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吉林省吉林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5月阶段测试试题(解析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3253/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吉林省吉林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5月阶段测试试题(解析版)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3253/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吉林省吉林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5月阶段测试试题(解析版)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7/5653253/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化学】吉林省吉林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5月阶段测试试题(解析版)
展开吉林省吉林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5月阶段测试试题一.选择题(60分,每题3分)1.R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则下列对R元素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 R元素处于第三周期第ⅥA族B. R元素是非金属元素C. R元素的原子核外共有14个电子D. R元素的最低化合价位-2【答案】C【解析】分析:R元素原子有三个电子层,M层电子数是K层电子数的3倍,则M层电子数为6,故R为硫(S)元素。详解:A项,硫元素位于第三周期ⅥA族,故A正确;B项,硫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B正确;C项,硫元素原子核外有16个电子,故C错误;D项,硫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6,最低化合价为:6-8=-2价,故D正确。综上分析,选C。2.对于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A. 放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 断开化学键的过程会放出能量C. 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 氧化反应均为吸热反应【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A项错误;B、形成化学键的过程会释放能量,B项正确;C、吸放热反应与外界条件无直接关系,C项错误;D、燃烧都是放热反应,D项错误;答案选B。3.在如图所示原电池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Zn为负极,Cu为正极B. 正极反应为 Zn-2e-Zn2+C. 负极反应为Cu-2e-Cu2+D. 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锌比铜活泼,形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铜为正极,故A正确;B、该原电池中,铜为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在正极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反应式2H++2e-H2↑,故B错误;C、锌为负极,反应式为:Zn-2e-Zn2+,故C错误;D、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D错误;故选A。4.已知空气-锌电池的电极反应为:锌片:Zn+2OH--2e-ZnO+H2O;石墨:O2+H2O+2e-2OH-,据此判断锌片是( )A. 作负极,被氧化 B. 作负极,被还原C. 作正极,被氧化 D. 作正极,被还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在原电池中,发生氧化反应的为负极,所以Zn失去电子,作负极,被氧化,发生还原反应的为正极,则氧气在正极被还原,所以锌片为负极,被氧化,答案选A。5.原电池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Mg+2H+Mg2++H2↑,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A. 正极为铜,负极为镁,电解质溶液为稀盐酸B. 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C. 正极为石墨,负极为镁,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D. 正极为银,负极为镁,电解质溶液为NaCl溶液【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电池反应式Mg+2H+Mg2++H2↑知镁发生氧化反应作负极,不如镁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氢离子发生还原反应存在于电解质溶液中,所以电解质溶液是酸。【详解】电池反应式Mg+2H+Mg2++H2↑知镁发生氧化反应作负极,不如镁活泼的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作正极,电解质溶液是酸溶液。A.镁的活泼性大于铜,镁作负极,铜作正极,电解质溶液是稀盐酸,所以符合条件,故A正确;B.原电池负极应是镁,不是铁,故B错误;C.电解质溶液应是酸溶液,但硫酸铜溶液是盐溶液,故C错误;D.电解质溶液应是酸溶液,但氯化钠溶液是盐溶液,故D错误。故选A。6.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和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中,a中同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下列图中表示其产生H2的总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锌和硫酸反应,加入硫酸铜,会置换出金属铜,形成锌、铜、稀硫酸原电池,加速金属锌和硫酸反应的速率,产生氢气的量取决于金属锌的质量。