系物关系,故A错误;
    B.糖元为多糖,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故B正确;
    C.糖元为多糖,遇HCHO的水溶液混合产生沉淀,不属于变性,蛋白质遇HCHO的水溶液才变性,故C错误;
    D.糖元为多糖,不溶于水,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者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小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满分,但只要 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
    16.如图是电解CuCl2溶液的装置,其中c、d为石墨电极。则下列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a为正极、b为负极
    B. d为阳极、c为阴极
    C. 电解过程中,d电极质量增加
    D. 电解过程中,氯离子浓度不变
    【答案】AC
    【解析】在电解池中,电流的流向和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电流是从正极流向阳极,所以c是阳极,d是阴极,a是正极,b是负极;
    A.由分析知a是正极,b是负极,故A正确;
    B.电解池中,电流是从正极流向阳极,所以c是阳极,d为阴极,故B错误;
    C.电解过程中,d电极是阴极,该电极上铜离子得电子析出金属铜,电极质量增加,故C正确;
    D.电解过程中,氯离子在阳极上失电子产生氯气,氯离子浓度减小,故D错误;
    故答案为AC。
    17.下图是可逆反应3X2+ Y22Z2在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t1时,只有正方向反应没有逆方向反应
    B. t2时,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C. t2- t3,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D. t2- t3,处于静止状态,反应不再发生
    【答案】BC
    【解析】试题分析:A.t1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即有正方向反应也有逆方向反应,A错误;B.t2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B正确;C.t2-t3,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各物质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C正确;D.t2-t3,反应速率不等于0,反应仍然再进行,D错误,答案选BC。
    18.已知: ①CO(g)+1/2O2(g)===CO2(g) ΔH=-283.0 kJ·mol-1 ②H2(g)+1/2O2(g)===H2O(g) ΔH=-241.8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常温常压时,燃烧1mol氢气放热为241.8 kJ
    B. 由①可知,1 mol CO(g)和1/2mol O2(g)反应生成 1 mol CO2(g),放出283.0 kJ的热量
    C. 可用下图表示CO2(g)→CO(g)+O2(g)反应是吸热反应

    D. 生成1 mol H2O(g),其反应热为-241.8 kJ
    【答案】BC
    【解析】A.常温常压下,1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才称为反应热,反应②中生成的水为气态,故A错误;
    B.热化学方程式CO(g)+1/2O2(g)===CO2(g) ΔH=-283.0 kJ·mol-1,表示1 mol CO(g)和1/2mol O2(g)反应生成 1 mol CO2(g),放出283.0 kJ的热量,故B正确;
    C.吸热反应是指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可表示反应CO2(g)→CO(g)+O2(g)是吸热反应,故C正确;
    D.分解1mol水需要吸收241.8KJ的热量,焓变为正值,故D错误;
    故答案为BC。
    1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酒越陈越香与酯化反应有关
    B. 油脂是高分子化合物
    C. 乙烯和聚氯乙烯都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 甲烷与足量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可生成难溶于水的油状液体
    【答案】AD
    【解析】A.酒中含乙醇,乙醇可被氧化成乙醛,乙醛进一步被氧化成乙酸,乙醇和乙酸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酸乙酯,乙酸乙酯具有香味,故酒是陈的香,故A正确;
    B.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故B错误;
    C.聚乙烯不含碳碳双键,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C错误;
    D.甲烷与足量氯气反应可生成三氯甲烷、四氯化碳等,二者都为难溶于水的油状液体,故D正确;
    故答案为AD。
    20.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A)=0.45 mol·L-1·s-1 ②v(B)=0.6 mol·L-1·s-1 ③v(C)=0.4 mol·L-1·s-1④v(D)=0.45 mol·L-1·s-1。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比较中正确的是(  )
    A. ④>③=②>① B. ①>②>③>④
    C. ①>④>②=③ D. ④>③>②>①
    【答案】C
    【解析】
    【分析】在可逆反应中,物质反应速率之比与化学计量数之比相同,在比较各反应速率时,将速率统一为一种物质。
    【详解】将各反应速率统一为A的反应速率;v(A):v(B):v(C):v(D)=1:3:2:2。
    ①v(A)=0.45 mol·L-1·s-1 ;
    ②3v(A)=v(B),v(A)=0.2 mol·L-1·s-1 ;
    ③2v(A)=v(C),v(A)=0.2 mol·L-1·s-1;
    ④2v(A)=v(D),v(A)=0.225 mol·L-1·s-1;
    综上所述,①>④>②=③;
    答案为C。
    三.填空题
    21.A、B、C、D、E、F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在短周期中A元素原子半径最小,D元素原子半径最大,B简单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C、E同主族,形成的化合物为EC2、EC3。回答下列问题:
    (1)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B与C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D,C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2C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事实能说明元素F的非金属性比元素E的非金属性强的是______。
    A.元素F形成的单质比元素E形成的单质的熔点低
    B.F和E两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
    C.F2通入到D2E的溶液中出现浑浊
    D.F氢化物的酸性比E氢化物的酸性强
    【答案】(1). 第3周期第ⅥA族 (2). H2O (3). NH3 (4). 2Na2O2+2H2O===4NaOH+O2↑ (5). BC
    【解析】
    【分析】在短周期中A元素原子半径最小,则A是H;D元素原子半径最大,则D是Na;B的简单氢化物的水溶液显碱性,则B为N;C、E同主族,形成的化合物为EC2、EC3,推断E为S,C为O;F属于短周期元素,A、B、C、D、E、F原子序数依次增大,F为Cl,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A、B、C、D、E、F分别为H、N、O、Na、S、Cl;则
    (1)E为硫,硫的核电荷数为16,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3周期第ⅥA族;
    (2)B与C简单氢化物分别为:NH3和H2O,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由于非金属性O>N,所以B与C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H2O>NH3;
    (3)D,C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2C2为Na2O2,Na2O2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
    (4)A.单质的熔沸点是物理性质,不能作为比较金属性或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故A错误;
    B.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F和E两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因此Cl元素非金属性强于S,故B正确;
    C.氯气通入到Na2S的溶液中出现浑浊(S单质),说明Cl元素非金属性强于S,故C正确;
    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与氢化物的酸性强弱无关,所以不能根据氢化物水溶液酸性强弱判断非金属性强弱,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选BC。
    22. 在一定条件下,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0~t1 s内A气体的反应速率为 。
    (3)反应后与反应前的压强之比为 。
    (4)(t1+10)s时,A气体的体积分数为 ,此时v(A)正 v(B)逆(填“>”、“v(B)逆;(5)t1时刻达到平衡状态,所以bc正确。
    23.(1)在25℃、101kPa时,1g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55.64 kJ,则表示甲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液化石油气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丙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3H8(g)+5O2(g)===3CO2(g)+4H2O(l) ΔH=-2 220.0 kJ· mol-1,已知CO气体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O2(g)===2CO2(g) ΔH=-565.14 kJ·mol-1,试计算相同物质的量的C3H8和CO燃烧产生的热量的比值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氢气既能与氮气发生反应又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是反应的条件却不相同。
    已知:2H2(g)+O2(g)===2H2O(g) ΔH=-483.6 kJ· mol-1
    3H2(g)+N2(g)2NH3(g) ΔH=-92.4 kJ· mol-1

