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福建省宁德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试题(解析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335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福建省宁德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试题(解析版)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335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福建省宁德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试题(解析版)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335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福建省宁德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福建省宁德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合考试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班级、姓名、座号填写清楚。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入答案卷中。
3.考试结束,考生只将答案卷交回,试卷自己保留。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Al-27
第Ⅰ卷(选择题,48分)
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子数为18 B. 中子数为8
C. 电子数为10 D. 质量数为18
【答案】D
【解析】A. 的质子数为8,故A错误;
B. 的质子数为8,质量数为18,所以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18-8=10,故B错误;
C. 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所以的电子数为8,故C错误;
D. 的质量数为18,故D正确。
故选D。
2.根据元素周期律编制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 道尔顿 B. 卢瑟福
C. 门捷列夫 D. 阿伏加德罗
【答案】C
【解析】A.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故A错误;
B.卢瑟福通过对α粒子散射实验的研究,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B错误;
C.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故C正确;
D.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首先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D错误。
故选C。
3.常温下,下列物质能用铝制器皿盛放的是( )
A. 浓硫酸 B. 稀硫酸
C. 食醋 D. 氢氧化钠溶液
【答案】A
【解析】A.铝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现象,故铝制品容器可以盛放浓硫酸,故A正确;
B.稀硫酸是弱氧化性的酸,能和铝反应生成氢气,不能用铝制品容器盛放,故B错误;
C.食醋中含有乙酸,乙酸为弱酸,能和铝反应生成氢气,不能用铝制品容器盛放,故C错误;
D.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与氢气,不能用铝制品容器盛放,故D错误。
故选A。
4.下列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A. 木材 B. 水泥 C. 塑料 D. 玻璃钢
【答案】D
【解析】
【分析】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
【详解】A.木材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A错误;
B.水泥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B错误;
C.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C错误;
D.玻璃钢即纤维强化塑料,是玻璃纤维与合成材料复而成的一种特殊材料,属于复合材料,故D正确。
故选D。
5.下列有关硅酸盐产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水泥具有水硬性 B. 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石英
C. 玻璃有固定的熔沸点 D. 陶瓷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硅酸盐产品
【答案】C
【解析】A.水泥具有水硬性,水泥遇水后,能在水中硬化并继续增长其强度性质,跟水作用形成胶状物并成固体,水硬性最能代表水泥性质,故A正确;
B.生产玻璃的原料是纯碱、石灰石和石英,故B正确;
C.玻璃是混合物,一般混合物都没有固定熔沸点,故C错误;
D.陶瓷是人类最早使用的硅酸盐产品,故D正确。
故选C。
6.某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物为X2O5,则它的气态氢化物是( )
A. HX B. H2X C. XH3 D. XH4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某元素X的最高价氧化物为X2O5,则它的最高正价为+5价,最低负价为-3价,其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是XH3,选C。
7.下列物质的性质比较,正确的是( )
A. 酸性:H2SO4>HClO4 B. 碱性:NaOH>KOH
C. 非金属性:Si>P D. 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2O>H2S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同周期元素由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故酸性:H2SO4<HClO4,错误;B、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增强,故碱性:NaOH<KOH,错误;C、同周期元素由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故非金属性:Si<P ,错误;D、同主族元素由上到下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故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2O>H2S,正确。
8.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表示原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质子数=7,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A错误;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7,为原子,B正确;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C为阴离子,C错误;质子数=20,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D错误;正确选项B。
9.元素周期律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随着元素原子序数的递增( )
A.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逐渐增大 B. 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C. 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D. 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元素周期律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呈周期性变化,而原子半径、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具体的表现形式,答案选B。