【详解】锌和硫酸反应,加入硫酸铜,会置换出金属铜,形成锌、铜、稀硫酸原电池,加速金属锌和硫酸反应的速率,所以反应速率是:a>b,速率越大,锌完全反应时所用的时间越短,所以a所用的时间小于b的时间;产生氢气的量取决于金属锌的质量,而a中,金属锌一部分用于置换金属铜,导致和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量减少,所以氢气的体积是:a<b。故选D。7.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泡在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连接可以组成各种原电池。A、B连接时,A为负极;C、D连接时,电流由D到C;A、C连接时,C极产生大量气泡;B、D连接时,B极上产生大量气泡。则这4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为( )A. A>B>C>D B. A>C>D>BC. C>A>B>D D. B>D>C>A【答案】B【解析】在原电池中,作原电池负极的金属较活泼、作正极的金属较不活泼,电流从正极沿导线流向负极,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B相连时,A为负极,则金属活动性A>B;C、D相连时,电流方向为D→C,则金属活动性C>D;A、C相连时,C极产生大量气泡,则金属活动性A>C;B、D相连时,B极上产生大量气泡,则金属活动性D>B,通过以上分析知,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是ACDB,故选B。8.反应4A(g)+5B(g)===4C(g)+4D(g)在0.5L密闭容器中进行,30s后A减少了0.90mol,则此反应的速率可表示为( )。A. v(A)=0.030 mol/(L·s) B. v(B)=0.075 mol/(L·s)C. v(C)=0.030 mol/(L·s) D. v(D)=0.030 mol/(L·s)【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公式,v(A)="0.90/(30×0.5)mol/(L·s)=0.06" mol/(L·s),故错误;B、利用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系数之比,v(B)=5v(A)/4=0.075mol/(L·s),故正确;C、v(A)=v(C)=0.06mol/(L·s),故错误;D、v(A)=v(D)=0.06mol/(L·s),故错误。9.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 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B. 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C. 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无气泡产生D. 产生气泡的速度甲比乙慢【答案】A【解析】A、甲烧杯中可以形成原电池,乙烧杯不能形成原电池,但是两烧杯中的反应均为Zn+H2SO4ZnSO4+H2↑,随着H2SO4的消耗,溶液酸性减弱,pH均增大,A正确。B、甲烧杯形成的原电池,Zn失去电子做负极,Cu做正极;乙烧杯不能形成原电池。B错误。C、甲烧杯中Cu正极反应为2H++2e-H2↑,所以Cu表面有气泡产生;乙烧杯Zn直接参加反应产生H2,Cu表面无明显现象,C错误。D、甲烧杯形成原电池使反应更迅速,所以产生气泡速度甲比乙快,D错误。正确答案A。10.反应A(g)+3B(g) 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A)=0.45 mol·L-1·min-1 ②v(B)=0.6 mol·L-1·s-1 ③v(C)=0.4 mol·L-1·s-1 ④v(D)=0.45 mol·L-1·s-1,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A. ④>③=②>① B. ④<③=②<①C. ①>②>③>④ D. ④>③>②>①【答案】A【解析】【详解】首先将速率的单位统一,v(A)=0.45 mol·L-1·min-1=0.0075 mol·L-1·s-1,然后都用A物质表示反应速率,则根据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反应速率分别是(mol·L-1·s-1)0.0075、0.2、0.2、0.225,则反应速率大小关系是④>③=②>①,答案选A。11.下列过程中化学反应速率的加快对人类有益的是( )A. 金属的腐蚀 B. 食物的腐败C. 塑料的老化 D. 氨的合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氨气的合成需要加快反应速率,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其余选项应该尽可能的降低反应速率,答案选D。12.对A2+3B22AB3的反应,以下反应速率的表示中,速率最快的是( )A. v(AB3)=0.5mol/(L·min) B. v(B2)=0.6mol/(L·min)C. v(A2)=0.4mol/(L·min) D. v(A2)=0.3mol/(L·min)【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选项中v(AB3)=0.5mol/(L·min),则v(A2)=0.25mol/(L·min);B选项中v(B2)=0.6mol/(L·min),则v(A2)=0.2mol/(L·min);由A、B、C、D四个选项v(A2)的速率比较可以得出:C选项v(A2)=0.4mol/(L·min)速率最快,故选C 。13.下列关于化学平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当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物已完全转化为生成物B. 化学平衡是一定条件下的平衡,当条件改变时,平衡可能会遭到破坏C. 当达到化学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浓度相等D. 当达到化学平衡时,正逆反应均已停止【答案】B【解析】当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零)时,各物质的浓度将不再改变,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所以反应物不可能全部转化为产物。当条件改变时,正逆反应速率不再相等,平衡将遭到破坏故答案为B14.