    计算断裂1 mol N≡N键需要消耗能量________kJ。
    【答案】(1). CH4(g)+2O2(g)===CO2(g)+2H2O(l) ΔH=-890.24 kJ· mol-1 (2). 7.9 (3). 946
    【解析】
    【分析】(1)物质的量与热量成正比,结合焓变及状态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计算相同物质的量的丙烷和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气态产物时产生的热量之比;
    (3)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反应热,据此计算。
    【详解】(1)1g CH4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55.64kJ,则1molCH4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热量为55.64kJ×16=890.24 kJ热量,可知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 ΔH=-890.24 kJ· mol-1;
    (2)根据热化学方程式可知,1mol的丙烷和1mol的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气态产物时产生的热量之比为2220.0kJ•mol-1:kJ•mol-1≈7.9;
    (3)N≡N键能为x,则3×436kJ/mol+x-2×1173.2kJ/mol=-92.4kJ/mol,解得x=946kJ/mol,故断裂1mol N≡N键需要能量是946kJ。
    24.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学制取乙酸乙酯的过程,请你参与并协助他们完成相关实验任务
    [实验目的]制取乙酸乙酯
    [实验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均采取乙醇、乙酸与浓H2SO4混合共热的方法制取乙酸乙酯,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其中浓H2SO4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装置设计]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下列三套实验装置

    请从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装置中选择一种作为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我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丙同学将甲装置中的玻璃管改成球形干燥管,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①按我选择的装置仪器,在试管中先加入3mL乙醇,并在摇动下缓缓加入2mL浓H2SO4 充分摇匀,冷却后再加入2mL冰醋酸;②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③在试管B中加入适量的饱和Na2CO3溶液;④用酒精灯对试管A加热;⑤当观察到试管B中有明显现象时停止实验。
    [问题讨论]
    (1)步骤①装好实验装置,加入样品前还应检查_________________
    (2)试管B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试管B中分离出乙酸乙酯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CH3CH2OH+CH3COOHCH3COOC2H5+H2O (2). 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 (3). 催化剂 (4). 吸水剂 (5). 乙 (6). 防止倒吸 (7). 装置的气密性 (8). 吸收乙醇、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析出 (9). 分液
    【解析】
    【分析】在浓硫酸的作用下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结合制备原理、试剂的作用、物质的性质差异和装置图分析解答。
    【详解】酯化反应的反应机理是酸去羟基、醇去氢,因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H2OH+CH3COOHCH3COOC2H5+H2O;由于是可逆反应,则其中浓H2SO4的作用是催化剂和吸水剂;
    由于乙醇和乙酸均易挥发,二者又和水互溶,则为防止倒吸,导管不能伸入到液面以下,因此装置乙正确;球形干燥管的作用除起冷凝作用外,另一重要作用是防止倒吸;
    [问题讨论]
    (1)加热后在密封的装置中产生气体,因此实验操作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挥发出来的乙酸乙酯,混有乙醇和乙酸,因此饱和碳酸钠的作用是吸收乙醇、除去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析出;
    (3)乙酸乙酯不溶于水,则从试管B中分离出乙酸乙酯的实验操作是分液。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