10.有科学家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下列关于硅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Si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所以不和任何酸反应
B. 高温下,工业制硅的反应方程式为C+SiO2 Si+CO2
C.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
D. 太阳能发电板的主要材料是SiO2
【答案】C
【解析】A. Si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和氢氟酸反应,A错误;
B. 高温下,工业制硅的反应方程式为2C+SiO2Si+2CO,B错误;
C. 光导纤维的主要成分是SiO2,C正确;
D. 硅是半导体,二氧化硅不导电,太阳能发电板的主要材料是Si,D错误。
答案选C。
11.钾和钠的性质相似,下列说法中能较好地解释这个事实的是( )
A.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B. 都是金属元素
C. 原子半径相差不大 D. 最高化合价相同
【答案】A
【解析】A.钠和钾都位于周期表第ⅠA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性质相似,故A正确;B.金属元素有很多种,但性质不完全相似,只有位于同一主族的元素,性质才相似,故B错误;C.同主族原子半径相差较大,但性质相似,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相差不大,但性质不同,故C错误;D.化合价相同的元素性质不一定相同,如Mg、Cu最高化合价都为+2价,但性质不同,故D错误;故选A
12.下列关于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l(OH)3受热能分解
B. Al2O3既能溶于强酸溶液又能溶于强碱溶液
C. Al(OH)3胶体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
D. Al(OH)3与过量的浓氨水反应生成NH4[Al(OH)4]
【答案】D
【解析】A. Al(OH)3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铝和水,反应方程式为2Al(OH)3Al2O3+3H2O,故A正确;
B. Al2O3既能溶于强酸溶液又能溶于强碱溶液,属于两性氧化物,故B正确;
C. Al(OH)3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悬浮物而净水,所以明矾常常作净水剂,故C正确;
D. 氢氧化铝能和强酸以及强碱发生反应,但是不能和弱酸、弱碱发生反应,氨水是弱碱,和氢氧化铝不反应,故D错误。
故选D。
13.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H++OH-H2O
B. 钠与水反应:Na + H2ONa++OH-+H2↑
C. 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Cu +Fe3+Fe2+ + Cu2+
D. 氯气与溴化钠溶液反应:Cl2+2Br-Br2+ 2Cl-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漏掉硫酸根与钡离子的反应,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2H+ +SO42—+Ba2++ 2OH- BaSO4↓+2H2O,错误;B、原子不守恒,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为:2Na +2H2O2Na++ 2OH-+ H2↑,错误;C、电荷守恒,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 + 2Fe3+ 2Fe2+ +Cu2+,错误;D、氯气与溴化钠溶液反应:Cl2 + 2Br-Br2+ 2Cl-,正确。
14.铝制品比铁制品在空气中不易被锈蚀,原因是( )
A. 铝的金属性比铁弱
B. 铝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C. 铝的密度比铁的密度小
D. 铝不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B
【解析】铁在空气中发生氧化后生成的氧化物是疏松状的,导致内部金属继续被腐蚀,铝是活泼的金属,其表面极易被氧化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阻止内部的金属铝被氧化,所以铝制品是耐腐蚀的,与密度无关,Al比Fe活泼,Al与氧气反应,所以B正确。
故选B
15.现有下列五个转化,其中不可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
A. SiO2→H2SiO3 B. CuSO4→CuCl2
C. SiO2→Na2SiO3 D. Na2O2→NaOH
【答案】A
【解析】A.SiO2→H2SiO3,因为二氧化硅难溶于水,不能一步实现,故A正确;
B.CuSO4→CuCl2,加入氯化钡可以一步转化,故B错误;
C.SiO2→Na2SiO3,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能一步实现,故C错误;
D.Na2O2→NaOH,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可以生成氢氧化钠,能一步实现,故D错误。
故选A。
16.不能作为判断硫、氯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 )
A. 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B. 单质沸点的高低
C. 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
D.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获得电子的能力就越强,因此单质氧化性就越强。故可以通过比较单质氧化性的强弱,判断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正确。B.S单质、Cl2都是分子晶体,分子之间通过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就越高,这与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无关,错误。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与氢气化合形成氢化物就越容易,形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就越强。因此可以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正确。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因此可以通过比较硫、氯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的强弱,正确。
第II卷 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52分)
17.在①、②、③、④、⑤、⑥等核素中:(填序号)
(1)______和______互为同位素
(2)_______和_______质量数相等,但不属于同一种元素
(3)_______和_______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
【答案】(1). ① (2). ⑤ (3). ② (4). ⑤ (5). ③ (6). ④
【解析】(1)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或不同质量数)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故①和⑤的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相同,互为同位素,故答案为:①;⑤。
(2)②的质子数为7,质量数为14,⑤的质子数为6,质量数为14,质量数相等,但两者的质子数不同,所以不属于同一种元素,故答案为:②;⑤。
(3)③的质子数为11,质量数为23,中子数为12,④的质子数为12,质量数为24,中子数为12,中子数相等,但质子数不相等,故答案为:③,④。
18.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一部分,针对表中的①~⑧元素回答以下问题:
主族 周期 | IA | IIA | IIIA | IVA | VA | VIA | VIIA | 0 |
二 |
|
|
|