将4 molA气体和2mol 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1·s-1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④2s时物质B浓度为0.7mol·L-1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答案】B【解析】2s内以C表示的反应速率v(C)==0.3mol/(L•s),①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A)=v(C)=0.3mol∕(l•s),故①正确;②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v(B)=v(C)=×0.3mol∕(L•s)=0.15mol∕(L•s),故②错误;③生成的C的物质的量为0.6mol•L-1×2L=1.2mol,根据方程式2A(g)+B(g)2C(g)可知参加反应的A的物质的量为1.2mol,所以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100%=30%,故③错误;④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2s内B的浓度变化量△c(B)=×0.6mol/L=0.3mol/L,所以2s时B的浓度为-0.3mol/L=0.7mol/L,故④正确。所以正确的是①④。故选B15.如图所示的装置中,a是较活泼的金属,b是常温下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且能导电的碳棒。下列关于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碳棒上有气体产生B. a是正极,b是负极C. 导线中有电子流动,其流向为从a极到b极D. a极上发生了氧化反应【答案】B【解析】A.a是较活泼的金属,b是常温下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且能导电的碳棒,因此在该装置中a为原电池的负极,b为原电池的正极,溶液中的氢离子在正极得到电子生成氢气,所以碳棒上有气体产生,故A正确;B.a是较活泼的金属,b是常温下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且能导电的碳棒,因此在该装置中a为原电池的负极,b为原电池的正极,故B错误;C.该装置为原电池,电子由负极沿导线流向正极,所以电子沿导线从a极移向b极,故C正确;D.a极是负极,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D正确。故选B。16.下列装置中,电流计G中有电流通过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两电极,电解质溶液,闭合回路;A没有形成闭合回路;B中乙醇为非电解质溶液,无法导电;C中两极材料相同,则不能形成电势差,故无法形成电子的定向移动;D能构成原电池:锌做负极,铜做正极;17.在2L容积不变的容器中,发生N2+3H22NH3的反应。现通入4molH2和4 molN2,10s内用H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2 mol/(L·s),则10s后容器中N2的物质的量是( )A. 1.6 mol B. 2.8 mol C. 3.2 mol D. 3.6 mol【答案】C【解析】v(H2)⇒Δc=0.12×10=1.2(mol·L-1)N2+ 3H22NH3起始浓度(mol·L-1) 2 2 0变化浓度(mol·L-1) 0.4 1.2 0.810 s时浓度(mol·L-1) 2-0.4 2-1.2=1.6 =0.8所以10 s时的N2的物质的量为1.6 mol·L-1×2 L=3.2 mol。18.天然铊有两种稳定同位素Tl和Tl。下列有关铊的同位素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Tl和Tl质子数相同 B. Tl和Tl互为同素异形体C. Tl和Tl中子数之差为2 D. Tl原子核内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43【答案】B【解析】A.同位素是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两种核素均为铊元素的核素,质子数相同,均为81,故A正确;B.同种元素构成的不同种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此为两种原子,不是单质,故B错误;C.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Tl的中子数为203-81=122,Tl的中子数为205-81=124,两者之差为2,故C正确;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Tl的电子数为81,中子数为205-81=124,两者之差为124-81=43,故D正确。故选B。19.每种物质都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的一组物质是( )A. NaOH、H2SO4、(NH4)2SO4 B. MgO、Na2SO4、NH4HCO3C. Na2O2、NH4Cl、Na2SO4 D. HCl、Al2O3、MgCl2【答案】C【解析】【分析】一般来说,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共价键,第IA族(H元素除外)、第IIA族和第VIA族、第VIIA族元素之间易形成离子键,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 氢氧化钠和硫酸铵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但硫酸中只含共价键,A项错误;B. 氧化镁中只含离子键、NH4HCO3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硫酸钠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B项错误;C. Na2O2、NH4Cl、Na2SO4中都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C项正确;D. HCl中只含共价键,Al2O3、MgCl2中只含离子键,D项错误;答案选C。20.如果n为第ⅡA族中某元素的原子序数,则原子序数为(n+1)的元素可能位于( )A. ⅢA或ⅢB族 B. ⅣA族 C. ⅠB族 D. ⅠA族【答案】A【解析】在元素周期表中,第2、3周期中第ⅡA族与第ⅢA族元素原子序数相差1,在第4、5、6、7周期中,第ⅡA族与第ⅢB族相邻,故原子序数为(n+1)的元素位于第ⅢA或ⅢB族,A正确。二.填空题(共40分)21.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部分,根据A~I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回答下列问题: 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01 2 DE GI3ABC F H (1)表中元素,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是___,氧化性最强的单质是___,还原性最强的单质是______。