| ④ | ⑤ | ⑥ |
|
三 | ① | ② | ③ |
|
|
| ⑦ | ⑧ |
(1)在这些元素原子中,失电子能力最强的是____(填元素符号),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填元素符号)。
(2)单质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
(3)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呈两性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
(4)⑤、⑥所代表的元素分别与氢元素形成的氢化物中,热稳定性较强的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5)在②、⑥、⑦三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按从大到小的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表中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填化学式)。
(6)写出元素③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答案】(1). Na (2). F (3). Ar (4). (5). Al(OH)3 (6). HF (7). Mg﹥Cl﹥F (8). HClO4 (9). 2Al +6HCl2AlCl3 +3H2↑
【解析】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可知:①为Na元素、②为Mg元素、③为Al元素、④为N元素、⑤为O元素、⑥为F元素、⑦为Cl元素、⑧为Ar元素,再根据元素周期律以及元素的性质进行答题。
【详解】由分析可知:①为Na元素、②为Mg元素、③为Al元素、④为N元素、⑤为O元素、⑥为F元素、⑦为Cl元素、⑧为Ar元素。
(1)元素的金属性越强,越容易失电子,在这些元素原子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Na,所以失电子能力最强的也是Na,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F,故答案为:Na,F。
(2)单质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Ar,Ar为18号元素,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8个电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故答案为:Ar,。
(3)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呈两性的是Al(OH)3,故答案为:Al(OH)3。
(4)由分析可知:⑤为O元素、⑥为F元素,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则氢化物越稳定,同一周期从左向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非金属性:F>O,所以氢化物的稳定性:HF>H2O,故答案为:HF。
(5)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从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一主族元素的原子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所以②、⑥、⑦三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为:Mg﹥Cl﹥F,表中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是HClO4,故答案为:Mg﹥Cl﹥F,HClO4。
(6)③为Al元素,铝单质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Al +6HCl2AlCl3 +3H2↑,故答案为:2Al +6HCl2AlCl3 +3H2↑。
19.将一只铝制的易拉罐内充满二氧化碳,然后往罐内注入足量的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密封罐口,经过一段时间后,罐壁凹瘪,又过一段时间后,瘪了的罐壁重新鼓起来。
(1)罐壁凹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瘪罐重新鼓起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
【答案】(1).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使罐内气压减小而被外界大气压压瘪 (2). CO2+2NaOHNa2CO3 +H2O (3). 易拉罐是铝制的,铝与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气,罐内气压增大而使罐壁重新鼓起来 (4). 2Al +2NaOH +6H2O2[Na(AlOH)4]+3H2↑
【解析】(1)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反应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 +H2O,CO2被吸收,使罐内气体气压减小而被外界大气压压瘪,故答案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使罐内气压减小而被外界大气压压瘪;CO2+2NaOHNa2CO3 +H2O。
(2)因易拉罐是铝制的,过量的NaOH可以与罐壁(Al)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产生氢气,导致压强增大,而使罐壁重新鼓起来,故答案为:易拉罐是铝制的,铝与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氢气,罐内气压增大而使罐壁重新鼓起来;2Al+2NaOH+6H2O2[Na(AlOH)4]+3H2↑。
20.某铝土矿主要含Al2O3和SiO2。某课题组以此为原料回收氧化铝,设计实验流程如下:
(1)步骤(I)中分离溶液和沉淀的操作名称是_____,实验中除了烧杯和玻璃棒外,还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
(2)沉淀A中一定含有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该物质属于________(填 “酸性”或“碱性”)氧化物。
(3)写出步骤(Ⅱ)中生成Al(OH)3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室里用Na[Al(OH)4]溶液制取Al(OH)3最好选用__________(填序号)。
A.NaOH溶液 B.稀硫酸 C.二氧化碳
(5)取5.4g铝土矿进行实验,最后得到氧化铝5.1g,则该铝土矿中铝的含量为____________(假设实验过程没有损失)。
【答案】(1). 过滤 (2). 漏斗 (3). SiO2 (4). 酸性
(5). Al3+ +3NH3·H2OAl(OH)3↓+3NH4+ (6). C (7). 50%
【解析】
【分析】根据题给流程和信息知铝土矿加入足量盐酸反应,发生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过滤,沉淀A为SiO2,滤液X为氯化铝溶液;向滤液X中加入过量氨水,发生反应:AlCl3+3NH3·H2OAl(OH)3↓+3NH4Cl,过滤,滤液Y为氯化铵和氨水的混合液,沉淀氢氧化铝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铝,据此答题。
【详解】(1)步骤(I)中分离溶液和沉淀的操作名称是过滤,过滤要用到的玻璃仪器除烧杯和玻璃棒外,还需要漏斗,故答案为:过滤,漏斗。
(2)沉淀A中一定含有SiO2,该物质属于酸性氧化物,故答案为:SiO2,酸性。
(3)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二者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和氯化铵,离子方程式为Al3++3NH3·H2OAl(OH)3↓+3NH4+,故答案为:Al3++3NH3·H2OAl(OH)3↓+3NH4+。
(4)氢氧化铝为两性氢氧化物,能溶于强酸、强碱,为保证铝元素全部转化为氢氧化铝沉淀,实验室里用Na[Al(OH)4]溶液制取Al(OH)3最好选用二氧化碳,选C,故答案为:C。
(5)5.1g氧化铝的物质的量为:5.1g÷102g/mol=0.05mol,则n(Al)=0.1mol,m(Al)=0.1mol×27g/mol=2.7g,则该铝土矿中铝的含量为2.7g/5.4g×100%=50%,故答案为: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