(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化合物是___,酸性最强的化合物是___,呈两性的化合物是____。(3)G与H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___>__,说明相应的非金属性:___>___。【答案】(1). Ne (2). F2 (3). Na (4). NaOH (5). HClO4 (6). Al(OH)3 (7). HF (8). HCl (9). F (10). Cl【解析】【分析】由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可以知道:A为Na元素,B为Mg元素,C为Al元素,D为C元素,E为N元素,F为P元素,G为F元素,H为Cl元素,I为Ne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以及元素的性质进行答题。【详解】由分析可知:A为Na元素,B为Mg元素,C为Al元素,D为C元素,E为N元素,F为P元素,G为F元素,H为Cl元素,I为Ne元素。(1)稀有气体Ne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上述元素中F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故其单质的氧化性最强,Na元素的金属性最强,故其单质的还原性最强,故答案为:Ne,F2,Na。(2)上述元素中,Na的金属性最强,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NaOH的碱性最强;F元素没有含氧酸,除F元素外,Cl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则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HClO4的酸性最强;上述元素中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中只有Al(OH)3为两性;故答案为:NaOH,HClO4,Al(OH)3。(3)G为F元素、H为Cl元素,同主族自上而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所以非金属性:F>Cl,氢化物的稳定性:HF>HCl,故答案为:HF,HCl,F,Cl。22.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在原电池中,a电极有气泡产生,b电极逐渐变细,则该原电池的正极是___(填写字母“a”或“b”),外电路中电流流动的方向是___,b电极发生的反应类型是____(填“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2)当电极a为Zn、电极b为Ag、电解质溶液为CuSO4时,写出该原电池总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当a极溶解的质量为6.5g时,有_____mol电子通过导线。【答案】(1). a (2). 由b到a (3). 氧化反应 (4). Zn+Cu2+Zn2++Cu (5). Cu2++2e-Cu (6). 0.2【解析】(1)在原电池中,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表现为质量减轻,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一般表现为有气泡产生或质量增加,该原电池中a电极有气泡产生,b电极逐渐变细,说明a为正极,b为负极,外电路中电流的方向为正极到负极,所以外电路中电流流动的方向是由b到a,故答案为:a,由b到a,氧化反应。(2)当电极a为Zn、电极b为Ag、电解质溶液为CuSO4时,负极上锌失电子生成锌离子,电极方程式为:Zn-2e-Zn2+,正极上铜离子得电子生成单质铜,电极方程式为:Cu2++2e-Cu,则该原电池总的离子反应方程式:Zn+Cu2+Zn2++Cu,根据电极方程式可知,当电极Zn溶解的质量为6.5g即=0.1mol时,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2mol,故答案为:Zn+Cu2+Zn2++Cu,Cu2++2e-Cu,0.2。23.在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某可逆反应在不同反应时间各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1)则该反应的的反应物是______,生成物是_____;(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3)从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用C表示其反应速率为________。【答案】(1). A、B (2). C (3). 2A+B2C (4). 0.5mol/(L·min)【解析】【分析】从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判断反应物和生成物,根据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值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书写化学方程。【详解】(1)由图象可以看出,A、B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则A、B为反应物,C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多,则C为生成物,故答案为:A、B,C。(2)当反应开始至2min时,A的物质的量减少△n(A)=5mol-3mol=2mol,B的物质的量减少△n(B)=2mol-1mol=1mol,C的物质的量增加△n(C)=4mol-2mol=2mol,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值与化学计量数呈正比,则△n(A):△n(B):△n(C)=2:1:2,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A+B2C,故答案为2A+B2C。(3)从反应开始至2分钟时,△n(C)=4mol-2mol=2mol,则用C表示其反应速率为v(C)=Δc/Δt==0.5mol/(L·min),故答案为:0.5mol/(L·min)。
![英语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c2c32c447602804dcbaa70980ee6b1a1.jpg)